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第一回 南天國差臣進表 平西王夜宴觀星)
    (詩曰:
    (    暴戾邊夷屢不和,食吞疆土動干戈。)
    (擾攘未息兵遭圍,征役無休將士磨。)
    
    
2**時間: 地點:
    (卻說前書五虎將征服西域邊夷,奏凱班師,回朝見主,論功賜爵,俱受王封。
    ()
    
    
3**時間: 地點:
    (當時各將士同告駕榮旋謁祖,仁宗天子準奏,各賜榮歸故土,限以三年為滿期
    (,期滿之後,仍復回朝伴駕,同保江山。)
    (後話休題。)
    (再考大宋開基承統以來,邊廷侵擾之患屢屢不息。)
    (始自太祖傳位與匡義太宗,以至真宗,及今仁宗。)
    (然太祖之初,代周承統,登基一十六載而崩。)
    (太宗繼禦,在位二十二秋。)
    (其初,威武仁智,不在太祖之下,三年而收吳越,四年而滅北漢,天下一統之
    (盛至矣。)
    (及真宗之世,在位二十五載。)
    (雖寬仁慈愛,大有帝王之度,然至景德初年,契丹大舉雄兵猛將,入寇澶州,
    (所到之方旦夕攻陷。)
    (當日若無寇準之才智,勸主親征,國家幾乎亡滅,其弱甚矣。)
    (至仁宗在位,四十二年。)
    (雖然忠義之士滿朝,仁柔有餘月賦不足,是以邊疆之患,不覺旋踵而來。)
    (其初,文有王曾、孔道輔、包拯。)
    (文彥等。)
    (當擾亂之日,其武,朝廷所倚重,初知兵機韜略者,莫如範仲淹、韓琦、富弼
    (等。)
    (智勇雙全者,有呼延贊、楊宗保並帳下結義英雄甚眾。)
    (前書已見,此書不題。)
    (以後皆年老既衰,相繼而亡,卻也不表。)
    (再言上年五虎將征服西遼,其邊夷拱服,入貢不絕。)
    (仁宗天子龍顏大悅,思念皆狄青五將之功。)
    (其眾將回朝之日,告假榮歸,原限三年;此時期限未滿,正是二載,所以眾將
    (俱未回朝。)
    (當日乃嘉祐四年己亥秋九月,南蠻王依智高作叛。)
    (初起於廣源州,後興兵攻奪交趾,僭稱南天國王。)
    (發兵大寇邕州,兵勢甚銳,百姓驚怵。)
    (各州府縣望風逃遁,所到皆凶。)
    (不題。)
    (忽一天,仁宗天子尚未退朝,有皇門官俯伏金階)
仁 宗:微臣啟奏陛下,今南蠻交趾南天國王稼智高差使臣到來,有表文一道,上謁天顏
    。
    (仁宗聞奏,說曰)
仁 宗:朕思這南蠻王,可惡無禮,前月邊關有本,奏說這逆凶起兵侵掠,黎民不安,求
    懇發兵征誅。朕想勞師動將,府庫浩繁,非同小可,是以尚未發兵征討。不想彼
    勢愈張,未滿二月其邊關本章雪片而來,說邕州危急,近日即思興兵前征。他今
    又差使臣來上表,未知何意。即可宣進來。
    (當下皇門官領旨,即出午朝門,宣進使臣。)
仁 宗:(這使臣官慌忙俯伏金階,拜伏已畢,手捧著表文一道說)邊國使臣叩首仰見龍
    顏,願聖壽無疆。
天 子:(天子開言說)外國差使見朕,有何本章奏?
仁 宗:(使臣說)微臣奉南天王,有本章一道與陛下,求龍目觀瞻,便知明了。
    (當下有禦前擋駕官將本章接上龍案展開。)
    (仁宗天子一看表文,上寫:
    (    南天國王書至大宋君禦案前。)
    (曰:從來天下者,人人之天下)
    (非一人之所私得也。)
    (至於堯舜之君,聖德俱德,尚且揖讓相遜。)
    (況)
    (今之君,聖德未及於堯舜,而柔弱不及才能。)
    (公然南面稱孤,實為)
    (不稱耳。)
    (茲臣故束銳師百萬,戰將千員,喜則待時坐守南國,怒則)
    (發憤奔越中原。)
    (宋君識時達世者,即割雲貴兩粵之地,暫止征伐之)
    (車。)
    (倘書到後尚屬狐疑不決,戈盾耀於汁樑,熾債揚於中國。)
    (倘玉)
    (石不分,君恥臣寡,追悔何及?)
    (當下仁宗天子看了這道戰書,其中許多不遜無禮之詞,不覺龍顏大怒,手拍龍
    (案,罵聲)
仁 宗:好膽大南蠻!逆畜焉敢逞強,出此大言欺侮於寡人。斷不姑寬!
    (傳旨將使臣官綁去斬首。)
    (這使臣看見天子大怒,又聞傳旨斬他,嚇得魂不附體,連喊數聲)
天 子:聖主在上,容罪臣啟奏:這乃國王差使微臣來上表,不乾微臣得罪陛下,奉命差
    使,焉能推卻得來?況其書中所犯罪者,皆由我主國王。微臣本內之詞全不預知
    ,懇乞陛下龍心鑒察。
    (說罷,不住連連叩首。)
    (仁宗王聽了,尚然怒氣不息,指著使臣罵聲)
仁 宗:大膽逆賊,尚敢多言!你既奉命而來,與你無乾。死罪免了,活罪難免!
    (傳旨捆打四十,發往開封,一路起解,監押出境。)
    (旨意一下,兩邊武士將使臣捆打四十棍方起來。)
仁 宗:(仁宗天子指著使臣官喝聲)恩饒你回本國與狗蠻王得知,教他小心伸出狗項等
    候吧。不日大兵就到,斷不死捉,定然活擒,碎剮於他。
    (這使臣官含淚謝了不斬之恩,起來往開封府一路回國去了。)
    
