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 至 第四〇
31**時間: 地點:
(衛人公孫鞅原是衛侯之支庶,素好刑名之學,因見衛國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入魏國,
欲求事相國田文。)
(田文已卒,公叔痤代為相國,鞅遂委身於痤之門。)
(痤知鞅之賢,薦為中庶子,每有大事,必與計議。)
(鞅謀無不中,痤深愛之,欲引居大位,未及,而痤病。)
(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乃垂淚而問曰)
惠 王:公叔恙,萬一不起,寡人將託國於何人?
公叔痤:(對曰)中庶子衛鞅,其年雖少,實當世之奇才也。君舉國而聽之,勝痤十倍矣!
(惠王默然。)
(又曰)君如不用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恐見用於他國,必為魏害。
惠 王:諾。
(既上車,嘆曰)甚矣,公叔之病也,乃使我託國於衛鞅,又曰『不用則殺之』。夫鞅何能
為?豈非昏憒之語哉?
32**時間: 地點:
(惠王既去,公叔痤召衛鞅至床頭,謂曰)
公叔痤:吾適言於君如此。欲君用子,君不許,吾又言,若不用當殺之,君曰『諾』。吾向者先君而
後臣,故先以告君,後以告子。子必速行,毋及禍也!
衛 鞅:君既不能用相國之言而用臣,又安能用相國之言而殺臣乎?
(竟不去。)
(大夫公子卬與鞅善,卬復薦於惠王,惠王竟不能用。)
(至是,聞秦孝公下令招賢,鞅遂去魏入秦,求見孝公之嬖臣景監。)
(監與論國事,知其才能,言於孝公。)
(公召見,問以治國之道。)
(衛鞅歷舉羲、農、堯、舜為對,語未及終,孝公已睡去矣。)
33**時間: 地點:
(明日,景監入見,孝公責之曰)
孝 公:子之客,妄人耳!其言迂闊無用,子何為薦之?
(景監退朝,謂衛鞅曰)
景 監:吾薦先生於君,欲投君之好,庶幾重子。奈何以迂闊無用之談,瀆君之聽耶?
衛 鞅:吾望君行帝道,君不悟也。願更一見而說之。
景 監:君意不懌,非五日之後,不可言也。
34**時間: 地點:
(過五日,景監復言於季公曰)
景 監:臣之客,語尚未盡,自請復見,願君許之。
(孝公復召鞅,鞅備陳夏禹畫土定賦,及湯武順天應人之事。)
孝 公:客誠博聞強記,然古今事異,所言尚未適於用。
(乃麾之使退。)
(景監先候於門,見衛鞅從公宮出,迎而問曰)
景 監:今日之說何如?
衛 鞅:吾說君以王道,猶未當君意也。
景 監:(慍曰)人主得士而用,如弋人治繳,旦暮望獲禽耳。豈能舍目前之效,而遠法帝王哉?先
生休矣!
衛 鞅:吾向者未察君意,恐其志高,而吾之言卑,故且探之;今得之矣。若使我更得見君,不憂不
入。
景 監:先生兩進言,而兩拂吾君,吾尚敢饒舌以干君之怒哉?
35**時間: 地點:
(明日,景監入朝謝罪,不敢復言衛鞅。)
(景監歸舍,鞅問曰)
衛 鞅:子曾為我復言於君否乎?
景 監:未曾。
衛 鞅:惜乎!君徒下求賢之令,而不能用才,鞅將去矣。
景 監:先生何往?
衛 鞅:六王擾擾,豈無好賢之主勝於秦君者哉?即不然,豈無委曲進賢勝於吾子者哉?鞅將求之。
景 監:先生且從容,更待五日,吾當復言。
36**時間: 地點:
(又過五日,景監入侍孝公,孝公方飲酒,忽見飛鴻過前,停盃而嘆。)
景 監:(進曰)君目視飛鴻而嘆何也?
孝 公:昔齊桓公有言:『吾得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寡人下令求賢,且數月矣,而無一奇才
至者。譬如鴻雁,徒有沖天之志,而無羽翼之資,是以嘆耳。
景 監:臣客衛鞅,自言有帝、王、伯三術。向者述帝王之事,君以為迂遠難用,今更有『伯術』欲
獻,願君省須臾之暇,請畢其詞。
(孝公聞「伯術」二字,正中其懷,命景監即召衛鞅。)
(鞅入,孝公)
孝 公:聞子有伯道,何不早賜教於寡人乎?
衛 鞅:(對曰)臣非不欲言也。但伯者之術,與帝王異。帝王之道,在順民情,伯者之道,必逆民
情。
孝 公:(勃然按劍變色曰)夫伯者之道,安在其必逆人情哉!
衛 鞅:(對曰)夫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政不更張,不可為治。小民狃於目前之安,不顧百
世之利,可與樂成,難於慮始。如仲父相齊,作內政而寄軍令,制國為二十五鄉,使四民各
守其業,盡改齊國之舊。此豈小民之所樂從哉?及乎政成於內,敵服於外,君享其名,而民
亦受其利,然後知仲父為天下才也。
孝 公:子誠有仲父之術,寡人敢不委國而聽子!但不知其術安在?
衛 鞅:夫國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強,不可以摧敵。欲富國莫如力田,欲強兵莫如勸戰。誘之以
重賞,而後民知所趨,脅之以重罰,而後民知所畏。賞罰必信,政令必行,而國不富強者,
未之有也。
孝 公:善哉!此術寡人能行之。
衛 鞅:(對曰)夫富強之術,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專,不行;任之專而惑於人言,二三
其意,又不行。
孝 公:善。
(衛鞅請退,孝公)
孝 公:寡人正欲悉子之術,奈何遽退?
衛 鞅:(對曰)願君熟思三日,主意已決,然後臣敢盡言。
37**時間: 地點:
(鞅出朝,景監又咎之曰)
景 監:賴君再三稱善,不乘此罄吐其所懷,又欲君熟思三日,無乃為要君耶?
衛 鞅:君意未堅,不如此恐中變耳。
38**時間: 地點:
(至明日,孝公使人來召衛鞅,鞅謝曰)
孝 公:臣與君言之矣,非三日後不敢見也。
(景監又勸令勿辭,鞅曰)
衛 鞅:吾始與君約而遂自失信,異日何以取信於君哉?
(景監乃服。)
39**時間: 地點:
(至第三日,孝公使人以車來迎。)
(衛鞅復入見,孝公賜坐,請教,其意甚切。)
(鞅乃備述秦政所當更張之事。)
(彼此問答,一連三日三夜,孝公全無倦色。)
(遂拜衛鞅為左庶長,賜第一區,黃金五百鎰,諭群臣)
孝 公:今後國政,悉聽左庶長施行。有違抗者,與逆旨同!
(群臣肅然。)
(衛鞅於是定變法之令,將條款呈上孝公,商議停當。)
40**時間: 地點:
(未及張掛,恐民不信,不即奉行。)
(乃取三丈之木,立於咸陽市之南門,使吏守之,今曰)
守 吏:有能徙此木於北門者,予以十金。
(百姓觀者甚眾,皆中懷疑怪,莫測其意,無敢徙者。)
衛 鞅:民莫肯徙,豈嫌金少耶?
(復改令,添至五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