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一 至 第一二九〇
1281**時間: 地點:
(韓信入門小坐,略談片刻,便即辭出。)
1282**時間: 地點:
(樊噲恭送出門,俟韓信登車,方才返入。)
韓 信:(不禁失笑道)我乃與噲等為伍麼?
(中行說著,匆匆還邸。
(嗣是更深居簡出,免得撞見眾將,多惹愁煩。)
1283**時間: 地點:
(且說漢高祖既封賞功臣,復記起田肯計議,要將子弟分封出去,鎮撫四方。
(將軍劉賈,系是漢高祖從兄,隨戰有功,應該首先加封。
(次兄劉仲與少弟劉交,更是同父所生,亦應畀他封土,列為屏藩。
(乃分楚地為二國,划淮為界,淮東號為荊地,就封劉賈為荊王;淮西仍楚舊稱,便封劉交為楚
(王。
(代地自陳餘受戮,久無王封,因將劉仲封為代王。
(齊有七十三縣,比荊楚代地方闊大,特將庶長子劉肥,封為齊王,即用曹參為齊相,佐劉肥同
(去。
(於是同姓諸王,共得四國。
(惟從子劉信不得分封,留居櫟陽。
(後來劉太公說及,還疑是漢高祖失記,漢高祖憤然說道)
漢高祖:兒並非忘懷,只因信母度量狹小,不願分羹,兒所以尚有餘恨呢。
(劉太公默然無言。
(漢高祖見父意未愜,乃封劉信為羹頡侯。
(他如從征諸將,豈止二三十人,前此蕭何等得了侯封,無非因他親舊關係,多年莫逆,所以特
(加封賞。
(大眾多半向隅,免不得互生嗟怨,隱有違言。)
1284**時間: 地點:
(一日漢高祖在洛陽南宮,徘徊瞻顧,偶從復道上望將出去,見有一簇人聚集水濱,沿著沙灘,
(接連坐著,身上統是武官打扮,交頭接耳,不知商量何事。
(一時無從索解,只好再去宣召張良,代為解決。
(待至張良到來,便與良述及情形。
(張良毫不籌思,隨口)
張 良:這乃是相聚謀反呢!
漢高祖:(愕然道)為何謀反?
張 良:(解說道)陛下起自布衣,與諸將共取天下,今所封皆故人親愛,所誅皆平生私怨,怎得不令人
疑畏呢!疑畏一生,必多顧慮,恐今日未得受封,他日反致受戮,彼此患得患失,所以急不暇擇
,相聚謀反了。
漢高祖:(大驚道)事且奈何?
(張良半晌才道)
張 良:陛下平日,對著諸將,何人最為憎嫌?
漢高祖:我所最恨的就是雍齒。我起兵時,曾叫他留守豐邑,他無故降魏,由魏走趙,由趙降張耳。張耳
遣令助我攻楚,我因天下未平,轉戰需人,不得已將他收錄。及楚為我滅,又不便無故加誅,只
得勉強容忍,想來實是可恨呢!
張 良:速封此人為侯,方可無虞。
(漢高祖惟張良是從,就使不願封他,也只好權從辦理。)
1285**時間: 地點:
(越宿在南宮置酒,宴會群臣,面加獎勵。
(及宴畢散席,竟傳出詔命,封雍齒為什邡侯。
(雍齒更喜出望外,疾趨入謝,就是未得封侯的將吏,亦皆喜躍道)
將 乙:雍齒且得封侯,我輩還有何慮呢?
(嗣是相安無事,不復生心。
(漢高祖聞著,自然喜慰。)
1286**時間: 地點:
(轉眼間已是夏令,漢高祖居洛多日,憶念家眷,因啟蹕回至櫟陽,省視劉太公。
(劉太公是個鄉間出身,見瞭漢高祖,無非依著家常情事。
(漢高祖守著子道,每朝乃父,必再拜問安,且酌定五日一朝,未嘗失約,總算是孝思維則的意
(思。
(獨有一侍從劉太公的家令,見漢高祖即位已久,如何劉太公尚無尊號,急切又不便明言,乃想
(出一法,進向劉太公說道)
侍 從:皇帝雖是太公的兒子,究竟是個人主;太公雖是皇帝的父親,究竟是個人臣,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呢!
