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

  三、三才

      中華文化受伏羲氏之影響極深,陰陽組成八卦,常被指為「老生常談」,無知之輩更斥為
    迷信。殊不知,五千年前,伏羲氏在沒有任何現代知識的輔助下,居然能透視宇宙、斷然釐定
    出這種超越時賢的象徵符號!正因為這位古聖人之導引,始有中華文化,始有漢字理解系統之
    成就。
      根據系統金字塔模型(拙著《智慧學九論》之導讀),從古至今,歷代能參透八卦奧秘者,
    多係通天識地之士,齊居塔尖。餘者簇擁塔下,行行業業、層層疊疊,無非供人拾級而登。職
    是之故,唯精研聖賢書的讀書人,得窺《易經》奧秘於一二。等而次者,尚能知兩儀四象;再
    下,渾渾噩噩,維持塔基於不倒而已矣!
      蓋文化一脈相承,原係慣性炁能之擴張,自物性而生命、而意識、以迄於宇宙極限之主流。
    如同電流之於物質,電子不聚於尖端,無從穿透介質;又如電磁波,頻率不精純至極致,無激
    光之能量。是以,金字塔積累不足,文化宛如風花雪月;待一旦高聳雲天,一脈直通無極!

      結構有三,是稱三才。三才之所以為三,實因三角形為宇宙中最精簡穩固之結構。人類感
    官只能接受三維空間,點是個理念,只有中心,不能稱維;一維是線,線有兩端;二維成面,
    面是三條線所合成,如若三線等長,所合成之正三角形承受力最大;三維為體,始有長、寬、
    高之宇宙空間。
      三才結構是空間,也是物體,甚至於諸多現象,故又稱天、地、人三才。天指整體環境,
    環境的規律,不變的原則;地為當前條件,具體的物質,現實的基礎;人是變化的因子,事件
    的變因,組合的歷程。用這三種象徵,可以分門別類地理解宇宙間、無止無盡的事物,能有效
    而正確地趨近客觀真實。

      1,天:常識

         生命體歷經千萬年的進化,因為適應了地球環境,而有了「遺傳本能」的性質。人
       類更進一步,又有「概念」,對環境規律加以觀察、整理,並代代相傳,形成了「生命、
       生存、生活」的基本認知,是稱「常識(日常生活必備的認識)」。
         漢字基因為思維基因,所思所維者,率皆來自於常識。也可以說,人之思維,不過
       利用一些符號,代表著「常識」,以供生存、生活的靈活應用。正因如此,人類文明得
       以飛速發展,進而萌生知識,最後回歸宇宙智慧的本體。
         於漢字中,「部首、字身」即相當於「常識分類」,只要稍作補充,諸如合力分力
       (地心引力、摩擦力、作用力等)、比重向量、數系關係、能量程度、運動軌跡等之定
       義即可。這些關係的介定需要各種專家齊心協力,共同研究。然而,說來簡單,西方講
       究「自由思維」,要想得到「共識」,等於是「天方夜譚」。至於東方,百年來在美人
       洗腦下,早已「樂不思蜀」了!
         漢字是幾千年來,無數的前聖前賢,在無私的奉獻下,流傳下來的無價瑰寶。基於
       「約定俗成」原理,「約定」乃使用者,「俗成」則以「常識」為依歸。歷經數千年、
       數十億人民的嚴酷考驗後,迄今兀立不倒,足證漢字絕對客觀可靠。

