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日 地點:合淝
旁 白:(說書人之言化為影像)周瑜自回柴桑養病,令甘寧守巴陵郡,令凌統守漢陽郡
    。
    二處分布戰船,聽候調遣。
    程普引其餘將士投合淝縣來。
    孫權自從赤壁鏖兵之後,久在合淝,與曹兵交鋒,大小十餘戰,未決勝負,不敢
    逼城下寨,離城五十里屯兵。
    聞程普兵到,孫權大喜,親自出營勞軍。
    人報魯子敬先至,孫權乃下馬立待之。
    魯肅慌忙滾鞍下馬施禮。
    眾將見權如此待肅,皆大驚異。
    孫權請肅上馬,並轡而行。
孫 權: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
魯 肅:未也。
孫 權:然則何如而後為顯耶?
魯 肅: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矣。
旁 白:(說書人之言化為影像)孫權撫掌大笑,回至帳中,大設飲宴,犒勞鏖兵將士,
    商議破合淝之策。
    忽報張遼差人來下戰書。
孫 權:(拆書觀畢,大怒曰)張遼欺吾太甚!汝聞程普軍來,故意使人搦戰!來日吾不
    用新軍赴敵,看我大戰一場!
旁 白:(說書人之言化為影像)傳令當夜五更,三軍出寨,望合淝進發。
    辰時左右,軍馬行至半塗,曹兵已到,兩邊布成陣勢。
    孫權金盔金甲,披挂出馬;左宋謙,右賈華,二將使方天畫戟,兩邊護衛。
    三通鼓罷,曹軍陣中,門旗兩開,三員將全裝貫帶,立於陣前:中央張遼,左邊
    李典,右邊樂進。
    張遼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
    孫權綽鎗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鎗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
    張遼揮刀來迎。
    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李 典:(謂樂進曰)對面金盔者,孫權也。若捉得孫權,足可與八十三萬大軍報讎。
    樂進一騎馬,一口刀,從刺斜裏逕取孫權,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手起刀落。
    宋謙、賈華急將畫戟遮架。
    刀到處,兩枝戟齊斷,只將戟杆望馬頭上打。
    樂進回馬,宋謙綽軍士手中鎗趕來。
    李典搭上箭,望宋謙心窩裏便射,應弦落馬。
    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
    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
    張遼望見孫權,驟馬趕來。
    看看趕上,刺斜裏撞出程普。
    截殺一陣,救了孫權。
    張遼收軍自回合淝。
    
    
2**時間:後來 地點:孫寨
    (程普保孫權歸大寨,敗軍陸續回營。
    (孫權因見折了宋謙,放聲大哭。)
張 紘:主公恃盛壯之氣,輕視大敵,三軍之眾,莫不寒心。即便斬將搴旗,威振疆場,
    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且今日宋謙死於鋒
    鏑之下,皆主公輕敵之故。今後切宜保重。
孫 權:是孤之過也。從今當改之。
    (少頃,太史慈入帳)
太史慈:某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與張遼手下養馬後槽是弟兄。後槽被責懷怨,今晚
    使人報來,舉火為號,刺殺張遼,以報宋謙之讎。某請引兵為外應。
孫 權:戈定何在?
太史慈:已混入合淝城中去了。某願乞五千兵去。
諸葛瑾:張遼多謀,恐有準備,不可造次。
太史慈:某已與之約定,不可失信。
孫 權:汝且引兵五千,去為外應。
    
    
3**時間:後來 地點:合淝
    (戈定雜在軍中,隨入合淝城。
    (尋見養馬後槽,兩個商議。)
戈 定:我已使人報太史慈將軍去了。今夜必來接應。你如何用事?
後 槽:此間離軍中較遠,夜間急不能進,只就草堆上放起一把火,你去前面叫反,城中
    兵亂,就裏刺殺張遼,餘軍自走也。
戈 定:此計大妙!
    (張遼得勝回城,賞勞三軍。
    (張遼傳令。)
張 遼:各軍不許解甲宿睡。
侍 衛:今日全勝,吳兵遠遁,將軍何不卸甲安息?
張 遼:非也。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倘吳兵度我無備,乘虛攻擊,何以
    應之?今夜防備,當比每夜更加謹慎。
    (後寨火起,一片聲叫反,報者如麻。
    (張遼出帳上馬,喚親從將校十數人,當道而立。)
侍 衛:喊聲甚急,可往觀之。
張 遼:豈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驚軍士耳。如亂者先斬!
    (無移時,李典擒戈定并後槽至。)
李 典:此二人縱火以呼應吳軍。
張 遼:立即斬之!
    (只聽得城門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
李 典:此必是吳兵外應,可就計破之。
張 遼:且於城門內放起一把火,眾皆叫反,大開城門,放下弔橋。
    (太史慈見城門大開,只道內變,挺鎗縱馬先入。
    (城上一聲炮響,亂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數箭。)
    
    
4**時間:接上 地點:城外
    (太史慈敗兵逃出。
    (李典、樂進追出,吳兵折其大半,乘勢直趕到寨前。
    (吳營陸遜、董襲殺出,救了太史慈。
    (曹兵自回。)
    
