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諸侯聞盟柯之事,皆服桓公之信義。)
(於是衛曹二國,皆遣人謝罪請盟。)
(桓公約以伐宋之後,相訂為會。)
(乃再遣使如周,告以宋公不尊王命,不來赴會,請王師下臨,同往問罪。)
(周釐王使大夫單蔑,率師會齊伐宋。)
(諜報陳曹二國引兵從征,願為前部。)
(桓公使管仲先率一軍,前會陳曹,自引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等,
(統領大軍繼進,於商邱取齊。)
22**時間:周釐王二年之春 地點:
(卻說管仲有愛妾名婧,鐘離人,通文有智。)
(桓公好色,每出行,必以姬嬪自隨。)
(管仲亦以婧從行。)
(是日,管仲軍出南門,約行三十餘里,至峱山,
(見一野夫,短褐單衣,破笠赤腳,放牛於山下。)
(此人叩牛角而歌。)
(在車上,察其人不凡,使人以酒食勞之。)
野 夫:(食畢,言)欲見相君仲父。
使 者:相國車已過去矣。
野 夫:某有一語,幸傳於相君:『浩浩乎白水!』
(使者追及管仲之車,以其語述之。)
23**時間: 地點:
(管仲茫然,不解所謂,以問妾婧。)
妾 婧:妾聞古有《白水》之詩云:『浩浩白水,儵儵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此人殆欲仕也
。
(管仲即命停車,使人召之。)
(野夫將牛寄於村家,隨使者來見管仲,長揖不拜。)
管 仲:君其何人?
寧 戚:衛之野人也,姓寧名戚。慕相君好賢禮士,不憚跋涉至此。無由自達,為村人牧牛耳。
(叩其所學,應對如流。)
管 仲:(嘆曰)豪傑辱於泥塗,不遇汲引,何以自顯?吾君大軍在後,不日當過此。吾當作書,子
持以謁吾君,必當重用。
(管仲即作書緘,就交付寧戚,彼此各別。)
(寧戚仍牧牛於峱山之下。)
24**時間: 地點:
(齊桓公大軍三日後方到,寧戚依前短褐單衣,破笠赤腳,立於路旁,全不畏避。)
(桓公乘輿將近,寧戚遂叩牛角而歌之曰: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
( 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纔至骭。)
( 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齊桓公聞而異之,命左右擁至車前,問其姓名居處。)
齊桓公:汝牧夫,何得譏刺時政?
寧 戚:臣小人,安敢譏刺?
齊桓公:當今天子在上,寡人率諸侯賓服於下,百姓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汝謂『
不逢堯舜』,又曰:『長夜不旦』,非譏刺而何?
寧 戚:臣雖村夫,不睹先王之政。然嘗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
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今值紀綱不振,教化不行之世,而曰舜日堯天,誠
小人所不解也。且又聞堯舜之世,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兇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今明公一舉而宋背會,再舉而魯劫盟,用兵不息,民勞財敝,而曰『百姓樂業,草木沾春
』,又小人所未解也。小人又聞堯棄其子丹朱,而讓天下於舜,舜又避於南河,百姓趨而奉
之,不得已即帝位。今君殺兄得國,假天子以令諸侯,小人又不知於唐虞揖讓何如也!
齊桓公:(大怒曰)匹夫出言不遜!斬之。
(左右縛寧戚去,將行刑。)
戚 寧:(了無懼意,仰天嘆曰)桀殺龍逢,紂殺比干,今寧戚與之為三矣!
隰 朋:(奏曰)此人見勢不趨,見威不惕,非尋常牧夫也。君其赦之!
(齊桓公念頭一轉,怒氣頓平,遂命釋寧戚之縛,謂戚曰)
齊桓公:寡人聊以試子,子誠佳士。
(寧戚因探懷中,出管仲之書。)
(桓公拆而觀之。)
(書略云--
臣奉命出師,行至峱山,得衛人寧戚。)
(此人非牧豎者流,乃當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輔。)
(若棄之使見用於鄰國,則齊悔無及矣!)
齊桓公:子既有仲父之書,何不遂呈寡人?
寧 戚:臣聞『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諛,以怒色加臣,臣寧死,必不出相
國之書矣。
(桓公大悅,命以後車載之。)
25**時間: 地點:
(是晚,下寨休軍,命舉火,索衣冠甚急。)
寺人貂:君索衣冠,為爵寧戚乎?
齊桓公:然。
寺人貂:衛去齊不遠,何不使人訪之?使其人果賢,爵之未晚。
齊桓公:此人廓達之才,不拘小節,恐其在衛,或有細過。訪得其過,爵之則不光,棄之則可惜!
(即於燈燭之下,拜寧戚為大夫,使與管仲同參國政。)
(寧戚改換衣冠,謝恩而出。)
26**時間: 地點:
(兵至宋界,陳宣公杵臼,曹莊公射姑先在。)
(隨後周單子兵亦至。)
(相見已畢,商議攻宋之策。)
寧 戚:明公奉天子之命,糾合諸侯,以威勝,不如以德勝。依臣愚見,且不必進兵。臣雖不才,請
掉三寸之舌,前去說宋公行成。
(桓公大悅,傳令紮寨於界上,命寧戚入宋。)
27**時間: 地點:
(寧戚乃乘一小車,與從者數人,直至睢陽,來見宋公。)
宋桓公:(問於戴叔皮曰)寧戚何人也?
叔 皮:臣聞此人乃牧牛村夫,齊侯新拔之於位。必其口才過人,此來乃使其遊說也。
宋桓公:何以待之?
