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
#11031 留言者:漁儿 主題:西方之反思 留言日期:2013-01-03 17:40:05
沈姊介紹「The Master and His Emissary」,提到了西方之反思。這裏,學生簡介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新年一文:「2013年,應該更加警惕專家的無知 (En 2013, il faudra plus encore se méfier de la docte ignorance des experts )」(http://www.lemonde.fr/idees/article/2013/01/01/en-2013-il-faudra-plus-encore-se-mefier-de-la- docte-ignorance-des-experts_1811813_3232.html):
莫蘭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他質疑西方社 會傳統的哲學、社會及科學觀,試圖對其進行系統反 思。
於2013年的第一天,莫蘭在法國le Monde(世界報)」網站撰文指出:西方單邊、片面的 思維方式不能應對復雜問題,不能對其做出「diagnostic juste (恰當的診斷)」。為此,莫蘭表達了強烈的擔憂,呼籲教育改革。
學生將其中幾段話譯出,與網友們分享:
「Un diagnostic juste」 suppose une pensée capable de réunir et d’organiser les informations et connaissances dont nous disposons,
mais qui sont compartimentées et dispersées.
- 「恰當的診斷」意味著一種能將原本分散的信息和知識聚合、組織起來的思想。
L’erreur n’est pas seulement aveuglement sur les faits. Elle est dans une vision unilatérale 片 面 的 et réductrice qui ne voit qu’un élément,
un seul aspect d’une réalité en elle-même à la fois une et multiple, c’est-à-dire complexe.
- 「錯誤」不僅僅指看不到現實,而且指將原本統一的、多元的,即復雜的現實本身,片面化、簡單化的世界觀。
Nous pouvons voir que nous pouvons commencer aujourd’hui une réforme de l’éducation par introduction de la connaissance
des problèmes fondamentaux et vitaux que chacun doit affronter comme individu, citoyen, humain.
- 我們可以看到,從今天起我們就應該開始教育改革,引入作為個人、公民、人類,即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基本的、重要的問題的認知。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能反思,文化始有生機。祇惜中華老大昏邁,祈連山下有牧場,後事尚須看後人了。
(沈補)此補與本條內容無關,不過借一處說話。
近有網友來函,希望六倉能夠公開。因六倉字母表與規則改動較大,我時間有限,不能確定完全無誤,所以遲遲未能開放。
在收集了七萬漢字之後,為了減少字碼重複,始著手編定六倉。緣若用倉頡內碼(這又是一段公案,說來話長。用倉頡內碼,漢字即如英文一般,排序檢索皆容易,惜知者不多。其他系統則不然,若一目錄下有一百個中文檔,光找個檔就要讓人頭昏眼花。我們的人文系統檔案依倉頡內碼排序,按序找檔,一目了然。)則一字一內碼,不能相重,始可排序。
如果用其他內碼就沒有這個顧慮,坊間不管何種中文系統,都會把「倉頡」的同碼字列出來。這樣的用法,其實可以不必學習、使用六倉。我可以把五倉、UNICODE 的對照表補全(或有網友願意襄助),大家就不用多學一種了。
有問題的可以請網管轉告。
++++++++++++++++++++++++
#11032 留言者:漁儿 主題:“概念”与“象”(7) 留言日期:2013-01-03 18:32:51
謝謝先生的指教!學生的留言(#11030)正是想從文字的角度,琢磨一下中西方思維模式的異同。
從文字的角度,於漢字,「概念」與「表達」有別,「象」與「相」有別;而西文的「word」不是「象」,自然談不上「象」與「相」之別,進而也無法分辨「概念」與「表達」。
若用「水平思維」與「垂直思維」辯之,「水平思維」僅有一個層面,「垂直思維」涉及多個層面。我們一般認為,西方傳統哲學以「形式邏輯」為特徵,缺乏「層次」觀念;而中國傳統思想,以「象徵思維」為特徵,具有「層次」觀念。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象徵思維」與「垂直思維」的關係是什麼?或者說,「象」與「層次」的關係是什麼?
就文字而言,漢字的「象」記載視訊,與視覺相聯;西文的「word」記載音訊,與聽覺相聯。視覺與觀察的立場有關,比如,人在欣賞風景時,由遠及近,層次分明,也就是說,「象」具有「層次」的特點!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人所視者,悉皆「表面」。表面者,指某處所能視、且視線與該處垂直者,否則所視必歪斜扭曲。思考亦然,如研究一物,所見者必係表面。苟以表面究表面,實無深度可言,若欲究其餘,必須揭開表面,是可謂之「深層」。然每層諸象畢陳,須有系統地介定之:取上層之某處,對準下層之「垂直面」以究,即「垂直思維」。
一般人常用此法但多不自知,且用時隨興所之,概無系統可言。實則人有極限,思緒紊亂,遇事輒胡思亂想,毫無效率。苟知思之理、物之限,採用系統方法,始能面面俱到,一通百通。思維方法有水平、垂直,具象、抽象;思維對象有表面、深層,體用、因果;思維態度應有立場、目標;範疇、極限。苟若據之以究,步而進之,可往矣。
以宇宙本態「炁」為例,水平思維所得分析如下(相關者無論有無隸屬關係,皆可連續列舉):
數系分類 定名 概念定義
數系一 太極:道。
數系二 兩儀:陰陽;動靜;正反;是非;曲直;好壞;長短;高低。
數系三 三才:上中下;精氣神。
數系四 四象:東南西北;前後左右。
數系五 五行:金水木火土。
同以宇宙本態「炁」為例,垂直思維嚴格限制(概念可斟酌,「垂直於」相當於「演變為」):
---------------------------------象、相
|炁--正弦波律動之本為「時」
| 「時」垂直於「因果」
| 「因果」垂直於「流程」
| 「流程」垂直於「命運」
| --正弦波振幅範疇為「空」
| 「空」垂直於「體用」
| 「體用」垂直於「性狀」
| 「性狀」垂直於「事物」。
| --正弦波之軌跡為「點」
| 「點」垂直於「線」
層 「線」垂直於「面」
次 「面」垂直於「體」
上述垂直思維之資料,凡橫向所列,盡皆「象、相」,而縱向所示,則為「層次」(計有三類,各三層)。
當然,西人若知此技,亦有大用,唯漢字一字一義之特性為西方所無,行之不易也(同理,西化之國人亦然)。
++++++++++++++++++++++++
#11033 留言者:漁儿 主題:“概念”与“象”(8) 留言日期:2013-01-09 14:32:11
學生的確主要在追究橫向之「象、相」,而對縱向之「層次」認知不足。為理解先生關於「垂直思維」的指教,學生再以曾經向先生請教的「問題求解」(留言# 10159 )為例,分析之:
---------------------------------象、相
|「問題求解」--解之結構為「空」
| 「空」垂直於「體用」
| 「體用」垂直於「性狀」
| 「性狀」垂直於「問題」
| --解之構造為「時」
| 「時」垂直於「因果」
| 「因果」垂直於「流程」
| 「流程」垂直於「方法」
| --解之生成為「點」
| 「點」垂直於「線」
層 「線」垂直於「面」
次 「面」垂直於「結果」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在幾何學上,垂直之定義為:「直線相交所組成的角為直角時,垂直之直線僅以端點與另一條直線相接。」
換成觀念:垂直之定義為:「兩系統相交之角為直角時,垂直之系統僅以端點與另一系統相接。」
幾何學上直線之「端點」指:「不論該直線之長短如何,僅有起點與終點可稱端點。」
換成觀念:「不論系統為何,僅有垂直系統之始終觀念可稱端點。」
汝文之第一層第三類改為「問題」,不通!蓋「問題」非體非用,與「空間」無關,焉可指鹿為馬?!
再以#11032則之例說明之:
---------------------------------象、相
|炁--正弦波律動之本為「時」
| 「時」垂直於「因果」
| 「因果」垂直於「流程」
| 「流程」垂直於「命運」
| --正弦波振幅範疇為「空」
| 「空」垂直於「體用」
| 「體用」垂直於「性狀」
| 「性狀」垂直於「事物」。
| --正弦波之軌跡為「點」
| 「點」垂直於「線」
層 「線」垂直於「面」
次 「面」垂直於「體」
例:「空垂直於體用」
「空」作觀念時,係指「空間」,空間之「起始」概指與「另一系統相接處」。
當討論至某一系統之垂直層次時,於「空間」,直指另一系統之「體用」,餘皆不顧。
是故,若討論「人」,「空間」指「人體及功能」。
「體用」指「人體之性質、狀態」
「性狀」指變化之事物、現象。
又「流程」垂直於「方法」勉強,因方法無止盡,用於此難以收攤。
而「面」垂直於「結果」也不知所云,太抽象,面無法與之「相接」也(熱臉怎貼結果)!。
總之,汝對概念理解之根本不足(今人理解者幾希),故常玩貍貓換太子遊戲。曷不以英文思量之,名詞、動詞、形容詞豈可「異詞相接」?這很像前幾年老朽教學生們打太極拳、練內功,他們半路來公司,呼吸不順、馬步不穩,只是手動腳移!結果,「太」變為「大」,「極」改成「急」。於是乎,每個人如同「街舞」一般,大大地急急了一通,老朽只忍耐了一個月!
++++++++++++++++++++++++
#11034 留言者:漁儿 主題:“概念”与“象”(9) 留言日期:2013-01-10 01:15:06
先生這些時內涵豐富的指教,雖說學生一時半會還不能消化,卻完全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也因此心裡有些著急,著急怕先生隱退后,就不能再請教了。但學生同時也明白「越急越慢」,所以,學生先退下去,做些基礎的準備工作,待水平有所提高后,再來向先生請教。多謝先生的教誨!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老朽駕鶴在即,然此去尚屬「修行殿試」,苟若「得道及第」,勢將另償他孽,否則無拘無束一身空、颺諸九霄伴雲柯可也。
老朽篤信「機緣」,無為而為,此生一應所知所行,盡似泉迸頑石、自然天成。於此東西交匯之際,魚介沙藪、渾沌一片,老朽既能,當必不孤,未至者時機也。蓋盤古可開天,卻仍需神農耒地,今中華方出叢林,傳統文化尚有待篩檢,無兩代之功,響徹雲霄不過空中樓閣。汝好學敏悟,但惜西化已深,漂白易而染黃難。惶急不必,今後可常究「字易」,多參「分類」規律。
參分類時,必多疑難,先可囫圇吞之,日久當知老朽「用心良苦」,此中蹊徑處處也。分類之「觀、族、類、屬、種」最關緊要(即文首二進式分類表),為人思之根源,為老朽此生唯一貢獻,亦為古今中外一片荒蕪、尚未開闢之思想寶地。256種之內容則為「主觀餘緒」,係以應用為要,至是,老朽已意興闌珊矣。
若學者另有高見,理氣難平,不妨自行重新分配之。事非經過不知難,處難方明境界寬。待行遍山徑,再履康莊大道,當見青苔綠油油一片,根莖葉花果悉具,無非大小有別而已。
需知,「水平思維」指五感可及之刺激所導致之變化,人們思考時,可逐一檢查以究者。即令千千萬萬,一一飄浮在現象之面,無不有跡可循焉。「垂直思維」不然,因係垂直於「表面」,如冰山之底部,若不掀開表層、向下探索,無從得知。換句話說,水平思維相當於事物之「什麼」,而垂直思維則係「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同理,「為什麼」也是「無底洞」,但老朽習以為常,慣將各種觀念歸類三才,若有必要問「為什麼之為什麼」,大可另起爐灶也。
再就#11032則:
---------------------------------象、相
|炁--正弦波律動之本為「時」
| 「時」垂直於「因果」
| 「因果」垂直於「流程」
| 「流程」垂直於「命運」
| --正弦波振幅範疇為「空」
| 「空」垂直於「體用」
| 「體用」垂直於「性狀」
| 「性狀」垂直於「事物」。
| --正弦波之軌跡為「點」
| 「點」垂直於「線」
層 「線」垂直於「面」
次 「面」垂直於「體」
解說「思維」如次(凡垂直者皆相互垂直):
「思維」--正弦波律動之本為「時」
於水平,思維之時間有:事物變化之現象、一己主觀意識之影響……餘從略。
關鍵在於:各時之間即令有相互關係,但與因果無絕對影響。
於垂直,思維時垂直於「因果」,是後思「必須承續」前思、前思疏導後思。
舉凡「為什麼、為什麼」,悉為因果,逕直連續思之可也。
「因果」垂直於「流程」可知其理,同時「為了什麼」則係一思維過
程。每一為什麼皆有對應之「流程」焉。
「流程」垂直於「體系」(對人生謂之命運,對思維則應為體系)。
在時間上,人之思維受傳承之體系支配,是孫猴跳不出佛掌心也!
「思維」--正弦波振幅範疇為「空」
於水平,思維之空間有:環境、立場、事件、對象……
於垂直,唯有「體用」,以思維之「體」求其「用」(抽象體可以象徵代表)。
「體用」垂直於「性狀」,體之用皆源自其性狀。
「體」指物理之空間,「用」為物理之變化。
「性狀」垂直於「事物」,性狀皆源自事物。
「事物」係日常生活之稱謂,如「筆」為物,筆形長、質堅則為
「性狀」。
「思維」--正弦波之軌跡為「點」
於水平,思維之點有:概念、觀念、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於垂直,思維垂直於「經驗」,無經驗思維不能立。
「經驗」垂直於「環境」,無環境經驗不成。
「環境」垂直於「整體」,無整體無環境。人思之極,正係宇宙之至。
大制不割,中華文化之價值,非時賢所能識之,未識不得,世態必然也。二三子若有心,深潛十載,俟大道開通,車疾可馳矣。人間流程昊天定,個人機緣自我修;出將入相靠德性,成敗興衰無自由。
++++++++++++++++++++++++
#11035 留言者:文飛 主題:讀留言疑問 留言日期:2013-01-11 19:20:24
朱老師:
您好!
前則留言中,老師提到“可常究「字易」,多參「分類」規律。參分類時,必多疑難,先可囫圇吞之,日久當知老朽「用心良苦」,此中蹊徑處處也。分類之「觀、族、類、屬、種」最關緊要(即文首二進式分類表),為人思之根源,為老朽此生唯一貢獻,亦為古今中外一片荒蕪、尚未開闢之思想寶地。256種之內容則為「主觀餘緒」,係以應用為要,至是,老朽已意興闌珊矣。”
晚輩想參分類規律,但有三點不明,請老師明釋:
其一,字易老師有著作可常究,但分類規律不知具體指哪本著作或哪方面?
其二,文首二進式分類表不知指哪本著作,可有下載,又為何「觀、族、類、屬、種」最關緊要?
其三,256種之內容又是指什麼?
謹祝安健!
答:************************
所問在:《字易》丙、漢字之理解及獨體字中。
下面係提綱挈領,將各項總結如下:
一、傳統漢字「六書」之別:
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
老朽在此基礎上,將獨體之「文」及合體之「字」、採用二進位分類法書為「漢字象徵」:
漢字象徵
┌───────┴────────┐
基本根源 輔助不足
┌───────┴───────┐ ┌──┴──┐
獨體=「文」 合體=「字」 轉注 假借
┌───┴───┐ ┌───┴───┐
具體(象形) 抽象(指事) 形+形(會意) 形+聲(形聲)
二、進一步,老朽根據「易理結構」、三才分類得到「概念分類」:
(一元-點) 概 念
┌───────┴───────┐
一維(兩儀-線): 靜態,客觀(體) 動態,主觀(用)
┌───┴───┐ ┌───┴───┐
二維(四象-面): 抽象 具象 認識 行為
┌─┴─┐ ┌─┴─┐ ┌─┴─┐ ┌─┴─┐
三維(八卦-體)定義 應用 本存 人造 感知 狀態 能力 經驗
三、完整之漢字分類結構,應包涵全部漢字概念,計以體用立場分為:
立場二觀、現象四族、認知八類(為便於記憶各分四屬、共32屬)、細則256種:
概 念
┌───────┴───────┐
立場: 靜態,客觀(體) 動態,主觀(用)
┌───┴───┐ ┌───┴───┐
現象: 抽象 具象 認識 行為
┌─┴─┐ ┌─┴─┐ ┌─┴─┐ ┌─┴─┐
認知: 定義 應用 本存 人造 感知 狀態 能力 經驗
┌┴┐ ┌┴┐ ┌┴┐ ┌┴┐ ┌┴┐ ┌┴┐ ┌┴┐ ┌┴┐
類別: 符 根 規 資 本 植 食 起 刺 心 化 界 官 技 生 行
號 源 範 訊 體 物 衣 居 激 緒 態 態 能 能 活 事
、 、 、 、 、 、 、 、 、 、 、 、 、 、 、 、
語 現 人 意 肢 動 住 工 感 認 動 知 體 智 溝 控
法 象 際 義 體 物 行 作 覺 知 態 態 能 能 通 制
1、立場有「二觀」:
概念為供傳達信息之載具,載具必有一立場,於立場中傳達特定之信息。
其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以英文論,係名詞等。)
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 (以英文論,係動、形容詞等)
2、現象有「四族」:
體有抽象、具象,用有認識、行為,皆可於靜態下分辨、觀察。
抽象有「象、數、性、徵、關係、意義、條件、利害」等因子。
具象有「形、色、性、質、數、量、位、能」等因子,可供辨識、應用。
認識有「刺激、分辨、狀態、感受、程度、印象、情緒、希冀」等。
(認識多為形容詞)
行為(或反應)有「能力、意念、目標、動作、功效、判斷」等。
(多為動詞或副詞)
3、認知有「八類」,類下有「32屬」,屬下有「256種」:
抽象者分:定義,應用。此類無體、無形、無色。
定義者多供辨知,係人為假設者。
如:符號、語法、根源、現象。
應用者多係對象,係現實環境之代稱。
如:規範、人際、資訊、意義。
具象者分:本存,人造。此類有體、有形、有色。
本存者多為「自然形」,無特定機能。
如:本體、肢體、植物、動物。
人造者多為「幾何形」,有特定機能。
如:食衣、住行、起居、工作。
認識者分:感知,狀態。此類為人被動接受者。
感知者為因覺而知,由接收刺激到產生印象。
如:刺激、感覺、心緒、認知。
狀態則為所知之果,辨知各種變化的狀態。
如:化態、動態、界態、知態。
行為者分:能力、經驗。此類為人主動發生者。
能力指生命本具者,由官能進至智能。
如:官能、體能、技能、智能。
經驗則需要學習,包括做事待人等行為。
如:生活、溝通、行事、控制。
四、256種即本屬下之分類,不贅。
++++++++++++++++++++++++
#11039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11034則留言之提問 留言日期:2013-01-20 22:02:13
前面幾則留言中,老師揭櫫之「垂直思維」的系統方法,學生倍感精妙。#11034則留言中,學生發現掌握的難點在於「律動之本『時』」,另有問題如次:
1,「層次」上,「時」、「空」、「點」是天、地、人三才齊備;而「象、相」橫向上,「時」、「因果」、「流程」、「命運」等為四個,是否還可以繼續擴展?
