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一 至 第一〇六〇
1051**時間: 地點:
(唐相豆盧革、吳說為諫議大夫蕭希旨所劾,說他不忠故主,一併罷職,朝政悉令任圜主持。
(樞密使孔循獨薦引梁臣鄭珏,得擢為相。)
1052**時間: 地點:
(尋又薦入太常卿崔協,任圜以協無相才,擬改用吏部尚書李琪。
(偏鄭珏與琪不協,極力阻撓。
(安重誨又袒護鄭珏,與任圜屢起齟齬,一日在御前爭議,任圜憤然道)
任 圜:重誨未悉朝中人物,為人所賣,協雖出名家,識字無多,臣方愧不學,謬居相位,奈何復添入崔
協,惹人笑議!
後唐明宗:宰相位高責重,應仔細審擇。朕前在河東時,見馮書記博學多材,與人無忤,看來且
可任為相呢。
(語畢退朝。)
孔 循:(面帶慍色,拂衣先走,且行且語道)天下事統歸任圜,究竟任圜有甚麼才能?如果崔協暴死,
也不必說了;協如不死,總要入相,看任圜如何對待呢?
1053**時間: 地點:
(嗣是好幾日稱疾不朝。
(後唐明宗令安重誨慰諭,方入朝蒞事,重誨私語任圜道)
安重誨:現在朝廷乏人,姑令崔協備員,想亦無妨。
任 圜:公舍李琪,相崔協,好似棄蘇合丸,取蛣蜣糞了。
(安重誨不答,心中很是不樂,每與孔循相結,毀琪譽協。
(後唐明宗竟為所蒙,命馮道、崔協同平章事。
(看官!你想任圜既短協,協必嫉圜,兩人共掌朝綱,還能和衷共濟嗎?圜奈何還不辭職!)
1054**時間: 地點:
(任圜自蜀入相,兼判三司,素知成都富饒,前時除犒軍外,尚餘錢數百萬緡,乃遣太僕卿趙季
(良,為三川制置轉運使,令送犒軍餘錢至京使。
(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怒不奉命,但因季良舊交,留居蜀中,不使任事。
(孟知祥妻李氏,係後唐莊宗從姊,曾封瓊華長公主,自與董璋分鎮兩川,內恃帝戚,外擁強兵
(,權勢日盛。)
1055**時間: 地點:
(及趙季良至蜀,不得輸送犒軍餘錢,唐廷頗加疑忌。)
(安重誨尤欲設法除患,客省使李嚴自請為西川監軍,李嚴母面諭道)
李嚴母:汝倡謀伐蜀,僥倖成功。今日尚好再往麼?
李 嚴:食君祿,當盡君事。
(竟不遵母教,得請即行。)
1056**時間: 地點:
(既至成都,孟知祥盛兵出迎,入城與宴。
(酒至半酣,孟知祥勃然道)
孟知祥:公前奉使王衍,歸即請公伐蜀,莊宗信用公言,遂致兩川俱亡,今公復來,蜀人能不懷懼麼?況
現今各鎮,俱廢監軍,公獨來監我軍,究是何意?
(李嚴方欲答辯,孟知祥已顧部將王彥銖,令他動手。
(王彥銖率李嚴下座,李嚴始惶恐乞哀。)
孟知祥:蜀人俱欲殺公,並非出自我意,公亦知眾怒難違嗎?
(李嚴不由分說,竟被王彥銖推至階下,一刀兩段。)
1057**時間: 地點:
(孟知祥遂上表唐廷,誣李嚴他罪,且請授趙季良為節度副使。
(後唐明宗尚欲以恩信羈縻,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慰諭,並因瓊華公主及知祥子昶,尚留住都
(中,亦命仁矩乘便送去。
(孟知祥總算厚待仁矩,遣歸洛陽,申表稱謝,但心中已不免藐視唐廷了。)
1058**時間: 地點:
(時平盧軍校王公儼作亂,幸得討平,公儼伏誅,支使韓叔嗣坐黨並死,韓叔嗣子韓熙載奔吳。
(鄴都軍亦蠢然思動,留守趙在禮恐不能制,密求移鎮。
(後唐明宗徙趙在禮為橫海節度使,授皇甫暉為陳州刺史,趙進為貝州刺史,遣皇次子從榮鎮守
(鄴都。
(盧台兵變,由副招討使房知溫,與馬軍指揮使安審通,合兵圍擊,才得蕩平。)
1059**時間: 地點:
(宰相任圜,與安重誨同議內外重事,多半未合。
(後唐明宗因敉平外亂,多出安重誨主張,所以專信安重誨。
(向例使臣出四方,必由戶部給券,安重誨擬改從內出。
(任圜與他力爭廷前,聲色俱厲。
(後唐明宗也看不過去,怏怏入內。)
1060**時間: 地點:
(適有宮嬪接著,見後唐明宗含有怒意,便問)
宮嬪甲:陛下與何人議事,聲徹內廷?
後唐明宗:宰相任圜。
宮嬪甲:妾在長安宮中,從未見宰相奏事,如此放肆,莫非輕視陛下不成?
(後唐明宗被她挑撥,愈滋不悅,卒從安重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