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忠心從亡惜身亡 立志遜國終歸國

  話說地方看了牌文,立即將白龍山庵拆毀。建文大驚,急問程濟道:「你舊年曾說『且住過一年再看』,今果住了一年,就被有司拆毀。你真是個神人!莫非還有大難麼?」程濟道:「即此就是一難。已過了,師可勿憂。」建文道:「難雖過了,而此身何處居住?」程濟道:「吾聞大理浪穹,山水比白龍更美,何不前往一遊。倘若可居,再造一庵可也。」建文大喜。師弟四人,收拾了,竟往浪穹。到了浪穹,登山一覽,果然山蒼蒼,林鬱鬱,比白龍更勝。兩僧一道見師意樂此,遂分頭募化,草草蓋造一庵。不消一月,早已庵成。建文安心住在庵中。不期到永樂十年二月,而應能和尚竟卒矣﹔到了四月,而應賢和尚亦亡矣。建文見賢、能兩弟子,一時俱死,大慟數日,不忍從僧家火化,遂命程濟並葬於庵東。過了月餘,無人相傍,祇得納一個弟子,取名應慧。到十一年九月,因應慧多病,又納個弟子,取名應智。到十二年十月,應慧死了,又納個弟子,取名辨空。到十三年四月,同程濟出遊衡山,聞知金焦、程亨、馮㴶、宋和、劉伸、鄭洽、黃直、梁良玉皆死了,不勝悲傷,無意遊覽,遂回庵中。到十五年二月,又別築一個靜室於鶴慶山中,時常往來。忽雪庵和尚的徒弟了空,來報知,前一月其師雪和尚死了,建文大哭一場。自此之後,想起從亡諸臣,漸漸凋謝,常拂拂不樂。直到十七年四月,在庵既久,忽想出遊。又同程濟先遊於蜀,次遊於粵,後遊於海南,然後回來。到十九年十二月,不喜為僧,蓄起髮來,改為道士。到二十年正月,命徒弟應智、辨空,為鶴慶靜室之主,自與程濟別居於淥泉。到二十一年,建文又動了遊興,遂與程濟往遊於楚。此時二人俱是道裝,隨路遊賞,就在大別留住了半年有餘。到二十二年二月,因想起史仲彬,一向並無音信,就隨路東遊,按下不題。
  卻說史仲彬自戊子年謁師東還之後,日日還思復往。忽被仇家將奸黨告他,雖幸辨脫,卻不敢遠行。到今甲辰年,相間十七年,不知師音耗,心愈急切﹔又聞新主北狩,已晏駕了﹔革除之禁,漸漸寬了,遂決意南遊訪師,竟往雲南而來。一日行到湖廣界上,因天色晚了,住一旅店投宿。主人道:「客人來遲,客房皆滿,惟有一房甚寬,內中止兩個道者,客官可進去同住罷?」仲彬人房,看見兩個道人,鼾鼾床上,忙上前看時,恰一個是師,一個是程濟。歡喜不勝,因自通名道:「史仲彬在此!」建文與程濟夢中聽了,驚而躍起,看見仲彬,滿心歡喜。建文問道:「汝為何到此來?」仲彬道:「違師十七年,心中不安,故欲來問候。不知師將何往,又為何改了黃冠?」建文道:「我東遊正為思汝,改黃冠亦無他,不過逃禪,久而思入道耳。」仲彬又問:「賢、能二師兄,何不同來?」建文道:「他二人死已十餘年了。」仲彬聽了,不勝感傷。又說道:「師可知新主北狩回鑾,已晏駕於榆林川了?」建文聞言,喜動顏色道:「此信可真麼?」仲彬道:「怎麼不真?弟子從金陵過,聞人傳說太子即位,已改元洪熙矣。」建文聽說是真,因爽然道:「吾一身釋矣。」到了次日,即相率從陸路東遊。因偕行有伴,一路看山玩水,直至十一月,方到吳江,重登仲彬之堂。仲彬忙置酒堂上,程濟東列,仲彬西列,相陪共飲。忽仲彬有個從叔祖,叫做史弘,住在嘉興縣,偶有事來見仲彬,在堂下窺見,忙使人招出仲彬,問道:「此建文帝也,我要一見。」仲彬還打帳瞞他,說道:「不是。」史弘道:「你不須瞞我,帝在東宮時,我即認得了。後來我家當抄沒,若非天恩赦了,我死無所矣。不獨君臣義在,文恩主也!今幸瞻天,安敢不拜。」仲彬不得已,報知建文,史弘進拜堂下。拜畢,即命坐於仲彬之上,就說:「往日感恩之事,建文不勝感歡。」四人飲至夜深而止。
