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 至 第三〇〇
291**時間:稍後 地點:應天府(內殿中)
(使臣去不多時,李綱披命隨使者入,見宋高宗於內殿。
(李綱同執政奏事訖,留身奏宋高宗曰)
李 綱:自古人主,惟論一相。相得其人,則朝廷正而天下之事舉﹔相非其人,則朝廷亂而天下之
事廢。方承平無事之時,猶當考論其朝,而況艱難多事之際乎?譬如負重致遠,力只足以
勝百斤,而使之荷千鈞之重,則必顛踣於道路矣。以今日國勢觀之,外則強敵凌侮,二聖
在其掌握中﹔內則兵力單弱,四方盜賊竊發,殘破州縣者,不可勝數。朝廷之上,僭偽之
臣,方且保崇信任,與聞國政。州縣之間,官吏廢弛,顧望進退,視朝廷號令如不聞。當
此之時,雖聖賢馳騖,有所不足,而欲以臣之迂疏,獨任其責,雖三尺之童,有以知其難
也。《易》稱,『鼎折足,覆公饣束』。而孔子以謂智小而謀大,力小而重言,不勝其任
也。伏望聖慈博選天下之有才智者為相,仰佐陛下,共濟艱難﹔而臣憂患餘生,得以退藏
於深渺,不勝幸甚!
宋高宗:卿素以忠義自許,豈可於國家艱危之時,而自圖安閒?朕決意用卿,非在今日,社稷生靈
,賴卿以安,卿其莫辭。
李 綱:(感泣再奏曰)臣愚陋無取,不意陛下知臣之深也。然今日之事,持危扶顛,以創業為法
,而圖中興之功,在陛下而不在臣。昔管仲語齊桓公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
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能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夫知人能信任之,而參以小人猶足以害霸,況於為天下而欲建中興之業乎?靖康之初
,淵聖皇帝慨然有圖治之意。而金人退師之後,漸謂無事,不能分別邪正,進君子退小人
。而賢否混淆,是非雜揉,且和且戰,初無定議。至其晚節,專用奸佞而黜忠良。虜騎再
來,遂有宗社不守之變。如臣者,徒以愚直好論事,為眾人不容於朝,使總兵於外,而又
不使之得節制諸將。那時臣自度不足以任責,乞身以退,而又百端讒譖,竄逐遠方,必欲
殺之而後已。賴淵聖察臣孤忠,特保全之,卒復召用,然已無及矣。不想今日遭遇陛下龍
飛,初無左右先容之助,從彩虛聲者,加識擢付以宰柄。顧臣區區,何足以仰副圖任責成
之意!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如臣孤立寡與,更望聖慈察管仲害霸之言,留神於君
子、小人之間,使臣得以盡志畢慮,圖報涓埃,雖死無憾。昔唐明皇欲相姚崇,崇以十事
邀說,皆中一時之病,類多施,後世美之。臣常慕其人。今臣亦敢以十事仰干天聽,望陛
下量其可行者,願賜施行,臣乃敢受命。
宋高宗:卿有言,許直奏毋隱。朕當審而行之。
(李綱即出札子奏陳)
李 綱:一曰議國是。謂中國之御四夷,能守而後可戰,能戰而後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
戰則不足,欲和則不可,莫若先自洽,專以守為策矣。吾政事修,士氣振,然後可議大舉
也。二曰議巡幸。謂車駕不可不一到京師,見宗廟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則為巡幸之
計。以天下形勢而觀,長安為上,襄陽次之,建康又次之,皆當詔有司預為之備﹔三曰議
赦令。謂祖宗登極,赦令皆有常式。前日赦書,乃以張邦昌偽赦為法,如赦惡逆及罪廢官
,盡復官職,皆泛濫不可行,宜悉改正以法﹔四曰議僭逆。謂張邦昌為國大臣,不能臨難
死節,而挾金人之勢,易姓改號,宜正典刑,垂戒萬世﹔五曰議偽命。謂國家更大變,鮮
仗節死義之士,而受偽官以屈膝於其庭者不可勝數。昔肅宗平賊,污偽命者以六等定罪,
宜仿之以勵士風﹔六曰議戰。謂軍政久廢,士氣怯惰,宜一新紀律,信賞必罰﹔七曰議守
