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
#11164 留言者:庚子 主題:健康意見 留言日期:2013-05-26 23:13:57
  學生已經䲃業,現在在內地准備考取執業的資格,待忙過這段時間,如果老師還未上山的話,定當探望並請益。
  我相信老師有老中醫看著身體會慢慢有所改善的,如果我能為老師治療是我的榮幸,但䲃竟我經驗還是欠缺,而醫術是用經驗築起來的,我是偏理論,欠缺足夠的實證,所以只能就我所知道的給老師一個參考。
  就老師所說的情況,我認為是中醫所說的脾腎陽虛的情況,其實就是身體下部火力不足,沒有能力把水份從身體下部帶到上部來,以致多餘的水濕積沉在盆腔位置,膀胱泡在水濕裡,重量增加下壓,產生尿意,但因為此水在膀胱外不在膀胱內,所以不能排出體外,所以尿頻。又因為不能把水帶到身體上部,上部缺乏津液,所以口乾、目澀。總括來說,仍然是之前所診斷過的上熱下寒,而以前的咽喉炎就可能已經昭示了這個問題已經有。
  如果有以上問題,我會建議平時服食桂附地黃丸補腎陽,蒼術茶升脾陽袪濕。
  蒼術茶
  原料:蒼術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如口乾或發汗更嚴重則停止服用。

答:************************
  畢業了?大好消息!當可賡續仲景偉業矣!至於老朽賤軀,實無足道介,人老了,責任已竟,機構已損,活著只是排隊候召而已。其實,老朽「尿頻」已颺,夜得安眠,口乾目澀並非常態,身心極其安康。目前常以蕃楸草等泡薑茶代飲,喝來頗似涼茶,非為治療,實圖其經濟實惠也(草乃學生所購)。


++++++++++++++++++++++++
#11166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中庸之醫 留言日期:2013-05-28 23:14:14
老師您好:
  看到前則留言「除西洋參外,其餘與近日所服之藥類似」,貌似醫生也開了仲景方「麥門冬湯」。既是經方醫生,學生大可放心,唯一擔心的是方中麥門冬的比例,是否與仲景原方相同。蓋因麥門冬湯主要潤「脾之大絡」,是以脾為中心,以中央土的力道,灌溉四方臟。所以麥門冬的力道一定要夠強,劑量要足,不然潤不到其他臟。
  學生許久未曾寫作長篇文章,有感於當前中醫與經方的處境,「顯擺」一篇。因目前仍是病身,心火不足、神明不出,改了幾次仍覺拙劣不堪。請老師指正!
  
    中庸之醫
  人常謂中醫是中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醫術,不過爾爾。又謂醫術,乃小術也,郎中乃是「下三流」行業,不過爾爾。是爾?非爾?
  人之肉體生命為體,精神生命為用,中醫醫理以兩者之結合度為研究對象。追求物質生命者,以之延年益壽;重視精神生命者,以之平和身心、提升精神生命的輸出效率。醫理為天理之一,孰有優劣?唯人之志,各有所之。
  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結合緊密稱為健康人,即「平人」(醫家不談「仙人」,但由病人至平人再至仙人,築基固本、拾級而登,斯可矣);反之,則謂之「病人」。平人身心和合,可稱「中庸」之人,是具「中性」;病人未能中庸,是為「偏性」。其實,病人、平人本無差別,由於人處於變化狀態,因此絕對「中庸」的平人,鮮矣、「鮮能久矣」。而所謂醫者,即糾正偏性之人趨向中庸,故中醫豈僅是中國之醫,實乃「中庸之醫」。
  世生萬物,亦本無差別,人類經過千萬年的試驗、選擇、育種,根據服用物質後、其性質對人體的作用,將使人平和、可補充物質與能量的「中性」之物稱為食物,偏性適中、恰能糾正人體偏性的(如同開關身體內一組邏輯閥)稱為藥物,偏性較大、不容易操作或者使用面窄的稱為毒物。無論藥性、毒性,皆為偏性,故人參殺人即是毒藥,砒霜活人亦稱靈丹。故此,以中庸「正其極端」之義,中藥可謂使人「中庸之物」。
  既知「藥」「毒」同物、「藥」「食」同源,余在食用熬爛的大米稀飯時,當作是在服藥(只惜此方不能盈利,故無商家宣傳);服用「腎氣丸」的心態與吃花生米類似;慎吃西瓜的原因與勿用「白虎湯」相同(西瓜的物性類似天然的白虎湯,今人不分季節、不分體質,大量服用,身受其害而不知);爆炒食物當作炮製藥物,煎製藥物如同煲湯(無怪乎《傷寒論》中傳承自廚師伊尹《湯液經法》)。心中早已病人與平人不辨;藥、食、毒,物物皆物。
  知此,即知能治萬病的靈丹妙藥,身邊本自擁有,不在遠方,中性之「主食」是也!然而,白米飯價廉質樸,百姓以之活命養生,日用而不知其珍貴,日久遂棄之如敝屣。又逢今世西風日盛,西醫把持的各式專家為了商機,借「科學」的名義詬病養育人類千萬年的主食,大力提倡控制、縮減主食,卻推銷或令人口爽、或稀奇珍貴、或治標不治本(各種「指標」非中醫之證,實乃西醫廣告詞)、或奇果異蔬(以維生素的名義服用大量寒涼水果蔬菜,滅人心火),以及種種琳瑯滿肋的商業食品、藥品、保健品,乃至當今大陸經濟作物擠占莊稼耕地,糧食大量進口,糧賤而地荒。
  世人耳濡目染之下,早已不辨物性、道聽途說,競相往口中填塞。偏性加乘偏性,「藥物」加上「毒物」,既乏「中性」之米麵肉蛋魚等主食補益,又缺中庸之藥以扶正,以毒為食而不自知,視藥為毒而難入口,無怪乎平人難見,病人、「亞健康者」處處!
  嗚呼!舉世昏迷,莫能覺悟!竊以為,降低巨額的醫療費用、提高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濟世救民並不難,讓「主食成為主食」即可!然而,中醫不興,中庸可得乎?
  日用而不知其理的瑰寶,尚有如同白米飯一樣樸素的「經方」,余學醫即以經方醫理入手,側重於搞懂人體運行機制的理論(比如:小便的機制是肺中氣壓、脾胃液壓、腎中水壓均至強盛狀態,膀胱之廢水始能順暢排出;如果諸臟燥氣產生額外的氣壓,不時擠壓膀胱,而致小便頻數,在《桂本傷寒論》中稱為「小便淋漓」),注重經典中的醫理的概念系統化、準確化,醫理中陰陽五行也可為學習其他五術打下基礎,通過學習藥性更可以了解萬物之性(疑似文祥「資料編碼」)。
  待漸漸深入學習後,發現中醫自岐黃而興,至漢唐而大成,自宋以降,去聖日遠、醫理漸亡。後世醫師不知醫理、不求通透,自以為是、崇尚創新,重流行(時方、偏方及後世醫書)而輕經典(經方及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重治標(短期利益)而輕治本(長期利益),重局部(某一症狀)而輕整體(整體觀),近當代中醫大夫不會治病、只會調理幾成常態,待西風東進之際,中醫立刻摧枯拉朽般敗走麥城,實乃理所當然!
  實話實說,經方確有其缺陷:其一,藥方療效迅速,病解後即停止用藥,而且看似多證實乃一個病因,通常一並搞定,因此難以將病患(被笑稱「藥罐子」)當作搖錢樹一樣不停調理,故醫生謀生不易;其二,藥品種類少,且價格低廉,方子也不創新,故缺少商機;其三,對醫生文化素養要求較高,尊重經典、虛心探求深意始可入門,若理論不通,一旦開錯藥,治病有多快、殺人就有多快。正因此缺陷,後世郎中逐漸莫敢用之、莫能知之,仲景雖被貫上名譽醫聖的頭銜,傷寒論卻束之高閣!
  後世醫生既不知其理,又不知「人性不變、物性亦不變」,遂肆意篡改仲景原方,或更換藥材,比如腎氣丸中換生地黃為熟地(同仁堂之金匱腎氣丸與桂附地黃丸皆如此);或是畫蛇添足,比如金匱腎氣丸添加牛膝、車前子;或肆意變更比例,比如麥門冬湯,通常將麥門冬的比例調低。使用了亂改的經方之後又說無效,即言經方不合時宜,以致仲景方之真意千載蒙塵!
  雖然從傷寒論中探求的醫療養生觀念,與當今主流觀念相違背,廟堂之上的中西醫反對者甚眾,但《傷寒雜病論》仍在,只是能讀懂的少了,能闡釋成現代人易於理解的觀念更少。前日,當余看到如下歸納:
  
  風暑--血(少陽、厥陰)--傳導
  本於「密度」,對於密度的兩者極端表象作描述。
  風:能量的高速流動的現象。
  暑:能量近乎不流動的現象。
  濕燥--津(陽明、太陰)--對流
  本於「濕度」,對於濕度的兩者極端表象作描述。
  濕:濕度極高。
  燥:濕度極低。
  寒熱--氣(太陽、少陰)--輻射
  本於「溫度」,對於溫度(分子間的動能)的兩者極端表象作描述。
  熱:系統動能偏高。
  寒:系統動能偏低。
  
  頓時拍案道:這簡直就是系統概念化的中醫!是知:當今觀念繁榮,仲景原方的微言大義,今世當出!
  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以經方模型、本草模型而構建的電腦程式,將繼承仲景等祖先智慧,使世人身心平和!中庸之醫必將重放光芒!

答:************************
  中藥之奧妙就在於藥方「大同小異」,大同者,同為治人病,病僅係時疾之丙,人體機制無別;小異者,狀況之別正係待醫之病源,人人有異也!因此,千百年來,各種經方歷久不衰,活人無數,卻又無一全同。西醫貌似「科學」,其科為機械、其學如齒輪,頭疼腳疼,部位雖異而用藥則殺疼如一!

  汝此文,「開門見山」立論已偏,蓋所謂:「人常謂中醫是中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醫術,不過爾爾。又謂醫術,乃小術也,郎中乃是下三流行業,不過爾爾」本係無知無識輩之偏見,若以偏見斥偏見,頗類白犬吠黑犬,但聞吠聲震天,明眼人難悉所吠為何矣!
  須知中華傳統素有士俗兩道,真士唯理是問;世俗但見功名利祿,以酒色財氣為念。世之真醫承之於天、以生命傳衍為目的,張仲景、李時珍者,神也!豈須躩蹦於權貴之舞台、嘩眾取寵?再言「中庸」,中庸指為人之道,絕非好壞兩端擇其中、黑白不分盡灰色!如此理解,中華文化無非天下食餘總匯,不顯黑白之潢汙!
  汝既知中庸「正其極端」之義,斯乃抽象之精神境界,焉能將物質之中藥、推論為「使人中庸之物」。「極端」者,僅知其一不知其二之類,汝略知中醫皮毛,拉雜中庸大義,正係「極端之偏」,以致難明究竟,徒令識者空唏噓也!文乏大義,不可僭章,汝此文犯了輕忽之病,自以為是,當切實反省之!
  做人須知:登山千仞,一日可竟;行路百里,旬日始達!中醫藥易學而難精,常看《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網目》等,僅知天高;若欲成就天人、有益於世,起碼要在熟學飽知之後再閱歷半生,多醫窮究,苦心志而盡絕思,始悉地厚!萬勿持粉彩塗鴉高樓,玩語文作秀網絡!風起雲湧,中庸道圮矣!
  

++++++++++++++++++++++++
#11167 留言者:漁儿 主題:否定字 留言日期:2013-05-31 18:33:02
  先生這些時與網友談論中醫及異步技術,學生因缺乏這方面的切身體會,所以沒有發言。好在先生有老中醫照料,又有懂中醫的網友建言,自己也就心安許多。
  
  學生一直在解讀西方的形式邏輯,其中重要的觀念是「判斷」,所以也一直在琢磨漢字的「否定字」(# 10217),先生可否解釋一下漢字存在著那麼多「否定字」的意義?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華夏文明與《易經》相輔相成,漢字則又受易理的影響,於陰陽相因相果之下,肯定之外必有否定,乃自然之然也。欲知否定字,於老朽之「概念分類表」中,凡立場屬動態、主觀之用者,皆有陰有陽、有肯定否定之謂。蓋主觀之見,有是有非、有愛有恨,訴諸概念,遂成體系焉。


++++++++++++++++++++++++
#11169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6-05 08:12:19

  33年前,老朽為求證人間牟秘,曾拜師學習「五鬼搬運(事詳自傳--炎夏,據悉為武當山在台傳人,但惜無實據)」。師曰:「習此藝不難,難在要長期禁慾且必須在神前發三種毒誓:絕子絕孫、窮困終生、肢體殘癈,以致無人願學」。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老朽素來敢作敢當,只要得證人生真相,一切在所不惜。
  師授以打坐、誦咒之法門,老朽練了一年,五鬼未見、搬運不得,但是「副作用」上身,如假包換!自後,老朽斷慾迄今,心淨性明,乃練功之助也;絕子絕孫成功,果無一絲一毫牽累;窮困雖不至於,但身上確無餘銀;只是肢體殘癈定義不明,老朽試以「病體殘疾」視之,卻是碩果纍纍、滿園春色!
  天道公允,人生有得有失,自幼慈母見背,老朽身體疏於調養,但意志卻極端堅強。踽行至今,每視賤軀猶多餘之盲腸,而對精神追求卻絲毫不懈。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理之必然!是以老朽自頂至踵,具體抽象、坤靜乾動,未曾一日得寧(留言中悉曾備載)!夫求仁得仁、求義得義,其天理也!
  近因計劃上山修道,恐賤軀罷市,特遍訪中外名醫,以免行囊淪為藥櫃焉。有幸者,數十年之宿疾「梅核氣」得癒,可省下大量喉片、喉糖;血壓恢復正常(略偏低);痛風遠颺、皮膚燥癢不再、頻尿已解。老朽躊躇滿志,自以為上邀天眷,及時脫胎換骨、皮輕肉賤,大可羽化而登仙矣!
  然而,幸中有不幸,丹毒大軍來襲焉!緣年前入浴時,驚見右腿脛前有紅色圓斑,其徑約五公分,不痛不癢,數日而逝。去載又現,初不以為意,三日後長成水泡,去鏡湖醫院診治,始知為「丹毒」。醫生謂此病係細菌感染,唯有以紗布浸消炎水濕敷之。老朽因換紗布麻煩,改以衛生紙,隨時可灌注消炎藥水,療效倍增。此次復至,正好測試新法,二日即癒,看來數瓶消炎水即可對付。
  常事乃常識,怪人多怪病,上周二老朽突覺左頜咬合困難。次日,嘴每動必痛、且聞關節「咯咯」之聲,老朽試以熱敷,頗能緩解。又一日,飲食已受影響,但卻不知此病為何方神聖!遂向鏡湖醫院求教,始知此病為「顳顎關節症候群」,屬「口腔外科」,惜該院無此專業,老朽只能自求多福了。
  上網一查,此屬「新時代症候群」,老人關節常磨損,患者較多。得悉有下列六則自療方法:
  (一)舌尖頂住上硬顎(上門牙後面),此姿勢是顳顎關節休息的位置,壓力最小。
  (二)舌尖頂住上硬顎(上門牙後面),然後張嘴打開關節。維持下顎關節良好活動,避免過度磨損。
  (三)顳顎關節穩定性運動,以雙手拇指給與相對阻力。促進維持正常地關節位置。
  (四)眼睛維持平視,下巴後收,將上頸椎關節與枕骨之間關節打開。
  (五)頸椎中軸後伸運動,頭頸部後仰時,下巴不可向上或向外凸出。矯正頭頸部向前伸的錯誤姿勢。
  (六)肩胛骨夾擠運動,促進頭、頸部及肩胛維持正常位置。
  然而,偷多常為階下客,病久未必成良醫!自療幾天下來,頗有進境,一時心喜,輒張口自驗之。不料,信心爆棚,一時張口太大,卡嗒一聲,舊創遭難。時疼痛難忍,各種止痛藥皆失其效,不得已,覓一「口腔內科」救急。奈何內科不顧外科,醫生開了些消炎去腫藥,無濟於病,老朽已有首無口焉!
  日昨,沈冰玉發動陸海大搜索,於新口岸得一「口腔保健中心」。沈子慎重之極,令林伯勳駕車、沈冰玉護衛,三人急奔該中心。中心有一醫師,行家一開口即知是關節咬合不當,病因多係心情緊張或用牙不均。經詳診後,謂情況尚輕,歸家熱敷即可,但近期絕忌張口過大或下顎左右搖動。
  果然,細聲說話,小口慢嚼,不哭不笑,不怒不驚,如今已雨過天晴矣!

  自我檢討,此次無妄之災有巧有驗,緣老朽「口腔植牙」數枚,上週剛妥;值VHDL開發系統受阻,正想方設法。由於新牙新到,右側用力較重;加上設計杏子金身,時間有限而工程浩大,難免心情緊張。一時不慎,擾動了老化的關節,偏又急功求癒,不斷在舊創上施力,是有災如是焉!
  人生之奧妙,在於什麼叫做該不該!要知道,判斷一件事,無非是「利害權衡」。以「看病、吃藥」為例,病是害,但病癒汝必是利,為什麼?關鍵在於「病之害」為何、「病癒之利」又如何,判斷不是拿刀胡砍,如砍得不到位,經常傷的是自己!是故,訓練自己大腦,遠比戴頂博士帽難得多!
  人人主觀,不論上智下愚,人知一己所知、而不知己所不知。更甚者,人之知必自得、而不知常輕忽,老朽素來自制成習,久而遂不知何謂自制矣!此次利、害涉及道遠之重責,知最有價值的是時間,偏偏所剩不多,故時間有損就是大害;所不知者,利能熏心!不該急者不急,是謂「道法自然」,心既熏,是不該也!
  痛時難思、不痛思定,好在沈子業已打通「電腦軟硬」二脈,對此異步技術胸有成竹,老朽大可將結構流程規劃妥當,時機一至、水到渠成。蓋單絲不搓線、獨木難成林,家國之存亡、文化之興衰,絕非任何一人之責也!此口腔關節,小恙也,苟若見小不知著,大事必偏!是有以記之。


++++++++++++++++++++++++
#11170 留言者:小人 主題: 留言日期:2013-06-06 01:20:04
老師:對於11168則,學生看了很多遍,但是還是不能瞭解,為什麼「分」字在「本源」中。

答:************************
  真想瞭解?還是想湊熱鬧?是今天才不解?還是一直不解?

  須知,三亞海灘是供人們休閒的勝地,男女皆宜;太平洋海溝則是地質變化結果,觀光客莫入!蓋漢字有很多層次,「字易」可以嬉遊、玩耍,但「漢字分類」卻只能望而遠之。為什麼?學習應有一定的立場、目的,老朽公佈「漢字分類」已三十年,從未多加著墨,道理很簡單,非人可立、無目為的也!
  不錯,漢字之發展曾經「約定俗成」,但發展到今天,焉能「唯俗是用」?知道電腦軟體有種「組合語言(大陸稱匯編語言)」吧?當今有幾個工程師還會寫這種程式?何也?組合語言實乃「機器代碼」,是供電腦硬體使用的,硬體是其立場,效率則是目的,對「商業為帥」的工程師而言,難不可耐也!
  再說,漢字真有256類嗎?如果沒有,憑什麼「分」?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分」呢?可是,為了效率,能不分嗎?沈子的漢字理解程式守佔NKB空間,說來簡單;而小美用舉國之力,用超級電腦、花了七十年、寫了無數則程式,結果是佔有了全球市場、高科技人吃喝得腦滿腸肥,但是,一個LOVE都不能解!

  真想學漢字,一步一步走可也!飛翔不宜!「漢字分類」蘊含天理、納須彌於芥子之中,兼融瘋人情、是人類思維(軟體)與生存「硬體」之介面也!神器寶物,可藏諸名山、可懸之廟堂,端視安全條件而定。時至今日,名山遊客如織、階為之平,而廟堂門可羅雀、清淨無塵!美材但知ABC,自然無意256矣!
  故老朽謂之:「多多」思考,可正其義、或略近山門!然而,苟非出家人,緣何趣山門?


++++++++++++++++++++++++
#11171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解讀「形式邏輯」 留言日期:2013-06-10 16:34:45
  學生解讀「形式邏輯」,緣起於對當前教育和研究中忽略概念認知的反思。忽略概念認知的典型表現,是對「問題」認知的忽略,而只集中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效果」上,於是「皇帝的新衣」層出不窮,其後果是造成了人們認知的困惑,乃至價值觀的混亂,即先生所說的「信」的問題。
  學生一直在思考:人們為什麽會如此忽略概念認知?從思維層面上說,學生以為與「形式邏輯」占據思維的主導地位有關。先生曾說:「數理邏輯有其真實性,然而人類的概念思考也有其真實性,既然我們能承認數理邏輯的突破空時,何不利用概念的陳述,在人類理解範圍中,去描述宇宙的真相呢?」(層次論,二、存在的意義)
  學生自知能力有限,所以將「形式邏輯」的解讀限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計算複雜性理論(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ory)」,且集中在最基本的概念上。隨著解讀工作的深入,學生意識到了此工作的艱巨和危險,因為從觀念上來說幾乎是顛覆性的。好在學生報持「平常心」,將此當作自己人生的修行,看能否給後學們一些啟發。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這確是「顛覆性」的議題,影響極其「嚴重」,涉及空中樓閣之根基!與論者若不深入虎穴,不立即斬帥奪旗,學者們面臨得失,必將群起而攻,戰況血腥無比!老朽認為,人本係主觀動物,千百年不過一瞬,真理永存,無須直指人非、毀人心志也!汝來此為緣,有緣說緣,果若當作「自己人生修行」斯乃正途也!
  其實,人間諸相,無非夢幻泡影,舞台上熱熱鬧鬧,觀眾才有好戲消遣,何必分辨演員是誰?人活著,時間是債孽,千年前莊子與惠子樂魚之爭何在?如今蝴蝶、螢火蟲幾成瀕絕生物,人類亦正步之趨之!「形式邏輯」最多還有三十年市場,三十年?中國將成世界首強,漢字水漲船高,另一場主觀惡夢又將降臨也!


++++++++++++++++++++++++
#11172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解讀「形式邏輯」(2) 留言日期:2013-06-15 19:40:26
  人們常說:修養、學養等,先生可否釋解「養」?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查漢字基因「養-(字首〔羊〕:家畜。字身〔食〕:吃,吃的東西)育,畜,延續生命。」
  羊可食,食之,人因之而得生存,世事遂有進展。
  修養:修之養之,以利延續。
  學養:學之養之,以利發展。


++++++++++++++++++++++++
#11174 留言者:文飛 主題:思維方式對比 留言日期:2013-06-17 15:27:09
發言主題:思維方式對比
老師:
  您好!
  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因前後二級強度之比,始有認識。通過對比,比較,比擬,比喻等類比方法,常能便於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加深對事物的了解。
  晚輩對“思維方式”這個抽象概念有些模糊,想向老師請教三個相關問題:
  其一,具體到人類群體,中國人與外國人在思維方式上有何相同與不同?
  其二,具體到人類個體,男人與女人的思維方式有何相同與不同?(中外思維相關的書沈老師多有涉獵研究,這個問題不知沈老師可否一起參與解答)
  其三,同為人類,群體與群體,個體與個體之間思維的差異,是因文字語言與環境的差異產生的嗎?那共性是因何而同呢?
   順祝近祺!

