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不二對話錄-浪子心得--第八集*****


++++++++++++++++++++
#7953 留言者:華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4 10:17:02
  對﹟7928則寓言練習主題萃取,敬請老師指點。
  主題:夢醒難分。

答:************
  這不能算是「主題萃取」,只能算「起個名字」!



++++++++++++++++++++
#7954 留言者:華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4 12:49:52
  老師說得對,慚愧!重試寓言主題萃取。
  1、認知界:
    教人重於教書。
  2、理解界:
    知之以道,用之以德,道德不離。
  3、剖析界:
    教書易,教人難。故,教者首重教人。

答:************
  汝來此六七年矣!僅以「華子」之名,留言已達63次(見面應有三次,老朽師道未虧),今實不能見外!前兩次留言,一派「跳出三界外,不在主題中」,顯係超越餘子狀。本則雖大有進步,但若非「用心不足」即係「功力低下」!苟「華夏之子」皆若此,中華文化未來何在?
  凡主題者,必須「合題」;欲談合題,意謂:「見題略知內容」是也!苟閱題為:「教人重於教書」,緣何得知原文?查「原文」如下:

  有一教師,誨人不倦。
  其學生某擬興建工廠,於地方有害,師往阻之。
  生曰:「師有所教,生有所用,有何不妥?」
  師大慚,退職讀書(非工具書)。數年後,請復原職。
  校長詫曰:「何以反覆?」
  師答曰:「前者教書,今以教人。」
  問:「兩者有何不同?」
  對曰:「教書時,吾自以為知,照本宣科而已;教人,無本可宣,必苦而知之也。」

  又#7932則已說明:
   主題為代表所陳述之概念素材者,其要素如下:
    1,陳述方式:起承轉合
    2,概念內容: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3,素材結構:體用因果

  而汝之答題為:
  1、認知界:
    教人重於教書。
  2、理解界:
    知之以道,用之以德,道德不離。
  3、剖析界:
    教書易,教人難。故,教者首重教人。

  陳述?無起、無承、無轉、無合!概念?無人、無事、無時、無地、無物、無情,僅略具理法。至於素材,體用?未之見也!因果?「教書易,教人難」故:「故人首重教人」?似此,汝大可去寫「重重孫子止笑譚也」!

  人不知尚可繼續努力,人自以為知則步止難行!於他人處,汝可獲高分,蓋人人廝混、個個開心也!但老朽以生命為賭注,希望能造就二三人才,庶幾能為往聖繼絕學焉!然觀汝三言兩語,微微言、微微義,似是而非!恐中華文化只能於故紙堆中養蚊蠅也!
  嗚乎!哀哉!無響!


++++++++++++++++++++
#7955 留言者:小程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4 15:31:58
  1,認知界:
    某教師教書只知照本宣科,適嘗惡果,終覺教人甚於教書。
  2,理解界:
    傳授知識、技術,必須曉以倫理、道德,否則將危害社會。
  3,剖析界:
    今世教書不教人,致工匠橫行、道德敗失,適為末世。

答:************
  見﹟7956則。


++++++++++++++++++++
#7956 留言者:小程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4 15:56:22
  1,認知界:
    某教師教書只知照本宣科,適嘗惡果,終覺教人甚於教書。
  2,理解界:
    傳授知識、技術,必須曉以倫理、道德,否則將危害社會。
  3,剖析界:
    今世只教書、不教人,致工匠橫行、道德敗失,是為末世。
  注:於「剖析界」加了一字、一標點,又改了一字,煩請先生點評是否恰當。

答:************
  1,可。2,此為「小程感想」,原文中所無。3,與剖析無關,不過感慨而已。



++++++++++++++++++++
#7957 留言者:妙音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4 16:01:20
  末學知錯,願從頭學起,只是資質愚鈍,還請老師不棄。
  以下是主題萃取的練習。當中理解界與剖析界之差異,仍不甚明瞭,請老師再多加開導。
  1,認知界:
    一教師因學生之言,重新體認教書與教人的不同。
  2,理解界:
    照本宣科的教書,最多可稱為教「書」,而不足以教「做人」。
  3,剖析界:
    教育不只在傳授知識,更重要是使人心向善。而人心無標準課本可循,只合痛下苦功,細心觀察方有所得。

答:************
  口說容易,篤行大難!老朽一再表示,罟網中珍寶無數,好學者怎能卧觀浮雲起落?前又言之,「理解境界」係水平思維、「剖析境界」係「垂直思維」,悉載於罟網。於罟網中,特備有「查閱功能」,實非供拜如來佛所用者!
  惜!為師者賤!學生偷懶,老朽還得「蠢蠢善佑」焉?根據查閱,得﹟20、﹟25、﹟4234、﹟7557等七條,都數千言!恕已賣者不炒現飯!
  老朽老邁,不論棄不棄,遲早自棄也!好在有機農場中,秧苗青綠,欣欣向榮,無非不棄乎?

  所萃:1,可。2,非水平思維(無體用)。3,非垂直思維(無因果)。



++++++++++++++++++++
#7958 留言者:大維 主題:答7943 留言日期:2008-11-04 16:36:00
老師您好,
  參考諸位網友留言及老師解說之後,末學試答如下:
  1,認知界:
    某師見學生只懂技術、不識公益,才省悟教人的重要。
  2,理解界:
    為人師者多半僅知教書、昧於教人,故學生只曉得追逐私利。
  3,剖析界:
    知識可傳授,客觀的公私利害之別需要親身體驗,不易教導。
  學生  敬上

答:************
  1,可以。
  2,勉强。
  3,那老師回鍋幹嘛?