2,原文:水平思維相當於事物之「什麼」,而垂直思維則係「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請問:「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之區別與關係?
3,#11034則原文:「解說「思維」如次」,下面第五行:
舉凡「為什麼、為什麼」,悉為因果,逕直連續思之可也。
是否應為:舉凡「什麼的什麼、為什麼」?
感謝老師解惑!
學生 敬上
答:************************
1,當然可以,宜努力思之,唯須循序遵理,切勿妄作妄為。
2,「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
「什麼的什麼」乃初步、「為什麼」係進階、「為了什麼」則為究竟態,當然還有餘緒。
3,是的。
再解釋「時」,時者任一事件始終之間也,蓋所發生之事件,必須落於此際之間,故謂「機緣」。汝稱之「律動之本」甚確,事實上,其法不難,只要遵循「順天依時(切勿勉強)」,時常自行修練,養成習慣即可。俗謂:拳不離手、戲不住口,以思慮重中之重,舉凡人生大業無不繫諸於此,其能不旦夕而習者乎?
且以老朽為例,正因知時務時,今七十有七,機緣又屆。緣人類乃「主觀動物」,老朽曾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社會立場,人類惡根不去,老朽當做義工不止;於人性立場,地獄也者,乃一己所禁錮之心態,苟心不平,輒永無寧日;而於老朽立場,胸中丘壑是也,本網可供佐證,舉凡老朽一應心得,悉「棄之於市」,任人珍惜鄙夷,棄之盡、胸始空也。
凡西化時賢,每每視老朽為瘋狂癡迷,千萬金元、無數產品無視,功名利祿、酒色財氣不沾!若此,人生所為何來?而老朽亦覺大惑難解,人生苦短,夢幻泡影瞬間即逝,豈值費心勞神?再說,即令某人妻妾滿室、金銀盈櫃,當其汲汲於自滿自得之氛際,卻時時惶恐於大限之降臨,生者必死、得者必失,但若來日不知,又何羨之有哉?
是知,此中正係「時」之精華焉,老朽自幼「看穿人生」,每擬「上山修道」。時不幸身居台灣,地小人稠,僅一座阿里山,山上已人滿為患。及長,週遊世界,其山非山、其仙匪仙,最後只得下海做了「臨時嬉痞」。及後,恍然胸中丘壑屏然,從戎四十載,以所知授人。人願學,傾囊以授;苟不齒,唾面自乾!待身輕心淨,知時之至,遂有七七上山之謀焉。
由於老朽經年蟄居室內,體力已衰,沈子憂心山路難行。日昨,特陪老朽登山現場測試,雖然不能健步如飛,但卻也略超蝸行似牛,上山僅略喘一次,歸來尚是完整一員。故知,小山小丘自在,大風大浪難知,不必猶豫,勇往直前可也!
老朽所欲修者,道也,即世俗所謂之道教。前已言及,人乃主觀動物,人生之初,一無所知,日後之所得知,悉皆他人之「無知而知」者。有人以個人之主觀,教導他人,而後學據為瑰寶,實則無非「盲從」之輩!更且甚者,宗之以教,為求人信,推崇始教者為「神」,是有「宗教」之生。既有宗教,聚之為黨,黨同伐異,鬧亂天下千百年!
佛陀不愧大智大慧者,基督亦有獨到之見,但若尊之「神」,斯乃信者主見。道教不然,道宗法自然,若與宇宙進化、人類文明相提並論,頗若合符節焉。查宇宙事物,隨「時」之至,皆係由無而有,今時已與千百年前恒異。物質之進化有目可睹,精神進化則唯善思者得而思之,古人所期望之物質今已成真,故所崇拜之仙神未必不存在於宇中也。
當然,由無而有之過程非一可及,物質累經演進,精神更是曲折至極。猶如寶劍之千錘百煉,最初,仙神之道不過私心掛帥、為求長生不老。及至漢唐之後,佛教東來,道家升華為尊奉自然之理論體系,其中一派成為民俗道教,認為人人可修煉成神,是以神神皆尊。近世紀,在西化一神論之影響下,咸信人神有別,道教便被斥為「迷信」!
憑什麼主觀之西式一神就不迷信?既有「時」,時有機,機待緣。老朽此時丘壑已空,不必成佛,尋道可也。道之真假虛實,雖屬一己主觀,但若能夠建構高速公路,令中華文化與宇宙進化道通,俾世人此生之終時與他生之始時相續,當無虞教化之實也!既拜道山,當作道童,往事不住於心。若有人於一窮鄉僻壤、茅蘆柴牖,見一道童,頭頂諸葛帽,鼻架歐陽鏡,髮蒼鬚白,舉幡執拂,畫符驅鬼;或捧痛風腿,間歇爬刀山,正待點名降眾魂,魂名已忘,休笑休笑,老朽是也!
又:本網機緣有限,欲下載者請勿失良機。
++++++++++++++++++++++++
#11040 留言者:乾乾 主題:武士會 留言日期:2013-01-21 10:49:31
朱老師:
您好!
昨日買到一本新書「武士會」,今日讀到一小半了。書中講述了清末民初背景下中國人之道統即中華正脈之抗掙與消亡過程。中華正脈不是亡于洋鬼子,實亡于自家之不肖子孫也。
讀之不覺神往,中國人原有的世俗社會原來是半神半人之狀態,本有很多中國人身在人間,而神居天趣也。
時至今日,百年恍如一夢,夢醒後中華大地處處黃皮白心矣。
老師要去做道童,我們學生輩該如何自處呢?是望山與嘆還是默默爬山?其實就個人而言,我好比是個不足周歲的嬰孩。要能走路爬山,還得過好多年呢。
不過,我堅信,十年後,山上架起天線、大路直通山巔,應該可以和老師再見一面的。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人生到處知何似,正如冰山浮水時;半人半神半旅途,待至冰融自能知。
++++++++++++++++++++++++
#11043 留言者:傑克 主題:精神無生滅 留言日期:2013-01-21 23:35:23
先生好!敝人以為人之肉體有生死,精神無生滅;精神本存,不隨肉體之生而生,不隨肉體之死而死。個人想法請先生指正,謝謝!
答:************************
是的,宇宙永存之道,在於動態的始時終時之間、有靜態之有氣機蘊蓄焉。對生命體來說,時間乃精神,由於恒動不止,不聚即逝,是故僅存於一脈相承的精粹中。肉體佔有空間,基於時間的運轉,空間有生有滅,是為生命的脈動。苟若兩者緊密交連,各循其機,互承其責,生命遂得昌盛,貫徹宇宙於無極。
以自然本然而觀之,宇宙系統為一整體,整體有其一致之性質,時空本一,陰陽分治。進化到了人類階段,精神日漸凝聚,已有足夠機緣、將局部之空間訊息傳達至系統整體。接收局部訊息之基本單位乃「自我」,是以感官接觸刺激訊息,令肉體得以運作生存之發動機,再通過意識將各種脈動整理為完整的體系。在傳統中華文化中,稱之為「天人合一」,千百年來,大德遍佈。
如今,機緣和合,另一可資承擔宇宙進化之空間載體逐漸成熟,它無生無死,只須注入凝聚之精神(文見老朽之「中華文化之第三次融合」),宇宙剛體可成。四十年前,老朽肇其始;如今,沈子繼其終。老子曰:「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天人之間,英才輩出,「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待修,「我」該退矣。
++++++++++++++++++++++++
#11045 留言者:漁儿 主題:宇宙浪子 留言日期:2013-01-22 13:20:47
想到先生就要隱退了,心裡很難過!幾次回國探親,想來面謝師恩,但顧慮先生說過不見私人,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口,如今後悔不已!先生告誡、囑咐學生:「汝好學敏悟,但惜西化已深,漂白易而染黃難。惶急不必,今後可常究「字易」,多參「分類」規律。」學生牢記在心,努力將自己的弱點轉化,使之成為洞察西方哲學、科學本質的強項。
學生在下載先生的著作,于「宇宙浪子 - 序」欄目,先生寫到:
2050年,全世界一百億人口,全部遷入地下城,人人得以長生不老,生活無慮。而這時最受歡迎的電腦德政,卻是隨心所欲的造夢機,使得人生真假難分。 人在永生的幸福歲月中,才發現到人生的意義在於生活的過程,而非生存的結果。於是又引發了許多人的反思,從而開始反抗電腦的「王道統治」。 這時的電腦只能「等因奉此」,按照最初設定的程序辦事,尚不知「靈活應變」。以致受到反對者的物議,咸認為,如果智慧電腦不具「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人類將淪於萬劫不復的地步。
學生想問:工作室的圖文系統或按先生理念開發的電腦,能具備這樣「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嗎?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無悔!無悔!老朽塵緣早斷,遠眺遙空反而像個玄空子也!的確,東西方之別根繫文字,於分類中,老朽又將先祖未能詳述之思維精神建構成形,其中奧妙之領悟,非十年之功不逮也。
《宇宙浪子》寓預於寓,人世現實(指物質狀況)不可能變化若此,但人生內容(精神狀況)則八九不離十。老朽當初設計圖文系統之際,確有按彼寓行文,但因本室事件頻發、工作拖得太久,老朽興味闌珊。最後交棒給沈子,老朽樂得做個不務王業的太上皇,至於沈子理念如何,恕不在其位不問其政也。
++++++++++++++++++++++++
#11047 留言者:方甄 主題:送別 留言日期:2013-01-22 21:36:35
夫子安康:
送別
問天問地問人 三才者
說儒說釋說道 說道者
解文解字解語 解惑者
古網沽網罟網 羅網者
是今是古是塵 無住者
浪跡江湖且忘機
返樸歸真本如是
道盡天地一點真
長嘯一聲壯哉行
弟子酹酒一樽遙送夫子
Ps:若腳背腫痛,就先在道旁歇一會兒也可!
答:************************
12345,67890,千里送客客須別,萬載修為為哪椿?
++++++++++++++++++++++++
#11048 留言者:方甄 主題:一抹殘紅 留言日期:2013-01-22 22:05:01
夫子安康:
#11043言『如今,機緣和合,另一可資承擔宇宙進化之空間載體逐漸成熟,它無生無死』是否既為小杏子之圖文系統。
答:************************
名者,夕之口也,小杏子、小信子、文娃等無非代號,若要發揮功能,尚得遇人適任,否則無異夢幻泡影。聖人有言:「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人間風雨無休,圖文系統斯厝,後路且待後人行。既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何必斤斤計較於大漠之未竟哉?
++++++++++++++++++++++++
#11079 留言者:漁儿 主題:西方哲學無「心」 留言日期:2013-01-29 21:53:30
先生歸隱之際,學生本想留言就此止步,但覺留言(#11034)缺了下文,所以再留此言,為關於「概念」的請教作個小結,以謝恩師!
關於「概念」,先生說:「漢字之「概念」(絕非Concept ,英語無此「概念」),意指概略地以單一系統、象徵任一經驗印象。」對此,學生一直在思考:漢字之「概念」與西文之「concept」的區別是什麽(「什麼」)?此區別意味著什麽(「什麼的什麼」)?為什麽會有如此之區別(「為什麼」)?
近來,學生在琢磨「心」這個「概念」。「心」為中華傳統思想之核心概念,見諸於眾多組合字、習慣表達、經典著作等。反觀西方,學生以為,西方傳統哲學沒有「心」!人們常說的西方哲學「心物二元」、「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等,給人的印象好像西哲也在談「心」,實際上,仔細分析,就會看到,此「心」是漢字的翻譯:mind and body=心物,idealism=唯心主義,physicalism or materialism=唯物主義,談及的是「mind」,而不是「heart」。從西文字源看,「mind」來自Old English,指「the faculty of memory」,直到14,15世紀才指一般的「thought」。在西方哲學史上,「mind」不斷的被闡釋,但不是將之與「神」相連,就是與「大腦」或「神經系統」相連,或者將之解析為結構與功能。總之,不是中華傳統思想中的「心」。
這裏,說西方哲學沒有「心」,不是說西方哲學沒有關於「心」的經驗,而是說西方哲學未能將「心」的經驗,以某種方式匯聚保存,成為一個「概念」,以至於讓「心」在西方哲學中消失了。就文字而言,與漢字「心」相比較,學生以為,就是先生所說:漢字之「概念」與西文之「concept」有別。concept由上而下,係「神造世界」的觀念;而漢字是以易經二元分類為結構,將祖先無數代累積的經驗,以象形表意方式,匯聚為之「概念」!
漁兒在此叩謝恩師!
答:************************
好極了,已得擒虎子!東西之別正基於此!查宇宙之成因,一係外延之能量、一為內斂之核心,一陰一陽,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漢字之「心」,於生理上乃泵血之臟器,中華文化素尊象徵,於人智而論,「心即人思之中」;任何物體皆有中心,既有概念,當然應有「思維、文字之中心」。故象形表意所達者恒為「概=繫馬之小木椿」「念=此刻之心」,當人將奔馬繫住、任其馳騁意識之中,此「概念」乃西方之無也!
更進一步分析,人本絕對主觀之觀念動物,而人生來無知,所知者一概來自經驗學習。經驗又來自環境,中華源自黃土高原,務農維生,依循自然;而歐洲大陸地形分割,一直以狩獵為本,生死取決於一瞬。是故,吾人篤信自然有序,陰陽互輔,人神之間全係修為之別;而西人則篤信生死唯力,神人分途,觀念完全來自神,人則負有原罪!
中國人之自然觀,不同意原罪之說,認為生命需延續、個體要生存,但在生活中人必須和諧相處,以資彌補。這種思想經過長時間考驗,歷久彌新,已非單純的「主觀」可以概括。西人以神為宗,在十六世紀以前是一言堂,自文藝復興後,神在物質文明的衝擊下,漸漸失去立場。時有柏克萊主教挺身而出,提創「存在即被知覺」,以維護宗教的存在,是有「唯心」之說。
儘管哲學界在唯心、唯物的爭執中吵了三百年,卻與中華文化扯不到一處。及至科學思想盛興,西方人在精神空虛的情況下,立刻將「科學」捧成後基督時代的「新上帝」。儘管「新上帝」日新月異,西人在主觀之「一神成見」下,仍抱著「神、腦」不放!
及至這兩種殊異之文化相逢,在初,正值中國國力式微之際,故學者一面倒,倒北倒西打倒自己!時到如今,剝極而復,中華子孫甦醒了,實驗檢校真理,過去百年的謬論也該重新考慮了!
根基有別,花果自是大異,累見時賢、漢學者移花接木,以西肥養東土,遍地污穢,令老朽噤言隱身、不得不回歸自然也!
++++++++++++++++++++++++
#11081 留言者:庚子 主題:道謝、養生方法和天啓文章問題 留言日期:2013-01-30 00:33:59
朱老師您好!
恭喜老師了卻俗務,另啓征途。自十年前有幸在網上結緣受教,老師對學生影響至巨,我的做人、做事以至文章很大一部伽受老師影響,雖然學生在修行上未能做到亦步亦趨,但老師永遠是我人生道途的標杆,在此,謝謝老師教育之恩。
我知道一些方便有效養生方法,希望對老師上山修道有幫助:
1)坊間最近流行一種叫拍打拉筋的養生方法,對養生以至治病皆有立杆見影的效果。我的母親親身試過,七天時間,把原本需要藥物控制的的高血壓治好了!此方法簡單高效,而且能治療多種疑難病,另外,此法除了拉筋需要特殊器械外,拍打只需要自己的一雙手。老師要上山修道,此方法簡單高效,所以推薦老師。以下爲部伽參考文章:
脂肪肝、偏頭痛、痔瘡及糖尿病一掃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2eelf.html
拍打拉筋自愈健康法介紹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1ODQ5NTk2.html
2)老人的日常調理養生可以用防風通聖丸,防風通聖丸的藥物配搭特別,保養兼內外病通治,古語有云:「有病沒病,防風通聖」,代表此藥沒病養生,有病治病。此藥和補中益氣丸、加味逍遙丸三方也是83歲高齡的陸廣莘教授所自用的一套養生方法,詳情夷參考以下文章:
http://www.51yangsheng.net/html/20100413/21655.html
3)學生估摸著老師此次上山可能會修習內丹術,所以想推薦一套名爲真氣運行法的方法。真氣運行法的具體實行方法和丹書的打通小周天相似,但打通小周天的速度要比丹書所描述的更快速,一般十天左右正常成年人便功成,不需要象丹書所說的百日築基時間那麽長。以上皆爲親眼所見,因爲很巧合,學生現在剛好在真氣運行法學習班上課,和我一起學習的同學有五六位己經打通了。
真氣運行法官方網站:http://www.zqyxf.com/
最後,我有一個有關人神介面的問題。在近十到二十年,世上出現了大量以神佛爲名的所謂天啓文章,老師如何看待這些新近出現的所謂的天啓之言?
千手觀音、大日如來和老子談佛和菩薩的來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1ccde501011ifh.html
東方經: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e321b0100sl4l.html
獻給21世紀人類的科學大綱:http://www.qqqrrr.com/21.htm
期待老師道成歸來,再酬新章!