  住了數日,建文欲起身往遊海上,史弘道:「弟子纔得面師,不忍即別,願隨行一程,以表戀戀。」仲彬亦要隨行,建文不欲拂其意,祇得允了,遂行到了杭州。方辭史弘、仲彬回去,止同程濟渡過錢塘江,直到南海,禮過大士,方纔從福建、兩廣回到淥泉。此時已是洪熙元年六月。洪熙又晏駕,又是太子即位,改元宣德。建文聞知,說道:「吾心可放下矣。」
  到了宣德二年,建文又將髮剃去,復移居鶴慶靜室中。忽聞趙天泰、梁田玉、王資、王良皆死了,不勝悲慟。到宣德三年正月,又聞知史仲彬,為讎家訟其從亡之事,竟以此累死,又慟哭不已。到了十月,遊行漢中,遇見廖平之弟廖年,報知廖平已於元年,死於會稽山中。未死之前,曾寄書家中,叫將他妹子配與太子文奎為室。今已成親三年矣。建文聽了,又大慟不已。想起從亡諸臣,死去八九,竟神情恍惚,中心無主,又蓄髮出遊。自此以後,東西遊行,了無定跡。直到宣德八年,朝廷因奸僧李皋反,就下令:「凡是關津,但遇削髮之人,即著押送原籍治罪。」建文聞知,又還淥泉。到宣德十年,聞知何洲、蔡運、梁中節、郭節、王之臣、周恕又俱死了,心下更驚惕不安,因謂程濟道:「諸從亡皆東西死矣,我不知埋骨何所?」程濟道:「葉落還是歸根。」建文道:「可歸麼?」程濟道:「事往矣,人老矣﹔朝代已換矣,恩怨全消矣﹔天下久定矣,何不可歸?」建文自此遂萌歸念。到正統二年,又削髮行遊。
  到正統五年庚申,建文年已六十四,遂決意東歸。命程濟卜其吉凶。程濟卜完道:「無吉無凶,正合東歸。」建文遂投五華山寺,登梵宮正殿,呼眾僧齊集,大聲說道:「我建文皇帝也,一向行遁於此,今欲東歸,可報知有司。」眾僧聽了皆驚,忙報知府縣,不敢怠慢,因請至藩司堂上。建文竟南面而坐,自稱原姓名,道述往事:「前給事胡熒,名雖訪張儠傝,實為我也。」府縣不敢隱,報知撫按,飛章奏聞。不多時,有旨著乘驛道至京師。既到京師,眾爭看之,則一老僧也,詔寓大興隆寺。此時正統皇帝,不知建文是真是偽,因知老太監吳亮,曾經侍過建文,遂命他去辨視真假。吳亮走到面前,建文即叫道:「汝吳亮也,還在耶?」吳亮假說道:「我不是吳亮。」建文笑道:「你怎不是?我御便殿食子鵝,曾擲片肉於地,命汝餂喫,你難道忘了?」吳亮聽說是真,遂伏地痛哭,不能仰視。建文道:「汝不必悲,可為我好好復命。說我乃太祖高皇帝嫡孫。今朱家天下正盛,豈可輕拋骸骨於外?今歸無他,不過欲葬故鄉耳。」吳亮復命後,恐不能取信,遂縊死以自明。正統感悟,命迎入大內,造庵以居。厚加供奉,不便稱呼,但稱老佛。後以壽終,敕葬於北京西城外黑龍潭北一邱,一碑碑題曰「天下大師之墓」。因禮非天子,故相傳言之西山不封不樹。此時從亡二十二臣俱死,惟程濟從師至京,送入大內,方還南去,不知所終。程濟當革除時,與魏冕言志,魏冕道:「願為忠臣。」程濟道:「願為智士。」今從亡幾五十年,屢脫主於難,後竟致主歸骨,自稱智士,真無愧矣!後人覽靖難遜國遺編,不勝感憤,因題詩歎息道:
  風辰日午雨黃昏,時勢休教一概論。
  神武御天英烈著。仁柔遜國隱忠存。
  各行各是何嘗悖,孤性孤成亦自尊。
  反復遺編深悵望,殘燈挑盡斷人魂。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