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因工程

  基因Gene一詞原為希臘文,意思為「生」,指攜帶遺傳訊息的物質。於有性生殖時,性細胞經過染色體的減數分裂,再由陰陽兩性結合還原為一。新生命誕生後,不僅可保持兩代之間之相同性,且能形成逐代的演變進化。其生命訊息之遺傳,即建立在DNA「脫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icAcid)之上。
  DNA是生命體的遺傳物質,被稱為「基因」,大多數存在於細胞核的染色體中(部分在線粒體中),DNA中有四個鹼基(其名稱代表發現來源):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人類約有三十億個鹼基,這些鹼基排列順序,如同字母般組成文句,代表著身體的各種信息。
  DNA鹼基分為兩對,腺嘌呤A、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鳥嘌呤G,各基極還連接到一個糖分子和磷酸分子,合稱為核苷酸。核苷酸以雙螺旋式存在,鹼基對則像一個一個的階梯,垂直向兩側援升。當雙螺旋鏈分解為單鏈,是稱RNA(RiboNucleicAcid),即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能夠複製,並能還原成為脫氧核糖核酸。
  去氧核糖核酸(DNA,以下簡稱雙核)是兩根核糖核酸(RNA,以下簡稱單核)絞合成雙軌、螺旋狀的梯形骨架,是正常的穩定狀態,遺傳訊息即貯存於此。單核則是不穩定的工作狀態,其階梯上排滿了前述的鹼基。由於鹼基陰陽相吸的作用力,必須與另一半組合成對,很不穩定。單核一旦找到了對象,成家立業,就成為安定的雙核。
  基本遺傳單位為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人類約有兩萬至兩萬五千個基因。

  任何系統有了基因,利用基因將系統發揚光大,遂有基因工程。生命體成之於自然,人類充其量只能將某些作物性質加以改造,使之增產或加入其他特性,是稱基因改造。本書名之為「漢字基因工程」係針對漢民族使用之文字,尋求其中的基因,以期達到溝通、應用最佳效果。
  事實上,漢民族係中國56個民族之一,約佔總人口92%。漢族傳說是上古炎、黃二帝之後裔,數千年來,世代定居於中原華夏地域,沿襲了當地文化思想、習俗人情。漢字又稱象形字,發韌於6000年前(西安市東郊半坡村有象形文字遺物出土),後來衍變為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一脈相承,統稱為「漢字」。
  漢字與拼音文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系統,拼音文僅有近30個簡單的字母,可以拼出各種語音,廣為今世各人民使用。而漢字係象形文字,字形方整,一字一圖,且與發音無干,舉世僅漢人使用。

  二十世紀,中國國力衰退,在西方列強的輪番侵襲下,政體幾難維持,而傳統文化更是面臨亡。從宇宙進化立場來看,中國只是一個地域性的政體,但是歷經數千年的陶冶,中華文化曾給人類奠定了精神文明的曙光。問題在,時代日新月異,一種文化的存亡,端視其所代表的價值。準此,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何在,正是吾人應該底瞭解的課題。
  欲問漢文化的價值,首應瞭解漢字的存續,漢字的存續涉及一個深層次問題:漢文化係進化史上偶發或必然的現象。若是偶發,遲早將煙消雲散;因為必然的現象必有必然的因果,這才是炎黃子孫值得追究的課題。「倉頡系統」成功後,作者分析其中因果,竟然發現漢字概念一如生命基因,在混沌一片中,曙光乍現!茲一一敘述如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