++++++++++++++++++++
#7960 留言者:庚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4 23:37:13
  習題一: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這是我的習慣。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這是我的習慣,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這是我的習慣,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是不是?
  習題二:
  1,認知界:
    一老師從自身經驗之中,明白以往只教書的過錯並嘗試改正,後以教人為目標。
  2,理解界:
    老師可教書或教人。教書者,授人「體用」之學,照本宣科,為易事;教人者,點化人「因果」之道只能因苦而得,無門可教,為難事。
  3,剖析界:
    人人主觀自理,無人主觀相同,所以無人可以為他人之師。各人只能以「因果」作為判斷準則,以自身的行動實證,修正自己的主觀。「體用」之學為主觀的工具,有認知本能者便可習得。老師只能點破這一事實,一如故事中的老師。
  請老師指教。
  學生  敬上

答:************
  習題一缺標點應用。
  習題二認知正確。理解界太複雜,摻水太多。剖析界已成飛天,只有唐朝曾有。



++++++++++++++++++++
#7961 留言者:士心 主題:再試答(修正上一則錯誤) 留言日期:2008-11-05 05:26:16
朱老師您好:
  
  再試答如下,敬請指導:
  1,認知界:
    樹人之道:德為主,才為輔。
  2,理解界:
    才為主:
    一、目的:學以致用;立場:為私。
    二、體:育才;
    三、用:興建工廠、有所教、教書、照本宣科。
    四、結果:教出一個危害地方的好學生。
  
    德為主:
    一、目的:學以敦品;立場:為公。
    二、體:育德;
    三、用:教人、無本。
    四、結果:未知,但師者自信語氣正向,依前例反思,可能為:造福地方。
  3,剖析界:
    為什麼會有樣的結果?
    才為主一例:不明是非。
    德為主一例:明是非。
    (兩例應可化為一,但程度有限。自試過:怎麼化,都不恰當。)
  
  上述分析,可能有誤,請包涵!以下心得,不知對否,請指教:
  一、單純分析「體用、因果」無意義!因,此四字「無窮無盡」,故要先抓出「作者要讀者感受到什麼目的?」再做「體用、因果」分析。這也是為什麼有「認知界」。
  二、一般人在溝通時,如:寫作、交談……常依「聽者、閱者的立場、依自己的目的」,借「體用、因果」道出事件。故,聽者、閱者,感受到的第一念頭是:「對方要自己感受到的目的」,若「對方」懷有他意,則需「分析這個目的、自己的立場、體用因果分析,再反推對方真正的立場、目的。」
  
  祝
   身體健康!
  
   後學 綸  敬上
  
  附註:智慧之學九論(修訂版)已於2008年11月1日修訂後初版上市。

答:************
  格式有誤,請見﹟7962則。



++++++++++++++++++++
#7962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08-11-05 10:43:31

  綜觀連日討論,謬誤多多,網友們悉數中了西毒,可怕可怕:
  1,分明有人對了,但後繼者硬是要另增新論?為什麼?難道唯「我」獨尊才對?
  2,分明有人錯了,但後繼者硬是要前仆後繼?為什麼?難道是「債主」多不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包括「判斷」,已有正確答案在前,何必「標新立異」?中華傳統之教,但教「求同」;西式科技之教,要求「恆異」!是以「西毒」當道,為了消滅中華,各各以獨,藏獨、新獨、滿獨、台獨!待各各獨立了,西毒君臨萬獨、一網打盡,好讓狩獵族自凟!
  查於7944則,早有網友提出:
   1,認知界:一教師經挫折後,悟得教技術與教育人的區別。
   2,理解界:教育以苦其心志而悟道者為首,以授業謀生為末。
  老朽之評:有此認識,甚佳,唯剖析境界深度不足(與理解相差不多)。蓋前已說明「苦其心志而悟道」,於垂直思考應說明其「因果、為什麼」才是。
  繼而網友們又各抒己見,各各獨立,頗令老朽為難!蓋字裡行間必有差別,一一評論需時費神,是不得不虛應了事!至於「剖析境界」,僅7947則論及因果。然而,網友們只知據隅高論,而昧於見賢思齊!似此,老朽在此聲嘶力竭,只為成就幾個西化小英雄耶?不如歸去也!
 
  欲萃取一完整事件之主題,首先應令人「對號入座」,知主題所指,是稱「認知境界」。於此境界,對一般佔99﹪的社會大眾,已一應具足,是謂:池淺無龍。境界稍高者,常不屑於置喙於人云亦云,其為文著眼處,常出人意表,寓有大義,然須人理解始有境界。於今知識昌明,老朽揭櫫層次論,深究事物之基,以探宇宙源流,凡事必剖而析之,以就方家。
  古今中外,舉「主題」以教學者,恆老朽一人。蓋自1987年,老朽於深圳科技園教學時,嘗試以「看電影學觀念」。二十餘年來,「煮題」無數,惜深山獸眾、鮮見人踪!無奈,羣賢無不汲汲於秋毫之末,輿薪未見,青山已禿,正係不知主題之弊也!
  八年來,老朽據網擊鍵而歌,所嗣者傳統中華文化,今幸得數千網友駐足焉。及因改文章而有所感,苟欲執古文以化、振華夏雄風,豈可容後人見文表而不悉寓意耶?西食乏味,速食無礙;西文意淺,一目可畢。國人自願西化不妨任之,但若二三子有意承担先人之大業,老朽焉能雌伏?
  緣主題之教緣自罟網,不料,舊雨默默,新知詹詹。罟網猶掛眼前,不顧者不屑一顧;已顧者難得回頭!此僅一網而已,諸如傳統經典,成千上萬,尚有幾人願瞇一目?塵垢分寸,雖聖賢宏論讜言,已難見天日!廢話滿篇,豈仙佛真符咒語,能震古鑠今?老朽留言千萬,不亦垃圾乎?

原例:
  有一教師,誨人不倦。
  其學生某擬興建工廠,於地方有害,師往阻之。
  生曰:「師有所教,生有所用,有何不妥?」
  師大慚,退職讀書(非工具書)。數年後,請復原職。
  校長詫曰:「何以反覆?」
  師答曰:「前者教書,今以教人。」
  問:「兩者有何不同?」
  對曰:「教書時,吾自以為知,照本宣科而已;教人,無本可宣,必苦而知之也。」

建議答案:
  1,認知界:(人─教師、學生;事時地物;教書、辦工廠;
        (情理法─辭職讀書,再任教職)
    一教師見所教不利社會後,辭職刻苦讀書,後重拾教鞭,以教人為目的。

  2,理解界:(水平者,同一平面。文中:
        (體:教師─先學者、牧者;學生─後學者、行者。
        (用:所教所學─技術;技術於地方有害─應揚棄;
        (體用關係:利害─教師知錯則改、重新教人為人。)
    教師為社會之牧者,對社會休咎影響甚大,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3,剖析界:(垂直者,因果。文中:
        (因:教師學時無經驗,未明辨是非,只知照本宣科。
        (果:教師發現錯誤,自行苦學,是知做人的重要。)
    師道乃社會基石,若不明是非,必禍延子孫。唯有身體篤行,始知做人之重要。

  來者可追則追,苟若不堪食古,老朽大可種花蒔草去也!

