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下載本劇html
  • 第一  至 第一〇
  • 第一一 至 第一九
  • 辭典

    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德行第一)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
        (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 簿:(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AAA:(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AAA:(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主 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波,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
        (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主 簿:(李元禮嘗歎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載
        (著車中。)
        (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慈 明:(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季 方:(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 方: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
        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
        (咨於太丘,太丘)
    太 丘: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
    巨 伯: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 伯: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巨 伯:(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
    巨 伯: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
    太 丘:(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
        (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裡,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太 丘:(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子非
        吾友也!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
        (歆蠟日,嘗集子姪燕飲,王亦學之。)
        (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
    有 人: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
    有 人:(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有 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
        (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
        (祥嘗在別牀眠,母自往暗斲之。)
        (值祥私起,空斲得被。)
        (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
        (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王 戎:(王戎)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
        (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
    王 戎:(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
    有 人:(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
        ,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
        (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
    有 人:(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
    王 戎:(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王 戎:(王戎)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
        言。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
    王 戎:(裴令往弔之)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濬沖必不免滅性之譏。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
        (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
        
        
    2**時間: 地點:
        (當時以為美事。)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
    王 戎:(樂廣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
        (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
        (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
    郗 公:各自饑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
        (後並得存,同過江。)
        (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牀頭,心喪終三年。)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
    郗 公:(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吹爨作食。)
        (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因取為中郎。)
    有 人:(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
    郗 公:(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輕於五羖之皮耶?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
        (時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
    王丞相:胡威之清,何以過此!
        (即啟用為吳興郡。)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
        (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
        (歷年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
        (攸素有德業,言行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
        (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
        (長豫與丞相語,恒以慎密為端。)
        (丞相還臺,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
        (恒與曹夫人併當箱篋。)
        (長豫亡後,丞相還臺,登車後,哭至臺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
    深 公: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至交,不宜說之。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
    庾 公: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
        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歎曰)
    有 人: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
        (遂焚之。)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
        (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
    太 傅: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有 人:(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
        (遂遣之。)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
    常 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
    正 色:莫得淫祀!
        (外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
    真 長: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
    謝 公:那得初不見君教兒?
    太 傅:我常自教兒。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牀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
        (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
        (門下起彈,教曰)
    簡 文: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
    有 人:痛邪?
    簡 文: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
        (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
        (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
    簡 文:(韓後與范同載,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人寧可使婦無褌邪?
        (范笑而受之。)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
    王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
    子 敬: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
        (啖之。)
        (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
    子 敬:(每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
        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初,桓南郡、揚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
        (覬亦即曉其旨。)
        (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
        (意色蕭然,遠同鬥生之無慍。)
        (時論以此多之。)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
        (王綏在都,既憂慼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
        (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
    子 敬:(桓素待企生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釋罪。
    王子敬:(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
    王子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子 敬: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
        (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
    王 大: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恭無言。)
        (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
        (既無餘席,便坐薦上。)
    王 大:(後大聞之,甚驚)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子 敬: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
        (錄焦飯,歸以遺母。)
        (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
        (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
        (戰於滬瀆,敗。)
        (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
        (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
        (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
        (及思至,賓客弔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
    子 敬:(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為淒惻,語康伯曰)汝若為
        選官,當好料理此人。
        (康伯亦甚相知。)
        (韓後果為吏部尚書。)
        (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王丞相夢:人欲以百萬錢買長豫,丞相甚惡之,潛為祈禱者備矣。)
        (後作屋,忽掘得一窖錢,料之百億;大不歡,一皆藏閉。)
        (俄而長豫亡。)
        (言語第二)
        (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
    子 敬:(奉高曰)昔堯聘許由,面無怍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
    王 大:(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
    語 之: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王 大:(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雋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王 大:(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
    王 大:(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
    語 之: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語 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王 大:(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煒大踧踖。)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
    王 大:(晝日父眠,小者牀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
    語 之:偷,那得行禮!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語 之:(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
    王 大:(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尋亦收至。)
        (潁川太守髡陳仲弓。)
    元 方:(客有問元方)府君如何?
    元 方:高明之君也。
    王 大:足下家君如何?
    元 方:忠臣孝子也。
    王 大:(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
        ,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元 方: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
    王 大:(客曰)足下但因傴為恭而不能答。
    元 方: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
        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慚而退。)
        (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
    慈 明:(閬笑曰)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
    慈 明:足下相難,依據者何經?
    元 方:(閬曰)方問國士,而及諸兄,是以尤之耳。
    慈 明: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讎,以為至公。公旦文王之詩,不論堯、舜
        之德而頌文、武者,親親之義也。春秋之義,內其國而外諸夏。且不愛其親而愛
        他人者,不為悖德乎?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
        (為之改容。)
    魏 武:(孔融曰)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明王之夢。
        (魏武慚而赦之。)
        (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故二千里候之。)
    魏 武:(至,遇德操採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
        之量,而執絲婦之事?
    慈 明:(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
        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後為
        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歎。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
        也。
    魏 武:(士元曰)僕生出邊垂,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鍾,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
        (劉公幹以失敬罹罪。)
    魏 武:(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於文憲?
    慈 明:(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疏。
    慈 明:(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
        (於是敕見。)
    慈 明:(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
    魏 武:(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慈 明:(復問會)卿何以不汗?
    魏 武: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
        (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
        (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
    既 而:酒以成禮,不敢不拜。
    既 而:(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既 而:(魏明帝為外祖母築館於甄氏,既成,自行視,謂左右曰)館當以何為名?
    魏 武:(侍中繆襲曰)陛下聖思齊於哲王,罔極過於曾、閔。此館之興,情鍾舅氏,宜
        以『渭陽』為名。
    既 而:(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魏 武:(嵇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
    既 而:(趙云)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司馬景王東爭,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
    謝中郎:(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
    既 而:(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既 而:(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晉文王:(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
    既 而:『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嵇中散既被誅,向子期舉郡計入洛,文王引進)
    文 王:聞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
    既 而: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王大咨嗟。)
        (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
        (王者世數,繫此多少。)
        (帝既不說,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
    既 而:(侍中裴楷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帝說,群臣歎服。)
        (滿奮畏風。)
        (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
    既 而:(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諸葛靚在吳,於朝堂大會。)
    既 而:(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
    文 王: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文 王:(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採賢雋於巖穴
        。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既 而:(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採於崑崙之山。大禹
        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於洛邑,
        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既 而:(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
    王夷甫:裴僕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
        、子房,亦超超玄著。
        (王武子、孫子荊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
    王夷甫: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貞。
    既 而:(孫云)其山嶵嵬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揚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樂令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王兄長沙王執權於洛,遂搆兵相圖。)
        (長沙王親近小人,遠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
        (樂令既允朝望,加有婚親,群小讒於長沙。)
        (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
    大將軍:豈以五男易一女。
        (由是釋然,無復疑慮。)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
    武 子:卿江東何以敵此?
    大將軍:(陸云)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
    主 人:(主人問病)患瘧也。
    主 人: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
    大將軍: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大將軍:(崔正熊詣都郡,都郡將姓陳,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
    主 人: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恒。
    主 人:(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
    大將軍:(榮跪對曰)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願陛下勿
        以遷都為念。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
    伯 仁:君何所欣說而忽肥?
    庾 公:君復何所憂慘而忽瘦?
    伯 仁:吾無所憂,直是清虛日來,滓穢日去耳。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
    周 侯:(周侯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皆相視流淚。)
    王丞相:(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
    語左右: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顧司空未知名,詣王丞相。)
        (丞相小極,對之疲睡。)
        (顧思所以叩會之,因謂同坐曰)
    丞 相:昔每聞元公道公協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
        (丞相因覺,謂顧曰)
    丞 相:此子珪璋特達,機警有鋒。
        (會稽賀生,體識清遠,言行以禮。)
        (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秀。)
        (劉琨雖隔閡寇戎,志存本朝。)
    丞 相:(謂溫嶠曰)班彪識劉氏之復興,馬援知漢光之可輔。今晉祚雖衰,天命未改,
        吾欲立功於河北,使卿延譽於江南,子其行乎?
