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第一回 鐵拐修真求道〕)
(點絳脣)
(流水行雲,氣清奇,將誰依附?煙雲名聲,留與幽人付。)
(犬吠天空,鶴唳乘風去,難憑據,八仙何處,演卷從君顧。)
2**時間: 地點:
(說話八仙者,鐵拐、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
(生其首也。)
(鐵拐姓李,名玄,鐵拐乃其後假身別名也。)
(先生質非凡骨,學有根源。)
(狀貌魁梧,挹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
(年方弱冠,不務家人生理,即慕大道金丹。)
(以為天地皆虛,人生皆幻。)
(世情嗜欲,悉伐性之斧斤;富貴功名,皆迷心之鴆毒。)
(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亦身外之浮雲。)
(且無而始有,有而必無,又一定之常理。)
(人生自有樂境,何必維繫俗情,羈延歲月。)
(反觀在乎自盡,何不覺察夫夢,放浪形骸。)
(於是立志修真。)
(遂別親友,尋清幽之谷,依深穴之巖,壘石為門,拔茅為席,澄心淨慮,服氣煉形,寢
(食屢忘,數載不輟。)
(又思自用師心,終非實際;管窺蠡測,終非大觀。)
3**時間: 地點:
鐵拐凡:(一日,思)有老君者,吾宗姓之仙祖,有「太上老君」至道之名,流行於世。聞在華山
居住,典型模範,何不傾心師事,任性修真,以畢吾願?
(於是束裝長往,披星戴月,宿水餐風,一路玩景適情。)
(有詩言志)
(誰把紅爐大冶調?陶將皮袋出英豪。)
(男兒識得機關巧,脫出風塵便是高。)
(吟罷,勇往前行。)
(在路非止一日,看看行到華山。)
(那山果然奇妙岧嶢,有松柏交翠參天,突兀千尋,雲煙掠地。)
(霞鶩齊飛,騷客寄豪吟之興;巖泉一碧,幽人懷長往之思。)
(當日有詩為證)
(泉瀑涓涓淨,山花藹藹飛。)
(白雲回合處,應是至人棲。)
(吟罷,家縈晚煙,山印新月。)
鐵拐凡:(先生自思)暮夜叩門,不敬莫大。
(乃留宿山下。)
(未知來日進見老君、宛丘何如?)
(〔第二回 老君道教源流〕)
4**時間: 地點:
(卻說老君者,太上老君也。)
(自混沌開闢,累世化身而來,有誕生之四,迨商湯、周時,分神化氣,始寄胎於妙王女
(八十一歲,暨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丑時,降誕於楚之苦縣厲鄉曲仁里,從母左腋出,生
(於李樹下,指樹曰)
老 君:此吾姓也。
(生時白首,面黃白色,額有參天紋理,日月角懸,長耳短目,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
(美髭鬚,廣額疏齒,方口,足踏地支,手把天干。)
(姓李名耳,字伯陽,號曰老子,又號曰老聃。)
(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史。)
(武王時,使為柱下史。)
(成王時,仍為柱下史,遨遊西極天竺等諸國。)
(康王時,還歸於周,後復遨遊開化西域。)
(乃以周昭王二十三年,駕青牛車,出函谷關。)
(守關令尹喜知之,求得真道。)
(尹喜,字公文,天水人。)
(初母當妊娠,夢天上降赤紱上身,父喜。)
(生時,但見家中陸地自生蓮花遍滿。)
(及長,眼有白精,安形,長鬚垂肩下胸膛,似有天神之貌。)
(少好學,善天文。)
(周康王時為大夫,仰觀乾象,見東方有紫氣相連,知有聖人當渡關而西,乃求為函谷關
(令。)
尹 喜:(預對關吏孫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車服輿當過關,所遇異常,當物色跡之。
(周昭王二十三年,七月十二甲子,老君果乘白輿,駕青牛,徐甲為御,欲渡關。)
(關吏入白喜。)
尹 喜:(喜曰)今我得見聖人矣!
(即朝服出迎,跪伏叩頭。)
尹 喜:(邀之曰)願請留神駕。
老 君:(老君謝曰)吾貧賤老拙,居住關東,今往關西,暫往取薪,君何故見留?且告別。
尹 喜:(喜復稽首曰)大聖豈是取薪人?知聖人當來西遊,思慕有日,願少憩神駕。
老 君:間關道路,聞有古先生,善入無為,永有綿綿,是以身就道。經歷關,子何故留耶?
尹 喜:(喜又曰)今觀大聖,神姿迥絕,乃天上之至尊,邊吏何足掛齒?願不見棄,少垂哀憫。
老 君:子何所見而知?