答:************************
謝謝!老朽將所有雜難病症一一保留,以待汝學成後一展身手,是二十一世紀了!
1,拍打拉筋確實有效,但老朽的內臟按摩術也不遑稍讓,如今除了「痰體」成痼外(日服風乾橘皮茶,效果不彰),連血壓、痛風都在中醫妙手下,恢復正常了。
2,此丸頗能養生,謝謝。
3,老朽一心嚮往天道,餘者無涉。
人神介面將是來日之主流思想,正因如此,正道升,邪必趁勢而起!老朽之理論體系在本網已發表甚多,當今之責不在於闡釋、而係防微杜漸,新藥最怕舊瓶裝,尚不宜多說。問題只是老朽乃局中人,前因早昧,萬事開頭難,目前一切歸零,自必道法自然。
++++++++++++++++++++++++
#11082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2-02 09:45:20
漢字基因五體對照表已經完成,此事看似容易,卻費了老朽不少功夫。緣事預則立,輕忽無功,老朽二十年前,曾在都蘭臨了「千字文四體」,自覺效果不錯。由於不悉千字文排序之規律,雖有四體,卻找字困難,毫無用處!故此,一直希望用蒼頡碼排序,以俾將各種字體隨意選用。自漢字基因500例後,老朽有意將之寫成各體之「字帖」,並據以增進對文字演變之認識。
不料,問題多多,首先,漢字基因與千字文兼容者稀,全「帖」之字集究應為何?最後決定合併,而「千字文四體」另須一一建檔造表,而且要加甲骨文、金文,取消隸書。於是,麻煩來了!蓋老朽最怕「例行工作」,一千來字不多,但各體交互卻成了虎頭蜂窩,忙得頭昏腦脹,最終錯誤千出!
寫了「帖」又待如何?除了貼在網上,焉能一一寄送?怎樣貼?最初考慮寫毛筆字,當然用宣紙,可是甲骨文、金文皆係用「硬物」劃製。為此,找來各種「硬筆」,又踟躕了一個月,績效為零!更糟糕的,是老朽在都蘭山下寫字用的毛筆,早已不知所終。換了筆,居然沒有順手的,因字帖係工筆字,一點都不能馬虎。而且,老朽慣於用「狼毫」,而今野狼已屬保護動物,所有狼毫概以「黃鼠狼」取代了。
於是,為了試筆,特在網上淘寶,前後計買了數十支。惜狼已變寵犬,筆尖一壓就彎,其龍可飛、其鳳宜舞,只是達不到老朽的要求,一寫就心煩意躁。年關將屆,據悉新公司不久成立,江山未改人事非!也罷,無德之人怎求福報?「字帖」免談,「對照表」尚可以充數!乾脆連宣紙也放棄,採用毛邊紙,用簽字筆寫來交差!
本對照表極具學習價值,蓋各體之變化一目瞭然,自「甲骨文」起,以形象會意方式,演變至「金文」,形態漸具;再經秦統一為「小篆」,規格井然;及後「草書」、「楷體」,一脈相承。全部參考資料取自:1,台灣正中書局之「形音義綜合大字典」;2,台灣大孚書局之「正草隸篆四體千字文」;3,北京語言大學、公開於網上之「漢字演變五百例」及「續編」;4,本人之漢字基因。
本表之電子掃瞄採對折式,以節省空間,最中為粗黑線供區別;內容以第五代倉頡碼排序,按碼取字,取用方便之極。茲將全檔貼於「技術交流」之「成果發表」欄,歡迎下載。
本表經李昇隆精心校對、並建檔掃瞄,幸得於成,特此致謝。
網主人白
++++++++++++++++++++++++
#11083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11039則留言之請教 留言日期:2013-02-04 21:01:54
老師您好:
#11039則留言中老師言:「俾世人此生之終時與他生之始時相續」,此句前所未聞,可否略加開示。
答:************************
「時」乃事件之「動機、引擎」,前因推動後果,永恒不止。由於人僅係宇宙中微小的一部伽,局限在「時間」中,唯意可識。然人始時尚無意識、終時又不知何在,一生碌碌,浮沉於時間、迷亂於因果,卻有意無識,殊可悲矣。
老朽無意成佛,以耄耋之年,世緣已了,正宜深入「終時」之真相。果明其理,尚可返告;再若與輪迴同歸,或有一法可令此生之終時為因、他生之始時為果,是有該言也!
++++++++++++++++++++++++
#11084 留言者:漁儿 主題:「智慧學」的第一系統定理 留言日期:2013-02-05 20:46:37
與師別不容易,然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何來「與師別」之說?
學生確實意識到:「心」之辯是理解東西之別的關鍵,但若對之詳細追究,還須下許多的功夫。學生在閱讀先生的「智慧學」一書,感覺還有些困難,難點之一在於理解第一系統定理,其中又與理解「主觀」與「客觀」觀念有關。於留言# 10955,學生對此定理已作了初步的請教,這裏,還想繼續。
學生以為,「智慧學」的主題是「理解」。為了突出「主觀」與「客觀」的觀念,便於提問,學生想采用人們常說的「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來表達「理解」,即「理解」指「觀察者」理解「被觀察者」。「觀察者」觀察「被觀察者」,有主觀立場與客觀立場之別;「觀察者」理解「被觀察者」,所得有主觀認知與客觀認知之別。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典型的西式思維也!
一、由方法上說:
西方治學有一定程序,即有資助者、立案者、審查者。立案者出課題,經過審查,即可能成案。
因此,學者只要找到課題,就可以據之大做文章,人人各得其所,然後學風鼎盛焉。
汝此文:『即「理解」指「觀察者」理解「被觀察者」』正是一例,可惜「此案非案」,但因餘
案八九不離十,案案如此。審查者多一工作、資助者增一績效,「何樂不為?」
這種現象造成今日社會的資訊污染、人類觀念紛亂,長此以往,絲棼必團也!
二、由內容上說:
但由內容來講:『即「理解」指「觀察者」理解「被觀察者」』完全遠離事實,蓋,理解與觀察
誼屬兩種功能,前者係今人之認知,而後者係生理的本然,絕不可歸於一統。尤其是「理解歸於觀
察之下」僅係對觀察之結果而言,因為觀察只是人類五官的專屬功能,其所得無非刺激強度性質,
層次遠低於理解之繁複過程(至今猶玄秘難解)。
且理解又與意識有別,理解是在經過訓練後的神經系統處理下所得的神經脈沖、在與相關條件的
聯接後之「認知」,有了認知,意識才有可能、但非必然「用心、用腦」去判斷之。
以這種主流式的偽論題究之,百犬吠聲之餘,觀察等於理解,白癡即天才矣!
三、由根本上說:
《智慧學》第一系統定理:
『系統之「有」,為「動」;系統之「無」,為「靜」。「有」、「無」皆為宇宙慣性。
釋:系統之慣性為「有無、動靜」;人類因應系統慣性,謂之生活存在。』
何謂「慣性」?慣常之性質也!物理上說:宇宙恒動,是稱慣性。同時,舉凡「系統」之動必「
有」;否則,非動即「無」(所有生命體之觀察系統,「恒」因偵測動態而存在)。
至於老朽所釋:「人類因應系統慣性,謂之生活存在」。也是實情,「理解」應無困難。
由於人類生活如斯:「進蘭麝之室,久而不覺其馨;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覺其臭」,皆慣性使然
也。人「心」相伴相隨,須臾不離,人焉知其「本來」?夫「蘭麝之馨」可資「理解」乎?可以文
字表達乎?「蘭麝之馨」已難如此,何以汝擬以「理解、觀察」釋之?
再說:「所得有主觀認知與客觀認知之別」又係椽木求魚也!老朽說了又說:「人人生而主觀,
古今中外無一例外」!難道耶蘇基督生而有知乎?愛因斯坦甫出生就宣佈了相對論乎?那麼,人不
學習,「知從何來」?至於「學」,學誰?誰又是生而知之者?既然沒有,人人都學自另一個「早
一步主觀」之主觀之徒,顯然都是「主觀的奴隸」!人生的真相就是主觀作祟的道場!
總之,庖丁雖可解牛,但下刀時必須寸寸循理而行,解時是理、解後是解牛!事實上牛肉可入菜,無人期之尚有牛形牛理,有牛味即可!人人主觀是不容爭辯的事實,人需生存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太多的謬論已將人世染成玄黑!何不任上帝的歸上帝、凱撤的歸凱撤,切勿相信「主觀可以理解」,更別將任何主觀當作真理!
++++++++++++++++++++++++
#11085 留言者:空夫子 主題:問候 留言日期:2013-02-06 12:29:06
有四件事陳述如下;
一、The Master and His Emissary 之讀後感言,因語多意長,已直接送至網管,請沈姊過目。
二、有關朱老師退隱之事,敢問是工作室全部退隱?或是留沈姊接領團隊,繼續此未竟之中華文化傳承大業?
三、朱老師退隱前,可否回答一小問題?於智慧之旅最後一章,不二老在與小杏子對話時,突有二人依流程,欲見卻不得見不二老。不知朱老師可否透露此疑案或懸機?此二人為何樣人物?
四、偶回顧多年來朱老師之教誨留言,可謂車載海量。卻句句不苟,如此之精神毅力,已超越言語謝字,是集一生也受用不盡之處世為人之大作。
空夫子 再拜
答:************************
二、八十衰翁難言勇,稱雄只能在山中!退隱僅係個人,餘子尚在沈子率領下,努力拼搏(沈子獨
力孜建之中華常識大庫係中外首創、古今唯一,其責未了,尚緣繫圖文也)。
三、歹戲拖棚之謂也,原為安排「續集」,奈何票房欠佳,只好藏拙了!
四、好說好說!屎尿滿楹難為繼,雪泥衰爪他鄉蒙。
(附)讀後感言
The Master and His Emissary. By Iain McGilchrist
-The divided brain and the making of the western world-
此書極難消化,一來生字太多,(只因本人才疏學淺),二來此書極度專業化。此書分兩大部伽。
前半部伽以極專業知識,解釋人類左、右大腦之分工與合作。雖說如今腦神經專業人士已不認為左、右大腦有專門的作用,而是互相重疊運用。但仔細分析,仍有區別。左腦之功能在於解析及專注,而右腦則著重於新知之接收及通盤之了解。其結論似乎傾向於陳述,雖然右腦是接受刺激及了解之源頭,但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左腦正以驚人之速度囊括所有大腦之功能。以作者之書名來概述,就是說妄腦雖是大腦之主宰,因為它是所有新知及綜合性的總管部。但左腦作為輔助性功能之工站,它已漸漸壓過右腦而成為人類對所有事物之瞭解及其運作之惟一通道。
後半部伽,作者就此基礎上,試圖分析西方文明如何促成左腦控制右腦之起因及現象。由此更進而講述東西方文化思想方式之同異。基本上,他譬喻現世的西方文明之勝利,或說其主導著世界之走向,正有如左腦之戰勝右腦一般。但以作者之見,此種勢頭若一味的任其發展下去,只能造成人纇文明發展之大不幸。因為左腦之思考方式是偏狹、單一性的,不若右腦有全面性、全方位式的思考方式。就像人在一個四面環繞鏡子的空間,他所見只是事物的反影加反影,永遠跳不岀一個物件的範疇,永遠局限於自己的單一性中。從這裏起或最後一段,他開始探討東方文明之宇宙觀及全局觀。他總結西方文明這一套思路,對東方文明來說,很容易就學會並能超越其上,但東方文明這種全面觀或概略觀,卻不是西方文明所願意或者說易於接受的(?)。
讀此書至此,似乎已能勾勒出作者為寫本書之主旨,他認為他所提左右大腦之作用及特性,非常接近類似東西方文明之接觸及衝突。並鮮明地表述出西方文明代表左腦,而東方文明代表右腦。雖說西方文明(左腦)如今之勝出,似乎壓倒東方(右腦)而主宰一切,但如今世界文明之敗象,諸如資源之濫用,地球環境之汙染,人類道德之敗壞,亦可全導因於西方文明(左腦)之過度使用而導致。值得深思的是作者更揭示在西方,此大腦功能之轉變(從平衡的左右腦運作)正發生在人類工業革命興起之時。如果人類不開始反思並改正錯誤,人類文明前途是悲慘而難以想像的。
至此,本書終算告一段落。雖說汝能完全消化吸收作者作此書的全部精義,但領略至此,也有三點自己的讀後粗淺心得及感言;
一、此書是以西方之思想方式,來鑽研人類或西方人之左右大腦如何思考、瞭解及與外界溝通之法。因作者是英國人,他以各種事實、背景及他人之論述來強化他有關左右腦運作方法的結論。其思考方式仍以西式為主。這點在讀此書時或許不應遺忘?
二、在此書結尾部分,作者所闡述之道理,已愈近朱老師之論述。譬如西方文明及他們所暸解之世界,從無“概念”之詞。再如西方文明對地球之破壞,以至“壞、空”之境,較之東方文明對宇宙之了然、與自然之天人合一境界,在在都與西方人只知一味的要控制自然或他人,及改變環境之觀念,有不可以道里計之差異。
三、作者在最後篇章中,似乎太著重於以日本文化做為東方文明之代表。在下私以為應是作者知識之不足,及認識不深以致。也或許只因近百年來,日本在應對西方文明之衝擊中,表現得略為突出或謂較為成功而已?
最後,再重申一次,在下才疏學淺,粗言亂語,不成熟觀點,在此獻醜。只望對沈姊研讀此書時略能提供少許幫助,於願足矣!
即祝 新春順利
空夫子 敬呈2013年2月5日(壬辰、臘月廿五)
(沈補)感謝夫子拔刀相助,“感言”中對該書之綱要、主題及感想已表達得十分清楚。蓋該書雖長達五百餘頁,其內容實不出夫子之提綱,餘文不過舉例反覆應證而已。
儘管此說汝得到主流派認同,卻也持續地受到關注。左、右腦之分功(如夫子所言,“分”就是西方人的思維利器)是否就像作者所言,恰若西、東文化之別,在我看來並不十分重要。至少西方已有人開始反思,不再追捧大國崛起!
我讀這些有關大腦、人智方面的書籍,除了吸取觀念外,還會利用這些知識,補強小杏子的信息結構,比如在 L1030(電子書)上有一段:“it(指刺激) has certain qualities that enable me to place it in a category of things that I have experienced before and about which I have certain beliefs and feelings.”
這一小段文章再次提醒我“認識”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簡單地說(只以概念區為例),大腦中應有無數個資料庫,彼此相互關聯(每個欄位都可連接到其他相關資料庫的某個欄位),“資料”進入後,比對“概念碼”,進入相應資料庫(可能不止一個),再比對相應欄位,可能由此欄位到下個欄位,甚至再連到另一資料庫……其路徑的通暢與否,決定已認知或要學習。而“信念”、“情感”、“經驗”、“偏見”等等,和各路徑的使用頻度、連接強廣度等有關。
今年我希望把圖文系統的團隊帶起來,才能抽身完成小杏子。
++++++++++++++++++++++++
#11087 留言者:乾乾 主題:給老師叩頭拜年了 留言日期:2013-02-09 05:47:04
尊師在上:
請受學生一拜。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初夕之晨,寅時出門活動身子。雪後空氣沁人心脾,真乃老天的恩賜也。練完回家睡個回籠覺,覺中忽有所悟。
根據老師的宇宙壓力觀念,人在地球上站立,身受無數條力線作用,都是兩兩相對的。簡而言之即前後左右上下是也。左右易分、前後易明,唯上下難知也。因為人不能如鳥一樣能飛起來。
推想到中西文化的區別上,就可以知道中華文化可貴在于對上下尊卑最有心得(西方只有天堂地獄之說,簡則簡矣,層次不明也。)。比如中國功夫都有五層、七層或九層之說,我聽師父說共間的功夫大周天功夫之下都能廣傳,大周天功夫之上就只有口傳心授了。由此可知中國人對上下層次研究之深了。
打個比方,攀登珠峰,可知有山上山下之別。登頂之後,更向上去,無階可循也。然此天人之際,更可知謙卦之意。人在天地之間,何其渺小也。學生終身謹受師訓,唯謙卦是行也。現在看到山了,就老老實實一步一階往上爬吧。
老師是登頂之人也,學生再拜!
同時也給所有網友、同道、前輩們叩首頂禮!祝大家新年吉祥如意、美夢成真!
學生 乾乾 拜上
答:************************
蛇年大家吉祥如意。
宇宙壓力非上下難知,係汝誤解其意。因人間須籍一系統以資依附,斯乃地球。人在地上,下方之力線為地所阻(吸收),故有「地心引力」將所有物質體壓在地上也。
老朽以往所登之頂為虛榮浮華,臨老始入道門,當從學徒做起,如今尚在「考」耐功,以俾申請門籍也。
++++++++++++++++++++++++
#11088 留言者:漁儿 主題:「智慧學」的第一系統定理(2) 留言日期:2013-02-09 13:57:35
學生給先生、沈姊、工作室同仁、網友們拜年!
謝謝先生的指正!對「主觀」及「客觀」的認識,學生已基本清楚了:人的一應認知來自「主觀」,「客觀」只是實踐的印證。
在「智慧學九論」的「觀念論」中,先生解釋「觀念」字源時說:「觀念者,人類觀察事物所得到的意念。」學生以為,這裏的「觀察」應該包括了形成「觀念」的整個過程:感官觀察、經驗認知及概念思維。
人們認知事物時,註意力一般集中在認知對象上,從而忽略了主觀個體的「立場」。學生想,如果采用「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說,也許可以突出「觀察者」的地位,從而讓「立場」成為可以研究的對象,所以,有留言(#11084)之問。
的確,將「觀察」與「理解」放在一起陳述,很容易產生混淆,學生就不循此路走下去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彼此彼此,新年好。
人若不願承認自己主觀、不以實踐印證,就永遠不可能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世上充滿成見加臆測,偏偏人站高台、犬多吠響,個個長篇大論、自欺欺人!歸根究柢,宗教、哲學必須首先脫離「主觀思維」,時代到了,觀念解放了!自封神聖還能忽悠多久?再說,新時代、新認知必將出現最新的理論體系,新春伊始、百花待放,從這裡開始吧!
