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劉文靜見了李淵,獻上一計,乃是詐為制敕,令太原西河雁門馬邑人民,凡年二十以上,均應當兵,東征高麗。
(這道矯詔,發將下去,民心怨苦異常,恨不得隋朝皇帝,即日捽去,才消痛恨。)
52**時間: 地點:
(既而劉武周進據汾陽宮,李世民又入語淵道)
李世民:大人身為留守,乃令盜賊竊據離宮,不亟起事,大禍就要臨身了。
李 淵:(接口道)正為家屬未到,尚在遲疑。
李世民:家眷聞已啟程,想是即日可到。目下事在燃眉,須趕緊佈置方好。
李 淵:(皺眉道)恐怕兵力未足,一時不能起事。
(李世民乃走近一步,與李淵附耳數語。
(李淵隨口稱善。)
53**時間: 地點:
(計劃已定,李淵即召集將佐議事。
(王威以下,統行到來。)
李 淵:(升帳宣詞道)劉武周僭據汾陽宮,我輩不能往討,罪當族滅,如何是好?
(王威等均再拜道)
王 威:惟留守命。
李 淵:朝廷用兵,例須稟白節度,今賊在數百里內,江都在三千里外,遠不濟急,進退兩難,所以我也不能決議。
王 威:公位兼親賢,應與國同休戚,若必俟奏報,恐誤事機,目前總以討賊為要策,一切舉措,何妨自專。但教賊燄能平,
主上亦不至加罪。
李 淵:(佯作沈吟,半晌方答道)眾論一致,我也顧不得專擅了。但突厥未退,武周又來,兵分力少,應即添募為是。
(王威等復齊聲道)
王 威:這是今日第一要策。
李 淵:劉文靜作令有年,應知此間豪士,我想今日募兵,非他不可,須暫時將他釋獄,令充此任,可好麼?
(眾齊聲稱善。
(李淵即飭人召入劉文靜,囑令開局募兵,隨令王威等暫退,靜待後命。)
54**時間: 地點:
(王威等退去,李淵復命池陽人劉弘基及洛陽人長孫順德,協同劉文靜募兵。
(王威等聞了此令,不免疑議起來。
(看官聽著!這劉弘基曾做過右勛侍,長孫順德也做過右勛衛,他二人本在煬帝左右,只因煬帝出征遼東,二人不願
(隨行,竟亡命晉陽,暫作寓客。
(就中還有一段嫌疑,李世民的妻室,是故驍衛將軍長孫晟女兒,長孫順德便是長孫晟的族弟,此次令幫同募兵,顯
(有形跡可疑。
(且陸續募入的兵士,即歸他二人統帶,並不見派屬他將。
(王威越加疑忌,遂去問那行軍司鎧武士彠。
(武士彠係文水人,本是李淵心腹,曾勸李淵興兵舉義。
(王威偏問及了他,武士彠當然代辯。)
王 威:他事不必論,惟順德、弘基,是朝廷逃犯,奈何令他統兵?我意欲把他按治。
武士彠:兩人皆唐公門下客,若把他按治,唐公必出來反對,豈不是自尋煩惱麼?
(王威聞言色沮,乃不敢生異。)
55**時間: 地點:
(適高君雅回城乞援,王威與高君雅相見,密談疑竇。)
高君雅:事有可疑,應相機討淵。
56**時間: 地點:
(會晉陽遇旱,李淵擬至晉祠禱雨,先數日下令齋戒。
(王威以為時機已至,遂與高君雅定計除李淵,只因兵士多轄李淵麾下,不能由彼驅遣,沒奈何囑令晉陽鄉長劉世龍
(,招集鄉兵,埋伏祠中,為刺淵計。
(高世龍佯為依從,暗中恰先告李淵。)
57**時間: 地點:
(李淵召李世民入議。)
李世民:這兩人死期至了,兒正要除此兩人,他卻自來尋死,真正湊巧。
(遂與李淵定下密議。)
58**時間: 地點:
(翌晨,由李淵至蒞事堂,邀同王威、高君雅,共坐視事。
(忽有開陽府司馬劉政會,馳入告密,李淵以目示王威,令取狀審視。)
(王威即命劉政會呈狀,劉政會抗聲道)
劉政會:所告係副留守事,惟唐公可以取閱。
李 淵:(佯作驚訝道)有這等事麼?
(乃顧劉政會取狀,但見狀上寫著,乃是:「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潛引突厥入寇」等語。
(王威不待閱畢,便攘袂大詬道)
王 威:何等叛徒,敢來搆陷我兩人?
李 淵:(冷笑道)叛徒不叛徒,問你兩人便知。
(王威與君雅知事不妙,即聯袂下堂,才經出門,外面已環繞兵士。
(李世民束髮金冠,戎服跨馬,指揮劉文靜、劉弘基、長孫順德三吏,立將他王威、高君雅二人拿下,送入獄中。)
59**時間: 地點:
(又越兩日,突厥兵數萬人,果入寇晉陽。
(李淵令裴寂等分頭埋伏,竟大開四面城門,洞澈內外。
(突厥兵馳入外郭,見內城也是大啟,不由的相顧錯愕,嘩噪了好多時,竟出郭而去。)
60**時間: 地點:
(李淵於是將王威高君雅,縛至市曹,號令軍民道)
李 淵:召寇攻城,即此兩人,爾等以為當斬否?
(軍民信為實事,哪個不說是該斬。
(一聲號炮,兩個血淋淋的首級,墮落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