尹 喜:(喜曰)去冬十月,天聖星西行過昴,自今月朔,融風三至,東方真氣,伏始龍蛇而西及
,此大聖人之徵,故知必有聖人渡關。
老 君:(老君怡然笑曰)善哉!子既知吾,吾亦已知子矣。子有神通之見,當得渡世也。
尹 喜:(喜再拜曰)敢問大聖姓字,可得聞乎?
老 君:吾姓字渺渺,從劫至此,非可盡說。今姓李,字伯陽。
(喜於是就官舍設座供養,行弟子禮。)
(老君乃為喜留關下百餘日,盡傳以卻外修真之法。)
(時老君之御者徐甲,少賃於老君,約日雇百錢。)
(至關時,當得七百三十萬錢。)
(甲見老君,言道遠迫,亟求索錢,老君謂曰)
老 君:吾往而取諸國遠,當以黃金為值賞你。
(甲如約。)
(及至關,飯青牛於野。)
(老君欲試之,乃以吉祥草化為一美女,行至牧牛之所,欲行以言戲甲。)
(甲惑之,欲留,遂負前約。)
(乃詣關令,訟老君,索傭錢,老君謂甲曰)
老 君:汝隨我二百餘年,汝久應死,吾以太玄生符與汝,所以得生至今日。汝何不念此,而乃訟
吾?
(言訖,符自甲口中飛出,丹篆如新。)
(甲即成一團白骨。)
(喜乃為甲叩頭,請赦其罪,以求更生,老君復以太玄生符投之,甲即立生。)
(喜乃以錢償甲而禮遣之。)
5**時間: 地點:
(一日,老君謂喜曰)
老 君:吾昔告你古先生者,即吾之身,嘗化乎竺乾,今將遂有還乎無,吾於今遊矣!
(喜叩頭請侍行。)
老 君:吾遊乎天地之表,遊乎冥冥之間,四維八極,上下無際。你欲隨吾,焉可得乎?
尹 喜:(喜曰)入火赴湯,下地上天,灰身沒命,願隨大仙。
老 君:汝難,當相合道法當成。雖然受道,日淺未能通神,安得變化隨吾之身?汝當清修此道,
日久自然即可成道,行化諸國矣。
老 君:(於是復以道德五千言授之,期以)千日之外,可尋吾於蜀,青羊之肆也。
(言訖,聳身空中,坐雲華之上,面放五明,身現金光,洞然十方,冉冉丹空,光燭館舍
(,五色雲現,良久乃沒。)
(喜目斷雲霄,涕泣眷戀。)
(其日江河泛漲,山川震動,有五色光射天太微,遍及四方。)
(喜遂將老君所說理國修身之法,去奢滅欲之言,敘而編之,為三十六章,名曰《西昇經
(》。)
(喜乃屏絕人事,三年之內,修煉丹汞,凡所授書,悉臻其妙。)
(乃自著書九篇,號《關尹子》。)
(至二十五年,往西蜀,尋青羊之肆。)
(老君以甲寅部升天,至乙卯歲復從太微宮分身,降生蜀國大官李氏之家。)
(已先敕青龍化生為羊,色如青金,常在所生嬰兒之側,愛玩無斁。)
(忽一日失羊,童子尋覓得於市肆。)
(喜至,遍問居人,無青羊肆者。)
(忽見童子牽羊,因自解曰)
尹 喜:既有青羊,復在市肆,聖師所約其在此耶?
尹 喜:此誰家羊?牽欲何往?
童 子:(童子答曰)我家大人生一子,愛玩此羊。失去兩日,兒啼不止。今已復得,欲回家耳。
尹 喜:(喜即囑曰)願為告大人之子,云尹喜至矣!
(童子如其言,入告兒。)
老 君:(兒即振衣而起曰)令喜前來。
(喜入其家,庭宇忽然高大,湧出一蓮花之座,見化數丈白金之身,光明如日,頂上回光
(,建七曜之冠,衣晨精之服,披九色離羅之帔,坐於蓮花之上。)
(舉家見之俱驚怪。)
老 君:(兒曰)吾老君也。太微是宅,真一為身,太和降精,曜魄為人,主客相因,何乃怪也。
尹 喜:(喜欣喜無量,稽首言曰)不意今日復奉天顏。
老 君:吾向留子者,以子修世未久,深染恩愛,初受經訣,未克成功,是以待子於此。今子保形
煉氣,已造真妙,心結紫絡,面有神光;金名表於玄圃,玉札繫於紫房;氣參太極,解形
合真矣。
(即命召三界眾真、諸天帝君、十方神王,洎諸仙眾。)
(頃刻淨空而至,各執香花,稽首聽命。)
(老君敕五老上帝,四極監真,授喜玉冊金文,號文始先生,位為無上真人,居二十四天
(王之上;統領八萬仙真,飛騰虛空,參侍龍駕。)
(其家長幼二十餘口,即時拔空升天。)
(至敬王十六年,孔子問道於老聃。)
老 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孔 子:(孔子退而嘆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龍興風雲之中,吾不知其上下。老子其
龍乎?
