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行者降伏火龍
卻說那龍吃了三藏的白馬,伏在那澗底中潛靈養性。只聽得有人叫罵索馬,他按不住心中火發,急縱身躍浪翻波(原作「性」),跳將上來道:「是那個敢在那裡海口傷吾?」行者見了他,大咤一聲「休走!」輪著棍,劈頭就打。那條龍張牙舞爪來抓。他兩個在澗邊前這一場賭鬥,果是驍雄,但見那:
龍舒利爪,猴舉金箍。那個須垂白玉線,這個眼幌赤金燈。那個須下明珠噴彩霧,這個(原作「言」)手中鐵棒舞狂風。這個是迷爺娘的業子,這個是欺天將的妖精。他兩個都因有難遭磨折,今要成功各顯能。
行者輪棒就打,兩個鬥敵多時,那龍力軟觔麻,轉身攛於水內。行者又使出翻江攪海的神通,把一條鷹愁清澗,攪似那九曲黃河。那業龍在跳出水來,兩個又在崖下苦戰。小龍委實難擋,他就變做水蛇,鑽入草科中去了。行者撥草尋蛇,並無形影。行者(原作「三藏」)念聲「唵」字咒語,當坊土地一齊頭。行者道:「你鷹愁澗是那方來的怪龍?怎麼搶了我師父白馬?」二神道:「這澗中自來無邪,只是前年間,觀音菩薩因為尋取經人,去救了一條玉龍,送他在此(原缺「此」),教他等候那取經人,不許為非作歹。今日怎麼衝撞了大聖,尋他不見,這澗中有千萬孔(原作「吼」)竅相通,想必他鑽下去。要擒此物,只消請觀世音來,自然伏降。」行者道:「若要去請菩薩,師父饑寒怎忍!」只聽半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小神去請菩薩來也。」
那神駕雲直至紫竹林中,具奏唐僧失馬之故。那菩薩與揭諦不多時到(以下脫二頁,據楊本補綴如下)
蛇盤谷,卻在那半空中留住祥雲,只見孫行者正在澗邊大罵。那揭諦按落雲頭,直至澗邊,對行者道:「菩薩來也。」行者聞得,急縱云跳到空中,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把那有罪的孽龍,送在此處成精,教他吃了我師父的馬匹?此又是縱放歹人為惡,大不善也!」菩薩道:「那條龍,是我親奏玉帝,討他在此,專等取經人做個腳力。你想那東土凡馬,怎得到靈山佛地?須是這孽龍馬,方才去得。」行者道:「那龍這般懼怕,潛躲不出,如之奈何?」菩薩叫揭諦:「你去澗中叫一聲『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你出來,有南海菩薩在此。』他就出來。」那揭諦果去澗邊叫了兩遍。小龍在水,變一人相,踏了雲頭,對菩薩禮拜道:「蒙活命,在此等久,更不聞取經人的音信。」菩薩指道:「這個就是取經人的大徒弟。」小龍說:「這是我的對頭。他若說出半個『經』字、『唐』字!卻也自然拱服。」菩薩把那小龍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一拂,吹口仙氣,喝「變!」那龍就變出原來的馬匹。又吩咐:「功成之後,超越凡龍,還
你金身。」菩薩教悟空:「領他去見三藏,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才按落雲頭,帶馬來見三藏,道聲:「師父,有馬。這是澗裡龍化做我們白馬,鞍轡俱全。」三藏望空拜謝,行者收拾前行,徑投大路而去。
不覺的紅日西沉,三藏勒馬遙觀,樓台影影,殿閣沉沉。行者道:「趕起那裡借宿。」三藏欣然從之,策馬而去,直至山門首。長老下馬,行者牽(原作「歇」)了,進了山門。見那正殿上書四個大字,「觀音禪院」。三藏即登殿,俯伏台前,傾心禱祝。禮拜已畢,眾僧請入方丈奉茶。
