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 至 第一六〇
151**時間: 地點:
(原來袁崇煥自擊退滿軍後,疏劾經略高第撤去守備、擁兵不救之罪,朝旨革高
(第職。
(命王之臣代為經略,升袁崇煥為遼東巡撫,仍駐寧遠,又命總兵趙率教鎮守關
(門。
(袁崇煥欲復孫承宗舊制,與趙率教巡視遼西,修城築壘,屯兵墾田。
(袁崇煥正忙個不了,會聞滿洲太祖已歿。
(袁崇煥遂思借弔賀的名目,窺探滿洲虛實。
(袁崇煥又以滿俗信喇嘛教,並召李喇嘛偕往。)
152**時間: 地點:
(李喇嘛等既到滿洲,由滿洲太宗召入。
(相見後李喇嘛遞上兩道文書,與弔賀禮單。
(滿洲太宗披閱一周,見書中有釋怨修和的意思。
(滿洲太宗便向李喇嘛道)
滿太宗:我國非不願修好,只因七恨未忘,失和至今。今袁撫書中,雖欲斂兵息怨,尚恐
未出至誠,請喇嘛歸後,勸他以誠相見為是。
(李喇嘛亦援述教旨,請滿洲太宗慈悲為念,免動兵戈。
(滿洲太宗乃令范文程修好答書,交與部下方吉納。
(滿洲太宗命方吉納率溫塔石等,偕李喇嘛赴寧遠,同見袁崇煥。)
153**時間: 地點:
(當由方吉納遞上國書。
(袁崇煥展開讀之,其書云:
( 大滿洲國皇帝,致書於大明國袁巡撫:爾停息兵戈,遣李喇嘛等來弔喪,
(並賀新君即位,既以禮來,我亦當以禮往,故遣官致謝。至兩國和好之事,前
(皇考至寧遠時,曾致璽書,令爾轉達,尚未見答。汝主如答前書,欲兩國和好
(,當以誠信為先;爾亦無事文飾。
(袁崇煥讀到此語,將書一擲,面帶怒容。)
袁崇煥:(對方吉納道)汝國遣汝等獻書,為挑戰麼?為請和麼?
(方吉納見袁崇煥變色,只得答言請和。)
袁崇煥:既願請和,何故出言不遜?餘且不論,就是書中格式,汝國欲與我朝並尊,謬誤
已甚。今著汝回國,借汝口傳告汝汗,欲和宜修藩屬禮,欲戰即來。本撫寧畏汝
等麼?
(袁崇煥說畢,起身入內。
(方吉納等怏怏退出。
(方吉納等即日東渡,回報滿洲太宗。)
154**時間: 地點:
(滿洲太宗即欲發兵。
(眾貝勒上前進諫。)
貝 勒:國方大喪,不宜動眾,現不若陽與講和,陰修戰備,俟明邊守兵懈怠,然後大舉
未遲。
(滿洲太宗乃自草國書,命范文程修飾謄寫。
(仍差方吉納、溫塔石等投遞。)
155**時間: 地點:
(方吉納、溫塔石二人,迫於上命,硬著頭皮,再至寧遠。
(方吉納、溫塔石先訪著李喇嘛,邀同進見袁崇煥,捧上國書。
(袁崇煥復展讀道:
( 大滿洲國皇帝,致書明袁巡撫:吾兩國所以搆兵者,因昔日爾遼東廣寧臣
(高視爾皇帝,如在天上,自視其身,如在雲漢,俾天生諸國之君,莫能自主,
(欺藐陵轢,難以容忍,用是昭告於天,興師致討。惟天不論國之大小,止論事
(之是非,我國循理而行,故仰蒙天佑。爾國違理之處,非止一端,可與爾言之
(:如癸未年,爾國無故興兵,害我二祖,一也。癸巳年,葉赫哈達烏拉輝發與
(蒙古會兵侵我,爾國並未援我,後哈達復來侵我,爾國又未曾助我;己亥年,
(我出師報哈達,天以哈達畀我,爾國乃庇護哈達,逼我復還其人民,及已釋還
(,復為葉赫掠去,爾國則置若罔聞;爾既稱為中國,宜秉公持平,乃於我國則
(不援,於哈達則援之,於葉赫則聽之,偏私至此,二也。爾國雖啟釁,我猶欲
(修好,故於戊申年勒碑邊界,刑白馬烏牛,誓告天地:兩國之人,毋越疆圉,
(違者殛之。乃癸丑年,爾國以衛助葉赫,發兵出邊,三也。又曾誓云:凡有越
(邊境者,見而不殺,殃必及之。後爾國之人,潛出邊境,擾我疆域,我遵前誓
(殺之,爾乃謂我擅殺,縲係我使臣綱吉禮、方吉納,索我十人,殺之邊環,以
(逞報復,四也。爾以兵備助葉赫,俾我國已聘葉赫之女,改適蒙古,五也。爾
(又發兵焚我累世守邊廬舍,擾我耕耨,不令收穫,且移置界碑於沿邊三十里外
(,誇我疆土,其間人參貂皮五穀財用產馬,我民所賴以生者,攘而有之,六也
(。甲寅年,爾國聽信葉赫之言,遣我遺書,種種惡言,肆我侮慢,七也。我之
(大恨,有此七端,至於小忿,何可悉數?陵逼已甚,用是興師。今爾若以我為
(是,欲修兩國之好,當以金十萬兩,銀百萬兩,緞百萬匹,布十萬匹,為和好
(之禮。既和之後,兩國往來通使,每歲我國以東珠十顆,貂皮千張,人參千斤
(饋爾;爾國以金十萬兩,銀十萬兩,緞十萬匹,布三十萬匹報我。兩國誠如約
(修好,則當誓諸天地,用矢勿渝。爾即以此言轉奏爾皇帝,不然,是爾仍願兵
(戈之事也。
(袁崇煥覽畢,不由的心中愈憤。
(袁崇煥轉思遼西一帶,守備尚未完固,現且將計就計,婉詞答覆,待一二年後
(,無懈可擊,再決雌雄。
(袁崇煥遂命左右取過筆硯,伸紙疾書:
( 遼東提督部院,致書於滿洲國汗帳下:再辱書教,知汗漸息兵戈,休養部
(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鑒之,將來所以佑汗而昌大之者,尚無量也。往事七
(宗,抱為長恨者,不佞寧忍聽之。但追思往事,窮究根因,我之邊境細人,與
(汗家之部落,口舌爭競,致起禍端,今欲一一辨晰,恐難問之九原。不佞非但
(欲我皇上忘之,且欲汗並忘之也。然十年苦戰,為此七宗,不佞可無一言乎?