    語左右:(溫曰)嶠雖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豈敢辭命!
        (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
        (於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未舉。)
        (溫新至,深有諸慮。)
        (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
        (溫忠慨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
        (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
        (既出,歡然言曰)
    丞 相: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復何憂!
        (王敦兄含,為光祿勛。)
        (敦既逆謀,屯據南州,含委職奔姑孰。)
        (王丞相詣闕謝。)
        (司徒、丞相、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
        (顧司空時為揚州別駕,援翰曰)
    丞 相:王光祿遠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
        (郗太尉拜司空,語同坐曰)
    太 尉: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紛紜,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實愧於懷。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
        (或問此意,簡文)
    簡 文:以簡應對之煩。
        (周僕射雍容好儀形。)
        (詣王公,初下車,隱數人,王公含笑看之。)
        (既坐,傲然嘯詠。)
    王 公:卿欲希嵇、阮邪?
    簡 文:何敢近舍明公,遠希嵇、阮!
        (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
    庾 公:此子疲於津梁。
        (於時以為名言。)
        (摯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將軍戶曹參軍,復出作內史。)
        (年始二十九。)
        (嘗別王敦,敦謂瞻曰)
    大將軍:卿年未三十,已為萬石,亦太早。
    庾 公:(瞻曰)方於將軍,少為太早;比之甘羅,已為太老。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為設果,果有楊梅。)
    庾 公:(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大將軍:(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廷尉以裘與從弟沈,沈辭不受。)
    大將軍:(廷尉曰)晏平仲之儉,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復何辭此!
        (於是受而服之。)
        (佛圖澄與諸石游,林公)
    林 公:澄以石虎為海鷗鳥。
        (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
        (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
    仁 祖:(諸人咸共歎之)年少,一坐之顏回。
    仁 祖:坐無尼父,焉別顏回?
        (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仁 祖:(仁祖聞之)時無豎刁,故不貽陶公話言。
        (時賢以為德音。)
        (竺法深在簡文坐,劉尹)
    劉 尹:道人何以游朱門?
    仁 祖:君自見朱門,貧道如游蓬戶。
        (或云卞令。)
        (孫盛為庾公記室參軍,從獵,將其二兒俱行,庾公不知,忽於獵場見齊莊,時
        (年七八歲,庾謂曰)
    庾 公:君亦復來邪?
    仁 祖: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
    庾 公:(公問齊由何字)字齊由。
    庾 公:欲何齊邪?
    仁 祖:齊許由。
    仁 祖:(齊莊何字)字齊莊。
    庾 公:欲何齊?
    仁 祖:齊莊周。
    庾 公:何不慕仲尼而慕莊周?
    仁 祖:聖人生知,故難企慕。
        (庾公大喜小兒對。)
        (張玄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惠,和並知之,而常謂顧勝。)
        (親重偏至,張頗不懨。)
        (於時張年九歲,顧年七歲,和與俱至寺中,見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
        (泣者。)
        (和以問二孫。)
    仁 祖:(玄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泣。
    庾 公:(敷曰)不然。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庾法暢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
    庾 公:此至佳,那得在?
    仁 祖:(法暢曰)廉者不求,貪者不與,故得在耳。
        (庾穉恭為荊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
    仁 祖:(侍中劉劭曰)柏梁云構,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鍾、夔先聽其音。穉恭上
        扇,以好不以新。
    仁 祖:(庾後聞之)此人宜在帝左右。
        (何驃騎亡後,征褚公入。)
        (既至石頭,王長史、劉尹同詣褚。)
    劉 尹:(褚曰)真長何以處我?
    真 長:(真長顧王曰)此子能言。
        (褚因視王,王曰)
    王長史:國自有周公。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
    慨 然: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簡文作撫軍時,嘗與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讓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
    簡 文: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簡 文: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顧悅與簡文同年,而髮早白。)
    簡 文:卿何以先白?
    宣 武: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乃歎曰)
    桓 公: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初,熒惑入太微,尋廢海西,簡文登阼,復入太微,帝惡之。)
        (時郗超為中書,在直。)
    簡 文:(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計。政當無復近日事不?
    桓 公:(超曰)大司馬方將外固封疆,內鎮社稷,必無若此之慮。臣為陛下以百口保之
        。
    簡 文:(帝因誦庾仲初詩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聲甚淒厲。)
    簡 文:(郗受假還東,帝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衛,
        思患預防。愧歎之深,言何能喻?
        (因泣下流襟。)
        (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問上何在。)
    簡 文:某在斯。
        (世人以為能。)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
    簡 文: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謝太傅:(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喪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
    王長史: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支道林常養數匹馬。)
    王長史:(或言)道人畜馬不韻。
    謝太傅:(支曰)貧道重其神駿。
        (劉尹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
    桓 公: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
    劉 尹: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羊秉為撫軍參軍,少亡,有令譽,夏侯孝若為之敘,極相贊悼。)
        (羊權為黃門侍郎,侍簡文坐。)
    簡 文:(帝問曰)夏侯湛作羊秉敘,絕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劉 尹:(權潸然對曰)亡伯令問夙彰,而無有繼嗣;雖名播天聽,然胤絕聖世。
        (帝嗟慨久之。)
        (王長史與劉真長別後相見,王謂劉曰)
    王長史:卿更長進。
    真 長:此若天之自高耳。
    劉 尹:(劉尹)人想王荊產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清風耳。
    劉 尹:(王仲祖聞蠻語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盧來朝,故當不昧此語。
        (劉真長為丹陽尹,許玄度出都,就劉宿,牀帷新麗,飲食豐甘。)
    真 長:(許曰)若保全此處,殊勝東山。
    劉 尹: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
    劉 尹:(王逸少在坐)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
        (二人並有愧色。)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
    右 軍:(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
        自效;而虛談費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
    謝太傅: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謝太傅:白雪紛紛何所似?
    右 軍:(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太傅:(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王中郎令伏玄度、習鑿齒論青楚人物,臨成,以示韓康伯,康伯都無言。)
    文 王:何故不言?
    謝太傅:(韓曰)無可無不可。
    劉 尹:(劉尹)清風朗月,輒思玄度。
        (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
    謝中郎:雖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雲意。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謝 公:(謝公)賢聖去人,其間亦邇。
        (子姪未之許,公歎)
    謝 公:若郗超聞此語,必不至河漢。
        (支公好鶴,住剡東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
        ()
        (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林 公: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
        (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謝中郎經曲阿後湖,問左右)
    問左右:此是何水?
    林 公:曲阿湖。
    謝中郎:故當淵注渟箸,納而不流。
        (晉武帝每餉山濤恒少,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
    車 騎: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庾道季:(謝胡兒語庾道季)諸人莫當就卿談,可堅城壘。
    庾道季:若文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
        (李弘度常歎不被遇。)
    庾道季:(殷揚州知其家貧)君能屈志百里不?
    車 騎:(李答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遂授剡縣。)
    車 騎:(王司州至吳興印渚中看,歎曰)非唯使人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
        (謝萬作豫州都督,新拜,當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謝疲頓。)
    車 騎:(於是高侍中往,徑就謝坐)卿今仗節方州,當疆理西蕃,何以為政?
        (謝粗道其意。)
        (高便為謝道形勢,作數百語。)
        (謝遂起坐。)
    車 騎:(高去後,謝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
        (謝因此得終坐。)
        (袁彥伯為謝安南司馬,都下諸人送至瀨鄉。)
    車 騎:(將別,既自淒惘,歎曰)江山遼落,居然有萬里之勢!
        (孫綽賦遂初,築室畎川,自言見止足之分。)
        (齋前種一松樹,恒自手壅治之。)
    車 騎:(高世遠時亦鄰居,語孫曰)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樑用耳!
