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第一尊 長眉羅漢)
    (商那和修尊者,姓毗舍多,摩空羅國人。)
    (在母腹數年,不行分娩。)
    (胡人貌雖古怪,言雖侏離,而心性則一。)
    (父母亦兢兢惶惶,莫知所為。)
    (有一比丘善人抵其家提化,蓋亦西方有道僧也,夫婦性極慈悲,待之非假情,
    (施之無吝色。)
比 丘:施主幾位善人?
AAA:(夫答曰)山妻懷孕數年,現今一胎男女未見分娩,何言幾位。
比 丘:阿母產之艱,阿郎生必偉。
AAA:(其婦問曰)汝方外人,聞見博洽,定知休咎。世間未有婦人懷孕彌月不行分娩
    之理,亦未有兒在母腹中存留得四五年之理。
比 丘:四五年不為多,獨不聞太上李老君,八十年在母腹耶?
AAA:(婦曰)彼異人自宜異產,如長老言,妾腹中復一老君耶?
比 丘:無定論,但老君之母感火星入懷而孕,或云天之精魄、元始炁化聽儲也,阿母所
    懷,安知非元精耶?
AAA:(婦曰)妾某年某月某日夜,亦夢見一星墜入懷中,如火燻灼。今日聞長老言,
    喚醒我昔日夢占,毋亦符老君之母所感耶?
比 丘:施主夫婦貌非凶狠,心甚慈祥,既有夢占,應生偉器,符彼所感,亦未見得。
其 夫:世間人孰不喜生育,似我夫婦難產如此,不如孤獨過此浮生也罷。今若此,意者
    妖魔作祟,意者冤債索命耶?
比 丘:積善人家,必有餘慶。二者均非公庭所有也,汝施主自今日後,一味齋素修行,
    管取分娩平善。貧僧得異人傳授『瑞應先聲咒』,將來教汝,謹當佩之:
      真如真如,非是凡軀。
      事同捕影,行若筌魚。
      杖頭挑月,髻內藏珠。
其 夫:(又五言詩)
      蚌蛤殼中寶,驪龍頷下珠。
      沙泥沉不得,什襲待時沽。
    (當日比丘善人寫了數言,即辭別而去。)
二 人:(夫婦二人追悔)未曾問得姓名,但今日聽他慰我教我之言,分明是過往神仙,
    指出津頭渡處,俾我輩知所行走也。我等當從其指引,一味持齋把素,布鈔施錢
    ,以作後人因果。子雖未必長大,何如且保眼前誕生安樂。
    (夫婦如此修行一年,母腹滿了六載,尊者一旦降生,初產之母,不坼不副,無
    (災無害。)
    (英兒下地,碩大聲宏,雙手即能合掌作禮佛狀。)
其 父:(其父呵呵喜曰)此我夫婦唱和修行之報也,
    (遂取名商那和修。)
    (夫婦數年驚怖,生此一子,愛之不啻珍寶。)
    (只犯夜啼,室中滅燭,常有紅光燦爛。)
其 父:(夫婦憂喜相半,謂曰)此兒以為凡胎,不應有此紅光,以為馨兒,不應犯此夜
    啼。未滿百日孩兒,廢寢傷神,如何奈得此啼叫?合求巫醫調理。
    (次日早,其夫正欲出門覓巫醫,調理其子夜啼,忽見一僧人顏容蒼古,身披衲
    (襖,手執麈尾,口念彌陀,來家抄化。)
其 夫:(見施主匆匆有行色)佈施不用請求,錢鈔信憑多寡,城中善人,君家當在一類
    ,今日恁般行忙,莫非為室中夜啼郎耶?
其 父:(其父驚問曰)上人來此幾日矣?
僧 人:今日。
其 父:今日何為知我子夜啼聲也?
僧 人:財之施捨,雖出於心之自然,而行之匆忙,實屬於情之切至,是以知之。
其 父:不二沙門,至誠至明,故事必先知之也。小老月前哺育英兒,委犯夜啼,夫婦憂
    其廢寢傷神,正欲出門覓巫醫調理。高人入門,不待發聲,即能洞燭我心,必有
    奇方針砭此疾,願和尚明以教我。倘小兒不呱呱夜啼,而食息有常,當奉千金為
    壽。
僧 人:巫醫不用覓,千金不索酬,我有神咒數言,書之貼於臥室,賢郎啼聲自止。
    (其父大喜,即忙奉紙筆,僧人援筆書云)
僧 人:
      也有胎卵濕化,也有菩薩那吒,灑水含月影,說法墜天花。
      父懇切,母咨嗟,且存靈性,莫費嘔啞。伎倆君須會,靈山有祖爺,來意元
    如此,菩提早發芽。
    (僧人寫了數言,自後尊者夜啼果息。)
    (父母善為撫養,其婦謂其夫曰)
父 母:異哉此子!前番未產遇一僧人,遺數言經咒,果產之善!今番夜啼,遇一僧人,
    遺數言神咒,果啼之息!
其 夫:此僧未必非前僧,只幻形爾,此咒未必非前咒,只幻意爾。
    (日往夜來,尊者駸駸年已成長,每堂中嬉戲,好為佛事,所謂不學而知,不慮
    (而能也。)
尊 者:(且謂父母曰)兒本欲濟渡群生,大施願力,今日且為汝二人誦經設法,布福田
    而修善果,以為老父母后日受用。
父 母:(父母奇而問曰)嗟嗟小子,口尚乳臭,如何為我誦經設法?
尊 者:(尊者首誦云)
      也不剩,也不少,信手拈來恰使好。拙非拙,巧非巧,吩咐蘆花秋月皎。
父 母:(次誦云)
      天職覆,地職載,清寧默相親康泰。壽岐嶷,福澎湃,雙雙達覽乾坤隘。
    (父母見夾囟孩兒所談吐者,俱佛語禪機,相謂)
相 謂:此子天性穎異,甫生即能禮佛,稍長多為佛語,乃如來傳燈嫡子也。明日,不如
    令出家,宣揚佛化,更是我等百世修緣。
相 謂:(其子聞父母言,即大聲曰)前村茂盛青林,正如來建剎之地,亦孩兒明心見性
    之所,莫若在此處開闢,創立山門,俾孩兒得來演化。
父 母:(父母歎曰)異哉此子!未出門前三五步,就知村內有青林,殆天授,非人也。
    (遂從其言,捐家財為勸首,募眾力以贊襄,費數年料理,即構成一棟寺宇,取
    (名「青林」。)
    (逮子弱冠,令住持其中,宣揚佛化,四方多從游之,稱為「少年佛子」。)
    (先是,數十年前,一釋家如來同弟子阿難經此提化,見青林枝葉茂盛,顧盼良
    (久不去,徐謂阿難曰)
弟 子:此地百年間,當有比丘善人在此開創轉妙法輪,吾老不及見,汝當見之。
    (至是,如來已圓寂數年,阿難弟子行年亦將滿百,復從此經過,見昔日茂盛青
    (林,鼎新創建院宇,聞有一衝齡比丘住持其中演教。)
阿 難:(阿難歎曰)如來之言驗矣。傳燈捨此其誰?盍入寺謁之。
    (阿難行至法堂,見尊者正在坐禪入定,不驚動之,不擾亂之,但持木魚敲曰)
阿 難:
      賓中之賓,人中之人,主中之主,塵中之塵,一片雲橫谷口。莫惑塵隨馬走
    ,休疑水逐波流。
      八萬那吒喚處,一條索繫烏牛。烏牛烏牛,何時改變毛色,早晚不用人收。
    (阿難誦畢,尊者躍身而起,俯拜其前曰)
阿 難:弟子少室打座,掩耳偷鈴,人中有鏡,鏡中無人,叢林多少客,哪個是知音?願
    高人為弟子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津。
阿 難:凡聖本來不二,悟迷豈有殊途?終日吃飯,未曾咬著粒米;一世穿衣,未曾掛著
    絲頭。如此妙悟,方能變大地為黃金,攪長河為酥酪也。獨不聞老佛有言:『
      出聖超凡行,離緣濟海舟。
      菩提真覺性,□在布毛頭。』
    (和修尊者出家證道,得了阿難點化,亦欲行化四方,以傳衣缽。)
    (晚年游至吒利國,得一優婆毱多為行童給侍,此時和修尊者多歷年數,眉長數
    (寸,髮白如霜。)
    (優婆毱多年方少壯,欲竇方開,尊者因問毱多曰)
尊 者:汝年幾何?