    
4**時間: 地點:
    (當時仁宗天子把本章復看了一遍,怒氣尚忿忿不息,說一聲)
仁 宗:可惱!你這逆畜如此欺侮,藐視我中原無人。朕情願江山不要,必須親臨征討,
    以決雌雄。
仁 宗:(言之未了,只見文班首中閃出一位大臣,執簡上前俯伏,呼聲)陛下不可,不
    可!
    (天子聞言,向下一看:這位大臣乃無私鐵麵包龍圖。)
天 子:(看見即命侍禦人下階扶起)包卿休得行此大禮。
    (即賜坐錦墩。)
    (這仁宗因何如此隆寵?這包爺比之別臣不同,素知他是忠硬無私之臣,多少奸
    (謀不決之事得他理白,為國為民,社稷倚依之重。)
    (是以天子格外加思,以師禮事之。)
    
    
5**時間: 地點:
    (當時包爺謝了恩,起來坐下。)
天 子:包卿,這南蠻依智高逆賊,作叛於南隅,攻打邕州甚急,朕本欲提兵征剿。今又
    下此無禮戰書,欺辱朕躬,藐視大甚。寡人要親自提兵捉拿逆黨,以洩此憤。因
    何包卿諫阻?
包 爺:陛下,自古以來,邊延之患哪一朝一代沒有?如今南蠻之叛,邕州之危,皆因邊
    關缺少智勇之將帥耳。苟能用韜略之將提兵征討,未有不克,陛下何必禦駕親征
    。臣保舉一人領兵前往,可以指日成功。
仁 宗:(仁宗天子說)卿所舉何人與朕分懮?
包 爺:臣所舉者,乃平西王狄王親也。此人領旨,定然馬到成功。望吾主龍意參詳。
天 子:(天子聞言大悅)包卿保舉之人,但念他征西勞苦幾載,才得安然。今又命他前
    往勞神,朕心覺得不忍。
包 爺:陛下恤念臣下之勞,足見仁慈了。但食君之祿,擔君之懮,理當如此。這也何勞
    聖慮?
天 子:包卿所言者,乃為國之計。
    (說罷即發旨一道付與包爺,前往山西詔取狄王親回朝。)
    (是日退朝,文武各散。)
    (包公接了聖旨,帶了家丁,往山西而去。)
    (且慢表。)
    
    
6**時間: 地點:
    (先說平西王自從平西得勝回,告駕榮歸故土,與老太君帶了公主娘娘回至家鄉
    (王府安享,已是無事。)
    (非止一日,乃對歲十月小陽春了。)
    (忽一夜,乃中旬天氣,月色如銀,中天燦爛。)
    (狄爺吩咐備酒設上西樓,與公主宴樂。)
    (夫妻對酌,兩邊宮娥歌舞,音樂悠揚。)
    (當下夫妻兩邊對酌,酒酣之際,狄爺手舉金杯說聲)
狄 爺:公主賢妻,下官當初受盡多少辛勞,西征北伐,方立下些汗馬功勞,又得賢妻內
    助,才得玉帶橫腰,安享榮華,皆叨內助之力。賢妻吃了此杯。
公 主:(公主開言說聲)千歲之命,焉有不遵?
    (即接了此杯。)
    
