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〇一 至 第一六一〇
1601**時間:白日 地點:臨安城(丞相府中)
(秦檜語塞而退,次日不由上知,矯詔貶張濬於鄆州,群臣莫敢言者。
(清遠軍節度副使趙鼎聞知張濬上疏復被貶,乃歎曰)
趙 鼎:吾與濬同列於朝,政事相親,猶如兄弟。今吾二人因忤於秦檜,兩遭謫出。今濬拳拳忠於
朝廷,連被遠放,吾且病羸,其能久任乎。
1602**時間:白日 地點:趙宅中
(趙鼎因感慨深切,得疾愈重,自知不能起,先書墓中石,記其住居鄉里,及朝廷除拜歲
(月日,題銘旌云: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1603**時間:白日 地點:同上
(趙鼎遺言囑其子趙汾曰)
趙 鼎:秦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然,禍及一家矣。但我死後,乞請骸骨歸葬。
(趙鼎遂不食而死,時五十九歲。
(時十七年冬十月也。)
1604**時間:白日 地點:臨安府皇宮(大殿中)
(宋高宗聞趙鼎卒於清遠軍,傷悼不已,因謂廷臣曰)
宋高宗:鼎忠貞事朕,雖唐之魏徵亦不過是。初曾決策,北伐中外,諸臣不及者遠矣。值國事倥傯
之日,而遂物故,朕實重感之也。
(簽書樞密院事樓炤奏曰)
樓 炤:鼎之雄才,舉國莫及。為不附和議,貶卒於外。然其忠心貫於日月,誠不愧古之賢相也,
致使陛下稱羨不已。臣等亦當退思補過,以慰陛下之萬一。
(宋高宗大悅,即下詔以趙鼎靈柩歸葬。)
樓 炤:(復奏曰)此鼎之初志耳。陛下若成之,則鼎九原感戴也。
(詔下清遠軍,當道官司優具喪儀,將趙鼎靈柩歸鄉里以葬,不在話下。)
1605**時間:白日 地點:燕京皇城(大殿中)
(卻說金國司天台官律耶禮奏知金熙宗)
律耶禮:臣昨觀天象,見南北二顆星,一主將位,一主相職,其大如斗,從天上墜下,流光四散,
應南朝本國損一將相﹔又且近北帝星不明,更防本國有賊臣竊盜神器之禍。
(金熙宗聞奏,正猶豫間,忽邊庭有文書來到,中國前左丞相趙鼎已卒。
(金熙宗聞報嗟呀,自謂台官所奏不差,實未知吾國所喪者是誰。)
1606**時間:白日 地點:同上
(未數日,又報金太師領三省事兀朮卒。
(眾臣皆驚。)
金熙宗:(涕然淚下)兀朮既死,吾國勢孤矣。
金熙宗:太師既卒,誰可復居重任,總理國事?
(眾臣皆以)
金臣甲:完顏亮太祖之孫,是人名望素重,陛下若委任之,可保金國無事也。
金熙宗:卿言正合孤意。
(副左丞宗賢諫曰)
宗 賢:完顏亮為人栗急,性忌殘忍,非國之瑚璉也。陛下宜再擇有德者任之。若用完顏亮,必起
蕭牆之禍矣!
(金熙宗不從其諫,即封完顏亮為平章政事,進為右丞相。)
1607**時間:白日 地點:燕京(都堂中)
(完顏亮既得政,諂譽金主,引用有勢望子孫,漸黜退其違己者。
(金熙宗大悅,復升完顏亮為太保,領三省事,號與兀朮同矣。
(完顏亮寵遇日隆,立朝益無忌憚。
(眾百官緘口,莫有敢言之者。)
1608**時間:日晡 地點:燕京皇城(後池中)
(自是金熙宗退朝,日與完顏亮宴於後池,極其歡樂,必完顏亮醉,方許退出。
(完顏亮離後池,嘗值日晡之際。
(完顏亮或醉不能舉動,金熙宗則命宮妃扶掖而出。
(因是完顏亮遂有篡逆之意,只是未得機會也。)
1609**時間:白日 地點:燕京皇城(大殿中)
(國之政事,金熙宗委於裴蒲皇后聽理。
(金熙宗坐朝日少,惟思飲酒縱樂。
(朝官以裴蒲后理政,往往因之以取宰相。)
1610**時間:白日 地點:同上
(金皇統九年五月,金熙宗與眾臣議曰)
金熙宗:寡人欲繼嗣備承大統,爾眾臣以為可否?
宗 賢:(諫曰)國既有嗣,東宮德譽日聞,足可以代天位。陛下如再立之,適以起其爭端也,非
善後計哉?
金熙宗:上國有四五王者,亦使鎮領封疆,各守其位,遇有一登大寶,則眾心自服矣,何爭之有。
耶律德:(復諫曰)昔者封王爵各酋一方,非立繼嗣之謂,實使居藩鎮以輔翼王室也。今陛下若復
立一東君,則權柄不一,必有後患矣。
(金熙宗見眾臣諫之意切,遂退入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