阿 難:十七。
阿 難:(師恐純一之心因時變遷)汝十七,性亦十七耶?
阿 難:(毱多恐師皓首窮年了所得,反詰之曰)師髮已白,果髮白耶?抑心耶?
尊 者:(師曰)我但髮白,非心白也,宛然見已於有默契也。
阿 難:(毱多亦自鳴曰)我年十七,非性十七也,毅然見已於道有定主也。
    (一答一對,是沙門妙悟。)
    (尊者知毱多可為法器,遂以授之云)
尊 者:
      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優婆毱多得了和修尊者點化,遂奉法至罽賓國聚徒演教。)
    
    
2**時間: 地點:
    (此時和修尊者幸如來衣缽傳寄有人,本生父母早已逝化,不復轉摩空羅國,亦
    (投罽賓國南象白山中歸隱,一則終其修養之功,一則驗其傳燈之化。)
    (慈悲可以化物,尊者在山中數年,每遇講經,諸象亦馴馴伏階下下去,若有聽
    (講之意。)
    (周宣王二十三年,尊者親見優婆毱多五百從游之徒,兢兢依教奉行,又見己功
    (成緣滿,先化成一條神龍,飛騰漢表,瞬息又化為三昧真火,用焚其身而逝。
    ()
    (有詩為證:
    (  行滿功完道有傳,象山歸隱不多年。)
    (神龍變化空中躍,瞬息真身用火焚。)
    (第二尊 伏魔羅漢)
    (馬鳴尊者,忘其姓氏,不知何許人。)
    (初聞富那夜奢得佛法真傳,在波羅國設教,弟子紛紛宗其法旨。)
    (亦促裝往拜其門,願受戒披剃。)
    (夜奢見其遠來意誠,遂納為門下,教之云)
夜 奢:方法本閒群生自鬧,二能於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上施功,則如來宗旨思過
    半矣。
    (尊者在夜奢門下,不恃寸長,不矜片善,只一味將師道心解力行。)
    (積久便有妙悟。)
    (一旦辭師求去。)
夜 奢:青冥罔象意何如,無影無蹤見也麼?
尊 者:(馬鳴答曰)土人會吸三江水,木女能吹六段歌。
夜 奢:(夜奢聞言歎曰)不意此子勘破真宗,度越尋常萬萬矣。所謂雪中月色天然妙,
    霜後蘆花分外奇也。
尊 者:離朱有意,白浪徒爾滔天,象罔無心,明珠忽然在掌,此子是也。
    (尊者得了夜奢禪師法旨,逕至華氏國聚徒演教,轉妙法輪。)
尊 者:(嘗謂弟子曰)滿眼見色,滿耳聞聲,不墮不壞,方成聲色。
夜 奢:(又妙訣曰)
      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此景此時誰會得,白雲深處坐禪僧。
    
    
3**時間: 地點:
    (一日,尊者正在登壇講經,忽見一皓首老人頭戴員巾,身穿素服,手執扶笻,
    (遠來相謁。)
    (行至經壇,即仆地不見,俄頃,地皮迸裂,突兀,其中湧出一個金人,叉手向
    (尊者作禮,不霎時,金色人又化成一嬌女子,嫋娜經過經筵而歌曰)
尊 者:
      風動心搖樹,雲生性起塵。
      若明今日事,昧卻本來人。
    (女子歌畢,飄然而去,只餘香馥馥襲人。)
    (尊者見其動靜如此,謂弟子曰)
尊 者:此怪也。抱有神通,少頃必來與我比較法力,汝等且坐以待之。
    (不移時,只見天地晦冥,風雨大至,空中現出一條金龍,奮發神威,震動山嶽
    (,前來搖撼尊者。)
    (眾徒驚怖,措躬無地。)
尊 者:無畏汝也。我自能降之。
    (尊者只巍然經筵端坐,眼中不知天地暗,不知空中雨,亦不知龍飛山嶽震。)
    (習定有常,故投之至變不驚,擾之至繁不亂也,不必誦經作法。)
    (卒而魔事息滅,不能損尊者分毫。)
    (怪物靈通伎倆多,金人變幻作嬌娥。)
    (飛龍矯矯驚山嶽,尊者神翔宇太和。)
    (越七日,前怪變作一小蟲,伏形於尊者座下。)
    (尊者知是魔之小變,遂以手取之,示眾弟子曰)
尊 者:此魔本欲竊聽吾法,以私淑其身,故初變為金人,為女子,再變為震憾神物,三
    變為潛形小蟲,譎詐如此。
    (眾人兢欲祛滅之,尊者)
尊 者:不可。彼來本為聽經,非為嫁禍,汝輩必欲祛滅之,是待物不洪而阻其向道之機
    也。
夜 奢:(徐謂小蟲曰)吾不傷汝生,不滅汝形,放汝回去。汝若誠心歸依三寶,吾為汝
    說法,即得超悟,何乃自苦如此?
夜 奢:(魔聞尊者言,馳出門外,現出本形,進曰)
      脫下白狐襖,重穿花鹿裳。
      外儀新改換,唯命可升堂。
    (叉手向尊者作禮,懺謝前過,尊者欣而受之。)
尊 者:(問曰)汝名為誰?
夜 奢:我名伽毗摩羅,華氏國經年修持,未得上人指點,今聞禪師遠來開講,故來聽受
    ,求為脫化。
尊 者:汝既有心聽經,何為幻形三變?
伽 毗:弟子粗知神通,但未得如來正法。聞釋家之道,以習定為入門,目中不見外頭景
    物,太宇忘卻面前變態,始為真定。弟子初見禪師,必如此三變者,非為絮長較
    短,試尊者素養禪心何如耳。經云:見五蘊皆空,與□□般若,得一心寂滅,始
    大涅槃。
尊 者:假饒當時心動,汝則何為?
伽 毗:動則修養未至,於玄關尚隔幾重,彼方師人不暇,何能師我,未有明心見性撢師
    ,悟超上乘,遠遊四方演教,而返受變於物者也。
尊 音:恐汝口不符心,倘技得逞,將肆害不貲矣。
伽 毗:某若肆害,何在言修,師若受害,不足言佛矣。
尊 者:汝夏有何能?
伽 毗:無能。
尊 者:佛從無中來,滅向無中去,太宇既無能,住了真無處。汝既是佛,何消問我?
伽 毗:弟子片長,能化巨海。
尊 者:此水底蚊龍事也。化巨海則傷損物業必多,吾如來慈悲大願,專喜普濟眾生,子
    能雖高,吾不取也。且問汝能化海,亦能性海耶?
