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一 至 第一六七〇
1661**時間: 地點:
(且說明宣宗既冊立孫皇后,很是欣慰,遂設宴西苑,宴集大臣。
(西苑在禁城西偏,中有太液池,周十餘里,池中架著虹梁,藉通往來。
(橋東為圓台,台上有圓殿,其北即萬歲山,山上有殿亭六七所,統係金碧輝煌,非常閎麗。
(沿池一帶,滿植嘉樹,所有名花異卉,更不勝數。
(池上玉龍盈丈,噴泉出水,下注池中,圓殿後亦有石龍吐水相應,彷彿與瀑布相似。
(明宣宗更命在殿旁築一草舍,作為郊天祭地時齋宮,雖是矮屋三間,恰築得格外精雅,真個是
(糒濬福地,差不多閬圃仙居。
(張輔、蹇義、夏原吉、楊溥、楊榮、楊士奇等十八人,奉召入苑。
(明宣宗已在苑中候著,由諸臣謁畢,命駕環游。)
1662**時間: 地點:
(先至萬歲山,次泛太液池,明宣宗親指御舟道)
明宣宗:治天下有如此舟,利涉大川,全賴卿等。
(蹇義諸人,聞命叩謝。
(明宣宗令內侍舉網取魚,約得數尾,飭交司廚作羹,即在舟中小飲,遍及群臣。
(乘著酒興,賦詩賡唱。
(你一語,我一句,無非是頌揚政績,鼓吹休明。)
1663**時間: 地點:
(既而捨舟登殿,賜宴東廡,飲的是玉液瓊漿,吃的是山珍海錯。
(且由明宣宗特旨,有君臣同樂,不醉無歸二語。
(因此諸臣開懷暢飲,無不盡歡。
(席終,復各賜金帛縧環玉鉤等物,大家頓首稱謝,方才散歸。)
1664**時間: 地點:
(過了數旬,值張太后生辰,大受群臣朝賀。
(禮畢後,明宣宗親奉張太后遊西苑,詞臣畢從。)
1665**時間: 地點:
(既至苑中,由明宣宗親掖慈輿,上萬歲山,奉觴上壽。
(張太后大悅酌飲,且語明宣宗道)
張太后:方今天下無事,我母子得同此樂,皆天與祖宗所賜。天下百姓,就是天與祖宗的赤子,汝為人君
,能保安百姓,不使饑寒,庶幾我母子可長享此樂了。
(明宣宗離席叩謝,是日亦盡歡始散。)
1666**時間: 地點:
(未幾,明宣宗又奉張太后謁陵,親執櫜鍵,騎馬前導。)
1667**時間: 地點:
(至清河橋,明宣宗下馬扶張太后輦,徐徐行進。
(畿民夾道拜觀,陵旁老稚,亦皆山呼迎拜。)
張太后:(顧明宣宗道)百姓愛戴皇帝,無非以帝能安民,應慎終如始,毋負民望!
(明宣宗唯唯遵教。)
1668**時間: 地點:
(俟謁陵已畢,明宣宗復奉張太后過農家。
(張太后宣召村婦,問及)
張太后:生業安否?
(村婦應對俚樸,如家人然。
(張太后喜甚,賜給鈔幣飲食。
(村婦亦進獻野蔬家釀,張太后取嘗訖,復畀明宣宗道)
張太后:這是農家風味,不可不嘗。
(明宣宗亦領食數味。)
1669**時間: 地點:
(及還,明宣宗見道旁有耕夫,特向他取耒,親自三推,隨顧侍臣蹇義等道)
明宣宗:朕三推已不勝勞,況長此勞動呢?
(亦賜給耕夫鈔幣。
(其他所過農家,各有特賞,頓時歡聲載道,交頌聖明。)
1670**時間: 地點:
(嗣是勵精圖治,君臣交儆,興利除弊,任賢去佞,仍以北京為帝都,免致重遷。
(一面命工部尚書黃福,及平江伯陳瑄,經略南漕,妥為輸運。
(又選郎中況鍾、趙豫、莫愚、羅以禮,及員外郎陳本深、邵旻、馬儀,御史何文淵、陳鼎等九
(人,出為知府,一律稱職。
(況鍾守蘇州,鋤強植良,號稱能吏。
(趙豫守松江,恤貧濟困,號稱循吏。
(兩太守遺愛及民,聲名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