    庾道季:(孫曰)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
    庾道季:(桓征西治江陵城甚麗,會賓僚出江津望之)若能目此城者,有賞。
    庾道季:(顧長康時為客,在坐,目曰)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桓即賞以二婢。)
    王子敬:(王子敬語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復佳耳,然亦何與人事,故不如銅雀台上妓。
    林 公:(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林 公:(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
        ,若雲興霞蔚。
        (簡文崩,孝武年十餘歲立,至暝不臨。)
    問左右:(左右啟)依常應臨。
    林 公:(帝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
        (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羊曰)
    武 子: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
    林 公:(袁曰)必無此嫌。
    車 騎:何以知爾?
    林 公:(袁曰)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
    王子敬:(王子敬)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
        懷。
    謝太傅:(謝太傅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諸人莫有言者,車騎)
    車 騎: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道壹道人好整飾音辭,從都下還東山,經吳中。)
        (已而會雪下,未甚寒,諸道人問在道所經。)
    車 騎:(壹公曰)風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浩然。
        (張天錫為涼州刺史,稱制四隅。)
        (既為苻堅所禽,用為侍中。)
        (後於壽陽俱敗,至都,為孝武所器。)
        (每入言論,無不竟日。)
    車 騎:(頗有嫉己者,於坐問張)北方何物可貴?
    謝太傅:(張曰)桑椹甘香,鴟鴞革響,淳酪養性,人無嫉心。
        (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云)
    宣 武: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
    謝太傅:(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哭之狀其可見乎?
    宣 武:(顧曰)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
    謝太傅:(或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
    常 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范寧作豫章,八日請佛有板,眾僧疑,或欲作答。)
    常 稱:(有小沙彌在坐末)世尊默然,則為許可。
        (眾從其義。)
        (司馬太傅齋中夜坐,於時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太傅歎為佳。)
    太 傅:(謝景重在坐)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
    太 傅:(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靜,乃復強欲滓穢太清邪?
        (王中郎甚愛張天錫,問之曰)
    謝中郎:卿觀過江諸人,經緯江左軌轍,有何偉異?後來之彥,復何如中原?
    太 傅:(張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還;因時修制,荀、樂之風。
    王子敬:卿知見有餘,何故為苻堅所制?
    太 傅:陽消陰息,故天步屯蹇,否剝成象,豈足多譏?
        (謝景重女適王孝伯兒,二門公甚相愛美。)
        (謝為太傅長史,被彈;王即取作長史,帶晉陵郡。)
        (太傅已構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謝,還取作咨議,外示縶維,而實以乖間之。)
        (及孝伯敗後,太傅繞東府城行散,僚屬悉在南門,要望候拜。)
    孝 伯:(時謂謝曰)王寧異謀,云是卿為其計。
    孝 伯:(謝曾無懼色,斂笏對曰)樂彥輔有言:『豈以五男易一女?』
        (太傅善其對,因舉酒勸之曰)
    太 傅:故自佳,故自佳。
        (桓玄義興還後,見司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
    太 傅:(問人云)桓溫來欲作賊,如何?
        (桓玄伏不得起。)
        (謝景重時為長史,舉板答曰)
    長 史:故宣武公黜昏暗,登聖明,功超伊、霍,紛紜此議,裁之聖鑒。
    太 傅:我知,我知。
    長 史:(即舉酒云)桓義興,勸卿酒!
        (桓出謝過。)
        (宣武移鎮南州,制街衢平直。)
    宣 武:(人謂王東亭曰)丞相初營建康,無所因承,而制置紆曲,方此為劣。
    東 亭:此丞相乃所以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餘
        委曲,若不可測。
        (桓玄詣殷荊州,殷在妾房晝眠,左右辭不之通。)
        (桓後言及此事,殷云)
    問左右:初不眠,縱有此,豈不有賢賢易色也!
    東 亭:(桓玄問羊孚)何以共重吳聲?
    問左右:(羊曰)當以其妖而浮。
    東 亭:(謝混問羊孚)何以器舉瑚璉?
    問左右:(羊曰)故當以為接神之器。
        (桓玄既篡位,後御牀微陷,群臣失色。)
    問左右:(侍中殷仲文進曰)當由聖德淵重,厚地所以不能載。
        (時人善之。)
        (桓玄既篡位,將改置直館,問左右)
    問左右:虎賁中郎省應在何處?
    有 人:無省。
        
        
    3**時間: 地點:
        (當時殊忤旨。)
    有 人:(問)何以知無?
    問左右:潘岳秋興賦敘曰:『余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散騎之省。』
        (玄咨嗟稱善。)
    問左右:(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隱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
    謝太傅: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
        (政事第三)
        (陳仲弓為太丘長,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
        (事覺,收之,令吏殺焉。)
        (主簿請付獄,考眾奸,仲弓)
    仲 弓: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眾奸,豈復過此?
        (陳仲弓為太丘長,有劫賊殺財主者,捕之。)
        (未至發所,道聞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車往治之。)
    主 簿:賊大,宜先按討。
    仲 弓: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
    元 方:(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元 方:老父在太丘,彊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仲 弓:(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 方: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
        (賀太傅作吳郡,初不出門,吳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云)
    太 傅:會稽雞,不能啼。
    太 傅:(賀聞,故出行,至門反顧,索筆足之曰)不可啼,殺吳兒。
        (於是至諸屯邸,檢校諸顧、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眾。)
        (陸抗時為江陵都督,故下請孫皓,然後得釋。)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猶知管時任。)
        (貴勝年少,若和、裴、王之徒,並共言詠。)
    太 傅:(有署閣柱曰)閣東,有大牛,和嶠鞅,裴楷鞦,王濟剔嬲不得休。
        (或云潘尼作之。)
        (賈充初定律令,與羊祜共咨太傅鄭沖,沖曰)
    太 傅:臯陶嚴明之旨,非僕暗懦所探。
    元 方:(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潤。
        (沖乃粗下意。)
        (山司徒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
        (唯用陸亮,是詔所用,與公意異,爭之不從。)
        (亮亦尋為賄敗。)
        (嵇康被誅後,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
        (紹咨公出處,公曰)
    謝 公: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
        (王安期為東海郡。)
        (小吏盜池中魚,綱紀推之。)
    王子敬:文王之囿,與眾共之。池魚復何足惜!
        (王安期作東海郡,吏錄一犯夜人來。)
    文 王:何處來?
    王子敬:從師家受書還,不覺日晚。
    文 王:鞭撻寧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
        (使吏送令歸家。)
        (成帝在石頭,任讓在帝前戮侍中鍾雅、右衛將軍劉超。)
    大將軍:(帝泣曰)還我侍中。
        (讓不奉詔,遂斬超、雅。)
        (事平之後,陶公與讓有舊,欲宥之。)
        (許柳兒思妣者至佳,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則不得不為陶全讓。)
        (於是欲並宥之。)
    大將軍:(事奏,帝曰)讓是殺我侍中者,不可宥!
        (諸公以少主不可違,並斬二人。)
        (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並加沾接,人人有說色。)
        (唯有臨海一客姓任及數胡人為未洽。)
    王丞相:(公因便還到過任邊)君出,臨海便無復人。
        (任大喜說。)
        (因過胡人前,彈指云:「蘭闍,蘭闍」群胡同笑,四坐並歡。)
        (陸太尉詣王丞相咨事,過後輒翻異,王公怪其如此。)
        (後以問陸,陸曰)
    太 尉:公長民短,臨時不知所言,既後覺其不可耳。
        (丞相嘗夏月至石頭看庾公,庾公正料事。)
    丞 相:暑,可小簡之。
    庾 公:公之遺事,天下亦未以為允。
        (丞相末年,略復不省事,正封籙諾之。)
    丞 相:(自歎曰)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
        (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
        (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
        (乃超兩階用之。)
        (何驃騎作會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
        (擇可通者。)
        (作白事成,以見存,存時為何上佐,正與謇共食,語云)
    語左右:白事甚好,待我食畢作教。
    語左右:(食竟,取筆題白事後云)若得門庭長如郭林宗者,當如所白。汝何處得此人?
