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不二對話錄-宗教人生--第一集*****
自序
本文原載朱邦復工作室網站,自1998年始迄今,全部對話約三千萬言。由於內容各異,閱覽不便,特裁分為八類,本類「宗教人生」為其中之一。
又基於原網站有言在先,不談宗教、政治,但網友們不察,索問者絡繹不絶,遂有集成焉。所幸為數不多,得分四集如此,然內容粗淺,乞方家海涵。
不二序2014年3月13日
++++++++++++++++++++
#23 留言者:阿南 主題:善護念 留言日期:2001-03-14 07:31:19
謝謝先生的解答!觀諸先前解惑問答,其實答案泛見於您大作中,只是小子資質駑鈍,不求甚解,遂至一知半解。
先生於前述「導引」心法中提到﹕「首先要能『駕馭』自己的意念,練至萬緣無視,一心不起。」是否即金剛經所言﹕「善護念」之意﹖吾嘗試之,只覺理論簡單,但實行起來,要至一念不起,卻是萬難。靜坐下來,意守丹田,往往思緒紛飛,此起彼落,欲罷不能;嘗靜心觀念,不求不懼,亦未能竟其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謂知易行難,更遑論「將自己的意念化為精剛寶劍,以至吹毛斷鐵」、「出入空冥」,尚祈先生點撥一二。
先生指點以漢字基因為目錄,遇事以漢字究其根源,故能提綱挈領,小子故知之,然此亦需累數十載之功,非一蹴可幾也。小子當勉力習之。
另貴網中尚未能得覽《宇宙浪子》第十二集,是否能早日提供下載﹖
答:************
難易也者,河溪之判也。人若滿足於所知所識,自必取易捨難。但若知所不足,當應苦而思之,困而求之,至滿足而後止。
今人習佛者眾,率皆墮入魔惑。何也﹖人人燒香叩頭,修廟貼金,若果得以成佛,豈非錢多之徒成佛希望最大﹖佛所教者,教人自攝其心,其心「無我」,佛道自成。
佛者河也,人乃溪也,成溪易,聚河難。人生漫漫,正因其難,始值得終生追求。否則撒溺成溪,一日可成其兆,入土即失其蹤矣!
前所教者,有人不識導引之妙,在未練成隨意肌以前,開始即用腹肌之力。一用力,腹腔便硬成一團,永遠難有按摩之效矣!同理,止念亦然,人若強迫自己「不想」,心情緊張之餘,潛意識立起而捍衛,人心即成一戰場,久久難息!
是以,欲求「止念」,有一「觀止」之法門。欲觀其止,應先觀其「動勢」,至勢之衰,其動必止。
假設要參﹕「我愛她,她不愛我,沒有她,我如何活下去﹖」
先求「動勢」,即令自己不能停止之原因。
千萬不要想「我、她」,一想就無止無盡,節外生枝矣!動勢相當於觀念中不斷發展之力量(簡單說,等於研究動詞),在此例中,當然是「愛」與「活」。
明智之人,應單純在「什麼叫愛」、「什麼叫活」兩者痛下功夫,千萬不要離了題。如果離題,就無法參透,要下次再來,直到真正瞭解為止。實際上,一般人無法真正瞭解「什麼叫愛﹖」會越想越糊塗。等到想不通了,潛意識為了保護自我,自然而然就停止下來,那不是達到目的了嗎﹖萬一想通了,增加了智慧,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不是想「我、她」等名詞、代名詞呢﹖因為那涉及記憶的資料庫,是無限的,人會越想越興奮(即令痛苦,也是興奮的一面,稱之為負面的興奮)。所謂興奮,就是在某種刺激下,神經亢奮,肌肉緊張,讓人無法休息。
動勢是中性的,不涉及資料庫,對一般人而言,懂就懂,不懂就會逃避。既然要想「止念」,就要把握一點,「不能逃避」!堅持下去,把難題丟給潛意識!
++++++++++++++++++++
#29 留言者:逍遙子 主題:「無(止)念、入靜定」﹖ 留言日期:2001-03-16 19:11:57
請問先生,為何佛、道大部分的修煉法門,入門下手都要求「無(止)念、入靜定」﹖
另外再請問,如何增加自己電腦中的繁體中文字(因為有些字無法顯示出來,如上旡下火)﹖
謝謝!!
答:************
人之心念宛如海洋,浪濤起伏不定,永無已時。其自然本相如此,無所謂是非也。然而,人有神智,當人「覺悟」﹕「生命過於無奈」,希能脫離這種「狀況」時,則當如何﹖在一些大德的苦苦探索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最後都認為,問題在心上。
因此,要想擺脫「困苦」的人生,當然要先「無念、入定靜」。若能「無念」,進入「寂靜」,豈非絕對的解脫﹖
至於文字不足,若供自己使用,系統中應有「造字」功能,若無,可買一個。
++++++++++++++++++++
#32 留言者:黑白 主題:金剛經一問 留言日期:2001-03-17 10:46:30
請問朱先生,在經中,世尊曾問須菩提﹕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回答是否定的,但第二次世尊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為何須菩提會答錯呢﹖
請朱先生指點,謝謝。
答:************
讀金剛經之法門有三﹕
一、小乘讀法﹕背之誦之,以求遠惡向善。
二、大乘讀法﹕以究佛旨,力求及義。
三、高乘讀法﹕窮究佛心,以悉天理。
對第二、三類讀者,須知在三千年前,人類之道德標準、自然環境、追求精神三者皆已達到最高境界。但語言文字、邏輯知識、物質水平,則正值啟蒙,不可與今日比也。
佛於彼時彼地,於該機緣,面對眾生,是與今有別也。是以,各代皆有大德出焉,佛心佛意,唯有以當前之環境、認知,重新詮釋。否則,即為食古不化也。
於佛經中,常有此類「否定、肯定」之語法(中國亦有白馬非馬之辯)。蓋「言語、文字」也者,率為人類生活、生存所需,而相互約定俗成。不論何時何地,探究人生真實之大德,雖萬未得其一,故絕不可能發展出「探究人生真實之語言文字」。
因此,不必詳究其語文,能知佛之意旨足矣。
有些大德唯恐人言佛經有誤,發明了許多理論,實則是「違章建築」,不可信也。
然以此句而言,「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可以視作﹕「能不能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得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已示明在先,唯有「無我相」才是「真相」,那麼用各種手段,豈非「我相之甚」﹖當然不可能!此話須菩提自明。
可是佛再問第二句時,須菩提說﹕「如是!如是!(如果這樣)」那又怎樣呢﹖佛立刻接著說﹕「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法王即是如來!」這話對小乘人而說,「若要想盡方法求佛,那麼不妨去見轉輪法王!」,大乘人說﹕「轉輪法王是化身佛,人雖不應以身相見如來,但化身也是如來佛。」對最高乘,「有什麼關係呢﹖既無『我相』,已成佛體,還待見誰﹖」
++++++++++++++++++++
#183 留言者:陳寬憲 主題:懷念 留言日期:2001-04-13 16:44:45
補答179問﹕昨日之答太過簡略,今日偶閒,特補充說明之。
「禪宗」實乃「最高乘」修行者達到其「精神狀態」的「頓悟法門」,人若見其事跡能「心領神會」,然後「得意忘言」、「行止歸一」,則可稱「入門」矣。既入禪門,尚須「禪修」,否則「明鏡蒙塵」、「菩提開花」,就白來一場了。
一般人常將禪宗「公案」掛在嘴邊,「得言忘意」、「行止兩端」,果真,則被稱做「野狐禪」是也。
雲門「呵佛罵祖」,其目的在於「破除妄執」!何謂「妄執」﹖一是把佛供在天上,「妄」以為燒香叩頭,就會得到「佛田」!其破法是將「妄佛」貶得分文不值,斯若「狗彘」,讓後學憬悟,怎能「叩頭求彘」﹖二是把「妄己」放在中央,佛道變成防火牆,將一應有害的擋在外邊,自己卻抱著私利不放!豈知抱的只是狗彘!