  再舉「寓言」一則,若有人言之成理,除非修辭整理,否則宜就此打住。若另有所見,可提出討論之,餘文不再受理。

罟網﹟199則:
  某人因走私致富,買了大片土地,用鐵絲網圍將起來,在裡面建起高樓大廈,每日大宴賓客,吃喝玩樂。
  鄰家姓窮,務農維生,平日難得溫飽。窮家子女心羨富家生活,即令廁身僕傭,亦自覺幸福無比。某日窮家子女亟思振作,子甲曰:「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窮嗎?因為姓窮姓壞了!所以我決定改姓富!」
  女乙曰:「改姓有什麼用?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當然窮!」
  子丙曰:「不!是我們工作太認真了,他們富家子弟從來不用工作!」
  女丁曰:「吵什麼?我們都搬過去,只要住進圍牆裡,不就富了嗎?」

註:#7943則已公佈答案,不再接受試答!
                   網主人白


++++++++++++++++++++
#7965 留言者:乾乾 主題:試析199則之文 留言日期:2008-11-05 12:01:53
朱老師:
  您好。
  關於罟網﹟199則之文,試析如下,請您指正。
  1, 認知界:
  (人─富人某、窮家子女;事時地物;建樓宴客、議論;
  (情理法─有人走私致富,鄰家子女議論紛紛)
  一家子女見鄰家富貴,心生羨慕,亟思振作,而議論紛紛。有怨姓錯者,有怪吃穿者,有厭工作者,有願投靠者。
  2,理解界:
  (體:富人─不義而富者、狩獵族;窮家子女─觀富心羨者、農牧族後代。
  (用:不義而富,富而不仁─狩獵族本性;觀富生心,各有不同─農牧族反應;
  (體用關係:貧富差距導致心生羨慕而亟思振作,而各人言論不同,反映各人心態。)
  貧富差距已存,窮家子女未能查其富之所由,亦未見其自困物欲之後果,而汲汲於求同富,以致於數典忘祖者有之,只求吃好穿好者有之,好逸惡勞者有之,甚者甘願賣身投靠者有之。
  3,剖析界:
  (因:有人走私致富,物欲橫流,窮家子女心羨不已,本著各自人生經驗,各呈己見。
  (果:讀者觀過知仁,當知窮家子女病在從小文化教育缺失,精神根本已失。)
  貧富本世間常態,自有因果。貴在勤苦致富,富而好禮。無論家國,文化乃根本之道,若丟了根本,就出文中甲乙丙丁之子女也,豈不痛哉!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7966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答7962則 留言日期:2008-11-05 12:08:06
老師您好:
  ﹟199則「寓言」主題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窮家子女羨慕一不義而致富之家的生活,尋求貧窮原因而各抒己見,見見不同。
  2,理解界:
    當今自由民主社會下(由﹟199則查得,用在此處是否跑題?),富人不義,窮人愚昧。
  3,剖析界:
    貴難得之貨,民為盜;見可欲,民乃亂。
  學生  敬上

答:************
  1,正確。
  2,正確(跑題亦是,古今皆同也)。
  3,正確。



++++++++++++++++++++
#7967 留言者:華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5 12:23:10
  老師的教誨,感恩於心,惟不斷努力是也!
  罟網﹟199則主題萃取練習,敬請老師指點。
  一、認知界:
    住在為富不仁的鄰家窮人,其子女虛慕富貴,某日正議論為富之道。
  二、理解界:
    富人富而不驕,取財有道;窮人窮而不卑,努力貢獻唯是。
  三、剖析界:
    窮家子女因虛慕表面富有,不思財富取之有道,導致荒謬的致富議論。

答:************
  1,正確。
  2,不然。
  3,正確。



++++++++++++++++++++
#7968 留言者:富景 主題:試答#7962 留言日期:2008-11-05 13:33:42
朱先生您好:
  試答﹟7962則留言:
  1,認知界:
    窮姓家三子女,因羨慕鄰家富人的生活,於是各自提出致富的方法。
  2,理解界:
    三子女不明富人致富的原因,所提方法亦將徒勞無功。
  3,剖析界:
    富人走私所得為不義之財。窮姓家以務農維生,雖平日難得溫飽,卻也過得心安
  理得。三子女不明此理,一心致富,此行為不可取。
  謝謝 朱先生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7969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08-11-05 14:35:33

  題已破,另舉一則:

  某道場講經,請來三位大德。場中坐席有三,主位居中,兩側各一。
  一位講者逕至側位就坐,垂簾瞑目。另兩位則互相謙讓,皆表示自己德行不足,不當居主位。推讓良久,主事者恍然大悟,立將坐席調整,將原居中之席移於一側。這一來,已坐之講者反而成為主位,正居中間。
  該講者見狀,一怒而起曰:「爾打算陷吾於不義乎?」
  主事者忙道:「非也,此主位無人屈居,大德謙謙君子,名正言順。」

  舊題不再接招。
                 網主人白



++++++++++++++++++++
#7970 留言者:華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5 15:14:03
敬請老師指點。
  一、認知界:
    道場請來的三位大德,為席中主位,而謙謙禮讓。
  二、理解界:
    為主位互讓之大德恍然大悟,調整座位,把原先自謙而座之位設為主位。
  三、剖析界:
    大德謙謙君子,故先自謙座於側位者應是主位。

答:************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
#7971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答7969則 留言日期:2008-11-05 18:29:27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講經道場排座次,其中二人推讓,主事者請另一謙謙君子居主位。
  2,理解界:
    謙謙君子分真偽,真者真不居,偽者流于形式。
  3,剖析界: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學生尚有一問:
  主題試答者各有立場,所見所解所悟各各不同。然「寓言」由來有自,上下文中已限定立場,「寓言」亦有其體用。故懇請老師於批閱時,闡述「罟網鴻爪」之原意(應皆為剖析界)。經查此「寓言」出自舊﹟286則留言,「用」以詳「禪境」。
  學生  敬上