(劉太公聞所未聞,乃驚問家令,須用何種禮儀,家令教他擁篲迎門,才算合禮。)
1287**時間: 地點:
(劉太公便即記著,待至漢高祖入朝,急忙持帚出迎,且前且卻。
(漢高祖大為詫異,慌忙下車,扶住劉太公。)
劉太公:皇帝乃是人主,天下共仰,為何為我一人,自亂天下法度呢。
(漢高祖猛然省悟,心知有失,因將劉太公扶入,婉言盤問。
(劉太公樸實誠慤,就把家令所言,詳述一遍。
(漢高祖也不多說,辭別回宮,即命左右取出黃金五百斤,叫他賞給劉太公家令。
(一面使詞臣擬詔,尊劉太公為太上皇,訂定私朝禮儀。
(於是劉太公得坐享尊榮,不必擁篲迎門了。)
1288**時間: 地點:
(但劉太公生平,喜樸不喜華,愛動不愛靜,從前鄉里逍遙,無拘無束,倒還清閒自在,偏做了
(太上皇,受了許多束縛,反比不得居鄉時候,可以隨便遊行,因此常提及故鄉,有意東歸。
(鄉村風味原比皇都為勝,可惜俗子凡夫,未能解此!漢高祖略有所聞,且見劉太公多慮少樂,
(也已瞧透三分,乃使巧匠吳寬,馳往豐邑,把故鄉的田園屋宇,繪成圖樣,攜入洛陽,就擇櫟
(陽附近的驪邑地方,照樣建築。
(竹籬茅舍,容易告成。
(復由豐邑召入許多父老,及婦孺若干人,散居是地,乃請太上皇暇時往游,與父老等列坐談心
(,不拘禮節,劉太公才得言笑自如,易愁為樂。
(這也未始非曲體親心,才有此舉呢。
(漢高祖又名驪邑為新豐,垂為紀念。)
1289**時間: 地點:
(且說漢高祖既安頓了太上皇劉太公,復想到一班功臣,舉止粗豪,全然沒有禮法,起初是嫉秦
(苛禁,改從簡易,不料刪繁就簡,反生許多弊端,有功諸將,任意行動,往往入宮宴會,喧語
(一堂,此誇彼競,張大己功,甚至醉後起舞,大呼大叫,拔劍擊柱,鬧得不成樣子。
(似此野蠻舉動,若再不加禁止,朝廷將變作吵鬧場,如何是好!可巧有個薛人叔孫通,是秦朝
(博士出身,輾轉歸漢,仍為博士,號稷嗣君。
(平時素務揣摩,能伺人主喜怒,遂乘間入見道)
叔孫通:儒生難與進取,可與守成,現在天下已定,朝儀不可不肅,臣願往魯征集儒生,及臣所有的弟子
,並至都中,講習朝儀。
漢高祖:朝儀要改定,但恐禮繁難行。
叔孫通:臣聞五帝不同樂,三王不同禮,務在因時制宜,方可合用。今請略彩古禮,與前秦儀制,折中酌
定,想不至繁縟難行了。
漢高祖:汝且去試辦,總教容易舉行,便好定奪。
1290**時間: 地點:
(叔孫通受命而出,當即啟行至魯,招集了二三十個儒生,囑使隨行入都,共定朝儀。
(各儒生樂得攀援,情願相隨,獨有兩生不肯同行,且當面嘲笑道)
儒生甲:公前事秦,繼事楚,後復事漢,歷事數主,想都是曲意奉承,才得這般寵貴。今天下粗定,死未
盡葬,傷未盡復,乃欲遽興禮樂,談何容易!古來聖帝明王,必先積德百年,然後禮樂可興,公
不過借此獻諛罷了。我兩人豈肯學公,請公速行,毋得污我!
(叔孫通被他一嘲,強顏為笑道)
叔孫通:汝兩人不知世務,真是鄙儒。
(乃隨他自便,但與願行諸儒生,返回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