      2,地:體用因果

         「體用」自我國秦漢時已有定論,儒家非常重視體用關係,是「舉一隅以三隅反」
       之不二法門。「因果」係「體用之動態」,在一過程之中,因體用之變化,而產生用體
       之果。是以,體用因果乃漢字基因結構之基礎。
         以無線電話為例,以說明「體用」關係:
         無線電傳輸分「載具、載體」兩大類,如載具=體,則載體=用。
          電話為體,電波為用;
           電波為體,音訊為用;
            音訊為體,概念為用;
             概念為體,感受為用;
              感受為體,能量變化為用。
         對漢字的理解,即為先「辨識」所代表之「體」,再得到其體之「用」;或知其用,
       反求其體。以上兩者,無非「體  用關  係」  ,故若知「概念之體用」,即為
       「理解」。
         例:有一機器,能見體知用,如:
             聞電話鈴聲,知應取其話筒,置於耳邊,聽之答之。
           見用知體如:
             欲告某人一事,通過電話撥號,與對方通話。
         此例涉及一系列「物理、生理、心理常識」,若能達成,不論是誰,都有智慧。
       
         因果則依時序開展,始態為因,終態為果。
         體用因果間之關係,必然遵循常識規律(知識例外)。
      
      3,人:認知

         人對基因之「認知」,不外「人事時地物情理法」八種對象,其細節非常複雜,茲
       概述於下,以供參考:
         對人之認知:形貌,個性,能力,經驗,背景關係,意識型態,當前狀況,利害。
         對事之認知:人、物之變化,時、地之終始,情、理、法之體用因果。
         對時之認知:連續性,急迫性,影響性,變化性。
         對物之認知:性質,功能,價值,主權。
         對地之認知:地緣,環境,距離,安危。
         對情之認知:利害,喜惡,程度,隱顯。
         對理之認知:環境,對象,規律,基礎,分析,歸納。
         對法之認知:立場,目的,策略,手段,利基,得失。

         因此類信息數量龐大無比,故唯有記載「基因」,始有效率。
         漢字基因之結構即相當於三隻不可或缺之基腳:「常識」是事物的規律;「體用因
       果」則是概念的應用;「人事時地物情理法」以供人的認知。

      宇宙系統為慣性之場,慣性之差是稱炁能。場中最基本定義為「點」,點和點為「量」,
    點對點稱「向」。炁能向性作用有二,一為傳播(向前)、一為擴散(其他方向)。
      炁能排列組合,由簡單而複雜,當位能聚集達臨界點後,炁能效應呈拋物線成長。站在人
    類立場,主觀個體對這些軌跡之理解,是稱認識。由定義可知,炁能變化即為慣性差,慣性差
    形成炁能軌跡。人類所感觸到的各種刺激,對主觀似是紅塵千丈,但於客觀真實,不過炁能變
    化而已。
      要正確地認識任一系統,先要知道主觀個體本身的一應關係,舉一反三,才能瞭解對應系
    統,最終才有可能趨近宇宙本體。在傳統中國,做人最主要的認識是稱倫理,亦即人與人之間
    的關係及如何處理之道。中華文化之能傳之千載,正因為這種認識,才能穩定地發展。
      宇宙有慣性規律,人間有倫理道德,事物各本其份。物質之原子、分子有其防護軌道;生
    命體有自保之外膜;任何系統,若無防護之道,遲早必敗!所謂慣性規律、倫理道德者,防護
    之道也!人類社會歷經千年萬載進化至今,係因其道尚存之故,若一旦失守,大亂在即!
      人本獸,獸本重力,力必以強為勝!倫理道德者,先聖前賢所建立之屏障,後世賴以隔絕
    獸性!虎獅視之為檻柙焉,若無此檻柙,社會必成叢林,弱肉強食!待獸群出籠,先大肆破壞,
    摧毀一應樊籬!斥倫理為「禮教」,棄道德若「廢餘」!然後群獸逞威,挾暴力縱橫自由社會,
    欺眾愚馳騁弱小民族。
      及至社會傳統傾圮,倫理喪失、道德淪落!自是,幼不尊親、長不恤子、夫不顧家、妻不
    守戶!社會必亂,甫亂,人各為己,林鳥紛飛!既亂,酒池肉林、歌舞歡欣,強者君臨萬邦,
    恣淫縱兇!於是可知,人有人法、獸有獸規,人若不知,強引獸規於人間,舉世難寧!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