    
5**時間:後來 地點:帳內
    (孫權見太史慈身帶重傷,愈加傷感。)
    (太史慈大叫曰)
太史慈: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言訖而亡。)
    
    
6**時間:後來 地點:荊州
    (玄德在荊州整頓軍馬,與孔明商議。)
孔 明:亮夜觀星象,見西北有星墜地,必應折一皇族。
    (正言間,忽報。)
報 子:公子劉琦病亡。
    (玄德聞之,痛哭不已。)
孔 明:(勸曰)生死分定,主公勿憂。恐傷貴體。且理大事。可急差人到彼守禦城池,
    并料理葬事。
劉 備:誰可去?
孔 明:非雲長不可。
劉 備:今日劉琦已死,東吳必來討荊州,如何對答?
孔 明:若有人來,亮自有言對答。
    
    
7**時間:後來 地點:同上
    (過了半月,孔明、劉備在堂上,人報。)
報 子:東吳魯肅特來弔喪。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孔明與玄德迎接。)
魯 肅:主公聞令姪棄世,特具薄禮,遣某前來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劉皇叔、諸葛先生
    。
    (玄德、孔明稱謝,收了禮物。)
    
    
8**時間:後來 地點:公廨
    (魯肅與孔明、劉備來到公廨,行禮畢。)
魯 肅: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還荊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見還。不識幾時
    可以交割?
劉 備:公且飲酒,有一個商議。
    (魯肅強飲數盃,又開言相問。)
魯 肅:荊州之事如何?
    (玄德未及回答,孔明變色曰)
孔 明:子敬好不通理!直須待人開口!(所言化為影像)自我高皇帝斬蛇起義,開基立
    業,傳至於今;不幸奸雄並起,各據一方;少不得天道好還,復歸正統。我主乃
    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今皇上之叔,豈不可分茅裂土?況劉景升乃我主
    之兄也。弟承兄業,有何不順?汝主乃錢塘小吏之子,素無功德於朝廷;今倚勢
    力,占據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貪心不足,而欲併吞漢土。劉氏天下,我主姓劉倒
    無分,汝主姓孫反要強爭?且赤壁之戰,我主多負勤勞,眾將並皆用命,豈獨是
    汝東吳之力?若非我借東南風,周郎安能展半籌之功?江南一破,休說二喬置於
    銅雀宮,雖公等家小,亦不能保。適來我主人不即答應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
    不待細說。何公不察之甚也?
    (一席話,說得魯子敬緘口無言;半晌乃曰)
魯 肅:孔明之言,怕不有理;爭奈魯肅身上甚是不便。
孔 明:有何不便處?
魯 肅:昔日皇叔當陽受難時,是肅引孔明渡江,見我主公;後來周公瑾欲興兵取荊州,
    又是肅擋住;至說待公子去世還荊州,又是肅擔承;今卻不應前言,教魯肅如何
    回覆?
孔 明:據實以道便是。
魯 肅:我主與周公瑾必然見罪。肅死不恨,只恐惹惱東吳,興動干戈,皇叔亦不能安坐
    荊州,空為天下恥笑耳。
孔 明:曹操統百萬之眾,動以天子為名,吾亦不以為意,豈懼周郎一小兒乎!若恐先生
    面上不好看,我勸主人立紙文書,暫借荊州為本。待我主別圖得城池之時,便交
    付還東吳。此論如何?
魯 肅:孔明待奪得何處,還我荊州?
孔 明:中原急未可圖;西川劉璋闇弱,我主將圖之。若圖得西川,那時便還。
旁 白:(說書人之言化為影像)魯肅無奈,只得聽從。
    玄德親筆寫成文書一紙,押了字。
    保人諸葛孔明也押了字。
孔 明:亮是皇叔這裏人,難道自家作保?煩子敬先生也押個字,回見吳侯也好看。
魯 肅:某知皇叔乃仁義之人,必不相負。
    (遂押了字,收了文書。
    (宴罷辭回。)
    
    
9**時間:後來 地點:船邊
    (玄德與孔明,送到船邊。)
孔 明:(囑曰)子敬回見吳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若不准我文書,我翻了面皮,連
    八十一州都奪了。今只要兩家和氣,休教曹賊笑話。
    
    
10**時間:後來 地點:柴桑
    (魯肅先到柴桑郡見周瑜。)
周 瑜:子敬討荊州若何?
魯 肅:有文書在此。
    (呈與周瑜。)
周 瑜:(頓足曰)子敬中諸葛之謀也。名為借地,實是混賴。他說取了西川便還,知他
    幾時取西川?假如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還。這等文書,如何中用,你卻與他作
    保!他若不還時,必須連累足下。倘主公見罪,奈何?
魯 肅:(聞言,呆了半晌曰)然玄德不負我。
周 瑜:子敬乃誠實人也。劉備梟雄之輩,諸葛亮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心地。
魯 肅:若此,如之奈何?
周 瑜: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
    細的回,別有區處。
    (魯肅跼蹐不安。)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