叔 皮:主公召入,勿以禮待之,觀其動靜。若開口一不當,臣請引紳為號,便令武士擒而囚之。則
齊侯之計沮矣。
(宋公點首,吩咐武士伺候。)
(寧戚寬衣大帶,昂然而入,向宋公長揖。)
(宋公端坐不答。)
寧 戚:(乃仰面長嘆曰)危哉乎,宋國也!
宋桓公:(駭然曰)孤位備上公,忝為諸侯之首,危何從至?
寧 戚:明公自比與周公孰賢?
宋桓公:周公聖人也,孤焉敢比之?
寧 戚:周公在周盛時,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猶且吐哺握髮,以納天下賢士。明公以亡國之餘,處
群雄角力之秋,繼兩世弒逆之後,即效法周公,卑躬下士,猶恐士之不至。乃妄自矜大,簡
賢慢客,雖有忠言,安能至明公之前乎?不危何待!
宋桓公:(愕然,離坐曰)孤嗣位日淺,未聞君子之訓,先生勿罪!
(叔皮在旁,見宋公為寧戚所動,連連舉其帶紳。)
宋桓公:(宋公不顧,乃謂寧戚曰)先生此來,何以教我?
寧 戚:天子失權,諸侯星散,君臣無等,篡弒日聞。齊侯不忍天下之亂,恭承王命,以主夏盟。明
公列名於會,以定位也。若又背之,猶不定也。今天子赫然震怒,特遣王臣,驅率諸侯,以
討於宋。明公既叛王命於前,又抗王師於後,不待交兵,臣已卜勝負之有在矣。
宋桓公:先生之見如何?
寧 戚:以臣愚計,勿惜一束之贄,與齊會盟。上不失臣周之禮,下可結盟主之懽,兵甲不動,宋國
安於泰山。
宋桓公:孤一時失計,不終會好,今齊方加兵於我,安肯受吾之贄?
寧 戚:齊侯寬仁大度,不錄人過,不念舊惡。如魯不赴會,一盟於柯,遂舉侵田而返之。況明公在
會之人,焉有不納?
宋桓公:將何為贄?
寧 戚:齊侯以禮睦鄰,厚往薄來。即束脯可贄,豈必傾府庫之藏哉?
(宋公大悅,乃遣使隨寧戚至齊軍中請成。)
(叔皮滿面羞慚而退。)
28**時間: 地點:
(卻說宋使見了齊侯,言謝罪請盟之事。)
(獻白玉十玨,黃金千鎰。)
齊桓公:天子有命,寡人安敢自專?必須煩王臣轉奏於王方可。
(即以所獻金玉,轉送單子,致宋公取成之意。)
單 子:苟君侯赦宥,有所藉手,以復於天王,敢不如命。
(桓公乃使宋公修聘於周,然後再訂會期。)
(單子辭齊侯而歸。)
(齊與陳曹二君各回本國。)
29**時間: 地點:
(齊桓公歸國後。)
管 仲:(奏曰)東遷以來,莫強於鄭。鄭滅東虢而都之,前嵩後河,右洛左濟,虎牢之險,聞於天
下,故在昔莊公恃之,以伐宋兼許,抗拒王師。今又與楚為黨。楚,僭國也,地大兵強,吞
噬漢陽諸國,與周為敵。君若欲屏王室而霸諸侯,非攘楚不可;欲攘楚,必先得鄭。
齊桓公:吾知鄭為中國之樞,久欲收之,恨無計耳!
寧 戚:鄭公子突為君二載,祭足逐之而立子忽;高渠彌弒忽而立子亹;我先君殺子亹,祭足又立子
儀。祭足以臣逐君,子儀以弟篡兄,犯分逆倫,皆當聲討。今子突在櫟,日謀襲鄭,況祭足
已死,鄭國無人。主公命一將往櫟,送突入鄭,則突必懷主公之德,北面而朝齊矣。
(桓公然之。)
(遂命賓須無引兵車二百乘,屯於櫟城二十里之外。)
(賓須無預遣人致齊侯之意。)
30**時間: 地點:
(鄭厲公突先聞祭足死信,密差心腹到鄭國打聽消息。)
(忽聞遣兵送己歸國,心中大喜,出城遠接,大排宴會。)
差 人:(二人敘話間,鄭國差人已轉,回說)祭仲已死,如今叔詹為上大夫。
賓須無:叔詹何人?
鄭伯突:治國之良,非將才也。
差 人:(又稟)鄭城有一奇事:南門之內,有一蛇長八尺,青頭黃尾;門外又有一蛇,長丈餘,紅
頭綠尾;鬥於門闕之中,三日三夜,不分勝負。國人觀者如市,莫敢近之。後十七日,內蛇
被外蛇咬死。外蛇竟奔入城,至太廟之中,忽然不見。
賓須無:(欠身賀鄭伯曰)君位定矣。
鄭伯突:何以知之?
賓須無:鄭國外蛇即君也,長丈餘,君居長也。內蛇子儀也,長八尺,弟也。十七日而內蛇被傷,外
蛇入城者,君出亡以甲申之夏,今當辛丑之夏,恰十有七年矣。內蛇傷死,此子儀失位之兆
;外蛇入於太廟,君主宗祀之徵也。我主方申大義於天下,將納君於正位,蛇鬥適當其時,
殆天意乎!
鄭伯突:誠如將軍之言,沒世不敢負德!
(賓須無乃與鄭伯定計,夜襲大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