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一 至 第四四七〇

4461**時間: 地點:
    (至部科磨勘,卷中實有此七字,報知錢謙益。
    (錢謙益大驚,忙具疏劾奏二奸,並及千秋。)
    
    
4462**時間: 地點:
    (有旨俱下獄論戍,錢謙益亦坐是奪俸。
    (二奸瘐斃,千秋遇赦釋還,案情已成過去。)
    
    
4463**時間: 地點:
    (此次又為溫體仁訐發,當由明懷宗召入錢謙益,與溫體仁對質。
    (錢謙益雖未受贓,究竟事涉嫌疑,只好婉言剖辯。
    (偏溫體仁盛氣相淩,言如泉湧,且面奏明懷宗道)
溫體仁:臣職非言官,本不必言,會推不與,尤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關係宗社安危,謙益結黨受賄
    ,沒人訐發,臣不忍見皇上孤立,所以不得不言了。
    (明懷宗英明好猜,久疑廷臣植黨,聞溫體仁言,再三點首。
    (此時閣部科道,亦均被召,多為錢謙益辯白。
    (吏部給事中章允儒,尤痛詆溫體仁。
    (明懷宗激得怒起,命禮部繳進千秋原卷,指斥謙益,謙益不得已引罪。)
明懷宗:(歎道)今日若無體仁奏發,豈非誤事?
    (遂叱令左右,縛章允儒下獄,並切責諸大臣。)
周延儒:(又申奏道)廷推閣臣,名若秉公,奈暗中主持,實不過一二人,此外都隨聲附和,哪敢多言招
    尤?即如千秋一案,早有成讞,何必復問。
    (明懷宗乃傳令退班。)
    
    
4464**時間: 地點:
    (明懷宗即日降旨,罷謙益官,並罷廷推十一人,悉置不用。
    (獨用韓爌為首輔,且召韓爌面諭道)
明懷宗:朕觀諸大臣中,多半植黨,不知憂國,卿為朕執法相繩。
韓 爌:(叩首奏道)人臣原不應以黨事君,人君也不可以黨疑臣,總當詳核人品,辨別賢奸,然後舉錯
    得當。若大廷上妄起戈矛,宮府中橫分畛域,臣恐非國家幸福。
    (明懷宗默然不答,韓爌即見機叩退。)
    
    
4465**時間: 地點:
    (未幾,明懷宗召見周道登,因奏對失言,又下旨放歸。)
    
    
4466**時間: 地點:
    (崇禎二年五月朔,欽天監預報日食。
    (屆期失驗時刻,明懷宗遂嚴責欽天監官。
    (原來中國曆法,猶本唐堯舊制,相沿數千年,只墨守了一本舊書,不少增損。
    (漢、唐及宋,歲時節氣,及日蝕月蝕,往往相差至數時,甚且差至一二日。
    (至元太史郭守敬,遍參曆法,編造授時新歷,推步較精,但中間刻數,尚有舛錯,所以守敬在
    (日,已有日月當食不食、不當食反食等事。
    (一班吹牛拍馬的元臣,反說日月當食不食,係帝后昭德回天,非常慶幸,日月不當食而食,說
    (將若何?其實統是意外獻諛,不值一辯。
    (及明太祖崛興,太史劉基上大統曆,仍然是郭守敬的成書,以訛沿訛,怎能無誤?可見劉基猶
    (是凡人,並不是神仙等侶。)
    
    
4467**時間: 地點:
    (夏官正戈豐,據實復奏,略言:謹守成曆,咎在前人,不在職等。
    (獨吏部左侍郎徐光啟,上曆法修正十事,大旨謂:「中曆未合,宜參西法」,並舉南京太僕寺
    (少卿李之藻,及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同襄歷事。
    (明懷宗立即批准,飭召李之藻及龍、鄧兩西人入京,擢光啟為禮部尚書,監督歷局。
    (中國用外人為客卿,及採行西洋新法,便是從此起頭。)
    
    
4468**時間: 地點:
    (看官!你道徐光啟如何認識西人?說來話長,待小子略略補敘。
    (自元代統一亞洲,東西兩大洋,交通日繁。
    (歐洲人士,具有冒險性質,往往航海東來。
    (葡萄牙人首先發現印度航路,從南洋麻六甲海中附搭海船,行至中國,出沒海疆,傳教通商。
    (嗣是愈來愈眾,至明世宗四十三年,竟在粵海沿邊的澳門地方,建築商館,創業經營,大有樂
    (不思蜀的氣象。
    (粵省大吏屢與交涉,葡萄牙人方要求租借,每年出賃金二萬兩,彼此定約。
    (此後荷蘭國人、西班牙國人、英吉利國人,紛紛踵至,多借澳門為東道地。)
    
    
4469**時間: 地點:
    (會意大利人利瑪竇亦航海來華,留居中國數年,竟能通中國語言文字,往來沿海各口,廣傳耶
    (穌教福音。
    (徐光啟生長上海,與利瑪竇會晤,談論起來,不但暢陳博愛平等的教義,並且舉天文曆數,統
    (是融會貫通。
    (徐光啟很是欽佩,引與為友,往往與他研究學術,通宵達旦。
    (時人目為癡呆,徐光啟全然不顧,竟把西學研通大半。)
    
    
4470**時間: 地點:
    (到了徐光啟入任侍郎,邀利瑪竇入京,早思將他推薦。
    (因利瑪竇年已垂老,不願任職,乃將他同志龍華民、鄧玉函兩人,薦修曆法。
    (李之藻亦熱心西學,所以一併舉用。)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