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一 至 第三六五〇
3641**時間: 地點:
(未幾,馮保返呈草詔,李太后叱令明神宗道)
李太后:起來!
(李太后親筆謄過,頒示朝堂。
(明神宗雙膝,已跪得疼痛異常,更兼草詔中語多卑抑,不禁懊恨得很,偏是李太后督著謄寫,
(一些兒不肯放鬆,那時只好照本謄錄,呈與李太后覽過,交馮保頒發去了。
(李太后到了此時,禁不住流淚兩行。
(明神宗又跪泣認悔,方得奉命退出。
(京中聞了這事,謠言蠭起,統說兩宮要廢去神宗,別立潞王翊釴。
(後來杳無音信,方漸漸的息了浮言,這且休表。)
3642**時間: 地點:
(且說李太后既訓責神宗,復將孫海、客用兩人,逐出宮外,並令馮保檢核內侍,所有太監孫德
(秀、溫泰等,向與馮保未協,俱被攆逐。
(明神宗雖然不悅,終究是無可奈何,只好得過且過,再作計較。)
3643**時間: 地點:
(張居正恐明神宗啟疑,因具疏乞休,作為嘗試,疏中有「拜手稽首歸政」等語。
(那時明神宗自然慰留,手書述慈聖口諭)
明神宗:張先生親受先帝付托,怎忍言去,俟輔上年至三十,再議未遲。
(張居正乃仍就原職,請囑儒臣編纂累朝寶訓實錄,分四十章,次第進呈,作為經筵講義。
(大旨如下:
(一)創業艱難。
(二)勵精圖治。
(三)勤學。
(四)敬天。
(五)法祖。
(六)保民。
(七)謹祭祀。
(八)崇孝敬。
(九)端好尚。
(十)慎起居。
(十一)戒游佚。
(十二)正宮闈。
(十三)教儲貳。
(十四)睦宗藩。
(十五)親賢臣。
(十六)去奸邪。
(十七)納諫。
(十八)守法。
(十九)敬戒。
(二十)務實。
(二十一)正紀綱。
(二十二)審官。
(二十三)久任。
(二十四)考成。
(二十五)重守令。
(二十六)馭近習。
(二十七)待外戚。
(二十八)重農。
(二十九)興教化。
(三十)明賞罰。
(三十一)信詔令。
(三十二)謹名分。
(三十三)卻貢獻。
(三十四)慎賞罰。
(三十五)甘節儉。
(三十六)慎刑獄。
(三十七)褒功德。
(三十八)屏異端。
(三十九)飭武備。
(四十)禦寇盜。
(看官!你想明神宗此時,已是情慾漸開,好諛惡直的時候,張居正所陳各種請求,實與神宗意
(見並不相符,不過形式上面,總要敷衍過去,當下優詔褒答,允准施行。
(待至各項講義,次第編竣,由日講官陸續呈講,也只好恭己以聽。
(一俟講畢,即散遊各宮,樂得圖些暢快,活絡筋骸。)
3644**時間: 地點:
(一日,明神宗退朝罷講,閒踱入慈寧宮,正值李太后往慈慶宮閒談,不在宮中,正擬退出宮門
(,忽見有一個年少的女郎-王宮人,裊裊婷婷的走將過來,向帝請安。
(明神宗叫她起來,王宮人方徐徐起身,侍立一旁。
(明神宗見她面目端好,舉止從容,頗有些幽嫻態度,不禁憐愛起來,隨即入宮坐下。
(王宮人亦冉冉隨入。
(明神宗問明太后所在,並詢及姓氏。)
王宮人:奴婢姓王。
(明神宗約略研詰,仔細端詳,見她應對大方,丰神綽約,尤覺雅緻宜人,不同俗態,當下沈吟
(半晌,復與語道)
明神宗:你去取水來,朕要盥手!
(王宮人乃走入外室。)
3645**時間: 地點:
(王宮人奉匜沃水,呈進明神宗。
(明神宗見她雙手苗條,膚致潔白,越覺生了憐惜,正要把她牽拉,猛記有貼身太監,隨著後面
(,返身回顧,果然立在背後,便令他迴避出去。
(王宮人見內侍驅出,料知帝有他意,但是不便抽身,只好立侍盥洗,並呈上手巾。
(明神宗拭乾了手,即對王宮人一笑道)
明神宗:你為朕侍執巾櫛,朕恰不便負妳。
(王宮人聞言,不由的紅雲上臉,雙暈梨渦。
(明神宗見了,禁不住意馬心猿,竟學起楚襄王來,將她按倒陽台,做了一回高唐好夢。
(王宮人得此奇遇,正是半推半就,笑啼俱有,等到雲散雨收,已是暗結珠胎。
(兩人事畢起牀,重複盥洗,幸太后尚未回宮。
(明神宗自恐得罪,匆匆的整好衣襟,抽身去訖。)
(〔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
3646**時間: 地點:
(次日,明神宗即命隨去的內侍,齎了頭面一副,賜給王宮人,並囑內侍謹守秘密。
(誰知那文房太監,職司記載,已將臨幸王宮人的事情,登薄存錄了。)
3647**時間: 地點:
(嗣是明神宗自覺心虛,不便再去臨幸,雖晨夕請安,免不得出入慈寧宮,只遇著王宮人,恰是
(不敢正覷。
(王宮人怨帝薄倖,也只能藏著心中,怎能露出形跡?)
3648**時間: 地點:
(轉眼數月,王宮人漸漸的腰圍寬大,茶飯不思起來。
(李太后瞧著,覺得王氏有異,疑及明神宗,但一時不便明言,惟暗中偵查明神宗往來。)
3649**時間: 地點:
(這時候的六宮中,有個鄭妃,生得姿容美麗,閉月羞花。
(明神宗很是寵愛,冊封貴妃,平時常在她宮中住宿,非但妃嬪中沒人及她,就是正宮王皇后,
(也不能似她寵遇。)
3650**時間: 地點:
(李太后調查多日,不見有可疑情跡,惟看這王宮人肚腹膨脹,行步艱難,明明是身懷六甲,不
(必猜疑,便召入密問。
(王宮人伏地嗚咽,自陳被幸始末。
(好在李太后嚴待皇帝,厚待宮人,也不去詰責王氏,只命她起居靜室,好生調養,一面飭文房
(太監,呈進皇上起居簿錄,果然載明臨幸時日,與王宮人供語,絲毫無誤。)
(當命宮中設宴,邀同陳太后入座,並召明神宗侍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