答:************
  1,正確。
  2,正確。
  3,不確。

  正因答者立場有異、所見各別,參與者必「大有收獲」也。教育之要,在於求同存異,令學者自行領悟,而非一味填鴨也!文案(寓言之名已改)因事寓義,前曾「用於禪境」,今則用於「教育」,靈活自如。既云禪境是禪境,不拘一格始有格;禪不可說,格宜自參。



++++++++++++++++++++
#7972 留言者:琉璃 主題:试答 留言日期:2008-11-05 19:16:54
朱先生 您好:
  試答﹟7969則留言
  1,認知界:(人-三位講者、主事者;事時地物-道場、三德禮讓、主事調席;情理                  法-三德過于注重外在形式,從而忽略了德之本意,本末倒置。)
  2,理解界:(體:三德-注重德之外在;主事者-暫缺。
          用:暫缺。體用關係:三德過于重德,主事者巧妙破解。)
         三德格式化、教條化顯德,實乃借德之名彰顯己之德性的典范。
  3,剖析界:(因:三德禮讓主席; 
          果:主事者巧妙化解。)
         文中三德禮讓本屬德之範疇,然堅辭再三,不肯就席,就顯得太過做
         作,不是食古不化,便是刻意借道德粉飾週身,表面尊道,實則背道。
  末學駑鈍,于文中填入暫缺字樣表示此部分尚屬模糊階段,故不敢信手胡填,再者,試答完后,發現末學的三界似乎並未有明確的分野(即大腦內尚未建立相關係統)。之所以登上留言,的確是抱有私心,感覺就此刪去,有些可惜,既然是「作業」,不如交上一交,即使挨棒,也算有所收穫。

答:************
  1,有此認知已非凡夫矣!故可謂「主觀正確」。
  2,見7974之解。
  3,正確。

  認知境界供一般普羅大眾溝通,對文義表達正確即是(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理解境界供「識者」以「理」「解」之,舉凡文案中「體用」關係屬之。
  剖析境界係「能者」更進一步之分析,以垂直思維方式追溯因果。



++++++++++++++++++++
#7973 留言者:至周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5 22:12:16
  主題三界:
  1,認知界:
    一講者自願居側位,不爭奪,不推讓,符合坐主位者的風範。
  2,理解界:
    講經者現身說法,其言行舉止,皆是聽講者當學習的道理。
  3,剖析界:
    願甘居下位者,又能為所當為,與人無爭,一切順應自然而然。

答:************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
#7974 留言者:無有真假 主題:#7969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5 22:55:54
  1,認知界:
    某道場講經,請來三位大德,無人愿居主位相互推讓,令主事者很是為難,終以贊美其德行收場。
  2,理解界:
    坐席空間位置與德行無必然關聯,三位大德卻推讓良久,其德令人側目。
  3,剖析界:
    大德本具何需外求:有德者應居主位而不自居體現尊重和謙虛;為了坐席推讓良久和一怒而起顯見為德不卒。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原文案:

  某道場講經,請來三位大德。場中坐席有三,主位居中,兩側各一。
  一位講者逕至側位就坐,垂簾瞑目。另兩位則互相謙讓,皆表示自己德行不足,不當居主位。推讓良久,主事者恍然大悟,立將坐席調整,將原居中之席移於一側。這一來,已坐之講者反而成為主位,正居中間。
  該講者見狀,一怒而起曰:「爾打算陷吾於不義乎?」
  主事者忙道:「非也,此主位無人屈居,大德謙謙君子,名正言順。」

  主題答案參考:

1,認知界:一道場講經,主事者安排坐席,幾乎得罪講者。
      (普羅大眾對文案之認知,在於字面。於此已足。)
2,理解界:坐位之安排,代表講者地位人品,居中為貴。
      (理解涉及常識、知識,坐位安排相當於體用關係。)
3,分析界:講經者應係得道之人,因為道者重德輕名,結果於行為上適得其反。
      是知,此四人皆失道之輩也。
      (進一步分析,因果關係矛盾。知此,是知垂直思維。
      (本文案表面看似恭維,實係「反面批判」之文也!)

  另舉一例,以釋眾疑。蓋此類思維課題,未受嚴格訓練者,大腦常一片空白,宜多參詳。
   如:〔民貴君輕〕
   1,認知界:國家無人民不成立,君主必須尊重人民。
   2,理解界:人民數量多,君主少;人民力量大,君主小。
         但君主權利多,人民少;明智的君主,理應尊重人民。(體用)
   3,剖析界:因為君主的責任為令人民生活安定,否則人民會羣起推翻君權。
         所以君主應尊重人民,以維持社會平衡、政權穩定。(因果)

  相信這些道理網友們盡知,但因缺乏訓練,平素各種觀念夾雜,情理混淆不清。主題萃取是一種分門別類的思維法門,能在對事物認知之餘,深明表裡、細別層次。最重要的,是能認識對方,高人不作低語、無貨難充庫房!所謂之「微言大義」者,第三層剖析之謂也!

  ﹟7969則已被網友「無有真假」破解,由於各位「剖析能力」不足,特此選擇一比較容易之文案:
    註:答案將於每日清晨公佈之。

  昔大名府有某大戶,財大氣粗,官商勾結,豢養打手奴才成群。平素予取予求,魚肉鄉里,人莫敢犯。某日,一僧路過,鄉人哭訴之。
  僧問曰:「官府何在?」
  對曰:「已狼狽為奸矣!」
  僧再問:「族長何如?」
  對曰:「族長盡登高屋,享富貴,目無我輩矣!」
  僧嘆曰:「貴府馳地百里,物產豐饒,竟無一人主持公道乎?」
  對曰:「彼等手無縛雞之力,怎言公道?」
  僧曰:「天下至大,既然如此,君何不棄暗就明?」
  對曰:「和尚何其癡耶?在此居有屋,進有食,嬌妻美妾,怎輕言棄之?」
  僧聞言大笑,揚長而去。