「破」完要立,否則便是「破壞」!雲門之立,正是禪修(其修法一本《六祖壇經》,要修到「行止歸一」)。年輕人千萬不要「進了學堂」,混個文憑就夠了(不管學校好壞,開卷有益)!同理,不要以為看過幾篇禪宗公案,一入門就是大禪(倒可能是隻「大蟬」,在樹上吵得人不能眠)!
禪是要求自己的,而不能放在口頭!沒有學位,不具光環!如果修了禪,還不能看透人生,就是「白修」,等於「粉飾泥壁」!老朽不夠資格談禪,蓋「苦活」還沒幹完,自己「看透了」,別人怎麼辦﹖當然,絕非人人欣賞老朽的「苦行」,老朽也不在意別人怎樣。要緊的是「依緣行止,無為而為」,既見我佛苦口婆心說法幾十年,老朽受用之餘,怎能拍了屁股就走﹖
朱先生﹕您好
有時候,真的很想念您。
中文不及格的 陳寬憲 敬上
答:************
中文不及格,非習者之過,乃教者失職也。往事已了,來者可追,追之可也。
++++++++++++++++++++
#203 留言者:陳寬憲 主題:繫於一人 留言日期:2001-04-16 20:15:48
昔別門下,至今仍孑然一身,實吾自取。
先生心意今已明告天下,眾人皆知;是得是失,皆由自取。
先生道已施行,或寵或辱,干己何事。
面惡面善皆少林羅漢,取其悟道於一也。
先生若立法門,弟子持之,以善為念,同眾人修行;
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靜觀言行,指以明燈。
不答或答,皆為明燈,弱水三千,自成己道。
今我道淺,所繫之人,唯先生而已,
先生今已物我兩忘,所繫之事,唯人而已。
尚望先生指點一二,謝謝!
答:************
昔日六祖慧能受五祖之命﹕「衣止不傳。」何也﹖蓋「佛祖衣缽」本為「傳信」,及至人智已興,人人可自行參悟,「衣缽」實為「著相」,勿為繫縛是也。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人若有菩提樹可依,正果難成!勉之勉之。
++++++++++++++++++++
#208 留言者:陳寬憲 主題:無樹可依 留言日期:2001-04-17 15:21:36
六祖「衣止不傳」,門人代為傳意,亦可流傳,
先生無私,著作早已廣為流傳,當可傳世渡眾人。
實吾修行甚淺,金字難破,無樹可依,
他日若能破除金字,再向先生學習。
謝謝!
答:************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有依賴﹖」
只要做到「戒、定、慧」就是修行人,佛祖在世,也不能再增多一字。「戒」要先戒「愚迷、驕狂、妒忌」,否則,喊破了喉嚨也入不得門!能戒,謙遜無為,隨緣起止,行之十年,方可稱「定」。待定後十載,智慧自生,是為「佛胎」也。
處處可行人不去,苦苦追求妄先生!
++++++++++++++++++++
#240 留言者:無明 主題:實與空 留言日期:2001-04-20 23:31:04
朱老師,
離實無空,離空無實,我非法界,法界是本。
答:************
阿彌陀佛,阿佛陀彌!
++++++++++++++++++++
#245 留言者:無明 主題:拜服 留言日期:2001-04-22 20:58:25
朱老師,
勝義雖離言,惟漢字能解奧義。
阿彌陀佛。阿!佛陀遍法界!
答:************
阿彌陀佛。
++++++++++++++++++++
#252 留言者:任天時 主題:金剛經之領悟交流 留言日期:2001-04-23 11:06:45
閱讀之前留言,有朱先生所留﹕領受金剛經,送人智慧,遠勝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弟有不同之領悟,無人可渡,無法可渡,故智慧無從可送,也無人可送。
心之悟唯在淨與靜,沒人可以給你永久的平安喜樂,只有你可以給自己。
弟以為心之力更勝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智慧之開發所引之而起的影響,比諸多寶物更大!原因無他,寶物有限,智慧無窮,心經中如是說,拙見望您海涵,畢竟道可道,非常道,說的出的就不是道。
答:************
羅漢清淨身,清淨本無塵;塵間偶喧擾,緣何出山門﹖
++++++++++++++++++++
#260 留言者:任天時 主題:結緣 留言日期:2001-04-24 10:56:56
羅漢非羅漢,清淨無異塵;人間若仙境,處處皆結緣。
答:************
善哉善哉!
++++++++++++++++++++
#340 留言者:小羅 主題:問求神? 留言日期:2001-05-09 10:58:00
人乞求神的行為儀式已很久。
人為何會求神﹖
神的應與不應對人的影響為何﹖
答:************
人世為一歷程,由無而有,自蒙致知。當知識不足之際,求神問卜是不得已也。今知識大興,真偽畢陳,若人不求進取,仍然求神問卜,是止於自愚也。
然因「科學」、「知識」仍在發展,所「知」未必盡真,「未知」者尚屬虛無。今世態複雜,人生多逢「無可奈何」之遭遇,苟求真無能為力,不得不另覓「心理安慰」,也屬「無可奈何」之一策。
神若應之,則人失其「自由」矣!再若不應,人便失其「信念」。人生乃一試場,智者上升「神界」,愚者甘墮「凡間」,得失互見也。
++++++++++++++++++++
#366 留言者:十葉 主題:共鳴 留言日期:2001-05-18 22:36:15
十 葉 偈
世間一切病源頭, 皆因心隨外境舞。
問道釋迦佛法源, 菩提樹下自心覓。
若是明瞭真佛法, 困境不現沒煩惱。
佛法非法本無法, 佛法不離世間法。
萬法本依其自性, 何來我見我思量。
無我即入修行門, 我執一斷諸相除。
http://home.kimo.com.tw/chen-mama/
答:************
阿彌陀佛。
++++++++++++++++++++
#371 留言者:末學 主題: 留言日期:2001-05-19 12:05:51
請問先生要如何瞭解金剛經中的『所謂XXX,即非XXX,是名XXX。』
謝謝!
答:************
本題屬「已答範圍」,請參考以往問答。
++++++++++++++++++++
#403 留言者:慧通 主題:補#182禪宗 留言日期:2001-05-24 20:24:18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 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乃至 南泉斬貓 歸宗斬蛇庭前伯樹子。趙州喝茶去
乃至一千八百個公案。
這些機峰是當時祖師為渡學人方便
會則當下契入。不會則要你起疑情罷了
指月錄﹕有一則公案”.師舉手示學人。學人不會。當下便起疑情
師曰﹕你會起疑。我已救你一半了”
另一則是鳥窠道林禪師有位侍者。會通為了參禪。跟鳥窠二。三十年
並沒有學到什麼 卻一直疑著 有一天跟鳥窠道別 說要到諸方學佛法
去了
師曰﹕若是佛法。我這裡也有。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
會通當下即悟
這就是所謂的唐宋宗風
會通一疑(醞釀)就是二三十年
若道林師父早說破
怎麼會有今日事
當年。香嚴和尚老是要溈山禪師說破 溈山不許
一日
以瓦礫擊竹作聲。而悟曰﹕
若當時和尚說破何有今日事
無門慧開說﹕
叮嚀損君德。無言增功德。
任從蒼海枯。終不為君通。
可見不說破是為了成就法身慧命
從無使來我們的心意識老是在。是。非。有。無。相對界打轉
當我們離開。有。無。之時心意識就起疑情了
相反的
禪師讓我們起疑情
就是要讓我們離開心意識
疑情正是在轉化無始劫的心意識
園悟克勤禪師云﹕
”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便是這個道理
答:************
老朽敬循天命,本網恕不談宗教。禪者本不立文字,何來許多﹖
++++++++++++++++++++
#415 留言者:陳寬憲 主題:請問「心經」為何﹖ 留言日期:2001-05-29 10:04:13
看完先生的「道德經」後,
想再瞭解先生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看法為何﹖
是否可以麻煩先生撰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文及如何斷句﹖
如此勞動先生,在此先行致謝。
謝謝!