        (謇於是止。)
        (王、劉與深公共看何驃騎,驃騎看文書,不顧之。)
    深 公:(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深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
        邪?
    語左右:(何對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
        (諸人以為佳。)
        (桓公在荊州,全欲以德被江、漢,恥以威刑肅物。)
        (令史受杖,正從朱衣上過。)
        (桓式年少,從外來)
    桓 公:向從閣下過,見令史受杖,上捎雲根,下拂地足。
        (意譏不著。)
    桓 公:我猶患其重。
        (簡文為相,事動經年,然後得過。)
        (桓公甚患其遲,常加勸勉。)
    桓 公:(太宗曰)一日萬機,那得速!
        (山遐去東陽,王長史就簡文索東陽云)
    王長史: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致治。
        (殷浩始作揚州,劉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袱。)
    劉 尹:(人問其故)刺史嚴,不敢夜行。
        (謝公時,兵廝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
        (或欲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
    謝 公: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王大為吏部郎,嘗作選草,臨當奏,王僧彌來,聊出示之。)
        (僧彌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選者近半,王大甚以為佳,更寫即奏。)
        (王東亭與張冠軍善。)
        (王既作吳郡,人問小令曰)
    東 亭:東亭作郡,風政何似?
    謝 公:不知治化何如,唯與張祖希情好日隆耳。
        (殷仲堪當之荊州,王東亭)
    東 亭:德以居全為稱,仁以不害物為名。方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將不乖乎
        ?
    謝 公:(殷答曰)臯陶造刑辟之制,不為不賢;孔丘居司寇之任,未為不仁。
        (文學第四)
        (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
        (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
        (。)
        (及玄業成辭歸,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歎,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
        (融果轉式逐之,告左右曰)
    既 而: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矣。
        (遂罷追。)
        (玄竟以得免。)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
        (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
    既 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
        。
        (遂為服氏注。)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
        (嘗使一婢。)
        (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
        
        
    4**時間: 地點:
    既 而:(須臾,復有一婢來)胡為乎泥中?
    謝 公: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服虔既善春秋,將為注,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講傳,遂匿姓名,為烈門
        (人賃作食。)
        (每當至講時,輒竊聽戶壁間。)
        (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諸生敘其短長。)
        (烈聞,不測何人。)
        (然素聞虔名,意疑之。)
    謝 公:(明早往,及未寐,便呼)子慎!子慎!
        (虔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
        (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
        (何晏為吏部尚書,有位望,時談客盈坐。)
        (王弼未弱冠,往見之。)
    謝 公:(晏聞弼名,因條向者勝理語弼曰)此理僕以為極,可得復難不?
        (弼便作難,一坐人便以為屈。)
        (於是弼自為客主數番,皆一坐所不及。)
    謝 公:(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乃神伏)若斯人,可與論天人
        之際矣!
        (因以所注為道、德二論。)
    謝 公:(王輔嗣弱冠詣裴徽,徽問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
        申之無已,何邪?
    既 而:(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於有,恒訓其所不
        足。
        (傅嘏善言虛勝,荀粲談尚玄遠,每至共語,有爭而不相喻。)
        (裴冀州釋二家之義,通彼我之懷,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
        (何晏注老子未畢,見王弼自說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復得作聲,但應諾諾
        (,遂不復注,因作道德論。)
        (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咨疑者。)
    既 而:(值王昨已語多,小極,不復相酬答,乃謂客曰)身今少惡,裴逸民亦近在此,
        君可往問。
        (裴成公作崇有論,時人攻難之,莫能折,唯王夷甫來,如小屈。)
        (時人即以王理難裴,理還復申。)
        (諸葛宏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
    王夷甫:卿天才卓出,若復小加研尋,一無所愧。
        (宏後看莊、老,更與王語,便足相抗衡。)
    王夷甫:(衛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
    既 而:(衛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
    王夷甫:(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齏啖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
        (衛思「因」,經日不得,遂成病。)
        (樂聞,故命駕為剖析之,衛即小差。)
    王夷甫:(樂歎曰)此兒胸中當必無膏肓之疾!
    王夷甫:(庾子嵩讀莊子,開卷一尺便放去)了不異人意。
    既 而:(客問樂令)旨不至者。
    既 而:(樂亦不復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
    王夷甫:(客曰)至。
    既 而:(樂因又舉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
        (於是客乃悟服。)
        (樂辭約而旨達,皆此類。)
        (初,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向秀於舊注外為解義,妙析奇致,大暢玄風,唯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秀卒。
        ()
        (秀子幼,義遂零落,然猶有別本。)
        (郭象者,為人薄行,有雋才,見秀義不傳於世,遂竊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
        (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眾篇,或定點文句而已。)
        (後秀義別本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
        (阮宣子有令聞。)
    太 尉:(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聖教同異?
    王夷甫:將無同?
        (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
        (世謂「三語掾」。)
    太 尉:(衛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於三!
    宣 子:苟是天下人望,亦可無言而辟,復何假於一!
        (遂相與為友。)
        (裴散騎娶王太尉女,婚後三日,諸婿大會,當時名士、王、裴子弟悉集。)
        (郭子玄在坐,挑與裴談。)
        (子玄才甚豐贍,始數交,未快;郭陳張甚盛,裴徐理前語,理致甚微,四坐咨
        (嗟稱快,王亦以為奇,謂語諸人曰)
    王太尉: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衛玠始度江,見王大將軍,因夜坐,大將軍命謝幼輿。)
        (玠見謝,甚說之,都不復顧王,遂達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
        (玠體素羸,恒為母所禁。)
        (爾夕忽極,於此病篤,遂不起。)
        (舊云王丞相過江左,止道聲無哀樂、養生、言盡意,三理而已,然宛轉關生,
        (無所不入。)
        (殷中軍為庾公長史,下都,王丞相為之集,桓公、王長史、王藍田、謝鎮西並
        (在。)
        (丞相自起解帳帶麈尾,語殷曰)
    丞 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既共清言,遂達三更。)
        (丞相與殷共相往反,其餘諸賢略無所關。)
        (既彼我相盡,丞相乃歎曰)
    丞 相: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於辭喻不相負,正始之音,正當爾耳。
        (明旦,桓宣武語人曰)
    宣 武:昨夜聽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時復造心;顧看兩王掾,輒翣如
        生母狗馨。
    殷中軍:(殷中軍見佛經)理亦應在阿堵上。
        (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為論以示謝。)
        (於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咨盡。)
    殷中軍:(阮乃歎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宣 武:(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
    殷中軍:(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
    殷中軍:(支道林聞之)聖賢故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
        ,如牖中窺日。
        (劉真長與殷淵源談,劉理如小屈,殷曰)
    真 長:惡,卿不欲作將善雲梯仰攻。
    殷中軍:(殷中軍)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謝鎮西少時,聞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未過有所通,為謝標榜諸義,作數百語,既有佳致,兼辭條豐蔚,甚足以動
        (心駭聽。)
        (謝注神傾意,不覺流汗交面。)
    語左右:(殷徐語左右)取手巾與謝郎拭面。
        (宣武集諸名勝講易,日說一卦。)
        (簡文欲聽,聞此便還)
    簡 文:義自當有難易,其以一卦為限邪?
        (有北來道人好才理,與林公相遇於瓦官寺,講小品。)
        (於時竺法深、孫興公悉共聽。)
        (此道人語,屢設疑難,林公辯答清析,辭氣俱爽。)
        (此道人每輒摧屈。)
    深 公:(孫問深公)上人當是逆風家,向來何以都不言?
        (深公笑而不答。)
    林 公: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風?