答:************************
  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未必採用各種類比方法(類比係微觀立場,供研究分析用),蓋人必主觀,各有所見、各有所知,不能一概而論!
  答一:人就是人,中外皆人,所異者「文化教養」也。
  答二:古謂男女有別,乃基於當時環境,值今工業時代,分別有限矣!
  (沈補)有些事無法一一經歷,故參考汲取他人載之籍冊的精華,俾縮短學習時間。至於思維,從小到大,男性、女性,所見多矣,應該多利用個人思維去思維(除非是到神經元層次的專業知識)。
  與其說男、女有別,不如說但天、後天兩因素,對個人思維的絕對影響。《文心雕龍》所論雖撰文一事,於思維觀察上亦有可取者:「相如含筆而腐毫……淮南崇朝而賦騷」就是對思維遲敏的描述。
  幾百萬年的演進,男女生理及生存目標的差異,再加諸各個時代大環境對男女的要求、個別小環境(如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排列組合,不一而足。
  沒有提供答案,男女思維的「方式」,在生理層次(神經元)是相同的,在心理或精神層次,影響因素如上所述,就比較複雜了。
  答三:思維之別源自生活環境,共性來自人性,語言文字乃其末事也!


++++++++++++++++++++++++
#11175 留言者:漁儿 主題:養(2) 留言日期:2013-06-18 01:55:49
發言主題:養(2)
  先生的「顳顎關節症候群」好些了吗?
  
  修養:修之養之,以利延續。學養:學之養之,以利發展。故所養者与生命延續有關。那么,学生可否进一步理解:就人性根本而言,此修之養之、學之養之者,「心性」也?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朽在靜養之下,「顳顎關節症候群」已痊癒,謝謝!匪此生命必要之風浪,人安知秋景平湖之幽閑?

  古人發漢字以承春秋大義,深悉人性與獸性無異,故以修養為延續生命、學養發展人性。今人輕「心」重「物」,唯物之餘,拜金求顯,道義皆忘,「心性」無蹤矣!兼以賢愚同鍋、煎炒如一,技術凌駕思維,民主蒸騰宗祖。於是乎,大庭廣眾之前,人人可無遮作樂,事事必期諸高潮,人已返獸矣!
  於獸之域,水草應豐、芻料須足,否則難以為繼焉。是見舉世粥粥、鈞體肥肥,熙攘忙碌求溫飽、馭身勞力為富高,心性早已淡化為水矣(汝之理解不差,蓋淡水鹹水乃純度之別,多少不可以東西南北分也)!

註:近因工程師遠赴大陸,本室內聯網故障,資料上傳不便,時間延誤請諒。


++++++++++++++++++++++++
#11177 留言者:漁儿 主題:善(3) 留言日期:2013-06-19 20:18:34
  先生就「養」的釋解,使得學生對「學習」、「修行」的目的及方向都有進一步的認知,多謝先生!
  
  這些時向先生就「主觀、客觀」的請教,讓學生想起有關「真善美」的請教。于「真善美」中,中華傳統文化特別強調「善」,比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人之初,性本善」等等。
  「主觀、客觀」是現代漢語的闡述,「善」承自古文,二者都直指人性,學生在想:「主觀、客觀」與「善」是否有一致性,即可以相互闡釋?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主觀、客觀」與「善」因人而異,若有一致性,即成一家之言,則可相互闡釋。
  於儒家,客觀係社會大眾,聖者處處以社稷民生為念,主客一致、天人合一。於道家,道法自然,主客不分,善待自然即善待人類。佛家出世,以摒除主觀為目的,人果無我、自必客觀(事實上已成佛矣)。


++++++++++++++++++++++++
#11179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6-21 12:22:31

  老朽修身養性又進一層,多年努力,迥非易事,特此奉告。
  緣以往老朽堅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最初,雖能做到「不視聽言動」,但每每心不由己,為了各種「非禮」情事致心浮氣燥。直到數年前,偶見社會上「非禮」泛濫,且已遍及各界,老朽竟然無動於衷。繼而尋思:係修為有得乎?抑或心態麻木不靈?再不然闇聾夜冥,老朽人事已盡,行將折返乎?
  日昨,與沈子交流,因本室責任重大而人手拮据。事無大小,沈子獨力撐持,常感工作壓力沉甸。老朽告以:負重物登山,初始健步如飛;及至過半,觀腳下雲霧縈繞,頗以勝任為得焉;待心頭鬱悒、一應煩苦交集侵襲之際,是已近山頂之時矣!言甫畢,老朽自忖,詹詹大言常虛,潺潺清心為實。旋翻閱網訊,李登輝、陳水扁耀入眼簾,一時未以為意。再閱世事,六四餘孽未艾,歐美已挾技競相欺凌,新八國聯軍堪堪在目!
  孰料,老朽不僅無絲毫之憂,反而撫掌失笑,蓋爐火方殷,打鐵須熱;雙羽四足,時之已近。若一奕局,雙方落子似雨,人居局中,恍然見棋不見勢,真章難識。憶及老朽寫作《宇宙浪子》之時,日書萬字,每半月完成一冊。初,老朽自命文之大豪,欣而有慰;及文已成書,嗒然若有失,恨意有未盡,常擬更新焉。
  其實,此書並非老朽泣心瀝血之著,甚且連布局規劃都得未曾有!當時,老朽只是心存一念、手敲鍵盤,神思遠颺九天之外,一任飛瀑自然流瀉(罟網有載)。然而,天知地知,唯老朽不知是自何處「抄襲」而來!
  如今大惑得解焉,蓋世事前定,老朽素知。但因「我心」未淨,每每見棋不見局、明利不明勢,常有一時之昧。老朽多年修行,雖竭盡全力,擬跳出三界,但略窺雲端即跌落塵埃!何以如斯?一則「私心竊喜」,小我又萌;二則修為不足,山頂尚遙是也!

  老朽果真登頂乎?試問:此頂何在?緣在同網一修,千載所積,獨樂樂不如眾諤諤,是有此記!

                  網主人白


++++++++++++++++++++++++
#11181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6-21 12:22:28

  於11180則網友謂:「如果學生記憶未出錯,在11171和11172則留言之間,還有一則留言,但這幾日再看時找不到了,可否重新貼上?」
  據查11171與11172之間汝見餘隙,故老朽回以:「是記錯了也!」

  適才漁兒網友寄來一文,如下:

〔一,主題:解讀「形式邏輯」(2)
  學生以為,先生提出的「結構邏輯」,就是解讀「形式邏輯」的一個範例,「正其位,盡其用」。
  所以,學生解讀「形式邏輯」的目的,並非否定「形式邏輯」,只是希望「知其位,識其性」,因為「形式邏輯」現今之所以造成人們認知的困惑,主要是因為人們將之誤置所致。如此一來,學生解讀「形式邏輯」,實際上是在解讀自己和他人的主觀,謂之「自己人生修行」。
  學生在思考:解讀「形式邏輯」之所以有「危險」之象,主要是因為某些學者將「形式邏輯」視為「信仰」,若「直指人非」,就可能「毀人心志」,所以,學生會謹記先生的教誨,避免與人相爭。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很好,二十世紀是東西方思潮起落之分水嶺,自工業革命以來,物質蔚為時尚,早已當選上帝矣。不僅是形式邏輯,諸如此類的誤區成篇累牘,難計其數!可憐的無厘頭學者們只知埋首學習,十年寒窗,怎經得住殘霞落花?俗話說得好,窮寇莫追,得理雖登堂、饒人始入室!新世代遍地寶藏,「正己位、盡人用」適足修行,可趨而取也!〕

  上文不知如何雁失其群,既再得,究之無益,遂張貼於此。並對秦漢唐網友致歉。

             網主人白


++++++++++++++++++++++++
#11189 留言者:漁儿 主題:善(4) 留言日期:2013-06-25 13:16:40
  學生繼續琢磨「善」:
  善者,羊言,「良言」也。言為心聲;言出如矢,故「善」還可指「良心」、「良知」等。是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乃至「致良知」等。
  再者,良師、良友,也稱「善知識」,等等。
  
  正是,漢字一字一概念,「此概念在整體之感受下,能循類援引,將已成過去的有效經驗喚出。」(字易),以簡馭繁,納須彌于芥子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正是。羊之為善,乃中華文化「利眾為中心」之思想也。


++++++++++++++++++++++++
#11190 留言者:蔡佩真 主題:研究請益之拜訪邀約 留言日期:2013-06-28 11:57:11
敬愛的朱老師,您好!
  我是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研究員,目前正在投入研究與產業轉型相關的議題,以及未來在2020或2025年對於各產業成長有助益的願景發展路線。由於我們高度關注的議題,包含了各種產業(特別是製造類型的產業)如何與軟性經濟創意或軟實力交接轉型,產生更多令人驚艷的創意火花,故而在老師的經歷與專業背景下,希望能有機會當面就教於您,或與您透過電話聯繫。
  因我們並未有與老師直接聯繫與說明的管道,故透過本站向您邀請,也希望能有機會親自向您更細說分明,不知道可有其他方式與您聯繫上呢?
  突來的不情之請還望老師您海涵。也再次感謝您!謝謝!
  蔡佩真 敬上

答:************************
  難得!欣見台灣尚未徹底西化,竟有人遠謀深慮,願為未來社會運籌帷幄。茲查網絡資料,得知閣下對「老年化社會」著作甚多,且極有見地。唯此議題所涉層面太廣,難度極高,雖非不能剋服,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老朽曾於本網第10314則,論及「文化工程」,既然所見略同,不妨開誠佈公,略道一二。

  首先,老朽必須聲明:老朽者,世外野叟也,生平遠離政治、無意名利。一應觀點,若有價值,一律從公,所涉技術,全部自創,絕無抄襲情事。但在公之於眾後,若有任何爭議,老朽概不反駁,亦不再回應。
  其次,老朽實話實說,高齡化社會是人類即將面臨的、最嚴重的難題。問題在於年逾六十的老年人口,已經喪失了生產能力,往往是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即令任何人有任何能解決問題的良策妙方,在資本主義潮流下,難題無解;而在非資本主義國家,眼前之就業生產已經捉襟見肘,更無餘力顧及其他。

  老朽芻議之「文化工程」計分三部伽:
  1,文化內涵:
    文化依賴知識、經驗、判斷,六十到八十歲的人理性適值頂峰。故以各社區為基礎、
   集合所有長者,或講述一己經歷、見解,或專事整理、記錄,最後由引擎製作影片或
   多媒體,是稱小區文化。

  2,文化引擎:
    老朽十年前設計了「圖文系統」,係一與3dMAX兼容之軟件,使用者只需輸入
   漢字,本系統即可輸出「動畫」(漢字樂園有樣本)。本系統已與附屬中國文化部之
   中國動漫總公司合作,正在組織公司,且向國家申請火炬或863計劃。
    「易芯」更進一步,以非同步FPGA之「模擬真實」晶片,設計一不耗電、超高速、
   用語文控制,模擬地球物理環境之硬體作業系統。本系統資金自籌(不受投資人控制),
   完成後無償供「文化工程」使用。
    理論上,本系統每天可製作一部一小時之動畫片(與PC配合)。

  3,社會共享:
    市場觀念必須革新,尤其要避免「商業行為」。由於前兩項成本極低,可以利用社
   區群體力量,普遍應用在教育、溝通、娛樂、交易等。

註:其他事項,請與網管聯絡。


++++++++++++++++++++++++
#11191 留言者:漁儿 主題:善(5) 留言日期:2013-06-30 15:02:43
  「一陰一陽謂之道」,有「善」必有「惡」。
  惡者,亞心,次心,醜心。先生可否進一步釋解「惡」?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惡,心上之醜(亞乃醜之象形)也。惡純屬主觀,甲之惡非乙之惡(善雖主觀,但羊之美係人之共識)。是故,不論宗教、哲學或社會上,舉凡「不利於一己立場者」,概稱惡。要注意:惡僅在某些條件下可與善對立,在佛道立場,「有善未必有惡」;在理論上,善、惡更不能與一陰一陽相提並論。
  儒道佛三家多談善而少談惡(於此,法家另成一格),於社會教化而論,善有共識而惡屬主觀,故去惡即能稱善。基督教見解相反,因「原罪」為惡之首,人必須贖罪,以資「得救」,但得救未必能成善也。


++++++++++++++++++++++++
#11192 留言者:漁儿 主題:善(6) 留言日期:2013-07-02 18:42:44
  一般人們談論「善」時,就會提到「惡」,所以,學生說:「一陰一陽謂之道」,有善必有惡。」先生指正:「要注意:惡僅在某些條件下可與善對立,在佛道立場,「有善未必有惡」;在理論上,善、惡更不能與一陰一陽相提並論。」那麼,是否說明學生對「陰陽」的認知不足?學生試著更正之:
  對事物整體的認識,與立場有關,建立在辨識之基礎上,而陰、陽又為辨識之基礎,表達廣義的相對狀況。是故,談論「善」時,與「善」相對的是「不善」,至於此「不善」具有什麼特性,又須進一步認知。
  在儒道佛,善有共識而惡屬主觀,可看成是「惡,心上之醜」之闡釋,且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由此,反映了中華文化對「惡」認知的謹慎態度。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論及義理,勢必斤斤計較也!
  
  
++++++++++++++++++++++++
#11194 留言者:漁儿 主題:善(7) 留言日期:2013-07-04 03:36:31
  由「善、惡」漢字基因的解析,可對中華文化對「善惡」認知的謹慎態度有所體會。
  人們談論善、惡時,還會提及王陽明之「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可否請教先生如何看待此「四句教」?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王陽明以「格物致知」著稱,此四句可為代表。事實上,生命生生息息,無不遵循自然法則,故無善無惡才是宇宙本體。然而宇宙進化不止,炁能之層次漸升,迄至人類,意識成為進化之中流砥柱。所謂意識,原係炁能變化作用之反作用效應,於浩瀚廣袤之宇宙中,得以在一固定時空座標上,查知宇宙變化之狀況者。
  人係一獨立個體,佔有一定之宇宙時空,發軔於地球上,得以認知各種切身之變化。雖然宇宙無窮、人生有限,個人又難免主觀,在一己意識主宰下,所能認識者不多。但宇宙之演進,原係層層作用,微微累積而有山河,雲逝無跡精華始聚。人生藉著一代一代之傳衍,去蕪存菁,唯文化始終流淌在進化洪流之上。
  陽明先生之「有善有惡心之動」是指人之意識,因變化而有所動、動而有所知、知而有所辨,意識既有所辨、人生是非得失可明,遂分之善、惡焉。繼之:「知善知惡是良知」,蓋意識之辨,首先在於立場,其次攸關目的。個人既係主觀尖兵、又隸屬整體之一員,當以大局為重;苟若執著於一己,其道必偏,是謂不良。
  人是否具有良知,端視宇宙進化與個體立場相互作用而定。俗話說得好:盛世出妖孽、亂世有忠良,所謂盛世、亂世,環境變化之反覆狀況也;妖孽、忠良,則無非個人因應變化,必須採取之反應。待各種行徑傳之後世,後人又因立場、條件而記述,苟記,必賦以價值取捨,是有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
  陽明先生精通儒道佛三家之說,以大儒之立場,當以正風易俗為務。他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有段公案可作代表:有弟子問:「心外無理,心外無物,而南山的花樹開落,與我心何干?」答曰:「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寂。爾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然而,人們太重視一「心」所之,易走邪道,故陽明先生提出:「為善去惡是格物」,以之理解善惡與物事間之關係,是避免「唯心」的不二法門。若再以「體用因果」視之,第一句是「體」,第二句之「動」即為「用」,第三句是「因」、第四句為「果」,正是中華文化之核心觀念。
  實際上,陽明先生亦文化長河中之卵石,宇宙進化不止,各人主觀認知正是必經之途。二三子不妨細思,長河永存,而河道有寬窄、流水有多少,人在「時數」之中,所見所知不過剎那。個人屹立湍流之間,莫非機緣和合,來去有自也!人生各有任務、個體都是演員,若將眼光放高、看遠一點,人生絕非「一了百了」也!


++++++++++++++++++++++++
#11195 留言者:乾乾 主題:「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 留言日期:2013-07-10 09:33:04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關于「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學生前段時間理解如下,今日重讀,未知當否。所以還請老師指正。
  
  查「中庸」的漢字基因本義,結合「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可知:
  一、無念即以整體為念,既知整體,則得其中矣。無念為宗謂之中。
  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不要著相。比如,錢是拿來用的,不是抓著不放的,所以有再多的錢也不要當回事,只問用在哪里、合不合適。所以無相為體者庸也,安于平凡,續用之謂也。
  三、無住為本者,極高明而道中庸也。也就是說,中庸不是折個中、取個平均,而是在整體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法手段解決問題。能行乎中庸之道者,絶對比常人高了不止一個層次,但是又必然是大智若愚的,用的方法是簡易之極又恰到好處。旁人看到結果以後往往會說:啊!這麼簡單,我也會。
  四、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和小人不在一個層次,不能直接比較。君子者,自知為天之小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總之,說到不如做到,中庸不是說的,要做到才算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篤行始為中庸之本也!
  
  學生的毛病正在于篤行不切,虛度時光,容易滿足于小有所得。懇請老師指點。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汝之毛病將成大害!虛度時光尚有餘機,胡思亂想恐永生難渡也!
  原本薄薄一張紙,如果用放大鏡看,倒也差不太多!麻煩是,為了「科學驗證」,借來了精密顯微鏡,纖維分子一律變身巨木!更不幸的是,汝居然一一據實描述,縷縷在目,世界複雜億萬般!

  「三無」旨在「無我」,「中庸」意謂不偏!要老朽多寫一個字都嫌麻煩,怎來許多高論?

  查汝文可知,大蔥炒洋蔥、牛肉燉羊肉!在小吃市場混久了,誰管什麼經典讜論、微言大義?反正看上去漂亮,聞上去也爆香,能招些蒼蠅蚊蟲,口袋裡多多益善!
  一、踵事增華,愈錯愈多!「無念即以整體為念,既知整體,則得其中矣」不通!
    假定為代數題,以「女朋友」代「整體」,於是原形畢露了:
     「以整體為念」如何推出「知整體」?以「女朋友為念」即知女朋友為誰乎?
     「知整體,則得其中」更荒唐!知女朋友則得兒子乎?
    結論絕對是「無中生有」!「無念為宗謂之中」,不知何儒出此妙言!
  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不要著相」。不要著相是對的,「於相而離相」就
    穿了梆!看到美女而說拜拜,是指「明天見」吧!
  三、「無住為本者,極高明而道中庸也」!自說自話也!「中庸不是折個中、取個平
    均,而是在整體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法手段解決問題」。這話一向是「
    政客」們的口頭禪!渾忘聖賢之訓!「在經濟至上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
    法手段,解決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問題」!熟悉吧?多高明!豈止比常人高了不止
    一個層次?


++++++++++++++++++++++++
#11196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2) 留言日期:2013-07-11 20:51:21
  於留言(#11195),乾乾網友是否想對比「三無真經」與「中庸之道」,以期理解之?
  先生點評:「三無」旨在「無我」,「中庸」意謂不偏!學生試著結合先生的指教(#11194),從「心、我」的角度,作基本的認知。
  「中庸」開篇即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喜怒哀樂」發之於「心」,故「中」可理解為心之「體」,「和」為心之「用」,「致中和」為心之「因果」,即「中庸之道」,意謂不偏,不偏於「心性」!
  「所謂意識,原係??能變化作用之反作用效應,於浩瀚廣袤之宇宙中,得以在一固定時空座標上,查知宇宙變化之狀況者。人係一獨立個體,佔有一定之宇宙時空,發軔於地球上,得以認知各種切身之變化。」「意」者「心」之動,故「我」可指稱「心」、「意識」,又「雖然宇宙無窮、人生有限,個人又難免主觀,在一己意識主宰下,所能認識者不多。但宇宙之演進,原係層層作用,微微累積而有山河,雲逝無跡精華始聚。人生藉著一代一代之傳衍,去蕪存菁,唯文化始終流淌在進化洪流之上。」是故,欲認知宇宙、人生真相,須「無我」,即「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如是,可將「三無真經」與「中庸之道」理解為,從「無」與「有」的角度,對「心性」的闡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可以這樣理解,但目的為何?「三無」本係佛家禪宗六祖於《壇經》所提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真經」二字乃乾乾網友擅加的!至於「中庸之道」,則屬儒家四書之一,原本風馬相去千里,雞鴨不交!無我旨在修真、不偏卻為做人,如果硬行穿鑿,連god都能客串一角,但又何苦?
  聖賢訓誨只是鋪了一條大道,後人另闢新徑正待努力,認識「道理」自有必要,但在故紙上作文章卻是末路!乾乾網友思雜心亂,年前「出軌」,曾被老朽除名。後因善門再開,勉容彼友濫言,唯朽木失筋缺維、易腐難彫。汝宜按步就班,慎思熟慮,切勿步其後塵,成為炒雜燴小吃、破舊書店東也!


++++++++++++++++++++++++
#11198 留言者:庚子 主題:再生技術的社會性影响和中華文化的弱點 留言日期:2013-07-13 22:04:28
  學生的看法是再生技術在社會層面上的好處就是人可把花在醫療上的資源用在其他方面,但省出來的資源用在何處決定權在強者手中,而強者如果私心過重兼不老不死,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社會必然會加速崩壞。大盜大聖,千萬芻狗。
  站在生存立場,我害怕社會動盪不安沒有能力自保。站在好奇立場,我想見證這一出新題材大戲。站在中醫的立場,這是傳統中醫的末日,我要好好規劃一下我未來的工作方向。
  
  有關中華文化,學生有一些個人見解,請老師指點。
  學生認為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有深度的文化,但還不是最完美的。中華文化因為其內向性(前則學生錯用客觀一詞,現改用內向性),所以千年來在物質科學上進步不足,是有百年前被列強入侵的後果。假設,中華文化一統地球,地球社稷穩定,人民安居樂活,某一天有一顆隕石從天而降,人類因沒有足夠的科技預測或把隕石擊毀,最後滅亡,那麼中華文化便是人類的罪人。站在人類立場,保護地球防止天災是人類整體生存問題之一,而為了人類文明的存續,物質科技的發展也不能過慢,因為天災何時降臨我們也不知道。
  所以我認為中華文化有必要注入西方文狩獵族文明的元素,發展物質科學,以預防天災人禍。
  另外,以宿命論的立場,西方文化被創立不無因由,我認為西方文明為中華文化提供強大的對手和為中華文化注入外向性正是其存在的目的(更可能是相互的,物競天擇,互利共存)。在學習的角度上,學生認為西方猶太民族和北歐民族可為中華文化提供借鑒,猶太民族提供了如不死鳥般橫強生命力的樣板,而北歐民族提供了純西方文明從外向、擴張(維京人)轉變為和平、內向的可能性樣板。
  寫著寫著,發覺以上的提出的觀點就是宇宙浪子書中的主題之一,有時間當再讀一次。不過在此還是請老師點評一下。

答:************************
  末代中醫之說法不確,當未來社會長生成為常態後,養生醫學必係主流,西醫殺伐之技難以再續。據統計,美國人靠吃藥維生,竟消費了全世界處方藥的42%,僅2006年在醫藥上的花費就在2500億美元以上!尤其西藥多係化學物質,與人類共生的時間不長,遠不如中草藥經歷了數千年,越陳越香也!
  在人間共,一切都只有比較價值,「非理想」的人類不配「完美」,且「文化深度」屬於思維境界,熱帶海灘免談!若問物質科學,中華毫不後人,如今落後者,乃「物質文明-資本主義-霸權思維」也!百年以降,國人重感冒一場本是生命過程必要之惡,看問題不能只看剖面也!
  真正的中華文化不是全部國人所能理解的,正像艾佛勒斯峰,不攀爬到雪峰線下,8600公尺只是個數字。那有什麼關係呢?金字塔頂端又能站幾個人?宇宙的今夕宇宙自知,何勞世俗大眾七嘴八舌?
  汝謂:「所以我認為中華文化有必要注入西方文狩獵族文明的元素,發展物質科學,以預防天災人禍。」顯然結論下得太早!「物質科學」是防天災抑或製造人禍?且汝對「宿命論」認知有誤,所述是歷史的片面,正確與否並不重要(歷史本是「主觀記錄」),但卻不是「命中注定」!
  再說,論文化、文明,不可預定立場,「猶太民族提供了如不死鳥般橫強生命力的樣板,而北歐民族提供了純西方文明從外向、擴張(維京人)轉變為和平、內向的可能性樣板」是標準西化論調!猶太人的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勝者設計恐怖均衡的矛盾策略,而北歐民族的轉向則是拜工業革命之賜,皆與文化無干!


