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一 至 第一二〇〇

1191**時間: 地點:
    (博陽為田橫所守,聞得田廣已死,自為齊王,出駐嬴下,截住灌嬰。
    (嬰麾兵奮擊,殺得田橫勢窮力竭,止帶了數十騎,遁往梁地,投依彭越去了。
    (尚有橫族田吸,與橫分路逃生,奔至千乘,被灌嬰一馬追及,戮死了事。
    (此外已無齊兵,遂梟了首級,還營報功。
    (適值曹參也持了一個首級,奏凱歸來,問明底細,乃是膠東守將田既,為參所殺,蕩平膠東,
    (回來繳令。)
    
    
1192**時間: 地點:
    (兩將並入大營,報明韓信,韓信登簿錄功,並將齊地所得財帛,分賞將士,不必細述。
    (惟韓信既平齊地,便想做個齊王,遂繕了一封文書,使人至漢王前告捷,且要求齊王封印。)
    
    
    
1193**時間: 地點:
    (漢王在成臯養病,已經告痊,復至櫟陽察視城守,勾留四日,仍馳抵廣武軍前。
    (可巧韓信差來的軍弁,也到廣武,遂將書信呈上。
    (漢王展閱未終,不禁大怒道)
漢 王:我困守此地,日夜望他來助,他不來助我,還要想做齊王麼?
    (張良陳平在側,慌忙走近漢王,輕躡足趾。
    (漢王究竟心靈,停住罵聲,即將原書持示兩人。
    (書中大意,說是齊人多偽,反覆無常,且南境近楚,難免復叛,請暫許臣為假王,方期鎮定等
    (語。
    (兩人看罷,附耳語漢王道)
張 良:漢方不利,怎能禁止韓信為王?今不若使他王齊,為我守著,可作聲援。否則恐變生不測了。
    (漢王因復佯叱道)
漢 王:大丈夫得平定諸侯,不妨就做真王,為何還要稱假呢!
    (隨即遣回來使,叫韓信守侯冊封,來使自去。)
    
    
1194**時間: 地點:
    (漢王便遣張良齎印赴齊,立韓信為齊王,韓信得印甚喜,厚待張良。
    (張良又述漢王意見,勸信發兵攻楚,韓信亦滿口應承。
    (張良叨了一席盛宴,飲罷即歸。)
    
    
1195**時間: 地點:
    (韓信擇吉稱王,大閱兵馬,準備擊楚,忽有楚使武涉,前來求見。
    (韓信暗想,我與楚為仇敵,為何遣使到此?想必來做說客,我自有主意,何妨相見。
    (因即顧令左右,引入武涉。
    (武涉系盱眙人,饒有口才,素居項王幕下。
    (項王探得齊地確信,果被韓信破滅,當然驚心,所以派遣武涉,往說韓信,為離間計。
    (武涉一見韓信面,便下拜稱賀,韓信起座答禮,且微笑道)
韓 信:君來賀我做甚!無非為了項王,來作說客,盡請道來!
武 涉:天下苦秦已久,故楚漢戮力擊秦,今秦已早亡,分土割地,各自為王,正應休息士卒,與民更始
    ,乃漢王復興兵東來,侵入地,奪入土,脅制諸侯,與楚相爭,可見他貪得無厭,志在併吞。足
    下明智過人,難道尚未能預察麼?且漢王前日,嘗入項王掌握中,項王不忍加誅,使王蜀漢,也
    算是情義兩盡。偏漢王不念舊誼,復擊項王,機詐如此,尚好親信麼?足下自以為得親漢王,替
    他盡力,涉恐足下他日,亦必遭反噬,為彼所擒了!試想足下得有今日,實由項王尚存,漢王不
    能不籠絡足下。足下眼前處境,還是進退裕如的時候,左投漢王,漢勝,右投項王,楚勝,漢勝
    必危及足下,楚勝當不致自危。項王與足下本有故交,時常繫念,必不相負!若足下尚不肯深信
    ,最好是與楚連和,三分天下,鼎足稱王,楚漢兩國,都不敢與足下為難,這乃是萬全良策了。
    
韓 信:(笑答)我前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用,所以背楚歸漢。漢王授我上
    將軍印,付我數萬兵士,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若負德,必至不祥。我已誓死從漢了!幸為我
    復謝項王。
    (武涉見他志決,只好辭歸。
    (韓信送出武涉,有一人隨他進去,由韓信回頭一顧,乃是蒯徹,因即邀令入座。)
蒯 徹:僕近已學習相術了,相君面不過封侯,相君背乃貴不勝言。
    