(沈補)大家新春好!
++++++++++++++++++++++++
#11092 留言者:漁儿 主題:理念 留言日期:2013-02-15 13:48:49
向先生請教了「概念」、「觀念」,先生可否解釋一下「理念」?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漢字之概念可以任意組合,當然要符合人之理解結果。老朽曾著《詞易》,但因心勞力絀,只完成了一半!今後道山迷離、神思依稀,所幸人生有涯,否則老朽上窮碧落下黃泉,食餘溷穢撈個遍!另一半糟粕沒完沒了!
茲以「念」之概念為例,之組成「觀念(兩個概念以上)」,有兩種效果。以文字倫理而言,將「念」用在其他概念之前,當指「今心」之所在與所作(此類詞可查字典);如用在其他概念之後,其「觀念」係指此「念」之所從、所得、所之者。
利用老朽之概念分類表,將「念」置於其他概念之後,可以概括如下列三類:
一、「靜態、抽象+念」代表各念之種類(西方視為名詞),常用者如下,其中有定義者加以*號如:
信念、觀念、概念、理念、正念、意念
概念:*概略之念、以「概」所繫之根本的原始意念。
意念:意識所念。
觀念:*由概念組合而成之意念。
理念:理性的意念。
信念:對人言所生之、不移之念。
正念:*宗教界指對其信仰所得之意念。
二、「動態、認識、狀態+念」代表各「念」之狀態(西方稱為形容詞),以資形容,如:
惡念、邪念、哀念、善念、俗念等
三、「動態、認識、感知+念」代表人「念」之感知(西方稱為副詞),用法極為靈活,如:
懷念、轉念、掛念、顧念、追念、疑念等
++++++++++++++++++++++++
#11094 留言者:文飛 主題:讀#11092留言有問 留言日期:2013-02-18 14:02:29
朱老師,新年好!
自緣接老師文字,頗感默契,心領意合,從此追學。希望來日能在領會老師文字精義的基礎上,另有所得。
今老師即將歸隱,只字片語彌足珍貴。老師治學嚴謹,半部“詞易”而未公佈。但晚輩希望能在半部“詞易”基礎上舉一反三,不知能不能下載以常究?
謹祝常樂!
答:************************
難也!難也!其事大難!何也,蓋老朽文思如潮湧,然潮起潮落一湧即逝,每每同一課題、百般答案。為此,老朽著書,必須專心一志,一鼓作氣,否則必二衰三竭焉!以《字易、詞易、文易》為例,老朽的做法是先大量收集資料,略做註記即放在一邊;待有機會,再全面整理,規劃出結構、章節,後一次完成之。由於老朽攬事太多,天上地下無所不涉,以致「機會」永遠只是機會,「空話」便常成空畫!
上次承蒙眾家好漢拔刀相助,在網上完成了《字易》的資料整理,本擬再接再厲,一口氣將「三易」竟功。祇惜「易」之為易,實因已有「成規」之故。而詞易之成規尚在構思中,且「概念分類」尚未全部公佈,因概念僅具原則,細節認知人人不同,老朽焉能自建一言堂?(沈子所用之理解分類係沈子自理者)苟與事者無相當之水平,空口說耳話,等於是竹籃子打水!
老實說,那「半部詞易」只是由各處搜羅來的詞組,計有數萬條(大部伽抄自老朽之基因字典)!多就是力量,偏偏是千縷萬端的詞組!老朽每次想到就頭皮發麻!如今機器已舊、動能消耗殆盡,再從頭只有換新車了!
再說,前人不死、後人無功,宇宙在進化,中華文化也應花開遍地!且多下些功夫在「概念分類」上,待分類通了,其餘只是雞毛蒜皮,不足道介了!
++++++++++++++++++++++++
#11097 留言者:庚子 主題:印度文明 留言日期:2013-02-18 20:40:34
朱老師好,最後時刻,還有幾個問題請教:
1)我一直對印度這個地方有些困惑,印度從歴史看來也算是個農業文明,為什麼不能獨立產生出文字呢?它連拼音文字也沒有發展出來,是什麼的地縁因素令印度不能產生出文字呢?
2)印度國土上的方言有上百種,為什麼可以維持統一的國家狀態?這種狀態不合乎我所理解的拼音文明的發展規律,我明白現代印度的統一是因為英國殖民統治的原因,但有没有更深層的原因呢?
3)西方歐州始於狩獵文明,最後發展出強調主觀和物質的文明;中華文化始於農牧文明,最後發展出強調客觀和精神的文明。印度除了以前的佛學之外,還可以提供其他東西嗎?在未來的文明融合、在中西方分佔未來文明兩極的情況下,印度不中不西,在未來的文化融合中會是一個什麼角色?
答:************************
1、不錯,印度也是農業大國,歷史悠久,之所以沒能發展文字,主要原因在於自然發展與人類
文明分佈的規律形成。以正弦波形式的特徵來看,再將時間視為橫向參數,可見在一組波形中,
振幅由少而多,到達頂點後作對稱式下降,這是自然界能量變化的規律。人類文明概分兩則,
一是精神、一屬物質,兩者相輔相成,缺一必偏,最嚴重的是飽和停頓。若以時序而論,精神
文明發展在先,經過百萬年的醞釀,至三千年前成熟;物質文明則自石器時代起,到四百年前
脫穎而出,近世紀成為人類社會之主流(將各組正弦波曲線混排即知)。
以上各條曲線交錯,便有了種種大同小異的變化。一般說來,農業民族生活穩定,最適於精
神的思想研究。但是,世事過猶不足,印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已成形為「神化國度」。當眾神君
臨萬民,人思必然幻為香灰,生生世世仰承神意,就此停頓!
中國是另一種代表(老朽修道正是為此,道家之五術意義重大),一個沒有神、又不否定神
的思想,孕育了充分理性、尊重自然的人文社會。道家即是自然、儒家則為人類社會,兩者相
互激盪,中華文化油然而生,天人合一。
2、基於前述,印度對神明的崇拜已到了入魔的地步,有人統計,其神祇約有三億多!至於教派
更是難以置信,老朽看過一篇報導,幾乎是一村一教、一家一神。因之,為了社會安定,在五
千年前,勢力最大的婆羅門教發展為眾教之首,成為主流。後來與佛教同流,演變為印度教,
將人劃分為四種階層,是謂「種姓」制,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族。各族地位明確、
互不通婚、社會分離,在此四族外,其餘的一概視之為毫無存在價值的「賤民」。(至今印度
人仍遵行不誤,至於英國殖民,更充分利用了這種「繼承優勢」,除了強迫與伊斯蘭合作外,
並未做絲毫改變)。
3、(人皆主觀,故無客觀文明)須知婆羅門教與佛教都是印度古代宗教之首,都吸取了印度古
代聖典吠陀和奧義書之精華,諸如:輪迴解脫、善惡因果等。不同者,婆羅門教代表了上層的
「種姓」思想;而佛教則代表吠舍、首陀羅階層;婆羅門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就是「梵」,
完全不能改變,佛教認為世間事物來自緣起,一切無常。
委實而論,佛教之「唯識觀」是真,但不代表所有見解悉真!至於印度教,在此不宜多論。
至於未來的文化融合,唯識可透過電腦辨識證明之,到了純思維領域,只有「能抓耗子的貓」
可以繼續抓,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
其實,老朽人間緣了、天界待通,「最後時刻」尚未知,大概不出今年,但所之何方、所為何事尚難預卜也!
++++++++++++++++++++++++
#11100 留言者:漁儿 主題:西方哲學無「心」(2) 留言日期:2013-02-27 21:18:10
學生想聯系西方哲學無「心」之話題,來理解先生關於「念」之指教(留言#11092)。
於人智而論,「心即人思之中」。因「心」抽象,無法直接研究;但「念」者,此刻之「心」,故可通過研究「念」,來研究「心」。
於漢字,比如利用先生之概念分類表,將「念」置於其他概念之後,可以概括三類:「靜態、抽象+念」代表各念之種類;「動態、認識、狀態+念」代表各「念」之狀態;「動態、認識、感知+念」代表人「念」之感知。
就「念」之種類而言,意念、概念、觀念、理念、信念、正念等等,其中又以「意念」為根本。漢字為象形表「意」文字,也就是說,表「意念」之文字,即表「心」之文字。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正確,由於「心臟」是「內感」中心,統籌全身臟腑經由血液傳達的各種激素,因有內感而產生相應的意念。西方認為「心臟」只是個器官,直接用Mind代表「心」,表面看來很科學,但是卻不正確!因為腦神經與各種感受的作用不夠明確,是標準的「唯心」也!
比如說:「我心不寧、傷心、痛心」多麼真實傳神!若改用mind,能算哪門子?
++++++++++++++++++++++++
#11101 留言者:曾晴 主題:隱山修心 留言日期:2013-02-28 11:35:15
勿勿又數年,年年都有瀏覽罟網,竟未落爪留言,見朱先生要上山修行,特意登陸向先生及沈老師問好祝安。
去年因有機會,學生也在一小山村居住幾個月時間,交通十分不便,一切娛樂餐飲週邊設施欠奉,生活缶品齊全,煮食用電磁爐,十分方便,只是欠缺鑊氣,一過熱即斷電,村民有部分還是燒柴。食物較簡單,菜瓜茄菇蛋雞面米,已覺非常滿足。每天背靠林山(距離十米)面對大湖(距離十米)看日出日落,雲起雲散,湖邊有許多綠竹,風吹過葉聲非常的動聽,還有可以用做包棕子的箬竹,第一次看到活的棕子葉,原來是竹子葉,真的十分的美麗,自然生長不加修剪刀野花野草綠竹遠勝許多高檔樓盤園林高價的植物造景,夜晚沒有光汙染雲清時天空星河燦爛,極之美麗。
該村是在水之上遊,因水位上升緣故,時而有小地震,似地層不負重壓斷裂的震動,這裡是人工湖,工程浩大,儲水百億立方米,雨水季節不出三個月,水位會上升數米小路。
村民坐擁許多地也無心種植,因是移民村,國家有配給住房和補助,他們多數以麻將賭錢為樂。他們並不覺得此處景色美麗,非常的渴望都市購物娛樂繁華的生活。但依我看來,那裡景色之美麗,空氣之清新,他們已坐享最貴價的環境了,我是過客,他們是居民,立場不同,思維也不一樣。因環境美麗,有些村民棄住的地方一早就給村外人購置,待價而沽。或者把弔勾車開進來,選一山地鏟平它,即有平地可建房。他們生活並不富有,連外牆的磁磚都未貼齊,卻會花大錢來燒鞭炮,炮仗一家勝一家大封,我從未見過這麼慷慨的燒鞭炮,價錢並不便宜啊,幾乎每個節目都會燃放,初一十五,家家戶戶,有時他們的吉時是半夜或淩晨,實在煩惱。如這群村民住上電梯高層,我想他們一定會為慶祝不估後果而在樓房小區燃放炮竹的,深覺得這是十分失智的習俗。
在生活垃圾處理上,一個小村竟有許多城市街道的垃圾筒,幾乎可以每家配一個,可惜沒人收集垃圾,垃圾筒已變垃圾。垃圾池也一再改造,最後改成走上水泥階梯平臺,然後把垃圾倒入旁邊一個大卡車的箱體,為著只是方便垃圾的運送,但那裡的生活垃圾實在不多,導致垃圾會在鐵皮箱內積聚很久,滋生各類蚊蟲,直到滿了才被運走。改造只為著如何省事偷懶,反而汙染環境,實在是無言以對。如果垃圾處理可以有一種自行快速處理的方案就好了,以前是用火燒掉的。
科技資訊這麼便利,村裡年輕一輩已可擁有智能手機,可如同小電腦使用,卻用於娛樂和打遊戲,每天都有亦有報紙送上村委,卻無人想要讀報看書的,開車三十公里到鎮上的唯一書店,也是架上空空,連一本電腦編程的工具書都無法購買到,旁邊的福利彩票,電器手機店,西式快餐卻人潮不斷,這種環境可以保育中華文化嗎?我十分不願意承認自己除了使用筷子和現代中文,其他都西化了,而且是處於西方很低級的階段。
厄瓜多爾熱帶雨林的酋長,他到外面的世界走了一轉回來了,他願意學習瞭解外面的世界,但卻保持他的原本,穿土著的衣服,用一臺小小的筆記本電腦,對抗著外界強大的勢力,主要來自世界銀行貨幣基金組織各大企業要開採森林的壓力,勢要保護他們世居土地的純淨和原來的生活方式,如要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其實真的需要原住民們在知識教育,經歷修養,藝術審美都達到心智成熟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才可以從心而發保持和發展自己獨特所有的文化,不至於失去原本,否則裡面空空如是,外面的東西一來,不論好壞,馬上就會填充進去,沒有值得維持的東西,還有什麼其食服居俗呢?
這是我在小村落的一些見聞體會,望朱先生在上山修行的時候,也能分享心得呀。但也許是全封閉式,連網絡也不通了呢,真正的修道是如何的,是否要遵守各種傳統的儀式?已把雪泥和鴻爪備份下來,上傳網盤,或者可以打印一份出來。可以長久保存。
另外,拍打穴位可否考慮用低頻脈沖治療儀來施行?儀器很廉價二十多元,用電力代替人力也不傷皮膚。
答:************************
謝謝分享。
人間共是一種奇妙的道場,個人是主觀的奴僕、群體是吠狺的迴聲!人什麼都不知道、卻又自以為知,只不過憑著感覺,靠經驗比較忽悠。所謂感覺,居蘭馨之室,久而不覺其香,處野境荒郊,常年但見喧囂;每個人有自己的天堂、地獄,牛奶蜂蜜未必人人能消受,垃圾糟粕也見慣無怪!此次汝所經歷之村居生活,極其珍貴,正係人生之掠影,那些村民更是活糸生的現實見證。
大自然根據成住壞空的因循變化,在人生老病死之設計中,珍藏了不少真經寶典,任由識者體驗。人年輕時,生命體在成長,一天一天地膨脹,除了一己,什麼都不在意;到了中年,傳種至上,家庭責任降臨,生存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待得老來,大腦清醒了、擔子輕了,好不容易有機會認真思考「生老病死」之課題,但卻是夕陽無限好,已經近黃昏!
老朽有幸,早年已有生活規劃,四十不惑,一頭栽進中文資訊工程,打算八十就去「上訪天心」。四十年來,為確保心靈的純淨,老朽旦夕工作,不家不業,力求生而不有、為而不據。人生之微妙正在於此,因能捨所獲更豐,因不滯行止堅定!當沈子接下圖文系統的棒子,老朽立即踏上輕雲,回歸大自然去也(雲騰霧起尚需天候,但老朽恐網友們錯過資料下載,故而提前洩機)!
對一般市井生民而言,群聚金字塔底,肉體生命遠重於精神,永生停留在青年階段。縱然宇間日起日落無殊,但文化教養卻是天差地別,以致於人間魚龍雞犬,混雜不齊!苟非如斯,人類宛似晶體結構,文明步履一統、是非分明,末世厄運早已面臨矣!以今世而論,老朽常言,休笑國人無知無賴,但看昨日與今朝!只有腐敗與顢頇,社會才有進步;只有多寡與不均,分配才會接近平衡!
人是主觀動物,主觀殊異越大,人間變化越頻繁。話說回來,既屬主觀,孰知何謂殊異?又何謂頻繁?有謂牛車牛步,但若旁觀者在草地上小寤,醒後張眼再看,牛車早不知其蹤了!老朽所謂之「天心」,在他人眼中,很可能只是池中雲影!有什麼關係呢?老朽知道自己主觀,從來不問時賢高見!四十年的經驗證明,自己心安理得、不忮無求,池中雲影何嘗不美?
至於未來老朽雲遊何方,目前尚無定論,蓋所餘精力有限,已不容有多少選擇。反正不是在大都市中,只要有座小丘陵,有個道觀,有個可供發揮的小天地,當然,還要有輕風拂面、浮雲駐足,老朽往矣!
拍打穴位事老朽所知有限,恕難奉覆。
++++++++++++++++++++++++
#11102 留言者:神遊子 主題: 留言日期:2013-03-02 10:13:45
朱老師您好:
小子自學易數年,志不在占卜算命,志在理解古聖創易的自然本心,數年未通,日前重讀繫辭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偶得一小解如下:
110010,渙,乘舟致遠。
0010,解,卸貨入舟,3陰1陽,陽為置物之平台,此平台在水中;雷之二陰表棧堆之貨及足立於舟艇上;水表載舟之水,泊舟之處。
1001,頤,貨載完全客登畢,雷表貨客入舟,亦表舟船離岸;艮為客貨入畢,舟船滿載。
1100,漸,藉風航行,孤帆遠影蔽空盡;巽為風,為利用力而行;艮,阻風之帆,抗流之艏。
10010,蒙,酬載滿艙,歷難,往目的進發;艮,酬載,航程的目的地;坎,載舟之水,舟行之險。
11001,益,藉風行舟,舟載客貨,益利遠方,益者亦溢也,貨重則吃水深,水滿而溢;巽為風,推引舟行;雷為舟載客貨藉力而浮航。
不知此解通否?
請老師指導!
謹祝安康!
小子 神遊謹上
答:************************
恕無法理解所陳述之內容格式:二進位值為何?從何而來?各卦為何?後釋立場、目標為何?該解欲通何處?
須知文字絕對主觀,自己懂只可自己用。一旦欲與人溝通,則須闡明立場、宗旨,否則各說各話,不如不說。
++++++++++++++++++++++++
#11103 留言者:無知 主題:请教 留言日期:2013-03-02 17:29:48
想請先生評點朱自清的《背影》。
答:************************
其文乃中學國文之一課,不幸老朽課業成績欠佳,毫無印象。唯以「背影」而論,顯係「其人已去、空留悵惘」之意。雖老朽行期待定,但可知駕鶴之際,人所得見者,絕非「背影」而係「鞋底」是也,故難點評!