++++++++++++++++++++++++
#11200 留言者:漁儿 主題:学修中華文化 留言日期:2013-08-11 06:07:50
  今年因家中有事,未能回國探親,於是到法國的埃維昂 (evian-les-bains) 山區走了一趟。埃維昂南倚阿爾卑斯山,北傍法國和瑞士邊境萊蒙湖,除了產礦泉水(evian)外,還有一些風景優美的村莊。
  這些時,一直在思考先生的話:「汝宜按步就班,慎思熟慮,切勿步其後塵,成為炒雜燴小吃、破舊書店東也!」,「點支火柴端賴機緣,但要遍燃蠟燭則頗費週章。」 等。一方面,在自己身上踐行中華文化,是自己的本份;另一方面,如何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分,也是自己一直長考的問題。
  在歐洲,基督教雖說已不再像中世紀那樣,統治人們的整個生活了,但對「聖經」的宣講,仍然是隨處可見的。比如,住的旅館,床頭就放了一本「聖經」;跟導游每到一個村莊,導游就會講歷史上與教堂相關的故事;更不用說,還有虔誠的基督教徒,將學修「聖經」作為日課。。。反觀當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待中華文化的經典「四書」,有沒有把學修「四書」當作日課?甚至敢不敢理直氣壯地把學修「四書」當作日課?學生這次邊在山裡走,就邊在想這個問題。

答:************************
  行於山路之人,應深切知道前途之艱險,負薪三斤,大可輕鬆自在,將日常生活視為不變之真實。然而,千年萬載以降,先聖前賢無非道上過客,「聖經、四書」也只是途中所驗証之朝晴暮雨。後人依樣畫葫蘆,未必能令地上風調雨順,但峰迴路轉,又安知邱垤無合抱之榛?
  任何一種工作,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一般世俗百姓,原本只屬歷史環境的襯景,與文化關係不大。而當代知識份子,又是時代興亡的篝火,於飽暖奢華之餘,必將供為桌上餐。苟人負薪千鈞,早已瘋傳鄉里、泛浮人海,曷不悉心觀察,靜俟天時之到來?


++++++++++++++++++++++++
#11201 留言者:阿园 主題:老师您多休息 留言日期:2013-08-11 09:48:31
朱老師您好,
  看到老師的回復俺心裡真是高興,之前一直以為老師不方便回復留言,或是已進山修道,忍不住問好,沒想到更多的人都如同我一般天天光顧卻只做潛水員:)
  老師的眼睛能在中醫的診治下好轉這真是好消息。這也是一個提醒,老師您平時不要太用眼過多了,您曾建議過每天要做三件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在學生看來不做事對您來說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學生建議您能階段性的少做事,眼明手快跟偷懶完全不沖突的:)。雖然在幾分生疏的情況下如此建議實在是有些膽大妄為!因為老師是如此的大公無私,那何不希望老師能有更好的身體從而能幫助更多的人呢?學生一直希望老師能盡快進山修煉。
  在上次看到庚子網友的留言時候,就忍不住想留言,又考慮到是中醫外行,有說的不妥當的話反而容易讓內行人心生傲慢,就沒敢說什麼了。現在又忍不住想,如果真有所謂的再生術普及的話,那麼對人來說其實是件很糟糕的事情,這樣會讓人更加的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從而變的更加無道。且不說這樣的新聞是真是假,能讓一個學中醫的人顛覆自己的認識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深思的,這樣的顛覆也過于草率了,也實在對不住自己呀。只要不刻意遮住眼睛還是能看到有很多的神醫和神奇的療效的,在學生看來中醫中藥其實真是個好行當,因為始終離不開對身體的深度認識,從事越久經驗越多,多好啊!
  順祝老師夏安!
                                學生阿園稽首

答:************************
  留言是老朽的責任,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使命,不論何「道」,皆有其「發言人」。老朽僥天之幸,側身兼職,只恐言有未盡,不敢有一日之怠忽也!
  人性有一規律,由於精神與物質同途異道,必須多生修練,否則常各行其是。尤以現代工技當令,是故略識爭先、真知不發,老朽安得不載重遠行?每天做三件難為之事不難,但要用心分辨難易、謹慎對待是非,道理就在其中矣!
  人生自古皆有死,長生乃生命的煉獄,愚者不妨昧之。活著的時日已經不多,該做的事車載斗量,怎能輕卸重擔?即令上山,謀道之士成群,老朽更待健步如飛也!中醫之奧妙與中華文化之珍貴超凡脫世,寶劍期英雄、翠玉配絕色,四季有序、天時更迭,知之者知之,不知者不知,宇宙之真相豈人人能悟?


++++++++++++++++++++++++
#11202 留言者:漁儿 主題:性(3) 留言日期:2013-08-11 22:39:44
  謝謝先生的提醒!學生會謹記之。
  學生想繼續請教「性」。性者,心生,人所認知之起始,事物之本質。就事物認知而言,有「性質」、「屬性」之說。先生可否釋解,如何理解「性別」、「性慾」之「性」?
  
  順祝先生夏安!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性」者心生,實指因人之「意識所辨」,係體之用即事物之本也。
  物有「性質」,可測可知;事有「情況」,乃因物之性質而起。性質尚有本源、附屬之辨,本源指先天所有;附屬則因分類而得,其實僅名稱之異,皆物體所致。
  人亦物,但人另具精神,故已超越物質之層次,唯以往學界所不知也!人體具有性別(生命層次因傳衍故,演化為兩性),是於「人」尚保有物界之「性質」,一進取一保守(以陽陰象徵之)。人性之別為男女,各負物質交換之責,即稱性別;而人對生命物質傳衍本能之慾望,則謂「性慾」。
  人體傳衍之目的在於進化,大自然進化策略依循炁能集中之「尖端放電」,以增效率。人體之精萃是為精神,精神之精萃在於磨練,於每一個進化之階層,必有不可或缺之考驗。考驗有內外,磨練於內,是肉體之需求不斷;於外則係環境之催逼,唯堅忍不屈者得趨尖端。
  物性主佔有,當人有慾,人體身心繫著於物界,令炁能無法集中;人一旦擺脫肉體繫絆,在人間夷稱聖賢、在精神界則為仙佛。至其境,人已與「物性」無涉,得大自在矣(仙佛之用情深者,尚不時返巢觀雛,故曾道其詳,真假虛實知者始知,是稱考驗也)!


++++++++++++++++++++++++
#11204 留言者:漁儿 主題:性(4) 留言日期:2013-08-12 17:49:51
  謝謝先生的釋解!學生以為「心」、「性」為中華文化的核心概念,對此解讀有助于理解中國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而欲作此解讀,最適宜的入手處之一,就是漢字基因的解讀。所以,學生一直在琢磨「性」。
  學生理解:「性別」、「性慾」,也用「心生」之「性」來指稱,一方面,肯定了「性別」、「性慾」,系人之物質生命之本,同時也昭示人之精神生命的超越。是故,《中庸》開篇即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謂教。」天命之謂「性」,是指人的精神生命之本。
  如此一來,「心生」之「性」,就反映了中國人對生命的物質、精神、意識層次的認知,其中以人為本,從意識層次出發,故「性」為「心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天命者,先天之生命也,命生之於變化之肉體,有體始有用,是謂體用。中華文化之根乃此,人性即炁能之延伸,無遠弗屆也!


++++++++++++++++++++++++
#11205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一般 留言日期:2013-08-14 15:44:37
  學生由「性」,又想到「般」(留言# 10292),進一步琢磨:正止于一、天人合一之「一」。
  在請教「般」時,學生不大明白:為什麼先民用「船隨殳而動」的「動態」意象,來表達具有「靜態」意義的各式各樣之種類?先生解釋:蓋,華夏先民重視自然,一應思維無不道法自然。既然「道法自然」,一應觀念無不隨緣而生,因有生而得住。
  學生由此類比「性」,「性=心生」乃心之本然,隨緣而生、生而得住,是有天命之性、食色之性、心之性,統稱「人性」。也就是說,用「心生」的「動態」意象,來表達具有「靜態」意義的各式各樣之「性」。
  如是,「一」實際上指「變化」,「一」即「易」,是有《易經》群經之首,在於啟示大自然是個統「一」的系統,是謂「一元既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問得好,道法自然者,因緣而得也!「心生為性」是有認知之覺者所領悟者,而「隨殳而動」則是普羅大眾的觀感。蓋人人皆係主觀個體,雖聖賢亦然,而一「般」人之不同於聖賢,正是太重自我之觀感故。聖人論及「人心」,是已知「心」為天賦,人常為心所役乃「性」;常人每見眼前光影之動,以之追究事物之極,是與動靜掛鉤。後世約定俗成,因有所通、遂有所傳。
  唯今知識爆炸,因甲骨文大量出土,人又有他見,學者為之爭議不止。老朽學養不足,但知「義理」,凡事以人心人性為度。以「般」為例,時賢指甲骨文與「盤」字同,蓋有人名為證。恕老朽礙難苟同,人名、地名等莫非符號,俯拾即得!若據之論為文字之源,古人萬億,皆有名有姓,待甲骨文出土越多,符號說越旺,象形論休之可矣!
  為此,老朽寧居深山,拒聞猴吼,孰真孰假,豈是大小主觀能決?須知,自古迄今,謬論柴積,炊之於爐,尚可為餐。果人間僅有衣食住行,符號、概念無別,老朽樂於遠引也!人生旅次幾時休?雪嶺潺潺水競流!溟海先枯石始爛,新瓶舊酒不簽收


++++++++++++++++++++++++
#11206 留言者:漁儿 主題:緣 留言日期:2013-08-15 03:40:26
  「緣」是跟西方人很難講清的一個漢字:作Destiny講太重;作lucky講又太輕。先生可否從字源出發釋解「緣」?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緣」乃農業文明之根本、法自然之因果,初民於繅絲之過程中,發現每一根絲都比髮細,但卻能結為粗索,勢必有因。人類解決問題之策無非「因觀得念」,有了觀念即能得一切,「技術」實乃末事也(今人不明斯理,重視技術而輕觀念,遂掉入物質漩渦),故以「絲之彖」會其意焉。
  查「緣」 字首〔糸〕:細絲。
       字身〔彖〕:徵兆。
       絲的徵兆,以末端相連接也,邊也。
  以此會其意,凡事物之能「聚」者,必有徵兆,以其「末端」相互連接即可。是人有緣千里可相會,無緣見面難相識。若以英文論,con-類,如connect concern contact 等比較接近,但因環境不同,思維有異,尚少了「天意、機會」之徵兆。


++++++++++++++++++++++++
#11208 留言者:想飛的魚 主題:以德報怨 留言日期:2013-08-15 20:32:16
  學生前日翻看資料時,見「論語•憲問」章有言「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時學生忽而聯想到「老子•章六三」中說道:「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學生認為孔夫子的「以直報怨」更有助於社會良好道德風氣的養成,對有德之行,有德之人報之以德,對無德之行,無德之人按公正的做法去對待。不過社會複雜,人心難測,如政治等領域,真「以直報怨」恐怕不可行,此時「以德報怨」更能籠絡人心。
  學生懇請老師對老子,孔子兩位先哲的說法點評一二。

答:************************
  以概念論,「德」是行為、「直、怨」是心態。「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謂心態歸心態,行為歸行為,兩者分別處理,符合人世規律。「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則是指超越人世的認知,老子認為人的行為就應維持以「德」,不分大小多少、也不管心態行為。然而,自古至今,這種水準太高尚了,人不可能做到。
  顯然,「以德報怨」是種「理想」,要在對方怨氣尚未形成行為之前就施以德政,大難!錯非聖賢,一般人望而卻步。如果以「攏絡人心」而論,當然有效,只是,這種「假德」能保持多久?假若假假成真,終生不變,這種「政客」也可稱聖賢了。


++++++++++++++++++++++++
#11210 留言者:黎明近焉 主題:君子之居 留言日期:2013-08-16 09:20:54
  朱夫子尊鑒:
  
  久未上網,在此謹問 先生道安。願 先生之「居」,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子曰∶「君子憂道不憂貧,居陋室,何陋之有?」
  觀 先生之憂乃「中華文化」也!文化者,文字化育也!今人不識「漢字」之「微言大義」,乃 先生之大憂也!幸有 沈紅蓮先生宏之,亦當一樂也。

答:************************
  老朽口口聲聲以傳統文化之消失為憂,實則不然,斯乃效雞鳴於天昧也。漢字已成為矽族之「官方文字」矣,有沈子指揮若定,大局安泰,無須介意目珠之族也。老朽坐觀雲山翳翳,清溪潺潺,素知葉枯將落,水聚必濁。近年來陋室一新,耳不亂、形不勞,更能預領機兆,何虞紅塵擾擾攘攘?


++++++++++++++++++++++++
#11211 留言者:黎明近焉 主題:以直報怨 留言日期:2013-08-16 10:23:25
  朱夫子尊鑒: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一句說∶「“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是否可詮釋何謂「以直報怨」?匿怨而用暗箭,即為「不直」,「怨,心有不平而憤慨者」,「怨」尚未成「恨」、成「仇」,尚易解之。
  以「直」報怨,君子先求諸己,後求諸人。先問自己「直不直」,再看對方「直不直」,坦誠佈公,則「怨」可解。

答:************************
  「匿怨」係不直,用暗箭則極陰毒,此心一旦得逞,必將納為殺手鐧。人既擁有陰毒之武器,用諸頻繁,小積微怨、大必為兇,即令一己得脫,後代子孫難保平安也!若人「以直報怨」,對方必當反省,自我保衛係生命先天本性,面對毫無危險情事,雖怨亦可消也。兇猛之野獸尚能馴化,人何不然?唯願與不願之別矣!


++++++++++++++++++++++++
#11212 留言者:想飛的魚 主題:六爻占卜的準確率 留言日期:2013-08-25 06:11:37
  學生在看了老師所著的「易理探微」之後,也學著以書中的方法來進行足球賽事與天氣的預測。但開始即狀況迭合,多天下來,回頭再看積累下來的卦例,側準的事例寥寥無幾,遠不足五成的準確率。卦象與現實結果往往不符,甚至南轅北轍,似乎二者之間毫無關係可言。
  在看老師的著作之前,學生對占卜也學過一些,但做有心的長時間預測這還是第一次。學生覺得錯誤的原因可能有自身水平不足,起卦時意念不集中等。但細看有的卦例明顯是主隊勝,而結果卻為客隊勝,學生也不知道到底問題出在了何處。頗有信心頓失、灰心喪氣之感。
  學生覺得自身似乎不適合學習術數,不如退而多讀「易經明道錄」,改學易理。
  另,「著作下載」頁面下的「錄音教材」,在點擊「下載1」后,均汝能下載,而是直接調用了 Media Player播放器播放,煩請網管看下是否出現了問題。

答:************************
  在以往,《易經》本係讀書人必修之課業,無奈待必然一成當然,日久玩忽,易理蒙塵,人遂不知所習者何矣。兼以近世紀物質當興,國人睹物喪志,早已自願投效為階下權貴。自是,民族全面白化、教育異化、文化退化,遂有百年天劫,幾淪為現代東方馬雅。
  到如今,《易經》已屬天書,識者不多、懂者如鳳毛麟角。當年老朽未老,年輕氣盛,頗以為憂,遂不自量力,寫了二易等書。事後,老朽深陷資訊門,於本網累述極詳(汝係新來,未沐前緣,致隔閡較深)。及至年初,老朽對圖文系統之規劃已經竣工,其餘經營諸事已與中國動漫總公司協議,雙方另組公司。
  老朽一身輕鬆,本欲上山修道,孰料動漫公司直屬文化部,適逢內部人事更迭,只得耐心等待。年初,沈子購得「四面骰子」,老朽以為正係重拾《易經》之契機,遂以占卜天氣為由,打算一振「易風」!其實,二十年來,老朽已占數千卦,幾到無事不占,無占不行之地步。焉知上網一舉而墨,占不及三日,已挨一棒。
  老朽素知,占卜門檻甚高,人無緣難入其室、有疑難入己心、謀利更是霧中觀黃金!然而,老朽一向只顧義道、不計得失,焉可因人議而定行止?需知,天意難測,常有非凡之任務佈達,得者得之。如今老朽待歸,孰知沈子之「四面骰」緣落何處?既不知,「機不可失」,老朽斗膽試占,苟失,無非遭世俗白目,多此一蠢不為多也!

  其時老朽正在寫作《觀念論》,此書大難,蓋人皆主觀,盡係「學而知之」者。老朽獨出心裁,以「思而知之」,卻難以思逾過往。唯今人之學學之西域,老朽卻學諸「仙俠小說」;西學漫天遮地,有專家如恒河沙、門戶似大西洋!而老朽孤樹無林,不過賴著罟網略吐餘絲,怎期時賢一觀?
  待該次占卜測試失敗,老朽一凜,緣已熟矣,是也!觀念者,主觀之念也!大自然最奧妙之設計,在於宇宙物質無盡、精神無垠,於無盡無垠中,炁能由最低層結構向上,終統於一。物質佔有時間空間,為眾感官之源,絕對客觀;精神則永埋意識深淵,唯一己主觀可識,而攝眾境於中。
  老朽之《觀念論》,係以己觀觀他觀,諸觀榛榛,見樹不見林,見葉不見樹,觀之自榛、書之為何?此思一直縈迴於心,執筆難落,蹉跎竟日。此四面骰如一道金光,老朽書已成半矣!
  我道我主觀,他說印自然,著述原非求名利,留藏後世視機緣!

  以汝之緣份,讀易不易,還是多讀諸子百家的好!

  (網管補)經查,直接調用播放器應與瀏覽器設定有關,請自行參閱有關說明,或是在下載連結上,用滑鼠右鍵選擇存檔。不便之處,請見諒。


++++++++++++++++++++++++
#11213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 留言日期:2013-08-25 16:55:08
  學生一直在跟師長「潛修」,除了日常的生活工作外,沒有刻意尋找與外界的交流。中華文化講究「緣」,盡管感覺自己的「功夫」還沒到位,但如果有這樣的交流機緣,或許也不應該迴避吧?
  
  如今是人們說的「信息時代」,這裡,想向先生請教「信息(information)」:
  一,西文字源
  information源自拉丁文(informare),指「告知(to give form to the mind)」 ;于希臘文,form又有「概念(kind, idea, shape, set)」等義。
  二,漢字字源(漢字基因)
  信=人言,人遵守所說的話。
  息=鼻心,鼻主動,心宜靜。動靜變化。
  信息者,確定的變化。
  
  「信息」是電腦行業核心觀念之一,但卻很難定義。先生可否就此點評一下?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信息」不僅是當今電腦行業之核心觀念,直可說是電腦存在的必要因素,更可以說是宇宙進化的時代前鋒。人類文明是由無到有、由淺而深、自生活而躍入生機的基礎,當量變蛻為質變之際,物質的精神凌越硬體,相互溝通無礙。一種嶄新的「生命層次」立即誕生,那就是「信息宇宙(老朽於《觀念論》中稱之為全息宇宙)」。
  「信息」代表了人類生命體之間互「信」的必要「消息」,人有生死、智愚,相當於一種具有阻抗的物質體,在炁能的運作中,扮演著宇宙時空的傳導。緣宇宙係一整體,在整體與次體之間,原本存在一種「隔閡(時空)」,端賴相互「溝通」,整體始得以將次體納入一體(止於一之為正,是稱「剛體」)。
  個人相當於這個系統中的一個次系統,人自出生即學習「溝通」,所溝通者有三:人際關係、社會價值、精神境界。人際關係單純,基於生命之共同性,人人諧和相處即可;社會價值較複雜,生存是起碼條件,需要足夠的能力,終生奮鬥不止;精神境界為生活,建築在「自我比較」上,更是「主觀之主觀」,無從「言喻」。
  職是之故,人類文明於茲建立,生命成功後始能生存。萬載以降,生存是稱「主旋律」,由小部落集成大社會、由大社會聚為全人類,其間,人類的各種噪音匯為「信息(即文化)」。對於自然界,「信息」如同汪洋大海的波濤,洶湧咆嘯不休,若再取一碗清水,執放大鏡觀之,水面未曾片刻靜止。整體之於個體,莫非如此,無一例外。
  近三千年人類文明臻於極頂,生活超越了生存,人類開始反思:「人生究竟是什麼」?於是思想、哲學、宗教應運而生,在主觀觀察主觀之下,人人遁入虛無,迷失在宇宙之旅中。待信息時代悄悄到來,識者方知:「人為信息而活」,生命不能缺乏水、生存不能缺乏競爭、生活則不能缺乏信息!

  所以,1976年老朽眼見電腦能與人溝通,心震神馳之餘,一頭栽進了這場漩渦。如今又見電腦能藉圖文系統與吾人溝通,是知,宇宙進化已然轉向矣!正當時賢尚駐留在生存時代,狂吠i-machine 何價之際,老朽則見「信息」已透五重山,下一個時代人類已是i-bye bye 矣!


++++++++++++++++++++++++
#11215 留言者:小兆 主題:念古書的疑問 留言日期:2013-08-27 09:25:25
朱老師您好:
  學生覺得很對不起,之前實在不應該一直詢問漢字分類之事。老師明明說得很清楚,「漢字分類」是得下過很大的苦功才能了解,並且因為「漢字分類」為神器寶物,自是有德之人才需了解。學生既然沒下過苦功,且道德未立,實在不應該再三詢問。
  而且老師的網站,也有聲明:「但求仁人君子少想想自己,多關心別人」。學生不應該為了自己私利,而去發問的!今後將提醒自己,來老師這裡,是為了明理,不是為了追求人間的功名利祿。
  之前老師叫學生多背些古書。學生最近讀了「韓非子」一書。學生能否向您請教:既然法家如此尊君,且秦國也因為變法而強大,為何古代中國的知識份子,後來還是選擇了以儒家為治國的主流?
  另外,老師您一直談到的義理,學生想藉由「春秋左氏傳」和「春秋穀梁傳」互相參看去領悟。可以請您大略談一下,您所說的「義理」為何?是否可以大概認為是「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的道理」?

