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列結構

  由於存在的觀念,我們既知自己之存在為真,我們又知道自己有感覺,有意識;並利用符號去思想觀察,而獲得知識:更由知識中,認知了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基礎,以及聚合、推動物質的能;這些都因組合存在為真。
  同時,知識的探討,證實了遠在我們尚不存在以前的物質及生命進化,亦因關係存在為真。
  進一步分析歸納這些客觀真實的資料,我們便得出了種種層次衍生的因果關係。至於層次的分類,則無可避免地屬於衍生存在,所以各人分類的方法及取材,不盡略同,我們當力求客觀及完整。
  本文僅以人類在宇宙中之地位討論對象,下面提出三種層次結構說明之。
  一、系列層次:
      這個系列層次,可以視為一種宇宙結構,發生在一個人體斷面中,以致於人體之功能,概由系列層次之特質而定。

        表一、綜合系列層次圖表
  ┌───┬────┬────────┬─────────┬──────────┐
  │層次 │ 性質 │  組合因素  │ 衍生因子    │ 衍生層次     │
  ├───┼────┼────────┼─────────┼──────────┤
  │波能 │ ? │   ?     │  聚合之能   │   粒子     │
  └───┘────┘─ ─────── ─────────┘──────────┘
  │粒子 │功能結構│電場力場作用  │穩定之原子    │   物質     │
  ├───┼────┼────────┼─────────┼──────────┤
  │物質 │空時結構│物理化學作用  │蛋白質      │   生命     │
  └───┘────┘─ ─────── ─────────┘──────────┘
  │生命 │連續性 │適應進化作用  │生命機體     │   感覺     │
  ├───┼────┼────────┼─────────┼──────────┤
  │ 感覺 │感知性 │環境刺激作用  │反應行動     │   本能     │
  └───┘────┘─ ─────── ─────────┘──────────┘
  │ 本能 │模式行為│中樞神經進化  │記憶學習     │   經驗     │
  ├───┼────┼────────┼─────────┼──────────┤
  │經驗 │判斷行為│大腦組織進化  │自我中心     │   意識     │
  └───┘────┘─ ─────── ─────────┘──────────┘
  │ 意識 │認知  │觀察組合    │認識       │   知識     │
  ├───┼────┼────────┼─────────┼──────────┤
  │ 知識 │觀念  │思想組合    │科學       │    ?     │
  └───┘────┘─ ─────── ─────────┘──────────┘

   1.波能層次之性能尚未十分明瞭,然而質能互換則已為科學家公認,故此,視聚合之能為衍生因子,並衍生為粒子層次。  
   2.粒子層次:粒子之特質是基於某種功能結構,在電磁場及力場作用下,衍生了原子。原子之穩定性,使功能結構成為空時的概念,遂有物質。  
   3.物質層次:物質之特性為具有四因次空時之結構,對人類而言始有各種性狀之別。同時,原子繼續受到電磁場及力場的作用,我們稱之為理化作用。理化作用將簡單之原子分子組合為複雜的化合物質;又使化合物相互變化。這些變化,完全受到空時結構中產生的機遇而定。但是當某種化合物,可以將推動理化作用之能儲藏在其組合中,為我們所稱之蛋白質者,由蛋白質又衍生了生命層次。
   4.生命層次:蛋白質儲藏能,並利用儲藏能,可以不完全受空時結構之機遇使理化作用繼續進行,這種連續性,即為生命之特質。同時,生命之繼續作用在物質世界中時,因環境之機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是為進化作用。在進化作用中,生命之連續性由生命體承繼而繁衍,又由生命體衍生了感覺層次。
   5.感覺層次:生命體在物質的空時結構中,成為一具有生命現象之物質單位,物質界因機遇而產生之理化作用,為影響生命體之物質基礎,故生命之進化,因適應而產生對各種理化作用之分辨,是為感知性。感知之生命體,在前述理化作用之刺激作用下,產生了反應行動,又衍生了本能層次。
   6.本能層次:生命體在刺激──反應中,具有必然而絕對的行為,我們稱為模式行為,模式行為並因生命體之繁殖遺傳而繼續,是本層次之特質。當進化作用不斷進行,或因遺傳因素之突變,而使感知體產生了複雜之中樞神經結構,此結構對行為有了記憶能力,又衍生了經驗層次。  
   7.經驗層次:有了記憶,由記憶中判斷行為與生命體之利害關係,是判斷行為,判斷行為並因學習而使生命體更能適應環境。更因中樞神經逐漸之精密複雜的進化,而形成大腦,大腦之進化,將生命體之經驗記憶,聯繫為一整體,對一切刺激皆有一統一之判斷,我們稱之為自我中心,自我中心遂衍生意識層次。  
   8.意識層次:意識體對環境之感知及行為之判斷,完全基於自我中心記憶之抽象觀念,觀念即為意識之特質,觀念對觀察之事態組合,形成認識,認識又衍生知識層次。  
   9.知識層次:認識使意識體創造了符號,符號與觀念之結合遂為概念。概念為知識之特質,不僅於意識體可供思想,亦可供相互之交流匯通,因之又形成科學,由科學又衍生為一下層次。然因此層次正在我們處身之階層,其性質尚未能充分明瞭,故略而不述。
二、地質演進層次:
  地球由逐漸冷凝而皺縮,球表遂形成薄薄的一層地殼。這層地殼又因地心熔漿強大的能力而浮沉斷裂,新的岩漿不斷蓋覆在歷經風化侵蝕的舊有地層上。經過科學方法整理,便得到地球演變的過程。
  生物進化,與地殼環境息息相關,由地質層中殘留之化石,現代人才能對其進化過程有一確切的認識。同時,基於演進層次之特徵,空時因素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茲列下表以說明之:
  
