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一 至 第六六〇
651**時間: 地點:
(及入城,復查究定宗黨派,或殺或逐。
(定宗後海迷失及失烈門生母系太宗姪庫春之妃。
(在宮中懷著憤恨,時有怨言。
(蒙哥汗就命忙哥撤兒帶兵入宮,將她兩人拖出,盡法鞫治。)
652**時間: 地點:
(可憐這兩人蓬頭跣足,熬受苦刑,結果是屈打成招,只說是有心厭禳,置定宗後於死罪。
(將失烈門生母,裹氈投河,失烈門兄弟等,悉加貶置,移至摩多齊處禁錮,不准居住和林。
(連太宗故後乞裡吉帖忽尼,也徙出宮中,令居和林西北;凡太宗後妃家資,盡行抄沒,分賜諸王,並遣貝喇往察合台藩地,嚴究違命諸臣。
(自是太宗子孫與拖雷子孫,永成仇敵,一個蒙古大帝國,就不免隱生分裂了。)
653**時間: 地點:
(忽必烈以佐命大功,得受重任,總理漠南軍事。
(開府金蓮川,召用蘇門隱士姚樞,河內學子許衡,及輝和爾部人廉希憲,講求王道,體恤民艱。
(京兆的勸農使委任姚樞;宣撫使委任廉希憲,提學使委任許衡。
(三人皆一時名宿,感懷知己,各展才能,京兆大治。)
654**時間: 地點:
(忽必烈乃一意略地,命兀良合台統轄諸軍,分三道攻大理。
(大理即唐時的南詔,國王段智興偏據一方,與中原不通聞問。
(至是遇蒙古兵三路夾攻,嚇得腳忙手亂,不知所為,勉強召集數千兵民,出城抵敵,被蒙古兵一掃而空。
(智興愈加惶急,再四躊躇,毫無良策,只落得肉袒牽羊,出城乞降。)
655**時間: 地點:
(蒙古兵分略鄯善、烏爨等部,進入吐蕃。
(吐蕃即今西藏地,唐時曾與中國和親,宋以後亦間或入貢,惟俗尚佛法,尊信喇嘛。
(其祖師名巴特瑪撤巴巴,當唐玄宗時,自北印度入吐蕃,倡行喇嘛教,風靡全土,嗣是喇嘛勢力,凌駕國王。
(蒙古兵入吐蕃,所向無敵,且隨地頒諭,降者免死,所有舊教,概行仍舊。
(喇嘛扮底達,迎謁蒙古軍,兀良合台以禮相待,扮底達遂導入都城,諭酋長唆火脫降。
(唆火脫不得已歸命。
(是時忽必烈自為後應,亦驅軍入吐蕃,與扮底達相見,優禮有加。
(扮底達有從子拔思巴,年甫十五,善誦經咒,忽必烈愛他穎慧,命侍左右。
(會蒙哥汗有敕召還,乃令兀良合台進軍西南,自挈拔思巴北旋,後來忽必烈即位,拜拔思巴為帝師。)
(〔第二十回 勤南略齎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
656**時間: 地點:
(卻說忽必烈奉敕北歸,至京兆地方,聞有阿拉克岱爾及劉太平二人,奉蒙哥汗命,鉤考諸路財賦,京兆所屬官吏,相率得罪。)
忽必烈:此處官屬,歸我管轄,大半是我所派遣,難道都貪婪不成?這次我出師西南,距主太遠,朝右定有讒佞,說我短處,我卻要入朝辯白,力除奸蔽哩!
(適勸農使姚樞進見,聞忽必烈言,遂進諫道)
姚 樞:大王雖為皇弟,究竟是個人臣,不應與主子爭辯。現不若挈王邸妃主,盡歸朝廷,示無他意,庶幾讒間無從,疑將自釋!
忽必烈:你言亦是。
657**時間: 地點:
(忽必烈歸入和林,謁見蒙哥汗,遂將姚樞所說的大意,約略稟陳。)
蒙哥汗:我恐皇弟遠征,日久身勞,是以召歸休養;此外別無他意。
(忽必烈又欲續陳,只見蒙哥汗目中含淚,也不覺悲從中來,為之涕下。
(兩人對泣了一回,彼此不作別語。)
658**時間: 地點:
(到了次日,兄弟復會,蒙哥汗欲另建城闕宮室,作一都會,忽必烈遂保薦一人,叫作劉秉忠。
(秉忠邢台人,英爽不羈,因家貧為府令史,嗣即棄業為僧。
(會忽必烈召僧海雲,邀秉忠與俱,應對敏捷,尤長易理及邵康節經世書,大得忽必烈稱賞,因此忽必烈就事舉薦。)
659**時間: 地點:
(秉忠相度地宜,擇定桓州東面,灤州北面的龍岡,作為吉地,督工經營,定名開平府。
(蒙哥汗嘗移居於此,免不得彩選妃嬪,增修朝市。
(國家方隆,喜氣重重,兀良合台的捷書,又奏聞闕下;還有皇弟旭烈兀,前時奉命西征,也馳書報捷。)
660**時間: 地點:
(兀良合台自吐蕃進攻白蠻、烏蠻及鬼蠻諸部,皆在今雲南省境。
(所過風靡,羅羅斯及阿伯兩國,統大懼乞降。
(又乘勝攻下阿魯諸酋,西南夷悉平。
(復南下侵入交趾。
(交趾即安南地,唐時曾設安南都護府,故名安南,世為中國藩屬。
(蒙古兵南下,其主陳日煚防戰不利,走入海島,都城被屠。
(陳日煚遣使議和,蒙古兵亦患天熱,乃約定歲幣若干,准他和議,留九日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