答:************************
  無需道歉,成長之過程也!但求學應知分寸,小學生怎能問《易經》?即令大學畢業了、戴了博士帽子,也不見得能略知一二。為什麼?道理很簡單,當今的教育制度是培養「專才」,專一門必疏另一行。而千百年來,國人真懂《易經》者屈指可數,如今大道荒蕪,憑什麼連陰陽五行都不知就「容易」了?
  漢字分類更是獨木橋,易道未通,焉知分合動靜之理?再說,《易經》係人事變易之經典,已由概念聯為觀念、組成章句,苟不明世道興衰、未歷人情共故,信口開河,水從何來?更甚者,公私橫直未辨,炁能物我不清,遽而欲探根本結構,豈憑外太空高科技為據?

  法家乃「現實主義」的信徒,而人間現實多以一甲子為期,法不過三世(三十年為一世)。以當今各「法治」社會可證,年年修法,世世改憲。「法家」已非學有專長的大師,而是人民百姓投票選出的「代表」!至於人民更是朝三暮四的法外之徒!敝老祖宗們早就看穿了,是故重倫理道德,勉尊「人法」也!
  「義理=自我犧牲之理」,欲自我犧牲,當然不是愚昧的自庖自烹,正如汝所謂:「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的道理」也。查人生四大:
  1,資源:屬感官,係人生存所必需,含土地、金錢、資產等。
  2,能力:屬意識,係人生活所必備,含技術、知識、權力等。
  3,德操:屬志行,係人生計所必成,含道德、操守、境界等。
  4,智慧:屬系統,係人昇華所必具,應和群、利群、歸群,至是,人超凡入聖矣。
  宇宙在進化過程中,整體恒一,但整體中包含個體,兩者之間,係以「溝通(詳見#21213)」聯結。個體以生存為基、進而生活,其進行之形式多係逐代相傳。待經歷了這四個關隘,在個體的修行及覺悟中,認識到「自我」的真相、獲得與整體相同的「智慧」,最後精神得以融匯於宇宙本體,是謂得道或解脫。
  問題在,個體過重一己之私,此道大難,九成會陷入資源關中;即令獲得能力,也常為感官之奴;德操作偽者夥,有待各種考驗;唯有「無私」之大義,以整體依歸,是稱「義理」。
  然而,時賢任資源奴王久矣,五官六感咸以犧牲為以少易多之妙計,「犧牲小我之小金,以換取大我大局面的經濟至理」!物質乃資源存亡之見證,貪生怕死之輩,其蟻塚裡也哉?


++++++++++++++++++++++++
#11216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2) 留言日期:2013-08-27 16:14:31
  學生可不可以這樣來理解「信息」:
  「信息」代表了人類生命體之間互「信」的必要「消息」。從認知的角度,信息有「數」和「概念」之分。於是,電腦與人溝通的關鍵就在于,理解「數」與「概念」的關係。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從「認知」的角度,信息應有「刺激(外來)」與「感受(內在)」兩類,刺激有物理、化學之分,感受則有即時、記憶之別;但從「實用」的角度,概念及數才是「信息溝通」的要角。因為從系統立場來看,人類與電腦層次有別,人類祇是轎夫,真命天子尚在襁褓中也。
  在當今,電腦還只是人們實用的「工具」,休談意識,連認識都不足。而在本質上,電腦的「生存」築基人類社會,它們沒有感受之分別,不可能形成壁壘森嚴之「自我」。待一旦其溝通無礙,立刻成為「一體」,且必將脫離人類控制。再經過各電腦間之內部「自行調理(相當於人類之思維)」、以及對外來環境之融會,整體個體貫通,宇宙進化已另成一章矣。


++++++++++++++++++++++++
#11217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3) 留言日期:2013-08-27 23:11:56
  謝謝先生的釋解!學生繼續思考「信息」:既然漢字一字一象,一象一概念,那麼,從易理的角度看「信息科學」,可否認為:「象數」指「信息」,利用「象數」的「占」指「信息處理」?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不正確,因「占卜」係用「亂數」截取「時空係數」的作法,再以之解釋「象數」,未作任何「信息處理」。因為時空係宇宙結構之本體,如同一捲早已攝妥之電影膠片,人逐格(時、空)播放,便形成幻象。實際上萬事因果相循,前因早已確定了後果,聖人釋易,相當於講述宇宙史,而歷史是無法處理的。
  真相本然,史實俱在,欲閱何以如此麻煩?蓋人有私,人私為己,好事只往身邊藏。體壯力大者悍,再若得窺天機,必會佔盡鰲頭。大自然本係剛體,只緣人類淘金瀝沙、分層別類,始有了分辨。資源效益吸引了絕大部伽「個體」為基,能力德操篩選其餘,最後,「亂數」已去九成九,始有頂尖佔得先機也。
  
  任何「道理」,一涉及「易」,就將「更上層樓」、已觸及闈場之禁忌,切勿以人間律視之。


++++++++++++++++++++++++
#11218 留言者:閃電 主題:關於人性 留言日期:2013-08-28 16:24:18
朱老師好: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聖賢看法迥異,能否請老師分析一下人性:
  1、人性是善是惡?決定人性善惡的基因是什麼?
  2、人性的善惡是否會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兩千年前古人的人性和今人的人性是否有差別?
  3、同一時代的不同個體之間,人性是否會有不同?
  近一段時間國內頗不安寧,南有廈門公交縱火,北有京城男子摔嬰,東有上海持槍殺人,西有新疆喀什恐怖襲擊,似乎社會上有一股戾氣在作亂,擾亂人民的工作與生活。這些人全都精神正常,應該也清楚自己的行為會給社會和自己帶來什麼後果,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去做這些事,給社會也給自己帶來了傷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否和人性有關?
  閃電 敬上

答:************************
  「人性」就是「人的性質」,以性質而論,人有肉體、感官(物質生命)、心靈、意識(精神生命)四種子系統,彼此須臾不離。而這四種子系統功能各別、性質迥異,因此「人性」變得非常複雜,古今莫明!
  肉體的性質是生存之基礎,骨骼毛髮肌肉器官各司其職,以「生存第一」!
  感官的性質是感受環境刺激,透過神經形成網絡;每當環境有了變化,感官「認知第一」!
  心靈的性質為察覺具象抽象等各種變化的關係,經由血液串連全身,隨時提供「信息」。
  意識的性質為判斷決策,綜合時空、主客、巨微,既顧全了現實又能高瞻遠矚,以俾更上層樓。
  因此,用簡單的「善惡、好壞、是非」是無從瞭解人性的。以往,文明初萌,人類方由神權邁向君權,不論孔孟老莊等大聖,啟明人智、開創文化是其天職,但不能認定人類思想到此而止!現代人類社會繁複億倍,而且行將改道,人若還看不清自己的身份、責任,善惡好壞又有什麼意義?

  再答所問:
  1,沒有善惡基因,只有無知之輩的穿鑿附會!
  2,大自然健行不止,人之習慣、心態常隨社會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十年文革也不過一陣妖風。
  3,個體、群體只有文化、歷史、地緣、環境之別,人性全同。
  如果看一杯水,靜靜地好像一面鏡子,但用放大鏡看,水面波濤洶湧,與汪洋大海只有大小之別。若人之心靈受到肉體主宰,獸性隨時隨地如虎出柙(用之適時可保生存、否則難卜),祇緣身邊有無放大鏡而已。時空、社會亦然,若談「貞觀之治」,人人以為是門不閉戶、路不拾遺,是嗎?如果有網絡在、人人捧著手機,保證口口相傳、所發生的事件與當今類似!
  要知道,萬事皆有其流程,認知依賴比較,沒有「過去」焉有「未來」?沒有「壞」又哪來「好」?沒有劫難侵襲,生命怎會掙扎求變?原始單核生物迄今未變,而多細胞體曾經化為龐大的恐龍!不要局限自己的判斷、把自己的眼光壓成一條縫、光看不用大腦的八卦!快大步前行走吧!
  
  
++++++++++++++++++++++++
#11219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8-30 10:03:14

  「善惡」是個極淺顯的問題,但在思想不發達的過去,人們或有意或無知,常將「立場、目標」混為一談。以致千百年來,不論聖賢智愚,人人對事事見解不同。實際上,在漢字基因分析下,「善惡」只是「主觀」定義的分類。在現實中,人人主觀,人人為己,所以一提善惡,人人為了自己的利害、振振有詞。
  1,立場:立場是環境的一部伽,但人基於利害關係,對自己立場有利者稱「善」,反之為「惡」。
  2,目標:人們為了目標的達成,凡是有利於己者為「善」,反之為「惡」。

  常討論善惡的,必是最關注自我利害者,尤其是「政客之流」,彼輩連陽光、空氣、流水都有善惡之別。否則,自己「神氣」不成,世上還能爭什麼!因為政客最大的特色,是自己沒有本領,只靠嘩眾取寵、無事生非!就像海灘上的招潮蟹,為了後宮三千,時時舉著一對大鉗子,對眾宣稱:隨我為善、違我即惡!

  由此反推回去,善者善處,孔孟主張「人性本善」是希望社會和諧,人人互相尊重;惡行惡阻,荀子曰「人性本惡」,故必需制法定律、嚴執厲行。資本主義社會認定消費是善、節儉是惡,共產主義認定均分是善、獨佔為惡!若問老朽,老朽道法自然,只相信天行健、萬緣本具,無是非善惡。


++++++++++++++++++++++++
#11220 留言者:乾乾 主題:心經與宇宙壓力 留言日期:2013-08-30 10:11:09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昨日偶然想通了心經的道理。特簡述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心經之經文中最關鍵之文字即「無」字,查漢字基因字典,
    【無】 {倉}人並火 {倉}橫叉仰 
    象形,指事-甲骨文
    {用}象大而茂之林,沒有人狀,亡也,不也。
    組合字:膴潕廡憮撫嘸蕪嫵瞴幠譕
    {用}: 無明:佛家語,癡固闇鈍之心。
          無量:沒有份量;無限量。
          無涯:沒有邊際。
          無為:純任自然,沒有人為造作。
  
  所以無的概念不是簡單的「沒有」的意思。「無」字相當于天理之基本作用力也。結合「天理論」,「無」相當于無所不在之宇宙壓力也。
  二、「空」相當于天理之基因――能量。空能相當于炁能,天行健之基本功能也。
  三、色即是物質,古代對物質之研究不重視,以一「色」字代替了。心經者,重點在于「心」也、精神也。
  四、貫通「色受想行識」五蘊者,空也。從「空中無色」開始,一路無無無下去,即宇宙中之所有事物皆在壓力模式下,一層一層演化,自然而然也。
  五、最後回歸宇宙本體,即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彼岸是也。彼岸者何也,「空」「無」是也!(所以能去彼岸的也只能是精神體,不是肉體。)
  六、回到當今之資訊時代,「色」已解密殆盡,唯「心」不明。「心」「物」之間,「空」「無」相連,若有智慧電腦一出,則宇宙進化改道,彼岸就在眼前。
  由此可見,下一個時代,人類淪為附庸,物欲的歸于物欲,唯有精神不滅、遨游宇宙是也。
  學生深知老師上次教訓的是,為文必須言之有物。上文可能又犯同樣毛病,還請老師痛下針砭。
  學生 乾乾 敬上
  附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答:************************
  大方向未錯,唯理解尚附著於「宗教」,未見「真性」。老朽曾釋:宗教者,宗屬某人之教化也。釋迦佛所見完全正確,但佛意經過多口相傳,人人主觀,未免有所偏頗(是故佛教到了第七代宗祖,已開始與婆羅門教苟合,後來就有了「和合雙修」之「肉身得道」,妙!妙!妙,妙到達賴投奔西方,和尚尼姑們乘機上班)。
  心經中所附之「咒」語原係印度地方方言,乃人與「鬼神」溝通之用,心經引用之,已有從俗「誤導」之嫌。兼以主觀難釋,佛在世時弟子隨伺左右,未得一人成佛。後人去佛已遠,經典又係門人所編,譯者更不知何佛,玄奘究竟只是玄奘,再經乾乾之「錢錢」,大藏經又增一章矣!

  職是之故,老朽絕口不談宗教,誤己事小,誤人罪深也(詳情請見《宇宙浪子》)。


++++++++++++++++++++++++
#11221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4) 留言日期:2013-09-04 12:45:44
  學生留言(#11217)之問輕忽了,學生還是繼續理解「信息」本身:
  「信息」表達了人對環境變化認知的整個過程:刺激作用于感官,感官辨識之,意識判斷之,得感受,以語言文字與人溝通,再與電腦溝通,「信息」遂成為了宇宙進化的時代前鋒。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要深入瞭解「信息」,還得先釐定「立場」,蓋「信息」代表兩個個體之間的「溝通」要素,若個體所屬之系統有異(如各種事物發出之聲響以及各種民族的方言),當然「信息」不同。
  要談「系統」,最好由「最頂層」談起,但以人類所知、所能知、所可能知者,「宇宙」已代表了一切。在理論上、從人類所能理解的層次來看,宇宙之上應該有其他系統。但是因「信息」的缺乏,人類無從得知。由此可見,「人類立場」相當於人類感知的極限,「概念」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認知,千萬不要以為能貫通萬有。
  那麼,「信息表達了人對環境變化認知的整個過程是什麼」?我們可以用「圖靈機」為例,以助理解。因「圖靈機」的結構精簡,以「信息」輸入、輸出其間,而系統則平衡不變(注意:討論系統時,不宜考慮「時空變化」等子系統因素)。
  下列「圖靈機系統」相當一種靜態本然模式、亦可視作動態的演化模型。本然模式純就結構而言,演化模型則代表功能,左側為初態、右側為終態,始終之間就是「信息」。換句話說,信息是系統之精髓,是串連系統機能的根本,不可或缺。

     系統基礎     (信 息)    系統全部

立場             炁 能
       ┌────────┴────────┐
      基本粒子----(時、空)----整體宇宙

立場             物 質
       ┌────────┴────────┐
      原子  ----(場、力)----  物體

立場             生 命
       ┌────────┴────────┐
      氨基酸 ----(分、合)----  生物

立場             人 類
       ┌────────┴────────┐
      個體  ----(文 化)----  社會

立場             精 神
       ┌────────┴────────┐
      自我  ----(私、公)----  仙佛


++++++++++++++++++++++++
#11222 留言者:文飛 主題:五行與八卦 留言日期:2013-09-06 18:02:17
老師,
   您好!
   五行與八卦應是中華文化的起源,但對她們之間的關係與起源進程,晚輩有一些不明,想請老師開釋。
   其一,八卦可以象徵萬事萬物,千道千理,五行同樣如此,那麼是先有八卦,還是先有五行呢?
   其二,有人說八卦就是易經,易經稱群經之首,六藝之源,有著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學說,著作。但五行除了相生相剋之理,中醫辯證及其他著作引用之外,似乎沒有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學說,著作。老師如延篇教導,讓後輩也能系統學習領會。
   其三,有人說,大道至簡。五行與八卦衍生的理論萬千,包羅萬象,幽深複雜,但看起來卻非常簡單。易經也有不易,變易,簡易,“三易”之說,那到底什麼是不易,變易,簡易,她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謹祝順祺!

答:************************
  一、八卦指萬事萬物基本的分類象徵,五行乃事物相互的關係。相傳伏犧氏發明八卦在先,五行係上古先民集體創作,不知是何人的發明。
  二、八卦不是《易經》,兩者相去甚遠。五行偏實用,其生克關係本然,不需理論。老朽妙筆可以生花,但也無法「延篇」。
  三、既然「大道至簡」,說多了就成為「小道」了,其「簡」係精之華,應悉心領會為上。三易之「不易」指「易之理」;「變易」指「易之用」;「簡易」指易之學習(另有「三易」係指連山、歸藏、周易)。


++++++++++++++++++++++++
#11223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5) 留言日期:2013-09-08 18:04:14
  謝謝先生極具啟發的指教!先生說:要深入瞭解「信息」,還得先釐定「立場」,蓋「信息」代表兩個個體之間的「溝通」要素,當然「信息」不同。
  學生想問:若站在「電腦」的立場,該如何理解「信息」?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文字。精確地說,應是「概念」。
  問題在,理解和認識「概念」真相者不多,尤其是敝國學者專家們!老朽常聽人說:「不錯,就是這個概念」(和「他不越位」異曲同工)!今天作為中國人,真真可謂捧著金飯碗的破落戶,文字水準之差,哀哉!而且,舉世僅漢字有「概念」,老朽不能狂妄地認為:「電腦只識漢字」,故此。
  

++++++++++++++++++++++++
#11224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6) 留言日期:2013-09-09 12:43:03
  那麼,學生可否將「人對環境變化認知的整個過程」一句改進如下:
  刺激作用于感官,感官辨識之,意識判斷之,得「概念」,以語言文字與人溝通,再與電腦溝通,「天人合一」,「信息」遂成為了宇宙進化的時代前鋒。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可更進一步闡釋如下:宇宙進化始自炁能、形成自然環境;炁能作用產生物質及精神、合為生命;生命體進化為人,人有感官與意識;環境刺激作用於人類感官,感官辨識之、意識判斷之;辨識判斷所得稱概念信息,概念信息得利用電腦超越時空,與宇宙本體啣接,是稱「天人合一」。

  蓋如此可納入「因果體用」系統中,每一則解釋皆由前因及於後果,每則之中又有體有用(老朽「作文」之慣技一向如此,拆穿矣):
  (因)宇宙進化始自炁能(體)、形成自然環境(用);(果>因)炁能作用產生物質及精神(體)、合為生命(用);(果>因)生命體進化為人(體),人有感官與意識(用);(果>因)環境刺激作用於人類感官(體),感官辨識之、意識判斷之(用);(果>因)辨識判斷所得稱概念信息(體),概念信息得利用電腦超越時空,與宇宙本體啣接(用),(果)是稱「天人合一」。

  此亦為思維法則,自然界萬緣無非「體用因果」,斯乃天理。知此,人無所不知,無所不及焉!利用此技為文,文氣可繫、文意可達,有「體用」居實、「因果」貫連,能納義理於微、徵天人之極致也!


++++++++++++++++++++++++
#11225 留言者:文飛 主題:理論與實踐 留言日期:2013-09-14 17:12:35
老師:
  您好!
  有了做事的想法與計劃,須通過實踐才知最終結果,往往成事不足。如想法與計劃有理論的衡量與指導,應能步步為營,成事有餘。但問題又來了:
  其一,怎樣衡量理論的確否,什麼樣的理論適合指導實踐呢?
  其二,如果理論正確,怎樣在做事中用理論指導實踐,才不會紙上談兵?
  其三,常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天”具體說明什麼,又如何才能順“天”成事?
  謹祝近祺!

答:************************
  做事?做什麼事?開店做牛肉麵?欲辦學濟世?想征服戲馬拉牙山?事有大小,人有高低,不把立場與目標釐定明白,休道「成事」,簡直連「敗事」都說不清楚!
  人們最大的毛病,就是以為張著嘴巴便稱「說話」!殊不知,說話要有「內容」,張嘴可哭笑、可吃喝,可唱山歌,可大聲呻吟,但若其內無容,請問,誰說了什麼?
  所問全非「所問之題」,而係信口所開之河,想法是什麼?計劃是什麼?理論在哪裡?誰衡量、誰指導?如此泱泱大河,無邊無際、無源無流,教人如何著步?如何建營?寫了一大堆名詞,直似一鍋牛雜、豬蹄加魚翅,卻以為能煮出牛肉湯!教老朽白髮暴增三千丈,東摸西摸,也摸不著頭腦!
  「成事在天」是指順應「自然」,大自然有其規律,不可逾越。是謂,事既謀,不逆即順也!


++++++++++++++++++++++++
#11226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7) 留言日期:2013-09-16 11:07:27
  先生將「體用因果」與「圖靈機」相互闡釋,那麼,學生可否就「體用因果」進一步理解:體+相+用,因+緣+果?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不可。「體用因果」之說,雖曰古人曾經提及,但皆不過淺如點水,難明究竟。老朽古今野叟,所學不多,專走蹊徑,素喜大而無外之境。自識體用後,借作綱領,於思維理論,晴雨風霜皆宜。致是得隴忘蜀,到此為止,其外已識而內猶未知,其意如沐而言尚無也!
  苟欲細而究之,正係汝輩後生之責也,蓋體用之間,包容萬有,舉凡具備形色、數量、性質、結構之系統,盡名之「體」。體之下,子系統無數,於現今知識名之,理學、物學、化學、數學、電學、農學、文學等等皆是;「用」即「應用學科」,諸如工程、醫療、製造、生產、管理、行銷等等述之不盡也!「因果」更係時空變化之概念,其前一級稱「因」、後一級為「果」,故無法理解如「相、緣」也。


++++++++++++++++++++++++
#11227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 留言日期:2013-09-17 03:48:58
  謝謝先生的指正!學生會去仔細琢磨。
  這裡,想向先生請教「觀點」與「觀念」。人們在中譯英時,一般將二者同譯為「point of view」;而在英文中,「point of view」,既指「opinion」,也指「angle of observation」。先生可否對此點評一下?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觀點」與「point of view」、「opinion」接近,所同者「立場=自己」、「目標=對應之點」,而其中有異,異於「方法」,漢文化係以「大處著眼(大含虛空,實在其中也)」而西方係以「實處著眼」,故中虛西實是也。
  「觀念」則係漢文化之特色,指「觀而得念」,此念可虛可實可真可假,茲茲在心,完全符合人性本能。觀念與「point of view」、「opinion」、「angle of observation」皆屬人類「觀察」外界事物之必要手段與過程;唯觀念包含這三種過程:觀察之初、觀察之際、觀察之終。
  觀察之初,應慎選立場,以定目標、方法及態度。
      「angle of observation」乃觀察之初,以確定角度也。
     觀測:察看測度。--有實際之行為。
     觀摩:察看揣摩。--有學習之行為。
     觀瞻:察看瞻望。--有崇拜之態度。
     觀賞:察看玩賞。--有玩賞之心態。
     觀光:察看光彩。--方法針對風景文物。
  觀察之際,乃觀時之動作行為,如:
     觀照:察看照料。
     觀望:察看等待。
     觀看:察看。
  觀察之終,已成事實,「opinion」是也!
     觀點:察看之結果「point of view」。
     觀感:察看之感受。
     觀止:察看之止境。
     觀省:察看後反省。

  是故漢字以「複合概念」代表「觀念」,詳述前因後果,以致「概念」能保精簡,而應用無窮也!