    (伽毗技能化海,自謂伎倆稱奇矣,及聞尊青所不取化海之故,覺己所長卑卑不
    (足論矣。)
    (乃棄其所能,請問性海之旨。)
尊 者:涵弘有容者,海也;翕順有常者,性也。吾所謂性海者;豈有他哉,能令山河大
    地三昧六神皆由此發現是也。
    (伽毗殷殷求教,正憤之可啟,悱之可發者也。)
    (及聞尊者性海一點,即心領神悟,器理融而力一,覺昔日所長,僅僅水皮擊棒
    (,冷火熔金者也,遂懇求剃度。)
    (伽毗能於言語外覓神理,象數外悟真詮,儒者所謂中人以上,可以語之也。)
    (馬鳴尊者遂以如來正法付之行持,所謂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也。)
伽 毗:(其偈云)
      隱顯即本性,明暗元無二。
      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尊者說偈畢,即挺身躍入空中,現出一輪紅日,照耀大千世界。)
    (所謂本來面目認真放大毫光是也。)
    
    
4**時間: 地點:
    (次後復降經筵,眾弟子拜求普濟,尊者為說數言曰)
尊 者:
      見道方修佛,不見復何修。佛性如空虛,空虛何所有。
      遍現修佛者,撥火覓浮漚。但看弄傀儡,線斷一齊休。
    (弟子聞言,未及稱耐,尊者已奄然圓寂,周顯王三十七年也。)
    (有詩為證:
    (  性靈見了行完成,備作西方偉聖人。)
    (三尺靈光馳漢表,閻浮遺下一委形。)
    (第三尊 聰耳羅漢)
    (陀難提尊者,姓瞿曇氏。)
    (生時頂有肉髻,相貌殊常,父母已奇其為發家偉器,不意長成為出家法器也。
    ()
    (中華有一云游道士抵其家,精風鑒,見尊者與群兒戲,初閱之,疑其貴;復閱
    (之,見其殺氣太重。)
尊 者:(謂尊者曰)憑賢郎相貌,恐不利於二老,越十五歲,不紹父事,自當崛起為一
    班人。
父 母:即如先生所鑒,此兒後日能卓犖自立,雙親中間雖有傷破,亦數也,慰也。
尊 者:(道士曰)汝第驗之。
    (尊者衝齡,神識日啟,不學不慮,自知皈依佛道。)
    (及長,即用貨財,自架一草庵,喜與四方僧侶相交遊,日夜明心見性,欲參契
    (如來法旨。)
    (有詩為證:
    (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囂關鎖。)
    (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垛。)
    (又七言詩:
    (  一重山盡一重山,坐對孤峰仔細看。)
    (雲掩霧收山嶽靜,楚天空闊一輪寒。)
    (尊者在草庵中修養,不數年,父母雙亡,果不紹父事。)
    (削髮為僧,專意修行,口誦佛經,身穿佛衲,心參佛旨,脫落俗慮。)
    (聞演教寺有一悟空長老精通如來秘訣,遂拜游門下,以求印證。)
尊 者:(悟空長老云)佛不在人,心即是佛。心思嚴師,古有明訓,故能與人規矩者,
    師也,不能使人巧者,亦師也。得意忘象,不在子之自悟乎。吾有一偈,子味之
    ,自有餘師:
      日用無非道,心安即是禪。
      幽樓雲壑裡,夢寐雪蓮邊。
    (尊者在寂滅路上用功,浸浸機將有得,及悟空和尚時雨一點化,覺自己形色象
    (貌皆空。)
    (凡見花香草色,會作明心生意,聞鶯啼燕語,悟為見性天機。)
    (日用無非道,看來觸目皆真,現前即是佛道,冥在日用間也。)
尊 者:(且曰)至道無難,惟嫌探擇。桃花紅,李花白,誰道融融只一色。紫燕語,黃
    鶯鳴,誰道關關只一聲。
    (尊者悟後之言,歷歷沙門要旨。)
    (有詩為證:
    (  得意相關屬道機,色聲不墮孰能知。)
    (達觀收斂歸靈府,不覺神飄天外飛。)
    (尊者卓庵中嘗偃蹇獨坐,每將消息聰耳。)
尊 者:(或曰)無壅汝聰,欲新妝聽歟?
父 母:新耳易若新心,耳聽莫如心聽。人間私語,天聞若雷者,以天聰不為物所壅耳,
    休養之功一息,攝持少間,則奸聲投間抵隙。吾人緝熙迭迭,正欲聽於無聲也。
    (有詩為證:
    (  偃蹇常將耳竅聰,不令緣業障真空。)
    (修行李用儒家術,六十依稀耳□通。)
    (尊者長於言語,凡與釋家辯論,宗旨簡捷,不傷交誕,達順無所窒礙。)
    (從游之徒,兢羨尊者賦性穎異。)
    (於牟尼之道見之真,故能辯之捷,守之信,故能達之順也。)
    (化言語文字為真詮,尊者蓋沙門折衷之准矣。)
    (有詩為證:
    (  降生岐嶷邁凡庸,欲為如來覺瞽矇。)
    (便捷敷陳無窒礙,巍巍名望十山崇。)
    (尊者草庵中講經設法,無幾何,作行化僧遍遊境內。)
    (至提伽國城毗舍羅家提緣募化,羅家一長者名完性,年躋耄耄,持齋念善,出
    (堂隆禮相待。)
長 者:(問曰)和尚遠來提化,所須何物?
尊 者:貧僧出家人,遺忘俗慮、故餓其體膚,不願肥甘適口,空乏其身,不願孔方盈囊
    ,惟來四方善信人家,抄化一侍者作伴侶耳。
長 者:抄化侍者,須得伶俐清俊,乖覺聰明,異日可為傳燈法器,如愚呆癡蠢跏跤跎跆
    ,定是來不得的。
尊 者:貧僧求侍者,在性不在形,假饒貌誠邁眾,性不悟空,雖偉亦徒也。吾釋家人物
    ,難得全備,蒼古醜陋之人,專超悟上乘宗旨,故千巧不如一拙,千疑不如一決
    。
長 者:既如此,小老有一子,名喚伏駝密,年已五十,至今口不能言,足不能步,和尚
    適雲擇性不擇形,此子假之聲,假之步,不致廢棄,堪充為門下給侍否?
尊 者:耳聞不如目見,賢郎既有此恙,願一見便決巧拙。
    (長者令人擁出與之見,尊者)
尊 者:老丈目賢郎為何加人?
老 者:五十不言不步,愚呆癡蠢人也、跏跛跎跆人也。伶俐清俊,乖覺聰明,均非所望
    矣。
尊 者:老人誤矣,伏駝密非凡間廢齊者流。所以不言不步者,有故也。此子昔受靈山佛
    祖法戒,悲願廣大,只慮汝二人年老,情愛難捨。一啟口不忘父母,恐言則機泄
    ,故五十不言。一舉步不忘父母,恐行則事睽,故五十不步。彼虛中靈性,拔萃
    出類,今特韜藏其言與步耳,豈待僧假之聲與步哉?
    (有詩為證:
    (  韜藏聲步為雙親,情愛依依不忍分。)
    (況受如來親法戒,慈悲大願意諄諄。)
    (伏駝密見尊者漏泄其機,遂躍身而起,低首向尊者之前,作禮曰)
尊 者:無量功德,願求濟度。
    (長者見子一時能行能言,又聞了和尚說明前世因果並今生廢棄行實,遂駭而言
    (曰)
長 者:良壁認為燕石,精金誤作廢銅,釋家法器,等閒視作庸流,真老夫過矣!老夫過
    矣!適禪師雲,此子悲願廣大,必須普濟四方,願始獲酬,不當因我二人情愛羈
    留,不得償其廣大悲願也。情願將此子出家,跟隨禪師四方行化,俾普天率土得
    蒙其悲願之惠也。
    (尊者遂受之。)
    (將拜別啟行,羅長者拳拳致囑曰)
長 者:出家人以慈悲為念,以濟渡為心,化人強梗,拯人厄難,視四海猶一家,萬眾猶
    -人,閻浮行一分善念,即庭帷篤一分孝思也,修百念令德,即顯父母百世令名
    也。有懷二人情愛擴為千萬人情愛,則祖佛之戒不虛而廣大悲願獲酬矣。
尊 者:汝游此上人門下,書曰:『太上師意,其次以言。』沙門正宗須悟之,牡牝驪黃
    之外,得精遺粗,得神遺肉也。
長 者:(伏駝密曰)謹受命。
    (尊者聽老者臨行之言,歎曰)
尊 者:我佛如來傳燈秘言不外是矣。道不在遠,悟之即是,豈欺汝哉!
