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一 至 第一五二〇

1511**時間: 地點:
    (屆期這一日,契丹主耶律德光自解衣冠,遣使齎授,並給冊命。
    (相傳冊中詞句,因夷夏不同,特命桑維翰主稿,冊文有云:
    (  維天顯九年。歲次丙申,十一月丙戌朔,十二日丁酉,大契丹皇帝若曰:於戲!元氣肇開
    (,樹之以君,天命不恒,人輔以德。故商政衰而周道盛,秦德亂而漢圖昌。人事天心,古今靡
    (異。咨爾子晉王,神鍾睿哲,天贊英雄,葉夢日以儲祥,應澄河而啟運。迨事數帝,歷試諸艱
    (。武略文經,乃由天縱,忠規孝節,固自生知。猥以眇躬,奄有北土,暨明宗之享國也,與我
    (先哲王保奉明契,所期子孫順承,患難相濟,丹書未泯,白日難欺。顧予纂承,匪敢失墜,爾
    (維近戚,實係本支,所以予視爾若子,爾待予猶父也。朕昨以獨夫從珂,本非公族,竊據寶圖
    (,棄義忘恩,逆天暴物,誅翦骨肉,離間忠良,聽任矯諛,威虐黎獻,華夷震悚,內外崩離。
    (知爾無辜,為彼致害,敢徵眾旅,來逼嚴城。雖併吞之志甚堅,而幽顯之情何負!達於聞聽,
    (深激憤驚,乃命興師,為爾除患。親提萬旅,遠殄群雄,但赴急難,罔辭艱險。果見神祇助順
    (,卿士協謀,旗一麾而棄甲平山,鼓三作而僵屍遍野。雖已遂予本志,快彼群心,將期稅駕金
    (河,班師玉塞。矧今中原無主,四海未寧,茫茫生民,若墜塗炭。況萬幾不可以暫廢,大寶不
    (可以久虛,拯溺救焚,當在此日。爾有庇民之德,格於上下;爾有戡難之勛,光於區宇;爾有
    (無私之行,通乎神明;爾有不言之信,彰乎兆庶。予懋乃德,嘉乃不績,天之曆數在爾躬,是
    (用命爾,當踐皇極。仍以爾自茲並土,首建義旗,宜以國號曰晉。朕永與為父子之邦,保山河
    (之誓。於戲!誦百王之闕禮,行茲盛典,成千載之大義,遂我初心。爾其永保兆民,勉持一德
    (,慎乃有位,允執闕中,亦惟無疆之休,其誡之哉!
    (石敬瑭登壇,拜受冊命,並接過衣冠,穿戴起來,南面就座,受部臣朝賀。
    (禮畢乃鼓吹而歸。)
    
    
1512**時間: 地點:
    (當時附和諸臣,又盛言符讖,托為符瑞。
    (相傳朱梁開國時,壺關縣庶穰鄉中,有鄉人伐樹,樹分兩片,中有六字云:天十四載石進。
    (潞州行營使李思安,呈報梁太祖。
    (梁太祖令大臣考察,均不能解,乃藏諸武庫。)
    
    
1513**時間: 地點:
    (至敬瑭稱帝,遂有人強為解釋,謂天字兩旁,取四字旁兩畫加入,便成丙字,四字去中間兩畫
    (,加入十字,便成申字,這就是應在丙申年。
    (《周易》晉卦彖辭,有晉者進也一語,國號大晉,豈非明驗。)
    
    
1514**時間: 地點:
    (又當晉陽受困時,城中北面有毗沙門天王祠,夤夜獻靈,金甲執殳,巡行城上,既而不見,內
    (外俱驚為神奇。
    (牙城內有崇福坊,坊西北隅有泥神,首上忽出現煙光,如曲突狀。
    (詢諸坊憎,謂後唐莊宗得國時,神首上亦曾出煙。
    (嗣是日旁多有五色雲氣,如蓮芰狀,術士多指為天瑞。
    (石敬瑭也目為祥徵,因此乘勢稱帝,號令四方。)
    
    
1515**時間: 地點:
    (即位以後,石敬瑭又至番營拜謝德光,願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
    (雲、應、環、朔、蔚十六州,作為酬謝,並輸契丹歲幣三十萬匹。
    (耶律德光自然心喜,就在營內設宴,與石敬瑭歡飲而別。)
    
    
1516**時間: 地點:
    (石敬瑭返入晉陽,即於次日御崇元殿,降制改元,號為天福,一切法制,皆遵後唐明宗故事。
     
    (命趙瑩為翰林學士承旨,桑維翰為翰林學士,權知樞密院事。
    (劉知遠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客將景延廣為步軍都指揮使。
    (此外文武將佐,封賞有差,冊立晉國長公主李氏為皇后,大赦天下。
    (佈置已定,再會契丹兵攻晉安寨。)
    
    
1517**時間: 地點:
    (晉安寨已被圍數月,待援不至,營將高行周、符彥卿等屢出突圍,均被契丹兵殺回。
    (寨中芻糧俱盡,張敬達決志死守,毫無叛意。
    (楊光遠、安審琦等,入勸張敬達,謂)
楊光遠:不如投降契丹,保全一營性命。
張敬達:(怒叱道)我為元帥,兵敗被圍,已負重罪,奈何反教我降敵呢!且援兵旦暮且至,何妨再待數
    日。萬一援絕勢窮,汝等可降,我卻不降,寧可刎首,俾汝等出獻番虜,自求多福,我終不願背
    主求榮!
    (楊光遠斜睨安審琦,意欲令他下手。
    (安審琦不忍加害,轉身趨出,告知高行周。
    (高行周也服敬達忠誠,常引壯騎為衛。)
    
    
1518**時間: 地點:
    (張敬達未識情由,反語人道)
張敬達:行周嘗隨我後,意欲何為?
    (高行周乃不敢相隨。)
    
    
1519**時間: 地點:
    (楊光遠覷得此隙,屢召諸將密議。
    (諸將常稱張敬達為張生鐵,各有怨言,遂與楊光遠合謀,決殺張敬達。)
    
    
1520**時間: 地點:
    (詰旦,張敬達升帳,楊光遠佯稱啟事,趨至案前,拔出佩刀,竟將張敬達刺死。)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