只見兩個小童,攙著一個老僧,年有二百七十歲,出來相見。禮畢,只叫獻茶。小童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原作「廂」)金茶锺。三藏誇愛不盡。老僧道:「國師來自上邦,可有貝借觀?」三藏道:「東土無甚寶貝,就有不能帶得。」行者在旁道:「師父,前日包袱那領袈裟,不是寶貝?拿與他一看。」老僧聽說袈裟,也來賣弄,遂命取出(原作「去」)穿花納錦,刺繡銷金之物。行者道:「你且收起,我也取出來看。」三藏扯住,「不要與人鬥富,恐生不測。」行者道:「放心,放心。」急忙把包袱解開,取出袈裟抖開。只見毫光滿室,彩氣盈庭。眾僧見了,無不喝采。那老和尚見這寶貝,果然動了奸心,上前跪下,眼中垂淚道:「我弟子沒緣!這件寶貝(原作「具」),方才展開,奈(原作「因」)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老爺若肯放心,教弟子拿到後房,仔細一看,明早送還。」三藏意在狐疑,行者只管遞與。老僧卻吩咐眾僧,掃淨禪堂,安設鋪蓋,送了師徒去睡。
那老僧珠淚紛紛,即喚眾徒言曰:「我喜這個寶貝,只是無法可謀。」眾僧道:「莫若舍那三間禪堂,放起火來,連馬焚之。就是我們傳家之寶?」當夜運柴,把禪堂前後圍繞不通,安排放火。三藏師徒安歇已定。那行者雖睡,卻是靈通。忽聽外面人走不住,查查柴響,心中疑惑,悄悄變做一蜜蜂。只見眾僧搬運柴薪,已圍禪堂,只待放火。行者暗道:「果中師父之言。」行者一觔鬥跳上南天門裡,尋見廣目(原作「日」)天王,借個辟火罩兒,保護唐僧。天王聽罷,將罩遞與行者。須臾,按落雲頭,徑到禪堂,把房屋罩住了。行者去後面方丈上坐著,看那些人放起火來,他便捻訣念咒,口氣一吹。須臾風狂火盛,把一座觀音院,處處通紅。
不期火起之時,驚動黑風洞(原作「動」)裡妖精。縱起雲頭,即至煙火之下,急入裡面時,見一(原缺「一」)領錦襴袈裟。他即趁哄打劫,拽回雲步,徑轉東山而去。行者取了辟火罩,送上天門,交付廣目天王。辭別墜雲,又見那太陽星上。變做蜜蜂,飛將禪堂,現了本相,叫聲:「師父天亮。」三藏才醒,穿衣出身,只見樓台殿宇盡皆燒燬。三藏大驚道:「我怎麼不知?」行者道:「他眾人舉火燒殺我們,謀我袈裟,被我回風轉火,燒他還禮。所以保護禪堂,未曾驚動師父。」三藏道:「袈裟何在?」行者道:「那放袈裟的方丈無火,我去拿來。」行者牽馬挑擔,出了禪堂,徑往方丈。
那些和(原作「禾」)尚,只說一齊燒死,如今又討袈裟,眾皆竦懼。那老和(原作「禾」)尚見燒了房屋,又尋袈裟不見,正在萬分焦燥之處,一聞唐僧來取袈裟,進退無計,撞牆而死。三藏心中惱恨行者不合,卻在上面念動那咒。行者頭疼,跌倒在地,只叫「莫念!莫念!管取袈裟還你!」眾僧跪下勸解,三藏才住不念。行者思量半晌(原作「響」),問道:「你這裡可有甚麼妖精?」院主道:「我這裡正東南二十里地,有座黑風山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我這老死鬼常與他講話,便是個妖精。別無甚物。」行者笑道:「師父放心,不須講了,一定是那黑妖望見火光,趁哄擄去。等我老孫去尋他一尋。」即喚眾和尚過來道:「你等好伏侍我師父,看守我白馬!假有一毫兒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看看!」他掣出棍來,照那火燒的磚牆撲的一下,打得粉碎,又震(原作「振」)倒了有七八層牆。眾僧見了,骨軟身麻(原作「齊」),磕頭都叫:「爺爺,放心前去,我等決不敢怠慢!」行者急縱觔鬥雲,徑上黑風山。不知袈裟有無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西天取經實堪誇,盤蛇岩澗路途賒。
觀音院僧謀寶貝,轜風山怪竊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