++++++++++++++++++++
#7975 留言者:庚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02:40:07
朱老師好:
  第一練習題的標點修正,另加上其他標點變化和我的解釋,請老師指正: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這是我的習慣。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是不是?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這是我的習慣。(同上).......〔來回踱步和思考來得比較迫切。〕
  我在室中,來回踱步思考着問題的答案,這...是我的習慣。(同上)...................〔我的習慣顯得有點懸疑性。〕
  (同上)....................。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是不是?〔顯得寫答案時比較隆重。〕
  (同上)....................。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是不是?〔顯得寫答案時更隆重。〕
  (同上)....................。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是不是?〔我原本很確定答案正確,但後來懷疑或急切想知道答案。〕
  (同上)....................。不久後,我停下來寫下答案,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是?不是??〔我非常疑惑我的答案是否是正確的。〕
  ﹟7969練習:
  1,認知界:
    三大德因相互謙讓而不能定奪誰座主位,主事者見狀為之排解。
  2,理解界:
    謙讓本為善事,但如只為謙讓之名,則是偽善。
  3,剖析界:
    凡人皆喜真善,但有真善之人,偽善之人必隨之蜂起。聖人不死,大盗不止。
  請老師指正。
  學生敬上。

答:************
  連句可,但格式令人眼花瞭亂,不能卒睹(代表平素訓練不嚴謹)。
  1,正確。
  2,正確。
  3,畫蛇添足。



++++++++++++++++++++
#7976 留言者:遊子 主題:答7974則 留言日期:2008-11-06 09:25:42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某鄉民向路過之僧抱怨受到欺壓而無人能助,僧人問其究竟後始知是其奴性使然,愛莫能助。
  2,理解界:
    陷於物慾無法自拔又只想依賴他人幫助的鄉民,奴僕之態表露無遺,自然被人以奴僕對待之。
  3,剖析界:
    天助自助,鄉民若能有此覺悟而自尊自重,自立自強方得脫此困境。
  學生  敬上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7977 留言者:小兆 主題:#7974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10:45:54
朱老師您好:
  試答﹟7974則留言:
  1,認知界:
    某人捨不得富貴,而寧願讓人奴役。
  2,理解界:
    人心總是緊抓住已得的,並且憂傷自己所未得的。
  3,認知界:
    若人心愚昧,想得到一切的利益,不知有所取捨,自然充滿憂傷。

答:************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
#7978 留言者:富景 主題:試答#7974 留言日期:2008-11-06 11:43:52
朱先生您好:
  試答﹟7974則留言:
  1,認知界:
    鄉人對一路過僧人哭訴著某大戶人家如何官商勾結的一段對話。
  2,理解界:
    大戶人家雖與官商勾結,魚肉鄉民,但該鄉人仍衣食不缺,不受影響,故不願搬
  離住居。
  3,剖析界:
    該鄉人言行不一,假仁不義也。
  謝謝 朱先生

答:************
  1,正確。
  2,不確。體用關係並非如此。
  3,不確。該鄉人並未:言行不一,假仁不義。



++++++++++++++++++++
#7979 留言者:至周 主題:7974.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13:10:04
  主題三界:
  1,認知:官商勾結,使多數人日漸愚昧而自甘墮落、坐以待斃。
  2,理解:商人、財團,以浮華的食、色、衣、住等方式,讓很多官員、人民自願拋棄傳統道德。
  3,剖析:
    因為多數商人唯利是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人民在獲得生存條件後,過半會因為無法節制欲望,而見利忘義。
    所以執政者當使人民節約欲望、克制自已、注重禮義,使商人無法不擇手段地獲取暴利;人民當察覺政商勾結、族長不公不義時,若無退避之路,即當自立自強。

答:************
  1,不確。不可自加意見如:使多數人日漸愚昧而自甘墮落、坐以待斃。
  2,不確。不可自加意見如:商人、財團,以浮華的食、色、衣、住等方式,
               讓很多官員、人民自願拋棄傳統道德。
  3,不確。應就原文剖析,否則天下臭文穢章漫天過海矣!



++++++++++++++++++++
#7980 留言者:華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16:47:12
  萃取主題作業,敬請老師指點。
  1、認知界:大名府某惡霸魚肉鄉里,鄉人與過路僧人商討解決之道。
  2、理解界:官府不廉求族長,族長不義求白姓,白姓再怕事,公道由誰伸訴呢?
  3、剖析界:自古以來官商勾結,人民若不因為逼不得已,是不會輕言抗爭的。

答:************
  1,不確。鄉民投訴絕非〔與過路僧人商討解決之道〕。
  2,不確。
  3,不確。此乃「政治迫害論」也!老朽所談皆係「人性」!與「理性抗爭」無干!
       但願不會被人認定:「有怎樣的網,就有怎樣的網民」!



++++++++++++++++++++
#7981 留言者:曾凡 主題:#7974练习 留言日期:2008-11-06 21:13:26
  1,認知界:
    某大戶官商勾結,魚肉鄉裡,悍奴成群,人莫敢犯,民怨甚深。一僧路過,鄉人哭訴之。僧開解就明之道,然鄉民不願放棄既有。僧笑離而去。
  2,理解界:
    鄉民寧願繼續忍受大戶之壓迫,也不願放棄已經擁有的生活。
  3,剖析界:
    鄉民面對大戶之壓迫,求助官府、族長無門;本有解決之道,在于棄暗投明自救之--然其不願放棄既有,固執迂腐,故不能得救,只能在原有環境中繼續生存。

答:************
  1,正確。但不够精簡。
  2,正確。
  3,正確。主題非文章!



++++++++++++++++++++
#7982 留言者:小白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22:29:17
  1,認知界:僧聞鄉人訴苦,瞭解其苦況乃自囚之果,大笑而去。
  2,理解界:鄉人若棄暗就明,即可擺脫困境,唯人甘為物奴,菩薩難救。
  3,剖析界:大戶恃富凌弱,鄉人亦不願放棄既得所有,人性如此,世態本然。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7983 留言者:修行人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23:17:53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
    某大戶魚肉鄉里,鄉人心雖不平,但只是口怨而心不行。
  2,理解界:
    一個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必是保守派,而非改革派。
  3,剖析界:
    世人大多重利輕義,只要有利可圖,就消極保守。惡人遂能橫行鄉里,進而造成社會不平!

答:************
  1,正確。
  2,不確。本文未涉及此。
  3,正確。但誰不是「惡」人?又有何「不平」?