    (長者戒子詩:
    (  囑咐兢兢結善緣,拯人厄難化人頑。)
    (眼前了卻慈悲願,情愛雙親壽百年。)
    (尊者聞婆須密尊者在罽賓國興慈寺面壁十年,遂同伏駝密離了提伽國,逕至罽
    (賓國參見須密尊者。)
須密尊:咄!難提子,汝來何暮,規規點化一行童,即以為功行滿耶?缽羅國答罕廟眾生
    沉溺苦海,未登彼岸,果能一濟渡之否耶?
    (尊者聞言,即起身告行。)
須密尊:弟子遠來,意有所求,且還坐,吾為汝說偈:
      佛與群生共一家,一般樹上兩般花。
      休乘寤寐來參佛,但會淘金勝煮沙。
    (次日,尊者辭了須密禪師,同伏駝密逕往缽羅國來,濟渡苦海眾生。)
    (詢問土人答罕廟下落,土人)
土 人:妖廟,已將火焚,問之可為酸鼻。
尊 者:造妖何如?
土 人:妖能食人,凡從廟前經過者,只一陣冷風,須臾人俱不見,數日後惟有血水流出
    。前一望之遙,峰巒之下,非其故址耶。
    (尊者得了土人指示,直至峰巒之下,見一平曠地基,並無廟宇神像。)
    (尊者將慧眼一看,見廟後空基掩覆一井,井內陰風颯颯,井外怨氣騰騰。)
尊 者:(即謂弟子伏駝密曰)祟在此中,吾為之說法。
    (井上週圍行了數次,伏魔經咒誦了幾遍,布下網羅,倏忽陰風解散,怨氣消除
    (,伏駝密啟土看時,見一輪紅日燭照井中,井中白骨填滿,惟一白淨瓶血蔭遍
    (體。)
尊 者:(尊者歎曰)此苦海也。及今不治,眾生沉溺寧有極耶。
    (伏駝密取上來,將真火一煉,現出青面厲鬼一個,哀求釋豁。)
    (尊者取藥餌食之,用法典羈其手足,仍錮之淨瓶之內,令司案頭香燭。)
    (周景王十三年,尊者同伏駝密轉回故國草庵中休養。)
    
    
5**時間: 地點:
    (一日,知己將圓寂,遂以正法授伏駝密云:
    (  虛空無為外,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尊 者:(言畢,囑曰)如來正法付汝行持,汝承吾志,當好為之。
    (遂複本位,嚴然逝化,弟子為建塔於提伽國。)
    (有詩為證。)
    (諸佛無為用,眾生豈易知。)
    (聖凡相間處,來去一毫釐。)
    (第四尊 抱膝羅漢)
    (伽難提尊者,□筏城國王子也。)
    (國王初亦艱於嗣息,禱求神明,佈施功果,歷歷為覓兒計。)
    (祖佛如來奏過天曹,始抱尊者送國王夫人投胎。)
    (尊者一離母腹,即能言塵世中事,國王驚疑不敢近。)
國 王:(夫人曰)子生能言,馨兒也。或者上帝格爾宰制得理,佈施有功,降此英物,
    以拓大汝之統緒,也未見得。
      妾觀古典,人家早言之子,鐘問氣所生,祥瑞也,後來果有大用。汝子生而
    能言,安知前身非聖賢耶?吾與汝善撫之,坐觀他後來作用。
國 王:善,形生肖鬼,此異也,言早肖人何足異哉?梓童之言,大快予心,予於此子有
    厚望矣。
    (英兒甫產即能言,秀氣鐘來不偶然。)
    (天為如來綿道統,卑卑黎庶大殊懸。)
    (尊者在母襁褓中,服飾玩好,無不俱備。)
    (二人心篤愛之,凡物足以投兒之欲、寄心之愛者,無不為子致之矣。)
    (七歲能行,出入儀衛,宛若王者僕從,席間有奎壁金珠以娛目,侍右有蕭琴竺
    (竿以飾聽。)
    (衝齡赤子,未受傅訓,以為必耽此樂事矣。)
    (尊者悉厭薄之,食惟菜茹,甘肥不入於口;衣惟布素,錦繡不御於身;寓目者
    (,惟取經文,奎殊金珠,不供於御;賞心者,惟取釋典,蕭琴笙竽不設於旁。
    ()
    (時常只愛一人出入,扈附儀衛悉斥去。)
    (不令伺候門牆,惟抱膝獨坐齋中而已。)
    (國王東宮太子,肅然一布衣風味。)
國 王:(國王夫婦謂曰)富貴,人所欲也,而此子不處之;貧賤,人所惡也,而此子不
    去之。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者矣。富貴、貧賤,不淫、不移,則威武不屈
    可知矣。孩兒如此,則長成可知矣。異日不為天地間一大丈大乎?
    (有詩為證:
    (  厭薄王家樂事濃,瀟然韋布一家風。)
    (匪為波靡回瀾柱,自是真如色相空。)
尊 者:聖人云:『少年之子,事有父兄專制,其行不可見,惟觀其志向何如。』彼對父
    難於言,母子懿親,可探之以窺其意向。
父 母:汝幼小孩童,諸事厭薄繁華,父王令我問汝意何所欲乎?
尊 者:知子者莫若父母,赤子有欲為,父母在上,難於言,望父母猜度之。
父 母:難言之欲,莫非早欲克紹父事耶?
尊 者:六尺之孫,難理幾務,兒去六尺尚遠,何能鎮服人心?以是求欲,奚止千萬。
父 母:莫非金屋阿嬌耶?
尊 者:佳冶,伐性之斧。況兒欲竇未開,何遽及此?以是求欲,奚止什百。
父 母:莫非辟門納士為逸游計耶?
尊 者:放曠游逸,終非端士。男雖骨格未成,豈甘為天下輕薄兒?以是求欲,奚止無算
    。
父 母:不為此三者,毋亦豔慕西方聖人耶?
尊 者:何為西方聖人?