        (深公得此義,夷然不屑。)
        (孫安國往殷中軍許共論,往反精苦,客主無間。)
        (左右進食,冷而復暖者數四。)
        (彼我奮擲麈尾,悉脫落,滿餐飯中。)
        (賓主遂至莫忘食。)
    語左右:(殷乃語孫曰)卿莫作強口馬,我當穿卿鼻!
    孫興公:卿不見決牛鼻,人當穿卿頰!
        (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
        (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
        (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後遂用支理。)
        (殷中軍嘗至劉尹所清言。)
        (良久,殷理小屈,游辭不已,劉亦不復答。)
        (殷去後,乃云)
    殷中軍:田舍兒,強學人作爾馨語!
        (殷中軍雖思慮通長,然於才性偏精。)
        (忽言及四本,便若湯池鐵城,無可攻之勢。)
        (支道林造即色論,論成,示王中郎,中郎都無言。)
    謝中郎:(支曰)默而識之乎?
    王長史:既無文殊,誰能見賞?
        (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
    孫興公:(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
        (王本自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
        (後孫與支共載往王許,王都領域,不與交言。)
        
        
    5**時間: 地點:
        (須臾支退。)
    孫興公:(後正值王當行,車已在門,支語王曰)君未可去,貧道與君小語。
        (因論莊子逍遙游。)
        (支作數千言,才藻新奇,花爛映發。)
        (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
        (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諸人在下坐聽,皆云可通。)
        (支下坐,自共說,正當得兩,入三便亂。)
        (今義弟子雖傳,猶不盡得。)
        (許掾年少時,人以比王苟子,許大不平。)
        (時諸人士及林法師並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
        (許意甚忿,便往西寺與王論理,共絕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
        (許復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
    孫興公:(許謂支法師曰)弟子向語何似?
    王長史:(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邪?豈是求理中之談哉?
        (林道人詣謝公,東陽時始總角,新病起,體未堪勞。)
        (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後聽之,再遣信令還,而太傅留之。)
    太 傅:(王夫人因自出)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
        (因流涕抱兒以歸。)
    謝 公:(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
        (支道林、許掾諸人共在會稽王齋頭。)
        (支為法師,許為都講。)
        (支通一義,四坐莫不厭心。)
        (許送一難,眾人莫不抃舞。)
        (但共嗟詠二家之美,不辯其理之所在。)
        (謝車騎在安西艱中,林道人往就語,將夕乃退。)
    有 人:(有人道上見者)公何處來?
    見 者: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
        (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
        (王敘致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
    王長史:(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
        (王大慚而退。)
        (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簽,皆是精微,世之幽滯。)
        (嘗欲與支道林辯之,竟不得。)
        (今小品猶存。)
        (佛經以為祛練神明,則聖人可致。)
    簡 文: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于法開始與支公爭名,後精漸歸支,意甚不忿,遂遁跡剡下。)
        (遣弟子出都,語使過會稽。)
        (於時支公正講小品。)
    簡 文:(開戒弟子)道林講,比汝至,當在某品中。
    簡 文:(因示語攻難數十番)舊此中不可復通。
        (弟子如言詣支公。)
        (正值講,因謹述開意,往反多時,林公遂屈。)
    林 公:(厲聲曰)君何足復受人寄載來!
    殷中軍:(殷中軍)自然無心於稟受,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
        (諸人莫有言者。)
    劉 尹:譬如泄水注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
        (一時絕歎,以為名通。)
        (康僧淵初過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營。)
        (忽往殷淵源許,值盛有賓客,殷使坐,粗與寒溫,遂及義理,語言辭旨,曾無
        (愧色,領略麤舉,一往參詣。)
        (由是知之。)
        (殷、謝諸人共集。)
    殷中軍:(謝因問殷)眼往屬萬形,萬形來入眼不?
    殷中軍:(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
    殷中軍: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
        (時人以為名通。)
        (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
        (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少。)
        (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
    殷中軍:(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淵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
        (支初作,改輒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
    殷中軍:(相王撫肩笑曰)此自是其勝場,安可爭鋒!
    謝 公:(謝公因子弟集聚)毛詩何句最佳?
    殷中軍:(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謝 公:『訏謨定命,遠猷辰告。』
    殷中軍:(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時彥。)
        (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
        (張遂詣劉,劉洗滌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張欲自發無端。)
        (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
        (彼我之懷,一坐皆驚。)
        (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
        (張退,劉曰)
    劉 尹:卿且去,正當取卿共詣撫軍。
        (張還船,同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
        
        
    6**時間: 地點:
        (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
        (即同載詣撫軍。)
        (至門,劉前進謂撫軍曰)
    真 長: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
    真 長:(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張憑勃窣為理窟。
        (即用為太常博士。)
    劉 尹:(汰法師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劉 尹:(支道林、許、謝盛德,共集王家,謝顧諸人曰)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
        此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
    主 人:(許便問主人)有莊子不?
        (正得魚父一篇。)
        (謝看題,便各使四坐通。)
        (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敘致精麗,才藻奇拔,眾咸稱善。)
        (於是四坐各言懷畢。)
    謝 公:卿等盡不?
    主 人: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謝後粗難,因自敘其意,作萬餘語,才峰秀逸,既自難干,加意氣凝託,蕭然
        (自得,四坐莫不厭心。)
    主 人:(支謂謝曰)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
        (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
        (,孫語道合,意氣干雲,一坐咸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
    慨 然:(會稽王慨然歎曰)使真長來,故應有以制彼。
        (即迎真長,孫意己不如。)
        (真長既至,先令孫自敘本理,孫粗說己語,亦覺殊不及向。)
        (劉便作二百許語,辭難簡切,孫理遂屈。)
        (一坐同時撫掌而笑,稱美良久。)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
    慨 然:(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
    王 大:無。
    慨 然:(重問曰)聖人如柱邪?
    王 大: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
    慨 然:(僧意云)誰運聖人邪?
        (苟子不得答而去。)
    太 傅:(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
    謝 公:故當是其妙處不傳。
        (殷中軍被廢,徙東陽,大讀佛經,皆精解。)
        (唯至「事數」處不解。)
        (遇見一道人,問所讖,便釋然。)
        (殷仲堪精核玄論,人謂莫不研究。)
    謝 公:(殷乃歎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
    太 傅:(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
    謝 公:《易》以感為體。
    殷中軍: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
        (遠公笑而不答。)
        (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見婿,孚送弟俱往。)
        (時永言父東陽尚在,殷仲堪是東陽女婿,亦在坐。)
        (孚雅善理義,乃與仲堪道齊物,殷難之。)
    殷中軍:(羊云)君四番後當得見同。
    殷中軍:乃可得盡,何必相同。
        (乃至四番後一通。)
    殷中軍:(殷咨嗟曰)僕便無以相異。
        (歎為新拔者久之。)
    謝 公:(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提婆初至,為東亭第講《阿毗曇》。)
        (始發講,坐裁半,僧彌便云)
    東 亭:都已曉。
        (即於坐分數四有意道人,更就餘屋自講。)
        (提婆講竟,東亭問法岡道人曰)
    東 亭:弟子都未解,阿彌那得已解?所得云何?
    謝 公:大略全是,故當小未精核耳。
        (桓南郡與殷荊州共談,每相攻難。)
        (年餘後但一兩番,桓自歎才思轉退,殷云)
    殷中軍:此乃是君轉解。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
    殷中軍:(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
        (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
        (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
        (時人以為神筆。)
        (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
        (後示張公,張曰)
    時 人: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
        (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為作敘。)
        (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贊述焉。)
        (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
        (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
        (將讓河南尹,請潘岳為表。)
    時 人:(潘云)可作耳,要當得君意。
        (樂為述己所以為讓,標位二百許語,潘直取錯綜,便成名筆。)
    時 人:(時人咸云)若樂不假潘之文,潘不取樂之旨,則無以成斯矣。
    時 人:(夏侯湛作周詩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
        (潘因此遂作家風詩。)
        (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
    文 王: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淒然,增伉儷之重。
        (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於翰墨,俱為列卿。)
        (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退,著筆難廣,廣又不能答。)
        (江左殷太常父子,並能言理,亦有辯訥之異。)
    文 王:(揚州口談至劇,太常輒云)汝更思吾論。
    文 王:(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所賦
        ?
