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無䘏有家臣原過,行遲落後,於中途遇一神人,半雲半霧,惟見上截金冠錦袍,面貌亦不
甚分明,以青竹二節授之,囑曰)
神 人:為我致趙無䘏。
(原過追上無䘏,告以所見,以竹管呈之。)
(無䘏親剖其竹,竹中有朱書二行--告趙無䘏,余霍山之神也。奉上帝命,三月丙戌,使
汝滅智氏。
(無䘏令秘其事。)
52**時間: 地點:
(行至晉陽,晉陽百姓感尹鐸仁德,攜老扶幼,迎接入城,駐札公宮。)
(無䘏見百姓親附,又見晉陽城堞高固,倉廩充實,心中稍安。)
(即時曉諭百姓,登城守望。)
(點閱軍器,戈戟鈍敝,箭不滿千,愀然不樂,謂張孟談曰)
無 䘏:守城之器,莫利於弓矢,今箭不過數百,不夠分給,奈何?
張孟談:吾聞董安于之治晉陽也,公宮之牆垣,皆以荻蒿楛楚,聚而築之。主公何不發其牆垣,以驗
虛實?
53**時間: 地點:
(無䘏使人發其牆垣,果然都是箭簳之料。)
無 䘏:箭已足矣,奈無金以鑄兵器何?
張孟談:聞董安于建宮之時,堂室皆練精銅為柱,卸而用之,鑄兵有餘也。
54**時間: 地點:
(無䘏再發其柱,純是練過的精銅。)
(即使冶工碎柱,鑄為劍戟刀槍,無不精利,人情益安。)
無 䘏:(嘆曰)甚哉,治國之需賢臣也!得董安于而器用備,得尹鐸而民心歸,天祚趙氏,其未艾
乎?
55**時間: 地點:
(再說智、韓、魏三家兵到,分作三大營,連絡而居,把晉陽圍得鐵桶相似。)
(晉陽百姓,情願出戰者甚眾,齊赴公宮請令。)
(無䘏召張孟談商之。)
張孟談:彼眾我寡,戰未必勝,不如深溝高壘,堅閉不出,以待其變。韓魏無仇於趙,特為智伯所迫
耳。兩家割地,亦非心願,雖同兵而實不同心,不出數月,必有自相疑猜之事,安能久乎?
(無䘏納其言,親自撫諭百姓,示以協力固守之意。)
(軍民互相勸勉,雖婦女童稚,亦皆欣然願效死力。)
56**時間: 地點:
(有敵兵近城,輒以強弩射之,三家圍困歲餘,不能取勝。)
(智伯乘小車周行城外,嘆曰)
智 伯:此城堅如鐵甕,安可破哉?
(正懷悶間,行至一山,見山下泉流萬道,滾滾望東而逝。)
(拘土人問之)
土 人:此山名曰龍山,山腹有巨石如甕,故又名懸甕山。晉水東流,與汾水合,此山乃發源之處也
。
智 伯:離城幾何里?
土 人:自此至城西門,可十里之遙。
(智伯登山以望晉水,復繞城東北,相度了一回,忽然省悟曰)
智 伯:吾得破城之策矣!
57**時間: 地點:
(即時回寨,請韓魏二家商議,欲引水灌城。)
韓 虎:晉水東流,安能決之使西乎?
智 伯:吾非引晉水也。晉水發源於龍山,其流如注,若於山北高阜處,掘成大渠,預為蓄水之地,
然後將晉水上流壩斷,使水不歸於晉川,勢必盡注新渠。方今春雨將降,山水必大發,俟水
至之日,決隄灌城,城中之人,皆為魚鱉矣。
韓 虎:(贊曰)此計妙哉!
智 伯:今日便須派定路數,各司其事。韓公守把東路,魏公守把南路,須早夜用心,以防奔突。某
將大營移屯龍山,兼守西北二路,專督開渠築隄之事。
(韓魏領命辭去。)
58**時間: 地點:
(智伯傳下號令,多備鍬鍤,鑿渠於晉水之北。)
(次將各處泉流下瀉之道,盡皆壩斷。)
(復於渠之左右,築起高隄,凡山㘭洩水之處,都有隄壩。)
(那泉源泛溢,奔激無歸,只得望北而走,盡注新渠。)
(卻將鐵枋閘板,漸次增添,截住水口,其水便有留而無去,有增而無減了。)
(今晉水北流一支,名智伯渠,即當日所鑿也。)
59**時間: 地點:
(一月之後,果然春雨大降,山水驟漲,渠高頓與隄平。)
(智伯使人決開北面,其水從北溢出,竟灌入晉陽城來。)
(時城中雖被圍困,百姓向來富庶,不苦凍餒。)
(況城基築得十分堅厚,雖經水浸,並無剝損。)
(過數日,水勢愈高,漸漸灌入城中,房屋不是倒塌,便是淹沒,百姓無地可棲,無灶可爨
,皆構巢而居,懸釜而炊。)
(公宮雖有高臺,無䘏不敢安居,與張孟談不時乘竹筏,周視城垣。)
(但見城外水聲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峽之勢,再加四五尺,便冒過城頭了。)
(無䘏心下暗暗驚恐。)
60**時間: 地點:
(且喜守城軍民,晝夜巡警,未嘗疏怠,百姓皆以死自誓,更無二心。)
無 䘏:(嘆曰)今日方知尹鐸之功矣!
(乃私謂張孟談曰)民心雖未變,而水勢不退,倘山水再漲,闔城俱為魚鱉,將若之何?霍
山神其欺我乎?
張孟談:韓魏獻地,未必甘心,今日從兵,迫於勢耳。臣請今夜潛出城外,說韓魏之君,反攻智伯,
方脫此患。
無 䘏:兵圍水困,雖插翅亦不能飛出也。
張孟談:臣自有計,吾主不必憂慮,主公但令諸將多造船筏,利兵器,倘徼天之幸,臣說得行,智伯
之頭,指日可取矣。
(無䘏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