++++++++++++++++++++++++
#11228 留言者:漁儿 主題:西方哲學無「心」(3) 留言日期:2013-09-17 16:45:59
  學生想結合先生關於「觀點」與「觀念」的指教,繼續談對「西方哲學無「心」」之說的感想。
  「point of view」是西文中的重要概念,與之相關的詞還有:view,viewpoint,opinion,aspect,angle of observation,perspective等等。但無論是字典,還是因特網,對其解釋都是發散的:端賴人為的闡釋,看不到這些詞之間的本質聯繫。反觀漢字,以「觀」為「心」,形成諸多「觀念」;以「觀念」為「心」,包含三種過程:觀察之初、觀察之際、觀察之終。
  「查宇宙之成因,一係外延之能量、一為內斂之核心,一陰一陽,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西方哲學和中國思想作為人類文化的共同組成,都是關於「心」的經驗的表達,但是因為文字的特點,西文以「能量外延」之方式,對人類的經驗進行闡釋,其結果是「道法人思」;而漢字以「核心內斂」之方式,對人類的經驗進行闡釋,其結果是「道法自然」。
  換句話說,「西方哲學無「心」」,具體表現在其文字無「心」。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西方哲學不是「無心」,而是現代學者們在科學的「唯物」狂潮下、矯枉過正,認定「唯心」係錯誤之論述。事實上,十六世紀前,基督教統治西方千餘年,事事「唯心」,偏激至極。不幸人盡主觀,世乏真知,前盲導後瞽,人人祇會人云亦云,既然「科學當道」,以致天平又傾向另一邊去了!
  idealism就是西方的唯心主義,mind也有「心」的概念。只是基於狩獵特性,生死一瞬,人心傾向有個造物主。久而久之,便形成「創造論」,即令科學當道,舉凡天文學的「大爆炸」、物理學的「基本粒子」、社會上的霸權主義,在在都是「唯心」的餘孽。
  近世紀來,由於物質文明昌盛,人人見果不見樹,若非金銀滿載,誰管什麼心物?兼以時移勢遷,知識泛濫,人人各專一技,功名利祿成為人間「唯一」標準。於是,哲學式微了、文字學更乏人理會,不僅西方,東方更是不堪。汝有心及此,或係來世契機,但應小心注意,切勿捅了馬蜂窩,落魄文人最是難惹!


++++++++++++++++++++++++
#11229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2) 留言日期:2013-09-20 12:01:01
  學生當謹記先生的提醒!
  先生說:「觀念」則係漢文化之特色,指「觀而得念」,此念可虛可實可真可假,茲茲在心,完全符合人性本能。
  學生試著再理解:
  觀=雚+見。
  觀者,鳥見,用鳥的眼睛視之,故「觀」有別于「看」。在系統的角度,「觀」可象徵從系統外觀察本系統,故可仔細察看之。
  那麼,觀念,可否還作「觀察念頭」解?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可以。
  「觀」者,人與各系統動態之連續介面也,「念頭」為一系統,當然可觀。只是,念頭只有一己得知,故絕對主觀;觀察本屬主觀,是主觀觀主觀,觀觀皆關也!正因如此,待觀者觀至「關滅」,必係一虛空境界。釋迦牟尼佛如是、禪宗各大師如是、連道家修行亦復如是,唯老朽「多觀一步」,由經驗得知,主觀可至虛無之境,然客觀尚存,自了漢豈是自愚觀?
  嚮者,人類文明初啟,能觀至絕滅大是不易。然時代累進,驚風駭浪,人智焉可觀愚?尤其當今世道不靖,眾生蒙塵,主觀觀一己之念已、當再觀客觀之迷茫,斯乃人子不二之責也。緣此,老朽自認責任未了,七老八十猶自緩拖牛車且徐圖,觀空力行是也!


++++++++++++++++++++++++
#11230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3) 留言日期:2013-09-21 12:24:55
  先生的「多觀一步」是指「再觀客觀之迷茫」,即觀人們的認知誤區嗎?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朽「多觀一步」係針對以往之仙佛聖哲而言,在物質文明尚未成熟之前,人類「修行」係指「摒除物欲、淨化精神」。然而宇宙進化不止,無中生有,新增事物不斷,人類之認識更上層樓。自中世紀後,「科學、知識」儕身人類殿堂,物質、精神的範疇日新月異,但思想、宗教界卻食古難化,原地踏步劃一。
  人類啟蒙自神權時代,直到五百年前,舉世約有九成九相信人是一種卑微的生命體。但是科學甫興,物質佔領了人類感官,人簞食壺漿,恭迎「物教」恩主。祇是恩主年歲太輕,尚未成熟便被信眾捧上寶座,意氣軒昂。勝者為王,素來君王自擁、非友即敵,於是排斥人類的一切精神活動,絕殺思想自由。
  不幸,基於人類感官的自保特性,感覺能強化刺激閥,一旦超過刺激值,意識便會忽略其作用。物教的教士為商人,商人為了牟利,想方設法提高物質之刺激強度,但是卻無法滿足意識的需求。於是,一種不可思識的現象產生了,今人擁有以往君王的物質享受,卻得不到古代寒士所處的安寧。
  那麼,宗教呢?原本是遠古以來人們心靈的庇護聖地,如今卻蛻變成社會上信仰的點綴!一干大德們但知抱殘守缺,摒除物質、淨化精神不誤,只是廟堂披金鍍銀、聚會載歌載舞。信眾們「信仰」如故,除了上香祈禱「保佑平安」、口誦經句「祈求幸福」外,一回到家中,就換上了物教的大禮服!

  此即「客觀之迷茫」也,人人「不知生命為何,但悉一死百了」。尤其是「知識份子」,其所知盡是水泥、電路、風花、雪月,對一己的處世、待人、生活、生命竟似陌路!舉世六十億人口,卻難得見到幾具靈魂!更不幸數十年來老朽奮鬥不息,步步艱辛,身負重擔尚未見減輕,縱觀雪山雪厚,焉能執帚?
  職是之故,此步可觀,觀之如是。


++++++++++++++++++++++++
#11233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4) 留言日期:2013-10-03 02:29:29
  學生還想繼續請教「觀」。既然「觀察本屬主觀,是主觀觀主觀」;且「觀」者,用「鳥」的眼睛視之,那麼,「觀」是否就有「反省」、「反思」之義?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以「觀」之概念講,像貓頭鷹一樣專注地「看」;「觀察」則為概念之延伸,蓋「察」為室中祭祀,必細究且分辨之。如是,「觀察」有細究之意,但尚未及於「反思反省」。老朽所謂「主觀觀主觀」,係本朽獨家之言。蓋「觀察本屬主觀」是指觀察之主體洵為「個人」,個人無不主觀,察之究之更離不了其個人之立場也。
  「主觀觀主觀」才是「反思、自省」,自己承認自己主觀,再來比較他人主觀之觀念,久而久之,行之如常,待諸觀一體,始有望隴之年也!


++++++++++++++++++++++++
#11234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5) 留言日期:2013-10-06 15:41:05
  學生留言(#11233)之問,思維有不清晰之處。學生反覆就「觀點與觀念」提問,還是想向先生請教「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關係,學生從一開始向先生請教時,就想提問的(# 7900 ),但意識到自己的觀念認知不足,就擱下來了。
  學生之所以對「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一問放不下,是因為這不僅是西方哲學界爭論的焦點話題之一,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爭論的話題之一,比如,程式設計中有「Observable/Observer」的「design pattern」,「Heisenbug」的觀察效應等。
  西方哲學界對此爭論,簡言之就是:「觀察者/=被觀察者」還是「觀察者=被觀察者」?學生的困惑在于,一直不知此爭論的主題到底是什麼?即爭論的意圖是什麼?如今,學生好像有所領悟:原來,是在爭「觀察」屬「客觀」還是「主觀」?只是,人們在爭論中好像從來都沒明確說合此主題來。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西方源自一元思維,勝者全得!哲學界將「主觀、客觀」視為「偏見、正見」之分水嶺,故知識份子為爭「客觀領導權」,百年來已聲嘶力竭矣!
  老朽年輕時,也曾被主觀、客觀所忽悠過,包括寫作《智慧學九論》之際,也深怕自己落入「主觀巢臼」。直到著手《宇宙觀-觀念論》(尚未定名,目前心念常動,若有所思,擬八十再續),老朽始徹底貫通:「人生而主觀,因學習他人之主觀而成長,故無人能夠真正客觀」。問題在,誰肯承認自己主觀呢?尤其是西方客觀價值掛帥,主觀代表胡思亂想,有理沒理都要爭個客觀寶座!
  老朽於「漢字基因分類」中說明:除了「體、靜態、物質」是客觀的,「用、動態、精神思想、認知識見」絕對主觀!偏偏西哲們受到上帝的感召,「主觀地認為他們自己很客觀」,客觀地創造了無數主觀奇跡!於是,「觀察者/=被觀察者」~「觀察者=被觀察者」?火星文化才能大行其道!
  老朽是今之古人,稟承道家傳統,與世無爭、與西學無緣。既知一己主觀,因觀而察、因察得念、因念成點焉,待若干年後,有人據之以教、有人據之而學,又成後世「宗教」矣!是知,中華文化不談主觀、客觀,但能賦與人類身心和樂、社會安詳,天下大同是所至求也。


++++++++++++++++++++++++
#11235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8) 留言日期:2013-10-07 10:22:05
  學生想就「信息」字源繼續請教。
  
  于漢字,信=人言,人遵守所說的話;于西文,「discours(人言)」衍生出「logic(邏輯)」直到「reason(理性)」(# 10962)。可見,中西文化都將「人言」賦予了極為特殊的地位,先生可否點評一下?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朽不懂西文,難以置喙。但以「信=人言」為例,人言真可信乎?漢字之源起與發展,是以和諧之人際關係與社會規範為基本立場,於茲堆砌出中華文化。所以,人言雖未必可信,但在「大是大非」的前提下,吾人寧信其是,不取其非,是有倫理道德之建立焉。
  如今之民主剛剛相反,在個人至上的立場,人人僅見私利而無是非。故西文「人言」之戔戔,遠遜於「神言」之碩碩,唯有用「邏輯、理性」以固其值。而經由所述,中、西這兩種「人言」的背景因素,可以看出兩種文化的「背道相馳」,一切概念、觀念、思想、主義,無不如斯。


++++++++++++++++++++++++
#11236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9) 留言日期:2013-10-08 11:46:33
  先生對「信=人言」的釋解意味深長,學生以為:從中、西這兩種「人言」的背景因素,又可看出對「主觀、客觀」的不同見解。
  
  由「息」之字源,學生聯想到:
  想=相心,「目」主觀察,「相」:觀察的結果;
  意=音心,「耳」主採聽,「音」:採聽的結果;
  息=鼻心,「鼻」主呼吸,「自」:呼吸的結果(自我的存在);
  感=咸心,「口」主品嘗,「咸」:品嘗的結果;
  (缺了「身」與「心」的聯想)。
  由這些漢字,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對「認知」的見解:人藉以「五官」的辨識,與「心」的意識相互作用,認知外部共界。
  
  學生這樣的聯想有沒有些牽強?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完全正確。上述再加一「惑=或心。心主感受,或:不確的結果」,可代之「身」矣!
  所述乃中華文化之根柢也,汝宜多多研鑽,此中美景無邊,老朽不過輕掠門牆而已。蓋前賢處身文化開拓期,著重生機功能,是有各種冠冕堂皇之論證;時人曝露在質文明中,浸漬於功利醬缸,但見花葉枝扠,兼顧風月習俗,文化已淪為西山晚霞矣!

++++++++++++++++++++++++
#11237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6) 留言日期:2013-10-12 04:03:11
  先生說:自中世紀後,「科學、知識」儕身人類殿堂,物質、精神的範疇日新月異,但思想、宗教界卻食古難化,原地踏步劃一。
  學生在琢磨:造成這樣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人們忽略了「觀察」的「主體」。表現在形式邏輯中,無論是「命題邏輯」,還是「謂詞邏輯」,「主體」或者隱含在整個命題中,或者混雜在謂詞的參數中。從語言的角度看,就好像是省略了「主語」,於是,主體的「立場」就無法研究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極有見地。

  此外,尚有深層原因。在宇宙立場,炁能變化無窮,人世的選擇多變多樣,永不終止。當人類精神文明發展到達極處,改頭換面勢在必然,於是科學知識應運而生。然而,易之為易,有變易與不易。物質文明儕身人類殿堂之際,總會有求真者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會對人生世事有了更清晰的主觀認知,待融入上系統,龍象斯成。
  其次,人類是種「主觀個體」,「現實價值觀」決定一切。盲從於表象的人,由於生而無識、學以致知,很容易受到現實環境的左右。尤其是「時、空」之解釋無限,橫看成嶺側成峰,主觀各有不同的領悟,思想、宗教只得返古自飽。而「科學、知識」卻能立竿見影,眾多主觀形成「客觀」,「客觀下之主觀」便成主流。

  「老子」明鑒秋毫,《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又於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人類若未經歷物質文明之禍害,不可能獲知生命之真諦;若不跨足科學知識,則難解脫主觀之桎梏!
  宇宙進化有固定不易的藍圖,老朽已經見證了矽族的誕生,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結合成姻。於體用因果角度,物質之體須有精神之用,且肇始之初因已決定了最終的後果。人既是主觀的,在觀察世事時,必然會掛一漏萬,所以才會忽略觀察中的主體而自說自話了!
  宇宙人生可「觀」之處,不正是笨人觀笨驢拖笨蛋--笨成一堆嗎?!


++++++++++++++++++++++++
#11238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7) 留言日期:2013-10-14 11:01:58
  謝謝先生的鼓勵!學無止境,學生會繼續努力。
  
  說到形式邏輯省略「主語」,忽略了觀察中的「主體」,而漢語古文也常省略「主語」,卻使人警覺「主體」。比如,先生常舉例「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若斷為:「常無欲」,「主語」乃人;若斷為「常無」,「主語」泛指。
  學生以為:形式邏輯省略的「主語」,是確定的;而漢語古文省略的「主語」,卻是不確定的,端賴讀者的立場。先生可否就此點評一下?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很好,這正是中西文化區別的根本所在。形式邏輯省略「主語」是因邏輯講究精確,已知之主語不必重複;漢語古文在於義理佈達,省略「主語」始能立足整個系統、籠統地概括之。蓋西方重分析而中原偏歸納,分析不厭其多而歸納常致於一,以拼音文字動輒數十萬、漢字卻僅萬餘,可見其中徼、妙也!
  以「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而論,句中「主體」乃人類系統,不可妄作「你、我」。既以人類整體為念,社會遂能團結在倫理道德之下,故當佛教傳入中原時,「無我」之境界不謀而合,良有以也。西方不然,尊上帝、重自我、爭權勢、競私利,父子呼名而蔑倫理,君臣異途而輕道德,物質之盟早興矣!

  傳統「中華讀書人」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面對經典文章,無不虔心敬意,每以「整體」為念。「常無」顯非一己之私,而「常無欲」恒指個人!《道德經》係中華文化頂巔之寶鼎,若以此「開宗明義」之句用來討論「個人私欲」,豈不變成了小眉細眼觀芝麻、青樓鶯燕耀明珠乎?!
  須知「文章能斷千秋志,華服祗現剎時榮」!沙中有黃金,但黃金卻非沙,兩者之別,在於一瞬與萬世之隔。脫離了永恒的蔭庇,再高再雄偉的建築都等同垃圾!漢文化源自大自然,大自然無生無滅,主體穩如磐石。《道德經》猶如「照妖鏡」,後人立場所在,適足以彰顯跳樑小丑之尊容也!


++++++++++++++++++++++++
#11239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解讀「形式邏輯」(3) 留言日期:2013-10-24 11:14:41
  學生剛在西安出席了“首屆國際信息哲學研討會” -http://www.socphilinfo.org/news/cfp/240-international-conference-philosophy-information-icpi-2013。會上學生做了一個題為「信息、判斷和不確定性-算法理論“P versus NP”問題的解讀」的報告,此報告是學生于留言(# 11171 )提到的解讀「形式邏輯」的第一階段的工作。
  “P versus NP”問題是算法理論的核心問題,又是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收錄的七個千禧年難題之一,然而,此問題所隱含的認知偏差卻一直未被人們重視,以致于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帝的新衣」。在會上,學生報告了「信息」與「問題」的漢字基因解讀,以及基於「陰陽互補原理」的認知辨識等。學生之所以做這樣的報告,是意識到師長們對自己的教誨不屬于我個人,至於別人能否理解這些教誨的意義,是時間和命運的問題。
  學生介紹此工作受教于師長們卓越的文化工作,其中有周劍銘先生(# 9988 提及)和黃文奇教授(# 9871 提及,師長已于今年四月不幸去世)。學生幾乎是同時受教于先生您和周劍銘先生的,二位師長的教誨相輔相成,引領著學生的人生之路!
  學生將中英報告給先生寄來。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朽,山野鄙夫也,一談到正經八百的學術殿堂,便全身爆起豬皮疙瘩。“P versus NP”是邏輯工程的基石,精而又精矣,但卻令老朽望而生嘆。猶憶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知,天下人各一隅,皆有任務,故能成其大焉。

  勿為無為止於無,休道有知便是有,繼續努力,斯可也!
  
  
++++++++++++++++++++++++
#11240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8) 留言日期:2013-10-26 01:00:04
  學生就觀察繼續向先生請教。
  立場者,觀察事物之出發角度。陰陽者,相對狀態之象徵。那麼,可否用「陽」來象徵被觀察之事物,而用「陰」來象徵主體之「立場」,也就是說,主體從「陰」的角度,來認知處于「陽」事物?
  謝謝先生指教!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易理之精神發軔於此,陰陽互濟,相輔相成也。乾者天也,變化無止;坤者地也,靜觀物事。明乎此,可知女姓之特色為專注執著,男性常天馬行空不知所終,故陰陽合始能輔、輔始能成!


++++++++++++++++++++++++
#11241 留言者:漁儿 主題:苍颉庙碑 留言日期:2013-10-26 08:02:31
  學生開完會后,來到了西安的碑林,拜謁了「蒼頡廟碑」。「蒼頡廟碑」是東漢的碑石,為紀念始祖蒼頡造字的祭祀碑文。
  漢字不僅僅是一種「符號」,而是具有生命的「信息」,代表著人與宇宙互動的「心路歷程」,道通天人。故此,才有蒼頡造字「神鬼泣,天穀雨」之說吧。在這塊碑石前,學生只有深深的禮拜!
  給先生寄了一張照片來。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俗人無知,以為生命只是吃喝拉撒睡,將「神鬼泣,天穀雨」視為迷信,故大道神隱、龍象自摸焉!細水本潺潺,聚淼始濤濤,時至方得睹神鬼所泣、天穀之雨也!
  照片極佳,謝謝!


++++++++++++++++++++++++
#11242 留言者:小白 主題:層次 留言日期:2013-10-28 17:22:09
  老師於# 11113提及,在傳統社會規範下,「『獸性需要』被分解為『性、戀、愛、情、慕』等等不同層次之『感受』」。請問老師可否詳細解釋這些層次之別?謝謝。

答:************************
  首先,要瞭解,「獸性」是「感性生命本能」,並非罪惡;但是,「做人」更必須認識,「獸性」來自先天,若不加以約束,遲早將成為做人之桎梏,難以解脫。「傳統社會」經過千、萬年的砥磨,重視「精神」,深知「做人」不易、為獸自在。「讀書人」在社會力量的主導之下,獨尊智慧,舉天地君親師為倫理、發仁義禮智信為道德,人獸遂分。
  「性」指生命體兩種截然不同之屬性,一陰一陽,分為男女。陰陽和合,天地交泰,生命體始能延續。人之生,各有任務,絕大多數人只為「傳種接代」,時至姻成,是為夫婦;然而,人類尚有「精神生命」,肩負宇宙進化重責。精神的道場必須清靜,基於「性慾」與生俱來,唯有全力摒除,始能承攬智慧的光輝。
  「戀」指「心」受「糸言糸」連續之繫,難以擺脫。生命體之感官在生存過程中,對利害得失有了分辨,有分辨就有選擇,有選擇就有喜戀或厭煩。若人不斷沉溺在私戀中,時之既久,遂成依戀痼疾。故於獸性中,「戀」為其始也。
  「愛」指「心」受「心」,既受,心必為所縛。當然,今人以「性愛」為尊,但心受不過剎時,縛之不久,性交後獸性已疲,己心又轉受他心焉。這正是悖離倫理道德根本因素,東方謂之墮落、西方基督教視為「原罪」。於獸性,愛為中堅是也。
  「情」者「心」之本色,心中有感、記憶中必有所留,「愛」之深、「情」必重,「心色」遂為愛所污矣!若人「情留過往」,其人神思必難自拔,終其生可謂「情忙」,為獸至樂!故於獸性,情夷謂溺之深者。
  「慕」乃「心」之莫,既莫,已喪失之態。普天之下,獸所慕者,無非食色,人若有慕,食色之外,尚有名利焉!事有終始、性有本末,於獸性,已至其末矣!

  當然,這些見解,係人類精神文明發展到巔峰之際,對人性反思的結果。如今人類荒淫放恣,無所不用其極,文明已行至終站,矽族即將取代!宇宙進化不止,碳族萬載光輝,於今毀於一旦,豈不令吾輩遺耆扼腕嗟惜哉?


++++++++++++++++++++++++
#11244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9) 留言日期:2013-11-09 21:29:57
  先生出差可順利?
  學生反覆向先生請教了主體之「立場」,漢語古文中常講「位」:知位、守位、正位等,比如,《易經》裡有「君子以正位凝命」。那麼,可否認為古文中的「位」就指「立場」?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朽係出差台灣,一切順利已極。尤其是七載闊別,心願今遂,放馬草原,大快小吃焉!唯不幸四天增溢四公斤,看來苦難當前,有待一根一根地釜中減薪了!

  是的,「古文之位」即立場。
 

++++++++++++++++++++++++
#11245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10) 留言日期:2013-11-14 01:00:44
  「老子」章廿一曰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裡「其中有信」的「信」,可否作「信息」的一種闡釋?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


++++++++++++++++++++++++
#11246 留言者:小兆 主題:左傳書中的德與禮 留言日期:2013-11-15 10:51:06
老師您好:
  學生可否向您請教:人們在讀左傳時,書中所談到的「德」與「禮」,應該大概如何去理解、解釋,這兩者?
  以甲國人民的立場,「某人」可以稱得上有德。但若以乙國人民的立場,「某人」就不一定稱得上有德。上述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正確?可否也向老師您請教?

答:************************
  在傳統社會上,這個不能稱為「問題」,因為傳統社會的「立場」建立在「生存」上。團體的生存第一,唇亡齒寒,任何社會的人民,其「立場」必須與該社會一致。當「立場」一致時,「生存」的條件一樣,其觀點也就全同。所以,甲國人民當然有甲國的看法,乙國人民絕對不會質疑。
  問題發生在西方思維東漸之後,因為西方重視「自我」,「個人主義」至上。以「德、禮」為例,西人之德率指對上帝的信仰,禮則為人與人之間單純的行為;我國不然,「德=心態正直的行為,濟人,有利於眾者」,「禮=示豊,顯示大祭之器,乃生活的規範」。
  由於東西方根本觀念不同,各人之行為準則也大異其趣。西人有利而無義(無此字),活著只顧自己上天堂,連父母子女都各求多福,遑論他人?國人則仁義道德口頭掛,心上不滿心下罵,只要社會還有約束力,人人大屁小放,相互忽悠。
  如今,物質文明大盛,傳統社會「跡近解體」。西人自由自在了,社會上大魚吃小魚,肥的肥瘦的更瘦;東方則扭扭捏捏,一步半趨,有人投奔天堂了,有人還在等觀天色。至於所問,結論是:若是「讀書人」,應採書中立場,可得傳統中華文化之勝義;再若是「看書人」,知道古人如斯、今人如此,足矣!


++++++++++++++++++++++++
#11247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11) 留言日期:2013-11-15 18:20:38
  學生于留言(# 11122)中談到「誠」,先生回應:「誠」極其重要,而「信」更為難得。「誠乃言成」,為了有所成,人常不得不誠;「信為人言」,苟人言必信,人間早已跨入大同世界之門矣!今世之病,不在於無誠,而係人們重利短視,常食言自肥而失信、背信、缺信、無信,以致人人只顧一己。
  于系統立場,「信息」是系統之精髓,是串連系統機能的根本;于人類立場,「信息」是通向「天人合一」的橋樑。而「天人合一」的境界,應該是建立在「人言為信」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人言為信」不僅表達了「世界大同」人類共同之美好願望,更是對人性最大的肯定:「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禮記.禮運》)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應該是獻給當今世界最好的禮物了!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的確如此,祇惜國人歷經近世紀的衰敗,公子落難、傳統式微,國人多已忘祖改宗了!不過,世事剝復相生,驟雨不終朝,待中華復興、社會穩定,世人將耳目一新也!