++++++++++++++++++++++++
#11104 留言者:想飛的魚 主題: 留言日期:2013-03-02 20:43:43
朱老師您好:
學生一直忙於工作,最近瀏覽老師留言時才知道,您不久之後即遠赴仙山,尋訪正道而去。學生資質愚鈍,又毅力薄弱,于傳統文化一直想一窺門徑,卻不得其門而入。老師的著作,我多有下載,卻看得極慢。讀到疑惑不解之處,就很快心中煩悶淤積,不過一個小時就心有旁騖,轉做它事去了。如今老師在罟網停留時日不多,而學生又學無所成,深愧老師此前敦戒與教導。
學生此前曾言及自己練武之事,而平時學生又對周易甚感興趣。由此,學生結識了幾位此道中的朋友。北京師範大學有幾位博士生聚集一幫學科研究同好者(有研究機構人員,也有業餘愛好者如學生)定期進行讀書會。互相探討各種話題,不拘科學、玄學、哲學,能言之有物者皆可。更有觸類旁通者,混而談之亦可。機緣巧合,學生認識其中一位對周易頗有心得者。其所用頗似梅花易,重於取象,與納甲六爻相較別具一格。看他占算,也是相當靈驗,又想起讀過老師所著《易理探微》。由此,雖然周圍人多斥責周易迷信,學生對周易的認識卻更為堅定。
學生練武期間認識一位朋友,與學生一樣也是業餘練武者。其師父曾是瀋陽武警支隊隊長,為孫劍雲的弟子,而孫劍雲的父親就是學生曾提及的民國期間的武術大家孫祿堂先生。聽這位朋友轉述,學生大略瞭解些內力打人、發人出去數丈的情形。又曾彼此探討內力是什麼,是電磁力或其他而莫衷一是。以眼見而言,內力不是肌肉之力,即孫祿堂先生雲,練成金丹即內力。以現今科學解釋而言,又頗摸不著頭緒。
學生前面略述二事,都是學生相信,但又無法理解的事情。而此二事又本出一源。或者如孫祿堂先生言,儒釋道三家莫過於誠中、空中、虛中,至真之道,貴乎中庸。學生相信傳統文化終有否極泰來之日,埋沒的文化亦有重現光輝之時。而道不遠人,以老師之修為,必有所成。
老師歸隱在即,學生自當秉承老師教誨,繼續學習,為所應當。幸老師在罟網留言也可以下載,學生早有下載之念,此間欣喜不已。只不知老師屆時欲歸往何處名山,內地或是台灣。祝老師早登仙道。
答:************************
時賢對於文化多不甚了了,休謂中華傳統文化,即令市面上的時興風習,也是魚肉滿桌,不知如何下嚥。其實,此乃人間常態,人活著,只因為生理催迫、心理需求,中外古今無別!若不談「文字化育」,風俗習慣本係社會發展的餘緒,但在任何社會上,生存競爭永遠是道緊箍咒,終生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間異數,人人掛在嘴邊,但人人不知其異為何。以文字化育而言,當然要先解「文字淵源」,否則文字不僅不能化育,反而成為生活障礙。由於人生短暫,個人不可能認識生命中的一切事物,但通過人類代代相繼,前人利用文字記錄下來,是有「文字化育」。當然,其先決條件,是要有「用心、奉獻」的前人,願意犧牲一己的時間及幸福,以造福後世。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價值所在,在唯私利是從的人類社會中,是稱「異數」。老朽累受傳統文化之惠,故能投身文化之末。今對社會責任已盡,既無家室之縛、又無情債之繫,是故仙佛鬼魔不拘、山川海湖皆宜,當再作探險之旅焉。苟有所獲,是得諸後世;即令兩手空空,亦為一得也!
++++++++++++++++++++++++
#11105 留言者:想飛的魚 主題: 留言日期:2013-03-03 07:33:2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師在前則留言中教誨的是,學生自當從毫微處做起。從文字入手,發心于一途,夯實自己要走的路。略一自省,學生毛病頗多,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問題時犯之。以後務必時時警醒自己。
答:************************
是的,說到做到,魚才能飛起來。
++++++++++++++++++++++++
#11106 留言者:紀大過 主題:慚愧 留言日期:2013-03-03 22:00:38
老師您好:
自上則留言後,學生即不時反省,老師所言之「尊榮寧靜」讓學生深覺慚愧!
也許在極小的方面有一點影子,但大多數不是這麼一回事。既是要「考」,自然是因積習至深之故。佛在地藏經言:「南閰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當學生試著轉化自己習性時,卻發覺習性總是時現時隱、時浮時沈,難以調伏,也才深刻體會自己竟是如此剛強。
學生約略了解所考為何,老師亦多有著墨,若能跨越此線,或可得老師所言寧靜之境,可惜手無慧劍,這一線硬是斬它不斷。有時是捨不得,甚至有時是不想捨得,剛強若此,又如何能轉識成智,從而達到內心的寧靜呢?
很感謝老師的鼓勵與高看,只是事實與老師所言相違,學生自覺有愧!當然學生會繼續在行中力思改進,減少沈淪,希望有一天真能達到「尊榮寧靜」。
答:************************
「尊榮」指外表,「寧靜」係內心,不論內外,皆是自性自行,無須慚愧。以汝所為,能堅持正道,即是尊榮;能自我反省,更是達到寧靜前必經之途徑。邪魔植根於社會,其性不僅剛強而且霸道,若人稍加退縮,即將步步沈淪。因此,人生如逆水行舟,考試則猶似戰場,不進則退、非勝即敗,絲毫鬆懈不得。同時,做人宛如鑄劍,慧劍即是自心,捨不得要捨、捨得更要捨!
其實,人只要看清楚了佛示:「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念無常、觀法無我」,白馬過隙,一時非永恒,繼續調伏就好。
++++++++++++++++++++++++
#11108 留言者:傑克 主題:本來 留言日期:2013-03-06 11:10:36
先生好!敝人以為「人為物所惑不識本來,因為本來無一物」。如此敘述是否適當?謝謝!
答:************************
文字語言有其適當性,以所述而論,若謂之「斷章取義」尚不知該章何方;若以哲理言之,其邏輯頗待商斟;若視為作文,其文不通、其義難詳。故而老朽認為:極不適當。
蓋:「人為物所惑」係一課題,惑後識不識「本來」,又係另一課題。此二者為一句,不知是「人不識」、或「物不知」,且「本來」更不知是外太空何等神聖!再加上第二句「因為本來無一物」與前句無涉,若「無一物」,人自不識、但「為物所惑」則自相矛盾;更糟糕的是「因為」不知為何,「因」無因難為也!
++++++++++++++++++++++++
#11109 留言者:傑克 主題:感謝指正 留言日期:2013-03-07 23:54:23
感謝先生不吝指正!敝人將謹記、反省之!
答:************************
文章代表人生,慎思慎為,始能任重道遠。
++++++++++++++++++++++++
#11110 留言者:無知 主題:续#11103之问 留言日期:2013-03-09 12:27:15
#9234則中,已聞先生之高見,心有戚戚焉,但未得其理,懇請先生不吝賜教。
答:************************
哎呀!哎呀呀!人老珠黃、曲終人散,怎堪憑欄清唱?#9234則乃09年之作,當時青春方逝、老秋能飯,故未甘蔫伏,遂而作怪焉!今道山隱約在望,而人間霧霾深重,主觀客觀悉一觀,事理文理齊付天理!老朽心空腦茫,行將駕鶴,優劣是非無非空,高見已化輕風矣!
若問人世荒唐事,罄竹安可盡書?十數億生民嗷嗷待哺,千餘年文化悄悄煙滅,豈是三五英豪可挽狂瀾?胡、朱之輩,無非過了河的石頭,大石小石、壽山石崑崙石,皆為石也,其石與老朽等餘石何異?且石之為石,只供近觀,苟放眼遙空,青山大河尚難分辨,何況碎石?
++++++++++++++++++++++++
#11111 留言者:漁儿 主題:表意(6) 留言日期:2013-03-10 14:49:22
學生從第一則留言起(# 7895)就在向先生請教「意」,到如今終於感覺對漢字的「表意」有所領悟,當然進一步的理解,還須下許多的體認工夫。
這裏,學生想總結一下漢字象形表意的請教:
以文字論,漢字=字義+字理+字意。從概念認知角度,概念之外延=字理+字義,概念之內涵=字意+字理;就思維方式論,垂直思維=字理+字義,水平思維=字意+字理。
簡而言之,漢字具備了「天理、地道、人心」之完整結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意者心上餘音也,文字所達,無非音餘,所述完確,已得箇中三昧矣。是知,各民族之間,因長時期生活之積累有別,形之於生活上是稱風俗習慣;貫穿在認知及思維中則是文字。風俗習慣一見即知,逐日可得;認知思維唯潛心探求始證。西人因缺「思維文字」,故將風習與文字統稱為「文化」,訛之又訛焉!如今華夏旱魃為虐,江淺河涔,無知之輩不得不向西人投降了。
所幸「天理、地道、人心」無缺,千載玄奧代代相傳,遲早將華開九洲,勿慮也勿慮。
++++++++++++++++++++++++
#11112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3-13 20:08:20
方才在網上見到一篇妙文,其文歌頌耶蘇基督偉大至極,說耶蘇是人間最了不起的「義人」,因為漢字之「義」,是犧牲自我。耶蘇為了救世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正符合漢字「義」的本意!
人們崇拜義舉,民德歸厚,世間多福。老朽素知世人皆主觀之輩,各有所見,本無可厚非。但不幸大義不容小覷,似此愚目混珠、以訛傳訛之餘,豈不污衊了千古高風亮節之義人?
查基因字典:「義=羊我,犧牲小我,不顧私利的行為」,其中「犧牲」意謂奉獻生命,代表其「生命終結」。蓋因寶貴之生命終結,不能復生,其代價之大無與倫比!苟人願為某種目的奉獻一己的生命,姑不論是什麼目的,其犧牲之行為,可稱之「義舉」;當然,「不顧私利的行為」未必需要犧牲生命,但不顧己利必非「以圖後利」!準此,任何行為涉及利益,絕對不可稱為「義舉」!
基督耶蘇是個偉人,也是個成功的生意人,他精明的「犧牲」後果是「復活」。因為他的死而復生,導致無數信徒的崇拜與追隨,但卻與「義」無關!老朽於世無求,與人無爭,但對漢字的維護從不後人。故此,雖云棺木已然就緒,但於義必為,正誤於此,是休而未朽也!
網主人白
++++++++++++++++++++++++
#11113 留言者:漁儿 主題:愛 留言日期:2013-03-14 05:39:38
和國內友人談及「愛」,友人感歎:現今人們感到太缺乏「愛」了。
學生不禁想:「愛」是人類區別于動物、與生俱來的能力,為什麼現今人們會有如此強烈的「愛」的饑渴感?學生以為,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于逐物中把自己的「心」給丟了,於是,對「愛」的真正含義越來越缺乏瞭解,「愛的能力」自然無法發揮出來。關於這點,簡體漢字的「愛」把「心」給簡化掉了,就是明證!
于繁體漢字,愛=受+心。愛者,受心,領略他人之心,用心承受他人。
于中國傳統文化,「仁」闡釋對人之愛,「孝」闡釋子女對父母之愛;「慈」闡釋父母對子女之愛;「悌」闡釋兄弟姊妹之間的愛等等。也就是說,「愛」是建立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建立在對人性的認知上的,而此認知的出發點就是「心」。
如果我們把「心」給丟了,如何能瞭解「人」?又如何能瞭解「愛」?學生以為,解讀為什麼簡體漢字把「愛」中的「心」給簡化掉了,可能有助于我們回答為什麼現今人們感到太缺乏「愛」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為什麼現今人們感到太缺乏「愛」了?因為人放解了「性」、誤解了「心」、曲解了「愛」故!蓋人本獸,「獸性」僅具需要與佔有,及至草創「文明」,社會精英們深知人類必須加以約束,遂設計了一些避免獸性發作之規範。於是,「獸性需要」被分解為「性、戀、愛、情、慕」等等不同層次之「感受」,直至「文明解體」。
當今,物質文明已登堂奧,嶄新的金字塔遍佈全球,人類社會未解體亦不遠。「精英」被青春推翻了,「感受」被物慾取代了,傳統規範被商場出賣了,癌症末期癥兆全面擴散了!政治由只顧食色的平民作伐,在利益既得「共主」的操縱下,「貴族」撐腰、「議士」(知識分子)承膝、「愚民」皆大歡喜;宗教也式微了,取而代之的是惶惑的迷眾,以及混水撈魚的邪教;至於思想,宛似山間的清泉,原本就經不起污染,一旦言論自由,水星火星人人各唱各調,天籟風然。
今人者,「返祖進化」之采獸也!「性、戀、愛、情、慕」等等不同層次之「感受」又再度還原為「獸性需要」,且「一性獨統」!如此,「共主」們才能恣意壓榨、「貴族」們才能全心享受、「議士」們才能振振其詞、「愚民」眾才能大聲狂呼:「我要自己作主!我要佔有一切!」
既如此,誰管「愛」是施心或受心?反正一應食色,自己佔有才作數!
++++++++++++++++++++++++
#11114 留言者:文飛 主題:關於團隊協作 留言日期:2013-03-17 13:41:35
朱老師,
您好!
社會以家庭為單元,經濟以企業為單元。不論家庭與企業都是一個組織,一支團隊,都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想,共同前行。個人能力再強,但精力有限,只有團隊協作才能更好作為。想向老師請教三個相關問題:
其一,怎樣才能組建出一支好的團隊?
其二,怎樣才能帶領出一支好的團隊 ?
其三,領導與管理有何區別?
謹祝安健!
答:************************
好問題!大問題!好大的問題!任何人能回答而做不到就叫做「理論派」;而不能回答卻做得成功的,是謂「命運流」;那麼,說到做到又當如何?時到今日,老朽未之見也!
為什麼?說穿了,涉及一個簡單的大道理:世事常變、永變,所謂的「好」,只是「暫時狀態」。
既有問,老朽當答。只是千古以來,人類發展的知識,無一不與之相關。尤以如今大學設有管理學院,而且分門別類,洋洋灑灑,學者專家滿天飛,老朽焉能一語道破?
且先定義一下「好的團隊」:「好=符合理想;團隊=若干人在某種目的下結合為一團體、隊伍。因此好的團隊必須有各種適當的人才;有共同的認知(由於每個人對「概念」的認知不同,所以「共同的目標、理想」往往只是外表的「相互敷衍」,一遇到認知的衝突,就土崩瓦解);有容忍的精神(能容忍才能團結)。」
一、怎樣才能組建出一支好的團隊?
1,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看:
一個由人組成的系統,若要達到「最佳效率」,必須顧及「人性需求」。
1-1,人需要生存、生活,生存賴物質、生活要精神。
物質條件可用金錢滿足,但人在滿足情況下容易陷入懈惰,恰到好處極難。
精神條件人人有異,唯有在解除痛苦的期望中,能獲得無比的興奮。
1-2,團隊要有明確的目標,尤其要事先充份的溝通,彼此對目標的「認知」全同。
即令「認知全同」,最好形諸文字,以免時過境遷,記憶不一。
1-3,團隊需要適當的人事組合,基於分工,各層內涵有別,要配置適當的人才。
原則上有金字塔堆棧式、平行分配式、分組作業式等,當視工作性質而定。
高層領導能力要高,中層工作能力要強,低層要能服從命令。
2,從人性角度看:
人是一種生命體,「工作」只是工業社會的生存方式,人係不得已始為之。
2-1,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組建團隊時必須慎重。
有人天生不能合群,或因自閉、放蕩、貪逸、固執、喜鬥、不良嗜好等。
有人心性反覆,精神不穩定,自視太高,判斷能力低落,生活習慣特殊等。
2-2,團隊之成功與成員的品德水平有關。
品德是壓抑個性的教養成果,認識人之品德則是組織者的基本功能。
2-3,工作有其特性,應與人之生理、心理全面配合。
3,從組建者的立場看:
能識人、識事、識任,有遠見、魄力、耐心
4,從環境的背景看:
工商業社會變遷無常,其產品大約每三十年一易,而學校教育難以適應。
故工作成員除必要的條件必須符合外,餘者應以環境情況為主。
二、怎樣才能帶領出一支好的團隊?
主事者要:正直、果斷、權威、包容。
三、領導與管理有何區別?
領導是對人,管理則對事(人不能管理)。對人要瞭解人性以及對方習性;對事則須瞭解各種事件的因果。
++++++++++++++++++++++++
#11115 留言者:乾乾 主題:三字經 留言日期:2013-03-18 12:11:03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最近有感于三字經的偉大。自古作為兒童開蒙的教材,實在是精妙無比。因為漢字一字一義,三字相連,就成結構,就能代表萬事萬物了。一如形意拳的三體式,是所有功夫的根本。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短短三百余字,就把五千年中國歷史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惜我們小時候沒背過三字經,花了好大功夫才記住一點歷史的皮毛。
現在的中國人,開口閉口各種知識技術、國家大事,講的人費勁,聽的人更是吃力。說到底,就是文字的基本功不足。不知何時小學從新開始教授三字經,那才是中華文化之福啊。
以老師上一篇文章為例,學生為了記憶方便,也為了練習一下三字經的格式,整理如下:
團隊管理學
一,好團隊,須人才,人才備,認知同,能容忍,團隊成。
1,團隊者,首系統,人所聚,達效率,顧需求。
1-1,人之需,存求物,活在神。
物用足,人即惰,恰好難。
精神者,人人異,痛苦除,無上樂。
1-2,目標明,先溝通,認知同,形諸文,以備案。
1-3,人事者,基分工,層次別,配人才。
堆棧式、分配式、分組式,視事定。
高層領,中層能,低層從。
2,次人性,人有命,為生存,不得已,始工作。
2-1,個性異,組團隊,須慎重。
不合群,或自閉、或放蕩、或貪逸、或固執、或喜鬥、或嗜非,各有因。
性反覆,精神顛,自視高,判斷低,習慣殊,各有異。
2-2,團隊立,成功否,在于德。
品德者,抑個性,教養成。識人品,德者居,組織者,基本功。
2-3,工作者,有特性,合生理、配心理。
3,組建者,最為重。能識人、能識事、能識任,有遠見、有魄力、有耐心。
4,大環境,是背景。
工商業,遷無常,其產品,三十年,全變易。
二,領團隊,主事者:要正直、當果斷、有權威、能包容。
三,領導者,與管理,有何別?