    時 人: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文 王:(郭景純詩云)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時 人:(阮孚云)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
        (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溫、庾云)
    庾 公:溫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玉亮。
        (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之。)
        (闡更改「望」為「雋」,以「亮」為「潤」云。)
        (孫興公作庾公誄,袁羊曰)
    孫興公:見此張緩。
        (於時以為名賞。)
        (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
    孫興公:(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
    謝太傅: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荊州治中。)
    宣 武:(鑿齒謝箋亦云)不遇明公,荊州老從事耳!
        (後至都見簡文,返命,宣武)
    宣 武:見相王何如?
    謝太傅:一生不曾見此人。
        (從此忤旨,出為衡陽郡,性理遂錯。)
        (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孫興公:(孫興公)三都、二京,五經鼓吹。
    謝太傅:(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
    主 簿:(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
    真 長:見敬仁所作論,便足參微言。
    孫興公:(孫興公)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簡 文:(簡文稱許掾云)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
        (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榮期)
    孫興公: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
    簡 文:(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
    簡 文:(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
        (桓公見謝安石作簡文諡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
    桓 公:此是安石碎金。
        (袁虎少貧,嘗為人傭載運租。)
        (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詠
        (五言,又其所未嘗聞,歎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
        (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孫興公:(孫興公)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
        (裴郎作語林,始出,大為遠近所傳。)
        (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各有一通。)
        (載王東亭作經王公酒壚下賦,甚有才情。)
        (謝萬作八賢論,與孫興公往反,小有利鈍。)
        (謝後出以示顧君齊,顧曰)
    孫興公:我亦作,知卿當無所名。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歎之。)
    宣 武:(時王珣在坐)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
    孫興公:(袁即於坐攬筆益云)感不絕於余心,溯流風而獨寫。
    宣 武:(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孫興公:(孫興公)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絝,非無文采,酷無裁制。
        (袁彥伯作名士傳成,見謝公,公笑)
    謝 公: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遂以著書。
        (王東亭到桓公吏,既伏閣下,桓令人竊取其白事,東亭即於閣下另作,無復向
        (一字。)
        (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
        (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
        (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東亭在側,極歎其才。)
    袁 虎:當令齒舌間得利。
        (袁宏始作東征賦,都不道陶公。)
    袁 虎:(胡奴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先公勛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袁 虎:(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無?
    謝 公:(因誦曰)精金百鍊,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袁 虎:(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
    謝 公:(顧曰)不賞者,作後出相遺。深識者,亦以高奇見貴。
    謝 公:(殷仲文天才宏贍,而讀書不甚廣,傅亮歎曰)若使殷仲文讀書半袁豹,才不減
        班固。
    袁 虎:(羊孚作雪贊云)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
        (桓胤遂以書扇。)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
    孝 伯:古詩中何句為最?
        (睹思未答。)
    孝 伯:(孝伯詠)『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
    袁 虎:(桓玄嘗登江陵城南樓云)我今欲為王孝伯作誄。
        (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
        (一坐之間,誄以之成。)
        (桓玄初並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
        (於時始雪,五處俱賀,五版並入。)
        (玄在聽事上,版至,即答版後,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袁 虎:(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曰)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蘊
        。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
    袁 虎:(桓見箋,馳喚前)子道,子道,來何遲!
        (即用為記室參軍。)
        (孟昶為劉牢之主簿,詣門謝,見云)
    見 者:羊侯,羊侯,百口賴卿。
        (方正第五)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元 方:(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見 者: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 方:(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 方: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宗曰)
    魏 武:可以交未?
    元 方:松柏之志猶存。
        (世林既以忤旨見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牀下。)
        (其見禮如此。)
        (魏文帝受禪,陳群有慼容。)
    元 方:(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
    魏 武:(群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聖化,猶義形於色。
        (郭淮作關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屢有戰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當並誅,使者徵攝甚急。)
        (淮使戎裝,剋日當發。)
        (州府文武及百姓勸淮舉兵,淮不許。)
        
        
    7**時間: 地點:
        (至期遣妻,百姓號泣追呼者數萬人。)
        (行數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還,於是文武奔馳,如徇身首之急。)
    魏 武:(既至,淮與宣帝書曰)五子哀戀,思念其母。其母既亡;五子若殞,亦復無淮
        。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
        (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乃遣辛毗為軍司馬。)
        (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
    魏 武:(亮遣間諜覘之,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
    元 方:(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夏侯玄既被桎梏,時鍾毓為廷尉,鍾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
    元 方:(玄曰)雖復刑餘之人,未敢聞命。
        (考掠初無一言,臨刑東市,顏色不異。)
        (夏侯泰初與廣陵陳本善,本與玄在本母前宴飲,本弟騫行還,徑入至堂戶。)
    元 方:(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
        (高貴鄉公薨,內外喧嘩。)
    文 王:(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曰)何以靜之?
    元 方:(泰云)唯殺賈充以謝天下。
    文 王:可復下此不?
    元 方: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元 方:(和嶠為武帝所親重,語嶠曰)東宮頃似更成進,卿試往看。
        (還,問何如。)
    元 方:(答曰)皇太子聖質如初。
        (諸葛靚後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
        (以與晉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
        (與武帝有舊,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呼靚。)
        (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
    元 方:(禮畢,酒酣,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
    文 王:(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睹聖顏。
        (因涕泗百行。)
        (帝於是慚悔而出。)
    元 方:(武帝語和嶠曰)我欲先痛罵王武子,然後爵之。
    文 王:(嶠曰)武子雋爽,恐不可屈。
        (帝遂召武子,苦責之)
    武 子:知愧不?
    武 子:『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他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親。以此愧陛下
        。
        (杜預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
        (預少賤,好豪俠,不為物所許。)
        (楊濟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
        
        
    8**時間: 地點:
    武 子:(須臾,和長輿來)楊右衛何在?
    文 王:(客曰)向來,不坐而去。
    武 子:(長輿曰)必大夏門下盤馬。
        (往大夏門,果大閱騎,長輿抱內車,共載歸,坐如初。)
        (杜預拜鎮南將軍,朝士悉至,皆在連榻坐,時亦有裴叔則。)
    大將軍:(羊稚舒後至)杜元凱乃復連榻坐客!
        (不坐便去。)
        (杜請裴追之,羊去數里住馬,既而俱還杜許。)
        (晉武帝時,荀勗為中書監,和嶠為令。)
        (故事,監、令由來共車。)
        (嶠性雅正,常疾勖諂諛。)
        (後公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容勖。)
        (勖方更覓車,然後得去。)
        (監、令各給車,自此始。)
        (山公大兒著短帢,車中倚。)
        (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
        (時論乃云勝山公。)
        (向雄為河內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劉准橫怒,遂與杖遣之。)
        (雄後為黃門郎,劉為侍中,初不交言。)
        (武帝聞之,敕雄復君臣之好。)
        (雄不得已,詣劉,再拜曰)
    主 簿:向受詔而來,而君臣之義絕,何如?
        (於是即去。)
    主 簿:(武帝聞尚不和,乃怒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
    大將軍:(雄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
        將墜諸淵。臣於劉河內,不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為君臣之好?
        (武帝從之。)
        (齊王冏為大司馬,輔政,嵇紹為侍中,詣冏咨事。)
        (冏設宰會,召葛旟、董艾等共論時宜。)
    大將軍:(旟等白冏)嵇侍中善於絲竹,公可令操之。
        (遂送樂器。)
    大將軍:(紹推卻不受,冏曰)今日共為歡,卿何卻邪?
