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漢字基因分類

    釋文:「信」-字首:人,有意識的高等動物。字身:言,所說的話。
           *人遵守所說的話。
       「息」-字身:自,鼻子。字首:心,內感器官。
           *鼻主動,心宜靜。動靜變化。
    定義:確定的變化。

    釋文:「網」-字首:糸,細絲。字身:罔,交錯難明。
           *絲線結成之工具。
       「絡」-字首:糸,細絲。字身:各,各別。
           *各別之絲聯成一體。
    定義:各種關係所組合成的、交錯通聯的結構。

  自然界事物繁雜,如不分門別類,一一追究其所以然,人類將無從認知各種事物之真象,更無從加以利用。分科處理有兩種方法,一為「分析」,一為「歸納」。分析則是探索事物的「根本」,並一一證明之。在抽象之過程上,根本是稱「規律」;而在具體結構上,則為性質之「基因」。歸納是在一個原則下,根據事物的特性、同異的多少,有系統地納入某類。諸如物種之「界門綱目科屬種」,依各類物種的特性,歸屬容納,令人一目瞭然。
  當今能量界的一些「規律」(如古典力學或量子力學的物理定律)已獲公認;物質的「基因」(化學元素週期表)歷經考驗而成立;生命「基因」(DNA)也正逐步展開中;唯有人類思維、意識、理解則尚屬「唯心」階段,人言人殊。
  在科學立場看,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是其「基因」經固定的「規律」所形成者。對漢字而言,找尋其基因,驗證其規律,就是科學。換句話說,只要漢字有「基因與規律」,漢字就符合科學原理。同時,漢字既為思維的載具,只要能證明漢字合乎科學,就可以根據科學方法,引證思維、意識、理解的客觀正確性。
  宇宙進化數十億年,萬事萬物井然有序,時代也在進步,以往不曾發生之事物,如今未來卻可能出現。尤其是人類精神文明,已經到達了臨界點,十倍速的進化過程,累積了足夠的能量,足以由量變而質變,導向新的未來。人類順遂自然,簡單易行,如同辨識,本是大自然的自主機能,而創作則是人類主觀的要求;貓、狗、鳥、魚各有辨識能力,並非高深莫測的「科技」。再看作圖、計算等,不僅貓、狗無此能力,連人類也必須經過長時期的學習、訓練,否則無法勝任。
  在當今資訊時代,微型電腦(MicroComputer)儼然成為時代的代言人,無處無時不見其蹤影。然平心而論,微型電腦是在一九七一年,美國英特爾公司受日本人的委托,設計了一顆計算晶片。由於速度未達原定規格,致遭退貨,英特爾公司為了彌補損失,只好以之作為一種控制器,孰料竟意外演變成後來的微電腦。
  微電腦的優點,是執行的結果精確,處理速度快捷,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兼以能利用軟件設計以增益其功能,對於當今變化無常,而又需求殷切的各種服務業,簡直是大旱之逢甘霖。在商業推波助瀾下,一時大行其道,人們遂誤以為現今的電腦技術,就是最終的資訊解決方案。
  電腦發展至今,不過短短數十年,已經完全融入人類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幹。但是電腦從業人員,各各為了一己的私利,強將一些個人愛好灌注電腦中。令得一般社會大眾,亦步亦趨,蔚然時興潮流。以至於電腦計算、繪圖之功能強大無匹,超過人類億兆倍,可是,辨識能力卻連蠅蟻都弗如!
  電腦原名「計算機」,以數學運算為主要功能。數學的特性是精準明確,從技術來說,這種特性是基於工業發達後,人們從事大量的物質生產、迫切需要的一種規範。根據這種訴求,我們不難想見,無論微電腦的功能發展到何種地步,要想以之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可以說是水中月、鏡裡花罷!

  人生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每一個體分處不同的時空,遭逢的機遇不一。人封閉在個體中,與外界唯一的溝通介面是各種感官,感官處理概念信息,概念糾集成結。人從初試啼聲至意識漸明,大腦即不停運作,生活過程中點點滴滴無不累積於斯,如果不能時常疏通,久而久之就成為難以解決的疑念。

  因此,要想利用電腦的效率以解決人生的問題,就得徹底瞭解這些糾集的概念。要瞭解概念,就必須將概念分類整理,找到其基本因素。有了概念的基因,才能設計成為電腦能處理的代碼,最後交付應用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