。謂敵情狡獪,勢必復來,宜於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敵衝﹔八曰議本政。謂政出多門
,紀綱紊亂,宜一歸之於中書,同朝廷尊﹔九曰議久任。謂靖康間進退大臣太速,功效蔑
著,宜慎擇而久任之,以責成功﹔十曰議修德。謂上始膺天命,宜益修孝弟恭儉,以副四
海之望,而致中興也。
(李綱奏陳十事,宋高宗皆令留榻上,待詳觀有當施行者降出。
(李綱退。)
292**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鴻慶宮中)
(次日,宋高宗降出議國是、巡幸、赦令、戰、守五事施行,餘皆留中。
(李綱又與執政同奏事於內殿,進呈議國是札子。)
宋高宗:今日之策,正當如此,可付中書省遵守。
293**時間:白日 地點:同上
(次日,李綱進呈議巡幸札子。
(宋高宗促留守司修治京城,只備車駕,還闕俟謁宗廟,詔永興軍襄陽府、江寧府,增葺
(城池,量修宮室、官府,以備巡幸,餘三事皆依次修舉。)
李 綱:(復奏曰)臣愚瞽,輟以管見十事冒瀆天聽,已蒙施行五事。如議本政、久任、修德三事
,無可施行,自應留中。所有議張邦昌僭逆及受偽命臣僚,此二事皆今日政刑之大者,乞
陛下降處。
宋高宗:是二者,眾臣中有與卿議論不同,更待款曲商量,然後行之。
李 綱:邦昌僭逆之罪顯然明白,無可疑者。天下皆謂邦昌處虜中歲餘,厚結虜酋,得其歡心,故
破都城,遷二聖、東宮,盡取親王宗室以行,邦昌蓋與其謀,此固不可知。然邦昌當道君
朝在政府者幾十年,淵聖即位,首擢為相,奉使虜中,方國家禍難之時,如能以死守節,
推明天下所以戴宋之義,以感動其心,則虜人未必不悔禍而存趙氏。邦昌方自以為得計,
偃然當之,正位號、處宮禁者,月有餘日。虜騎既退,四方勤王之師集,邦昌擅降偽詔以
止之。又遣郎官分使趙野、翁彥國等,皆齎空名告身數百道以行。及彥國等囚其使,而勤
王之師日進。邦昌知天下之不與也,不得已乃請元祐太后垂簾聽政,而議奉迎。邦昌僭逆
始末如此,而議者不同,臣請以《春秋》之法斷之。《春秋》之法,人臣無將,將而必誅
。趙盾不討賊,則書以弒君。今邦昌已僭位號,賊退而止勤王之師,非特將與不討賊而已
。其罪為何如?昔劉盆子以宗室當漢室中衰,為赤眉所立,其後以十萬眾降光武,待以不
死。今邦昌以臣易君,其罪大於盆子。不得已以身自歸於朝廷,既不正其罪,而又尊崇之
以為三公,又使得以參與國政,此何理也。議者又謂邦昌能全都城之人與宗廟宮室,不為
無功。而陛下登極,緣邦昌之奉迎。若無邦昌,則陛下何以自明。臣皆以為不然。譬之巨
室之家,偶遭寇盜,主人之戚屬悉為驅虜,而其僕欲掩家室奴婢而有之。幸主人者有子自
外歸,迫於眾議,不得已而歸其所有,乃欲遂以為功,可乎?今陛下之立,天下臣民之所
推戴,邦昌何力之有。方國家艱危,陛下欲建中興之業,當先正朝廷,而反尊僭逆之臣,
何以示四方。
294**時間:白日 地點:應天府(內殿中)
(宋高宗因李綱劾奏邦昌之奸意切,乃令小黃門宣黃潛善、汪伯彥、呂好問等問之。
宋高宗:(顧呂好問曰)昔虜騎犯京,卿在城中知其詳,謂當如何?
呂好問:(對曰)邦昌僭竊位號,人所共知。既已自歸,惟陛下裁處。
宋高宗:吾欲遠竄邦昌以塞眾議,爾等以為當乎?
呂好問:(復奏曰)昔德宗幸奉天之時,不挾朱泚以行,後以為悔。陛下莫如寬貸邦昌,以留左右
。
李 綱:呂好問之言,首尾兩端,且援朱泚以為詞。且德宗之狩奉天,朱泚蓋未反也。姜公輔以其
得涇軍心,恐資以為變,請挾以行,德宗不聽,而其後果反。今邦昌僭逆,豈可使之在朝
廷,使道路人指叫曰,此亦一天子哉!(因泣拜曰)臣不可與邦昌同列,正當以笏擊之。
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罷臣職,勿以為相。
(宋高宗感動。)
汪伯彥:李綱氣直,臣等不及。
宋高宗:卿欲如何處置?