     表二、地層演進層次
  
  ┌──────┬──────┬───────┬────────────┬───────┐
  │時間(億年前)│地質代紀  │地質變革   │     生物進化   │相當之系列層次│
  ├──────┼──────┼───────┼────────────┼───────┤
  │46億年前  │無     │不知     │      無     │   物質   │
  ├──────┼──────┼───────┼────────────┼───────┘
  │20-25憶年前 │太古時代  │羅倫提安變革 │ 蛋白質──氨基酸及核酸 │   生命   │
  ├──────┼──────┼───────┼────────────┼───────┤
  │12億年前  │ 原生代  │阿爾戈曼變革 │生命體──細胞、多細胞體│   感覺   │
  ├──────┼──────┼───────┼────────────┼───────┘
  │ 6億年前  │早期古生代 │恰爾念變革  │軟體動物、腔腸動物等  │       │
  ├──────┼──────┼───────┼────────────┼───────┤
  │2.8億年前 │晚期古生代 │喀勒頓變革  │ 兩棲類、脊椎動物等   │       │
  ├──────┼──────┼───────┼────────────┼───────┘
  │1.5億年前 │中生代   │阿伯拉契變革 │爬蟲時代,哺乳類衍生  │   本能  │
  ├──────┼──────┼───────┼────────────┼───────┤
  │0.7億年前 │新生代   │拉辣邁德變革 │   哺乳之進化    │   經驗  │
  └──────┘──────┘─ ────── ────────────┘───────┘

  前表所列內容,下章將詳細討論。在原則上看來地球開始冷凝後,地質變革的時間以一倍的時間逐漸加快,到新生代以後,地心熔漿的壓力與地殼承受之力約略均衡,除了局部性的造山運動,地殼形態已無巨大的變化。  
  生物之進化亦因環境之逐漸改變而適應,但在每次激烈之地殼變化後,則大規模的淘汰及適應又引起生物的激變,直到新生代後,哺乳類因環境之穩定而得以不斷地進展。
  三、知識演進層次
  人類為哺乳類最進化之高級動物,然而人類在生命機能上,與一般哺乳動物並無重大的區別,縱觀系列層次的演進,人類顯然是居於知識層次。
  同時,人類之存在,據推斷約有五百萬年,再根據一切有關之資料,分析人類五百萬年來的進化,遂得到知識演進的過程,茲列表如下:
   
     表三、知識演進層次
  ┌───────┬────────┬─────────┬──────────┐
  │時間(約略)  │ 人際之所謂 │ 知識層次之特質 │    備註    │
  ├───────┼────────┼─────────┼──────────┤
  │五百萬年前以後│ 原始猿人   │ 利用自然工具  │ 南非猿人以前   │
  └───────┘─ ─────── ─────────┘──────────┘
  │五十萬年前以後│ 自然人   │ 製造自然工具  │ 北京人新石器   │
  ├───────┼────────┼─────────┼──────────┤
  │五萬年前以後 │  部族人   │ 創造自然工具  │ 銅器及畜牧耕種 │
  └───────┘─ ─────── ─────────┘──────────┘
  │五千年前以後 │  文明人   │ 創造精神文明  │ 文字符合及制度 │
  ├───────┼────────┼─────────┼──────────┤
  │五百年前以後 │  現代人   │ 建立物質文明  │   科學技術   │
  └───────┘─ ─────── ─────────┘──────────┘
  │ 五十年前後 │   ?   │    ?    │     ?     │
  ├───────┼────────┼─────────┼──────────┤
  │ 五年(?)  │   ?   │    ?    │     ?     │
  └───────┘─ ─────── ─────────┘──────────┘
    
  上述時間是概略之統計數字,只能提供一個概念,就是知識之進化是累積的,速度愈來愈快,後一時期,僅需前一時期的十分之一。至於到了物質文明以後,下一時期之特質如何,以及是否已經到來,正是本文所欲詳加探討的主旨。  
  我們曾說明或然率之特性,除了在整體的模式上尋求一個規律外,不可能對任何個別的殊異事件作一正確的判斷。故前述時間演化的精確性固不可求出,其發展變化的可能即因之而有商榷餘地。正因如此,在時間演化到達極限之前,我們一方面應該知道人類所處之地位,並應掌握有利之條件, 選擇適應人類幸福生存延續的途徑。
  綜觀前述之系列層次、地質演進層次以及知識演進層次,我們得到下列之若干結論:
(一)、在系列層次中,各層次相互架構,各有特色,亦各有其組合及演化之規律。這個規律必然是各衍生層次以其特質,配合基本層次所形成之環境,繼續組合,並以適應基本層次之特質為存在之原則。因之,在知識層次中之人類,對知識之利用,對此系列層次之繼續存在及毀滅具有決定性的力量。
(二)、自從時空結構成為物質層次之特徵,以後各層次之演進,遂受到時空的限制,而基於地質及知識的演進統計,在時空上,有如金字塔一般,愈向上發展其時空之範圍愈小。
(三)、在目前看來,居於此金字塔頂端者,正是當今盛行的科學技術,假定前述第三表之時間為真,精神文明發生約五千年是不爭之事實,則科技很可能開始在歐州文藝復興時期,亦即公元一四五三年,則在五百年後,公元一九五三年前左右,已進入了另一層次,二○○三年,以至二○○八年,時間之極限似已到來。
   當然,我們不能太執著於某些假設的結果,但也不能無視這些可能性。人類不是宇宙結構的終極目的是無法否認的,至於演進極限是否存在,以及極限之後又是何種境界,下文中將一步步加以探討。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