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伍員與公子勝過了溧陽,復行三百餘里,至一地,名吳趨。)
(見一壯士,碓顙而深目,狀如餓虎,聲若巨雷,方與一大漢廝打。)
(眾人力勸不止。)
婦 人:(門內有一婦人喚曰)專諸不可!
(其人似有畏懼之狀,即時歛手歸家。)
(員深怪之,問於旁人曰。)
伍 員:如此壯士,而畏婦人乎?
旁 人:此吾鄉勇士,力敵萬人,不畏強禦,平生好義,見人有不平之事,即出死力相為。適纔門內
喚聲,乃其母也。所喚專諸,即此人姓名。素有孝行,事母無違,雖當盛怒,聞母至即止。
伍 員:(嘆曰)此真烈士矣!


2**時間: 地點: 
(次日,伍員整衣相訪。)
(專諸出迎,叩其來歷。)
(員具道姓名,并受冤始末。)
專 諸:公負此大冤,何不求見吳王,借兵報仇?
伍 員:未有引進之人,不敢自媒。
專 諸:君言是也。今日下顧荒居,有何見諭?
伍 員:敬子孝行,願與結交。
(專諸大喜,乃入告於母,即與伍員八拜為交。)
(員長於諸二歲,呼員為兄。)
(員請拜見專諸之母。)
(專諸復出其妻子相見,殺雞為黍,歡如骨肉。)
(遂留員勝二人宿了一夜。)


3**時間: 地點: 
(次早,員謂專諸)
伍 員:某將辭弟入都,覓一機會,求事吳王。
專 諸:吳王好勇而驕,不如公子光親賢下士,將來必有所成。
伍 員:蒙弟指教,某當牢記。異日有用弟之處,萬勿見拒!
(專諸應諾。)
(三人分別。)


4**時間: 地點: 
(員勝相隨前進,來到梅里,城郭卑隘,朝市粗立。)
(舟車嚷嚷,舉目無親,乃藏羋勝於郊外,自己被髮佯狂,跣足塗面,手執斑竹簫一管,在
市中吹之,往來乞食。)
(其簫曲第一疊云:
    伍子胥!伍子胥!跋涉宋鄭身無依,千辛萬苦淒復悲!父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二疊云:
    伍子胥!伍子胥!昭關一度變鬚眉,千驚萬恐淒復悲!兄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三疊云:
    伍子胥!伍子胥!蘆花渡口溧陽溪,千生萬死及吳陲,吹簫乞食淒復悲!身仇不 
           報,何以生為?)
(市人無有識者。)
(──時周景王二十五年,吳王僚之七年也。)


5**時間: 地點: 
(吳公子姬光,乃吳王諸樊之子。)
(諸樊薨,光應嗣位,因守父命,欲以次傳位於季札,故餘祭夷昧以次相及。)
(及夷昧薨後,季札不受國,仍該立諸樊之後,爭奈王僚貪得不讓,竟自立為王。)
(公子光心中不服,潛懷殺僚之意,其如群臣皆為僚黨,無與同謀,隱忍於中。)
(乃求善相者曰被離,舉為吳市吏,囑以諮訪豪傑,引為己輔。)
(一日,伍員吹簫過於吳市。)
(被離聞簫聲甚哀,再一聽之,稍辨其音。)
(出見員,乃大驚曰)
被 離:吾相人多矣,未見有如此之貌也!


6**時間: 地點: 
(被離揖而進之,遜於上坐。)
(伍員謙讓不敢。)
被 離:吾聞楚殺忠臣伍奢,其子子胥出亡外國,子殆是乎?
(伍員跼蹐未對。)
(被離又曰)吾非禍子者。吾見子狀貌非常,欲為子求富貴地耳。
(伍員乃訴其實。)
(早有侍人知其事,報知王僚。)
(僚召被離引員入見。)


7**時間: 地點: 
(被離一面使人私報姬光得知,一面使伍員沐浴更衣,一同入朝,進謁王僚。)
(王僚奇其貌,與之語,知其賢,即拜為大夫之職。)
(王僚壯其氣,意復憐之,許為興師復仇。)
(姬光素聞伍員智勇,有心收養他,聞先謁王僚,恐為僚所親用,心中微慍。)
姬 光:(乃往見王僚)光聞楚之亡臣伍員,來奔我國,王以為何如人?
王 僚:賢而且孝。
姬 光:何以見之?
王 僚:勇壯非常,與寡人籌策國事,無不中窾,是其賢也。念父兄之冤,未曾須臾忘報,乞師於寡
人,是其孝也。
姬 光:王許以復仇乎?
王 僚:寡人憐其情,已許之矣。
姬 光:(諫曰)萬乘之主,不為匹夫興師。今吳楚搆兵已久,未見大勝。若為子胥興師,是匹夫之
恨,重於國恥也。勝則彼快其憤,不勝則我益其辱,必不可!
(王僚以為然,遂罷伐楚之議。)
(僚遂疏伍員,聽其辭去,但賜以陽山之田百畝。)
(員與勝遂耕於陽山之野。)


8**時間: 地點: 
(姬光私往見之,饋以米粟布帛)
姬 光:子出入吳楚之境,曾遇有才勇之士,略如子胥者乎?
伍 員:某何足道。所見有專諸者,真勇士也!
姬 光:願因子胥得交於專先生。
伍 員:專諸去此不遠,當即召之,明旦可入謁也。
姬 光:既是才勇之士,某即當造請,豈敢召乎?
(乃與伍員同車共載,直造專諸之家。)


9**時間: 地點: 
(專諸方在街坊磨刀,為人屠豕,見車馬紛紛,方欲走避。)
伍 員:(在車上呼曰)愚兄在此。
(專諸慌忙停刀,候伍員下車相見。)
(員指公子光曰)此吳國長公子,慕吾弟英雄,特來造見,弟不可辭。
專 諸:某閭巷小民,有何德能,敢煩大駕。
(遂揖公子光而進。)
(篳門蓬戶,低頭而入。)


10**時間: 地點: 
(公子光先拜,致生平相慕之意。)
(專諸答拜。)
(光奉上金帛為贄,專諸固讓。)
(伍員從旁力勸,方纔肯受。)
(自此專諸遂投於公子光門下。)
(光使人日饋粟肉,月給布帛,又不時存問其母。)
(專諸甚感其意。)


© 2024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