    主 簿:(紹曰)公協輔皇室,令作事可法。紹雖官卑,職備常伯。操絲比竹蓋樂官之事
        ,不可以先王法服為伶人之業。今逼高命,不敢苟辭,當釋冠冕,襲私服,此紹
        之心也。
        (旟等不自得而退。)
    主 簿:(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
    大將軍:如卿於盧毓、盧珽。
    大將軍:(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
    正 色:(士衡正色)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議者疑二陸優劣,謝公以此定之。)
        (羊忱性甚貞烈,趙王倫為相國,忱為太傅長史,乃版以參相國軍事。)
        (使者卒至,忱深懼豫禍,不暇被馬,於是帖騎而避。)
        (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發,使者不敢進,遂得免。)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
    王太尉:君不得為爾。
    庾 公: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阮宣子伐社樹,有人止之,宣子)
    宣 子:社而為樹,伐樹則社亡,樹而為社,伐樹則社移矣。
        (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
        (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為無)
    宣 子:今見鬼者,云著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元皇帝既登阼,以鄭后之寵,欲舍明帝而立簡文。)
    簡 文:(時議者咸謂)舍長立少,既於理非倫,且明帝以聰明英斷,益宜為儲副。
        (周、王諸公並苦爭肯切,唯刁玄亮獨欲奉少主以阿帝旨。)
        (元帝便欲施行,慮諸公不奉詔,於是先喚周侯、丞相入,然後欲出詔付刁。)
        (周、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
        (周侯未悟,即卻略下階。)
        (丞相披撥傳詔,徑至御牀前)
    丞 相:不審陛下何以見臣?
        (帝默然無言,乃探懷中黃紙詔裂擲之。)
        (由此皇儲始定。)
    周 侯:(周侯方慨然愧歎曰)我常自言勝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結援吳人,請婚陸太尉。)
    王丞相:(對曰)培塿無松柏,薰蕕不同器。玩雖不才,義不為亂倫之始。
        (諸葛恢大女兒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
        (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虨。)
        (恢兒娶鄧攸女。)
        (於時謝尚書求其小女婚,恢乃云)
    太 尉:羊、鄧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與謝裒兒婚。
        (及恢亡,遂婚。)
        (於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猶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
    王丞相:我在遣女裁得爾耳!
        (周叔治作晉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別,叔治以將別,涕泗不止。)
    周 侯:(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婦女,與人別,唯啼泣!
        (便捨去。)
        (周侯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撫其背曰)
    周 侯:奴好自愛。
        (周伯仁為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
        (良久小損。)
        (明旦,報仲智,仲智狼狽來。)
        (始入戶,刁下牀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之狀。)
        (仲智手批之,刁為辟易於戶側。)
        (既前,都不問病,直云)
    伯 仁:君在中朝,與和長輿齊名,那與佞人刁協有情?
        (逕便出。)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藉。)
    伯 仁:(王敦護其兄,故於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
        (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
    正 色: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此!
        (敦默然。)
        (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顧孟著常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
        (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
    伯 仁:詎可便作棟樑自遇。
        (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
    伯 仁:(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
        (時周伯仁為僕射,因厲聲曰)
    伯 仁: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於聖治!
        (帝大怒,還內,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殺之。)
        (後數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
    周 侯:近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
        (王大將軍當下,時咸謂無緣爾。)
    伯 仁: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且人臣安得稱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何
        在?
        (王敦既下,住船石頭,欲有廢明帝意。)
        (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
        (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
    既 而:溫太真所說。溫嘗為東宮率,後為吾司馬,甚悉之。
        
        
    9**時間: 地點:
    既 而:(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
    伯 仁:(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
    伯 仁:(敦聲色並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
    既 而:(溫曰)鉤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王大將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
    伯 仁:(謂周曰)卿何以相負?
    既 而: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鍾雅獨在帝側。)
    既 而:(或謂鍾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讎,何不
        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
    伯 仁:(鍾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將執簡而進矣!
        (庾公臨去,顧語鍾後事,深以相委。)
    庾 公:(鍾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
    庾 公:今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
    伯 仁:(鍾曰)想閣下不愧荀林父耳。
        (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所逼。)
        (王丞相保存術,因眾坐戲語,令術勸群酒,以釋橫塘之憾。)
    王丞相:(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
        。
        (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
        (亂離之後,百姓凋弊。)
    慨 然:(孔慨然)昔肅祖臨崩,諸君親臨御牀,並蒙眷識,共奉遺詔。孔坦疏賤,不在
        顧命之列。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
        (於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孔車騎與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術,賓從甚盛。)
        (因往與車騎共語。)
        (中丞初不視,直云)
    車 騎: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
        (術大怒,便欲刃之。)
        (車騎下車,抱術曰)
    車 騎:族弟發狂,卿為我宥之!
        (始得全首領。)
        (梅頤嘗有惠於陶公,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王丞相:(侃曰)天子富於春秋,萬機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
        (乃遣人於江口奪之。)
        (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
    王丞相:(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復屈邪?
        (王丞相作女伎,施設牀席。)
        (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何次道、庾季堅二人並為元輔。)
        (成帝初崩,於時嗣君未定。)
        (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嗣子沖幼,乃立康帝。)
    王丞相:(康帝登阼,會群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之議?
    車 騎:(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於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
        之世。
        (帝有慚色。)
        (江僕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
        (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
        (江不即下。)
    王丞相:君何以不行?
    車 騎:(江曰)恐不得爾。
    王丞相:(傍有客曰)此年少戲乃不惡。
    車 騎:(王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
        (庾既下牀,孔慨然)
    慨 然: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
        (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
        (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
        (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牀褥間。)
    劉 尹:(劉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寧可鬥戰求勝?
        (桓甚有恨容。)
        (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
    深 公:(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為僕射,領選,欲擬之為尚書郎。)
        (有語王者,王曰)
    王丞相: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擬我!
        (江聞而止。)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
    文 度:故應讓杜許。
    藍 田:汝謂我堪此不?
    文 度:何為不堪,但克讓是美事,恐不可闕。
    藍 田:(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孫興公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辭。)
        (既成,示庾道恩,庾見,慨然送還之)
    慨 然:先君與君,自不至於此。
        (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
        (後疾篤,臨終,撫軍哀歎曰)
    王長史:吾將負仲祖於此,命用之。
    長 史: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劉簡作桓宣武別駕,後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
        (嘗聽訊,簡都無言。)
    宣 武:劉東曹何以不下意?
    長 史:會不能用。
        (宣武亦無怪色。)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識小人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
    真 長:(仲祖元)聊以充虛,何苦辭?
    真 長: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王修齡嘗在東山甚貧乏。)
        (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
    真 長:(直答語)王修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阮光祿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
        (諸人相與追之。)
        (阮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
        (劉尹時為會稽,乃歎曰)
    劉 尹: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復近思曠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
        (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
        (既還,王長史語劉曰)
    王長史: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
    桓 公:(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必敗,何以不諫?
    王長史:(子野答曰)故當出於難犯耳。
    桓 公:(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有何嚴顏難犯!
        (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
    主 人: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
    主 人:(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歎曰)此復何異王莽時?
        (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
        (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
        (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
        (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
    藍 田:惡見,文度已復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
    文 度:(文度還報溫云)下官家中先得婚處。
    桓 公: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
        (後桓女遂嫁文度兒。)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
    王子敬:南風不競。
    王子敬:(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子 敬:(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
        (遂拂衣而去。)
        (謝公聞羊綏佳,致意令來,終不肯詣。)
        (後綏為太學博士,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
    右 軍:故當共推主人。
    謝 公:推人正自難。
        (太極殿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王有不平色,語信云
        ()
    王子敬:可擲著門外。
    王子敬:(謝後見王)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
    王子敬:魏祚所以不長。
        (謝以為名言。)
        (王恭欲請江廬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
        (王坐,不敢即言。)
        (良久乃得及。)
        (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
    王子敬:(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
    謝 公:(江曰)卿亦復須邪?