父 母:披緇削髮,悟道傳燈,以寂滅為教者也。
尊 者:出家此途,兒誠願之矣。兒適所謂父母在上而難於言者,正為情愛戀戀,一時出
    家難也。
    (有詩為證:
    (  英兒之欲甚難言,情愛雙親乞見原。)
    (逸欲總非兒所欲,如來一路意懸懸。)
國 王:千乘之子,承大統,主大祀,弘大化,當頂天立地,啟後承前為乾坤。肖子何得
    忘君親而不忠不孝,避租稅而游手游食,兒志雖端,孤甚不敢也。癡兒,何人引
    道,卓年即戀及佛事,吾不信浮屠誑誘,今後慎勿再萌此念。
父 母:吾素佈施禱求,為汝父承繼統緒,非為如來承繼衣缽也。汝若出家,則父母乏祀
    ,祖宗血食從此斬矣。懷抱撫育,只為釋家覓後嗣,汝父定是不肯。汝年尚幼,
    又非早年議舍,又非飄泊無依,假令修得佛來,不過是一大雄寶殿,令眾信禮拜
    慈容,眾僧誦讀經懺而已。汝父巍巍,現為一國人主,端拱九重金毆,稱孤道寡
    ,丹墀下舞蹈禮拜者,俱濟濟縉紳,不啻眾信。御座前誦讀表章者,俱師師科甲
    ,不啻眾僧。且冕旒壯首豈如削髮?龍袞榮身豈如披緇?乘輿出外則千夫擁、萬
    騎隨,非若行腳僧獨行獨往。聖駕入內,則三宮接,六院迎,非苦出家僧寡侶寡
    儔。此現成活佛不做,到來思量做杳冥無形無影、不可憑信之佛,吾兒所見左矣
    。書云:『幼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願吾兒莫錯認定盤星,當舍彼而就此也
    。
    (有詩為證:
    (  滅倫絕祀效披緇,欲覓巍巍寶殿居。)
    (國父現今為活佛,如何錯認定盤珠。)
尊 者:似母提衡,佛不如富貴,以兒提衡,富貴不如佛。父母欲兒享一時逸樂,兒欲父
    母享萬年逸樂也。人生世間,少者必老,生者不能不死,理勢然也。不出家為佛
    ,父母數劫,兒縱孝不能遏其日之不西夕;孩兒數劫,親縱愛不能止其水之不東
    流。兒若出家,得為釋家弟子,子貴親亦貴,子仙親亦仙,男既備員為佛,未有
    生我父母等為路人而不得逍遙於靈山會上者也。天不朽,二人壽算亦不朽。穹隆
    之表,獨不有殿宇?獨不有禮拜?獨不有傳誦?老娘適謂眾信不如縉紳,眾僧不
    如科甲,父母得到天上,億萬緒紳科甲,卑卑失其貴且榮矣。兒之提衡,達觀萬
    世,非僅僅一時提衡者也。初心已定,父母勿阻之,變之。
    (有詩為證:
    (  靈山會上好風光,不似閻浮一國王。)
    (濟濟神明相擁護,齊天壽算永無疆。)
國 王:新君繼體,明能理民,使老幼得所,幽能把神,使怨恫罔生,此便是修行。明無
    人非,幽無鬼責-,即此便是成佛。流芳萬代,形朽而名不朽,即此便是長生不
    老。持循-作為工夫,正儒者中正之道何如?色相皆空,意識俱忘,入定於寂滅
    之地,面壁於杳冥之鄉,在人民不稱惠,在社稷不歸誠,一日圓寂,神魂漂散,
    絕倫滅祀,負天地所生,辜祖宗所望,九泉之下,爾本來性靈問汝閻浮一生行實
    ,汝則何辭以對?豈不愧汝神耶?且佛在西方,左道害民,未見彼今日現出真身
    ,明日現出真身,吉人云:我是某人,因某年修緣得超度為佛者也。佛無定名,
    由人自主,我老父於百年之後,即詐稱為佛,千世之下,人誰不信之。夫孝者,
    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只願汝為承家孝子,不令汝為上乘禪師,縱汝母割
    捨恩愛。為婦人之仁,我心耿耿鐵石,欲息邪說詎詖行,不令汝不父其父而冒認
    他人為父者也。敢有再言出家者,老父必唾其面。
    (有詩為證:
    (  不負形來不愧生,勝如為佛得昇天。)
    (克家孝子惟承繼,冒認他人色愐然。)
    (尊者見父不令其出家,默默無言,終日不食,惟抱膝長歎而已。)
尊 者:(母勸之曰)佛以見性為本,不食則滅性,遺下臭皮囊,何能成得佛也。
    (尊者勿聽。)
父 母:未為吃素佛,先為辟谷仙,兒今日欲不為佛而變為仙耶?何為不食?
    (尊者勿聽。)
父 母:釋家只教人戒酒斷葷,恐葷酒昏穢其靈性也,未曾云不用修行,僅僅一不食成之
    也,何為不食?
    (尊者又不聽。)
父 母:儒乃釋道折衷之准,儒之教人為聖為賢,只曰:終食不違,食無求飽而已,未聞
    亞聖、群賢均自絕食中出也。汝煩惱障未除,何能頓效得無煙火氣味。
    (母三四勸尊者食,勿聽。)
    (飯僧供佛載經書,不食如何餓體膚。)
    (儒者教人非辟谷,止緣惱障未能除。)
尊 者:(夫人乃謂國王曰)此子靈性已入佛門,現今只留下皮囊還我父母,不如遣之出
    家,償所夙心,免得遺笑四鄰,謂我國中有逆命子,有枵腹佛也。
國 王:善。朕聞國中禪利多性見心明,可為沙門師表,明日遣子事之,令之投大遺艱,
    責備不堪,或得其回心亦未見得。
    (次日,令人送尊者至禪利多寺中為門第。)
    (禪利多領了國王言,命寺中事務一一責之辦理,尊者亦粗能辦應,無遺漏脫。
    ()
    
    
6**時間: 地點:
    (晚間臥不貼席,惟抱膝嵬坐,冥悟佛教而已:
    (  令子從師入寺門,遺艱投大奠容存。)
    (若能回得見心意,勝過靈山轉法輪。)
    
    
7**時間: 地點:
    (一日,利多出外行化,尊者獨在僧房修養,忽見天上一道毫光,炯然下矚,光
    (中露出一條坦平大路,尊者依神光徐行十里,到一大石岩,崔嵬驚人,岩前有
    (一石窟,深廣可居。)
    (尊者遂燕寂其中,性靈參見如來。)
    (如來遂授法旨,且為之授記,令其還生行化。)
    (經十年,其屍宛然如昨,未有朽壞。)
    (尊者醒來,如熟睡初覺,目能慧照,非十年以前之目,心能超悟,非十年以前
    (之心。)
    (有詩為證:
    (  窟中燕寂不逡巡,不覺閻浮已十春。)
    (祖佛悉將真竅授,責令行化滿乾坤。)
    (尊者回見國王父母,父母驚而問白)
父 母:聞汝為佛所誤,燕寂石窟已經十年,安得復返?
尊 者:男身寂非心寂也。性靈直到靈山,參見如來世祖,世祖為男設法受記,在天上未
    幾,回來陽世已十年矣。看來佛不誤人,人自不為耳。
父 母:汝十年復返,真西方聖人也,今子之來度我等赴靈山耶?
尊 者:父母其一者也,更欲普渡眾生,父母時今須如此如此修行,男行化回來,即當脫
    化。
    (汝往西天見聖人,靈山脈衍行同倫。)
    (責令行化乾坤內,何況雙親不辟門。)
    (尊者辭了父母,行化至摩提國,普渡眾生。)
    
    
8**時間: 地點:
    (一日,見山舍一童子名伽和舍多,手持圓鑒,直造尊者之前,欲求濟度。)
尊 者:持鑒童子,汝年幾歲?
童 子:百歲。
尊 者:衝年童子,何得誑言百歲。
童 子:我不理會,正滿百歲耳。
尊 者:聆汝之言,善悟佛機耶?
童 子:佛言人生百歲,不能理會佛機,未若生一日得秘訣,而了完佛事者也。
尊 者:汝子中所持之鑒當何所表白?
童 子:此鑒非僅僅兒童戲具,諸佛大圓鑒,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服皆相似,此
    數言乃鑒之所表,汝和尚以為何如?
尊 者:如來之道,授教於我,令吾返世,以行此如箋之緒,今城中人誰能撤去內外障翳
    ,求其能了了會悟,為沙門法器者,非子而誰?
    (遂為之說偈云:
    (  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葉果亦復爾。)
    (尊者說偈畢,即攀樹而化,漢昭帝十三年時事。)
    (第五尊 勸善羅漢)
    (闍夜多尊者,中天竺國人,鐘秀氣所生,質極聰慧,良知所啟,聞一即能知十
    (,舉始即能見終,心無翳障,理無遺明,生在中國,加之學問可與超凡入聖矣
    (。)
    (天賦維均,不因夷有限不益信哉。)
    (竺國之人,俱稱為姻衝大士。)
    (其家世代欽祀如來三寶,不惟不能脫化作佛,其祖與父每每患瘵疾而死。)
    (聞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鳩摩羅多傳如來衣缽,在天竺國講三生過去未來,談作
    (善造惡因果。)
    (闍夜多尊者年方幼衝,逕往演教寺中謁之。)
    (鳩摩羅多聞其神識,且能托吾徒而請謁,仍以大士禮待之。)
夜 多:(夜多懷疑而問曰)善惡之報,各以數應,理乎?
    (有詩為證:
    (  世家祀佛獲非災,心下懷疑未遣排。)
    (聞有講談因果客,故趨請問業何來。)
鳩 摩:理也。
夜 多:果有憑准無毫髮爽乎?