答:************
非常抱歉,老朽之工作堆積如山,忙得日昏夜暗,委實難如所願,敬請原諒。
《心經》與《金剛經》並存,是後人附會者。讀完《金剛經》,如不能了悟,能修「羅漢」已足。如是,《心經》不過為了收心,無須斷句,囫圇吞棗,多讀多背是矣!
++++++++++++++++++++
#416 留言者:陳寬憲 主題:請問「心經」為何﹖ 留言日期:2001-05-29 10:20:16
看完先生的「老子止笑譚」後,
想再瞭解先生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看法為何﹖
是否可以麻煩先生撰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文及如何斷句﹖
如此勞動先生,在此先行致謝。
謝謝!
抱歉﹕#415留言中的「道德經」應為「老子止笑譚」,在此更改之。
答:************
同415則。
++++++++++++++++++++
#428 留言者:十葉 主題: 留言日期:2001-06-01 21:51:53
倘見本來面貌
災關禎祥無二
答:************
若無災祥,何來道場﹖覺者先行,獨善是傷。
++++++++++++++++++++
#432 留言者:十葉 主題: 留言日期:2001-06-03 20:50:45
既稱覺者,道場焉存。
正道常理,正常道理。
事當所事,無善無惡。
諸相返璞,隨機隨道。
答:************
聖者請去深山坐,休教凡間人錯愕;小民疾苦小民事,談禪論道無善果。
++++++++++++++++++++
#466 留言者:csy 主題:鬼門關 留言日期:2001-06-16 13:13:53
晚願聞”鬼門關”之詳。
答:************
人生是一條「大道」,由來處走向去處。人本來自自然,及至工業革命,道加工成「物質文明」的高速公路,「鬼門關」的收費站就已經建妥了。
從此以往,人們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下,「前進」的速度呈平方比值增加,路旁的巨幅廣告牌一一呈現。
這些牌上書有﹕人口爆炸、生態破壞、物種滅絕、雨林消失、地球污染、資源耗竭、社會失序、家國分裂、倫理蕩然、南北紛爭、核武浩劫!
看到了上述「都洋十一鬼」,接著便是「鬼門關」了!
++++++++++++++++++++
#475 留言者:陳文忠 主題:仙道 留言日期:2001-06-19 00:36:44
請問先生,何為仙道﹖其與人生之關係為何﹖
答:************
「仙」者,「人在山中」也,從古至今,「人間」未曾「清明」過(一年之中僅有一天稱「清明」)。難耐凡俗昏庸者,咸自避山中,以求「清淨」。
「人智」與生俱來,古之聖者,觀天察地之餘,見四時有序,變易炯然。是問﹕「人生有涯乎」﹖「一人之生死與一日之作息有所別乎」﹖「人固有身體,然身體為人乎」﹖「人之思維,自昨日而今,自千載以降,莫非一以貫之乎」﹖
若人能擺脫「生理」禁錮,進入「精神」境界,是「仙」也(欲知詳情,請參考《宇宙浪子》第七、八集)。
++++++++++++++++++++
#481 留言者:逍遙子 主題:「信心」 留言日期:2001-06-20 08:19:32
請問先生﹕
1. 何為「信心」(道德經中有提到「信心不足焉,有不信焉」。金剛經也提到「信」解受持、「正信」、「淨信」等)﹖人們應如何建立堅毅的信心﹖
2.「自信」、「自恃」、「頑固」如何辨別﹖
答:************
「信」者,人之言也。按理,人言「可信、應信」,但此處所指之「人」,是指「真人」,如今「假人」太多,是「道德」淪喪,「信念破產」之因。
堅實的信念不必「建立」,人性本具也,尤其是不能建立在「他人身上」,蓋「真人」不多,假人遍地。這是「宗教」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因「神佛」已非「人」,虛信不妨、實信也不差,人之信心有所托附,心理自然平安。
然而,人生果真虛無飄渺乎﹖神佛果真「非人」乎﹖是「參」而後「有實信」也。
自信﹕自以為是「真人」,故而「相信自己」。
自恃﹕有信無信在其次,人「有恃(心+寺=寺者古之官署也,心中有依仗之謂)」故無恐,是自己依仗靠山也。
頑固﹕「頑(元+頁=元始之頭腦,人生之初,無知之極)」「固(囗+古=四周皆恆古者,久而不壞)」者,無知且不變也。
++++++++++++++++++++
#523 留言者:芳麗 主題:試答第13題 留言日期:2001-07-01 22:19:38
當下即是,便能生慧。
老師,看到您再度出現,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好感謝!
另想建議,您回答時所用的字體,是否可以換一種不管什麼字都會
很清楚的字體,因為於電腦螢幕上看起來非常吃力,會模糊掉或有
斷斷續續之感,不知其他網友是否有同感﹖
再請教老師,過往所教的〔落日觀〕法門,每次的時間以多久為宜﹖
〔冥冥中看見一輪紅日〕,此句可否再多著墨些﹖我不知自己是否
有掌握到要領。
感謝老師
答:************
時間久暫端視個人情況而定,若坐不能定、心不能寧,雖終日枯坐,亦烏雲滿天!
「人本天生」,生而有慧,只是「習染」變濁,本性遂泯滅矣!
若白紙見污,復原大是不易,唯有「渾忘過去、昨死今生」,始有自新之望。
「落日觀」者,乃「止念」之法門耳(以默視取代胡思),念不能止,法門常閉。
為求止念,另有一法,謂之「打破砂鍋」可也。當有一念甫生,輒自問之,此念為何﹖待第二念起,繼續問之,問至無問可問,念或能止。唯此法須靠「意志」,若無意於「止念」(人之病,即在於念念之孽,病至自找苦吃,則無藥可救)。再若有意,而志不堅,亦難持久。
至若女性,最大的困難在於「依附」之心強烈,不願「自力更生」。果如此,籐蔓糾葛,雖大羅金仙也難施其術。須知,世人莫非「各囚身牢,解脫在己」,千千萬萬,不要外求他援,蓋在囚者難以自拔,而已解脫者不羈於世也。
補 「觀落日」有個訣竅,就是不能用「概念」思考。就像在人群中找尋一特定目標一樣,心中鎖定該目標的特徵,只能用「眼睛」不斷搜索。
由於「概念思維」最耗腦力,需要調動大腦的「神經網絡」,故「境隨念轉」。在練「止觀」時,腦海中一有「概念」(比如思想人名),注意力就分散了,形象特徵常「過眼而不入」(實則非眼,而係心也)。
「觀落日」時如是,要用「心」去「看」,萬一有任何「光影」,不能緊張。要到心止如古井水,一波不起,人智與大自然一體,時境界自生。
以老朽為例,「靜觀」了兩年多才見效。現下工作再忙,一靜下來,不論要看什麼,多能如願。當自己能控制自己,不受外擾時,才是真「大自在」也。
++++++++++++++++++++
#532 留言者:廣達 主題:靈魂.價值.存在 留言日期:2001-07-04 00:58:06
看到先生經常談起「人類低劣的情操」,想起「李家同」在「讓高牆倒下吧」一書中表達的關懷世人的文章(http﹕//www.csie.ncnu.edu.tw/~rctlee/),也想起不知在哪裡看到的故事﹕就是有兩桌人在吃飯,一張桌子叫「地獄」,一張叫「天堂」,他們的筷子都「非常長」,因為手臂沒法比筷子長,所以都無法自己夾到面前的食物;「天堂」那桌人都用自己的筷子夾菜給對面的人吃、而「地獄」那桌人都餓肚子,因為他們心裡只願意「努力」的讓自己飽……。
答:************
人有「低劣」、也有「高貴」的情操,實則「高、低」不過「比較詞」而已。在平地之上,十仞小丘可見其高;若群峰環繞,雖萬丈亦難明其詳。
「天堂、地獄」,其名雖二,其實為一。何也﹖一念「惡生」,雖處身「天堂」,立墮「地獄」!心懷「善思」,即令餓鬼圍繞,也是遍地「紅蓮」!
既如此,何以老朽「嫉惡如仇」﹖
前已言之,「無為而為」,然「道非常道、名非正名」。當世人皆迷之際,偶作「獅子吼」,唯求「振聾醒聵」,不得不然耳!
