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一 至 第四三七〇
4361**時間: 地點:
(李遜返奏憲宗,唐憲宗調李光顏為義成節度使,會同武寧節度使李願,宣武節度使韓弘,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橫海
(節度使程權,同討師道。
(程權即程執恭,賜名為權,程權不欲再膺節鉞,表請舉族入朝。
(唐憲宗乃命華州刺史鄭權代任。
(程權卸職入都,詔授檢校司空,嗣復出為邠寧節度使,卒得考終。)
4362**時間: 地點:
(唐憲宗自淮西平後,侈心漸起,修麟德殿,濬龍首池,築承暉殿,大興土木。
(判度支皇甫鎛、鹽鐵使程異,迎合上意,屢進羨餘。
(唐憲宗很是寵幸,竟令兩人同平章事,詔敕傳宣,中外駭愕。
(裴度、崔群,連疏進諫,終不見從。)
4363**時間: 地點:
(皇甫鎛用李道古言,薦入方士柳泌,浮屠大通,謂能合長生藥。
(唐憲宗召柳泌入見。)
4364**時間: 地點:
柳 泌:(奏稱)天台山多靈草,可以採服延年。
(唐憲宗即命柳泌權知台州刺史。)
4365**時間: 地點:
(言官紛紛進諫,略言:歷代君主,或喜用方士,從未有使他臨民。
(唐憲宗不悅,且面諭諫臣道)
唐憲宗:只煩一州民力,能令人主致長生,臣子亦何愛?
(群臣知無可挽回,樂得閉口不宣,虛糜祿位。)
4366**時間: 地點:
(至元和十四年正月,鳳翔法門寺塔,謠傳有佛指骨留存。
(唐憲宗遣僧徒往迎佛骨,奉入禁中,供養三日,乃送入佛寺。
(王公大臣,瞻仰佈施,惟恐不及。)
4367**時間: 地點:
(韓愈已遷任刑部侍郎,獨慨切上諫道:
( 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始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皞在位八十年,年
(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
(年皆百歲,其後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史不言其壽,推其年數,當不減百歲。周
(文王年九十七,武王年九十三,穆王在位百年,當其時佛法未至中國,非因事佛使然也。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
(帝在位才十八年,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
(前後三捨身施佛,宗廟祭不用牲牢,盡日一食,止於菜果,後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浸滅。事佛求福,乃更
(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唐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識見不遠,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
(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今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
(寺遞加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但以豐年之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
(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如陛下,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信佛,
(皆雲天子大聖,猶一心信向,百姓微賤,豈宜更惜身命?遂至灼頂燔指,十百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倣
(效,唯恐後時,老幼奔波,棄其生業,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
(方,非細事也。佛本夷狄,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
(父子之情,假使其身尚在,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
(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豈宜以入宮禁?乞付有司,投諸水火,斷天下之疑,絕前代之惑,使天下之人
(,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固出於尋常萬萬也。佛如有靈,能作禍崇,凡有殃咎,悉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
(唐憲宗覽到此奏,不禁大怒,持示宰相,欲加愈死罪。
(裴度、崔群,並上言道)
裴 度:愈語雖近狂,心實忠懇,宜寬容以開言路。
唐憲宗:愈言我奉佛太過,尚或可容,至謂東漢以後諸天子,年皆夭促,這豈非妄加謗刺麼?愈為人臣,如此狂妄,罪實難恕
。
(崔群與裴度又再三乞免。
(唐憲宗乃貶韓愈為潮州刺史。)
4368**時間: 地點:
(韓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言惡溪有鱷魚,屢食畜產,大為民害。
(韓愈即往巡視,且命屢吏秦濟,用一羊一豚,投入溪水,自撰祭文數百言,向溪宣讀,備極感慨,限期督徙。)
4369**時間: 地點:
(果然夜間疾風震電,起自溪中,溪水逐漸乾涸,鱷竟西徙,潮州遂無鱷魚患。
(信及豚魚,奈不能感格君心,殊為可歎。)
4370**時間: 地點:
(韓愈又上表吁誠,唐憲宗頗自感悔,意欲召還。
(皇甫鎛素忌韓愈直,奏言愈終疏狂,只可酌量內移。
(唐憲宗因命韓愈改刺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