鳩 摩:毫髮若爽,因果不足談矣。
夜 多:舉遠無憑,稽近有見。我家素奉三寶,宜三寶在堂善應亦在堂矣,乃祖死於瘵疾
    ,父死於瘵疾,則作善因果不足憑矣。鄰人之家,久為旃陀羅行,宜不善積躬惡
    應亦在躬矣,乃天不嗇壽,地不厄養,而身嘗勇健,則作惡因果不足憑矣。彼鄰
    人何幸,我家世代何辜也?願高人發明,眼前差爽何如合得有憑准之故。
    (有詩為證:
    (  報應看來沒准憑,我家奉佛瘵重臨。)
    (鄰人不穀身康泰,乞為疑人一發明。)
鳩 摩:論善惡之報非若契券瞬息收效者也。舒徐有三時焉,雖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汝
    無謂報應無憑准也。
    (夜多尊者聞鳩摩兩言指點,即冰釋所疑曰)
夜 多:我家瘵疾,鄰人勇捷,值數之寄耳。而三時之報,固自在也,安得不堅意為善以
    待其天定之數。
鳩 摩:汝雖已信三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困識有,識從心起,心本清靜,無生成,無
    造作,無報應,寂寂然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幻夢。儒者純心為善,初不望報,
    亦猶是也。
    (夜多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
    (鳩摩為說偈曰:
    (  性上本無生,為善求人說。)
    (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夜多傳了宗旨,即克紹師志,在天竺國講談因果發明、三時報應之理,勸人純
    (心為善。)
    (國中之人,師師從其化導,功德無量,俱稱為勸善大士。)
夜 多:行化一國,而不及於鄰封終隘,而未弘釋氏博愛之心,不如是也。
    (於是,又往羅閱城敷揚頓教,蓋思以其道化天下也。)
    (彼方風聲習俗,師之所訓,徒之所學,一片尚口中辯論,以為佛在明理,辯論
    (得理無遺明則佛無遺理,何必於探討之外求佛心,上會悟工夫悉置之不講。)
    (婆修盤頭乃羅閱城眾學教首,以辯論得為人師,彼所謂豪傑之士也。)
    (釋家色相盡歸空,辯論如何覓旨宗。)
    (但自一方人品論,依稀豪傑邁群蹤。)
    (夜多尊者知是法器,將欲度之,但從言語文字上覓宗旨,則博而寡要,泛而無
    (實。)
    (必言語文字化而不有,乃為真詮。)
    (儒者高堅前後之妙,亦從會心處得來也。)
夜 多:(故問彼所從之眾曰)遍行頭陀汝師也,與汝等終日辯論不輟,毋謂藉此可得佛
    道乎?西方聖人之道,固有講經時,亦有面壁時,不去性靈上會悟,規規在文字
    上打點,是若行歷於塵劫,皆虛妄之本耳,何益於佛。詩不云乎:
      何須煉礦與淘金,自有驪珠隱在心。
      不在言語文字上,總來只是少知音。
    (眾弟子聞尊者言,心殊不悅,作色言曰)
眾弟子:有善於己,然後可以求人之善,無嚴於己,然後可以非人之惡。汝和尚蘊何德行
    ,敢對門人譏訕我師?
尊 者:我不求道,亦不顛倒其求道之序。我不禮佛,亦不輕慢其禮佛之儀。於妙道固不
    知止足,於外物亦無所貪欲。靈台湛然,無所希求,庶幾於道,敢雲德行。
    (求道如何序可顛,慈悲禮拜教為先。)
    (悟來妙道無窮盡,靈府澄然寡慾牽。)
    (時遍行頭陀在座,聞夜多尊者與眾徒所談之言,不覺心曠神怡,發為贊歎之詞
    (曰)
夜 多:旨哉師言至矣,盡矣!正唯弟子所不能學也。
    (遍行頭陀見夜多尊者對其徒以譏之,其心喜,直其道以正之,其感深,正不自
    (滿足,乃虛心求道人也。)
尊 者:(故尊者復告之曰)某適憑管見,向彬彬眾門下出數言抑挫仁者,仁者得無恨乎
    ?
夜 多:(遍行曰)某於釋道,非敢好為人師,第未得大方質正,似以為至,亦僅僅巨擘
    於羅閱城之士也。今聞上人所論,乃苦海登之慈航,迷途出之明逕,絕似飲無上
    甘露,頓解腹中煩渴者也,敢反生熱惱耶?惟願上人大其慈悲之量,公其妙道之
    傳,憫吾昨日之非,取吾今日之悟,進而教之,萬幸萬幸!
    (上人賜我指南車,若飲甘霖熱病酥。)
    (惟願大開公物量,獲登彼岸出迷途。)
尊 者:爾不聞道辯論障耳?剖破藩籬即成大家。吾道必擇人而傳,吾統必得人而繼,汝
    久宗佛道,久植眾德,博觀汝徒,尚隔幾塵,難語法器,其求足以紹吾事者,捨
    子其誰?
    (遂為說偈云:
    (  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通過事理竟。)
    (言訖,即奄然歸寂。)
    (乃後漢明帝水平十七年也。)
    (第六尊 捧經羅漢)
    (尊者姓首陀,名優婆毱多,周時人,生吒利國。)
    (人物伶俐,智慧聰明,在提抱時聞人誦讀經典,即能曉解其義。)
    (六七歲孩童,嘗為鄉中香老講明如來妙旨,鄉中稱為神童。)
    (老年出家之人,經義有不解處,亦往拜其門,求其解說。)
    (真純赤子,且多獨得之見,凡被其容接者,俱曰)
尊 者:在儒為天縱之聖,在釋為活佛重生。
    (父母亦奇,以為靈秀之所鍾也。)
    (西夷酋長聞其名,亦召而賓禮之,月給廩祿以養之。)
    (年十七,聞和修尊者至所生之國行化,尊者敬往謁之。)
    (和修器之,納為門下給侍,事之數年,得傳其宗旨。)
    (有詩為證:
    (  天生聰慧邁夷常,釋典精通見性良。)
    (十七投師為給侍,獲聞宗旨上慈航。)
    (尊者年二十,終了師制,遂奉教隨方行化。)
    (至摩突羅國大顯慈悲,廣行勸喻。)
    (凡度一人,石室中即添一籌,後來其室盈滿,摩突羅國男女得其濟度者凡二十
    (萬餘人。)
    (邪正不容並立,人心既知佛化為是,必知邪魔為非,所德既此,所怨必在彼。
    ()
    (魔王之宮業業震動,波旬之神兢兢恐怖,招集鬼眾謂曰)
波 旬:首陀化洽將不利於三子,彼來此未幾,所濟度不減二十萬人,吾經年在此,所傷
    損不止二十萬人,二者相形,民方歎逢彼之晚而怨去我之緩也。其勢不絕我行祠
    ,不去我遺像不止矣。故召集汝等商榷,從長作何計議。
    (佛以慈悲作號頭,殃民妖祟不容留。)
    (近來心內多驚怖,召汝諸人問策謀。)
鬼 卒:人情厭常喜新,吾等習慣在此,即有德不德。彼初來濟度,即有怨不怨。彼不過
    簧鼓一時眾信耳目,不久將自去矣,吾等依然廟食,下民何能損得分毫,愚以為
    不較善。
一鬼卒:人情舍舊迎新,非彼初來簧鼓之過,乃眾民反覆無常,向背不一之過也,愚以為
    咎民善。
一鬼卒:(一鬼卒進曰)眾信吾所賴,須供血食也,悉滅眾民,獨存佛子,則彼得恃其靈
    與吾角,吾不能殲乎彼,彼卻能殲我。以報民愚,以為咎民,非計也。
一鬼卒:(最後一鬼卒進曰)屏佛乃所以安魔,安民即所以存祀。眾民所以怨我而德彼者
    ,以彼杯水之仁,形出我車薪之惡也。書云:止濁澄源。必欲魔官不震動,主帥
    不恐怖,非屏逐此人不可矣。
波 旬:善。
    (遂謀與竭其魔力,以害正法。)
    (時常統集鬼兵伺候毱多演教之所,瞰有魔力得逞處,將不憚為之矣。)
    (有詩為證:
    (  鬼卒胸中各吐奇,欲為主帥鎮驚危。)
    (波神畢舉群臣策,伺候門牆便設施。)
    
    
9**時間: 地點:
    (一日,波旬見尊者坐禪入定,波旬密持瓔珞一條,直進法堂摩之於尊者之頸,
    (束縛之使不得脫也。)
    (尊者出定,知波旬瓔珞之害,若出不知,仍取人、狗、陀三屍,化為花鬘一條
    (,持而渭波旬曰)
尊 者:適承卿過愛,惠我瓔珞,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倘不鄙微薄,敢以花鬘相謝
    何如?
