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一 至 第一三八〇

1371**時間: 地點:
    (還是前云陽令朱勃,與馬援同郡,獨詣闕上書,為馬援訟冤。
    (朱勃書云:
    (  臣聞王德聖政,不忘人之功;彩其一善,不求備於眾。故高祖赦蒯通,即蒯徹,避
    (漢武諱,改徹為通。而以王禮葬田橫,大臣曠然,咸不自疑。夫大將在外,讒言在內,
    (微過輒記,大功不計,誠為國之所慎也!昔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將據聊而不下,豈其甘
    (心末規哉!末規猶言下計。悼巧言之傷類也!竊見故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拔自西州,
    (欽慕聖義,間關險難,觸冒萬死,孤立群貴之間,旁無一言之佐;馳深淵,入虎口,寧
    (自知得邀七郡之使,膺封侯之福耶?建武八年,車駕西討隗囂,國計狐疑,眾營未集,
    (援建宜進之策,卒破西州。及吳漢下隴,冀路斷隔,唯狄道為國堅守,士民饑困,寄命
    (漏刻;援奉詔西使,鎮慰邊眾,乃招集豪傑,曉諭羌戎,卒救倒懸之急,存幾亡之城,
    (兵全師進,因糧敵人。隴冀略平,而獨守空郡,兵動有功,師進輒克,誅鋤先零,緣入
    (山谷,猛怒力戰,飛矢貫脛。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氣,援與妻子生訣,無悔吝之心,遂
    (斬滅征側,克平一州。間復南討,立拔臨鄉,師已有功,未竟而死,吏士雖疫,援不獨
    (存。夫戰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敗,深入未必為得,不進未必為非,人情豈樂久屯
    (絕地,不思生歸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觸冒蠻瘴,為國捐
    (軀,乃名滅爵絕,國士不傳,海內不知其過,眾庶未聞其毀,卒遇三夫之言,橫被誣罔
    (之讒〔三夫見《韓子》,即三人,言市中有虎之訛。〕,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並
    (興,宗親怖栗,死者不能自訟,生者莫為伸冤,臣竊傷之!臣聞春秋之義,罪以功除,
    (聖王之親臣有五義,若援所謂以死勤事者也。願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絕宜續,以厭海內
    (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田裡,竊感欒布哭彭越之義,冒陳悲憤。戰慄闕庭,伏乞明鑒
    (。
    (這書呈入,光武帝始許馬援歸葬舊塋。)
    
    
1372**時間: 地點:
    (好在武陵蠻亦已乞降,由監軍宋均奏報。
    (於是馬援事光武帝更不追問了。)
    
    
1373**時間: 地點:
    (看官閱此,應疑前次征蠻,何等艱難,後來收降蠻眾,為何又這般容易?
    (說將起來,仍不得不歸功馬援。
    (馬援在壺頭數月,軍士原勞頓不堪。
    (蠻眾登高拒守,不得下山,也是饑困得很。
    (謁者宋均,本在馬援營監軍,探得蠻眾疲敝,意欲矯制歸降,得休便休。
    (惟馬援已病歿,軍中無主,何人敢贊同宋均議?
    (宋均卻毅然說道)
宋 均:忠臣出境,有計議可安國家,何妨專命西行!
    (宋均乃矯制調伏波司馬呂種,賫著偽詔,馳入蠻營,曉示恩信。
    (宋均一面鳴鼓揚旗,作進攻狀。)
    
    
1374**時間: 地點:
    (蠻酋單程,不免惶懼,因與呂種定約,情願投降。)
    
    
1375**時間: 地點:
    (呂種返報宋均。
    (宋均復邀單程出見,好言宣撫。
    (宋均特為單程設置長吏,事畢班師。
    (途次,宋均先遣使上書,自言矯制有罪,聽受處分。)
    
    
1376**時間: 地點:
    (光武帝略罪論功,待宋均還朝,敕賜金帛。
    (惟馬援四子,不得嗣封。
    (馬援葬後亦無贈恤明文,但置諸不論罪罷了。)
    
    
1377**時間: 地點:
    (是時大司空朱浮免官,進光祿勛杜林為大司空。
    (杜林受任數月,又復去世。
    (大司徒蔡茂亦歿。
    (光武帝乃更擢陳留太守玉況為大司徒,太僕張純為大司空。
    (既而玉況又卒。)
    
    
1378**時間: 地點:
    (光武帝又記起前議,要想變易舊章。
    (原來故建義大將軍朱祐,曾奏稱:
    (  唐虞時代,契作司徒,禹作司空,並無大字名號,聖賢且未敢稱大,後人豈易當此
    (?應令三公並去大名,以法經典,奏入不報。
    (此時朱祐已歿,遺疏尚存。
    (又值蔡茂、林杜等人,接連病逝。
    (光武帝以大字不祥,不如追從佑議,令二司不得稱大,並改大司馬為太尉。
    (光武帝即日將行大司馬事劉隆,免去職銜,另授太僕趙熹為太尉,大司農馮勤為司徒。
    (〔特敘此事,為下文敘述各官標明沿革。〕)
    
    
1379**時間: 地點:
    (熹與勤無甚奇勛,特以從駕有年,積勞已久,得膺上選。
    (惟司空張純,為前漢富平侯張安世玄孫,世襲封爵,敦謹有守。
    (建武初先張純來朝謁,光武帝故仍使復國。
    (建武五年,拜張純為大中大夫。
    (光武帝使張純率潁川突騎,安集荊徐揚各州,管領糧道,接濟諸將帥軍營,頗稱有功。
    (張純嗣又屯田南陽,遷五官中郎將。
    (有司奏稱前代列侯,若非宗室,不宜復國。
    (光武帝因張純有勛勞,未忍削奪,但徙封武始侯,比富平祿食減半。
    (及繼杜林為司空,志在蕭規曹隨,〔即蕭何曹參,見《前漢演義》〕,清靜無為,故亦
    (無特跡可紀。)
    
    
1380**時間: 地點:
    (光武帝亦注重安民,不喜紛更。
    (故自中原平定以後,惟簡用二三老成人,作為三公。
    (如蔡茂、杜林諸徒,半是清廉有操,靖共爾位。
    (雖與開國功臣,勞逸不同,但太平時候,得此守法奉公的大吏,也可謂稱職無慚了。)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