(今南關北關安在?遼河東西,死者寧止十人?仳離者寧止一老女?遼瀋界內之
(人民,已不能保,寧問田禾?是汗之怨已雪,而志得意滿之日也,惟我天朝難
(消受耳。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婦,作何送還?是在汗之仁
(明慈惠,敬天愛人耳。天道無私,人情忌滿,是非曲直,原自昭然。一念殺機
(,啟世上無窮劫運,一念生機,保身後多少吉祥,不佞又願汗圖之也!若書中
(所開諸物,以中國財用廣大,亦寧靳此,然往牒不載,多取違天,亦汗所當酌
(裁也。我皇上明見萬里,仁育八荒,惟汗堅意修好,再通信使,則懍簡書以料
(理邊情,有邊疆之臣在,汗勿憂美意不上聞也。汗更有以教我乎?為望!
(袁崇煥寫畢,視李喇嘛在旁。
(袁崇煥令他亦作一書,勸滿洲永遠息兵。
(兩書一併封固,遣使杜明忠,偕方吉納同去瀋陽。)
156**時間: 地點:
(過了數日,去使未回,警信紛至。
(一角文書,是平遼總兵毛文龍來報,說滿洲入犯東江。
(一角文書,是朝鮮國王李倧,因滿軍入境,向明乞援。
(袁崇煥一一閱畢,立命趙率教等,領了精兵,駐紮三岔河。
(袁崇煥復發水師往救東江。
(袁崇煥方調遣間,見杜明忠入帳。
(杜明忠呈上滿洲復書。
(袁崇煥約略一閱,大約分作三條:
( 第一條,是畫定國界;山海關以內屬明,遼河以東屬滿洲。第二條,是修
(正國書;滿洲國主讓明帝一格,明諸臣亦當讓滿洲主一格。第三條,是輸納歲
(幣;滿洲以東珠、參、貂為贈。明以金銀布緞為報。
袁崇煥:他犯我東江,並出兵朝鮮,一味蠻橫,還有什麼和議可言?
(袁崇煥遂置之不答。
(袁崇煥但飭水陸各軍,趕緊出發。
(無奈朝鮮路遠,一時不及馳救。
(袁崇煥至此,也覺焦急,眼見得朝鮮要被兵禍了。)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
157**時間: 地點:
(且說朝鮮國地濱東海,古時是殷箕子分封地。
(後來沿革不一,到了明朝,朝鮮國王李成桂,受明太祖冊封,累年進貢,世為
(藩屬。
(當楊鎬四路出塞的時候,朝鮮曾出兵相助。〔應第四回。〕
(楊鎬敗還,朝鮮兵多被滿洲擒獲。
(滿洲太祖釋歸朝鮮部將十數人,令他遺書國王,自審去就。)
158**時間: 地點:
(此番滿洲太祖逝世,朝鮮國亦未嘗差人弔問。
(滿洲太宗即位半年,方欲出兵報復。
(適值朝鮮人韓潤、鄭梅,得罪國王,逃入滿洲,願充嚮導。
(滿洲太宗遂命二貝勒阿敏為徵韓大元帥,當日點齊軍馬,逐隊出發。
(臨行時,阿敏入辭滿洲太宗。)
滿太宗:朝鮮得罪我國,出師聲討,名正言順。只是明朝總兵毛文龍,蟠踞東江,遙應朝
鮮,不可不慮!
阿 敏:依奴才愚見,須兩路出師。
滿太宗:這且不必。
(滿洲太宗就向阿敏耳邊,授了密計。
(阿敏領命去了。)
159**時間: 地點:
(探子報到東江,說是滿洲兵入犯。
(這東江是登萊海中的大島,一名叫作皮島,島闊數百里,頗踞形勢。
(自從明都司毛文龍,招集遼東逃民,隨時教練,建寨設防,遂成了一個重鎮。
(明朝封毛文龍為平遼總兵,他心中也自得意。)
160**時間: 地點:
(毛文龍有時出攻滿洲,互有勝負,他卻屢報勝仗。
(此次毛文龍聞滿兵入犯,急忙發兵出防。
(毛文龍一面向寧遠告急。
(其實滿兵此來,並非欲奪東江,不過是聲東擊西的計策。〔點明太宗密授之計
〔〕
(毛文龍只知固守東江,嚴防海口,不料滿洲軍已紛紛渡過鴨綠江,直攻朝鮮的
(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