    (波旬以尊者墮彼術中,真為出花鬘相酬,遂大喜,引頸受之。)
    (瓔珞不能縻毱多之頸,而花鬘卻能毒波旬之項矣。)
    (瓔珞能變,毱多制之,令不為變。)
    (花鬘能變,波旬制之,其變莫測矣。)
    (頸受不移時,花鬘即為三種腐屍蟲蛆,穢爛波旬項頸。)
    (有詩為證:
    (  妄將瓔珞係如來,花鬘相酬解不開。)
    (腐爛蟲蛆憂惱大,害人未害自為災。)
    (波旬大生憂惱,竭己神力,不能解脫出。)
波 旬:(謂眾鬼曰)前與汝眾求長策,汝等各持一己見,令我如此如此,今我從汝等之
    見,盡我之長,聊欲中傷尊者,未能害人而自反受害,為之奈何?
一鬼卒:彼花鬘能腐爛主帥之頸,汝瓔珞獨不能經縊彼之頸耶?
波 旬:瓔珞不靈,在尊者之頸,全然無恙。吾頸穢爛,癢痛難當,莫奈此花鬘何矣。
一鬼卒:花鬘非生成之物,主帥素有法力,彼既以此加我我亦以此加彼,使返火自災可也
    。
波 旬:吾瓔珞可脫,此花鬘不可脫,有若生成一樣,吾平昔法力逢著對頭,一毫也施不
    得。
鬼 卒:法中有法,人上有人。昔日對眾信則魔王高,今日對釋家則魔王卑矣。尊者慈悲
    化海,本無害主帥之心,主帥先有戕尊者之志。今日之事,責在主帥,非臣等建
    議之過也。
一鬼卒:(最後一鬼卒進曰)佛教喜人自新,容人悔過,主帥能皈依投誠,尊者必矜憫解
    脫,毋自苦肢體為也。
    (波旬回意,遂入法堂,伏見尊者,哀求懺悔,誓欽遵佛道,不敢擾害佛道。)
    (有詩為證:
    (  主公魔力素稱雄,今日何為落下風。)
    (百計千方無與敵,不如頂禮乞優容。)
尊 者:汝能逞瓔珞之害,何不能解花鬘之害?汝今欲脫去花鬘,汝自脫之,非我所能脫
    也。
波 旬:自如何解脫?
尊 者:汝心歸佛道、口歸佛道?
波 旬:心口合一,何分內外。
尊 者:口者心之聲,汝既雲心口合一,可口自唱言歸依佛道者三,則花鬘盡得脫除,我
    所謂汝自脫之者,此也。
尊 者:(魔王聞言,即合掌大聲三唱)歸依佛道,頸脫花鬘。
    (果一時解脫無恙。)
    (波旬大喜,踴躍向尊者前拜謝。)
尊 者:(尊者戒之曰)汝宗佛教,當體佛心,烷洗昔年腸胃,廣存今日慈悲,民不以汝
    為厲,則魔宮容汝居之。倘原惡不俊,故態復存,皮外花鬘雖脫,皮內花鬘猶存
    。腐穢蛆蟲,能識人心臧否,心稍不臧,不惟外食汝體,且能內食汝心也。
    (波旬聞尊者言,恐怖愈盛,謝曰)
波 旬:公真聖人也。某輸誠歸命,今後不敢為祟矣。
    (遂同眾鬼拜謝而去。)
    (有詩為證:
    (  浣汝波旬舊胃腸,魔宮悲願布慈祥。)
    (無形花鬘仍前在,違戒須臾命即亡。)
    (尊者在摩羅國所渡雖眾,不過化人強梗,拯人危難,濟人疾苦,未有一人升彼
    (之堂,入彼之室,可將如來衣缽授之者。)
    (尊者切切然優之,嘗捧經歎曰)
尊 者:泥紙上塵言比比皆是,會個中妙意戚戚無聞。手中法器,自我傳來,不自我墜。
    意者經塵迷目,學者之明鏡未拂拭乎?不然必六出飛花,未遇紅爐所點化也。
    (正憂疑問,國中皓首龐眉之老有一子,名香眾,特趨尊者之堂,禮謁尊者,求
    (為出家,蓋不安俗習而有志傳燈者也。)
尊 者:汝身出家?汝心出家?
波 旬:(香眾答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
尊 者:(尊者喜曰)出家人俱為身心,獨此子不為身心,所亦不小矣。
    (遂授以偈云:
    (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說偈畢,即躍身虛空呈十八變,然後跏跌而逝。)
    (周平王三十一年,弟子提多伽收舍利建塔。)
    (第七尊 降龍羅漢)
    (尊者名迦毗摩羅,周赧王時人。)
    (初為外道妖魔,聚徒三千,作祟於華氏國。)
    (及馬鳴尊者行化至華氏國,不敢率真相投尊者門聽受法旨,乃屢變為妖異,以
    (竊聽之。)
    (馬鳴識破,令歸依二寶,始露真形,得傳宗旨。)
    (馬鳴圓寂,尊者始領三千徒眾至西印度國行化,自作悟道詩云:
    (  此岸到彼岸,相離才一線。)
    (纖毫關捩子,誰解通身轉。)
    (西印度國王太子名雲自在者,聞尊者法有靈通,道有真傳,欲授尊者室,給尊
    (者養,以為國人所矜式。)
尊 者:(就見而請曰)善人不鄙棄,我遐陬遍觀四境域中,盡是我家荒服,無足可為善
    人駐蹕。惟城北有一大山,山中有一石室,其山峻聳,四時鳥語花香,其室清幽
    ,八節雲屏霧障,幾多比丘在此講經伏虎,幾多和尚在此設法降龍。也有補衲□
    □芳□,也有披經吸月高縱。老師遠來行化,肯禪寂於此,亦流播萬古真風。
    (有詩為證:
    (  崒嵂崔嵬鎮此邦,雲屏霧障勝瀟湘。)
    (高人室內多留記,才說花香跡更香。)
尊 者:大邦有此勝地,私心甚願居之,況國之儲君能重吾道,能下吾居,上有勸首,國
    人不虞不矜式矣。吾道之行,詎不一大幸哉。
    (遂如太子命,逕往石室中演教。)
    (登山數里,逢一蟒蛇,其大數圍,其長數丈,頭角肖龍,但未得脫化,迢迤前
    (來,將尊者之身纏繞數匝。)
    (見者萬夫辟易,三千從游徒眾亦為卻步。)
    (尊者神色自若,玩弄之若家中豢豚,從容謂眾人曰)
尊 者:此魔也,為獲罪淪落在此。今知我能轉法輪,故先來迎我,求解脫,非肆螫毒。
    汝等何憂何懼?謂予不信,但看吾為彼設法,彼即自解散逃去。
    (尊者即從途中為大蟒授三歸依法,云:
    (  不從三心亂,無由一念迷,有無俱盡處,那裡是菩提。)
    (何處入頭,三千功行九年機,八萬塵囂一筆揮。)
波 旬:汝省得麼?汝省得麼?