++++++++++++++++++++
#600 留言者:芳麗 主題:落日觀的細節問題 留言日期:2001-07-31 06:32:37
老師﹕
您好!關於落日觀,尚有疑問,希望老師能夠解答;
*觀時若感受到頭中一股脹脹的壓力感,漸漸地下降,是否代表做對了﹖
*觀時是否該將心念集中在眉心﹖我常會情不自禁地將心念,隨著下降的
壓力感,下移到約鼻尖的位置。
*這個落日該是個在眼前的特寫落日﹖或是個遙望天邊的落日﹖還是都可
以呢﹖
感謝老師回答,亦祝老師身體安泰健康!
答:************
恭喜!已有進境矣!「頭中脹脹的」,實際上是「緊緊的」感覺,正是「心志集中」之兆。不必理會,習慣了,以後閉目思考時,想問題會專心得多。
心念最好集中於頭頂,比較不容易陷於昏睡(視鼻尖是放鬆態,若只求靜坐,多雙目微閤,眼觀鼻、鼻觀心,眼、鼻、心成一直線,是最佳的休息姿態。此外還有集中於「丹田」的,那是練各種功夫,另有訣竅)。但「落日觀」是一種修練意志的法門,必須閉目凝心,故應反其道而行。
靜坐時,地方要清靜,空氣要流通,所以子時最佳(道家說,子時陰氣盛,因為「陰」代表「靜止」故。當四下俱寂,萬念不生,日久自有效應)。但應注意,如附近有空調,機器之聲會形成干擾,在極靜之際,突然的響動,會令人驚怖。
其實古人在山上修練,山風吹襲,蟲鳥唧鳴,無處不是干擾。因此,要做到萬緣不擾,確實要下一番功夫。如若有了聲響,不必駭怕,這時頭皮會發麻(如果心志集中),身體好像突然昇起(「高大身」的幻覺),透過頭頂上一個黑洞,離體而去。這種境界,是稱「靈魂出竅」,至後各人境界又自不同,但一緊張,就化為烏有了。
所謂「落日」,只是一輪圓光,或亮或晦,因人而定。老朽見過數次明亮的太陽,但因工作重擔在身,沒有心情及時間沈湎其中。老朽「觀止」主要是為了睡眠,因時時在動腦筋,每到入睡前,思緒起伏,特別興奮(數十年來,老朽堅持在家工作,床旁就是辦公桌,如此隨時可就「戰鬥位置」)。為了維持生活正常(卯時起,亥時眠,午酉進餐),必要時或靜坐或觀止,每有所止,就可入睡了。
不怕鐵杵磨成針,只怕功夫不夠深。「止觀」是「自我控制」、「收心」的法門,而非人生追求的目標,見到落日,就表示控制成功。修道畢,可以行道了,功力不足,再努力進修。似此,人生充滿活力,必能面對問題,應付各種變化。
++++++++++++++++++++
#607 留言者:芳麗 主題:尚有一疑問 留言日期:2001-08-03 05:59:35
老師﹕
您好!感謝您的解惑。
另有一疑,若心念集中於頭頂,又如何觀落日呢﹖
因為落日於內視時是位於眼前的啊,似乎有一心
必須二用的感覺。
答:************
「觀止」之際,雙眼須閉,與眼睛無關也(否則心念集中在鼻尖,豈不是「觀鼻」)。當心念集中於頭頂時,正是落日的位置(落日不可能比人頭低吧),更無二用。
++++++++++++++++++++
#610 留言者:lee 主題:請神容易送神難 留言日期:2001-08-03 22:53:58
請神容易送神難
敬鬼神而遠之
台灣有人養小鬼最後難逃一死
道教符咒法術是很靈嗎
先生如何整理才不會鼓吹迷信
答:************
所言甚是,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正因人之愚昧,問題叢生。但,有生於無,明始於有,事之必然也。諱言忌醫,並不能使病魔消之無形,反而令人無所適從。唯有導之於正,經人類一代一代地努力,或有真相大白之日。
科學本是人類追求真相的一種法門,今日「科學昌明」,是人類自己臉上貼金也。實則科學發現愈多,人類的瞭解愈不明確(除了「應用學科」,蓋其與「真相」無關)。不過從文明的演進過程來看,努力探索終究會有一些成果的。
鬼神之說,是人類對大自然不夠瞭解所致,是虛有或實存,端視各人「主觀、客觀」立場而定。目前,老朽正奮戰於「工具」之中,待行有餘力(應該說是機緣和合),當全力以赴,向大自然取經矣。
養小鬼是徇私,研究小鬼是公利(養小鬼=技術,研究=科學),欲知有無鬼神、符咒法術,理應由過往文化陳跡中,先整理出頭緒,再推導理論,進而求證其實。如果頭緒不得,理論難建,再若鬼神於世道人心毫無助益,小鬼終不能登大雅之堂也。
++++++++++++++++++++
#611 留言者:不二老 主題: 留言日期:2001-08-04 10:28:27
於609,610兩答之後,自忖必有網友懷疑,閉眼如何看「落日」﹖豈非「迷信」﹖是的,對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輕易寄以信念,是稱「迷信」。但若有理論可資遵循、有實例佐證,那就叫做「實信」。老朽無意功名利祿,終生以發揚「實信」為職志,絕不迷信。
當今「迷信科技」之輩比比皆是,但這類人除了「搖旗吶喊」、「上呼下從」、吃得好穿得光鮮之外,未見有任何實際建樹。老朽從事「發明創造」歷三十年,無一失敗(過去不賺錢是對自我的期許),連什麼是「神」都敢深入虎穴(請見《智慧之旅》)。人唯一珍貴的,是「思維能力」,如果不用,日久就生銹了。因此,趁今日進度落後、工作需要重新調整之際,闡釋一下「觀止法門」的科學理論。
首先談談「實證」,人在睡眠時,兩眼緊閉,卻能「夢見」一應事物,迄今科學家莫衷一是,提不出一個可信的理論來。於此可證,「科學並非全知」,「非全知」當然不可全信,不全信就非「迷信」。
其實,問題很簡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關鍵在於人類本身。由於「人」是「學習動物」,學而時習之,錯了再改,百萬年下來,形成了特有的「人類文明」。所謂「知」者,指的便是那些孜孜不倦於人類文明的追求者(無知才迷信科技、否定文化)。
「科學」是一種方法,其來有自,科技則是一時的「副產品」,隨社會需求而改變。自以為是「科學家」的「科技人」,從事著短暫的「流行行業」,正是「錯了再改」的渣滓,只因為「賺了垃圾錢」,就「財大氣粗」,與過去的「土豪劣紳」何異哉﹖
老朽不是「科技人」,今廁身「資訊科技」,只為眼見工業文明的危害,惡霸滿天下,民不聊生。這口氣吞不下去,斗膽一戰,要把人類精神文明推上台階。且和同從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科技來否定科技,不亦樂乎!
老朽也不是「生意人」,但「生意」不是壞事,生意者,「生力量之意」也。有了資金的力量,用以「拯饑扶貧」、「脫愚致慧」,有何不可﹖伏爾泰曾經證明過,哲學家也能發財。雖然「以三千大千世界金銀財寶」不足以助人於萬一,但在今世,老朽若不能擠上「富豪列車」,無力洞開本網,恐怕別人連「耳邊風」都聽不到。
要知道,「人所信者,其利之所在」也。一個人說他頭上能放光,乍看無人能信,但在巧妙的包裝下,找來一些「受薪」的高級知識份子「經營管理」,把「放光」當作「商品」一般推銷。等到規模一大,「商場」上人來人往,在那種氣氛感染之下,重要的不再是放不放光,而是每一個參與的人是否得到「好處」。
於是,「老鼠會」有人相信,「金光黨」有人相信,「減肥術」有人相信,連「賣祖求榮」都有人信心滿滿!似此,人世除了相互欺騙,唯利是圖外,還剩下些什麼﹖佛祖曾因「一大因緣」問世,老朽不才,難甘雌伏也!
