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一 至 第三三五〇
3341**時間: 地點:
(這時候,清廷大臣,如惠親王緜愉,尚書端華,大學士彭蘊章等,關心和議,
(記起這位和事佬大臣耆英來,當即聯銜保奏。
(〔要送他老命了。〕)
(咸豐帝立命陛見。
(和事佬耆英,挺然出來,造膝密陳,似乎有絕大經濟,不由咸豐帝不信。
(咸豐帝叫耆英自展謀猷,不必附合拘泥,隨賞給侍郎銜,飭至天津商辦。)
3342**時間: 地點:
(耆英抵津,坐著綠呢轎,逕去拜會英使,投刺進去。
(等候了好一歇,由翻譯甲出來,說聲擋駕。
(耆英私問翻譯甲,為什麼不見?
翻譯甲:耆大人想忘記廣東的事情了。原約許英人二年入城,什麼到了四五年,尚未踐約
。耆大人!你還是回去的好,免得多勞往返。
3343**時間: 地點:
(耆英回見桂良,便將此事說明。
(耆英挽桂良奏請召回。
(桂良隨即出奏。
(耆英即收拾行李,馳還通州。)
3344**時間: 地點:
(忽有廷寄頒到,令耆英仍留天津,自行酌辦。
(耆英回京心急,仍自啟行。)
3345**時間: 地點:
(耆英到了京師,巧遇巡防大臣緜愉。
(緜愉問耆英未奉諭旨,如何回來?
(耆英便說英使懷恨,不便在津,是以急回。
(緜愉恐坐保舉失察罪,即上本參劾耆英。)
3346**時間: 地點:
(咸豐帝本不悅耆英,接閱此奏,便降旨詰責,說耆英離差罪小,諉過罪大,有
(負委任,賜令自盡。
(可憐這位和事佬耆英,白髮蒼顏,還不得善終,這也是甘心誤國的報應。)
3347**時間: 地點:
(誰知耆英雖死,衣缽恰傳出不少,桂良、花沙納,統是得著耆英的秘訣。
(英人要約五十六條,法人要約四十二條,桂良、花沙納都一一照奏。
(小子於英、法要求各條款,也記不勝記,只最關緊要的,約有數條:
( 第一是各派公使駐京;第二是准洋人持照至內地遊歷通商;第三是增開牛
(莊、登州、台灣、潮州、瓊州等處為商埠;第四是長江一帶,自漢口至海濱,
(由外人選擇三口,以便往來通貨;第五是洋人得挈眷屬在京居住;第六是償英
(國商耗銀二百萬兩,軍費亦二百萬兩,法國減半。)
3348**時間: 地點:
(桂良、花沙納奏折一上,廷臣鼓噪,都主張駁斥。
(你一本,我一本,大半痛哭陳辭,賽過賈長沙、陳同甫一流人物。
(其實統是紙上空談,無裨實用。
(還是咸豐帝曉明大局,料知無人能戰,無地可守,沒奈何忍痛許和。)
3349**時間: 地點:
(俄使公普、美使列衛廉,據利益均霑的通例,亦要求訂約。
(桂良、花沙納,仍行奏請。
(咸豐帝無話可說,只傳旨准奏,欽此,便算了事。)
3350**時間: 地點:
(英使額爾金、法使噶羅、俄使公普、美使列衛廉四國使臣,與清國兩桂良、花
(沙納欽差,各訂約簽押。
(因要鈐用國寶,須費一番手續,定期來年互換。
(於是英、法、美、俄各國艦隊,次第退出。
(這叫作天津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