++++++++++++++++++++
#7984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答7974則 留言日期:2008-11-06 23:28:49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大戶魚肉鄉里,一僧詢問鄉人以求其方,終感悟而去。
  2,理解界:
    居上者常予取予求,居下者則亦步亦趨,超脫者理應跳出輪回。
  3,剖析界:
    社會中皆有三類:居上者、居下者和超脫者。因強者不可抑、弱者不可扶,超脫者應順遂自然,自行其道。
  學生  敬上

答:************
  1,不確。〔感悟而去〕?誰?閣下乎?
  2,不確。太超過了。
  3,不確。太太超過。



++++++++++++++++++++
#7985 留言者:阿奇 主題:#7974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6 23:38:13
  1,認知界:鄉人向一路過僧人哭訴一地方大戶魚肉鄉里之情事,僧人了解原委後大笑而去。
  2,理解界:鄉人為享受物慾,可忍受無公平正義。
  3,剖析界:物質生活腐化人心後,是非公理可有可無,人人惟利是圖。

答:************
  1,正確。
  2,不確。生活非〔為享受物慾〕,鄉愿非〔可忍受無公平正義〕。
  3,正確。原意為〔自作自受,仙佛難解〕。



++++++++++++++++++++
#7986 留言者:庚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7 01:20:11
朱老師好:
  老師教訓的是,這是學生的老毛病,現在仍在改正中。
  ﹟7974練習答案:
  1,認知界:
    某大戶平常魚肉鄉里。一鄉人求路過的僧人主持公道,僧人問知情况,知鄕人貪心不知足,固離去。
  2,理解界:
    弱者處於弱勢,要反抗當有所犠牲,如不想犠牲,當安份守紀。
  3,剖析界:
    弱者之為弱者,是因其能力不足又貪心,想變強又不自己奮發,維持現狀又不甘心。
  請老師指正。
  學生敬上

答:************
  1,正確。文太長。
  2,不確。官員政府莫非環境,良鳥擇枝而棲,此之謂也。
  3,正確。



++++++++++++++++++++
#7987 留言者:遊子 主題:答7974則 留言日期:2008-11-07 01:38:27
老師您好:
  學生常覺無法與人溝通,此次主題萃取之練習,始知自己對於體用因果的關係仍是一知半解。來網兩年囫圇吞棗,對於中文程度仍然不佳,又犯上自以為知的毛病深感慚愧,還望老師不吝當頭棒喝。
  對於老師前次教導:於剖析界應分述因因而果果。幾經思索,是解為:由一事件萃取出主題並深究後謂之理解,以此理解為因,而後形成剖析界之果,由此形成之剖析界中,亦含有本身之因果關係。再次試答分析7974則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鄉民向路過僧人哭訴受到欺壓卻無人能助,僧人問其究竟後,知其奴已成性,愛莫能助。
  2,理解界:
    鄉民遇到欺壓只想向外求助,又深陷物慾享受而無法自拔的奴性,對僧人點撥尚無動於衷。(困於奴性為因,得人應自立之果ˍ剖析界:棄暗就明之建言)
  3,剖析界:
    僧人給予棄暗就明之建言,但鄉民仍只見眼前近利而無視真能脫困的方法,實則無人能救。
  請老師指導。
  學生  敬上

答:************
  所答皆非常正確,閣下文筆也極為通順,之所以「自覺無法與人溝通」者,可能係「習性」有異。遊子負笈他鄉,必也:入境隨俗!反正為了學習,「溝通」何嘗不然?文字═體,溝通═用;因═不屑於用,果═自覺溝通不良。須知:俗人之謂俗人,因其俗不可耐,對不可耐之人溝通成功,自必道通天人也!
  至於剖析,本無定則,諸如剖玉,須就其紋理而剖,不可拘泥。尤其是網友們「各呈己見」,實乃「學習認知」之絕佳良機。蓋人人俱有主見,凡錯者,率皆偏離主軸;但僅知正解,亦屬「偏之於正」也!何以如此?世態本然也!近日老朽培苗,各苗長短粗細不一,人思豈止複雜萬分,是各有因果也!



++++++++++++++++++++
#7988 留言者:小程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7 03:44:39
  1,認知界:鄉人久受大戶欺,權衡利害而不敢抗,哭訴於僧,僧大笑之。
  2,理解界:世人若只顧趨利避害,社會將一盤散沙、仁義盡失。
  3,剖析界:利與害本為一體,並相互作用、轉換。鄉人個個舍害取利,反而個個受害,是自作自受也。

答:************
  1,正確。
  2,不確。加油添醋何為?
  3,不確。



++++++++++++++++++++
#7989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08-11-07 05:39:22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此之謂也。曾有網友投訴:台灣亂成如此,怎麼辦?怎麼辦?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政府!看看台灣朝野雙方,不都口口聲聲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洋洋」自得嗎?觀某網友的投訴,與本則文案內容何其相符!

  本題已解,請見﹟7976及#7982則。茲再公佈另一文案(每日清晨公佈答案):

  一位河南小夥子到上海去探望親戚,回家後興奮不已,對老爹說:
  「我知道了,為什麼上海繁榮,連月亮都比這裡圓!」
  「為什麼?」
  「因為他們在屋頂上種菜,半夜三更都可以下田,隨時隨地可以採來吃!」
  他們住的是土夯屋,而父子倆又是行動主義者,想到就做。
  待他們把屋頂一挖、水一澆,開了一個大天窗!果然不錯,半夜就可以看到上海的月亮,只是不能住上海人。

又:老朽所推薦之樂曲,因You Tube經常變更內容,故而導致超聯接失效。老朽不勝其煩,特此聲明,僅保持樂曲之推薦名單,而不負責提供聯接網頁之正確性。

                  網主人白



++++++++++++++++++++
#7990 留言者:至周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7 07:28:56
  1,認知界:一對父子之間從談話到行動,而使原本住處產生改變。

  2,理解界:生存於落後環境中的人,一但見聞相對繁榮的生活方式,就會心生嚮
        往,競起傚尤。
  3,剖析界:事物興衰有其因,人如只見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結果便會得不償失。

答:************
  努力不懈是好事,但應「用心」!
  1,認知界:要述明對此文案「懂了什麼」。
       「我知道了,為什麼上海繁榮,連月亮都比這裡圓!」
       這句話代表了「無知」!未點出這兩字,就表示「看嘸懂」!
       所以:「從談話到行動,而使原本住處產生改變。」就此溝不通了!
  2,理解界:正確。證明比以往有進步。
  3,剖析界:因═無知而為。果═災禍必至!
       不可自作主張:「事物興衰有其因」在本文無著。
       「結果便會得不償失」看到月亮是「得」乎?