李 綱:邦昌之罪,理當誅夷。陛下以其嘗自歸貸,免死而遠竄之。其受偽命者,謫降之可也。
宋高宗:(點首道)朕准奏,詔竄張邦昌,安置潭州﹔受偽命臣僚王時雍、吳開、莫儔、李覿等皆
貶遠方﹔贈劉韋合為資政殿大學士,李若水為觀文殿學士,詔諸路訪死節之臣以聞。
295**時間:白日 地點:同上
(次日,李綱入對內廷)
李 綱:近世大夫寡廉恥,不知君臣之義。靖康之禍,能仗節死義者,在內惟劉韋合、李若水,在
外惟霍安國,願加贈恤。
(宋高宗從其請,又贈安國為延康殿學士,即日封李綱兼御營使,因詰國勢及靖康以來之
(得失。)
李 綱:今國勢不逮靖康間遠甚,然而可為者,陛下英斷於上,群臣輯睦於下,庶幾靖康之弊可革
,而中興可圖。然非有規模而知先後緩急之序,則不能以成功。夫外御強敵,內銷盜賊,
修軍政、變士風、裕邦儲、寬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誠號令以感人心,信賞罰以作士氣
,擇帥臣以任方面,選監司、郡守以奉行新政,俟吾所以自治者。政事已修,然後可以問
罪金人,迎還二帝。此謂規模也。至於所當急而先者,則在於料理河北、河東。蓋河北、
河東者,國之屏蔽也。料理稍就,然後中原可保,東南可安。今河東所失者,恒、代、太
原、澤、潞、汾、晉,餘郡猶有也。河北所失者,不過真定、懷、衛、濬四州,其餘二十
餘郡,皆為朝廷守。兩路士民兵將所以戴宋者,其心甚堅。皆推豪傑以首領,多者數萬,
少者亦不下萬人。朝廷不因此時置司遣使,以恩慰撫之,分兵以援其危急,臣恐糧盡力疲
,坐受金人之因,雖懷忠義之心,援兵不至,危迫無告,必且憤怨朝廷。金人因得撫而用
之,皆精兵也。莫若於河北置招撫司,河東置經制司,擇有才略者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
,所以不忍棄兩河於敵國之意。有能全一州、復一郡者,以為節度、防禦團練使,如唐方
鎮之制,使自守。非惟絕其從敵之心,又可資其禦敵之力,使朝廷永無北顧之憂,最今日
之先務也。
(宋高宗善其言,問曰)
宋高宗:誰可以任其職?
李 綱:張所、傅亮二人,才智充足,可當其任。
(宋高宗即封張所為河北路招撫使,傅亮為河東路招撫使。
(是日,二人領職已去。)
296**時間:白日 地點:同上
(卻說宗澤在襄陽,聞金人有割地之謀,遣人入京上疏,奏知高宗。
(宋高宗設朝,閣門大使進上宗澤章疏奏。
(宋高宗於御案揭開視之,其疏云:
( 天下者,太祖之天下。陛下當兢兢業業,思傳之萬世,柰何遽議割河之東西,又議
(陝之蒲解乎?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嘗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告和,
(暮入一說以乞盟,終至二聖北遷,宗社蒙恥。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朝黜陟,以再造王
(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聞有大號令,但見刑部指揮雲,不得騰播赦文於河之東西、陝
(之蒲解者,是褫天下忠義之氣,而自絕其民也。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
(捐軀報國恩足矣!)
(宋高宗覽其言而壯之,因問李綱曰)
宋高宗:宗澤其人可任否?
李 綱:陛下欲中振王室,綏復舊邦,非澤不可。
宋高宗:(笑曰)澤在磁州時,凡下令一切聽於崔府君。
李 綱:古人亦有用權術假於神以行其令者,如田單是也。澤之所為,恐類於此。京師根本之地,
新經擾攘,人心未安,非得人以鎮撫之,不獨外寇為患,亦有內變可憂。使澤當職,必有
可觀。
(宋高宗大悅,即封宗澤為東京留守知開封府事,遣使者齎誥命詣襄陽見宗澤。)
297**時間:白日 地點:襄陽府(大廳中)
(宗澤正府中議事,聞天朝有使命來到,即出帳迎接。)
298**時間:接上 地點:襄陽府(大門前)
(使者宣諭聖諭聖旨已畢,宗澤叩首謝恩領受。)
299**時間:夜晚 地點:襄陽府(飯廳中)
(宗澤遂排筵席款待使臣。)
宗 澤:朝廷眾臣節目,誰人秉政?
使 臣:李綱。
宗 澤:靖康之初,若用此人為政,豈有二聖塵蒙之禍?今李丞相復用,天下百姓蒙福矣!
(酒罷,宗澤打發使人回朝,自走馬赴任。)
300**時間:白日 地點:汴京城中
(宗澤前至東京按視,樓櫓盡廢,兵民離居其中,盜賊縱橫,人情洶洶,並不得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