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劉皇后陰魂救親 舊國丈滿門遇赦

  卻說二女旦吃了三杯酒,面上泛出桃花,愈見嬌媚。酈相酒興勃發,抱二女旦坐於兩腿之上,老王笑曰:「酈太師竟這等不老實,須要盡興方休。」忠孝王暗忖酈相如此好色,怎說他是女流。眾官直飲到日影斜西,酈相離席,老王挽留曰:「天色尚早,請再暢飲。」郡相笑曰:「下官已醉,失陪了。」即拱手退出。
  忠孝王入內對江三嫂曰:「為了夫人守節,累爾尼庵堂受苦,多日的厚德,何以圖報。從今而後,還望爾陪伴夫人同寢。」江三嫂不知何意,只得允諾。忠孝王辭別出宮,江三嫂疑惑,入內問燕玉曰:「忠孝王怎麼不在此安寢?」劉氏曰:「他要到外書房安寢。」江三嫂曰:「他才在此多時,有甚麼話呢?」劉氏曰:「不過說些別後的事情,要替孟氏守義三年。孟氏若早相會,便一同完親,孟氏若不能會,須待三年之後,方與我成親。」江三嫂終竟少見,叫苦曰:「孟氏而今無跡,尚不與你成親,唯孟氏相逢,小姐將置身何地,妾實為小姐憂慮。」江三嫂曰:「但他人之心,不似爾必,今夜我當何處安寢?」劉氏曰:「今夜可同我安寢,來日再備牀罷。」江三嫂稱是,寬衣上牀同寢。
  忠孝王迴鸞鳳宮,只見燈燭輝煌,香茗已備,就令書童安寢,不必伺侯,我亦要安寢了。忠孝王把香茗茶果供在孟氏圖前,拈香祝曰:「卑人不敢與劉氏同牀,表白我義,不負小姐厚情。小姐陰魂可知我心否?」長歎一聲,方收拾安寢。明早起來,梳洗完畢,自有幾位官員前來慶賀新婚。忠孝王禮待畢,方入內向父母請安。太郡問曰:「媳婦性情若何?」忠孝王曰:「孩兒有一言,望母親勿怒,方敢察明。」太郡曰:「有話便說,何必躊躇。」忠孝王把昨夜與劉氏議定,候孟氏相會,一同完姻,媳婦甚是歡喜等情,一一說明。母親如果不信,可間媳婦,孩兒若有異言,便是欺騙不孝的大罪。太郡不答,即起身來到朱雀宮,三女婢通報,劉氏慌忙出接入房,移椅請太郡坐下,向前拜謝救他滿門之恩。太郡扶起曰:「自己骨肉,何必言謝。」即命坐在旁邊。茶畢,化退女婢,間曰:「媳婦何故許小兒三年後完親?」劉氏曰:「夫君欲守孟氏三年之節,有情有義,此乃美事,可敬之至。怎麼不從?」太郡知其心願,又見美貌,心中好不歡喜。一面退出,向老王說明媳婦賢德等情,是我們命中不該早得孩兒所致,老王曰:「此是家門有幸,故出此義夫義婦,三年易過,何必性急?」太郡稱是。忠孝王恐劉氏疑其有異心,即便進宮與劉氏言談,親熱無比。劉氏終有孝心,完親後,心想老父如何受途路風霜,無奈限期匆迫。特劉捷不貪財物,合當有救。
  忽一日皇后在宮,等候聖駕,至日午身子困倦,戍兒而臥,只見宮監報曰:「劉娘娘駕到。」皇甫皇后心思,我乃正宮,管他甚麼娘娘?只見外面一位婦人,正宮打扮,生得瓜子臉,桃腮杏眼,面上有一點殊砂瘸,緩步而入,幽嫡貞靜。皇后十分敬重,起身迎接曰:「俺家不知娘娘駕到,有失遠迎。」只見那婦人,作禮曰:「俺乃前皇后劉氏,只緣福薄,產後身亡,賢妹有福,不久定產儲兒。為因逆弟奎璧存心不善,欲害賢妹滿門,又不料老父縱子,造下淋天大罪。感蒙賢妹滿門大德,奏免死罪,發遣嶺南,但念父母年老,怎受遠路風霜?茲幸有機會可乘,懇賢妹代奏主上,免老父發遣;逆弟奎璧,得保全屍而死,要當保佑賢妹,早生麟兒,以主社穆。」言罷,拱手而去。皇后乃知是前皇后,即來挽留,不覺跌了一交,從此驚醒,方知晝寢。自思先皇后生前賢淑,死後托夢必真,但朝廷不肯免遣,如何是好?方才劉后說有機會可乘,不知有什麼機會?忽見內監報曰:「皇爺回宮了。」皇后出宮,跪接聖駕入宮,當中坐下。皇后朝見畢,賜坐旁邊。皇后奏曰:「臣妾方才晝寢,曾見先皇后劉氏前來托夢。」帝問曰:「所托何事?