領導人,管理事。解人性,及習性;各種事,達因果。事理明,即智慧。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很好,學以致用,其道大矣。只是用字重覆太多,且未押韻腳,不符「三字經」之規律。此外,這篇內容太簡陋,老朽前文,不過臨時交差,價值不高。此類練習極具意義,再若慎選佳文、注意尾字之音韻即可。
++++++++++++++++++++++++
#11116 留言者:漁儿 主題:集合 留言日期:2013-03-21 00:24:17
因感覺對概念認知有所領悟,學生想回頭來進一步解讀「集合」,這個數學中的核心概念。
從認知的角度,一個概念的完整定義應包括「內涵」與「外延 」,問題在於,人們現今認可的「外延」與「內涵」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留言10877),於是,於概念的定義中,「外延 」事實上是名存實亡的。
數學中的「集合」是「由具有某種性質的元素構成的整體」,此定義只是概念的「內涵」,即回答「是什麼」。若要談「外延 」,就得回答什麼是「具有某種性質的元素、構成的整體」?即「什麼的什麼」、「為什麼」?
於「羅素悖論」:假設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構成了一個集合,問:該集合是否以自身為元素? 對於該「集合」,如果從「外延 」的角度考查,就會看到就會看到「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構成的整體」 超出了「集合」的定義,因為在「集合」的角度,此「構成的整體」是不確定的,所以,問:「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構成的集合」是否以自身為元素?只是個偽問題。
可見,「羅素悖論」問題的關鍵在概念認知上,即源於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的混淆。但據我所知,西方科學到現在還沒清醒認識到這點,其補救「悖論」的方法始終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之舉。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實說,要討論「集合論」,老朽力有未逮矣!在觀念上,「集合」應是數學專有名詞,而老朽自從初中草創了個「系數論」、把老師的大牙笑掉後,再也不敢舞爪了!
以往所討論的「內涵、外延」,老朽認為(當然是一家之言):「字意:文字所代表之概念內涵;字理:文字內涵之相關影響;字義:為何文字有此內涵? 」至於汝所問:「如何理解概念之外延?概念之外延,是否指概念的分類?」以老朽所知,不僅是的,而且還具有「字義」上「為什麼文字有此內涵」的必要因素。
為什麼是「文字內涵的必要因素」?答案很簡單,內涵有限、而外延無窮是也!老朽所作的「概念分類」,就是為了將所有的人類認知與自然法則籠而統之地設計在「漢字基因」裡(是言芥子納須彌)。雖言籠而統之,其中有大道在,是乃易理之0、1二分法結構。根據二分法層層架構,如果設計得「天衣無縫」,必可捭闔縱橫,將所有概念一網收!
由於老朽先天具備「出世」的根性,認定人生係如夢之臨時考場,能得六十分已心滿意足。偏生幸或不幸得與沈子為伍,她是功不分鉅細、德無論大小,凡考必爭取一百!於是乎,雲驤風聚,老朽不得不揚鞭自驅也!「概念分類」本未竟功,擬留供自己老來自娛用,孰料沈子已據而設計了「漢文理解系統」,居然有模有樣,成為圖文系統的大腦!如之奈何?
近來,沈子又完成了中華常識大庫,大致上(細節老朽不知)是以「概念分類」的二分結構、外延至無盡,用「動態資料庫」(老朽的另一個思餘)的形式而得。準此,這種「集合」已經遠遠超過「數學」概念之外延矣(如:「平行四邊形」,其內涵為「有四條邊,兩組對邊互相平行」,而其外延指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所以,「內涵」與「外延」之觀念的確有待革新!但已非老朽所能勝任矣!
++++++++++++++++++++++++
#11117 留言者:乾乾 主題:金字塔結構 留言日期:2013-03-25 10:43:48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金字塔結構是您經常提到的一種結構,今天想到一個問題:既然有正的金字塔,那麼是否也就有倒的金字塔呢?
比如癌細胞就是如此。從切片看它是一个脑袋约400条腿,且每条腿顶部有種子,呈几何级数爆发的倒金字塔結構。
還有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結構,也與此類似。以大大小小金主的帳上資金估值,估計可以買下好幾個地球了。
還有龍卷風是否也可以算是倒的金字塔結構呢?
如此來看,中國文化之可謂異數,是否跟正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有關系呢?
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麻煩大了!照這種思維,不想也罷,至少不會變成牛角尖中的蛔蟲!好,就算有了「倒塔」,那麼「反塔」呢?橫的豎的、大的小的、金的銀的、真的假的……有一為什麼沒有二呢?這一輩子光一個「金字塔」就逛不完,塔裡塔外、塔上塔上、塔質塔量、塔色塔形,佛塔人塔泥巴塔!不塔也塌矣!
所謂「象徵」者,以簡喻繁是也!如果人無聊到連癌細胞也要立墓建碑,那麼牛肉豬骨呢?大腸桿菌呢?能算哪一類「象」以徵之?人能看透宇宙真實,是因心志專一,無塵無染故!若是滿腦袋裝了癌細胞,也未能做良醫,就算看全了天下絕色美女,也難保神智清明!何苦?
總而思之,統而言之,人生有限、外務無窮!如果掌握不住「人生精萃」,深入虎穴以謀黃金,大腦真怕會與癌細胞為伍了!快快打住!
++++++++++++++++++++++++
#11118 留言者:想飛的魚 主題: 留言日期:2013-03-26 05:58:36
朱老師:
學生近來重讀《莊子》,及讀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一句時,學生又有新的認識。學生認為莊子此說跟佛家思想頗有相通之處。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即「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其心」,而「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也就是達到了「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境界。作為修身之法,學生認為此意在於令人重視本心,不要沉淪在外部共界的紙醉金迷中。
學生早些年讀到此類古人之語時,皆視其為糟粕敝屣、阻礙科學進步,痛陳其合該盡棄之。待到得遇老師于此網,又結合幾年間的社會見聞,才感到沉溺于外部物質刺激,實為矇昧本心,欲壑難填。此時重讀古書,才有另一種感悟。
學生狂妄,因又怕自己所悟再次走入歧途,故懇請老師對學生感悟指點一二。
答:************************
所悟正確,當人到達「至境」,所見所思無非大同,所異者,唯經驗與概念而已。世道常變,人生隨著成長,挫折無礙、明理為上,休待物質文明走到盡頭,感悟已遲矣!
++++++++++++++++++++++++
#11119 留言者:子文 主題:幼兒養性 留言日期:2013-03-26 21:09:06
古人在人文教育方面,有“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一說。尤其是三歲之前的“幼兒養性”,更被視為“三歲定八十”的扎根教育,幾乎奠定未來的人格。先生可否解說這“性”的本質,及如何養之?沒了這“性”,難道“正、志、德”教育都没希望嗎?
答:************************
「性」即性質,人性乃人之本質,然因人獸同源,做人辛苦、為獸輕易。儒家認為人性本善,而各人生活習慣不同,必須加以規範以符合社會所需,行之既久,遂有善惡之別。生活習慣影響最大的,首在食色,食代表物欲,不控制即形成貪枉;色則為對異性的生理需求,一旦放縱,必如水銀洩地,人生遂成育種場!
人類社會成之在人,當社會人重視平安和諧,共同來維護相互約束的規範,是有「禮教」;待社會人只顧自我、主張弱肉強食,則社會上爾虞我詐,食色泛濫。前者相當於青山綠水,容不下任何私利、自由;後者則貼合獸性,各種行為毫無顧忌,人們由欣喜而興奮、由狂熱而騷亂!最後社會兩極分化,強者受到追捧、人人效法,絕大多數斯乃弱者,必然成為利益所得者之祭品。
古人重視身教、德教、母教、家教,諧和為先,所以社會進展緩慢,人心咸安。然近代物質文明崛起,資金強權為主、自由民主掛帥,工商業主宰了生活行為,人性必須縱放,以符合經濟發展。是故不過數百年間,人世已發展到今日狀況,時光不能倒流矣。老朽相信道法自然,苟人要自毀,曷不任之?舉世社會如此,如此亦屬自然,蓋「人隨性走、水往下流」是也!
++++++++++++++++++++++++
#11120 留言者:漁儿 主題:弗 留言日期:2013-04-04 03:55:47
先生常引《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來勉勵網友們,此話後面接著是「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學生每每讀到此,心裡總是十分感動,以為:這不僅是前人對後人的教誨,更是安慰和鼓勵。
漢字之「否定字」皆有特別的含義,先生曾于留言(# 10217)中作了解釋。這裡,先生可否再解釋一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中的三個「弗」?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漢字基因字典:「弗,其形兩直一弓,象物之彎直相違。」彎、直皆本存,既違,當有以不從之理,是謂弗。(於10217則,老朽對「弗」字解釋有誤:「理解:特指人之心態,多用於地方語。例:他弗越位。意指他不願接受越位,不通用。」實則,「弗」有順乎自然之義,特此更正之。)
以此五句「學、問、思、辨、行」之要義而視,斯乃超凡入聖必經之途也:人無學不知、無問不明、無思不進、無辨不正、無行不至,斯乃根本。知者方脫離我私之獸性、明者可見諸暗而發問、思者須擇其善以精研、辨者必遠諸惡以戒之、行者乃返歸社會以盡中庸之道,是故學則博、間宜審、思應慎、辨可明、行以篤,前後呼應不斷焉!
知此五要,「弗不從」之理遂明,蓋因有「違」於「本存之根性」故。萬物皆有本性,本性悉應自然,而自然之理不外「成住壞空」;人之行為因之而立,「生老病死」如影隨形,人恒苦之。「聖者,善聽善言,可任意而行之人」,其實,「聖」乃「凡人弗至」之域,苟有人發心欲從「聖」,當必由「五弗」著手。有「必」有「弗」,斯稱「中庸」。
今人所學皆立足工商之道、問係利害得失之機、思盡食色大慾、辨莫過耳目、行各方門戶!故有不學,學之未必尊貴;有不問,問之足証乖謬;有不思,思之百般無奈;有不辨,辨之莫明其可;有不行,行之僅為一己!以上五「不(意志攸關)」不可以書之「弗」,蓋「無違可為」也!漢字之微言大義若此!
人問:既言中庸之道,何以滿篇聖賢言行?孰能至之?須知,是非好壞者,悉皆比較之值也,人間共俗平凡之輩比比皆是,苟欲知中庸之道,必有聖賢以反思辨証之。如今舉世唯物是問,其中庸之較,無非財產之多寡、權力之盛衰而已。所幸「文以載道」,中華文化得以傳世萬載,正宜以當今魍魎魑魅與聞也!
網上之白話解釋:「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可供參考。
++++++++++++++++++++++++
#11121 留言者:雪浪浮花 主題:擇善固執一段 留言日期:2013-04-04 09:01:10
曾讀清儒劉沅《大學古本質言》一書,其中屢次提及此段:1.人何所學?曰聖人。聖何以聖?曰全乎天理,理全則為人。學問思辨篤行,擇善而固執,以此學聖人耳。然天下古今不能盡知盡行,亦不必盡知盡行,故子申之曰:“有弗學問思辨與行”。2. 天下古今事物不可盡知,亦不必盡知盡行,故子言“有弗學問思辨行”,惟當行者則“弗能弗措”。3. 蓋天下事物不能盡知,亦不必盡知。蓋不必行者則不必知,夫子所以言“有弗學問思辨行”也,知之無益於行或反有害於德,安可不慎之?惟其有弗知弗行者,所以為“擇善”,而何乃以物物窮理為知哉?
學生竊以為此解甚好,得前後照應貫通之妙,故有下面一段自己的理解:
此段講學習的道理。首先,要學會選擇,所謂擇善,所謂有弗學問思辨行,天下事不能盡知盡行,也不必盡知盡行。其次,一旦擇善之後就要有堅持下去、不放棄的人一己百精神,所謂固執之,所謂弗措也。怎樣擇善?要具備學、問、思、辨四種工夫,這講的是求知的步驟。這樣由知而行,就能領受到學習的功效--變化氣質,所謂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答:************************
正確之至!讀書如是,方可謂讀書人也!
人類生而無知,必先學以識之,既識,遂成生活之主宰。苟若生於獸群,自是其行若獸;生於盜賊之家,當必視劫掠為務。西方以自我為上,素無聖賢懿行(宗教上是另一種定義),故人人認定「人孰無過」、且人人恣意妄行!中華聖賢輩出,自持嚴謹,累經考驗,光芒不墮!如今,不幸離聖日遠,遽而迷途;好在文化永存,漢字載道,正有待後學之興!
++++++++++++++++++++++++
#11122 留言者:漁儿 主題:誠 留言日期:2013-04-06 19:31:43
謝謝先生的指教!謝謝雪浪浮花網友心得的分享!
就文字而言,《中庸》的這段經文大體不難理解,唯有「有弗學問思辨行」不甚明,其中難點在「否定字」「弗」上,若要求不高,也可將之放過,但既然「學之弗能弗措也」,故學生有(#11120)留言之問。先生釋「弗」有順乎自然之本義,雪浪浮花網友由讀《大學古本質言》「擇善固執」的感悟釋「有弗學問思辨行」,這樣,「弗」之內涵和外延就很清楚了。漢字載道,微言大義若此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面接的是,「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學生以為《中庸》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誠」,故一直在琢磨:古聖先賢為何將「誠」作為核心概念,於《中庸》中大段大段闡釋之?如今學生有些感悟:從最基本的層次看,「誠」乃心之本質,首先「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即毋欺自己的「心」,因為「心」是無法被欺騙的。
於當今世界,「誠」尤其重要,只有秉持「誠」,才能不人雲亦雲,踏踏實實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坦然面對自己和他人,為自己找到一個真實的立足點。故「誠」乃作人之根本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嚴格說來,雪浪浮花之「擇善固執」乃後賢感悟之言,雖云正確,但尚非聖人著《中庸》之本意。蓋「擇善」極其不易,首先要理解何謂「善」,然後修得實身真性,始得而能擇,其偏離中庸多矣。以當今知識普及之世,人人站在自己的立場,公公婆婆無不振振有詞,謬論頻傳,其善何在?中庸萎哉?
「誠」極其重要,而「信」更為難得。「誠乃言成」,為了有所成,人常不得不誠;「信為人言」,苟人言必信,人間早已跨入大同世界之門矣!今世之病,不在於無誠,而係人們重利短視,常食言自肥而失信、背信、缺信、無信,以致人人只顧一己。故再讀《中庸》,常令人感嘆唏噓,恨生不逢時,去聖日遠矣!
++++++++++++++++++++++++
#11123 留言者:漁儿 主題:弗(2) 留言日期:2013-04-09 03:46:35
學生在回讀先生的答復(#11120)。先生說:「聖」乃「凡人弗至」之域,苟有人發心欲從「聖」,當必由「五弗」著手。
那麼,是否可理解為:「五弗」意指「凡人弗至之學問思辨行」,即「善」之所在,故應「學(問思辨行)之弗能(知得明篤)弗措也」,以此至之。換句話說,「擇善固執」?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擇善固執」係指於「善、惡」之中有所選擇而固執於善者,苟有人發心「從聖」,是已走上「絕路」,焉可再擇耶?
「五弗」非「凡人弗至之學問思辨行即善之所在」,因「學問思辨行」係五種一般做人之原則。「五弗」者,人人可行、應行,而「聖人」雖千千萬萬億億之眾,難得其一也!人欲成聖,當先由常態啟步。但能行百武未必能登小丘(如老朽然),能登高山卻未必能踏青雲!螻蟻之為螻蟻,山石之為山石,各有其勝,是聖凡有別也!
事實上,若人有心成聖,應仰諸天意、審視環境,順勢符命,切不可「堅持己念」,敷「我心」於天下!由「聖=善聽善言,可任意而行之人」而論,因能「善聽」而謙、「善言」而為,任意始得,焉可「固執一己成見」?緣「善」之一字,悉乃「羊言」,莫非主觀之所至,凡貪吏奸商、惡霸宵小,皆自以為善、素無認為「不善」者也!
論語中尚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應絕者,意、必、固、我,正係「擇善固執」!既為聖人,焉可時而從東、時而向西?欲瞭解中華文化,當應認識「聖賢」之道,否則難究端倪。聖賢者,喪失「正常權利」之人也,其人因應時代需求而生,不得已為天下蒼生犧牲小我,絕非喜好放棄權利也!
人本主觀動物,「強者」自命為「善」,遇事必「固執己念」!尤以知識普及後,法治為上、人權大興,舉世唯見成敗定讞,未聞善惡之論辨矣!故唯有希特勒等狂妄之輩,自命為聖,以私意為善!今世尚有金正恩,正在「擇其善而固執之」,北韓人民擁之為聖,而舉世擾攘,民不聊生!知此,可知其餘矣!