    
7**時間: 地點:
狄 爺:千歲嘗言:夫乃婦之天。婦所荷重者,夫也。前者千歲與國家出力,屢立大功。
    今日身居三位,妾藉有光,正要上賀。
    (說罷即命宮娥滿滿斟上一杯,玉手雙拿送至。)
狄 爺:(狄爺微笑說)公主言重過獎了,下官那裏敢當也。
    (接了金杯,一飲而於。)
    (夫妻對談酬酬間,時交二鼓。)
    (不覺正南方一派紅光射人南窗裏,只見一星大如碗,從南方滾到太陰,化為數
    (百小星,將月圍了半個時辰方散。)
    (公主一見,唬了一驚,連說)
公 主:不好了。南方賊星衝犯太陰星,有刀兵之患,國家不寧了。
狄 爺:夫人,怎見得如此?
公 主:妾頗曉天文,此乃吉凶預兆。
    (狄爺聽罷,點首咨嗟)
狄 爺:倘然南方有事,聖上必然差遣下官領兵征討了。
公 主:(公主開言呼聲)千歲,你難道不見麼?方才見賊星衝犯大陰,乃不祥之兆。只
    恐此回領兵主帥,凶多吉少。依妾主意,明天頂上一本,告駕歸林。我夫妻趨吉
    避凶,侍奉年老婆婆,訓海兒子,以省煩懮。你道如何?
公 主:(千歲聞言不悅)公主你且住口。本藩自布衣行伍出身,立了些功勞。叨蒙聖上
    恩封王爵,位極人臣,恨不能粉身碎骨報聖上,公主如何反教下官趨避,貪圖安
    逸,這也何釋?
公 主:千歲呵,非是妾身多言。只因賊星衝太陰,領兵主帥,定然不利,是以妾勸你暫
    為權避。千歲啊,為人難道有知凶險不避之理?
狄 爺:(狄爺笑道)夫人之言差矣。我狄青乃一撐天立地的男子,須以忠孝兩全。自幼
    習學武藝,必要出力於國家,豈為貪生怕死以污聖上?況死生自由天命,以人料
    之,焉能苟免,逃避得來?且本藩久要芳名留於後世,何患死生利鈍之機關!
    (當下公主見狄爺說轟轟烈烈之言,又見他全執己性,不依良言勸解,不敢再說
    (,只得手舉金杯,呼聲)
只 得:千歲,此乃上蒼指示幽微,非妾所知也。倘有失言,望乞恕罪。
狄 爺:(狄爺連忙接下金杯說)公主不必如此。既然你預知今日南方有兵刀之患,聖上
    不知下落也。明日回朝探聽,果然南方有事,必要領旨平服南蠻,方才回來見你
    。
    (公主聞言大驚,不覺淚下沾持)
公 主:千歲啊,方才皆乃妾之失言。但為臣雖要盡忠報國,倘天心不順,非人力可強為
    。千歲何不聽天命隨時而遇?倘若聖上不差遣於你就罷了。因何一聞有此凶險之
    事,即要回朝面聖領兵,不聽妾勸解之言,又出此不利之語?萬望千歲明朝不要
    回朝,坐以待時,且由聖上所命如何?
    (狄爺聽了低頭不語,半晌說道)
狄 爺:既然如此,權依公主罷了。
    (是夜已交三更,公主吩咐收拾餘宴,夫妻二人回宮,房內安寢不題。)
    (再言這狄青乃武曲星降生,輔佐仁宗天子保國之臣,原乃大宋擎天玉柱,架海
    (金樑,所以一腔忠義,赤心為國,不以死生利害為嫌。)
    (是以公主一說明南方有刀兵之患,即思回朝領旨征剿為己之任。)
    (勸你多少良言不依,這是從忠義之天性流出也。)
    (是夜不表。)
    (包爺何時到來詔取狄千歲回朝,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包公奉旨詔英雄 五虎興兵臨敵境)
    (詩曰:
    (    食君之祿報君恩,屍位素餐枉作臣。)
    (把筆文官分善惡,提刀武將立功勳。)
    (慢言平西王與公主是夜家宴之言,再說包龍圖領旨詔取狄爺回朝,一路帶了王
    (朝、馬漢許多家丁,擺駕規模實難盡述。)
    (出了汴京城,向山西太原府而來。)
    (一程俱有各府州縣相送,不用多談。)
    (是時包爺有王命在身,不敢停留,無分日夜進發。)
    