皇后就把夢中之言奏明,願求陛下念先後劉后孝心,赦免劉捷充軍,並赦免劉奎璧一刀賜他全屍而死。」帝曰:「朕亦知卿賢淑,恐朕不肯開赦,托言先皇后托夢,以感動朕心。奈劉捷罪大,難以賜赦。」皇后曰:「果然是先皇后托夢,臣妾怎敢冒奏欺君。」帝微笑曰:「若果是劉氏托夢,可記劉氏的相貌,說來對不對。」皇甫後曰:「先劉后將及六尺身材,身軀清瘦,瓜子臉,雙眼含俏,面上左邊有一點紅殊砂瘸,四寸金蓮,皮膚潔白,是也不是?」帝笑曰:「爾問宮娥,自然知道劉后的容貌,朕豈不明白。」皇后再三爭辯,帝曰:「不必爭辯,即使果是托夢,亦難越例,豈有叛逆罪重,只絞死劉奎璧一人,而劉捷免遣充軍,群臣怎肯容情,朕亦難以曲法。」言未畢,只見內監奏曰:「今有兵部尚書雍倫,奏稱雁門關三邊總制使劉奎光,大勝謎靶,謹具表奏捷,事關軍情重大,不敢遲延,請旨定奪秉筆。」太監拆表開讀,其表如下:
  雁門關三邊總制官罪臣劉奎光,試惶試恐,稽首頓首,厚以身代父母受刑事,竊罪臣叨蒙聖上天恩,委以邊關重任,唯當干戈未定之時,日日操兵練將,及烽火忽起之際,敢不捨死忘生,以圖報效,即今單于國起兵二十萬之眾,攻絨犯界,罪臣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困則臥餞馬之鞍,渴則飲匈奴之血,朝夕之間,實無寧暑,是以不及數月,單于軍望風遠遁,叩轅求降,片軍民悅服。罪臣何敢言勞,但報答陛下之恩,差可無恭矣。不料罪臣之父與弟,受國家格外之恩,不圖報效,反假公以作私怨,罪惡之大,一至於此,雖王法當誅,罪在不赦,而為子之心何忍?聞垂暮之親,遭此摻死!今特恩肯垂憐,唯願男與妻陸氏,代父母之刑,本當即赴家中,以候王法,因恐雁門關失守,敵人乘虛而擊,難保京師姻喉右臂,臣推跪待皇上另差武將到關,交卸帥印戎政等情,當即帶同妻子,自縛到關,以受斧餓,不勝待命之至。謹具表以聞。
  卻說皇甫後聽了表語大喜曰:「原來先劉后的陰魂,如此有靈,早知劉奎光大勝番軍有功,特來懇求恩赦,故說有機會可乘。」帝曰:「朕非無情不赦,奈不合律例,今幸有此機會。」著秉筆太監草詔,今念劉奎光征番有功。其父及弟,皆當減等處治,方見賞罰分明。限來日差刑部官將劉奎璧緒死牢中,免其法場暴屍,身首兩分。至於山東彭如澤,發往嶺南充軍;劉捷夫婦免往充軍;再賜劉奎光二品公服榮身,另發一道詔往雁門關,並發金銀綵緞賞給劉奎光部下將士。刑部官領旨,先準備武士,來早結果劉奎璧的性命。這個消息,報入武憲王府中,武憲王夫妻父子,聞得劉捷赦免充軍,十分歡喜。
  劉燕玉悲喜交集,喜的是父母遇赦,悲的是劉奎璧性命不保,忠孝王雖夜宿彎風宮,常到金雀宮中與劉氏茗談,當下忠孝王入宮,向劉氏道:「恭喜岳父母已免充軍。」劉氏泣對忠孝王曰:「家兄永訣,妾欲明日入牢一訣,未知相公肯使妾往否?」忠孝王曰:「此雖正事,但少年女子不宜入牢,恐我雙親不從,爾當稟明家父母方好。」劉氏曰:「相公當同妻去見翁姑方可。」忠孝王允許,夫妻同到花廳,來見老王、太郡。見禮畢,坐在兩旁,忠孝王就把劉氏來早欲到天牢,訣別兄長的話稟明,特請二位大人定奪。老王曰:「理論少年人,不宜往天牢,但兄妹之情,蔭去固未能已,不宜過哀,有傷身子。我兒不必前去。」忠孝王曰:「孩兒本不前去。」遂與劉氏稱謝退出。江三嫂曰:「我等母子亦欲隨往。」劉氏曰:「同去極好。」是夜安寢。次早那劉氏,趕緊梳洗飽餐,辭別翁姑丈夫,上了小轎,江進喜母子跟隨,萊到天牢。進喜叫開牢門,劉氏入內,只見劉捷夫妻並崔攀鳳俱在。劉奎璧一見妹子,心中不悅,埋怨曰:
  「賢妹好不識禮法,何為到此?」
  未知為甚麼意思,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