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一 至 第三六八〇
3671**時間: 地點:
(王恭亦深恨王國寶。
(有人為王恭畫策,請召入外兵,除去王國寶。
(王恭因冀州刺史庾楷,與王國寶同黨,士馬強盛,頗以為憂。
(王恭乃與王珣密談,商決可否。)
王 珣:(答說道)王國寶雖終為禍亂,但目前逆跡未彰,猝然加討,必啟群疑。況公擁兵入京,跡同專擅,先應坐罪,彼得借口,公受惡名,豈非失算?不如
寬假時日,待王國寶惡貫滿盈,然後為眾除逆,名正言順,何患不成!
(王恭點首稱善。)
3672**時間: 地點:
(已而王恭復與王珣相見,握手與語)
王 恭:君近來頗似胡廣。
(漢人以拘謹聞!)
王 珣:(應聲道)王陵廷爭,陳平慎默,但看結果如何,不得徒論目前呢。
(兩人一笑而散。)
3673**時間: 地點:
(過了一月,奉葬晉孝武帝司馬曜於隆平陵,尊諡為孝武皇帝。)
3674**時間: 地點:
(返袝以後,王恭乃辭行還鎮。
(王恭與會稽王司馬道子等告別。
(王恭即面語會稽王司馬道子道)
王 恭:主上方在諒闇,塚宰重任,伊周猶且難為,願相王親萬機,納直言,遠鄭聲,放佞人,保邦致治,才不愧為良相呢!
(說著,睜眼注視會稽王司馬道子。
(王恭旁顧王國寶在側,更生慍色,把眼珠瞪了數下。
(王國寶不禁俯首,會稽王司馬道子亦憤憤不平,但不好驟然發作。只得敷衍數語,送王恭出朝罷了。)
3675**時間: 地點:
(到了次年元旦,晉安帝加元服,改元隆安。
(太傅會稽王司馬道子稽首歸政,特進左僕射王珣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左僕射,兼後將軍丹陽尹。
(尊太后李氏為太皇太后,立妃王氏為皇后。
(王皇后王氏係故右軍將軍王羲之女孫,父名王獻之,亦以書法著名,累官至中書令,曾尚簡文帝女新安公主,有女無子。
(及女王氏得立後,王獻之已。至是始追贈光祿大夫,與乃父王羲之歿時,贈官相同。)
3676**時間: 地點:
(史稱王羲之有七子,惟王徽之、王獻之,以曠達稱,兩人亦最和睦。
(王獻之病逝,王徽之奔喪不哭,但直上靈牀,取王獻之琴,撫彈許久,終不成調。
(王徽之乃悲歎道)
王徽之: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王徽之說畢,竟致暈倒。
(王徽之經家人舁至牀上,良久方蘇。
(王徽之平時素有背疾,坐此潰裂,才越月餘,也即去世。
(敘此以見兄弟之友愛。
(王徽之字子猷,王獻之字子敬,還有王徽之兄王凝之,亦工草隸,性情迂僻,嘗為才婦謝道韞所嫌。
(事見後文。)
3677**時間: 地點:
(且說王國寶進官僕射,得握政權。
(會稽王司馬道子復使東宮兵甲,歸王國寶統領,氣燄益盛。
(王國寶從弟王緒亦得為建威將軍,與王國寶朋比為奸,朝野側目。
(王國寶所忌,第一個就是王恭,次為殷仲堪。
(王國寶嘗向會稽王司馬道子密請,黜奪二人兵權。
(會稽王司馬道子雖未照行,謠傳已遍布內外。)
3678**時間: 地點:
(王恭鎮戍京口,距都甚近,都中情事,當然早聞。
(王恭因即致書殷仲堪,謀討王國寶。)
3679**時間: 地點:
(殷仲堪在鎮,嘗與桓玄談論國事,桓玄正思利用殷仲堪,搖動朝廷。
(桓玄便乘隙進言道)
桓 玄:王國寶專權怙勢,唯慮君等控馭上流,與他反抗,若一旦傳詔出來,徵君入朝,試問君將如何對付哩?
殷仲堪:(皺眉道)我亦常防此著,敢問何計可以免憂?
桓 玄:(答道)王孝伯〔即王恭表字〕嫉惡如仇,正好與他密約,興晉陽甲,入清君側。〔援引《春秋》晉趙鞅故事〕東西並舉,事無不成!玄雖不肖,願率
荊楚豪傑,荷戈先驅,這也是桓文義舉呢。
(殷仲堪聽著,投袂而起,深服桓玄之言。)
3680**時間: 地點:
(殷仲堪遂外招雍州刺史郗恢,內與從兄南蠻校尉殷顗,南郡相江績,商議起兵。
(殷顗不肯從,當面拒絕道)
殷 顗:人臣當各守職分,朝廷是非,與藩臣無涉,我不敢與聞!
(江績亦與殷顗同意,極言不可。
(惹得殷仲堪動怒,勃然作色。
(殷顗恐江績及禍,從旁和解。)
江 績:(抗聲道)大丈夫各行己志,何至以死相迫呢?況江仲元〔績自稱表字〕年垂六十,但恨未得死所,死亦何妨!
(江績說著,竟大踏步趨出。
(殷仲堪怒尚未平,將江績免職,令司馬楊佺期代任。
(殷顗亦托疾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