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 至 第一二〇
111**時間: 地點:
(適值蒙古大饑,部民多入塞乞食。
(袁應泰撫慰饑民,令在部下當兵,居住遼、瀋二城。
(小不忍則亂大謀,為此一大失著,遼瀋人民,又要遭劫了。)
112**時間: 地點:
(這滿洲太祖滅了葉赫,正愁沒法圖遼。
(滿洲太祖得了這個消息,喜不自勝,即發兵進攻瀋陽。
(瀋陽總兵賀世賢,忙登陴守禦。
(並著人飛報袁應泰。)
113**時間: 地點:
(袁應泰剛想三路出師,規復清河、撫順。
(袁應泰得了此報,急調集諸軍,擬援瀋陽。
(忽一探馬來報導。)
探 馬:瀋陽失守,賀總軍殉節。
(袁應泰大驚。
(及袁應泰問明細底,方知瀋陽有蒙人內應,賀世賢為他所賣,以致與城俱亡。
(袁應泰當下頓足自悔,急飭親兵搜查城內蒙民。
(果得了好幾封通敵書信,當即一一正法。
(袁應泰令軍士沿城掘濠,沿濠環列火器,以便守禦。
(自率總兵侯世祿、姜弼、梁仲善等,出城五里迎戰。)
114**時間: 地點:
(滿洲軍前隊已到,梁仲善不分皂白,拍馬殺入。
(侯世祿、姜弼恐梁有失,即上前接應。
(不料敵兵放進梁仲善,截住侯世祿、姜弼。
(侯世祿、姜弼二人,幾次衝陣,都被敵陣中射回。
(霎時間一聲吶喊,滿洲軍並力上前,突入明軍陣內。
(明軍支撐不住,望後退走。
(袁應泰手刃逃兵數人,仍不濟事。
(袁應泰只得退入城中。)
115**時間: 地點:
(袁應泰檢點軍士,已喪失三分之一。
(侯世祿、姜弼二將,又身負重傷。
(梁仲善一去不還,想總是陣亡了。
(袁應泰還仗著城濠深廣,分陴固守。)
116**時間: 地點:
(誰知到了次日,滿洲軍已將城西大閘掘開,把濠中水一泄無餘。
(滿洲軍士渡濠攻城,分作左右兩翼。
(左翼兵奮勇直上,時已日暮。
(袁應泰列矩拒戰,自暮至旦。
(守城兵士,多半傷亡。
(兵官牛維曜、高出等,不知去向,城中大亂。)
117**時間: 地點:
(翌晨,右翼兵又陸續登城。
(袁應泰避入城北鎮遠樓,邀巡按御史張銓至。)
袁應泰:(流涕)我為經略,城亡俱亡。公文官無城守責,宜急去,退保河西,圖後舉。
張 銓:公知忠國,銓豈未知?
(袁應泰無言,掛了劍印,懸樑畢命。
(張銓見袁應泰已死,亦解帶自縊。
(滿洲軍上鎮遠樓,見兩人高懸樑上,就一齊解下,抬至滿洲太祖前。
滿洲祖:(失聲道)好兩個忠臣!
(滿洲太祖語尚未已,但見張銓兩眼活動,尚有生氣。
(滿洲太祖忙令軍士用薑湯灌救。
(張銓徐徐醒來,望見上面坐著大頭目〔滿洲太祖〕,料是滿洲主子。
張 銓:何不殺我?
(滿洲太祖勸他歸降。
張 銓:生作大明臣,死作大明鬼。
滿洲祖:忠臣忠臣,殺之何忍?
(滿洲太祖遂縱令還署。
(張銓既返署中,北向辭闕,西向辭父母,復自縊死。
(滿洲太祖命軍士好好埋葬張銓。)
118**時間: 地點:
(遼陽既下,遼東附近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皆望風投降。
(這信傳到明廷,眾明臣又記起熊廷弼來。
(熹宗亦有悔意,命將姚宗文削職,仍召熊廷弼還朝,出任遼東經略。
(熊廷弼上三方佈置策,以廣寧一方為陸路界口,擬用馬步軍駐守,以天津登萊
(二方為沿海要口,擬各用舟師駐守。
(熹宗准奏,仍賜熊廷弼尚方寶劍,且於五里外賜宴餞行。
(廷弼謝恩出朝,即日就道。)
119**時間: 地點:
(熊廷弼出山海關,到了廣寧。
(文武各官,統出城迎接,遼東巡撫王化貞亦來相見。
(寒暄既畢,共商戰守事宜。
(王化貞擬分兵防河,廷弼欲固守廣寧,言下未免爭論起來。
熊廷弼:(慨然道)今日之事,只有固守廣寧一策,廣寧能守,關內外自可無虞,若分兵
防河,勢單力弱,一營不支,諸營皆潰,尚能守麼?
(王化貞終不以為然,怏怏而退。)
120**時間: 地點:
(廷弼申奏朝廷,請實行三方分置策,王化貞亦上沿河分守議。
(明廷依廷弼言,把王化貞奏議擱起,王化貞愈加不樂。
(熊廷弼又致書化貞,再言沿河分守之非。
(王化貞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