        (更使酌與王。)
        (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
    謝 公:(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為難!
    王子敬:(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
    王子敬:風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
    太 傅:小子。
    王子敬: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宮。何小子之有?
        (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於范豫章許,范令二人共語。)
        (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
        (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
    王子敬:(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於時,而使至於此,深不可
        解。
    王子敬: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
        (范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
        (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
        (雅量第六)
        (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
        (掌,血流沾褥。)
        (賓客既散,方歎)
    元 方: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
        (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
        (索琴彈之,奏廣陵散。)
    元 方:(曲終)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
        (文王亦尋悔焉。)
        (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
        (故。)
        (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王 戎:(人問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
        (王戎七歲,亦往看。)
        (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
        (裴叔則被收,神氣無變,舉止自若。)
        (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
        (後位儀同三司。)
        (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時未行。)
        (遇於一處飲燕,因語之)
    語 之:近屬尊事,那得不行?
        (族人大怒,便舉樏擲其面。)
        (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
        (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
    王夷甫: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
        (遐與人圍棋。)
        (馥司馬行酒。)
        (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
        (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
    王夷甫:(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
    王丞相:直是暗當故耳。
        (劉慶孫在太傅府,於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事外,無跡可間。)
        (後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於此可乘。)
        (太傅於眾坐中問庾,庾時頹然已醉,幘墮几上,以頭就穿取。)
    太 傅:(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
        (於是乃服。)
        (後有人向庾道此,庾曰)
    有 人: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詣王,肆言極罵,要王答己,欲以分謗。)
        (王不為動色,徐曰)
    王夷甫:白眼兒遂作。
        (王夷甫長裴公四歲,不與相知。)
        (時共集一處,皆當時名士,謂王曰)
    王夷甫:裴令令望何足計!
    王夷甫:(王便卿裴,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有 人:(有往來者云)庾公有東下意。
    王 公:(或謂王公)可潛稍嚴,以備不虞。
    王 公: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
        (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
    王丞相: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几案間事。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恆自經營。)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
        (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簏,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
    王丞相:(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
        (神色閒暢。)
        (於是勝負始分。)
        (許侍中、顧司空俱作丞相從事,爾時已被遇,游宴集聚,略無不同。)
        (嘗夜至丞相許戲,二人歡極,丞相便命使入己帳眠。)
        (顧至曉回轉,不得快孰。)
        (許上床便咍臺大鼾。)
    丞 相:(丞相顧諸客曰)此中亦難得眠處。
        (庾太尉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
        (亮有大兒數歲,雅重之質,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
        (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
    時 人:君侯何以為此?
        (論者謂不減亮。)
        (蘇峻時遇害。)
    時 人:(或云)見阿恭,知元規非假。
        (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人未多識。)
        (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
        (爾時,吳興沈充為縣令,當送客過浙江,客出,亭吏驅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
    太 尉:牛屋下是何物?
    時 人:(吏云)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
    時 人:(令有酒色,有遙問)傖父欲食餅不?姓何等?可共語。
    太 尉:(褚因舉手答曰)河南褚季野。
        (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便於牛屋下修刺詣公,更宰殺為饌,
        (具於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慚。)
        (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
        (令送公至界。)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
    丞 相:(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丞 相:(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
        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 公:正此好!
        (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過江初,拜官,輿飾供饌。)
        (羊曼拜丹陽尹,客來早者,並得佳設,日晏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
        (貴賤。)
        (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
        (時論以固之豐華,不如曼之真率。)
    郗 公:(周仲智飲酒醉,瞋目還面謂伯仁曰)君才不如弟,而橫得重名!
        
        
    10**時間: 地點:
        (須臾,舉蠟燭火擲伯仁,伯仁笑曰)
    伯 仁: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
        (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
        (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
    周 侯:此中何所有?
    周 侯:(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
        (周侯既入,語丞相曰)
    周 侯: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
        (庾太尉與蘇峻戰,敗,率左右十餘人乘小船西奔,亂兵相剝掠,射,誤中舵工
        (,應弦而倒,舉船上咸失色分散。)
        (亮不動容,徐曰)
    太 尉:此手那可使著賊!
        (眾乃安。)
        (庾小征西嘗出未還,婦母阮是劉萬安妻,與女上安陵城樓上。)
        (俄頃,翼歸,策良馬,盛輿衛。)
    太 尉:(阮語女)聞庾郎能騎,我何由得見?
        (婦告翼,翼便為於道開鹵簿盤馬,始兩轉,墜馬墮地,意色自若。)
        (宣武與簡文、太宰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
        (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
    宣 武:(宣武語人曰)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王劭、王薈共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
        (薈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堅坐不動,待收信還,得不定,乃出。)
        (論者以劭為優。)
        (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宿。)
        (明晨起,呼謝安、王坦之入,擲疏示之。)
        (郗猶在帳內。)
        (謝都無言,王直擲還)
    宣 武:多!
        (宣武取筆欲除,郗不覺竊從帳中與宣武言。)
    宣 武:(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
        (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
        (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
        (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
        (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
    孫興公:如此,將無歸!
        (眾人即承響而回。)
        (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
        (王甚遽,問謝曰)
    桓 公:當作何計?
    桓 公:(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
        (相與俱前。)
        (王之恐狀,轉見於色。)
        (謝之寬容愈表於貌。)
        (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
        (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
        (王便欲去,謝曰)
    謝太傅:不能為性命忍俄頃?
        (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
        (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謝萬石後來,坐小遠。)
        (蔡暫起,謝移就其處。)
        (蔡還,見謝在焉,因合褥舉謝擲地,自復坐。)
        (謝冠幘傾脫,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覺瞋沮。)
        (坐定,謂蔡曰)
    林 公:卿奇人,殆壞我面。
    謝太傅:(蔡答曰)我本不為卿面作計。
        (其後,二人俱不介意。)
        (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殷勤。)
        (道安答,直云)
    嘉 賓:損米。
        (愈覺有待之為煩。)
        (謝安南免吏部尚書,還東;謝太傅赴桓公司馬,出西,相遇破岡。)
        (既當遠別,遂停三日共語。)
        (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輒引以它端。)
        (遂信宿中塗,竟不言及此事。)
        (太傅深恨在心未盡,謂同舟曰)
    太 傅:謝奉故是奇士。
        (戴公從東出,謝太傅往看之。)
        (謝本輕戴,見但與論琴書,戴既無吝色,而談琴書愈妙。)
        (謝悠然知其量。)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
    謝 公:(客問淮上利害)小兒輩大破賊。
        (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
        (,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苻堅遊魂近境,謝太傅謂子敬曰)
    謝太傅: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王僧彌、謝車騎共王小奴許集。)
    謝太傅:(僧彌舉酒勸謝云)奉使君一觴。
    謝太傅:可爾。
    謝太傅:(僧彌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吳興溪中釣褐耳!何敢侜張!
    謝 公:(謝徐撫掌而笑曰)衛軍,僧彌殊不肅省,乃侵陵上國也。
        (王東亭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為一府之望。)
        (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
        (坐上賓客即相貶笑,公曰)
    謝 公:不然。觀其情貌,必自不凡,吾當試之。
        (後因月朝閣下伏,公於內走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
        (名價於是大重,咸云)
    問左右:是公輔器也。
        (太元末,長星見,孝武心甚惡之。)
    問左右:(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杯屬星云)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殷荊州有所識,作賦,是束皙慢戲之流。)
    問左右:(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適見新文,甚可觀。
        (便於手巾函中出之。)
        (王讀,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帖之而已。)
        (殷悵然自失。)
        (羊綏第二子孚,少有俊才,與謝益壽相好。)
        (嘗早往謝許,未食。)
        (俄而王齊、王睹來。)
        (既先不相識,王向席有不說色,欲使羊去。)
        (羊了不眄,唯腳委几上,詠矚自若。)
        (謝與王敘寒溫數語畢,還與羊談賞,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語。)
        
        

    © 2024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