「夢」沒有人不相信,「觀落日」與做夢略同,為何又不信了﹖
再談理論,人之所以為人,是身體機能統一(國不統一是稱亡國,身不統一是謂亡身)。身體是由內機構、外感官所組成,外感有五,是為「眼耳口鼻身」。五感之和,是為「意識」(有將意與五感併為一談者),人則因意識而知「有我」。
因外在變化不止,意識必須接收、分辨、判斷各種刺激,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人因襲了萬年來生物的演化,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神經的「用不用」原理,用得越多,神經原的聯結程度越深,以致形成「永久通道」,是稱「記憶」。
記憶又分兩類,一為「網狀記憶群」(相當於資料),所記的是各種刺激訊號之間的關係。另一種是「記憶通道」(相當於程式)。記憶通道在神經系統中也是網絡形式,其整體在現代心理學上稱「潛意識」。
在老朽理論中,意識是「動」(離心力向外),潛意識是「靜」(向心力集中),動者恒變,靜者恒聚。就像一個「渦旋體」,人的能量就集中在「靜態」的向心力中,人若不能入「靜」,則永遠似野獸一般,受外界刺激的控制,不能自己,妄稱為人。
唯因在「動感」之下,「靜態」難明(人目迷五色時,思維必亂),唯有將「靜態」的能力修練得爐火純青,能以靜制動(譬如輪轂,居其中而眾輻從之),意識方能在「自我控制」下,發揮人整體的功能,始稱「真人」。
實際上,「夢」中並無所見,乃記憶神經網中殘餘的電流作用。醒後,人用「動態意識」加以詮釋,彷彿與「感官」所傳達之「印象」相同。君不信,試將夢中所見仔細分析,譬如見到「某人」,但絕無「其人」之各種特徵,只是自以為是也。
「觀落日」亦然,非有一落日朗朗可見,實因人「止動入靜」,在「潛意識」作祟下(因此要修練成習),與意識合一(並未入睡),進入了一特定之記憶網絡。
有能力的人隨時可以入靜,故而心思靈敏,意識控制得宜。是以「止觀」的練習,是「真人」修練的必要過程。就算不是修道,止觀也能驅除煩惱,平心靜氣也。
++++++++++++++++++++
#630 留言者:johnny 主題:養小鬼 留言日期:2001-08-11 00:25:30
五鬼搬運是不是養小鬼
答:************
五鬼搬運是一種方術,毌需養小鬼。老朽以身試法,曾經練過,未能成功。
養小鬼是蓄鬼為奴,與鬼為伍也。
++++++++++++++++++++
#631 留言者:芳麗 主題:「落日」相關的再請益 留言日期:2001-08-12 17:51:06
老師﹕
*這個在頭頂上的落日,是否就有點像佛畫上菩薩們頭頂的那輪光圈﹖
*如果較能「自我控制」與「收心」,是否面對自己不論感興趣與否的
事,就都能專注全然了。(因為對感興趣的事很能自發性地專注,但
對生活中份內的事,卻常拖延散漫)
謝謝老師!
答:************
老朽曾經看到過這種「佛光」(沒有菩薩),但這祇是最初的現象。當修練的人心力尚不夠集中之際,黑暗中,淡淡的光影隱現,就會有這種感應。再進一步,光影更明顯,輪廓漸深,成為實心圓(大小並不重要,視人而定)。到功夫深時,日形必凝,有時金光耀眼,要能心平如水,始能持久。
是的,「止觀」練成之後,人必能超越「興趣(興=手同手+手手,意指雙手同用,振作奮起。趣=走+取,走者去也,取者耳聽手拿,指能吸引人者)」。人之所以對事物具有興趣,是因為「生理本能」的驅使,以完成「生存」之使命。
這種「驅使」的力量,完全來自「感官」,舉凡不能自我控制之人,很難擺脫「聲色味嗅撫」的引誘(是稱自發性)。但人有靈智(人與萬物之別),當人「覺悟」之後,追根溯源,發現「入靜」可止「萬感」,是稱「止觀」。既而於靜中,若果真已斷絕「外緣」,人心活潑自在,在控制下又能生「萬境」,遂知「本來面目」矣!
「止觀」最大的意義,是接引覺者領會真實人生,而非為了「飲鴆止渴」(有很多人永遠躲在止境中,為修練而修練,是「行屍走肉」也)。「止觀」是件武器,練成了,不論面對過去「有、無興趣」的事物,都能一視同仁(因任何事物都較靜中視日有趣,如若不然,那是功夫未到家)。
其實修練「止觀」並非只有「入靜」一種法門,在老朽教授弟子的過程中,舉凡掃地、洗碗、寫字(吾等幾十年來,一直在吃「大鍋飯」),人人都在修練。如果有人只做「喜歡」的事,在老朽名單上,就是一筆黑帳,真實功夫是不教的。
人世間何獨不然,一個只顧自己「興趣」的人,很難配合他人,必將阻礙重重。反之,若能犧牲自己,一定到處受歡迎。因此,把生活細節整理好,就當作練習止觀,一方面時間得以妥善地利用,心性也和光同塵,豈不比只看到虛擬的太陽強多了﹖
話說回頭,在無人指導時,入靜還是可成的法門。只是不要把修練的目的忘了,止觀是為了「入世」,修到「無分辨心」,就成了。
++++++++++++++++++++
#647 留言者:紅色幽靈 主題:問題 留言日期:2001-08-15 19:31:07
請問朱老師和大帝公是否仍有關係﹖
答:************
沒有等於有。
佛道最偉大之觀念,就是「人神平等」(不需民主自由的假面具),「大帝公」的責任是接引眾生,老朽既渡,等若神佛矣。自是,全心全力為眾生謀,與大帝公之間,於俗世無需任何形式溝通,是稱「無」;而在天界,各司其職,故為「有」。
++++++++++++++++++++
#652 留言者:陳文忠 主題: 留言日期:2001-08-16 23:59:38
請問先生﹕
1、先生於647問答中言及與「大帝公」之關係,先生所答之「大帝公」應是「神」。但先生在自傳中,亦有 言﹕「大帝公就是張先生」,而張先生是一個有預測能力之「人」。那「大帝公」是「人」還是「神」﹖
2、先生於自傳中言,張先生的神通是來自於「預測能力」。那為何張先生能「操控」先生您的「夢」(夢到兩個 洋娃娃)﹖
3、先生於630問答言及「養小鬼」(蓄鬼為奴,與鬼為伍)。請問先生,何為鬼﹖鬼可「蓄」乎﹖「蓄」之何 用﹖鬼可為伍嗎﹖
答:************
1,「大帝公」是五位神界結拜兄弟的代稱(文殊菩薩、白眉和尚、韋陀菩薩、右判官、華光菩薩),張先生只是乩童。作法時,不定是哪位神尊附體,平素以韋陀菩薩降臨較多。
2,託夢是神意,與張先生無關。
3,「鬼」為一種人尚未能測知的「能量」,既不知,當不可為伍。
++++++++++++++++++++
#660 留言者:David 主題:道、佛 留言日期:2001-08-22 13:15:18
您好,
佛日﹕萬物皆有生命。
為何和尚只吃”植物”,不吃”動物”呢﹖(兩者皆有生命)
道教與佛教有何處分別﹖
謝謝
答:************
釋迦牟尼佛最初並不戒葷,隨人施捨而食。及後,佛教大興,僧侶化緣漸事挑剔,形成擾民。故而以不殺生為由,規定茹素。
道教在後,凡事援例而行。
++++++++++++++++++++
#681 留言者:fifa 主題:六祖的明鏡 留言日期:2001-08-31 10:11:29
愚生向朱老先生請教,希望能解心中疑團
一,作為一個文化人,一個思想者,思想背後那個用於思想的東西,是否就是神秀所說的明鏡呢﹖這個明鏡可否用佛家觀世音法門(即耳聽音樂,不起一念,警覺)而求得呢 ﹖
二,為什六祖說”明鏡亦非台”,是否在音行斷滅處還有一境,即”非台”這一相呢﹖
三,我覺得”非台”等同於古文”為有源頭活水來”以及佛家說的”真空性風,真空性火,真空性水”,才是真正脫離了欲界,出了三界,同西方聖經所說的宇宙起源於洪水(每個人既小宇宙)一樣,這一境不知朱老先生認同嗎﹖
在下愚見望先生開解
答:************
1,思想者的「背後」,當然是「主宰思想」的「﹖﹖」,這「﹖﹖」到底是什麼﹖在「系統觀」的立場(有興趣請閱《智慧學九論》之導讀),「上層」可「理解」「下層」,而「同一層次」是不可能理解「同一層次」的(螞蟻爬地球儀,永遠不可能知道那是地球儀)。
神秀說是「明鏡」,只代表了「反映」的意識,且執著於「反映」上。
觀世音法門只代表「觀世音」一態,法門儘多,渡人則一也。
2,六祖指出,「明鏡亦非台」,等於是說「反映非﹖﹖」。因為在釋迦佛的定義下,「﹖﹖」是「涅盤」。真實情況是,要討論宇宙本質,應當先將「時空」剔除(因為六賊所竊者,即時空也)。而時、空既去,哪裡還有「反映」﹖是指「多此一言」也!
