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  至  第三六〇

351**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鴻慶宮中)
    (捷音已報入金陵,宋高宗聞奏大喜,重封王淵﹔其下有功將士,各依次升賞。
     
     
352**時間:白日 地點:各地
    (不旬月間,劉光世討拱州叛兵,喬仲福討李昱,范瓊破李孝忠,韓世忠討魚台賊,皆破
    (之,得甲馬寶貨無算。
    (惟丁順、楊進見官軍屢勝,乃就招撫司投降。)
    
    
353**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內殿中)
    (時宋高宗正與李綱在內殿,以道君皇帝自燕山遣使臣齎來札中有親書八字,因以示李綱
    (。)
李 綱:此乃陛下受命於道君者,宜藏之宗廟,以示後世道君遠幸沙漠所望於陛下者如此!臣敢不
    竭盡駑鈍,措置邊事以副陛下聖孝思慕之意。
    (李綱正留身奏事,聞奏諸路破賦捷音到,宋高宗喜不自勝,顧謂李綱曰)
宋高宗:靖康之初,若有如此破敵,金人其敢再來哉!
李 綱:今日機不可失,願陛下以靖康為鑒,審處決斷,不惑眾議,庶幾可以成功。
宋高宗:今四方粗定,藩鎮之臣屢請朕車駕幸東京,而內臣黃潛善、汪伯彥等勸朕留金陵,卿以何
    所為當?
李 綱:臣當建巡幸之策,以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為下。陛下從未能行上策,猶當適襄、鄧
    ,示不去中原以係天下之心。選任將帥,屯列軍馬,控扼要害,以折虜人之謀。使今冬無
    虞,車駕遠闕,天下之勢遂定。不然中原非復我有,車駕遠闕無期,天下之勢不復振矣!
宋高宗:但欲迎奉元祐太后及津遣六宮往東南耳。朕當與卿等獨留中原,訓練將士,益兵聚馬,雖
    都城可守,金賊可戰矣。
李 綱:(賀曰)陛下英斷如此,雖漢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不過是也。
宋高宗:履艱難之運者,不宜懷安,昔高祖、光武、太宗皆身將兵、披甲冑、冒矢石,於馬上得之
    。今陛下固不待如此,但車駕不去中原,則將士思奮,人倍其勇,虜寇不敢覬覦兩河,天
    下指日可定也。今中外未知陛下聖意,乞降詔以告諭之。
    
    
354**時間:白日 地點:汴京城(官榜前)
    (宋高宗即命李綱撰詔文頒降,榜掛於兩京。
    (詔曰:
    (  朕惟祖宗都汴,垂二百年。天下安定,重熙累洽,未嘗少有變故,承平之久,超軼
    (漢、唐。比年以來,圖慮弗臧,禍生所忽,金人一歲之間,再犯都城。信其詐謀,終墮
    (賊計,盡取子女玉帛,遂邀二聖鑾輿,六宮戚屬,悉擁以行。夷狄之禍,振古未有。
    (四海臣子,孰不痛心!肆朕纂承,求念先列,眷懷舊京,潸然出涕。思欲整駕還京,謁
    (款宗廟,以慰士大夫、軍民之心。而兵火之餘,民物如故,朕之父母、兄弟、宗族,靡
    (有留者。顧瞻宮室,何以為懷?是用權時之宜,法古巡狩。駐蹕近甸,號召軍馬,以防
    (金人秋高氣寒再來入寇。朕將親督六師,以援京城及河北、河東諸路,與之決戰。已詔
    (奉迎元祐太后,津遣六 宮及衛士家屬,置之東南。朕與群臣將士,獨留中原,以為爾
    (京城及萬方百姓請命於皇天。庶幾天意昭答,中國之勢浸強,歸宅故都,迎還二聖,以
    (稱朕夙夜憂勤之意。應在京屯兵聚糧,修治樓櫓、器具,並令留守司京城所、戶部疾速
    (措置施行。咨爾士大夫、軍民,體朕至懷,無憂疑慮。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兩京軍民讀了,皆感泣思奮。)
    