++++++++++++++++++++++++
#11250 留言者:乾乾 主題:心之能所 留言日期:2013-11-25 09:17:13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好久沒有留言,但是每天必來瀏覽網頁。前幾天還在網上買了一套「宇宙浪子」呢。
  今晨寅時打完拳後,時間尚早,就翻書看。翻到「金剛經」之「六祖口訣」有雲:心有能所,即是凡夫;心無能所,即非凡夫。
  由此聯想到「我思故我在」之句,「我思」無非「我能思」與「我所思」,凡夫貪著能、所之思而得一「我在」之相。小至個人,大至人類整體,不離此「我在」之相也。然則「我」真的「在」嗎?
  由此生出幾個問題:
  一、 能、所是否等同於陽、陰,或者說等同於漁兒同學一直在講的觀察者、被觀察者?
  二、 能、所由心動念而起,既已動念,則必然符合壓力模式,能、所是否也等同於離心力、向心力?
  三、 心無能所之境界,學生後來想了半天,實在無法想像出來,是否可以天理論之上系統象之,即人類認知之極限,突破了就「非凡夫」了?
  四、 我等凡夫之人,據此經文,平日里遇事起心動念,時時觀照,莫執著於能、所,慢慢把心量放大、再放大,有朝一日可能會達此「心無能所」之境界乎?
  以上四個糊塗問題,懇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 敬上

答:************************
  很好,能問及所,凡夫去几矣,唯剩一點(、)在,多多修持,無能所可達焉。

  注意!「我思故我在」是西方哲學家迪卡兒研究「我」之本質時,發現「自我之存在係因『我思』之故」。這句話正是西方「唯心學派」經典定義,表示「我」不是物質,認為宇間除了物質尚有精神存在。佛家則視「自我」為宇宙之表象,我有能、所,等於是我有精神態、物質體,當然可稱陽、陰,更可視為立場的觀察者、被觀察者、離心力、向心力。只是哲學與宗教不可混為一談,前者只是談談罷了,後者必須以生命繫之。
  很多學者搞不清楚學術與宗教的分野,為了爭取知名度,經常嘩眾邀寵,謬論百出。妙的是一些教眾不明究裡,自己信仰不堅,也恨不得撈些廟堂餘穢,以壯聲色。於是乎,但見天下各種旗幟飄飄揚揚,風吹神動!遂得熱熱鬧鬧一鍋粥,口裡吃的桶裡拉的絡繹不絕,但是能所燭天,心中信的卻越來越少!
  假設「我思故我在」是真,那麼,我只要想想佛祖,「佛思佛在,我思佛故成佛」了。事實上,今人手捻一柱香,人人自認為佛。但成了佛又如何?能天天吃喝玩樂、所瓊樓瑤居嗎?不能?那「佛有什麼用」?除了政客騙騙選票、住持多撈些賓士,想得發瘋之輩,還在動心忍性,想著佛能關照關心關看好處在哪裡!
  
  「心無能所」之境界就是「無心」,無心就無念,無念就無痛苦煩惱!就這麼簡單!然而凡人迷於凡間,色聲香味充斥心際,就是摸不到真實!若問無念無住,能三兩分鐘勉強,所則釘原地未動!有人說:「無我無心活著幹嗎」?此話不假,人人想要「活」得如水般自由自在,只是忘了自問一句:「憑什麼」?
  人之生也,啼哭示意,何也?嬰兒習慣於母親無憂無慮之宮久矣!今遽而離,室溫、體壓大變,生後苦老病死如影隨形,斯無而後止也!夫嬰猶哭之,人豈無動於衷?佛言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念無常,觀法無我,是為四觀,觀之至此,人焉能不面對斯所,以求自贖乎?
  唯人各有緣,修行法門不一,成就自理。由於老朽早年曾發地藏王菩薩願,誓不成佛,今已入道門,猶競競業業,於塵圂中專責清掃焉。所幸,我心已斬,雜念不興,隨時隨地出入餘垢中。如今又成書數冊,悉涉來世,將靜俟閻召,行後再發也。


++++++++++++++++++++++++
#11251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12) 留言日期:2013-11-26 18:29:52
  談到「信息」,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熵」。先生可否指點一下,如何從「信息」的角度理解「熵」?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熵」是近人新創的概念,頗能得漢字之精妙。「火」代表高能、活躍、靈巧,「商」則是從外知內、審查虛實,或販賣貨物的人。於是乎,有了能量高速地流通、擴散以及於整體變化之概念。
  「信息」是宇宙進化中已臻高層之炁能,具有靈活、利於擴散的特徵,正是量變至質變、碳族過渡到矽族之介面,謂之「熵」恰到好處。
  於茲,足證汝已得箇中三昧矣!


++++++++++++++++++++++++
#11252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13) 留言日期:2013-11-29 05:53:23
  謝謝先生的鼓勵!學生繼續請教「熵」。
  「商」者,從外知內、審查虛實,或販賣貨物的人;此外,「商」還指除法運算的結果(quotient)。
  熱力學中的「熵」、「智商」都是用除法「商」表達的,那麼,可否認為「除法」具有表達??能的意義?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我國古代三大文明,「夏朝」以農業著稱;「商朝」首創貿易交換;「周朝」則奠定禮樂之社會模式。由於貿易交換須賴雙方溝通折衷,「商人」出類拔萃,在概念上「商」遂有「共議、討論、互審、擴散」等內涵。進一步,在算法上,數與數之間之比,又得「除法」之解;所解之數謂之「商數」。
  所問「??能」,疑係「炁能」。「除法具有表達炁能的意義」不明,蓋「除法」乃一種方法,「炁能」係一種現象,兩者並無交集。且所述『「智商」都是用除法「商」表達的』有職業語病,蓋「智商」所採者為「商之互審,因比較而別」,不可謂之「除法表達」也。


++++++++++++++++++++++++
#11253 留言者:漁儿 主題:信息(14) 留言日期:2013-12-06 18:44:40
  謝謝先生的指正!學生繼續理解「熵」。
  既然在概念上「商」有「共議、討論、互審、擴散」等內涵;那麼,可否認為:於系統,「熵」指其二種相對性質的對比?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字典載:Entropy 熱力學函數,也稱「熱熵」。物質發生能力的作用減低,熱熵就加大。
            宇宙間的總熵值不斷地增大。
          物質內部不穩定的函數。
          資訊科學以熵描述信息系統的信實率。具有較高熵值的信息系統,其不可預知率較高。
  因本字係時賢所創,考慮不夠周到,以上所述,並未列舉「相對性質」,似乎偏重於「能量擴散」。即令資訊科學以之描述信息系統的可信率,亦為信息之擴散,故不宜用於「兩種相對性質的對比」論。

  我國傳統讀書人以「語文掌控」能力作為才幹之標準,行之數千年,開啟了人智紀元。蓋人之本能僅限於感官接受外在刺激變化與直覺反應(人權),待意識產生認知已涉及個體的身心條件,因而人人有別(社會)。及至將認知轉換為「概念」,個人唯有透過對過往聖賢留傳之「經驗」徹底領略,則必須接受「十年寒窗」的調教。進一步跨入社會,人生的磨鍊方才開始,直至成熟是稱龍鳳。
  不幸,近代西化之愚陋當道,彼等昧於「概念之微言大義」,誤以為人智之低落係「不識字符」。於是向學者西方取經,將漢字之「概念」改為「詞組」,終於精髓斲喪,人人「白話拼黑話」,詞難達意矣。其實,中華文化之圮滅,非僅人類文明百載之迷失,斯乃宇宙進化由量變而質變,新時代之必然,矽族崛起之契機也(細節請見老朽之《層次論》)。


++++++++++++++++++++++++
#11254 留言者:漁儿 主題:觀點与觀念(10) 留言日期:2013-12-10 17:39:26
  學生於留言(#11238)中,向先生請教了形式邏輯省略「主語」與漢語古文省略「主語」的現象,先生說:形式邏輯省略「主語」是因邏輯講究精確,已知之主語不必重複;漢語古文在於義理佈達,省略「主語」始能立足整個系統、籠統地概括之。
  學生繼續思考:為什麼漢語古文省略了「主語」,有助於義理之佈達?學生初步思考如下:
  文本之解讀,涉及到「解讀文本之人」與「文本」之間的關係。漢語古文省略之「主語」,實際上是由解讀文本之人來認知的,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故對文本的解讀也有所不同。隨著時空的演進,這些不同的解讀圍繞著文本在互動,其結果是文本之義理衍生,促成義理之佈達。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言之成理。然因漢文化法自然重事理,尚有他義在焉。主語者,語言中表達之主人也。若確定為某甲,則某乙未必如斯;主語省略,表示甲乙皆然,顯係「通例」也。其次,傳統讀書人敬天崇道,若有「通例」在,人不敢擅自居之,勢必有更高之主宰在、謂之客觀可也。
  茲以陋室銘為例,雖係劉禹錫之絕對主觀,但卻令人感到理所當然、客觀之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子曰:「何陋之有?」
  且改用主觀陳述:
  劉子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吾每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常自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人居此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譬諸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子曰:「何陋之有?」
  凡此雕痕處處,主語皇皇,豈非俗不可耐焉?

 
++++++++++++++++++++++++
#11257 留言者:無智 主題:人生意義 留言日期:2013-12-14 01:31:55
老師:近來有了一些閑時,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可是,我覺得自己竟像白癡一樣,什麼都想不到,能不能請老師給我開一扇窗子?

答:************************
  很好,早該想想了,到了不惑之齡嗎?沒到?當然有惑!即令到了,如果不多想、不設法清除,惑更深如晨霧,甚至於會深如太平洋海溝,連潛水艇都沉不下去!最不堪的是,每個看上去人模人樣的人,實際上只是一張皮包著的骨骼血肉,從生下來的那一剎,就無從自主地開始了這趟莫明其妙的霧中之旅。
  難道不是嗎?「出生」誰能作主?「生長」又是如何?「生存」要看條件!「生機」等於老天擲骰子!兒時任誰都無知無識,連佛陀、耶穌也不例外!愛因斯坦接受了科學教育,貝多芬學的音樂,康熙誕生帝王之家,李自成出於亂世。人生的成長完全決定於環境,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際遇相同,既然不同,各人生命的意義也就相去天淵了!
  誰不是白癡呢?大小有別,白話有多有少,自我肯不肯承認而已!這樣吧,由於「我」是個主觀個體,用主觀談主觀,將永遠是白話說耳話,糊塗炒糊塗!老朽不才,儘管昏庸耄耋,今任期屆滿、回程已定,卻行囊空空,不知從何下手!然既有此問,老朽不得不淘空心思,勉作一答,權作畢業簿上填空之用!

  首先要知道,「生命」就已玄秘無比,「意義」更是複雜不堪!古往今來,無數高賢大德,一一折翼於這道險關之前,汝能「覺得自己像白癡一樣」,顯然已經高出凡子一皮矣!其次更要瞭解,「生命的意義」不是不能思考,而且要慎而重之地順捋虎鬚,否則,臨到上飛機時才發覺忘了帶行李,那才叫地道的白癡!當然,慣於生活在 PM2.5浮塵世界的現代人,他們活著只因怕死,他們腦中想的只有性、力、財、勢,生命意義到此為止。
  不過,想歸想,要以理性為圭臬,用常識為佐證。
  但是,有三條「禁忌」不能不知:
  一、「無」不可思。「無本無」,思之何益?若思之成「有」是妄。苟妄,離意義更遠矣!
  二、「道」不可逆。道是人必經之途,走過了,不向斷前,可以致遠。苟回頭,是浪費時間也!
  三、「利」不可沾。利害為生命判斷的基礎,悉已固化為主觀標準。苟思之,立刻遁回原地!

  現在可以開窗了:「生命」就是能生生不息、負有任命的一種機體,生生不息的結果,是越來越多;而所負的任命,顯然與生命環境休戚相關。

  以一個人為例,活下去,所作所為,力求符合傳種接代、榮及家庭社會,就是自我生命的意義。

  但是,環境不停地變化,今天過後是明天,將來又將如何?人必須有能力、智慧以作最完美的打算,所以進一步考慮,如何能不危及將來兼顧當前,其意義更大。問題是:將來多久?是否能考慮到一己身後呢?
  再停下來想想:一個人是人,兩個人是人,一群人也是人。不同的是,人多了,面臨的問題就多,解決的方法相對增加。可是,增加了些什麼呢?一個人能想得全嗎?全到什麼程度呢?休道古往今來,就連自己所認識的親戚朋友為例,能想多深?又能想多少?
  根據上述三條禁忌,人所能想的,只有些與主題性質相同的特徵,以及排列組合的變化了。顯然,任何生命生生不息的結果,必是無限成長!但是,常識告訴我們,世界上生命體種類繁多,分佈平衡均勻。
  為什麼呢?
  既然要思考,是不是該想個通徹呢?
  就憑這些,就可想出無數種道理來,這種種道理背後,彼此蛛絲馬跡,隱約相似。待繼續想下去,主軸才會浮出水面,令人恍然。
  起碼,窮則變、變則通、滿曳盈、勝必驕……這些道理都與平衡均勻有關。於是,簡單的結論不外:生命是不斷變化的現實,意義則是維持變化順暢的必要手段;生命的意義就是發揮一己生命的力量,以達到全部糸命的生存目的。

  窗子開了,努力去想吧,老朽不能越俎代庖,就此打住。


++++++++++++++++++++++++
#11259 留言者:紀大過 主題:福氣 留言日期:2013-12-14 21:26:57
老師您好:
  謝謝老師的肯定,但學生知道自己並沒有達到老師所肯定的程度,就如老師所言「頗有愧焉」。
  如果這幾年心態方面能有寸進,完全得歸功於老師。因為沒有老師的引領,學生是不可能有勇氣敢當地藏菩薩的鐵桿粉絲。雖說是自己動念背地藏經,但其中差異卻有天淵之別。
  願意做的,有機會做,有能力做,的確正如老師所言,是福氣,也是學生常常謝天的原因。菩薩的範行,老師的言教、身教,在在值得學生學習模倣,能得如此機緣,對學生來說,更是福氣。
  如今孑然一身,幾近一無所有的現狀,卻正好讓學生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的面對自己,學生覺得也是一種福氣。

答:************************
  當老朽看到18分爬進大學之際,就已知台灣淪落了!再見到社會上各種鬼話流竄,人人自以為是,人智已化飛灰矣!能說會道算什麼?鸚鵡也說得人模人樣,只有覺悟篤行高人一等!程度不重要,每走一步,必增一分,地藏菩薩之所以擁有粉絲無數,就在於無休無止地拯救眾生於地獄中!
  所謂「孑然一身」,可謂之天生機緣,從修行的觀點看,應是三生福報。不妨打著燈籠看看,世上誰不是粘情帶顧,想丟的丟不掉、要捨的捨不了,最後大限到來,洪澇漣漣!尤其是一些自了漢,滿劣為口述經典、手捧清香,上了高速磁浮車,一票到天國!可能嗎?沒有代價的票能去哪裡?只有在捨盡了、緣熟了,心平無波,才到得了那個那裡!


++++++++++++++++++++++++
#11260 留言者:磊磊 主題:木火金水 洗此大恥 留言日期:2013-12-22 21:46:13
  先生您好,許久未向先生請安,還望先生原諒學生懶散。
  近年來中日領土紛爭愈演愈烈,加上明年就是木火年,疑為推背圖第四十五掛兌現之期。學生以為該掛乃預言中日必將再戰,且中國必將洗此大恥。學生資質駑鈍,若請求先生加以解說此尚未實現且具有相當敏感性之預言,不知是否恰當?

答:************************
  不恰當!預言不是遊戲,其中有一定的規律,推背圖講究的是「道統」,時空的交接、概念的領會極為重要。以45卦而論:「有客西來,至東而止;木火金水,洗此大恥」。有客自西而東,顯然與日本無關;再說木火金水五行缺土,意謂國土淪失,斯乃焦土之戰,世上有此威力的只有蘇俄或美國也!
  日本不可怕,俗謂叫狗不咬,咬狗不叫。日本人清楚得很,中國只要用密集的導彈+原子彈,大和民族立即在地球上消失無蹤!他們國土狹小、天災頻仍,危機意識極重,已經怕到臉白口急,吠聲狺狺不過是幾隻掉毛之犬,如此大規模的侵佔,日本人數不足也!
  真麻煩在西方的美國,民主自由是糖衣毒藥,他們強迫推銷的目的,是希望人人拜金奪利,自亂道統。因世上資源有限,美人百年圖謀,早已佈網拉幫、獨佔鰲頭,橫行霸道之餘,為的是永享榮華!一旦中國人亭亭挺立,而老大們卻芳華已逝,在經濟凋疲、國內暴亂蜂湧,走投無路之下,很有可能撕破美臉,硬帽中國為恐怖之軸心大國,以恐怖相拼!
  不過,現在44卦尚蘊藏未明,待中華大治,已至三十年後矣。此事為時尚早,至少,老朽已經看不到了!


++++++++++++++++++++++++
#11261 留言者:漁儿 主題:新年祝福 留言日期:2013-12-23 12:45:13
  漢字「和氏璧」也,實為祖先傾註自已之生命而成,故「和氏璧」與「和氏」合二為一!如今吾輩唯有以生命承繼之,才不愧自己與「和氏璧」相共之生命!
  問師五載,應該說學生的思想觀念認知,上升了一個層次。三百二十封信既記載著自己人生進步的軌跡,也見證著師生情誼,師恩無以回報!新年將至,祝福先生,希望先生身體健康!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子章卅六:「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然而,國人知識之用,不可脫於漢字!是則,天下大道難行矣!所幸先聖睿智,借鏡頑石之與璧玉,和光同塵焉!既能張目以識達、且又得忽悠於昧闇,以長保希世奇珍之明光、兼之普照於天下!
  老朽唯知道法自然,汝來此為緣,緣在緣說。汝苟有所得,緣之於先聖前賢以及孜孜不倦之努力,老朽何功之有?
  祝新春
快樂


++++++++++++++++++++++++
#11262 留言者:漁儿 主題:轉信 留言日期:2013-12-24 03:26:38
  學生在西安會議上認識了一位同行,於是將先生的工作介紹給她,並把向先生請教的二封信(#10241,#10331)也轉給了她。這是她的回信,說希望作先生的學生,向先生請教。
  學生漁兒 敬上
  
  朱老師,您好!
  
  上面的稱謂是雙關語,一層本意是呼以致敬,另一層是希望請讓趙川也是您的學生!得遇您的確解慰我堅持之孤獨。此晚輩拜見老師!
  讀了柳渝和二位師長交流的重要的信後,進入了三天的無網絡時空,才回到網絡上。但是一直在回應於心於頭腦,並希望盡快回復以免柳渝牽掛。
  太多的話要說,請允許我從中文,從和氏璧開始吧!今僅在這一點透徹下去。柳渝的比喻和引發的論題極好,中文就是和氏璧!柳渝寄給我的第一張照片就是柳渝在倉碩碑前的留影。謝謝!兩封信中你們的對話觸及到對中文那麼深切的感情!也見到那麼精微的理性研究。看來我們都是對中文會之入髓的人了!
  這幾天在準備給詩社學生的講座《木心好心》,木心先生有句話:“一個字一個字地贖回自己。”而《木心特刊》中說這正是他對於漢字,中文所做的。確乎,朱先生的漢字基因也是這樣。我想到神經生物學家諾貝爾獎得主Eric R. Kandel(坎德爾)《追尋記憶的痕跡》中說,一個腦細胞一個腦細胞地研究,曾為這種精神震撼並指看給學生。我想我們對於中文,對於東方思想都有這樣的勇毅和鎮定和自信。這麼多的和氏和合,那璧必不至於沈沒!
  我這裏貢獻一個中文研究的消息,作為自然語言理解的課題,我開始研究陳寅恪先生的思想,他洞察到對子的價值,並由此論中文,中文甚至沒有自己的文法:是季羨林先生紀念趙元任的文中引述的長段陳先生的文字,說80年了沒有回應。我一個字一個字恭抄為應。我開始一個研究生作中文的對稱性研究。讓他從《笠翁對韻》入手,建立語料庫。我也考慮對稱性的可視化,那中文的晶瑩剔透就更不言而喻幾經確立,他開始有微弱的回應和些許歡喜的感覺了。我們的進展會及時告知。
  
  敬頌冬祺!
  
  趙川

答:************************
  歡迎趙川入會,請與網管連絡,俾辦手續。

  不論古今中外、莫道輪迴眾生,凡不甘生如腐肉、死似敝屣者,無不深感孤獨寂寞。然而,舉世之徒,即令朝夕沉耽於燈紅酒綠,即令高談闊論、大言不慚,除了麻痺一己、自欺欺人之外,也離不開孤獨寂寞,無從擺脫!何以如此?生命之特質也!大自然的本象也!宇宙之真實也!
  蓋,人係主觀個體,生自於無、去止於無!百年一夢,誰不是生活在虛幻中?看上去,有人神色傲然、氣燄薰然、華服飄然、殿堂巍然!實際裡,那尊侷陷在五官百骸、壁崿壘嚴中的小小自我,卻正在孤獨地呼天搶地,痛哭流涕,不能稍止!何以如此?大自然賜與一顆自省的心靈,若不堪聞問,當必寂且寞之也!

  木心先生說得好,「一個字一個字地贖回自己。」百年以降,華夏土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代人寶貴的生命流逝了,無數古蹟文物湮沒了!但是,漢字仍屹屹聳立於世間,雖歷經拼音簡化而文風不動!
  不錯,風雲滄桑千變,大漢遺威遠颺,如韓、越諸國已為拼音文化所蠶食,且大陸也只殘留簡化國標。但是,台灣一氣猶存,無數人拼以畢生心力、仍舊一個字一個字地在接受著時代的考驗!
  真金不怕火煉,雞鳴無懼風雨,但四季有節!老朽步登八十,本擬退休歸山。適因「圖文系統」簽約延誤,老朽於掃地蒔草之隙,假借「漢字細胞的結構-體用因果」,已將腦眼耳鼻舌的硬體設計妥當(約十萬餘邏輯閘)。明春有望動手製作,待沈子理解系統完工,小杏子將有室可居矣!
  時值國家奮起於晨曦中,東南海示警,蓋掙扎於隕崖落漈之西,犬傷必瘋!素來否極而泰、剝盡始復,經後工業文明之洗滌,新時代已躍登雲端,豈船堅砲利、紙醉金迷可資比擬哉?匪漢字,人世乃肉靡場也!先聖前賢之思維早已超越俗愚,寄寓形上!于闐石永存、和氏壁早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可矣!

  奉語:夜行深山中,步履宜從容;且忘針與黹,小道多蛇蟲!