「音行斷滅處」在主觀看,已「音行斷滅」,是為「涅盤」。但於客觀處,時空境中,當然尚有「非台」一相。如若此「非台」已與「佛體」同而為一,是稱「佛」境。否則雖「音行斷滅」而因果未償,則又重墮輪迴也。
3,所見正確,但若真正脫離了欲界,何來真空活水﹖
唯聖經未云「宇宙起於洪水」(只有諾亞方舟與洪水有關)、而係「創造」,「創造」雖由無而有,但已假定了先宇宙而存在的「上帝」,是所不同。
++++++++++++++++++++
#684 留言者:David 主題:鬼神之說 留言日期:2001-09-01 12:22:16
您好,不知道這個世界(宇宙)是否真的有神、鬼、外星人呢﹖
請問有那位網友親身目睹過﹖
謝謝
答:************
本網曾聲明﹕「不談政治,不談宗教」!後因改版將原文略去。既往不究,今後本網不再討論任何「政治、宗教、鬼神、個人私德」等諸問題,來文亦必刪之!
既有問,自應答,但預先聲明,人世廣袤,各有機緣。世上「真神少,假鬼多」,無智慧善根及莫大福德者,所識皆假鬼,難見真神。
有「神」不表示人人可得而「擁」之,老朽於674則答云﹕「人無私心即為神佛(須持之恒久)。以此視之,老朽神也。」是以老朽敢以「生命擔保」!此語慎重之極。但因夙願未了,一再表示﹕人生事大,豈可訴諸鬼神﹖是不願奢談也!
神佛可談,先決條件為「正心誠意,篤學盡責」,待入得善門,修積十萬功德,自見真章。若閱者不信,免來此網是幸。
何也﹖凡功利之輩,遇神叩頭,所求為何﹖不外「功利」而已矣!須知「神佛不渡循私之人」!老朽自傳《智慧之旅》及預言小說《宇宙浪子》中,對此述之甚詳。其間多微言大義,若讀者尚無從領會,是彼此無緣,再言無益。
今人「人文素養」差到極處,但見物質之微末,而不見精神之真實。苟談「神佛」,所追求者不過是「頭放光芒,手抓草藥」之輩。既無法眼,又無慧根,即令神佛當前,且先查明有無「金身」!豈有此理哉﹖
人無慧根,愚昧自私,見「鬼」即迷,自性斲喪,形同傀儡。似此,不可語志矣,此輩鎮日空談鬼神,宛若行屍走肉,五穀雜糧雖聚日月精華,亦化為濁「氣」也。
老朽時間有限,雖張此網,亦僅接引有緣之人。為人無私,行事以正,求道唯理,餘者概不歡迎!
++++++++++++++++++++
#701 留言者:fifa 主題:蓮花 留言日期:2001-09-03 15:28:51
請問朱老先生﹕
作為一個哲學系統,佛學把蓮花作為一個重要特徵,在許多神像的底座均有千朵蓮花的形象,這和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的喻義是一樣的,象徵即達成內心意識的至高狀態,像蓮花一樣永恒的盛開,無限而沒有終止。進入極樂。不知朱老觀點如何﹖
再問,若智慧學中的所論”上層”可理解”下層”,那麼最後這個”上層”的意識者是誰呢﹖這也是”自我”,若不能”無我”,又如何了解生死,隨時解脫”走人”﹖
答:************
完全同意,蓮是由污泥以迄潔淨的象徵。
最終的「上層」已達「無我」,這才是修為的最高境界。佛在《金剛經》中曾說﹕「菩薩若有我相,即非菩薩」,即係此意。是故在「層次論」中,已知之最高層次,是稱「神佛」。
++++++++++++++++++++
#747 留言者:王山偉 主題:六道輪迴 留言日期:2001-10-03 10:53:52
六道輪迴存在嗎
宇宙時空流程包括六道輪迴,因果業報嗎
答:************
無。
++++++++++++++++++++
#752 留言者:王山偉 主題:六道輪迴 留言日期:2001-10-05 10:38:02
有何證據證明宇宙時空流程無六道輪迴,因果業報﹖
答:************
請用證據證明「無鬼」。
++++++++++++++++++++
#830 留言者:apprentice 主題:.參考資料,回應#827 「如人修佛,明心見性已,立地成佛,『眾生』若昧,佛境何在﹖」 留言日期:2001-11-02 11:48:45
節錄自 維摩詰所說經 佛國品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答:************
這是「宗教」的解釋,基督教、回教也另有一套說法,但世間問題從未解決過。本網聲明在先﹕「不討論宗教」,信者信之,實事仍應求實是也。
++++++++++++++++++++
#908 留言者:薇龍 主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留言日期:2001-12-21 23:09:40
請問先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生活中,是否類似一種腦中無任何預設念頭,純然而行的
做呢﹖
或是請先生詮釋其內涵,謝謝先生。
答:************
對了一半,不僅無「預設念頭」,也不應有「所住」,一切順遂「自然」。
這句話出自佛教的《金剛經》,要瞭解必先究其前文﹕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說。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莊嚴淨土分第十–釋迦牟尼佛繼續開示﹕)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任何一句話,都有其前因後果,否則只在那幾個字上打轉,就容易變成「斷章取義」,本義全失(本網為接引「覺者」而設,以往答言假定網友已有認知根底也)。
「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先決條件,是在「善現啟請分第二」品中,須菩提所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說,當人「發阿耨多(無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心」時,其心已明,其意已正,但尚不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簡明,但卻道破了人性的根本,一針見血!
在佛家理論中,人「明心見性」是佛,佛「心迷意亂」則成魔,故「人、佛、魔」只是一種「表相」,真實關鍵,端在「一心」。
麻煩的是,人心如同朝霧,捉摸不定。偏偏心無時無刻不支配著人的行為,對一般人來說,「心猿意馬」自然不過。唯有人「覺悟」到,人生煩惱悉自「萬緣一心」,始有追求「解脫」之可能。但是,即令人一時覺悟了,也難保下一刻不「死灰復燃」。
所以經中須菩提問到﹕「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應住是「重點」,「住(人+主=人自行作主)」乃人性之常,為了安全,為了控制,人的身心都要有所住。問題是,事物氣機相引,一住,就與所住者「糾纏不清」(作用力=反作用力,佔有=被佔有),便有了牽繫,失去了自由。既住,「心」在惰性主宰下,又回到以往諸境去了。
於是,佛開示道﹕「…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是」者,請讀《金剛經》全文)。
「如經中所說生清淨心」不妨,但「不應住色(視覺)生心,不應住聲(聽覺)香(嗅覺)味(味覺)觸(膚覺)法(意覺)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一種「大覺大悟」,三十年前,老朽即深受「所住」而苦。後讀經至此,「六賊皆泯」,得大自在!今日為漢文化獻身,既云「獻身」,是身心皆無住也。
++++++++++++++++++++
#918 留言者:老外人 主題:老師有否自創教派想法? 留言日期:2001-12-25 21:04:31
拜讀老師的著作, 深感人間有愛。
問老師有否自創教派想法。 普渡眾生, 救人出苦難﹖
答:************
絕對沒有!相反地,老朽早已失望於人,望能遠颺天邊,自匿深山。不幸早年曾發「地藏王菩薩願」,既知地獄難空,已無資格成佛矣!