    
355**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鴻慶宮中)
    (宋高宗依李綱所議,乃措置迎奉元祐太后,津遣六宮,以徽猷閣待制孟忠厚為提舉指揮
    (使,郭仲荀統兵扈衛從行,其餘俱令有司排辦。
    (黃潛善知車駕欲留中原,力陳其不可。)
宋高宗:(曰)朕欲留中原,與卿等議畫兩河之計,有何不可?
黃潛善:中原殘破,樓櫓城郭未完,且又兵甲不利。今兩河盜賊橫行,非一朝之故。況今金陵,前
    阻長江,城郭完固,陛下正宜巡幸東南,聚士馬,儲峙糧,布恩澤,以結民心。不出一年
    ,功績漸備。那時車駕所臨,人效其力,胡虜必不敢正視中原,盜賊寧有竊窺兩河之地乎
    ?
    (宋高宗本不欲幸關中,及聞黃潛善所議,即降手詔,欲巡幸東南。)
李 綱:(極奏道)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漢光武、唐太宗是也。起於
    東南則不足復中原而有西北,晉元帝是也。蓋天下之精兵健馬,皆出於西北,而中興主撥
    亂定功,以兵馬為先,一失西北,則二者無自得之。形格勢禁,非特失地利而已。今車駕
    倘或南幸,委中原而棄之,豈惟金人將乘間以擾吾關輔,盜賊且將蠭起為亂,跨州連邑,
    陛下雖欲還闕,不可得矣。況欲治兵勝敵,以歸二聖哉!夫南陽光武之所興,有高山峻嶺
    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鄰關、陝,可以召將士﹔東達江、淮,可以運穀粟﹔
    南通荊、湖、巴、蜀,可以取貨財﹔北距王都,可以遣救援。暫議駐蹕,乃還汴都,策無
    出於此者。今乘舟順流而適東南,固甚安便,第恐一失中原,則東南不能必其無事,雖欲
    退保一隅不可得也。況當降詔許留中原,人心悅服。奈何詔墨未乾,遽失大信於天下?願
    斷自淵衷,以定大計。
    (宋高宗乃許幸南陽,令措置合行事件,將以秋末冬初,擇日啟行。)
    
    
356**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丞相府中)
    (黃潛善、汪伯彥陰以幸東南之計動上意,其議頗傳於外。
    (僚屬謂李綱曰)
僚 屬:士論洶洶,皆謂密有建議者,東幸已決,丞相何不從其議乎?
李 綱:天下大計,在此一舉。國之安危存亡於是乎分。倘車駕必欲幸東南,吾當以去就爭之。且
    君上英睿,必不為異議所惑。不然,吾可貪冒寵祿,為保身計虛受天下之責哉!
    
    
357**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內殿中)
    (次日,李綱入對,內廷未嘗有改議巡幸之命。
    (忽閣門大使奏河東經制使副王、傅亮具書申奏進呈。
    (宋高宗命當御案拆視之:
    ( 一申朝廷以謂河東州縣,多為金人所陷沒,至與陝西接連如河中府、解州,亦為所據
    (,與陝府相對,以河為界。今經制司所得兵才及萬人,皆烏合之眾。其間多係招安盜賊
    (及潰散之兵,未經訓練拊循,難以取勝。乞於陝府置司訓練,措置召募陝西正兵弓箭手
    (之在民間不出者及將家子弟,不旬月間,可得二萬人,與正兵相為表裹,其勝可必。且
    (一面結連河東山寨豪傑,度州縣可復即復之,可以渡河即乘機進討,以復河陽、河中、
    (解州、汾河一帶,據險以扼其衝。漸議深入,以復潞、澤、太原,願當方面之寄。
    (宋高宗見奏,與李綱商議。)
李 綱:傅亮所奏,深得治兵之術。陛下可允其請。
    (宋高宗即命陝西、京西轉運司悉力應副王燮、傅亮,使召募西兵。
    (使者領命去訖。)
    
    
358**時間:白日 地點:驛舍中
    (傅亮經畫未才十日,復有旨令東京留守宗澤節制傅亮軍。
    (即日傅亮得此消息大驚,即具申遣人詣京師奏知。)
    
    
    
    〔第三集 山河變色〕
    (〔第十三回 宗澤約張所出兵〕)
    