(烈王三年過秦,秦獻公問以歷數,遂出散關。)
(赧王九年,復出散關,飛升崑崙。)
(秦時降陝河之濱,號河上公,授道於安期生。)
(漢文帝時,號廣成子。)
(文帝好老君之旨,遣使詔問之,公曰)
老 君:道尊德貴,非可遙問。
(帝即命駕詣之。)
漢文帝:(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有四大,王居一也。子雖有道
,亦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能使人貧、賤、富、貴,子知之乎?
(公乃捬掌冉冉在虛空中,如雲之駕,去地百餘尺而止於玄虛。)
老 君:(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在天,中不類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富貴貧賤
乎?
(帝乃悟,知是神人,下輦稽首謝禮。)
(授帝《道德經》。)
(成帝時,降曲陽泉,授于吉《天下真錄》。)
(章帝時,授于吉一百八十八戒。)
(安帝時降,授劉赦「罪福新科」。)
(順帝時降,授天師《三洞經錄》。)
(桓帝時,降天台,授萬年先《上清大寶》八洞諸經。)
(魏明帝時,降嵩山,授天師冠注之《新科》等經。)
(唐高祖時,降羊角山,語吉善行,唐公授命符。)
(玄宗天寶初,降丹鳳門,帝親享之興慶宮,上又降語田同秀,以函谷所藏金甲相傳。)
(又降語王元真妙真符。)
(宋政和二年,降華陽洞天,授梁先生《加句天童護命經》。)
(蓋無世不出,先塵劫而待化,後無極而常存;隱顯莫測,變化無窮,普渡天人,不可具
(述。)
(史云老子西升之時,五色光貫紫微。)
太 史:(昭王令太史占之)當有聖人西去,千年之外,聲教返北,此西化之兆也。
(自昭王甲寅至漢永平,累千年,為《續博物志》云。)
老 君:(唐高祖武德二年,普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白衣父老呼善行曰)為我告唐天子言,為
老君即其祖也。
(高祖因立廟,高宗追尊玄元皇帝,明皇為注《道德真經》。)
(宛丘先生者,服制命丸得道。)
(至殷湯之末世,已千餘歲。)
(以方傳弟姜若春服之,至百年,視之如一十歲童子。)
(彭祖師之,受其方三首。)
(此老君、宛丘之出處,開引道教之源流也。)
(〔第三回 二仙華山傳道〕)
6**時間: 地點:
(一日,老君與宛丘在華山論道,忽清風一陣,吹入堂中。)
老 君:(老君謂宛丘曰)君知此風否?
宛 丘:(宛丘曰)似有異人來此。
老 君:吾觀仙籙,李鐵拐將欲成道,今日之來,乃鐵拐同道也。
(即命二童候於山下。)
(二童甫至,忽見一人仙風道骨、羽服飄飄而來。)
仙童甲:(二童趨近問曰)君得非李先生乎?
鐵拐凡:(李曰)是也,君何以知我?
仙童甲:吾奉老君命,迎君於此。
鐵拐凡:(先生暗喜曰)老君知我,諒必於道有緣也。
(乃向前行禮稱謝,遂同二童登老君之堂。)
(但見老君在上,毫光照曜,景星慶雲。)
(肌膚綽約,似閨中之處子;精神充溢,猶襁褓之嬰兒。)
(次觀宛丘,童顏鶴髮,碧眼修眉,翩翩有道,意氣融融,保真氣象,真天上神人,非人
(間凡骨也。)
(先生趨拜,二仙答禮命坐。)
鐵拐凡:(先生再拜曰)弟子山野鄙人,林泉末品,太池欲求上達,精微未臻。來追覓仙蹤,仰祈
覺悟,幸蒙不棄,得睹仙顏,誠夙世有緣,三生有幸。倘憫弟子齋宿之誠,問道之切,指
迷大覺,則佩德殊深,感恩彌厚。方將拜跪,不勝永懷之至,敢望坐乎?