    
1196**時間: 地點:
    (韓信聽得甚奇,料他必有微意,復引徹至密室,屏人與談。)
蒯 徹:秦亡以後,楚漢分爭,不顧人民,專務角逐。項王起兵彭城,轉戰逐北,直下滎陽,威震遠近,
    今乃久困京索,連年不得再進。漢王率數十萬眾,據有鞏洛,憑借山河,一日數戰,無尺寸功,
    反致屢敗,這乃所謂智勇俱困呢。僕料現今大勢,非有賢聖,莫能息爭。足下乘時崛起,介居楚
    漢,為漢即漢勝,為楚即楚勝,楚漢兩主的性命,懸在足下手中,誠能聽僕鄙計,莫若兩不相助
    ,三分鼎峙,靜待時機。其實如足下大才,據強齊,並燕趙,得時西向,為民請命,何人不服?
    何國不從?將來宰割天下,分封諸侯,諸侯俱懷德畏威,相率朝齊,豈不是霸王盛業麼?僕聞天
    與不取,反致受咎,時至不行,反致受殃,願足下深思熟慮,毋忽鄙言!
韓 信:漢王待我甚厚,怎可向利背義呢?
蒯 徹:從前常山王張耳,與成安君陳餘,約為刎頸交,後來為了張黶陳澤的嫌疑,竟成仇敵,汦水一戰
    ,陳餘授首。足下自思與漢王交情,能如張陳二人否?所處嫌疑,止如黶澤一事否?乃猶欲自全
    忠信,見好漢王,豈非大誤!越大夫文種,存亡越,霸勾踐,立功成名,尚且被戮,獸死狗烹,
    已成至論,足下的忠信,想亦不過如大夫種罷了。且僕聞勇略震主,往往自危,功蓋天下,往往
    不賞,今足下已蹈此轍,歸漢漢必懼,歸楚楚不信,足下將持此何歸呢?
    (韓信不免動疑,因即語蒯徹道)
韓 信:先生且休,待我細思,更定進止。
    (蒯徹乃辭退。)
    
    
1197**時間: 地點:
    (過了數日,前徹見杳無動靜,乃復入見韓信,請他決機去疑,慎勿失時。
    (韓信終不忍背漢,又自恃功高,總道漢王不致變卦,決將蒯徹謝絕。
    (蒯徹恐久居被禍,假作瘋癲,竟向別處作巫去了。
    (韓信聞徹他去,也不著人挽留,惟心下忐忑不定,且將兵馬停住,再聽漢王消息。)
    
    
1198**時間: 地點:
    (漢王固守廣武,又是數旬,日望韓信到來,韓信終不至。
    (乃立英布為淮南王,使他再赴九江,截楚後路。
    (一面貽書彭越,仍侵入梁地,斷楚糧道。
    (佈置已定,尚恐項王糧盡欲回,又取出劉太公,挾制多端,或乘怒將劉太公殺死,更覺可危。
     
    (當下與張良陳平,商議救父的方法。)
張 良:項王乏糧,必將退歸,此時正好與他講和,救回劉太公呂後了。
漢 王:項王情性暴戾,一語不合,便至動怒,欲要遣使議和,必須選擇妥人,方可無虞。
    (言未畢,有侯公應聲閃出道)
侯 公:臣願往。
    (漢王一瞧,乃是洛陽人侯公,從軍有年,素長應對,因即准如所請,囑令小心從事。)
    
    
1199**時間: 地點:
    (侯公遂馳赴楚營,求謁項王。
    (項王得武涉歸報,甚是愁煩,又見糧食將盡,越覺愁上加愁,忽聞漢營中遣到使臣,乃仗劍高
    (坐,傳令入見。
    (侯公徐徐步入,見了項王,毫無懼色,從容向前,行過了禮。)
項 王:(瞋目與語道)汝主既不出戰,又不退去,今差汝到來,有何話說?
侯 公:大王還是欲戰呢?還是欲退呢?
項 王:我願一戰!
侯 公:戰是危機,勝負難料;況相持已久,兵力皆疲,臣今為罷兵息爭而來,故敢進見大王。
項 王:(不覺脫口道)據汝來意,是欲與我講和麼?
侯 公:漢王並不欲與大王爭鋒,大王如為保國安民起見,易戰為和,敢不從命。
    (項王意已稍平,把劍放下,問及議和約款。)
侯 公:使臣奉漢王命,卻有二議,一是楚漢兩國,劃定疆界,彼此相安,不再侵犯。二請釋還漢王父太
    公,及妻室呂氏,使他骨肉團圓,久感聖德。
項 王:(掀髯獰笑道)汝主又來欺我麼?他想保全骨肉,故令汝詭詞請和。
侯 公:大王知漢王東出的意思否?人情無不念父母,顧妻子,漢王西居蜀漢,離家甚遠,免不得懷念在
    心,前次潛至彭城,無非欲搬取家眷,嗣聞為大王所拘,急不暇擇,遂至與大王為敵,累戰不休
    。今大王無意言和,原是不必說了,既商和議,何不將兩人釋還,不但使漢王從此感德,誓不東
    行,就是天下諸侯,亦且爭慕大王,無不歌頌。試想大王不殺人父,就是明孝,不污人妻,就是
    明義,已經拘住,又復放歸,所以明仁,三德俱備,聲名洋溢,如恐漢王負約,是曲在漢王,直
    在大王,古人有言:師直為壯,曲為老,大王直道而行,天下無敵,何論一漢王呢!
    (項王最喜奉承,聽了侯公一番言語,深愜心懷,遂復召入項伯,與侯公商議國界。
    (項伯本是袒漢,樂得賣個人情,兩下議決,就滎陽東南二十里外的鴻溝,劃分界限,溝東屬楚
    (,溝西屬漢。)
    
    
1200**時間: 地點:
    (當由項王遣使,與侯公同報漢王,訂定約章,各無異言。
    (所有迎還劉太公呂後的重差,仍然要勞煩侯公,侯公再偕楚使同行,至楚營請求如約,項王毫
    (不遲疑,便放出劉太公呂後,及從吏審食其,使與侯公同歸。)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