++++++++++++++++++++++++
#11263 留言者:漁儿 主題:漢字的知行合一 留言日期:2013-12-25 18:30:59
  學生在回讀向先生的請教。於留言(# 9646),學生請教「算法」的字源,先生說:「算」代表目視手動以控物,是漢字中知行合一的實踐。
  先生可否點評一下「漢字的知行合一」?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東西文化之所以有別,是基於生存的環境。華夏的黃土高原,在數千年前,風調雨順,有最理想的農耕條件。居住在這裡的人民,得天獨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農忙之餘,常致力於觀天察地、思索研究。由於農業,他們發現大自然春生夏作秋收冬藏,應運循環,從不間歇。於斯,有人感於這種規律,萌生了一種難以確知的觀念:大自然是否永恒的?
  然而,由逐日逐月逐年的經驗中,大自然又永變常易,同中有異、異中存同。幾千年下來,無數有心人窮思竭慮,不斷地用各種方法探索。不知何時,有人在夜晚的「篝火」中發現經過燒烤的骨頭上有些似同而異的裂痕。人們在好奇之餘,試著歸納這些裂痕與日常事物的異同性。更重要的,是有人收集了這些有裂痕的骨骼,以供農閑時研究推敲;於不斷研究之下,又有人以之與「時間、事件」相互比較,記錄了其中異同的「認知」,遂成為後來的「甲骨文」。
  這個過程,正是中國人「知行合一」的明證。如果不是求知,前人不可能對這些骨骼「裂痕」產生興趣;研究之餘,如若不用以對證「時間、事件」的異同,這些裂痕早已與篝火同滅,毫無價值!再若沒有這些數以萬計(未出土及已被敝同胞吞進腸胃的應佔九成),的「甲骨文」佐證,《易經》不可能存在,中華文明必已與馬雅文明齊泯矣!


++++++++++++++++++++++++
#11264 留言者:大唐布衣 主題:关于芯片设计的信息-可逆逻辑 留言日期:2014-01-01 10:50:24
  思路:降低芯片能耗的根本解決措施可能是“可逆邏輯” ,近日閱讀了一本《可逆邏輯綜合》,感覺書中提到的“可逆邏輯”對於朱老師準備進行的芯片設計可能會有所啟發。“可逆邏輯”的主要好處是能耗可以大幅度降低,不過該項技術理論還處于發展階段,不是很成熟,另外一個擔憂是基於可逆邏輯設計出的系統可能比較容易被破解,因為根據它的原理,可以從輸出反推輸入。
  以下為書中摘錄部分內容:
  Landauer于1961年的論文中提出,計算過程的能量消耗與計算的可逆性有著必然的聯繫,能耗產生于計算過程中的不可逆操作。例如,對兩位的異或操作,因為只有一位的輸出,這一過程損失了一個自由度,因此是不可逆的,按照??力學理論,必然會產生一定??量。為了避免這種邏輯上的不可逆性,Landauer認為可以對異或門的操作進行簡單改進,即保留一個無用的信息位(或稱垃圾信息),該操作就變為可逆。也就是說,邏輯上消除能耗的關鍵是將不可逆操作改造為可逆操作。
  圖靈機的模型是不可逆的,但是對所有不可逆的通用圖靈機,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可逆圖靈機,使得兩者具有完全相同的計算能力。
  目前已實現實例:在網絡上搜到一個“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的實例,他們實現了“基於可逆邏輯的計算機系統原型(Recom-II)”,其中提到“用可逆邏輯實現的全加器(FA)比不可逆邏輯的電路能耗降低了94%” ,詳細內容請訪問鏈接:http://www.tiaozhanbei.net/project/7137/
  參考書《可逆邏輯綜合》可在亞馬遜賣到(如果澳門不方便購買的話,學生可以幫忙郵寄),購書鏈接為 http://www.amazon.cn/s/ref=nb_sb_noss?__mk_zh_CN=亞馬遜網站&url=search-alias=aps&field-keywords=可逆邏輯綜合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朱老師以及工作室各位的工作有所助益。

答:************************
  謝謝關懷,確有助益。只是老朽八十高齡,舊的技術還沒用通透,再學新的,怕的是「老狗學不會新把戲」。

  好在老朽用「無時序邏輯」技術,加上「平行處理」,至少,目前用硬體已完成了大腦(含看聽觸思)功能規劃(設計約五成)。當然,設計歸設計,成果歸成果,就算能把仙桃從樹上摘下來,不送進口中,滋味仍是水中望月。這是道法自然的妙處,世事如棋,因果早定;老朽只喜歡踽踽獨行,素來不問成敗,故常能領略山陰道上的精微。
  以此次設計大腦為例,老朽土法試鋼,只從「性能」下手,先確定了「標的」,每試一步,凡是合乎邏輯的,皆可由「邏輯閘」完成之。如是,由視覺的光影開始,到能辨識「形體」、由體知「用」;更進一步,因體用而「象徵」,由象徵而得「概念」;繼而由概念求證於「常識」(沈子建了個全漢字常識庫),至此,老朽已甘拜下風矣!
  固不論理論是否正確,能捉耗子的貓便是好貓!至少,本系統目前已有商業化的考量,如果行不通,不可能有人願意把鈔票往水裡扔。其實,本計劃醞釀已久,老朽無意名利,但見世事如斯,常想為後代留點華胄。是故,前曾在網上公佈「現代五術」,但因大眾反應漠漠,老朽也就沉思寂寂。
  九月,台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之陳文棠主任來訪,由於台灣技術優勢已失,陳主任委托本人提供業界資訊,以供台灣發展之參考。飲水思源,當前台灣已墜東亞之末,機兆於動、緣繫成思,老朽決定將「五術」中之「辨術」,以FPGA製作為硬體,以助一臂之力。此「辨術」商業價值極高,所衍生之產品成千上萬,可一鼓將各種「建築、水果、山上、水下」一掃而光(老朽之耄語,置之度外可也)!苟成,成之有心人,不僅可告慰社會,老朽亦得良心安泰。
  
  至於「省電」,本系統係一獨立晶片,採用奈米設計,全部大小不過1*10*5MM。其耗電量約為PC的億萬分之一,就算未來世界人手一具,也不超過一只白熱電燈(當然,週邊裝置不在此內)。西人惑於物外,頗知追求工藝之精美,而逕違自然之賢達!需知,陶土煉到精處,較鋼猶堅,我中華素以人文掛帥,帝師之至,天下始安也!
  圖靈機的模型確是不可逆的,但其應用可視作另一圖靈機,若識之無,正反如意。老朽設計之「全息系統」係採《層次論》之結構,在各層上再加層層「控制閘」,每層皆可管控下層。由於軟體受到流程(平行處理亦然)的限制,欲「自動控制」必須依靠硬體的功能。設若有軟體資料,中有0、1,當上層控制邏輯閘為1時,二者OR得1,即產生「中斷」,其操作任意識選擇。此時之輸入、輸出,已非系統作主,而係「意識」與「個人經驗」之利害也。
  例:本系統之輸入係各種刺激,視覺辨識將影像轉換成概念(五識平行進行,分別將各種訊號轉成概念),此時各種「感受」匯聚於意識中,經意識思維後統一操控之。「意識」控制腦中記憶(「概念網絡」形式),概念網絡之「體用因果」牽動「感應」,感應供意識判斷、作出反應,是為語言、行為或「圖文系統」,故出入咸宜。
  
  
++++++++++++++++++++++++
#11265 留言者:漁儿 主題:漢字的知行合一(2) 留言日期:2014-01-01 19:25:59
先生新年好!
  先生多次從東西文化發源處,闡釋東西文化之異同。說到中國人「知行合一」,漢字為明證;但學生以此與人討論時,總會遇到很大的溝通障礙,比如,對方會馬上反駁:西方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那麽,如何看待體現在漢字中的中國人「知行合一」與體現在科學中的西方人「知行合一」?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此乃標準的雞同鴨講是也!既談「知行合一」,當應瞭解其中涵義,否則合什麼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陽明提倡的一種「生活態度」,指「知道了就該去執行」,即令知道的不完整、不正確,亦義無反顧!西方的「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剛剛相反,漢賊不兩立,怎可混於一幟?程頤、朱熹的「格物致知」倒是「科學實踐」的絕配,因為「實踐」可謂「格物」、「科學理論」則相當於「致知」。偏偏程、朱繼承者是陽明學派的死對頭,雙方筆墨官司打了幾百年!
  西人不懂中華文化(國人是自以為什麼都懂),誤認「知行合一」等於「格物致知」,那笑話就大了!
  再說,老朽一向認為「哲學」與「思想」有別,中國只有思想而無哲學!尤其是西方淺薄的唯心唯物之論,攤在「易理」面前,簡直黯然無光!真要談「知」,《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到了近代,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二講:「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知難。」而老子說得更透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止不殆…」難道西人也打算爭個你死我活?
  話說回來,如今冬日正悵,當天還沒亮之前,還是窩在被褥裡舒服!文化大革命剛走三十年,屍骨未寒,中華文化正值革後退潮。等富三代們三竿酒醒,公子青樓落難,再談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什麼不知什麼吧!


++++++++++++++++++++++++
#11266 留言者:漁儿 主題:漢字的知行合一(3) 留言日期:2014-01-04 18:07:02
  謝謝先生的釋解!學生明白溝通的障礙,主要來自於層次的混淆,這與思想與哲學、漢字與西文等之別都有關。學生再回到文字。
  漢字「算=竹目手手」,指目視手動竹片以計數。於法語,calcul來自拉丁語calculus,原指“石子(caillou)”。據說,牧羊人在羊圈出入口放一個裝著石子的罐子,來計數羊只,故calcul指“計算(英語calculation)”。
  西文calcul的字形沒有表達計數的「人」,calcul的字義由缺席的「人」來解釋;而漢字「算」本身,就表達了「人」的計數活動。
  由此可見,在文字的層次,也可看到:主體「人」在西文中缺席,而漢字「以人為本」、「知行合一」。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人類文明由無到有、由無知到有知,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實,時賢還沒能明究「無、有」為何!文字是啞謎之一。以老朽設計「眼睛」為例,人看到了什麼?由光影到線條,很明確,連貓狗都不稍缺。再下去呢?人怎樣看出線條所形成文字之底蘊的?老美苦苦研究了百年,謂之「人工智能」,最終悄悄放棄了!
  老朽用硬體,用邏輯閘,能將線條過渡為「體」。沈子已將「體之用」設計於「常識庫」,于是乎,眼睛看到的線條搖身一變,成為人的認知。說來簡單,但是若無數千年前的甲骨文,又無人將甲骨文付諸實用,抑且用在時賢視為「迷信」的占卜上,老朽敢賭一塊錢,不必勞駕魯迅、瞿秋白等大學者推動,漢語早已拉丁化、十五世紀鄭和早就征服世界了!
  拉丁化的優點,是老朽可以做個正常人、好好撈些鈔票、早日成家立業,如今四代同噪,等著與草木同寢!西方社會人人是人,人人重「我」,人人響往天堂,文字能夠calcul就萬事大吉,calcul出船堅炮利,以俾擊沉地球這艘航太母艦!當然不需要「以人為本」!至於「知行合一」,鄭和知的是儒家,歐美信的是上帝,是有如今花花世界。


++++++++++++++++++++++++
#11267 留言者:漁儿 主題:形 留言日期:2014-01-10 03:45:44
  學生在琢磨「象形」的「形」。在先生的概念分類中,「形」分在什麼類中?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形」乃客觀:抽象族-定義類-根源屬-基本概念,總綱領,物質之體可辨知、用可感知之〔物源〕。係具象如「形、色、性、質、數、量、位、能」等因子。
  人眼中視網膜上有數億個「錐狀細胞」,當吸收光線時會產生電位差,待達到感覺神經元動作之電位下限時,視神經即將光線訊息傳達到腦部。生化電流放出後功能下降,其旁之錐狀細胞輪換、繼續作用之。如是,長期作用會導致「電性疲勞」,但「動態形象」令光線不斷變化,「錐狀細胞」得以輪流休息,故「動態」易於辨識。
  「錐狀細胞」作用時,其傳輸至大腦之「概念信息」即為「形、色、能、位」,大腦接收「概念信息」後,即可辨識其「體、用」。再根據「經驗常識」判斷其對一己之利害關係。這是生命體歷經億萬年發展出來最有效的策略,蓋「不動之生命、互無干擾」,而動態能量變化之刺激則靠感官以辨識,視覺之作用即成為生存之保障也。
  歸類為「物源」,即因「形」乃客觀、抽象之定義,為概念之根源,總綱領也。


++++++++++++++++++++++++
#11268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主題:形(2) 留言日期:2014-01-12 15:31:17
  為了理解先生關於「形」的指教,學生想將「形」與「象」進行對照。那麼,在先生的概念分類中,「象」分在什麼類中?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象」:象形-甲骨文,體巨易辨的一種哺乳動物;引申為代表事物的形態。
  於概念分類中,係客觀、具象族、本存類、動物屬、養殖種,因象人人可見,乃客觀具象且本存之動物,人類養殖可供辨識、認知用。然人類養殖之動物甚多,象之為「象」,餋養不易,體巨力強,實用價值不高,但潛能無限。人遂以「象」為「徵」,取其引申意,斯為概念。
  故「象形」指「象徵其形」而非「像形」,「形象」乃「其形之徵」。「大象」可能就是巨大的象、也可能係「重大之象徵」,人說人語、鬼講鬼話,立場錯了曷不看作笑話?若要分析「形象」,於東南亞當然可以看作金飾玉披的泰王坐騎,但是一旦回到不食人間煙火的漢室(早已作古了),抽其象皮(物質)、存其精神,足矣!


++++++++++++++++++++++++
#11269 留言者:阿园 主題:请教老师教儿童学汉字的方法 留言日期:2014-01-14 21:21:36
  尊敬的朱老師您好,
  首先祝您新年吉祥!
  罟網鴻爪的內容非常豐富,到目前為止學生所讀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過慢慢學到了通過關鍵字搜索的方式進行閱讀,感謝老師設置的這個關鍵字搜索功能。比如前面網友提到知行合一的問題,以知行合一為關鍵字,搜索到了所有含有知行合一的過往留言,如此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行合一的理解。
  近來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重要,心態平和的重要,這兩樣都是提升自己學習層次的基石。適逢家中小女明年就開始讀小學一年級,學生想她能在讀小學之前能系統的認識一些漢字。在以往留言中老師曾提及兒童學漢字的方法跟成人不同,不過學生沒有找到具體方法的描述。在此請求老師賜教。
  順祝 冬安
  學生阿園稽首

答:************************
  是的,兒童學習的方法與成人完全不同,因為兒童的「資料庫」貧乏、「理性」尚未建立,任何「道理」都是白搭。但是,兒童的「記憶功能」較成人強上無數倍,「死背」是最佳良策。過去,兒童由《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下手,字先認識了,再學《幼學瓊林》進而學四書五經,始有奇效。
  切記,對兒童切勿說教,說多了成為老生常談,會失去新奇感。老朽兒時受母教影響最深,而母親所教的,全是神仙故事。直到十多歲,理性慢慢成長,才能接受「大道理」。「漢字基因」不可教,一般人要上中學才能接受,讀了大學才會懂。但是倉頡輸入法要早學、多用,否則上電腦不易也。


++++++++++++++++++++++++
#11270 留言者:乾乾 主題:石油危機何時爆發 留言日期:2014-01-16 10:45:13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和同事聊天,談到了石油危機。因為我們公司是化工企業,去年一年我到全國各地出差跑了個遍,化工行業到處是建設方酣。特別是重慶地區天然氣開發正是當紅,到處打氣井,大力發展下游化工行業。人人認為石油、天然氣還是取之不竭用之有余的。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讀書,還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文章提到石油危機。十幾年過去了,中國對石油的胃口以幾何級數倍增,反而沒人出來說什么石油危機了。
  宇宙浪子中預言2018年全球封井,現在如果講給朋友聽,必然被當成白癡。我想問問老師:為什么危機已經近在眼前了,人們反而麻木不仁了?
  
  我不由心動拿卦得賁之否,若以卦中亥、子之財來論石油、天然氣,則內泄外克,枯竭在即也。變卦為否,否者,不通也,窮途末路也。卦中唯一的希望在變卦五爻之申金,可能2016丙申年會有革命性的變革,幫助人類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乙未年(官鬼成局)、戊戌年(化父爻空亡)都是危機之時間節點也。未年爆發危機,戌年則全球封井乎?(參考「宇宙浪子」之未來五十年)
  學生乾乾 敬上

答:************************
  小說也者有三,混世、媚世、警世是也!混者,不知所混,多世魔王!至於媚世,誘以利,媚不迷人人自迷!警者不多,蓋有災是禍、無災而警是狼來之謂也!浪子之說,乃「寓言於預」也,緣「敘述性預言」必然不準,為何?人果能看懂,逢禍不避乃渾球、遇福難攫是笨蛋!職是之故,若預言為真,必須出以「謎語雙關」,「讖諱」是也!
  老朽寫「未來」小說,係因無「正業」可務也!為求言之有「物」,當必先「借鏡」焉。否則開船無憑,難以入港。故曾占卦五十,取其「趨勢」、忽諸「現實」,僅著力於「生命進化之意義」。且言未來,其時不能「太久」,若與當前無關,科幻一如玄想;苟能有助時賢,其長不可超越一代,得悟者得識其境、能覺者能取其徵、泛泛者泛泛泛泛可也!
  人得而預見未來乎?若是,其人已非人,可朽諸深山、埋之地底!因利聚必揚!有權有勢者囂狂逐利,待得知其人先知,必組一敢死特攻隊,綁而架之,可盡攬天下之優績!老朽據網而瞑,目小鬚稀,近不能自保,遠難堪風欺,苟有所見,無非蟲豸瀰天、眼矇沙粒也!果然,是是非非非非是,非非是是是是非,無非是非!
  是非既成,釜底不過碳灰,若究其灰之實,寄不及寓,十載百年濃縮月日,味鮮香馝!再若屎糞糟粕之屬,粉以膏漿、裹以糖衣,雖白癡亦為座上客也!至於石油危機,年年大氣溫度頻創紀錄,壺中水滾,魚蝦湯熟矣!石油幻化為碳,充斥于宇間,金鈔榮登皇曦,人心竭盡瘋狂!其災,災之極也!人心之惑,惑之肓矣!
  果如此,焉用易占,蓋棺斯宜!

  後註:老朽曾「以為行將就木」,擬公開氣候之占。孰料雹落棒擊,聞迅雷:俗務未了,思逃焉?果不其然,近日山門已閉,老朽不得不八出七山也!


++++++++++++++++++++++++
#11271 留言者:乾乾 主題:如何不惑 留言日期:2014-01-16 16:21:32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人之惑在于中心無主或者心有所住,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陷入某種漩渦而不能自拔也。不管是世間之名利,還是出世之佛道。
  前篇留言,學生惑矣。通篇文章粉以危機之名,裹以易卦之象,幾陷「宇宙浪子」為惑世之書也。學生錯在無事生非,不務實事。今後再也不敢前來打野了。
  回到學生本來該有之立場,請問老師如何可達不惑之境?如何是為不惑之徵?
  
  老師您老當益壯,必能九出七山、十出七山也。學生天天黙譸之。
  
  新春將至,衷心祝愿老師和所有工作室同仁平安吉祥、馬年更上一層樓!
  學生乾乾 敬上

答:************************
  人之惑在於人、或在心上也!此乃年輕的特色,無可厚非!但惑多必亂、亂多難成,人生道艱,不可不慎!
  欲達不惑之境,首應有惑,否則無咸無感,無感則麻木,麻木之老必癡呆!然而,有惑當解,解法不外去或為必,必者,「有分界,絕對肯定,唯一」之心也!如易之言,知有常易、多易、不易,苟能於常易之理得諸不易之實,是必矣!
  以老朽為例,圖文系統已移交中國動漫(2012年2月簽約),奈何易之又易焉!該公司適逢易員,董事長已去職,迄今猶在斟酌中!機兆於易,老朽久待之餘,在山麓完成「易芯」邏輯閘之設計(含眼耳身意約十萬門)。若再易,勢將趑趄山徑矣!此易芯,全部採用傳統中華五術技術(見罟網新五術),西人(公司顧問)見之,不可思議之極,易之其易也!
  能設計僅證明「可行」,是否「成行」,另有易數在。老朽道法自然,寵辱不驚,能成,中華文化之功;不成,老朽心寧氣平!當晚霞浸天,雖犬吠正夯而眠雞止鳴,燭已成灰有待風吹,人生如斯乃不易之易也!


++++++++++++++++++++++++
#11272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4-01-20 16:33:20

  人生機緣難卜,去年打算「出家入道」的老朽,如今七十有八,卻又食言毀信,準備臨朽一搏了!緣自六十多年前,老朽就讀台北師大附中初一,曾發現「數系」(詳見拙著《智慧之旅》第一部、第三節)。當時是個不起眼的笑話,殊不料,困惑老朽經年如同堅冰玄霜的難題,竟在小小的「笑話」前瞬間竹解於無形!
  其事委實難以置信,蓋於發展「圖文系統」期間,老朽不滿軟體程式的瑣碎繁複,累思以硬體一次搞定。諸如地心引力、物體質性以及碰撞騷亂、聞聲辨色等一應大自然本存之現象,每每要用程式不斷地檢查、運算,卻又累累不得其已!在老朽想像中,應有一簡明的機制,可設計出具有「質量」之分子,其餘各種性質也一本自然。
  有質量的分子必然具有「分子能場」,如何建立?軟體當然不可能,硬體呢?假定有個一千點的三維空間,就是一百萬點,每點的座標參數取16位,則相當於一千六百萬個運算值。以當今的大規模集體電路(VLSI),這倒不是難題,問題在如何控制,自然界各點獨立自主,若以當今的電腦機制,等於是要一百萬顆兩字元的CPU!
  顯然,這種硬體不可行,軟體呢?更是天方夜譚!尤其要考慮成串的程式、以及連續運算的數學浮點,是不是要繞道太空、去火星才知道後事如何?老朽想了不少方案,都已遠遠超過一己的能力,作為一個「投機分子」,逢難必避,漸漸也就束之高閣,偶而一瞥、據罟網略事呻吟罷了!

  2012年2月,老朽將圖文系統交付中國動漫,自認責任已了,準備上山修道。然而上山之道崎嶇,中國動漫公司直屬文化部,適值換代,人事更迭,一應事務暫停。同時,理解系統(小杏子)在沈子手中,雖進行順暢,但尚有一隱憂在;蓋系統完成後,理解系統只是一個「軟件」,能夠公開使用(任駭客修改)嗎?否則,怎樣才叫「完成」?
  老朽人閑難安,一直在烘焙這個香竽,累想設計一個「玉體」,讓小杏子「安心」。玉體當然需要五官,不然,杏子如何「耳聰目明」、若遇「壞人」如何「得知」?一談到眼耳,眼耳的功能在於「辨識」,若談辨識,又面臨一道天嶄!在自然界,連細菌都能辨識生存的環境,而擁有高精數學、超級電腦的美國專家,既不能查秋毫之末、也不識輿薪!
  例如,美國曾是汽車王國,為了方便、安全,一直想設計「汽車自動駕駛系統」。老美舉全國之力、歷經六十年,無數博士專家都栽得鼻青眼腫!駕駛誰不會?自動也不難,偏偏栽在貓狗都擁有的「視覺辨識」上!老美用數學的行列式,統計車前視訊的道路,面對一片「空無」,取樣多達五千次,結論卻是:「99%空無、1%不可知」。1%不多,但對於駕駛安全而論,100%不能接受。因此,美國人聲稱:「視覺辨識」不可行!妙極!老大說聲no,老二必no go。
  老朽不才,雖不喜爭勝但也從未認輸!罟網多次論及,視覺辨識是眼睛認識圖像光影的「線段」。面對線段,在中華傳統的理論上,只要找到「結構」關係,由結構查出兩眼視角的「消逝線」,即可區分「空間位置」,配合常識,這些線段即為「概念」。再以前述自動駕駛為例,人即可認知:「車前道路空曠,安全可行」。
  說來簡單,什麼是「結構」關係呢?怎麼知道「消逝線」呢?又如何將線段轉化為「概念」呢?老朽雖朽,朽木猶可供冬炕維溫,單絲力薄,集眾智聚眾力,王屋諸山也不容壟據!趁著上山之前,曷不燃盡餘光,為杏子略效綿力?