老 君:居,吾與汝。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道無所,抱神以靜,形將自
正,必靜必清。毋勞爾形,毋播爾精,毋狎爾性,息慮營營,乃可長生。
(先生聞論,心花頓開,塵情冰釋,再拜稽首曰)
鐵拐凡:大仙之道,天地之道也。
(轉拜宛丘。)
宛 丘:(丘曰)汝名在仙籍,執此操修,不日可到,何必多求。
(因命二童送行。)
(先生再拜辭別。)
(二童送至迎所,相別而歸。)
(〔第四回 鐵拐獨步遇師〕)
7**時間: 地點:
(卻說先生自華山別歸,復居巖穴深林,深會老子之旨,熟思宛丘之語。)
(運道益堅,用功益力,能出陰神。)
(四方清逸、幽人聞風興起,相與往來,多求為之徒者。)
8**時間: 地點:
(一日,先生與其徒論道,忽見祥光繞其戶牖。)
(先生觀之良久,乃曰)
鐵拐凡:此氣非常,必有異人降臨吾室。
(乃獨自出齋散步。)
鐵拐凡:(高山絕頂,見一鷹振羽高崗,喟然嘆曰)詩云:「綿蠻黃鳥,止於丘隅」,知其所止也
。此鷹獨立於此,誠為知止。即有清閒弓矢之徒,惟嗟望耳;矰繳之巧,安能施乎?奈何
世人營營逐逐,爭蝸角之虛名,覓蠅頭之微利,自驅陷井,至死方悔,豈不出此鷹之下乎
?吾益有自儆矣。
(因口占一絕,云)
(知止不求寸,金睛半倦開。)
(振衣千仞崗,何效戀塵埃?)
(吟畢,正見祥雲縹渺,清氣汪洋,見二人跨鶴而來。)
(向前視之,乃老君、宛丘也。)
(先生急忙迎拜。)
老 君:(老子笑謂李曰)觀子今日之遊,固然足以發吾昔日之旨矣。
(乃與李同至茅齋,先生再拜請教。)
老 君: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遊心欲淡,浩氣欲養,與物自然無私矣。
老 君:(因與李約曰)吾欲遊西域諸國,欲偕汝行遊。可於十日後,神馳吾側,毋相違也。
(言訖,即同宛丘駕鶴望空而去。)
(先生目送,嘖嘖稱善,乃歸茅齋。)
(不覺光陰易過,十日已周。)
鐵拐凡:(乃呼其徒楊子囑曰)吾將出神,赴老君之約於華山,留魄在此。倘遊魂七日而不返,方
可將吾魄化之。若七日未滿,當好為吾守此魄,勿使傾壞,以違吾言也。
(囑畢,靜坐遊神而去。)
(〔第五回 楊徒守屍誤化〕)
9**時間: 地點:
(卻說其徒受命守屍,加意防護,日夜不敢少休。)
楊子兄:(及其六日,忽見家人馳至,促之曰)母病十分沉重,死而復醒,專待一見,可急馳歸。
楊 子:(楊子大哭言曰)母病危急,師魂未返,如我反,屍誰與守?
楊子兄:(家人曰)人死固無復生之理,況死已六日,其中肺肝必腐,猶望其生,是守膠柱之見也
!不亦愚乎?況師以我合,親以天合,孝與友固不能兩全,而親與師又豈容並大?雖成我
之恩,與生我者並重,其中並無緩急之分。縱終事之道,與受命者同,其內不無常變之別
。吾以為師六日雖不終期,失信之罪,猶可逭也。倘親一旦告終,送死不及,終天之恨,
其誰逭之?不如便化其屍,速歸事母,庶可兩全。否則非吾所能及矣。
(楊子聞言,一心猶豫。)
(但事既窮迫,不可得兼,只得聽之。)
(乃具豆積薪,置屍其上,陳列祭品共輓章,涕泣再拜祭之。)
(輓章曰)
(母病不可起,師魂猶未歸;師言將待踐,母命安忍違。)
(捨魚取熊掌,二者難兼之。)
(涕泣辭靈魂,華山好自依。)
(祭畢,燃火,取豆拋撒其中。)
(火烈薪多,屍骨須臾化盡。)
(乃望空大哭一場而歸,其母已死。)
(〔第六回 鐵拐托魂餓莩〕)
10**時間: 地點:
(卻說先生神出華山,隨老君西遊竺乾諸國,歷蓬萊、方丈,遍遊三十六洞天。)
(遨遊數日之間,多得老君之道,乃欲辭歸。)
(老君笑而不答,為之偈而遣之歸。)
(偈曰)
(辟穀不辟麥,車輕路亦熟。)
(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辭歸之期,正當七日,卻來茅齋尋魄,毛髮無存,徒亦不見。)
(轉身見積薪之處,暖氣騰騰,幽煙寂寂,始知身屍被化,深怨弟子背盟。)
(遊魂到處無依,日夜憑空號叫。)
(遙值餓莩之屍,倒於山側,猛想)
鐵拐凡:老君臨別之偈曰「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然此餓莩之屍,即吾面目也。數固如此,
何必尤人?魂正無依,何暇擇體?
(於是乃附餓莩之屍而起。)
(餓莩者,蓬其首,垢其面,坦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
(世傳先生之形跛惡者,蓋其附餓莩之體,非其本原舊質也。)
(先生既托屍而起,又能辟穀變化。)
(將手中竹杖以水噀之,成鐵。)
(人間多不知其姓名,惟以鐵拐先生呼之。)
(〔第七回 仙丹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