++++++++++++++++++++
#7991 留言者:黎明近焉 主題:試答7989 留言日期:2008-11-07 08:49:27
  朱夫子尊鑒:
  末學試答7989則如下:
  認知界:父子二人之舉,有如東施效顰。
  理解界:以為有樣學樣,亦可成功。
  剖析界:殊不知,畫虎不成反類犬,徒然招人笑柄。
                       左正飛 敬答
答:************
  1,不確。非東施效顰,乃愚不可及也!東施至少還知道什麼是美!
  2,正確。
  3,不確。屋頂上挖個洞是畫虎乎?


++++++++++++++++++++
#7992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答7989則 留言日期:2008-11-07 10:03:24
老師您好:
  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河南父子誤以為上海唯因屋頂種菜而繁榮,遂起而效之,結果得不償失。
  2,理解界:
    東施效顰者不悉事物真實原因,貿然而行,畫虎類犬。
  3,剖析界:
    一味抄襲他人、貶低自己,而不依自身狀況起而行之,結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此剖析又從﹟1523則得來,不然就只能想到「東施效顰」。)
  學生  敬上

答:************
  1,不確。非「誤以為」!乃愚昧之極!故曰:「上海月亮都比這裡圓!」
       「結果得不償失」?有何得?夯土屋頂一灌水就破了個大洞!
  2,正確。但成語用錯!
  3,不確。未能認識本則文義,故而因果全錯矣!



++++++++++++++++++++
#7993 留言者:阿奇 主題:答#7898主題萃取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7 12:23:36
  1,認知界:
    一河南小夥子為學習上海的繁榮,和父親在屋頂種菜,結果把自家屋頂挖個大天窗。
  2,理解界:
    小夥子錯把所見之象(屋頂種菜)當成繁榮之因,又未能因地制宜,誤用後先受其害。
  3,剖析界:
    做事如不能追本溯源、探究其理,惑於表象、斷章取義的結果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答:************
  1,正確。
  2,半確。「未能因地制宜,誤用後先受其害」不妥。
  3,正確。



++++++++++++++++++++
#7994 留言者:心一 主題:尝试练习 留言日期:2008-11-07 13:36:30
  1. 認識界:一河南和其父屋頂挖洞,期望成為上海人,未果。
  2. 理解界:小伙自以為知道上海繁榮之因,實不知。
  3. 剖析界:不深入思考,將事物某一表象當根源而模倣之,無疑于捨本逐末。

答:************
  1,不確。期望成為上海人是「反諷」,不能視為小伙子的本意。
  2,正確。
  3,正確。



++++++++++++++++++++
#7996 留言者:朴石 主題:#7989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7 20:08:15
朱老師:
  您好!學生試着完成﹟7989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識界:某人認為繁榮是屋頂種菜的結果,便在土夯屋頂上種菜,結果屋頂開了天窗。
  2、理解界:繁榮不等於屋頂種菜,種菜也不能在土夯屋頂上種,自以為是的亂模仿導致屋漏。
  3、剖析界:體用因果辨析不清,結果與目的差之千裏。
  樸石敬上

答:************
  1,正確。
  2,正確。
  3,不確。此話不能為主題。



++++++++++++++++++++
#7997 留言者:華子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7 22:18:18
  練習作業,敬請老師指點。
  一、認知界:
    河南小子誤認上海繁榮是因屋頂種菜所致,回家如法炮製,結果鬧出自家屋頂開天    窗的笑話。
  二、理解界:
    河南父子急功近利引進上海經驗,致使屋頂開花,欲速不達。
  三、剖析界:
    河南小子只看事物表面,不深究其理,必然荒腔走板。

答:************
  1,正確。
  2,不確。非「欲速」亦非「急功近利」,乃愚昧也。
  3,不確。非「荒腔走板」,乃愚昧!



++++++++++++++++++++
#7998 留言者:小兆 主題:練習主題粹取 留言日期:2008-11-07 23:05:48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
    某人於上海觀其種菜於屋頂,回到家鄉後,欲效仿之。但卻沒有相同之成果。
  2,理解界:
    河南的環境,與上海環境不同。在上海的種菜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河南。
  3,剖析界:
    每一種環境,有其不同的條件與情況,固定的方法、事物,不能通用於各種環   境之下。
  感謝老師指正。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7999 留言者:小白 主題: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8 00:49:18
  1,認知界:河南小子將上海之種植模式搬來家鄉,誤以為可致富,結果令屋頂穿洞。
  2,理解界:屋頂種菜與致富無關,且不適合施用於土夯屋。
  3,剖析界:人常犯之毛病,是對現象的因果不及深思,即衝動而為,結果弄巧成拙,貧困愚眛如故。

答:************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8000 留言者:庚子 主題:#7989練習答案 留言日期:2008-11-08 01:26:01
  1,認知界:
    一對河南父子學上海人般在屋頂上種菜,以屋毀告終。
  2,理解界:
    土夯屋和上海建築的屋頂結構不一樣,未有計劃給人在上挖地澆水種菜。
  3,剖析界:
    任何體制都是因應其特別情况而產生,不究其原理而照搬此體制於別處,終會失敗。

答:************
  1,正確。
  2,正確。
  3,不確。重點在於愚昧。



++++++++++++++++++++
#8001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08-11-08 09:09:56

  本則文案不難,老朽本無意公佈。但因係罟網舊聞,老朽知網友們素來囫圇吞棗,正好乘此機會加以說明。讀文章應知「文氣」(文學上有:論理、叙述、抒情、詩韻、戲劇、嘲諷、懸疑、幻思等文),本文用〔一位河南小伙子〕為主角,理由是欲取「屋頂種菜」為材,語氣確有「貶意(但與河南人無關)」。對照的是地方是上海,顯而易見的是「强調對比」也!