至於「宗教」,在先民脫離叢荊、草創文明之際,人類一無能力以應付自然,二無知識以高瞻未來。彼時於黑暗之中,任何「智人」能揭櫫一種思想,穩定人心於不怖,就是莫大功德。故「宗彼之教」並非當前世道已衰,謀財求利之「造神運動」也。
眾生若需普渡,今各類教堂處處,不慮匱乏。至於是否已脫苦難,則是如人飲水,心知肚明。從宇宙進化來看,金字塔底層永遠不可能變成塔尖,何救之有﹖
++++++++++++++++++++
#923 留言者:薇龍 主題:兩個問題 留言日期:2001-12-27 22:13:35
1.許多佛及有大慈悲心的人皆發大願要渡眾生,如果有一天眾生皆被渡盡,屆時人生命的意義何在﹖佛接下來會 做什麼﹖(希望此問題不會太蠢)
2.可否請先生敘述,是在什麼樣的心路歷程與情境下,發下「地藏王菩薩」的大願﹖
感激不盡!
答:************
此事前後經過全部載於《智慧之旅》第二部、第十節「清明」中,本書在「著作下載」欄中,敬請取閱。
++++++++++++++++++++
#983 留言者:樓至 主題: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留言日期:2002-01-17 23:45:04
經云”應生無所住心”無住外,無私心。無住內,無聖愚。萬物生命本質平等,惟因有一執念故有分別,因分別故有私無私
佛陀無私非其去私,乃其無可私。故經云”佛無說無示”我無得無失,惟轉念爾。天地悠悠,眾生本佛,惟一轉念爾。雖若有轉亦須長轉,念念轉善....
答:************
語言文字,乃方便法門而非法門也,「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與「如來者,如來如去、如去如來」等義。何也,在佛理下,萬法本空,來、去原無,不知此理,不明佛法也。再說,負負得正,前句兩「無」相消,則兩句等義。
有化學博士某,30始婚,於蜜月期間,買了「食譜」,親自學習下廚作菜。閱月,自覺廚藝非凡,大宴親友焉。
菜甫上桌,眾賓紛紛抱怨菜味太鹹。該博士不服﹕「此乃食譜所規定者!余夫月來食此,素未抱怨,不信問之。」
有識者謂﹕「尊夫蜜月期間,食不知味也。請問書上『一匙鹽』,應是多少﹖」
該博士取來其量鹽之匙,眾人視之,始知,乃「大湯匙」也。
讀佛經者,或以此為職,或以此求悟,各有所之。苟有覺悟,宜「得義忘言」,萬勿「咬文嚼字」!文學大師未必得道,得道者如六祖,大字尚且不識也!
++++++++++++++++++++
#1083 留言者:老林 主題:神是甚麼 留言日期:2002-02-19 10:07:48
朱老師
民間宗教所膜拜的大多數「神」明明是死去的人,您如何定義「神」﹖。
答:************
神者所「祀」之「精神體」也,人之肉體或朽,但精神至某一階段,能逐代影響(或溶於文化,或尊為宗教,不一而同)得以長存人間,人遂有所祀之。
死者,肉體也,如人能進入精神狀態(如電波之傳播於電台之間,電波者精神,電台者肉體),生命之意義遂不限肉體矣!
++++++++++++++++++++
#1093 留言者:Hermy 主題:「佛」字何解﹖ 留言日期:2002-02-22 03:11:26
請老師為晚輩解惑﹕不知「佛」字何解﹖
答:************
佛字接近梵音,但另有深意,故借譯之。根據老朽之「漢字基因字典」,如次﹕
字首〔人〕﹕有靈性的高等動物。
字身〔弗〕﹕不也,非也。
會意,形聲–小篆文
意指﹕非人,非凡之人,覺悟群生者也;乃譯音,梵語「Budda」。
++++++++++++++++++++
#1108 留言者:oldlin 主題:書已收到 留言日期:2002-02-25 13:58:13
朱老師﹕
寄來三套書已收到,也回電告知陳小姐,我原希望購買,因為無功不受祿,但代陳小姐接電話的同事則告訴我,您的一貫作風,要我歡喜的收下,非常感謝。
附寄近作短文兩篇,請指教。
究竟與不究竟
學佛的朋友知道我向來勤練道功,好意地告訴我﹕修道不究竟,只有學佛才能究竟。我問他為什麼﹖這位朋友解釋﹕修道是練命,練的是四大假合的肉身,無論如何,最終仍脫離不了生死的輪迴,而且更會因對臭皮囊的執著,到死的那一刻反而更加痛苦,因此透過學佛才能究竟涅盤,免墜六道。對於這樣的好意,我當然非常感謝,但對於如此過高的陳義,則不免憂心。
為此,我請問他是否曾經有嘴巴破了洞喝熱湯的經驗,他告訴我那是滿痛苦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感受,試想如果只是嘴巴破個洞的苦都無法解脫,那麼談「解脫生死」豈不是自欺欺人嗎﹖既然我們談「學佛」就應該先了解「學佛是什麼意思」﹖佛陀的梵文本意為「覺醒者」,學佛就是學做一位覺醒者。以出世法而言,覺醒指的是體悟生命的實相;道家稱為悟道;儒家稱為知天命。而世間法的覺醒代表著了解物質現象背後的原理原則。以醫學的角度來看,身心相因早已是普遍的常識與經驗,一位身強體健的人通常心理的抗壓性比較好,反之亦然;而體若多病的軀體,通常也伴隨著脆弱的心理,學佛在某種層度上,是希望透過對生命的進一步了解體悟後,心理獲得建設,依著身心相因的法則,身體自然逐漸硬朗,這也是為何學得正法的修行者,身體狀況也不致太差的緣故。而道家的修練則是先鍛鍊肉體為基礎,再進而修性,因此稱為「性命雙修」。一般說來,道家的修練必須經歷「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等四個境界才算完成。
我個人是在發現金剛經與道德經所指稱本體的道或自性,與闡述悟道的方法竟然如出一轍後,並從新以修行者的角度讀論語和孟子,才因而掌握這些聖人的心境。儒、釋、道其實只是修行的不同法門,最高境界並無二致,儒家所追求的是經過志學、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終至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家企圖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佛家則在明心見性,寂靜涅盤後進而倒駕慈航,普渡眾生。
福報要省著點用
我太太曾經問我,如果現在發生的事情都是過去的因所造成,那麼我們還要努力甚麼呢﹖我告訴她因果的關係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一個因造成一個果就結束了。我們如何處理現在所發生的果,就是下一個果的因,因此叫做「因果輪迴」。如果我們現在甚麼都不做,那就等於種了懶惰的因,時機到的時候就會產生懶惰的果。
佛法講的「因緣果報」就現象上來看,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有時後一個因造成一個果,有時候一個因造成多個果,有時又是多個因造成一個果,或者多個因造成多個果。因此就個人而言就有所謂的「共業」與「不共業」(或稱別業)。例如就家庭而言,家裡發生的好壞事情,必須由組成份子共同承擔,這是共業;而個人的生命要如何完成只有自己可以承擔,這是別業。
但是不是有因就必然會產生果,答案是﹕對的,但必須要在緣俱足後,因才會產生果,所以叫「因緣果報」。因是我們可以控制的,緣則是指外在條件,而邏輯上何時緣才算俱足呢﹖就是當果產生時,因此就理性而言,這是「套套邏輯」或稱「循環論證」,而這也是許多所謂的知識份子無法接受佛家因果律的重要原因,他們總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的說法,只是宗教為了教化人心所創,並沒有事實上的證明,因為這個世界上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事屢見不鮮,這樣的認知完全忽略了佛家三世因果的理論,由於科學尚無法證明有所謂的「生生世世」這件事,所以對這樣的人來說,相信三世因果幾乎就等同於迷信。