    
8**時間: 地點:
    (一日,到了山西地面,進了太原府西河縣,早已命家丁通報。)
    (是日狄爺正在銀安殿閒坐,有宮門官來報聖旨下來。)
    (狄爺聞知,吩咐大開王府正門,預排香案燈燭接旨。)
    (當日包爺到來,小楊村內下了車,人坐大轎,進至王府銀安殿,開了聖旨。)
    (狄爺俯伏於地,包爺啟讀。)
    (詔曰:
    (    奉天承運大家帝詔曰:今有交趾依智高作叛,舉兵犯界反擊)
    (邕州危於旦夕。)
    (朕乃興兵征討,不意逆賊又差使官投下戰書,內有)
    (不遜之言,十分無禮,侮辱朕躬,恨於切齒。)
    (正欲親征擒拿,以正國)
    (法,方消朕恨,方洩朕恥。)
    (今特旨來詔,請卿家回朝商議平南之策)
    (以靖邊疆,以安庶民。)
    (旨意到日,卿須勿緩登程。)
    (朕預設筵宴於金)
    (鑾殿,與卿餞行。)
    (欽哉。)
    (包爺宣罷旨意,狄爺謝恩,起來接了聖旨。)
    
    
9**時間: 地點:
    (當時與包爺重新見禮,分賓主坐下,早有家將獻上香茗。)
    (吃罷,包爺呼聲)
包 爺:狄王親,目下邊關危急,聖上深恨叛賊戰書之侮辱,原欲禦駕親征。但下官想起
    來,一者國家政煩,不可離君;況目下朝廷尚未定立太子,聖上卻是不問,太子
    所立,乃國之本,群臣與下官諫陳多少,只不準依。是以下官薦本於王親為平南
    總領,望祈早日動身。
狄 爺:包大人,下官一介武夫,行伍之賊,初立些微小之功,蒙聖上加思,今已位極人
    臣,須赴湯蹈火也要圖報隆恩,何獨馬上之勞?即欲明日動身登程,回朝面聖了
    。但是一路風霜跋涉,有勞於大人。
包 爺:狄王親啊,這也奉君之命,何須說勞?
    (狄爺點首稱謝。)
    (當下吩咐排開酒宴,與包大人洗塵。)
    (對酌之際,談論國家政務一番。)
    (至更夜已深,方才用過晚膳,安宿一夜。)
    (次日狄爺打點,備了行裝登程。)
    (是夜公主知有聖旨相詔,難以諫阻,暗暗垂淚,不敢多言。)
    
    
10**時間: 地點:
    (此時狄龍、狄虎二位世子在書房聞爹爹回朝,也來送行。)
狄 爺:(狄爺吩咐弟兄二人)用力發奮攻書,不用遠送。
    (言罷拜辭母親,老太君也有一番囑咐。)
    (相辭公主,許多叮嚀之說,難以長談。)
    (是日,狄爺、包公一同起程離了王府,路出本省山西進京,非止一日程途。)
    (忽一天,到了汴京。)
    (次早天子臨朝,文武百官參見已畢。)
    (有擋駕官傳過旨意,包爺即上前俯伏,呼聲)
包 爺:陛下,前者,臣包拯奉旨宣詔狄王親,今已回朝,現在午門外候旨。
仁 宗:(仁宗天子大喜)包卿平身。
    (又忙傳旨宣平西王見駕。)
    (門官領旨宣進狄爺,俯伏金階,朝見已畢。)
天 子:(天子大悅)禦弟平身。只因南方依智高逆賊作亂,入寇邕州,晝夜攻打,黎民
    不安。今下來戰書,侮辱寡人。朕原欲親征,包卿又諫止。故特宣禦弟回朝,領
    兵征剿亂黨,與寡人洩忿,足見卿之忠義也。今由禦弟撥調那一方雄兵,先斬後
    奏,大展雄才。得勝班師回朝之日,大加升賞,以慰卿勞。
狄 爺:陛下啊,臣受主恩,即粉身碎骨,難報萬一。敢不效股肱之力,代主之勞!蠻兵
    雖銳,何足掛懷!臣托陛下洪福,此去必然馬到成功。
    (仁宗聞言大悅,傳旨就於偏殿排宴款待狄爺,又賜統領帥印,狄爺飲畢謝恩。
    ()
天 子:(天子又呼)禦弟,提調各方軍馬,必得一智勇雙全上將,同往為先鋒方妙。
狄 爺:不用調取別方之將,前者平西四將與手下焦、孟六將足矣。但四將上年告駕歸家
    未回,須要陛下發旨,各路調齊回朝,然後發兵。
    (天子聞奏,即發詔旨四道去訖。)
    (是日退朝,狄爺與潞花王千歲並駕同行,一路往王府,直到南清宮內。)
    (潞花王千歲先進內稟知,狄太後娘娘大悅,即命宣進。)
    (狄爺進內拜見姑娘,見禮畢,又與千歲見禮,一同坐下。)
    (是日,姑侄兄弟相逢,仍有一番別後之言,狄爺請安,不一會,排上筵宴相款
    (,不用煩言。)
    
    

© 2024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