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一  至  第六一〇

601**時間: 地點:
    (賈複字君父,亦南陽人。
    (少時習尚書學,師事舞陰人李生。
    (李生見賈復英姿卓犖,許為將相器。
    (後事漢中王劉嘉,任為校尉。
    (及劉秀出略河北,賈復辭劉嘉從劉秀。
    (賈復戰必先登,不顧身家。
    (真定一戰,受傷頗重。
    (危而復安,好算得一大幸事。)
    
    
    〔第四集〕
    
    (〔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
    
    
602**時間: 地點:
    (卻說劉秀在薊城,諸將又共思勸進。
    (表尚未上,偏劉秀又下令啟行。
    (從薊城轉至中山,大眾只好整裝隨行。)
    
    
603**時間: 地點:
    (及已到中山城下,劉秀尚無意逗留。
    (不過入城休息,權宿一宵。
    (諸將趁此上表,請劉秀速上尊號。
    (劉秀仍不許。)
    
    
604**時間: 地點:
    (詰旦劉秀復出城南趨,行至南平棘城。
    (又經諸將面申前議。)
劉 秀:(答說道)寇賊未平,四面皆敵,奈何遽欲稱尊呢?
    (諸將見劉秀無允意,正欲退出。
    (將軍耿純奮進道)
耿 純:士大夫捐親戚,棄鄉土來歸大王,甘冒矢石,無非欲攀龍附鳳,借博功名,今大王違反眾
    意,不肯正位,士大夫望絕計窮,盡有去志,恐大眾一散,不能複合,大王亦何苦自失眾
    心呢?
劉 秀:(沈吟半晌,方答說道)待我三思後行。
    (說著,復前行至鄗。)
    
    
605**時間: 地點:
    (劉秀沿途接得兩處軍報。
    (一是平陵人方望等,從長安劫取孺子嬰。
    (到了臨涇,方望立孺子嬰為帝,自稱丞相。
    (當被劉玄聞知,遣部將李松往攻。
    (一場交戰,方望被擊斃,連孺子嬰亦死亂軍中。)
    
    
606**時間: 地點:
    (孺子嬰自被王莽廢黜,黜居定安公第中。
    (孺子嬰及年近弱冠,尚不能識豬狗。
    (王莽嘗以女孫妻孺子嬰〔即王宇女〕。
    (及王莽已受誅,孺子嬰才得自由。
    (不料方望等把他劫去,硬加推戴,做了一個月傀儡皇帝,竟致斃命。)
    
    
607**時間: 地點:
    (還有一個公孫述,擊走劉玄部將李寶,已自立為蜀王。
    (公孫述此時復聽了功曹李熊諛言,僭稱帝號,紀元龍興。
    (公孫述字子陽,本係茂陵人氏。
    (因自成都發跡,遂號為成家。
    (即用李熊為大司徒,使弟公孫光為大司馬,公孫恢為大司空。
    (招集群盜,奄有益州。)
    
    
608**時間: 地點:
    (劉秀聞得孺子嬰慘死,尚為歎惜。
    (惟公孫述膽敢稱帝,未免不平。
    (劉秀因思一不做,二不休,不如依了諸將的計議,乘時正位,免落人後。
    (劉秀主見已定,再召馮異至鄗,與決可否。)
    
    
609**時間: 地點:
    (馮異奉命進謁。
    (馮異從容獻議道)
馮 異:更始必敗,天下無主,欲保宗廟,唯仗大王,大王正應俯從眾請,表率萬方!
劉 秀:(答說道)我昨夜夢赤龍上天,醒後尚覺心悸,恐帝位是不易居!
    (馮異聽言甫畢,忙下席拜賀道)
馮 異:天命所歸,精神相感,還有甚麼疑義?若醒後心悸,這是大王素來慎重,乃有此征,不足
    為憑。
    (劉秀尚未及答,忽有軍吏入報道)
軍 吏:有一儒生從關中來,自稱為大王故人,願獻祥符。
    (劉秀問及姓名。
    (軍吏答稱姓強名華。
    (劉秀猛然記著,便向軍吏說道)
劉 秀:我少年遊學長安,曾有同捨生強華,今既到來,應該由他進見便了。
    (軍吏聞言,便返身出帳。
    (軍吏引入強華,劉秀起座相迎。
    (劉秀顧視強華,形容非舊,狀態猶存,當然有幾分認識。
    (劉秀便向強華寒暄數語,然後詢及來意。
    (強華從袖中取出一函,雙手捧呈。
    (劉秀接過一閱。
    (封面上標明赤伏符三字。
    (及劉秀被閱內文,開首有三語云:
    (  劉秀髮兵備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劉秀看這三語,已覺費解。
    (乃復質問強華。)
強 華:大漢本尚火德,赤為火色,伏有藏意,故名赤伏符。所云四七之際,四七為二十八,自從
    高祖至今,計得二百二十八年,正與四七相合。四七之際火為主,乃是火德復興,應該屬
    諸大王,願大王勿疑!
劉 秀:(開顏為笑道)這果可深信麼?
強 華:讖文相傳,為王瑞應,強華何敢臆造呢?
    (劉秀乃留強華食宿。
    (與談古今興廢事宜,夜半乃寢。)
    
    
610**時間: 地點:
    (翌晨即由諸將遞入表文。
    (大略說是:
    (  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
    (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劉秀批准眾議,乃命有司就鄗城南設壇,擇日受朝。)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