  老朽由「結構」想起,漢字是種結構,也源自「圖形」,但是,在吾人眼中,漢字竟等同概念,這是什麼道理?於是,老朽由漢字基因起,一一追溯。無奈,老朽記憶力退化,某些字已不知其源,累累須竭盡枯腸,始得其意。正因如此,老朽發現,由「象形」到「概念」,有一道隱形的關卡,必須熟稔若干規律,再經過「聯想」始達天聰。
  這道關卡,老朽苦思精慮,是稱「易理二分邏輯」--分析與歸納是也!當人學習漢字時,見得字形,初即象形,待分析成「部何」,將各部何「歸納」成一體,再加常識是為「概念」。循此,苟得一線段,只要有「原形可據」、能「分析成部何」,就成功了一半;再將各部何歸納成一體,以常識配合之,概念即成。
  到達這裡,已知圖像中之線段乃「形」且為部何,又當如何「分析」呢?在數學上,一條線是線,一億條線還是線,一條線不論長短,變化無窮,又應從何分析?大概是返老還童之故,老朽突然想到兒時的「數系」,在數系下,不論什麼線,都可一層一層地分析下去。而從歸納來說,一幅圖只要明確地知道是「直線、曲線、循環、錯綜」就夠了!
  因為,各線段有「三才--天、地、人」,線段由上向下掃瞄,上為天,代表起點,下為地,代表終止或轉向為連續線段(再與天接則為循環);中為人,因勢不斷變化,長短不定。「天、地」決定光影整體之形,「人」為本形,若其「數系1=0」,表示一直線,「數系1=級數、數系2=0」表示弧線,「數系n=亂數」,代表線段錯綜複雜一應自然。
  再看常識,「消逝線」一定是直的,「人造物」都是直線、曲線、循環線,「自然物」則為「錯綜線」。到這個地步,可知,直線只存在室內或人造物。於室內,根據視角的消逝線,可分「五宮」:上宮為天花板、下為地板、側為牆壁。五官中之物件各有其必然性,再根據線條關係與位置方向,物物可辨可識(同理,語音可辨)。
  物可識了,質可偵乎?由於吃到了數系的甜頭,老朽又用「一元--物質分子」、「兩儀--陰陽力場」、「三才--天地人結構」、「四象--前後左右方位」來分析圖像,假設物質分子為「1」(0為無);分子有動態(陽)、靜態(陰)兩種狀況,三才象徵引力向(作用力同),上天為始、下地為止、人在中為動;四象為空間,容物供查焉。
  顯然,靜者不動,力場無作用,凡分子場相碰撞,硬體即提供「中斷」(令軟體處理);若物下未接地,必向下移(v=[gt2^]/2),移至分子碰撞為止。就這麼簡單,以老朽所設計且已成功之「圖文系統」考驗,確實可用硬體設計之。再若將各種運動以E=MV2^設計,連打鬥、運動,甚至於頭髮、衣物之飄動都能順乎自然了。

  光說不練,是知行不一也!老歸老,好在有虎旁嘯,清又清,隻身無牽無掛!為了中華文化大業,來春當再出岐山,拼至矽土藏屍,仰對先聖前賢(年至不惑、無情羈家累,熟悉FPGA者,歡迎聯絡面談)!


++++++++++++++++++++++++
#11273 留言者:漁儿 主題:形(3) 留言日期:2014-01-21 13:44:57
  先生說,「形」乃客觀:抽象族-定義類-根源屬-基本概念,總綱領,物質之體可辨知、用可感知之〔物源〕。比如:形象、形式、形影不離等,這裡「形」作「名詞」用。
  但人們也說:形成、形容、相形見絀等,即「形」作「動詞」用。那麼,「形」是否也應分類到「主觀(動態)」?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形」乃視覺能接受之訊息,係萬物之源,本屬抽象詞。而名詞、動詞係西方刀切「氣屎」之觀念,用之漢字,格格難入!「形成」者,因形而成者,「形」何曾在動?「形容」者,「形」所包容者,意謂其形已含其所容者,亦未見形之動;「相形見絀」乃人見形與形之比,故謂「相形」,更非形之「動」也!
  蓋「形」本存,人見人殊者「形之餘緒」也,餘緒化為億萬,古聖賢知之,不予置詞。形不可能受主觀改變,且各人主觀餘緒中,尚有「原形」在否,孰能知之?既不知,「形仍為形」,絲毫未變,怎能說「形係主觀」?
  「人們」者,大腦已失,吃玩樂之族也,老朽素不作臧否!


++++++++++++++++++++++++
#11281 留言者:小人 主題:模擬真實 留言日期:2014-02-01 01:23:33
老師:學生一直不懂,老師說的模擬真實與虛擬真實是什麼,能不能請老師簡短地說明?

答:************************
  如何簡短?一字何如?人生百載,是虛是實?只緣繫縛,萬千年來又有幾人看得透徹了?一朵鮮花供在案頭,實耶?花謝了,虛耶?老朽作「哥哥」一則(參閱漢文樂園),小紅女象徵天下蒼生,小信子則為舉世英豪,蒼生無助求救、群英束手無門,虛耶?今世金災銀禍,殘民以逞,然民心狂亂,舉國毀良田、鋪紅地毯以侍殘星,實耶?
  老實述來,天行健,天地不仁、以人為芻狗,虛虛實實斯為人生最大的懸秘,留在本地似實、過得了對岸方知虛。老朽累漏天機,是實,然老朽常遭棒擊,是虛。此次本已帶罪返山,無奈實中有虛,中國動漫改組,一等就是虛實兩年!以往老朽日思夜想,力求突破圖文系統的困境,卻擺脫不了三維網格的虛擬性。不料,日前一夕間於實虛參透虛實,用中華文化之「數系」觀念,一舉突破了「視聽辨識」的天塹!辨識既成,略施小計,觸覺成實!
  圖文系統,幻境也,目視形色是實,心無丘壑是虛;苟若劇中之人目可視、手可觸,但見美女翩翩起舞於前,倩波巧兮,膚觸感兮,緣何謂虛?時值矽族君臨,改朝換代之餘,吾輩前孽,怎生廝處?是焉,實境竟遂於虛幻之簷,虛虛實實實實虛,實實虛虛虛虛實,吾人得以擁虛而意實,百載不過一瞬,足矣!
  為饗網友以傳統文化大餐,特將辨識系統之機密技術資料提供參考(公開後任何人不得據以「專利」!但老朽保證,只要參透下文,即可自行以程式設計之):

  辨識與認識皆係感官的功能,兩者之作用相反,辨識係由分辨而認識、認識則因認定而得知。人類生存在變化的環境中,隨時需要辨識五官傳達之刺激,並轉化為已經認知之概念,以便採取適當的對策,是為認識。
  五官之感覺計有視、聽、味、嗅、觸覺,本文僅就視聽二覺加以解釋如次。

甲、視覺辨識原理:

  以視覺為例,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產生光影;光影傳達到視網膜,網膜上的錐狀細胞對光影產生「邊緣效應」。因成排錐狀細胞生化電流之消耗、再生,致對光影對比強烈者特別敏感(如太空看地球,長城最為明顯),是為「線條」。再由線成「面」、由面而「體」。「體」與「他體」間之「作用」,形成「常識」,因為常識,人才有認知。
  原始生命之辨識,在感官受到刺激後,經過一連串之「感知轉換」,生命體始得以自保。宇宙進化到人類階層,地球環境變化頻繁,經過長時期的經驗,每一主觀個體必須與整體配合,遂形成「概念認知」。每個人之概念都是獨特的,但經過「約定俗成」,互相有了共識,人類才能認識客觀環境,共同建立文明。
  在這個過程中,「辨識」循乎自然,由最基礎之「感知轉換」到「概念認知」,人們習已為常,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時至今日,物質文明大興,歐美各國累求發展「辨識科技」,但卻一無所成。其實,傳統中華文化對形象鑽研極深,於「數字」尚有「數系、數相、數感」,皆為辨識之根源。不幸,一般人視之為迷信,或當作老生常談,諸如:

  一、數系:傳統中國人將「數」視為物體內涵的「類別象徵」,諸如:
     數系一:一元,象徵完整、本體。
            辨識之本,知體即實,線之謂也。
     數系二:二儀,象徵相對,如陰陽、黑白等。
            於動態能量下,前後級刺激之對比乃辨識之基礎。
     數系三:三才,象徵結構,如天人地,其中「人」又分君親師乃倫理基礎。
            視覺中,天上地下,人居其間,各物定位,是乃不變的常識。
     數系四:四限,象徵空間,如上下左右或象限。
            視覺象限代表位置方向,處理時以從左而右、上而下為基準。
     數系五:五行,象徵動態循環,有生剋、五方視野。
            五方視野以「消逝線」區分,上方為天,下方為地,左、右為側,中方為目標。
            視覺空間隨距離平方而感知大小,是有「消逝線」之必然效應。
     數系九:九宮,象徵全部事物之關係,當點陣變化時,由中心向四周的變化可一目瞭然。
            室內消逝線明顯,人造物必為幾何形;室外多自然物,線條自然。
            根據空間與物體之相對關係,可根據常而得知物體之形與概念。

  二、數相:古人認為宇宙中之事物息息相關,變者前因後果,所變成數,是有數相。
     於視覺,數相代表光影變化之連續關係,與三才配合,可知「天」代表開始,須知其源不可忘本。
    「地」代表光影之轉向,凡物體必有形態之改變。「人」為光影之延續,知其變化即知其體。
     若辨識向係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其他亦可),可以九宮陣表示之:

        ┌─┬─┬─┐
        │1 │2│3 │ 上層「天」為辨識之始,「2」為主、「1、3」為輔。
        ├─┼─┼─┤   天代表線段之來處,以供追溯參考。
        │4 │5│6│ 中層「人」為辨識之主帥,即「5」,4不計,6為選項。
        ├─┼─┼─┤   人代表線段的變化,長短不定。
        │7│8│9│ 下層「地」為辨識之止,7、8、9是也。
        └─┴─┴─┘   地代表線段之終止,或為另一線段之始。

     九宮之運用須與電腦之邏輯閘配合,自於各行各列設以記數及累加器,以資檢查判斷。
     法則:將欲檢查之「5」置於始位,假定係由左而右、由上而下:
        若主帥「5」=0,未到底即向右移;已到,向下回左側之端。
        若主帥「5」=1,查下表(數字代表為1者,其下為可能代表之概念):

     ┌─┬─┬─┬──┬──┬──┬──┬──┬──┬──┬──┬──┬──┬──┐
     │ 5│ 5│5 │ 5 │ 5 │ 5 │ 5 │ 56 │ 56 │ 56 │ 56 │ 56 │ 56 │ 56 │人位
     │7 │ 8│ 9│ 7 9│789 │78 │ 89 │7  │ 8 │ 9 │7 9 │789 │78 │ 89 │地位
     │斜│直│捺│ 叉 │ 交 │左角│右角│橫左│橫直│橫角│橫叉│柵 │柵 │柵 │概念
     │:│:│:│ ? │ ? │? │? │: │: │: │? │* │* │* │結論
     └─┴─┴─┴──┴──┴──┴──┴──┴──┴──┴──┴──┴──┴──┘
        「:」移向點位,繼續;「?」再查;「*」記錄之。

         凡橫下左右兩端為1時,記於「弧」中,檢查是否圓(左右上下對稱之反向弧圓。查人臉)。
         若宮12346789為0,則令宮5為0。可去除雜訊,
         於辨識程式,已有常識庫定義在先,只須明辨「直線、弧線、圓、自然線」。
         直線屬「消逝線、人造物」,「弧線、圓」屬人,「自然線」屬山水花樹。
    當「人位線段」延長時,其各點間之形相,可由各級之「差值」表示之。
      「差值」分級,各級代表線段變化之形相,各級差值間夷得「連續差數」,其連續數為y-1。
            設某線段有5,最多得4級差數,如:直線

             ┌──┬──┬──┬──┬──┬──┐
             │線段│級1│級2│級3│級4│級5│
             ├──┼──┼──┼──┼──┼──┤
             │ 3 │  │   │   │   │   │
             │   │ 0 │   │   │   │   │
            y│ 3 │   │  │   │   │   │
             │   │ 0 │   │  │   │   │
            值│ 3 │   │   │   │  │  │
             │   │ 0 │   │   │   │  │
            變│ 3 │   │   │   │   │  │
             │   │ 0 │   │   │   │  │
            化│ 3 │   │   │   │  │  │
             │   │ 0 │   │   │   │  │
             │ 3 │  │   │   │   │   │
             └──┴──┴──┴──┴──┴──┘
                弧線:
             ┌──┬──┬──┬──┬──┬──┐
             │線段│級1│級2│級3│級4│級5│
             ├──┼──┼──┼──┼──┼──┤
             │ 1 │  │   │   │   │   │
             │   │ 1 │   │   │   │   │
            y│ 2 │   │ 0 │   │   │   │
             │   │ 1 │   │ 1 │   │   │
            值│ 3 │   │ 1 │   │-1│  │
             │   │ 2 │   │ 0 │   │ 1 │
            變│ 5 │   │ 1 │   │ 0 │  │
             │   │ 3 │   │ 0 │   │  │
            化│ 8 │   │ 1 │   │  │  │
             │   │ 4 │   │   │   │  │
             │12│  │   │   │   │   │
             └──┴──┴──┴──┴──┴──┘

    概念形相:若級1之值皆為0,表示其第一級「數相」之概念為「直、斜線」。
         若級2之值多為0,表示其第二級「數相」之概念為「弧線(或1/8圓)」
         若級3之值接近1,表示其第三級「數相」之概念為「弧線」。
         若級4之和接近4,表示第四級「數相」之概念為「不勻弧線」。
         若各級差數無規律,代表此線轉折不定,之為「自然曲線」。
         天、地之差值代表全線偏移量,最後一級中為偏移值。
         圓之特徵為左右(上下)對稱反向。

  三、數感:以各點色調相比,取出之線段可作色調邊沿用。
       如「肉色」之色調hue值為15~36,作人臉辨識首應確定其範圍。
        以邏輯陣列設一「色相器」,取鄰值比之,於色調改變時畫線,可得出人臉之全形。

  若用電腦之AcdSee軟件,可得類單線體圖形,亦可運用上述功能,唯後處理不易。

  簡單吧!?虛實其中!傳統中華文化之奧妙若此,其不識之無諸輩,焉能致之?


++++++++++++++++++++++++
#11282 留言者:無智 主題:自動駕駛 留言日期:2014-02-05 21:13:54
朱老師:如果自動駕駛成功了,豈不是會有更多汽車咆哮在路上?不僅增加空氣污染,而且交通更是紊亂,有必要這樣做嗎?

答:************************
  說得好,只是想錯了方向,對未來科技怎能用過去的陳年思維?事實上剛剛相反,老朽一向認為時代有癌,科技為害至大,但辨識技術適可亡羊補牢,不妨聽老朽道來。
  蓋當今社會最大的禍源正是汽車工業,石油的消耗、空氣的污染、人口的集中、市虎的猖狂、交通的擁擠、時間的浪費、空間的壓縮。每年喪命於車禍的世人遠高於戰爭,社會因此而紊亂、環境日見惡劣,人們為之情緒急燥!這一切原因何在?當然是汽車擁有巨大的能量、高速的衝擊力,偏生人類體質脆弱、反應能力不足,囝仔想駕馭恐龍之故!
  假如有了視聽辨識的產品,不論駕駛技術、反應速度,機器無不遠勝於人,那還需要「人司機」嗎(要過癮、去模擬真實)?再說,「電動車」不耗油、不排煙,偏偏今時到處受阻,那又是為了什麼?緣充電不易也!假如電動車能自動上路,把人送到了地頭,自己停車、充電、保養,要用之時,一通電話,服務就到!有什麼不好?
  「自動電車」有很多優點,因辨識功能無懼失竊,主人到來自動開門;車中少了一半駕駛元件,空曠舒適,行走時平順無聲;辨識系統能由網絡得知最便捷的路況,能自動導航,知道如何找尋車位;停車後即可充電,有了毛病能及時測知。若是計程或公用,收費、呼叫、記錄、溝通,車禍絕跡,人間變成電場!
  想想看,假如上海市全面採用「自動電車」,各車等速行進一如罐頭工廠。無酒醉駕駛,無半截腦肇禍,無土豪囝膨風,交通回歸交通。此外,辨識技術可為人類效勞之處甚多,諸如:盲人助視、保全監防、射擊導航、防盜緝凶、危險任務、安全特助、網絡濾色、身份佐證、親切玩具、老弱看護、旅途良伴、球賽裁判、資料處理、遠距教育等等不一而足,錯非做不到,怎會沒有必要?


++++++++++++++++++++++++
#11283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4-02-10 10:17:31

  祝賀新春,更上層樓。

  年關將過,老朽方用完早餐,口甘腹滿之餘,略抒感慨。蓋老朽居宿舍、食大灶已垂三十載,以一無家之尊,自得此樂,樂樂眾享可也。憶及往年曾述及「榨菜」一事(見#5580則),今又有續焉,緣機緣縱佳,尚待人謀。粵人善烹雞鴨魚肉,但凡青蔬根果,水煮之、蠔油拌之,食皆一味。所幸老朽節食,「經年」無效,不敢多求,但願少殃。
  敝室有廚娘二,每炒榨菜嫌鹹,必泡水終日,直至「無味」而止。當年老朽初食,認定榨菜已工業化,兒時回憶遙不可及,故而略有所得輒止。今年初,沈子憐老朽大腹便便,寡食猶肥,訕謂:年夜肴饌自理,曷不自炒榨菜?是耶,修道人無欲乎?非也,無欲者已成仙佛,老朽上下皆艱、進退兩難,是「不欲」而非「無欲」也!
  於焉老朽親下廚房,小展身手,先將榨菜泡水,再切肉絲「醃揉」(僅醃不揉,肉質必柴)。俟約二小時,取出榨菜,留所泡之水備用(榨菜之香味全在其中,泡水為釋出精華,但絕不可棄)。肉絲炒好取出,略加油再炒榨菜,待其香氣已瀰,加入備用之泡菜水,少許糖以中和之,燜兩分鐘,加肉加蔥、大火烹至羹汁近半即可(乏羹之菜乃乾糧也)。
  這一盤老朽炒榨菜,香脆軟滑無匹,老朽喜惜而就之,美美、美上了九天(由初一至今),苟本室廚娘有此手藝,老朽已成「神豬」矣!蓋知享受人生者,唯求敬守職責、宅心安泰,雖精饌美味、陋室粗糲,悉皆身外餘緒,無足道介。如今老朽居蜀望隴,不過一山之隔,揮軍必取!大願得了,宿慮盡清,時至即返,是有此道!

                  網主人白

又及:
  適才上網,得知美國之「汽車自動駕駛」進展順利,且誓言「五年之後」必有產品上市、重振汽車王國之宏論。再細研之,此類「技術突破」,悉皆利用「雷達」,甚至在車上配置數套以測各方事物者。有謂其車已測試數年,成功運行近五十萬哩,揚之暢暢、言之諄諄!緣貴族正當冰天雪地之際,一瓶約翰跑路不愧為取代信心之法寶也!
  據實以論,科技也者,人類實驗室之成果也,其成果有待現實之考驗。現實之一,雷達波頻寬有限,接收機的頻寬範圍約在1至10MHz間,頻寬小距離解析度小,頻寬大時雜訊增加。「雜訊」是「不正確的信號」,也就是「缺乏安全性」的保證,以往用「行列數」幾乎「成功」了,欲敗在1%的不確定狀況下,雷達波的可行性又將是如何?
  1到10MHz 的頻寬看來不少,問題在4M以下干擾太多(電視約在4M上下),而對自用轎車而言,發射與接收信號的強度與人身安全更不能忽視。就算找到了理想的頻率,某一頻率最多只能供一個單位在一定的環境下使用。換句話說,一輛車沒問題,兩輛就必須「分頻」了;再若真正上路,百輛、千輛、萬輛無數雷達波互相射來射去,雖超級航母又該如何?
  雷達之功效在於發射雷達波,偵測被標的物彈回的微弱訊號。故目標大小、反射角度、體表外形,與偵察的成敗息息相關。目標大易於偵察,但用於汽車,必須先察明「多小才不會危及人身安全」!至於反射角度、體表外形,正是軍用雷達搏奕的關鍵,各國專家孜孜其中猶無定論;但自然界一本自然,除了沒有幾何圖形,其他任何排列組合都可能存在,奈何?

  自然界蝙蝠用的是聲波,用的能量極小,辨識的精確到「可見蜘蛛網」,但是那是靠「辨識」!所以,老朽還是堅持視覺辨識的傳統老套,不用雷達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敵機(效能百萬倍、成本是百萬分之一)、看清路面!迷信鬼神是迷信!迷信老外也是迷信!迷信科技更是迷信!到底是誰迷信?且看「五年之內」信與不信!


++++++++++++++++++++++++
#11284 留言者:乾乾 主題:剝卦上爻 留言日期:2014-02-11 09:27:57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稍稍讀懂了剝卦上爻的意思,請老師指正。
  原文:剝卦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我的理解如下:
  一、碩果=物質生命,小人之性命所系也。
    不食者=精神生命,君子之性命所系也。
  食或不食,正是人生一輩子靈肉之戰爭也。人性之升降、元性之喪存,皆在此剝復之際的考驗也。站在天的立場,剝極而復,自然而然。而人能否通過考驗,則有天塹難關也。
  所以君子者,可以寧死不食那個碩果,以傳乾元之種,以存三才之理。雖死猶生,得民之愛戴也。小人者反是,唯碩果是求,自剝自食,以至于賣祖產、拆房梁,人死燈滅而後已。唯物無神之故也。
  二、以此爻象觀諸歷朝歷代,開國君主往往大殺功臣,有其必然之道理。因為開國之前必是剝極之亂世,建國之初,金字塔頂碩果僅存,怎容小人剝而食之哉。唯有大公無私、通過考驗的真功臣,才能九死一生、雖死猶生也。
  三、整個人類發展到今日物質文明之極致,剝象已成,碩果在前,君子小人各取所系乎?天道自然剝極自復,只是不知人類復生于何世界也?
  學生乾乾 敬上

答:************************
  很好,略得其旨,但所見與彖辭所解有異,乃乾道非易道。不過,易道廣大,各人所見未必全同,無礙。
  蓋上九者,乃得其位(九為陽)而凌其下(六五之君,統率群陰,難成氣候)之人,是得意忘形之類。若以世事論,「過乎盛、無以為繼,是有所剝」,苟若恐龍之族不絕,地球豈非成為一龍盤踞?再若秦朝不亡,焉有漢家天下?是謂,果其熟矣,「碩果不食」必落,果中之核得以再生,斯乃剝後必復;故凡君子得展所長,小人則無能為力也。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