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   至   第七〇

61**時間: 地點:
    (已而突厥兵復來攻城,李淵遣部將王康達等,率千餘騎出戰,全軍盡覆,城中恟懼。)
    
    
62**時間: 地點:
    (李世民想了一計,夜遣將士潛行出城,待至天曉,卻張旗鳴鼓,喊吶前來。
    (突厥兵疑為援兵,竟爾退走。
    (城外居民,或被掠取,城內卻不損分毫,軍民相率歡慰。
    (就是李氏父子,也自覺放下憂懷。)
    
    
63**時間: 地點:
    (還有一種可喜的事情,李氏家眷,統從河東到來。
    (時竇氏已歿,所有李淵妾萬氏以下及子李建成、李元吉等一併進謁。
    (連女夫柴紹,也隨同入見,一堂聚首,相對言歡。
    (只三子玄霸,在籍病夭。
    (又有李淵妾萬氏子李智雲,途中失散,存亡未卜,歡聚中尚帶三分悲悼。)
李 淵:(問柴紹道)賢婿如何同至?
柴 紹:小婿寄寓長安,備官千牛,因得二舅兄密書,促婿至此,婿所以奉召前來。途次適遇岳家眷屬,幸得隨行。
李 淵:(忙接問道)我女可同來否?
李 淵:未至。
李 淵:(乃顧李世民道)你既召你姊夫,為何不邀你姊同來?
柴 紹:(從旁代答道)令媛謂不便同行,自有妙計脫禍。
李 淵:這也罷了。但我子智雲,年僅十餘,此次失去,不知如何下落。
柴 紹:(勸慰道)吉人自有天相。
李世民:(即進議道)家眷已至,大事待行,須速議出兵,掩人不備,遲恐有變。
    
    
64**時間: 地點:
    (李淵乃召集劉文靜裴寂等,共議出兵方法。)
劉文靜:出兵不難,所慮突厥時來牽掣,今日要策,莫若先通好突厥,然後舉兵。
李世民:這也是權宜辦法。
    
    
65**時間: 地點:
    (乃由劉文靜撰一草啟,略言:「目下欲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貴國和親,如文帝時故例。
    (詳見下文。大汗肯發兵相應,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親,坐受金帛,亦惟大汗是命」等語。
    (草啟既成,復由李淵親自錄寫,即遣劉文靜為使,馳赴突厥。
    (劉文靜去尚未還,李淵不便倉猝發兵,只好整軍以待。)
    
    
66**時間: 地點:
    (暇時,李淵即憶念李智雲,屢遣人往河東,探聽下落。
    (嗣接使人返報,智雲被官吏執送長安,為留守陰世師所害。
    (李淵不禁大慟,裴寂等統來勸解。)
李 淵:(含淚道)玄霸幼慧,閱年十六,一病告終,這尚是命中注定,無可挽回。智雲頗善騎射,兼能書奕,年比玄霸尚小
    二歲,不意為吏所捕,慘遭殺戮,我志未遂,我兒先死,豈非一大痛事?
    (言下又垂淚不止。
    (裴寂等也為唏噓。
    (忽報劉文靜自突厥歸來。
    (李淵當即召入。)
    
    
67**時間: 地點:
    (李淵問明情形。)
劉文靜:突厥主始畢可汗,謂請唐公自為天子,方出兵馬相助。
裴 寂:(躍起道)突厥且願唐公為帝,大事成了。
    (李淵亦轉悲為喜,但口中卻再三推托,不敢自尊。)
裴 寂:時不可失,機宜亟乘。
劉文靜:今義兵雖集,戎馬尚少,胡兵非我急需,胡馬卻要待用,若稽延不報,恐突厥一有悔意,便失臂助。
李 淵:諸君且更求次策。
裴 寂:必不得已,不若尊今上為太上皇,別立代王為帝,安定隋室,一面移檄郡縣,改易旗幟。陽示突厥有更新意,免他滋
    疑。
李 淵:(微哂道)這乃所謂掩耳盜鈴呢。但事已至此,也顧不得許多了。
    (乃再令劉文靜往報,約與突厥共定京師,土地歸唐公,子女玉帛歸突厥。)
    
    
68**時間: 地點:
    (始畢可汗大喜,即先遣使至晉陽,饋馬千匹。
    (李淵很是欣慰,嗣後貽書突厥,竟至自稱外臣,雖是暫時卑屈,終不免一種國恥。)
    
    
69**時間: 地點:
    (且說李淵既連結突厥,遂傳檄各處,自號義兵。
    (西河郡丞高德儒,拒命不受,淵乃命建成世民率兵攻西河。
     
     
70**時間: 地點:
    (李世民與士卒同甘苦,所過令秋毫無犯,沿途菜果,非買不食,民皆感悅。)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