可是我們必須要問﹕西方的醫療科學那麼發達,解剖學的進步幾乎可以把人體的神經一一辨識,可是怎麼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中醫所說的經絡與氣,如果科學無法證明的就代表不存在,那麼幾千年來依據中醫理論把人的病醫好了,難道都是巧合偶然嗎﹖從事實經驗中,我們顯然無法同意。因此為了瞭解東方的心性之學,我們就必須採用東方人所創立的方法,來加以檢驗這些理論的真假,而透過八萬四千法門的修行,我們不但可以自證生生世世這件事情的存在,甚至可以在果未產生前,直覺到緣已俱足。
在日常工作中我發現大多數人總以為從自己口袋裡拿出來的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對於公家的預算、物品,總會不計成本效益的使用,甚至到了濫用的程度。就修行的觀點,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令人感到心驚肉跳,因為這輩子一個人所能支配的資源,不管是人力、物力或金錢,也不管這些資源的所有權,名義上是否屬於自己,都是前世修來的福報,恣意揮霍的結果終有用完的時候,以後當然就沒有得用,俗話說﹕「身在公門好修行」,主要是因為公務員有法律賦予的公權力等資源可以運用,如果妥善使用就可增加善的業報,不過另一方面應該警惕的是,身在公門造惡業的機會相對也會比一般人多。
一般人很難判斷到底這輩子自己從別人身上得到的好處,到底是前世別人欠自己,還是這一世自己開始欠別人的,因此保守一點的作法就是,儘量不要「無功受祿」,如此一來也比較不會想貪小便宜,當然如果您尚未體證有生生世世這一件事,那這篇短文現階段對您而言恐怕也不會有甚麼助益。
答:************
閣下所謂「修佛的朋友」,已先犯了「謗業」,無佛可成也。
宗教皆有「排他性」,說穿了,便是信眾「愚迷」。因地緣、環境之故,宗教係有所宗之教。佛教所宗者,本應為釋迦牟尼佛的「佛旨」,但後人離佛既遠,穿鑿遂厲,黨同伐異,唯「我」獨尊。道教亦然,所宗者原為《道德經》,不幸道德淪喪,如今等而次之,道教信徒已不知何以為「信」矣(但排佛亦不後人)。
實則如論修行,各教皆同,先修得心明性靈,待智慧漸生,必有所成。既有所成,所成唯一,稱之聖、賢、仙、佛、基督、真主,各適其所也。人本有黑白紅黃之分,靈魂無體,何以分色﹖人私若生,邪說遂成,明辨是非,是稱智慧。
因果雖成,但緣於境迷,在因果之中,難悉始因(在蛋殼中不能見蛋之全),人不可得知「己因」之為何也!是以,知因果之運作可以謂知,既知,所肇之因,必有所果,是知之竟也。人生可循「始因」而行,亦可肇因見果,是福是報,自有選擇矣!
西方強大昌盛,不過幾百年光景,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人正宜吸長補短,中華文化振起在望,中醫之理必明。
閣下所獲之書,本係為了「點化他人」,是則,即非「無功受祿」也。一語之受,一書之惠,若得「一明照九幽」,是功德無量也!
++++++++++++++++++++
#1273 留言者:公人 主題:無我 留言日期:2002-04-10 11:49:35
六祖惠能 將十兩銀子給老母,然後出塵求道;
我 常覺此事大大不該,請問
先生 之見﹖
答:************
錯矣!人智以判斷力居先。六祖若無十兩銀子,偷來搶來則不該;既有十兩,只給三兩二兩也是不該。若無銀子,六祖去求道,餓死老母更是不該!此為判斷之道。
果真六祖無銀,則佛教六祖應屬他人,而非惠能!機緣在天,怎可強求﹖
以老朽而論,無父無母,無家無室,無親無友(親友者,有以親情沃之者,相當於欠債,故無債一身輕也),無依無靠,無欲無求,了無牽掛!有人以之為失,老朽視之為得,是能「出塵求道」之緣也!
待老朽「得道」之日,若有「十兩銀子」,將盡數捐與生我養我之地球「老母」,是大大應該也!
++++++++++++++++++++
#1303 留言者:李佐明 主題:如何是修煉法門﹖ 留言日期:2002-04-22 07:45:19
拜讀先生<智慧之旅>大作,幾次淚如雨下,痛感自己私心我執之重,只是不知如何才能克服這顆私心,望先生明教。謝謝!
答:************
沈 朱老師尚未回澳,我先提供個人二十年的修鍊經驗,等他回來了,再做修正。去私的願心是高尚的,唯需養成習慣,我是這樣練習的﹕
1.獨處時,若無事可做或無法做事,則靜坐去思,練習一念不起,或凝神觀察,充實資料庫。在做事時,則全部心思專注在工作本身,不論小如掃地、洗碗、吃飯,大到寫程式、看書、思考問題,都是百分之百的投入。
2.與人相處時,放棄個人主觀立場,全心全意站在對方立場,體會他人的問題和煩惱(亦不外乎私心作祟)。只要肯做一個專心的聽眾,就等於幫助別人消除了他一半的煩惱。等有了能力,在替他人解惑之時,自然又變成一項全心投入的工作了。
由上述的方法可以推出,去私的第一步就在收心,能夠收其放心,其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如此這般,一天下來,也只剩下睡覺的時間了。
還要補充一點,每個人的秉性、機遇不同,修鍊也有頓、漸之別。朱老師本是粗大的水管,剛好有人(非人也,天也)倒了滿滿一車垃圾讓他堵住了,只要清除一次就能竟功,這種機遇不多。我天生是細小的水管,儘管每次垃圾不多,卻常常要鬧堵塞,直到練了十年,把管子練粗了,淤塞的次數方始漸漸減少。
老朽補 上為實踐之法,再加認知3即可.
3,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道法自然,勿逞強能.
++++++++++++++++++++
#1460 留言者:問 主題:金剛經, 六祖壇經 留言日期:2002-05-17 23:49:39
朱老師﹕
後學很想鑽研金剛經和六祖壇經,但對經中的意境卻不瞭解
請問您手頭是否有金剛經和六祖壇經的講義,如果有的話是否可以供佈在著作下載
謝謝
答:************
《六祖壇經》隨處可得,下載的效果反而不好。
讀經要熟透始有意境,千萬不能當做「速食菜」、「方便麵」也。
做生意的人有三種,一是絕不冒風險,這種人只能開雜貨店,而且要保全險;第二種人考慮來、考慮去,想先瞭解財境,此乃太平盛世安身之道;最後一種是不計成敗,勇往直前,如老朽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讀經典,是起步,懂經典,才有意境!不先讀,又怎能瞭解﹖
++++++++++++++++++++
#1463 留言者:常葛 主題:留言#1350與金剛經 留言日期:2002-05-18 07:57:58
經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同理﹕若人言朱老發明倉頡輸入法,即為謗朱老,不能解朱老所說故。
此為東方之真實「智慧財產」。
答:************
罪過!罪過!老朽豈可與我佛並論﹖
倉頡輸入法,輸入法之一也。《金剛經》智慧之源也,其廣為流傳,以濟天下眾生。苟「倉頡輸入法」能有利使用者於萬一,老朽豈非伏地而見佛足乎﹖
++++++++++++++++++++
#1558 留言者:高涌剛 主題: 留言日期:2002-06-06 18:45:17
經過先生教導,受益良多,對老師表達”真相”的諸多之法雖還未融會貫通,已然心中有悟,無從表達,拼湊些句子,表達此時的見地。
真空生妙有,萬有複一同,時空憑誰用,理明法萬種。
答:************
又重蹈禪宗由五祖傳至六祖時之偈語迷思也(頓漸有別)!有興趣者,請自參之。
註(神秀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持,勿使惹塵埃。
(六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又﹕與本則有關之留言,如無佳境(只知否定而無識肯定者),恕不污方家法目。
*****不二對話錄-宗教人生--第一集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