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八一 至 第三五九〇
3581**時間: 地點:
(宣和年間,禁中賜宴諸王,宋高宗酒醉欲眠,退臥幄次。)
3582**時間: 地點:
(宋徽宗入幄揭簾,但見金龍丈餘,蜿蜒榻上,當即駭退。)
3583**時間: 地點:
(及宋高宗往質金軍,黏沒喝疑為將家子,遣還換質,未幾訪問得實,遣使急追。)
3584**時間: 地點:
(宋高宗尚在途次,倦憩崔府君廟中,忽夢神人大呼道)
神 人:快行快行!敵兵要追來了。
(宋高宗驚醒,見有一馬在側,忙上馬飛馳。)
3585**時間: 地點:
(既渡河,馬不復動,視之乃是泥馬,因此有泥馬渡康王的遺傳。
(這數種軼聞,是真是假,小子亦未敢臆斷,不過人云亦云罷了。)
3586**時間: 地點:
(且說宋高宗即位後,命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同知樞密院事,授張邦昌太保,封同安郡王
(,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尋復加爵太傅。
(罷尚書左丞耿南仲,右丞馮澥,用呂好問為尚書右丞,召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置御營司,總齊軍政。
(即令黃潛善為御營使,汪伯彥兼副使。
(王淵為都統制,劉光世為提舉,韓世忠為左軍統制,張俊為前軍統制,楊維忠主管殿前公事,
(竄誤國罪臣李邦彥至潯州,吳敏至柳州,蔡懋至英州,李鞈、宇文虛中、鄭望之、李鄴等,均
(安置廣南諸州。
(又以宣仁太后高氏,從前保護哲宗,曾立大功,令國史館改正誣謗,播告天下。
(追貶蔡確、蔡卞、邢恕等人,御史中丞張澄,復論耿南仲主和罪狀,因將南仲竄死南雄州。)
3587**時間: 地點:
(宗澤入見宋高宗,慨陳興復大計,適李綱亦應召而至。
(宗澤、李綱敷陳國事,統是志同道合,涕泣而談。
(宋高宗亦為動容,偏汪伯彥、黃潛善兩人,陰忌宗澤,不欲令宗澤內用,但說襄陽為江防要口
(,應令宗澤鎮守。
(宋高宗因命宗澤知襄陽府。
(汪伯彥、黃潛善又忌李綱,復加讒間。
(李綱稍有所聞,力辭相位。)
宋高宗:(面語李綱道)朕知卿忠義,幸勿固辭!
李 綱:(頓首泣謝道)今日欲內修外攘,還二聖,撫四方,責在陛下與宰相。臣自知愚陋,不能仰副委
任,必欲臣暫掌政柄,臣願仿唐姚崇入相故例,首陳十事,仰干天聽。如蒙陛下採擇施行,臣方
敢受命。
宋高宗:卿儘管直陳,可行即行。
(李綱乃逐條說出,由小子表述如下:
((一)議國是『注意在守。能守而後可戰,能戰而後可和。』
((二)議巡幸『請宋高宗至汴都謁見宗廟,若汴不可居,上策宜都長安,次都襄陽,又次都建
(康,均當先事預備。』
((三)議赦令『祖宗登極,赦令皆有常式,不應赦及惡逆,及罪廢官,盡復官職。』
((四)議僭逆『張邦昌挾金圖逆,易姓改號,宜正典刑,垂戒萬世。』
((五)議偽命『邦昌僭號,百官多受偽命,應倣唐肅宗故事,以六等治罪。』
((六)議戰『宜修明軍律,信賞必罰,籍作士氣。』
((七)議守『宜於沿河、江、淮措置控御,嚴扼敵衝。』
((八)議本政『宜整飭綱紀,一歸中書以尊朝廷。』
((九)議久任『戒靖康間任官不久之弊,令百官各專責成。』
((十)議修德『勸宋高宗益修孝悌恭儉,副民望而致中興。』
(宋高宗聞此十事,不加可否,但言明日當頒議施行。
(李綱乃退出。)
3588**時間: 地點:
(待至次日,頒出八議,惟僭逆偽命二事,留中不發。
(李綱又剴切上書,略云:
( 僭逆偽命二事,乃今日政刑之大者,所關甚重。張邦昌在政府十年,淵聖即位,首擢為相
(,方國家禍難,金人為易姓之謀,邦昌如能以死守節,推明天下戴宋之義,以感動其心,敵人
(未必不悔禍而存趙氏。而邦昌方以為得計,偃然正位號,處宮禁,擅降偽詔,以止四方勤王之
(師。及知天下之不與,乃不得已請元祐太后垂簾聽政,而議奉迎。邦昌僭逆,始末如此,而議
(者不同,臣請以春秋之法斷之。夫春秋之法,人臣無將,將則必誅。趙盾不討賊,則書以弒君
(。今邦昌已僭位號,敵退而止勤王之師,非特將與不討賊而已。劉盆子以漢宗室,為赤眉所立
(,其後以十萬眾降。光武但待之以不死。邦昌以臣易君,罪大於盆子,不得已而自歸,朝廷既
(不正其罪,又尊崇之,此何禮也?陛下欲建中興之業,而尊崇僭逆之臣,以示四方,其誰不解
(體?又偽命臣僚,一切置而不問,何以厲天下士大夫之節乎?伏乞陛下立申睿斷,毋瞻徇以失
(民望!
(宋高宗覽書後,召汪伯彥、黃潛善二人與商。
(黃潛善代為張邦昌剖辨,營救甚力。)
宋高宗:(因召問呂好問道)卿前在圍城中,必知邦昌情形。
呂好問:邦昌僭竊位號,人所共知,業已自歸,惟求陛下裁處。
(宋高宗聞言,愈加躊躇。)
李 綱:(復入諫道)邦昌為逆,仍使在朝,百姓將目為二天子,臣不願與賊臣同居。如必欲用邦昌,寧
罷臣職!
(言下泣拜不已,宋高宗頗為感動。)
汪伯彥:(乃接口道)李綱氣直,為臣等所不及。
(宋高宗乃出李綱奏議,揭張邦昌罪狀,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安置潭州。
(宋高宗並將王時雍、徐秉哲、吳▉、莫儔、李耀、孫覿等,盡行貶謫,分竄高、梅、永、全、
(柳、歸諸州。)
3589**時間: 地點:
(先是張邦昌僭居禁中,曾有華國靖恭夫人李氏,屢持果實,贈遺張邦昌。)
3590**時間: 地點:
(張邦昌也厚禮答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