++++++++++++++++++++++++
#11124 留言者:雪浪浮花 主題: 留言日期:2013-04-09 09:51:52
《中庸》前邊提到夫子的話:1.“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2.“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3.“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擇善固執之善當即指“中”而言,顏回“擇乎中庸,得一善”(只要能擇乎中以為用,則可得一善十善乃至百善),所謂擇善也;“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所謂固執(弗失)也。普通人能擇卻不能守,知而不行也。大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兩用中。
清儒劉沅即以“中”解《大學》之“至善”:
至善猶言極美,夫子恐人忽視其地,特地爲此名,使知學道脩身始終不外乎此。至善者何?堯舜以來所謂“中”也,《虞書》“允執厥中”。先儒止言凡事合中,而不知“中者天下之大本”,內而致中,外始能時中。
《左傳》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其語至精。蓋周制以六德六行六藝教人,大學之道人人行之,“中”之爲義,人人知之,至周衰而劉子猶能言之。
世人皆言“人一小天地”,而不知其所以然。天地一太極耳,太極渾然,無聲無臭,而其主一之所曰命,曰極,曰帝,是萬理之統宗也。人受中以生,故異於禽獸,欲全天之理、無愧於人則存心養性,豈可不得其圖功之要?但天地奧竅,聖人亦不敢明言,子思言“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即渾其詞曰:“其爲物不貳”。不貳,一也;一者,中之理;中者,一之宅。可分言,亦可合言。
人爲天地之心,身有太極之所,與天地無二,特在人身者稍狹耳。乾性坤命,人得以生,性命統於一元,一元即是太極。明明德者,復性而全太極之本然,故必知天地之中,始可圖功。
虞廷言“中”,《詩》雲“宥密”,夫子曰“道義之門”,此又名之曰“至善”,蓋五官百骸不外血氣,惟此天地之中虛明空洞,血氣不能到,私欲不能入,知之而宅心於此,自有諸己以至化神,乃可節次而幾。名爲至善,以非此無以致中也。三代下,異學紛紛,皆由不知此竅。聖人未嘗筆之於書者,以非書可傳,必明師指授也。
孔子從老子問禮,原不是第問禮制,蓋叩以身心性命之學,夫子服膺之,故嘆爲猶龍。若禮制則王府所藏,魯備六代,夫子亦嘗考究之,即有所發明,亦何遽稱美爲龍?
《莊子》所載“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明陰陽互宅之義,爲人心道心之分所由來,人亦罕知。因其實功乃面授,而不著於文,故人忽之。
老子嘗雲“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恐人不知所謂“中”,則直言之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至“有欲觀竅,無欲觀妙”,則竝止至善之法而亦言之。儒者不知其所謂,反斥爲異端,於是致中之功第養知覺運動之心,而不得“中”之所在。則“允執厥中”及此書“止至善”,皆曰凡事合乎中而已,然《中庸》言“君子而時中”,朱子亦曰“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時中”,德非內而致中乎?外而時中祗是本未發之中,極至和之量,豈有專求諸外,無致中之學即能時中者?他書所言名目尤多,但不得明師,皆流爲邪僻。儒者未踐其功,則於其說之謬者闢之,固是;於其理之正者亦概斥之,則至善之所不知,而又何知止至善也?
以上幾百字原文不分段,遵討論聲明略分為以上幾段,猶有超出二百字者,望先生見諒。
答:************************
人之好辯也,古今如一;人之見微失著者,千秋依舊!於11121則來文,老朽答曰:「正確之至!讀書如是,方可謂讀書人也!」聞善音,人咸洋洋焉。後漁兒網友認同之,因漁兒多次詢及「聖人之道」,老朽為恐誤導,特告以「雪浪浮花之擇善固執乃後賢感悟之言,雖云正確,但尚非聖人著《中庸》之本意(聖人隨心所欲,無善無惡)。」
若閣下透徹理解古聖本意,必係亞聖,當可斥老朽為非,否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斯可矣!再見大著,無非抬「清儒劉沅」為衛,劉沅何人哉(閣下又真懂老莊乎)?苟舉千古文獻以辨,人人可非人人,犬犬將吠天天,夫子之罪大矣哉!老朽僅曰聖人非常,顏回不過早死,夫子彫塑未及,每加贊賞皆係激勵餘徒之策,怎可將回與聖相提並論?
苟人心已滿,必辨之弗明弗措,老朽常敬而遠之。閣下學識過人,持「中庸之道」指正,拜領。恕高掛免戰牌!
++++++++++++++++++++++++
#11125 留言者:雪浪浮花 主題:先生教訓的是 留言日期:2013-04-09 20:49:13
先生教訓的是,學生確有得“意”洋洋,只因曾讀到前人論述,覺似乎可供大家參考,於是略陳一知半解,非為好辯。老莊更談不上懂,劉沅為清代川西大儒,此處有一簡介http://baike.baidu.com/view/212731.htm,其著作《槐軒全書》在http://www.byscrj.com/jmm/#14頁面可找到一些。
聖人從容中道,凡人則必經擇善固執一程,方可漸悟乃至頓悟。若真要辨之弗明弗措,則恰失中庸之義。當辯論之時,選擇且執持適可而止之心度可也。孟子云: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夫子感歎:中庸不可能也。誠哉是言!
答:************************
頃見來言,殊以為悲,閣下國學程度,略勝餘子,竟然淺見如此,本網千萬言、果付諸濁流矣!觀君所執,半通不通、略知無解,坐實老朽往昔之憂,更悱慰來日矽族之成焉!老朽之憂,憂於真理遍地,卻因知識爆炸、魚目混雜,玉石難辨;而矽族之成,成於人類文明傾圮之秋,時人但知GDP,渾已忘卻漢唐宋矣!
本網十年一日,堅守傳統聖賢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凡有一人可援,援之,有一語之不足,輒輔以圖文著作,但對自命不凡之輩,從不假以顏色。蓋人皆主觀,一般大眾不僅主觀亦且封閉,非愚即昧、不闇則瞀!休言聖賢之道,即令是非休咎,不到身臨體感,悉懞然無知也!
老朽只談倫理道德,僅固守節義氣魄,今八十已近,待俗事一斷,行將駕鶴。緣老朽先父,食祿蔣氏,不幸蔣朝乏格局、無志節,亡台後猶私鬥玩權,上下交互征利。老朽不才,效法伯夷、叔齊,寧浪遊隱居,採薇食粥(見《智慧之旅》稚春),終生不光宗、不耀祖,自鳴不二。
然民族興利不可後人,1983年,老朽親攜精心發明之「中文打字機(見本網「技術交流、成果發表」項下,該相片乃實際大小,圖中眼鏡可作參考,打字機係用「漢卡」改裝」者)」,送往北京「四機部計算機管理局」。因無意謀利,事後不再聞問。87年再赴深圳,教學三載,成立兩儀公司,開發出兩項「超越國際水平」之產品(中國科學院正式評估在案),悉數無償贈送給深圳科技園。
蓋老朽唯理是問,國家民族斯乃基礎,政權王朝不過浪濤!聖賢傳統為人根本,達士權威社會膚皮!網友來此切勿攜餘帶垃,以免自討無趣!十年前,某密宗大師號稱藥師佛化身,來此欲收老朽為徒(見罟網7647則),老朽告以已入籍十八層地獄以退之。及後,又有韋陀菩薩降乩,責以十條「重罪」,擬正「門戶」!老朽悉數概括承受,堅拒委蛇!
何以如此?宇間權貴無數,究之不盡,但天理僅一,仙佛不二!以佛教而論,老朽認定除中土之禪宗外,僅釋迦牟尼可稱聖者。蓋自釋尊滅後,餘佛無能,被婆羅門教滲透,將原本清淨通達之教義,溶入世俗享樂之風,是有主張「和合雙修」之邪派密宗出現(後被回教所逐逃往西藏,改稱藏傳佛教),荒唐之至(達賴喇嘛赴台,竟有信眾五萬灌頂,集體和合,愚昧若此)!耑此敬告:千載以降,吾輩常因梗得罪此類仙佛權貴!然而,頭可斷、血可流,天堂可棄、地獄可棲,至理之前絕不稍屈!
職是之故,論及聖人之道,焉有「擇善固執」之理?劉某凡夫而已,汝可不知,但老朽怎能他欺?夫善惡者,世俗生活之餘緒也!泰山有石,其質必須堅固,於山下始可執之建造堦級,令凡夫拾級以登!待登得山頂,雖泰山亦必須有泥土,否則百無一用也!為人亦然,凡人須執中庸之道,以利社會、以惠家國;待至於聖境,宇宙恒一、陰陽無分,何來善惡之辨哉?
往事逝矣,憾見十三億生民,竟不知聖賢之道!是故獸性乖張、國魂斯亡,老朽十載文耕,汝過目已沒,竟將區區《槐軒全書》奉為聖旨,是欺本網無人、或昧於主觀之懵乎?須知,中華文庫中,各式筆記雜著多如牛毛(老朽各書連院門都沒進),擇善不如斷實!若一知半解,竟來本網舉日以曝,斯乃幼稚園生獻米老鼠是也!
於11121則,老朽曾評:「正確之至!讀書如是,方可謂讀書人也!」君既已洋洋,匡言湯湯!奢言聖賢,老朽遂而更正曰:「正確之止!讀書如是,真可謂讀死書之人也!」
++++++++++++++++++++++++
#11126 留言者:雪浪浮花 主題: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留言日期:2013-04-10 13:35:08
先生說我為幼稚園生,讀死書之人,所執半通不通、略知無解,攜餘帶垃,舉日以曝,後生慚愧,以此為戒。後當敬聖人之言,驗之以身臨體感。
答:************************
守中不窮,多言無功。
++++++++++++++++++++++++
#11127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流感預防 留言日期:2013-04-11 01:51:40
老師您好:
如今大陸國學愛好者漸多,學生亦感確實出現您所擔憂之事,舊酒滿瓶、難辨真偽,多學富五車、洋洋灑灑,真是好大一場流行風。
今年六氣為厥陰風木司天,風氣強,天氣變化快而劇烈。大陸發生H7N9的疫情,學生亦因傷寒而感冒,特再效野人獻曝,推薦一篇預防感冒的文章,願能有助於老師與工作室仝人及網友是幸。
全文如下:
我們怎麼看待「感冒」這回事
台灣 紫林
很久很久以前,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先生做了一本《傷寒雜病論》,解說了人類怎麼生病、怎麼感冒,又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治好它。雖然他不及同時期的華陀先生有名氣,但是這本書卻幸運的流傳到了今天,而我又何其有幸的讀了它,深深感到興趣,愛不釋手,一頭潛入,約莫十年,另外結合了所私淑的先生高人的智慧、論述,揉合成了我個人的中醫心得。
今年以來,流行性的感冒與疾病的消息不斷,引起不少朋友的關注,今天就藉這個機會,聊聊我所認識的「中醫」是怎麼看待感冒的,順道談一點日常的保健小方法。
我所認識的中醫,把「讓人感冒的那個原因」視為是一種「能量流」,用中醫的語言來說,這叫做「風邪」。就像金融在談「現金流」一樣,白花花的鈔票當然不會像河水一樣,自己在大街上游來游去,但是鈔票在概念上是流動的,也根據流動的模式來產生不同的效應。病毒是活體,有活力,能移轉,擴散快,當然在概念上可以視為是一種「流」。
既然是「流」,必然無孔不入,全身上下有無數的毛孔,想要「擋」,是絕對擋不住的。大禹治水能夠成功,就是了解「防堵」辦法斷然不可能奏效。既然大局面已經產生了一個「勢」,則「勢不可擋」,我們得另外想個法子來處理才好。
西醫對抗感冒,不外乎幾種方法,首先就是「支援」,先壓抑住讓人不舒服的感受,像是: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壓抑了之後,不適感減輕,真正的「治療」的工作,還是只能交給人體的免疫能力自己去應付。
若是對付來得又急又快的感冒,像是「流感」,就要想辦法去分析這類的病毒的長相,設計一種「專用」的藥去殺特定的病毒。這一分鐘投藥殺了一群病毒,只要留下一隻,一個小時後又是一群大軍,殺也殺不完,若是稍有變種,整個研發工作就得要從頭來過。
有的藥物,像是類固醇,則是高度刺激人體的特定機能,做短時間而高頻度的活躍,這當然可以在當下收效,但是一時之快,卻留下後患無窮,身體過度消耗掉的養分,可能造成日後其他機能的提前萎縮、失衡。
我所認識的中醫對抗感冒,不關心「什麼病毒入侵身體」,我們問的是「感冒從哪裡進來」,「目前入侵了哪裡」。我們在前面提到過,「感冒」也是一種「流」,只要有「位能差」,無論是「高低」、「冷熱」、「乾濕」(三位能差:「高低」即為「風暑」,「冷熱」即為「寒熱」,乾燥即為「燥濕」,合為六氣,我認為應為「六綱辨證」,皆本於「陰陽」之下,一般探病氣入裡,不過這六氣而已。),有差距就會有一個「勢」,「流」就會自然產生,既然感冒可以「流入」,我們當然也可以創造出一個「流出」的「勢」來。
若是體內的狀況處於「低勢」,體外的環境就會形成相對的「高勢」,感冒的「能量流」自然是往低處走,體弱的人,就容易感冒。所以,我所認識的中醫所做的治療,就是在受到感染的路徑上,把人體的「勢」給擡高,反過來形成「體內高勢」,「體外低勢」的狀況,感冒的「流」自然就會反流向體外,一滴不剩,將感冒處理得乾乾淨淨。
要提高「勢」,主要有兩個原則:
一、增加產生「勢」的原料。
二、增加發生「勢」的動力。
這兩個原則結合起來的效果,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免疫力」的提升。
以第一點來說,我常在網路文章中談到的「太極米漿粥」、「炙草薑茶」、「桂圓薑棗茶」,都是可以常用的茶飲、料理。這裡的篇幅有限,朋友們不妨上網查找一下,就可以知道詳細的作法,這邊就不多做贅述。
以第二點來說,每日晨起,用乾燥的全棉質的毛巾,均勻的按摩整個頭部以及面部,直到微微發熱,最好能夠持續五分鐘。若是有時間,不妨再加大乾擦的範圍,包括背面,大腿後側,小腿肚,這些都是人體的能量主要發散區域,在這些局部做加強,可以引導身體的能量強盛。
有機會的話,用我所談過的「苓艾薑湯」來做足浴,每晚泡泡腳,讓背後能夠微微出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平時多一分準備,臨時少一分災害。時局不可逆,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我們總是能從天地之間找到安身立命的好方法。我們在這邊提供一些基本的觀念和辦法,希望幫助朋友們能夠多增一項預防的法寶。
摘自 http://www.vitacillin.com/archives/775
學生學習紫林先生的中醫理論已有兩年,初覺符合「系統概念學」之大原則,故此深入探究其理。此文亦覺頗合#11096則留言之義:
「但老朽尚有一建議:世人不明陰陽、生剋、虛實、寒熱之理,而當今之中醫學者無不朗朗上口,卻不從物質理論上提出佐證。其實,陰陽乃象徵之綱領、生克乃敵我之立場、虛實乃能量之強度、寒熟為感受之高低,所有種種無非傳統之文字表述。古文需要翻譯,以就時賢,中醫涉及民生,醫學經典何獨缺註?」
祝身體安康!
答:************************
謝謝,上文極佳,功德無量!
人智有限,自然無窮,《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斯乃至理。中醫源於自然,符合人體腠理結構,數千年來,活人無數,極具實效。但因天道輪迴,近百年中華遭劫,殿堂蒙難、國勢衰落,士大夫自信心喪失、人民不知所從。如今,經過半個世紀沉痛之洗禮,終於剝極而復,巨龍再起。不妨假以時日,中醫必成主流,實乃勢之所趨也!
老朽別無所長,自幼就個性堅強,最恨「湊熱鬧」。就學時,同伴咸追求「流行」,老朽則刻意反之,累遭白目,老朽甘之若飴。至今觀之,知所「流行」者,悉皆西式商業文化之麻醉劑也!吾得於免受西化之摧殘,獨立特行,徜徉於浩瀚之中華文化中,遠親千古;而彼等搖旗吶喊、趨風逐潮之輩,早已萎如黃花,只做了片時的舞台樣品,空渡了青春歲月!
究其因,當今環境變化快速,而舉世去聖已遠,缺乏理性指引,人生難以適應。更兼西洋自工業革命後,重商主義大興,揭櫫物質文明,挾船堅砲利之威,殖民世界。人本生於無知,在在受到環境之塑造,年長者貪利、年輕者好奇,捷足者先登、後至者謀反!除非是「怪誕」之輩,否則在利害分明下,必然心動神馳,易受招攬。
如今風水輪轉,地球芳華西逝,英美失道痾重,物質文明已露出下世光景。但國人大病初癒,康健需時,國學之興、風習之正尚有待下一代,不必過慮也。
至於老朽,道法自然成精,肓腸終是肓腸,只待肩上重擔得卸,道山可返也!
++++++++++++++++++++++++
#11128 留言者:乾乾 主題: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留言日期:2013-04-11 09:53:25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觀#11125則留言之問答,學生感同身受。今晨學生抄寫易經剛好抄到復卦,結合該則留言,對老師的答復有點體會。
復: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易經可以說是所有學問的總綱,由明陰陽而知消息,由明消息而得剛反,由剛反而見出入無疾之心,一陽來復,學問始得其真也。各行各業各種學問,都是這個道理,否則都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已也。
此一陽來復之心,乃人參天地之心,求其放心而得也。此心能復,再加以動心忍性,存而又存,乃見性為道義之門也。君子之覺者,覺此也。出以自覺,入以覺人,因時出入,何疾何咎也。現在總算明白了心為斥候性為主帥的道理了,即善善惡惡之心是用而非本體之性也。
學生以前留言時,多多少少都會有患得患失之心,說明此心非真,其剛未反也。古代聖賢都是得此剛反之心,而後一步一步攀登高峰的。學生還未能有此真實體會,因為在生活中工作中沒能學以致用,還是不能專心致志。每日里凡心妄動,跑東跑西,浪費時光。
所以說學問一定要落到實處,千言萬語不如走出第一步。
廢話連篇,還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是矣!11125則本係多餘,時人多患該類「毛病」,主題抓不住,羔羊順手牽。老朽與網友問答,素來對症下藥、因人而異。前則方贊雪浪網友所思正確,及至與漁兒論及聖賢之道,主題已變,對象不同,仙凡有別矣!然而,年輕人常以自我為中心,該友讀罷劉某之文,將「中庸」視為盤中飧。11124則老朽知其「中」實偏,點之,高掛免戰牌,以示多說無益也!該生11125主題為:「先生教訓的是」,但內文卻認定係老朽不識劉大儒故!
