自序

  我有志於戲劇創作,始自少年時期。一九五一年,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台,暫居台北市松江路一二五號。隔鄰宮家,瀋陽籍,有兄弟姐妹十人。其中老三天生、老四天幸皆男性,與我年相若、性相近,常相往還。
  由於孩童眾多,天生率先模倣戲院所為,放映幻燈片,以娛群頑。天幸和我亦不甘後人,紛紛自組「影業公司」,各出奇招。為了充實內容,我遍閱群書,動腦動手,在平靜的生活中,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當時影響我最大的,是還珠樓主的小說《蜀山劍俠》。書中的仙俠境界,竟爾深鐫我心,常駐不去。我相信俗世只是一種磨練的「修道」過程,唯有化盡「私心」,方成「正果」。以致不論遭到多麼殘酷的打擊,我都能克服魔障,渡災應劫。
  若干年後,宮家老四天幸與老八天美,前後就讀國立藝專,專攻戲劇。相信因果相循,無非我等當年啟蒙的機緣。我則命途多舛,桎梏深重,所作所為,盡屬不得已者。略有所喜,諸如音樂、藝術,最多只能在台下遙寄相思,可望而不可及。
  所幸我一靈不昧,四十餘年來,潛心修道。人道我癡,我卻憐人之傻,苟人生是夢,生生死死,又何妨將夢美化,寄情於仙佛勝境?再若人生永續不絕,自必會有各種考驗。要過得此關,就免不了修身養性,增益所不能。
  時至三十七歲,幸邀上眷,我終於在一次劫難中,三尸盡去。自後,「我」已不存,殘生不過一些餘債,奉獻可也。適逢電腦問世,我積欠中華文化甚多,遂銳身己任,專事基礎研究迄今。
  孰知人生機緣宛若太極,無巧不成書,戲劇果為人生的縮影。待我遨翔於資訊世界之際,深悉程控之奧妙,心中光明頓現。知欲真正擺脫四度空時的枷鎖,唯有藉電腦之助,立可遁入幻想之終極,得大自在。
  中文電腦是我初試啼聲之舉,漢字字庫則為研究動畫之始。及後曾在深圳發展「聚珍系統」,係為多媒體及中文自然語言作準備。由於國內專家學者僅知牛步美國人之後,但凡人所未能者,輒不信其可行。我既不能認同於業界,又無法取信於識者。遂帶領弟子十餘人,獨行踽踽,任意所之。
  我以為觀念技術,無非恆心毅力之所積,尤以漢字蘊涵天人之奧秘,兼蓄圖文之訣竅,唯國人能識之。不幸,萬丈玄冰,豈止百載之寒?國人自卑,實為天道循環、中華文化所面臨之考驗。苟中華文化已不足應付未來時代的變化,亡之必也,否則,自有識者挺身而出。天有天道,人有人理,順天應人,何庸憂心?
  繼而我憬悟漢字與圖形間緊密不可分的關係,遂全力參研圖、文編碼之可行性。蓋天、人之間,唯獨一「碼」相隔。宇宙無非是各種訊息傳播的「場」,人則為場中之感應站。訊息之刺激聚集於站中,各站以一公用形式貯存、應用,是稱為「碼」。
  設若此「碼」公正客觀,則「天」(代表眾人)、「人」之間,溝通無礙,是則「天人合一」也。人需要溝通,人類文明就是人際溝通的結果。但是人太主觀,緊抱著自我不放,因而「萬碼奔騰」,人世間歧見深重。
  值此資訊時代,訊息之溝通蔚為主流,萬碼遲早將歸於一。尤其是在網絡上,不論文字、圖片,莫非萬碼之一象。一碼萬義,可節省時間空間能量,稱為效率。否則一則影像百萬字元,動輒網上來往,欲期網絡不堵塞,難矣!
  一九九三至九六年,我徜徉於文化山林中,計出版論文、小說、傳記等十餘部。今人之失,多迷信於技術之表相,而忽視了文化之能量。人咸認電視機係科學產品,不知任何不識之無的人都可按圖索驥。而批評一電視節目,人人都能品頭論足、說三道四。若要言之有物,其中所涉之文化深度,豈是一蹴可及!
  劇本為影片之靈魂,今日之電影、電視節目,產量多如牛毛。演員無數,導演遍地,但劇本難求,好劇本更是萬中不得其一,是靈魂出竅矣!衡諸未來世界,多媒體的市場實為人類精神文明的表徵,設若無能提供大量優良的劇本,人生將成為媒體沙漠矣!
  常有人笑我「不務正業」,是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也。查我全部計劃之根,繫於文化,發展之末,則為自然語言之實現。兩者之介面,即多媒體之研究及應用。是以當三維動畫工具齊全,時機成熟之際,也就是我中華文化發揚之期。
  三日聚糧,可行百里,十年聚糧,蓋預為萬世築基。今日人心西向,意識洋化,每悔投錯娘胎,恨膚色漂之不白。若云中華傳統文化之發揚,則必須循序漸進,且應以下一代為對象,否則將徒招白眼、自討沒趣。
  本書各章即為十年之聚,有的已經開發完成(如由劇本驅動動畫),也有尚在進行之中。總而言之,書中所述,無一不真,從技術觀點來看,完全可以實現。唯其中涉及自然語言部份,由於茲事體大,尚須深思。
  一九九九年三月,香港上市之文化傳信股份有限公司,邀我來港合作。其投資人深具大慈大悲襟懷,以普渡天下蒼生為己任,擬用現代資訊科技,雪中送炭,服務中國九億貧困農民。當前萬事俱備,所待者,為一批不計私利且能前瞻之伙伴。
  想我習農出身,卻轉戰資訊科技,最終回到兒時的文化癡夢。今時來運轉,往事歷歷,竟然無一不與當前工作絲絲相扣。
  不論何種技術,苟成就其一,不過器小器大之分,莫非器也。今日服務農民,成為功德,敗亦功德!所不同者,若中國農民果能脫貧脫愚,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其價值豈可以道里計?
  脫貧雖不易,猶是小事,脫愚能明,才是吾人千秋萬世之重責大任。我等已開發出能理解語言之機器,用無線網絡,可將農業資訊立即送交農民手中。然富而愚之人若眾,則社會將敗亂不堪,反之,貧者若能明理,脫貧不過舉手之勞。
  是以在廣設網絡之先,籌組多媒體學院,以期能大量培養人材,用前述之多媒體系統,將文化資訊設計成圖形動畫。當網絡完成,於協助農民生產之餘,兼以教化,雙管齊下,始能事半功倍也。
  本書即為教學之材料,基於文化傳信公司發揚文化的立場,書中雖多商業機密,亦一併公之於眾。期望下一代繼續努力,承先啟後,為中華文化放異彩!


                    朱邦復 1999年9月於香港

© 2024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