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過半歲,秦謁者王稽奉昭襄王之命,出使魏國,居於公館。)
(鄭安平詐為驛卒,伏侍王稽,應對敏捷,王稽愛之。)
王 稽:(因私問曰)汝知國有賢人,未出仕者乎?
安 平:賢人何容易言也!向有一范睢者,其人智謀之士,相國箠之至死。……
(言未畢,王稽嘆曰)
王 稽:惜哉!此人不到我秦國,不得展其大才!
安 平:今臣里中有張祿先生,其才智不亞於范睢,君欲見其人否?
王 稽:既有此人,何不請來相會?
安 平:其人有仇家在國中,不敢晝行。若無此仇,久已仕魏,不待今日矣。
王 稽:夜至不妨,吾當候之。


22**時間: 地點: 
(鄭安平乃使張祿亦扮做驛卒模樣,以深夜至公館來謁。)
(王稽略叩以天下大勢。)
(范睢指陳了了,如在目前。)
王 稽:(喜曰)吾知先生非常人,能與我西游於秦否?
范 睢:臣祿有仇於魏,不能安居,若能挈行,實乃至願。
王 稽:(屈指曰)度吾使事畢,更須五日。先生至期,可待我於三亭岡無人之處,當相載也。


23**時間: 地點: 
(過五日,王稽辭別魏王,群臣俱餞送於郊外,事畢俱別。)
(王稽驅車至三亭岡上,忽見林中二人趨出,乃張祿鄭安平也。)
(王稽大喜,如獲奇珍,與張祿同車共載。)
(一路飲食安息,必與相共,談論投機,甚相親愛。)


24**時間: 地點: 
(不一日,已入秦界。)
(至湖關,望見對面塵頭起處,一群車騎自西而來。)
范 睢:來者誰人?
王 稽:(認得前驅)此丞相穰侯,東行郡邑耳。
(原來穰侯名魏冉,乃是宣太后之弟。)
(今日穰侯東巡,前導威儀,王稽如何不認得。)
范 睢:吾聞穰侯專秦權,妒賢嫉能,惡納諸侯賓客。恐其見辱,我且匿車箱中以避之。
(須臾,穰侯至,王稽下車迎謁。)
(穰侯亦下車相見,勞之)
穰 侯:謁君國事勞苦!
(遂共立於車前,各敘寒溫。)
關東近有何事?
王 稽:(鞠躬對曰)無有。
穰 侯:(目視車中曰)謁君得無與諸侯賓客俱來乎?此輩仗口舌遊說人國,取富貴,全無實用!
王 稽:不敢。
(穰侯既別去,范睢從車箱中出,便欲下車趨走。)
丞相已去,先生可同載矣。
范 睢:臣潛窺穰侯之貌,眼多白而視邪,其人性疑而見事遲。向者目視車中,固已疑之。一時未即
搜索,不久必悔,悔必復來,不若避之為安耳。
(遂呼鄭安平同走。)


25**時間: 地點: 
(王稽車仗在後,約行十里之程,背後馬鈴聲響,果有二十騎從東如飛而來,趕著王稽車仗
,言)
軍 士:吾等奉丞相之命,恐大夫帶有遊客,故遣復行查看,大夫勿怪。
(因遍索車中,并無外國之人,方纔轉身。)
王 稽:(嘆曰)張先生真智士,吾不及也!
(乃命催車前進,再行五六里,遇著了張祿鄭安平二人,邀使登車,一同逕入咸陽。)


26**時間: 地點: 
(王稽朝見秦昭襄王,復命已畢,因進曰)
王 稽:魏有張祿先生,智謀出眾,天下奇才也。與臣言秦國之勢,危於累卵,彼有策能安之,然非
面對不可。臣故載與俱來。
秦 王:諸侯客好為大言,往往如此。姑使就客舍。
(乃館於下舍,以需召問。)


27**時間: 地點: 
(踰年不召,忽一日,范睢出行市上,見穰侯方徵兵出征,范睢私問曰)
范 睢:丞相徵兵出征,將伐何國?
老 者:(有一老者)欲伐齊綱壽也。
范 睢:齊兵曾犯境乎?
老 者:未曾。
范 睢:秦與齊東西懸絕,中間隔有韓魏,且齊不犯秦,秦奈何涉遠而伐之?
(老者引范睢至僻處,言曰)
老 者:伐齊非秦王之意。因陶山在丞相封邑中,而綱壽近於陶,故丞相欲使武安君為將,伐而取之
,以自廣其封耳。
(范睢回舍,遂上書於秦王。)
(略曰:
    羈旅臣張祿,死罪,死罪!奏聞秦王殿下:臣聞「明主立政,有功者賞,有能者官
,勞大者祿厚,才高者爵尊。)
(」故無能者不敢濫職,而有能者亦不得遺棄。)
(今臣待命於下舍,一年於茲矣。)
(如以臣為有用,願借寸陰之暇,悉臣之說。)
(如以臣為無用,留臣何為?夫言之在臣,聽之在君,臣言而不當,請伏斧鑕之誅未晚。)
(毋以輕臣故,并輕舉臣之人也。)