    (其蟒聽訖,即奔逃草中,逃去。)
    (眾人驚心始安。)
    (有詩為證:
    (  大邦既有此名山,願入其中講涅槃。)
    (路上蟒纏求解脫,皈依散去等閒間。)
    (尊者又行數里,將至石室,又遇一老人合掌前來訊問尊者姓名。)
老 人:(先直告曰)愚老原係某處人氏,昔曾入沙門皈依佛法,為比丘善人,因五蘊未
    空,煩惱猶在,某年時分,嗔恨懷私,遇觸忤之人,妄為生滅,造下欺心罪孽。
    前之惡貫既滿,後之修省難償,上帝見責,故墮落此山為蟒耳。自失人身為蟒以
    來,住是窟中,今已千年,不能脫化轉還原身。上聖見責之時曾有遺言曰,『業
    障恨嗔,墮為蟒身。令汝伏氣,不令俱生。欲轉為人,迦毗誦經,千年限滿,復
    作原僧。』某在此適滿千年,昨山神報我雲,明日迦毗禪師來此講經設法。愚老
    聞尊者名,適符了迦毗誦經之記,故遠來迎接,懇求脫化。承尊者為我受三皈依
    法戒,得返為人,故復來相謝耳。
尊 者:我眾徒為妝辟易,我明知汝為淪落,此來為求解脫耳。今既獲轉為人,已後煩惱
    業障悉宜除之。
老 者:受尊者法戒,日夜修省克責,再不敢為嗔恨事矣。
    (有詩為證:
    (  墮身為蟒已千年,解脫皈依幸有緣。)
    (嗔恨未除煩惱障,明師法戒斗山懸。)
尊 者:此山附近更有何人在此棲止?
老 者:北去十里,有大樹龍王聚徒五百,嘗在大樹蔭覆之下,為眾龍說法。此山附近棲
    止,惟有此人。
    (尊者聞老人言,未入石室,托老人為導引,謁見大樹龍王。)
老 人:禪師新來,有賓道也,大樹龍王經年在此,主道也,待波先來相拜,然後答禮。
尊 者: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
老 人:禪師既急親賢,容某先去投刺,公輩緩緩而來可也。
尊 者:汝只管前去,我自有分曉。
    (老人領刺去見大樹龍王,龍王見刺問曰)
龍 王:此人行館未定,先來見我,莫非欲圖我所居耶?
老 人:雲太子請彼演教石室,未入舍館,先拜閣下,禮之盛耶,閣下何為出此言也。
龍 王:子為誰?
老 人:墮落山中蟒也。
龍 王:何人為轉法輪,俾得復為人耶?
老 者:承此師解脫。
龍 王:汝得此師解救,無以為謝,故將我所居之地獻耶?
老 者:尊者之來為傳道計也,萌奪地之心,太子不與友矣。利己而非濟人,豈釋家法器
    。
龍 王:聆子之談,悟超上乘,昔日不墮為蟒矣。
老 者:亦為有閣下嗔恨之心故也。
龍 王:予痼疾,無人針砭,今謝教矣。
老 者:(復曰)吾亦欲印正於有道之門,第所因貴得可宗之友,吾且試之,倘服得予心
    ,甘心北面,不得予心,各立門戶可也,子不必覆命。
    (龍王遂展其所長,飛騰空中,繞樹數匝,轉回本位。)
    (初疑來此為爭山,疑什優將技演搬。)
    (總見龍王嗔恨在,老人勘破此機關。)
    (尊者見之,謂三千弟子曰)
尊 者:此魔也,有疑而未釋,有技而思逞也。
眾弟子:懷疑則不必見,挾技則不當見,吾師何術以降之?
尊 者:吾昔馬鳴尊者之前,獨不逞此技耶?
    
    
10**時間: 地點:
    (當時尊者惟靜坐以待之,未聞麾之門牆之外不與見也。)
    (不候老人覆命,自同三千弟子來見龍王。)
    (龍王此時自恃其尊,見尊者來,不為降階一接引,與尊者見,不為謙卑一遜讓
    (。)
    (偃蹇倨傲,明示己為堂上人,顯待尊者為堂下人矣。)
    (且默默不交一言,只心念曰)
尊 者: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
    (蓋疑尊者藩籬未剖,不足與上下其議論也。)
尊 者:(尊者應龍王曰)汝雖心語,吾已意知,但辨出家,何憂不聖。
    (倨做龍王少養涵,何須心上問行藏。)
    (心聲已入高人耳,勘破機關腆自顏。)
    (尊者數言,如見龍王肺肝,龍王至是知尊音是超悟上乘,為我所受教者也,非
    (堂下弟子為我所教者也。)
龍 王:(遂降階拜首悔謝前失)待師長以倨傲之禮,徒為自閉之門,甘處於宮牆之外也
    ,真自絕長者,非長者絕我矣,其罪將焉逃之。
    (遂與五百龍眾齋戒沐浴,羅拜經筵,願附三千弟子之未,以受戒命。)
    (尊者以龍王前雖倨而後則恭,始雖妄誕而終能悔悟,憤排有機而啟發可通矣,
    (遂納為門下。)
弟 子:龍王驕矜難御,吾師只兩言服之,何也?
尊 者:彼恃所見,窺我藩籬,我從彼所見處一針砭之,自然心服,此至誠如神之道,得
    之馬祖者也,汝自不覺爾。
    (弟子貼服。)
    (龍王自從游,尊者凡有言論指示,徒俱通曉,尊者知是法器,為說偈云:
    (  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
    (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言下,樹龍王了了證悟,蛇長者尚隔一塵。)
龍 王:(尊青謂老者曰)汝希頓悟,須索勒修。
長 者:(又謂龍樹王曰)宗旨雖自我傳,衣缽非由爾墜。
    (三千弟子、五百龍孫各俯拜筵前,求為濟度。)
    (尊者曰:
    (  妙似潭澄月,玄如雪襯霜。)
    (雖然人不識,當與佛商量。)
    (休辜負、休辜負,三千五百同思慕。)
    (離心求至寶,棄體謾圖珠。)
    (吩咐畢,空中現出多少神通,少頃,化火焚身而逝。)
    (周赧王四十一年也。)
    (第八尊 緋衣羅漢)
    (尊者名鶴勒那,姓婆羅門,年七歲不俁,出家為僧,受得道比丘點化,即能超
    (悟佛旨。)
    (天性幼成,凡見鄉間顛建無靠,即喜賙恤濟,惡不才,即喜化導。)
    (嘗遊行聚落,見民間所崇奉淫祠,輒入廟中,指其神叱之曰)
尊 者:汝妖神為誰?敢在此妄興禍福,幻惑欺民,未見汝有何惠澤及民,惟見民四時殫
    膏祀汝。災不能御,患不能捍,則將焉用汝神哉!汝所以得依依於此者,恃有廟
    宇為棲止也,吾將□其居,火其書,毀其遺像,俾汝禍福不得。民間所有,上得
    輸國課,中得養父母,下得育妻子也。
    (手一揮指,鬼神護之,風雨飄搖,廟宇即為傾圮,昔年作祟之神,有若遠遣,
    (寂無動靜。)
尊 者:(鄉人見其力量如此,大驚訝曰)幼小孩童,不惟明能濟民,且幽能神。非人間
    聖子,何以其行卓犖如是。
    (有詩為證:
    (  天性融通佛旨宗,濟人無靠化人凶。)
    (淫祠叱去須臾事,聖子聲名溢裡中。)
    (尊者離了父母之邦,逕至中印度國行化。)
    (聞中印度國王崇信佛道,凡有行化僧人輒隆禮待之,尊者亦往謁之。)
    (國王待為上賓,送至公館居住,俾左右大臣、卿士大夫、齒德耆民各就公館聽
    (其講說。)
國 王:(且曰)佛喜人為善,若屬聽之,即不能人人為佛,第慈悲宅心,終兑錯履之咎
    ,是亦佛光之所照也。
尊 者:(中一臣進曰)率民宗佛,本是不經,但主上欲吾輩去邪從正,矯在歸中,法雖
    非良,意則甚美。上既示鵠的令人宗佛,臣等安得違之,從之則順而有福,矯之
    則逆而有禍,非此之謂乎?
尊 者:此儒生確論,且坐,聽吾說偈:
      諸佛能緣用,眾生且易知。
      聖凡相間處,來去一毫釐。
    (尊者在中印度與國人講經設法,手提面命,意甚剴切。)
    
    

© 2024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