    
359**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大殿中)
    (卻說宋高宗升殿,使命呈上傅亮申奏,大略謂:
    (  陛下今欲即令過河無不可者,但河外皆金人界分,本司措置全未就緒,既過河後,
    (何地可為家計?何處可以得糧?烏合之眾,使復為金人之所敗散,何自可以得兵?亮等
    (不足惜,第恐有誤國事。
    (宋高宗見奏,意尚未決。)
李 綱:河本今日之勢,不同河北,所失不過數郡,其餘皆為朝廷守,王師渡河猶有駐泊得糧之處
    。河東州縣大半陷沒,沿河一帶自解州、河中至河陽、懷、衛,皆為金人所據。今經制司
    軍旅未集。陛下即違前議,急之渡可,遂為孤軍。倘為金人所敗,不知朝廷主所更得將佐
    士卒?
黃潛善:若不使之亟渡河,且失機會,傅亮等但欲逗遛不進耳。
李 綱:(諍之曰)兵事不可遠料之,下未見有機會可乘,但當委任將師,擇利而動耳。今亮受命
    而行才十餘日,豈可以誣為逗遛。昔趙充國堅執屯田地議,宣帝不以為罪。願陛下以依前
    議。
汪伯彥:(堅執道)李綱之言未見治體,傅亮不進,終是怯敵。
    (宋高宗頗惑其言。)
李 綱:潛善、伯彥始極力以沮張所,賴聖鑒察之,不得行其志。又極力以沮傅亮,蓋招撫河北、
    經制河東皆臣所建明,而張所、傅亮又臣所薦。今二人力沮所、亮,乃所以沮臣。臣每鑒
    靖康大臣不和之失,凡事未嘗不與潛善、伯彥商議而後行,不想二人設心如此,願陛下虛
    心觀之。
宋高宗:既傅亮兵少,不可渡河,可罷制司,赴行在。
李 綱:陛下罷經制使,不知聖意所謂?
宋高宗:亮既以兵少不可渡河,不如罷之。
李 綱:臣論傅亮不宜即渡河有三:事從中制,不盡將帥之慮,一也﹔軍旅未集,驅烏合之眾,渡
    河即成孤軍,必為金人之所敗,二也﹔軍敗之後,朝廷未有將佐士卒可以當河東一道之寄
    ,三也。今陛下以臣愚戇,即罷經制司,此以潛善等以私害公,陰有熒惑聖聽,以沮臣使
    去耳。臣荷陛下特達之知,起自罪謫,付以國柄。方艱難之秋,但知一意以為國家而圖報
    稱。不然,臣豈敢屍祿貪冒寵榮,以虛負天下之責哉!
宋高宗:如亮人才今豈難得?
李 綱:臣嘗款與亮語,觀其謀略智勇,真可以為大將。訪之士大夫,亦以為然。今以為經制副使
    ,姑試之耳。假以時月,必有可觀。使亮如真所極,臨敵退怯而無成功,臣甘受誤國之罪
    。今未嘗用而遂罷去,古之御將帥者,恐不如此。昔高祖何嘗自知?韓信亦以蕭何薦之為
    大將,設壇場,擇日而拜之。蕭何所以知韓信,亦以屢與之語而已。使高祖不能用何之言
    而將韓信,則何亦必不敢當相位矣。今潛善所以必欲傅亮,意不在亮,乃以沮臣。陛下不
    察,則臣亦何敢安職?恐終無以助陛下致中興之功,臣得乞骸骨歸田裡,更望陛下留神熟
    思之。使亮不罷,則臣何敢決去!
宋高宗:(慰謂之曰)卿所爭事小,何須便為去就?
李 綱:方今人才,以將帥為急,恐非小事。臣昨議遷幸,與潛善、伯彥異,宜為所嫉。然臣東南
    人,豈不願陛下東下為安便哉?顧一去中原,後患有不可勝言者。願陛下以宗社為心,以
    生靈為意,以二聖未還為念,勿以臣去而改其議。臣雖去左右,不敢一日忘陛下。
    (李綱因泣辭而退。)
    
    
360**時間:接上 地點:應天府(丞相府中)
    (李綱從者曰)
從 者:公決於進退,於義得矣,如眾者何?
李 綱:吾知盡事君之道,不可,則全進退之節,禍患非所恤也。
    (李綱力求去。)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