28**時間: 地點: 
(秦王已忘張祿,及見其書,即使人以傳車召至離宮相見。)
(秦王猶未至。)
(范睢先到,望見秦王車騎方來,佯為不知,故意趨入永巷。)
宦 者:(宦者前行逐之)王來。
范 睢:(謬言曰)秦獨有太后穰侯耳,安得有王!
(前行不顧。)
(正爭嚷間,秦王隨後至,問宦者)
秦 王:何為與客爭論?
(宦者述范睢之語。)


29**時間: 地點: 
(秦王亦不怒,遂迎之入於內宮,待以上客之禮。)
(范睢遜讓。)
(秦王屏去左右,長跪而請曰)
秦 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 睢:唯唯。
(少頃,秦王又跪請如前。)
范 睢:唯唯。
(如此三次。)
秦 王: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豈以寡人為不足語耶?
范 睢:非敢然也。昔者呂尚釣於渭濱,及遇文王,一言而拜為尚父,卒用其謀,滅商而有天下。箕
子比干,身為貴戚,盡言極諫,商紂不聽,或奴或誅,商遂以亡。此無他,信與不信之異也
。呂尚雖疏,而見信於文王,故王業歸於周,而尚亦享有侯封,傳之世世。箕子比干雖親,
而不見信於紂,故身不免死辱,而無救於國。今臣羈旅之臣,居至疏之地,而所欲言者,皆
興亡大計,或關係人骨肉之間。不深言,則無救於秦;欲深言,則箕子比干之禍隨於後,所
以王三問而不敢答者,未卜王心之信不信何如耳?
秦 王:(復跪請曰)先生,是何言也!寡人慕先生大才,故屏去左右,專意聽教。事凡可言者,上
及太后,下及大臣,願先生盡言無隱。
范 睢:(乃對曰)大王以盡言命臣,臣之願也!
(遂下拜,秦王亦答拜。)
(然後就坐開言曰)秦地之險,天下莫及,其甲兵之強,天下亦莫敵。然兼并之謀不就,伯
王之業不成,豈非秦之大臣,計有所失乎?
秦 王:(側席問曰)請言失計何在?
范 睢:臣聞穰侯將越韓魏而攻齊,其計左矣。齊去秦甚遠,有韓魏以間之。王少出師,則不足以害
齊,若多出師,則先為秦害。昔魏越趙而伐中山,即克其地,旋為趙有。何者,以中山近趙
而遠魏也。今伐齊而不克,為秦大辱。即伐齊而克,徒以資韓魏,於秦何利焉?為大王計,
莫此遠交而近攻。遠交以離人之歡,近攻以廣我之地。自近而遠,如蠶食葉,天下不難盡矣

秦 王:遠交近攻之道何如?
范 睢:遠交莫如齊楚,近攻莫如韓魏,既得韓魏,齊楚能獨存乎?


30**時間: 地點: 
(秦王鼓掌稱善,即拜范睢為客卿,號為張卿。)
(用其計東伐韓魏,止白起伐齊之師不行。)
(魏冉與白起一相一將,用事日久,見張祿驟然得寵,俱有不悅之意。)
(惟秦王深信之,寵遇日隆,每每中夜獨召計事,無說不行。)
(范睢知秦王之心已固,請間,盡屏左右,進說曰)
范 睢:臣蒙大王過聽,引與共事,臣雖粉骨碎身,無以為酬。雖然,臣有安秦之計,尚未敢盡效於
王也。
秦 王:(跪問曰)寡人以國托於先生,先生有安秦之計,不以此時辱教,尚何待乎?
范 睢:臣前居山東時,聞齊但有孟嘗君,不聞有齊王;聞秦但有太后、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
陽君,不聞有秦王。夫制國之謂王,生殺予奪,他人不敢擅專。今太后恃國母之尊,擅行不
顧者四十餘年。穰侯獨相秦國,華陽輔之,涇陽高陵,各立門戶,生殺自由,私家之富,十
倍於公。大王拱手而享其空名,不亦危乎?昔崔杼擅齊,卒弒莊公;李兌擅趙,終戕主父。
今穰侯內仗太后之勢,外竊大王之威,用兵則諸侯震恐,解甲則列國感恩,廣置耳目,布王
左右,臣見王之獨立於朝,非一日矣。恐千秋萬歲而後,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
(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再拜謝曰)
秦 王: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聞之不早。
(遂於次日,收穰侯魏冉相印,使就國。)
(穰侯取牛車於有司,徙其家財,千有餘乘,奇珍異寶,皆秦內庫所未有者。)
(明日,秦王復逐華陽、高陵、涇陽三君於關外,安置太后於深宮,不許與聞政事。)
(遂以范睢為丞相,封以應城,號為應侯。)
(秦人皆謂張祿為丞相,無人知為范睢。)
(惟鄭安平知之,睢戒以勿洩,安平亦不敢言。)
(──時秦昭襄王之四十一年,周赧王之四十九年也。)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