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  至  第二七〇

261**時間: 地點:
    (過了數日,朝鮮遣官解送三人至瀋陽。
    (這三人便是倡議敗盟的罪魁,一姓洪,名翼溪,原任朝鮮台諫。
    (一姓尹名集,原任朝鮮宏文館校理。
    (一姓吳名達濟,原任朝鮮修撰,嘗勸國王與明修好,休認滿洲國王為帝,也是
    (魯仲連一流人物,可惜才識不及。
    (此次二人被解至滿洲,尚有何幸,自然身首異處了。
    (清太宗既斬了朝鮮罪首,無東顧憂,遂專力攻明。)
    
    
262**時間: 地點:
    (適值明朝流寇四起,賊氛遍地。
    (李闖張獻忠十三家七十二營,分擾陝西河南四川等省,最號猖獗。
    (明朝的將官,多調剿流賊,無暇顧邊。)
    
    
263**時間: 地點:
    (清太宗遂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將,攻入東邊。
    (明總兵金日觀戰死。)
    
    
264**時間: 地點:
    (清太宗復於崇德三年,授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右翼兵。
    (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統左翼兵。
    (分道攻明,入長城青山口,到薊州會齊。
    (這時明薊遼總督吳阿衡,終日飲酒,不理政事。
    (還有一個監守太監鄧希詔,也與吳阿衡性情相似,真是一對酒肉朋友。
    (至清兵直逼城下,他兩人尚是沈醉不醒。
    (等到兵士通報,吳阿衡模模糊糊的起來,召集兵將,衝將出去。
    (吳阿衡正遇著清將豪格,冒冒失失的戰了兩三回合,即被豪格一刀,劈於馬下
    (。
    (吳阿衡麾下兵霎時四散。
    (清兵上前砍開城門,城中只有難民,並無守兵。
    (原來監守太監鄧希詔,見吳阿衡出城對敵,已收拾細軟,潛開後門逃去。
    (守兵聞鄧希詔已逃,也索性逃個淨盡。)
    
    
265**時間: 地點:
    (清兵也不勾留,進行至牛闌山。
    (牛闌山山前本有一個軍營,是明總監高起潛把守。
    (高起潛也是一個奄豎,毫無軍事知識。
    (高起潛聞清兵殺來,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266**時間: 地點:
    (清兵乘勢殺入,從蘆溝橋趨良鄉,連拔四十八城,高陽縣亦在其內。
    (故督師孫承宗,時適家居,聞清兵入城,手無寸柄,如何拒敵?
    (孫承宗竟服毒自盡。
    (孫承宗子孫十數人,各執器械,憤憤赴敵。
    (清兵出其不意,也被他殺了數十名。
    (孫承宗子孫嗣因寡不敵眾,陸續身亡。
    (此外四十多城的官民,逃去的逃去,殉節的殉節。)
    
    
267**時間: 地點:
    (清兵又從德州渡河,南下山東。
    (山東州縣,飛章告急。
    (兵部尚書楊嗣昌,倉猝檄調,一面檄山東巡撫顏繼祖,速往德州阻截。
    (一面檄山西總督盧象昇,入衛京畿。)
    
    
268**時間: 地點:
    (顏繼祖奉到檄文,忙率濟南防兵,星夜北趨。
    (顏繼祖到了德州,並不見清兵南來。
    (顏繼祖方驚疑間,探馬飛報清兵從臨清州入濟南,布政使張秉文等,統已陣亡
    (,連德王爺亦被擄去。
    (德王爺原來是大明宗室,名叫由樞,與崇禎帝係兄弟行,向係受封濟南。
    (德王爺至此被擄,這統是楊嗣昌檄令移師,以致濟南空虛,為敵所襲。
    (楊嗣昌害了德王,又害了濟南人民。
    (顏繼祖聞報大驚,又急率兵回濟南。
    (顏繼祖到了濟南,復是一個空城,清兵早已渡河北行。
    (顏繼祖叫苦不迭,只得據實稟報。)
    
    
269**時間: 地點:
    (楊嗣昌至此,惶急異常,密奏敵兵深入,勝負難料,不如隨機講和。
    (崇禎帝不欲明允,暗令高起潛主持和議。
    (適盧象昇奉調入京,一意主戰。
    (崇禎帝令與楊嗣昌、高起潛商議。
    (盧象昇奉命,與楊嗣昌、高起潛會議了好幾次,終與二人意見不合。
    (象昇憤甚。)
盧象昇:公等主和,獨不思城下之盟,春秋所恥。長安口舌如鋒,寧不怕蹈袁崇煥覆轍麼
    ?
    (楊嗣昌聞言,不禁面赤。)
楊嗣昌:公毋以長安蜚語陷人。
盧象昇:盧某自山西入京,途次已聞此說,到京後,聞高公已遣周元忠與敵講和,象昇可
    欺,難道國人都可欺麼?
    (盧象昇隨即怏怏告別。)
    
    
270**時間: 地點:
    (盧象昇尋奏請與楊嗣昌、高起潛二人,各分兵權,不相節制。
    (折上,由兵部復議,把宣大、山西兵士屬盧象昇,山海關、寧遠兵士屬高起潛
    (。
    (崇禎帝准議,加象盧昇尚書銜,剋日出師。)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