  待小伙子由上海歸來,對老爹說:「我知道了,為什麼上海繁榮,連月亮都比這裡圓!」
  好了,如果各位尚未看出小伙子之愚昧,以往的書═白讀!
  緣:只要有人認為,某處之月亮比某處圓,百分之百表示:
   1,此人有偏見!
   2,此人不誠實!
   3,此人愚昧!

  其次:「果然不錯,半夜就可以看到上海的月亮,只是不能住上海人。」這種用語是稱「反諷」,與畫虎、畫犬、效顰毫無一絲關係!如果要罵人,這種語氣最佳--不吐一個髒字,卻已髒到骨頭都臭了!為什麼?此話是罵小伙子想做上海人--數典忘祖(今人只罵三字經,早忘記祖宗是誰了)!
  難怪!難怪!有人無意中得罪別人而不知;更有人被罵得狗血淋頭,竟高興異常!國人文字水平到了這個地步乎?果真?難怪人人控訴法律不公!政治迫害!罵戰罵不完!官司打不盡!老朽恍然大悟,道理很簡單!語言文字已無客觀標準,人人自說自話,自己相信就是真理!

  更糟榚的,是網友們濫用成語如:
   東施效顰:東施知西施美,效其顰,猶可行也。
    本則「夯土屋頂種菜」,是「米姓印怕死波」不可行之至!
   畫虎類犬:虎犬之形本相近,可類也。
    本則屋頂挖了一個大洞,房子已經不能住人了,豈是類犬乎?

  老朽建議之主題萃取:
  1,認識界:不明事理之鄉下人羨慕繁華,起而效尤,自任其害。
  2,理解界:屋頂不能當做菜園;夯土不能灌水;要繁榮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3,剖析界:愚昧導致貧困;追求繁榮要有機會與知識,而非想到就胡作非為。

  再出新題如次:(注 意:字數愈少,萃取愈難,不可小覷。)
  小沙彌對老和尚說:「師父,我有個立地成佛之道。」
  「此話怎說?」
  「師父和諸位師兄誦經禮佛,我只要坐在大殿上,不就成了佛嗎?」

  又:《巴西狂歡節》再校完畢,已掛在網上。待當前各種文案的主題萃取完畢後,將回頭探討各段主題。老朽已備妥約30則文案,每天一則,足够一個月之需。蓋網友們文字理解與應用程度不足,難以担當文化振興大業,老朽且盡力而為,希望每次能有半數答對。

                   網主人白



++++++++++++++++++++
#8002 留言者:襄助 主題:主題:#8001練習 留言日期:2008-11-08 08:31:45
  1,認知界:小沙彌想出坐在大殿上成佛之道。
  2,理解界:一步登天,不可行的。
  3,剖析界:人性愚昧,只求速成,終會失敗。

答:************
  1,不確:小沙彌「自以為理解」,與小沙彌「想出」差了十萬八千里!
  2,不確:人既自以為是,沒有什麼不可行。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
#8003 留言者:無有真假 主題:#8001练习 留言日期:2008-11-08 11:46:26
  1,认知界:
    小沙弥告诉师傅自己坐于大殿上佛的位置即可立地成佛。
  2,理解界:
    無知小沙弥欲得立地成佛之果,却對佛之本來一無所知,可谓緣木求鱼。
  3,剖析界:
    人應當知概念之由來。以指指月,指非月。
  學生愚鈍,定當努力,以不负老师之期望!

答:************
  1,正確。
  2,正確。兒語。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
#8004 留言者:黎明近焉 主題:試答8001 留言日期:2008-11-08 12:09:38
  朱夫子尊鑒:
  前次答題,末學濫用成語,先生教訓的極是,自當改進。
  1。認知界:
      人:
      名詞釋義:
      十戒:修行佛法入門(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
      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
      沙彌:能守十戒之出家人。
      小沙彌:七歲至二十歲,出家已受十戒之男子。
      小沙彌師兄等:入老和尚門下較早,修行僅止于沙彌。
      老和尚:年紀雖老,但修行也僅止于沙彌。
      事:誦經禮佛。
      時:每天。
      地:佛殿。
      物:佛的雕像.
      情:人皆想成佛。
      理:立地成佛之道。
      法:佛法。
   小沙彌見到師父及師兄,每日面對佛殿上的雕像誦經,以為只要坐到佛殿上,有人
  對自己誦經膜拜就是佛了。
   2。理解界:
       體:佛像。
       用:供人膜拜誦經.
      「沙彌」就是「沙彌」,即使坐在「佛像」旁邊,還是叫做沙彌。
   3。剖析界:
      因:老和尚本身未能參悟「佛法」,只知帶領弟子們誦經(有口無心)、禮佛(表面形式)。
      果:誤導小沙彌認為,「我」只要有人對「我」誦經膜拜,就立地成佛了。
      
     佛者,「智者」、「覺者」、「悟者」也.立地成佛之道,放下「我」也。唉!世間又有幾人能破此關,小沙彌放不下「我」,則永遠成不了「佛」。
                                左正飛敬答

答:************
  1,正確。八大概念供初學者用,已知則不必再提。
  2,正確。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因〕之判斷過嫌主觀,老和尚在本文中只說了一句話,怎知有無參悟?
      如此說來,老朽留下千萬言,也只是個野狐了!
       又:萃取主題乃極為嚴肅之練習,怎能走私個感想?如此,誰能成佛?



++++++++++++++++++++
#8005 留言者:沙粒 主題:試答 留言日期:2008-11-08 14:08:02
朱老師您好:
  1,認識界:小沙彌自以為成佛就是坐在大殿上被人参拜。
  2,理解界:小沙彌與老和尚對成佛的理解不同。
  3,剖析界:毎個人對事物、事情的主觀認識都不同。
  感謝老師指正。沙粒敬上

答:************
  1,正確。
  2,不確。兒語與成佛無關。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
#8006 留言者:禪心 主題:試答#8001 留言日期:2008-11-08 14:53:27
  1,認識界:小沙彌向老和尚陳述其立地成佛之道。
  2,理解界:學佛之人常自以為是、只想(執相)成佛。
  3,剖析界:學佛本為解脫,奈何眾生反被佛縳。

答:************
  1,不確。兒語與成佛無關。
  2,不確。兒語與成佛無關。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不二對話錄-浪子心得--第八集終*****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