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 至 第四二〇
411**時間: 地點:
(會晉武帝司馬炎幸凌雲台,召集百僚,各賜盛宴。
(衛瓘飲至數觥,佯為醉狀,起身至御座前,下跪道)
衛 瓘:臣有言上陳,未知聖意肯容納否?
(晉武帝司馬炎許令直陳。
(衛瓘欲言又止,如是三次,乃用手撫牀道)
衛 瓘:此座可惜。
(晉武帝司馬炎已悟衛瓘意,權詞相答道)
司馬炎:公真大醉麼?
(衛瓘亦知晉武帝司馬炎托詞,叩頭而退。
(及宴畢還宮。)
412**時間: 地點:
(過了數日,晉武帝司馬炎想出一法。
(特召東宮官屬,悉數入殿,概令侍宴。
(晉武帝司馬炎暗中卻封著尚書疑案,遣內侍齎付東宮,令太子判決,當即復命。)
413**時間: 地點:
(太子司馬衷呆笨得很,驟接來文,曉得什麼裁答。
(太子司馬衷慌忙召問僚屬,急切不見一人。
(太子司馬衷那時倉皇失措,只好入問牀頭夜叉,與她商議。
(賈妃賈南風雖然讀過好幾年詩書,略通文墨,但欲代為答覆,亦覺自愧未能。
(急來抱佛腳,賈南風忙遣侍婢趨問外臣。
(當有人代為擬草,引古證今,備具典博。
(傳婢持報賈妃賈南風。
(賈妃賈南風妃恐忙中有錯,再召入給事張泓,使決可否。
張 泓:(搖首道)太子不學,為聖上所深知,今答詔多引古義,明明是倩人代擬,一或查究,水落石出,屬稿吏當然被譴,恐太子亦不能安位了。
賈南風:(大驚道)這卻如何是好?
張 泓:(答道)不如直率陳詞,免得陛下動疑。
(賈妃賈南風乃轉驚為喜,溫言與語道)
賈南風:煩公為我善復,他日當與共富貴。
(張泓因為具草,令太子自寫。
(太子司馬衷勉強錄成,再由張泓復閱,方交內使持去。)
414**時間: 地點:
(晉武帝司馬炎接視復文,詞句雖多鄙俚,意見卻是明通,不由的放下憂懷。
(既欲考驗太子,何妨召入面試,乃仍輾轉遲回,墮入狡吏計中,何其不明若是?
(晉武帝司馬炎便又召入衛瓘,持示答草。
(衛瓘才閱數行,即逡巡謝過。
(左右始知衛瓘有毀言,齊稱陛下聖明,不受讒間。
(說得衛瓘滿面懷慚,容身無地。
(還是晉武帝司馬炎替衛瓘調解。
(方使衛瓘徐徐引退,尚得蓋愆。)
415**時間: 地點:
(是時賈充尚在,得此消息,使人語賈妃賈南風道)
賈 充:衛瓘老奴,幾破汝家。
(賈妃賈南風因此恨衛瓘,嘗思設計報復,只因晉武帝司馬炎知衛瓘忠誠,寵遇日隆,一時無可下手,不得不容忍過去。)
416**時間: 地點:
(及衛瓘為司空,遇有軍國大事,晉武帝司馬炎輒令會商。
(衛瓘亦有所獻替,補益頗多。)
417**時間: 地點:
(會日蝕過半,衛瓘與太尉汝南王司馬亮,司徒魏舒,聯名上表,固請避位。
(有詔不許。)
418**時間: 地點:
(至太康五年正月,龍現武庫井中。
(晉武帝司馬炎親自往觀,頗有喜色。
(百官將提議慶賀,衛瓘獨無言。
(邊有一人閃出道)
劉 毅:昔龍降夏庭,終為周禍,尋案舊典,並無賀龍故例,怎得創行?
(衛瓘聞言急視,乃是尚書左僕射劉毅。
(是由司隸校尉新升,便隨口接下道)
新 升:劉僕射所言甚當,何必賀龍。
(百官才打消賀議。
(晉武帝司馬炎亦命駕馳歸。)
419**時間: 地點:
(先是魏尚書陳群,因吏部不能相士,特命郡國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令取本地人士,甄別才德,列為九品,吏部得援格補授。
(相沿日久,奸弊叢生,往往中正非人,徇私去取。)
420**時間: 地點:
(劉毅不忍緘默,因力請更張,期清宿敝,奏疏有云:
( 臣聞立政者以官才為本,官才有三難,而國家興替之所由也。人物難知,一也;愛憎難防,二也;情偽難明,三也。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
(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愛憎決於心,情偽由於己,公無考校之負,私無告訐之忌,用心百態,求者萬端,廉讓之風滅,苟且
(之俗成,竊為聖朝恥之。臣嘗謂中正之設,未獲一益,反得八損,高下逐強弱,是非隨興衰,一人之身,旬日異狀,或以貨賂自通,或以親私登進,
(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慢主罔時,實為亂源,所損一也;重其任而輕其人,所立品格,徒憑一人之意見,未經眾望之所歸,卒使駁違之論,
(橫於州裡,嫌仇之隙,結於大臣,所損二也;推立格之意,以為才德有優劣,倫輩有首尾,序列高下,若貫魚之成次,秩然不亂,乃法立而弊生,名
(是而實非,公以為格,坐成其私,徒使上欺明主,下亂人倫,優劣易地,首尾倒錯,所損三也;國家賞罰,自王公以至庶人,無不如法,今置中正,
(委以重柄,無賞罰之防,遂至清平者寡,怨訟者眾,聽之則告訐無已,禁絕則侵枉無極,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聞,所損四也;一國之士,多者千數
(,或流徙異地,或取給殊方,面猶不識,遑問才力,而中正無論知否,但彩譽於台府,納毀於流言,任己則有不識之蔽,聽受則有彼此之偏,所損五
(也;職有大小,事有劇易,稽功敘績,庶足鼓舞人才,今則反是,當官著效者,或附卑品,在官無績者,轉得高敘,抑功實而隆虛名,長浮華而廢考
(績,所損六也;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則成,失其能則敗,今不狀才能之所宜,而徒第為九品,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
(本品之所限,即使鑒衡得實,猶慮品狀相仿,況意為取捨,黑白混淆,所損七也;前時銓次九品,朝廷猶詔令善惡必書,以為褒貶,故當時猶有所忌
(,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惡,所上不列其善,廢褒貶之義,任愛憎之斷,清濁同流,懲勸不明,天下人焉得不隳行而騖名,所損八也。由此論之,職
(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實有八損。古今之失,無逾於此。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則銓政清而人才出矣。
(事關重要,懇切上聞!
(這疏上後,晉武帝司馬炎雖嘗優容,仍然不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