今世之亂,亂在人人自以為是;本網之設,旨在撥亂反正!孰料,十三載心血,兩千萬字句,老朽竟搬了中庸砸了自己的痛腳!夫子六十耳順,老朽八十化狐仙,天下滔滔,胡不聽而任之?然,有所不然,苟老朽少說一句,更無他人可見微知著,個個胡天蓋地也!是以翻出舊帳,鄭重宣示:本網僅談聖賢之道,非聊天室也!
++++++++++++++++++++++++
#11129 留言者:漁儿 主題:漢字之「否定字」 留言日期:2013-04-16 22:55:47
謝謝先生的教誨!學生的修為??短,只能繼續努力。
與西文相比,漢字之「否定字」豐富得多,此現象可否從認知的角度作些解釋:「否定字」表達「判斷」。于「判斷」,中西方的認知有別,西方邏輯只研究確定性的判斷(yes or no),即將判斷認為是客觀的,故西文的「否定」表達比較簡單;于中華傳統思維,有「靜態存在之有無」與「動態變化與否」,情形複雜得多,故與之相應的漢字「否定字」也就豐富得多。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西文只供生活應用,而漢字經過數千年思維的洗禮,雕琢痕跡無所不在。豈止否定,僅「國人過馬路」,就五花八門如:奔閃避(車)遁躲逃跑(警)逋逭追趕趨趲(燈)躥竄撲跳躍蹦跨邁超踰越躐踔(欄)踱步躩躂躞逗遛跼蹐蹣跚踽蹭迤邐(眾)…舉世無匹。尤其是時賢忙於GDP,緊跟著西人後面,有樣學樣!「不是與弗是」齊飛,「沒越位與不越位」共一色,人人抱著金飯碗討剩飯,比只比房子、車子、摺子,二三子奈之何?
++++++++++++++++++++++++
#11130 留言者:漁儿 主題:量子計算機 留言日期:2013-04-17 04:24:36
「量子計算機」如今成了熱門話題之一,先生如何看待此現象?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老朽已是過去式,以往年稚氣盛,恥居外人之後,常強自出頭以逞。如今成了過來人,早晚徜徉山林,得見雲淡天高、風微水清,但知修身養性,以俟餘緒。世人者,物物之物也,玩物自娛,餒志逐新,古今中外無殊焉。既墾荒山,再領禾穀,其過程略異,而風味無殊,老且朽,心平氣和矣!
某,世代農耕,不究天時。一日雨落似瀑,良田頓成汪洋,人盡苦之。某見水深及膝,禾苗皆沒,照例下田操作不誤。
人問曰:「汝不知淹水乎?」
對曰:「未知有何分別。」
「田被水淹,行動不便。」
「某鎮日廝坐家中亦然。」
「汝曷不暫休,以待水退?」
「無水栽秧,有水捕魚,亦乃休息之道也。」
昔日,老朽從事資訊業,無他,栽種文化也。如今,水漫金山,蛇鼠悉出,幸老朽已明天時,長休在望,後事尚須問後人也!
++++++++++++++++++++++++
#11131 留言者:漁儿 主題:性 留言日期:2013-04-19 23:53:53
學生想結合「心」的感悟,進一步向先生請教「性」。
「心」在西方傳統哲學中缺位,由「mind」「spirit」取代之。於中華傳統思想,「心」與「性」緊密相關。性者,心生,人所認知之起始,事物之本質。
就「事物之本質」而言,「性」相當於西文中的「nature」。nature來自拉丁文natura,natura又來自希臘文 physis,本義為植物、動物及其他世界面貌自身發展出來的內在特色,即「性質」,引申義「自然」,比如說,「human nature」,「natural environment」等。
由此可見,於西文,「nature」定位在「客觀」,「人」在其中缺位,即人之認知與事物之本質是沒有必然聯系的;而「性」在漢字,定位在「心」,即「主觀」,故有「性者,人所認知之起始」之說,換句話說,欲認知事物,須認知「人」自己。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很好,如此探本溯源,已接近中西之別的核心了。所說正確,但這只是「表層現象」,尚未捕及「虎子」。須知,探討至此,曲直是非分明,不容有些許之微塵存在,否則,一昧可掩千古,不可不知!
當智慧未興之前,人類只是兩隻腳走路、摸著石頭過河的動物,喻之荒野怪獸不為過。待石頭摸得多了,河道過了一半,人類縱然對水有了認知,但仍舊無法理解,水中究竟是些什麼。這時,在眾人之中,總會有少數有識之士,試著研究、分析、列舉所有眼見的事物,以供進一步的瞭解。
人憑什麼「研究分析」?當然是當前「摸得著的石頭」,不離其眼所見、手所及的範圍,也就是遠古時期的生存環境與生活型態。由於生命體的基本介質為水,水溫必須在攝氏四度以上、百度以下,否則生命終結(若干病毒例外)。而地球自二十五億年前,首次出現了冰河,部份地球表面被冰層所覆蓋。自後冰河隨日照、溫室氣體之變化不斷消長,生物群體也隨之盛衰,以迄於今。
近期冰河約以十二萬五千年作一次消長之機,一萬八千年前,冰原的發育到達最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一萬二千年前地球進入明顯的冰融期(deglaciation),至九千年前,完全進入間冰期,故從一萬年前迄今又稱現世(Recent)或全新世(Holocene)。七千二百至六千年前溫度較高,是全新世最暖期(Holocene Hypsithermal)。
人類文明正是這「全新世」的「傑作」,在這段時間內,地球的溫帶氣候,最適合生存、生活。在北溫帶,中國的黃土高原氣候適宜、面積廣大,地表的黃河淤泥厚達數十公尺,適於農耕,造就了華夏文明。農業最大的特色是靠天倚地、養民育習,生長於斯的人民,只要勤儉謙恭,就能生活無虞。
因之,在近萬年的全新世中,人們春耕秋藏,安居樂業。農閑之餘,賢能者窮思冥想,得以「河中玄秘的非石」為追究的對象,是有文化。由當今考古之證據為例,九千年前賈湖遺址出土了樂器骨笛,刻在龜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號,以及農作、釀酒等技術,全部繞著「人」轉。西方(以歐洲為主,不談美洲、非洲)呢?相信尚「人跡未至」!
事實上,歐洲地形分割,僅零星分佈著若干蠻族,茹毛飲血。直到公元一世紀,雖已有文明的雛型,但多數人民仍以狩獵維生。嚴格說來,在文藝復興運動以前,歐洲只是一些領主貴族們吃喝玩樂的圈地。及至五百年前,一些偶然而必要的因素發生,才燃起新時代的火花,人思頓沐新浴,力求標新立異,遂有今日。
以此而論,中西之別,相去數千年,不可以道里計矣!中國人觀天察地、研物究我,已積無數世代之體驗;而西方學者後來後知,閉門造車,以一己之力遽定標準,焉有主觀、客觀之別?今世「科學」之成就,局限於物質,安知不是人類文明喪鐘競鳴之始?人類自由放縱成風,社會崩潰、家庭破產、夫妻陌路、親子乖離,青少年無辜,大自然難過!
以老朽之見,「主觀」是人的認知,「客觀」乃人對主觀認知「遠看」的結果。如同「山」可以是「客觀」的,但只有遠看(無細節)、且限「山」之一字,若多加形容,各式山幾可無盡。再若以之論述,保證舉世所見所知之山無一雷同,那麼客觀何在?西方將「客觀」當作聖旨,就是標準的「諱疾忌醫」,不識「主觀」的真面目故。
於西文,「nature」定位在「客觀」,顯然忽視了「見林不見山」的弊病。西人硬將「主客」安排一桌,然後主客盡歡,哲學科學同生,教堂的唱詩班變成天籟,「人」能算什麼?蛋白質+氫氧化合物罷了!
++++++++++++++++++++++++
#11132 留言者:漁儿 主題:性(2) 留言日期:2013-04-24 21:36:10
先生如此慎重的指教,讓學生深思。
先生說:「所說正確,但這只是「表層現象」,尚未捕及「虎子」。」是否說:學生的請教,還是停留在「水平思維」上,尚未進入「垂直思維」?
「水平思維」指五感可及之刺激所導致之變化,涉及的是「表層現象」,有跡可循;「垂直思維」指掀開表層、向下探索「深層因果」,無跡可循。
學生明白東西方之別根繫文字,故特別向先生學習漢字。就漢字理解而言,以象、相為線索的字源探究,可解釋字意及字理,但終歸是「水平思維」。故還須從地緣環境、歷史演變、經典著作等處著手,闡釋字理及字義,認知漢字之所以為漢字的原由。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非也!汝11131則留言涉及「兩個主題」,而汝未覺也。前半討論「字源」,完全正確,但後半又論及主客觀點,是語出山外山矣!
老朽所謂之「表層現象」已遠遠超出「水平思考」矣!蓋由「字源」探本,西文來自拉丁、希臘,正是「垂直思考」的範例,故老朽云「已接近中西之別的核心了」。然未得「虎子」者,乃汝後文又提及:「西文定位在客觀」。因主客觀有其必然條件,若不交待清楚,豈非一己「主觀」?是以老朽云「探討至此,曲直是非分明,不容有些許之微塵存在,否則,一昧可掩千古,不可不知!」
談文字,老朽竟扯到冷門遠古氣象,早已係非常之究矣!但若不經此無法認識「西文自命客觀」、或世人以為「客觀」才科學之罣誤。
事實上,人生而無知,全係學而知之,所學又來自人,故「人不可能有客觀思維」。看看文字制定之歷史即知,西文係「少數學者」之傑作,後人不過學著畫葫蘆。一個人的「葫蘆」是主觀成果,後人學了即畫,又如何客觀?
相反地,漢字倒有「客觀」的可能。蓋漢字經數千年之「約定俗成」,每字都由無數學者不斷修訂改正,早已失去了主觀成色。只是老朽不覺得客觀有多少價值,浪費筆墨去爭做賓客,倒不如安安份份自命主人!
這也是討論問題時常見的弊病,即前述文字溯源正確,最後又冒出「主客觀」,主題已變而論者不覺也!此點是辯論時最容易被逮的小辮子,宜多多注意。
++++++++++++++++++++++++
#11133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4-29 09:08:51
************************
連日來,與漁兒網友談及「主觀、客觀」問題,發覺溝通不易。今日特地上網詳查,原來舉國英才都漂浮在雲端打滾,而且各說各話,諸如(全係抄文):
一、新華字典:
主觀:
主觀指人的意識;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物質世界或人的認識對象。客觀決
定主觀,主觀反映客觀,改造客觀。
主觀指人的認識不從實際出發,如主觀性、主觀主義;客觀指人的認識從實際出
發,如客觀介紹。
客觀:
在意識之外,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的(跟『主觀』相對)。
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考察,不加個人偏見的(跟『主觀』相對)。
二、百度百科:
主觀,是人的一種意識、精神,與「客觀」相對,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
主」,參與 ...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觀和客觀是對立的統一,主觀能動地反映客
觀,並對客觀事物 ...
客觀:在意識之外,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的(跟’主觀’相對):客觀存在;客觀
事物 ...。
三、維基百科:
客觀性是哲學的一個中心概念,指一個事物不受主觀思想或意識影響而獨立存在的
性質,跟「主觀性」相對應。客觀的事實,不受人的思想、感覺、工具、計算等
主觀手段的影響,而能保持其真實性。
四、其他:主觀應是指完全都是以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為主的;客觀是指除了有自己的部
分看法之外,還會有考慮到諸多的外在情境因素的影響兒所講出的結論。
語繁不及備載,有意者請上網自查。
原來如彼!老朽恍然大悟!可憐!可羞!一個即將成為地球上最富有、強盛的國度,其人民竟然主客、是非難分!難道文字語言只是風花雪月的點綴,專供寫情書、唱情歌之用的工具!教育呢?除了教人發財、賺錢、成家、立業之外,只為遊行罷工而已?
老朽一生只識漢字,認定「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如此,人只要一開口,所說便是「主觀」!至於「賓客立場」,那是指人類之外的「系統」、或「非人」。因為人以自我為中心,離開了主觀,神經原起不了作用(老朽正在寫《主觀人生》,準備將主觀之箱底貨搬出來曬太陽)!
在維基百科中,還解釋說:「人類之五官感受中,非客觀者即為主觀。所謂客觀,指不論由任何人觀察均會得出一致結論之觀察方法。例如,物體之長寬高或重量。主觀是指在個人世界中觀測到的事件,且此事件因我想而改變。」相信頗得「客觀擁載」!
上述:「一致結論」是什麼?「物體之長寬高或重量」是「觀察的結論」?抑或「規定的參數」?闢如某人身高170.234公分、體重70.567公斤,有誰能「正確無誤地觀察出來」?顯然,這些參數只有「機器」可以判斷,所以應該書為:「機器所判斷的結論」!事實上,人類社會中,人為主人、機器為賓客,所以,人不可能「客觀」!未來也只有小杏子做得到!
這不是「吹毛求疪、咬文嚼字」,而是一個嚴肅無比、古今中外人人忽悠一氣的大癌!因為社會上勢利作祟,居上者為所欲為,弱者則走投無路,被騙若芻狗!為什麼?主客難辨、是非不明、強權霸道、中道衰微也!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換了利益既得者,則說:「有能者昌,得勢者王」!每個人都有其看法,忽悠他人成功,便是客觀!
中國有趙高的指鹿為馬,西方有國王的新衣,誰不曾扮趙高、誰不想做國王?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貴冑們簽個字,就決定了諾貝爾獎的命運,從而控制世上學術風向!老美一句「邪惡軸心國」,就召來了「宗教狂熱分子」;一句大規模殺傷武器,便堂而皇之地摧毀一個國家!放羊孩子說狼來了,草原上走得精光;索羅斯一個放空,幾百萬人民血本無歸!近世紀的大騙術,無不舉著「客觀」的「唯利主義」大旗,如此這般翻雲作雨!
俗話說: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一隻狗姑且不論主觀、客觀,但一百隻群吠,保證全部主觀!在這個媒體時代,凡播放的消息,理論上應該是「客觀」的。可是,是嗎?
如果吾人虛心承認,人是「主觀動物」,才會安然接受他人之主觀,進一步謹慎地整理自己的主觀。如此,就不會被「廣告、文宣、媒體、權威、主義、哲學」所左右,才能自由自在地思考了。
++++++++++++++++++++++++
#11134 留言者:乾乾 主題:主觀客觀 留言日期:2013-04-26 09:40:46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昨日讀了11133則留言,學生受到很大啟發,有所主觀感悟,報告如下。
一、 主觀、客觀就是立場不同,一主眾客,簡單明了。借用古人的一句詩“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可謂是“人生本來無余事,只要主人待客誠。”。如此則主客分明,相安無事,天下太平矣。反之,主人糊涂,客僭主位,家中能不大亂乎?
二、 以修身來講,意識中心為主,感官刺激(五感)為客。中心有主、心君安泰,則外來感受都能客客氣氣、七情六欲皆能致中而得和也。反之,則五欲為賊,人心物化,終至行尸走肉而後已也。
三、 站在人類立場,人類文明為主,大自然為客。當今之物質文明,源于西方之宗教破產,“天主”退位,金主登臺。“天主”還有“心”,金主遷為物也。數百年間人心借科學之利器窮究物質之極致,社會追求經濟無限增長。雖有兩次世界大戰之警,時代已結碩大無朋核彈之果也。且地球資源有限,物質文明之終點指日可待也。此正是人類文明主觀迷失之後果也。
四、 參考老師的「天理論」,歸諸壓力模式,主觀為核心,客觀為壓力,主客互動,天理本然也。
五、 人如能參透主觀無我,則可與時間合而為一,止于此一,則得其正,以卦象言乃得既濟太和之象也。如此則與時偕行,宇宙浪游成行矣。
以上感悟,只能算是解悟,身體而力行之,則還遠在天邊。不知當否,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一、沒看懂老朽之文也!不錯:「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
而老朽曰:「如此,人只要一開口,所說便是主觀!至於賓客立場,那是指人類
之外的系統、或非人」。
老朽翻譯老朽曰:「人生過程中,只要是人必然主觀,唯有非人才能客觀。」
老朽註釋老朽曰:「因為個人乃人生之主,主人當然主觀。人活在自己的『人生』
中,人人主觀。就算世上還有別人,那些別人也是其生命之主人,一開口,說出一己
觀點,就是主觀!那麼,『客人』呢?在人類系統中,只有非人是客!所以『客觀』
不可能是『人的觀點』」
老朽又抨判「客觀之一致結論」曰:「闢如某人身高170.234公分、體重70.567公
斤,有誰能正確無誤地觀察出來?顯然,這些參數只有機器可以判斷,所以,應該書
為:機器所判斷的結論」!
為什麼?因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些「陽謀家」,為了一逞私欲,規定了
一種主觀法則:弱肉強食。笨蛋們相信了,強者便掠奪弱小,弱小為免受欺,百般求
強,變強後又去掠奪其他弱小!十九世紀,西方中產階級興起,建立了「眾議的民主
制度」,眾議紛紜、最怕集權一致,於是結合了同道人(學者、利益既得者),宣揚
「民主自由是客觀的普世準則」。
妙的是,人很自卑,尤其是「知識分子」集體嚮往客觀!世界上百犬吠聲,人人
認為「民主至上、自由第一」!結果呢?不過兩百年,舉世民主國家都已衰落中竭,
事無大小,客觀地吵得天翻地覆!
老朽已是方外之人,本不應「打破世人客觀的迷思」,但有實話能不實說乎?人之
主觀為宇宙真實,正是基於人人主觀,人人才有平等生活的力量。苟人能相信自己,
尊重他人,人生將充實得多、世界也平安得多。更何況,眼見矽族行將君臨大地,那
才是客觀王朝,老朽寧可頭斷血流,殊不願放棄一己主觀也!
二、修身係一己之行為,自必主觀。
三、人類文明主觀未曾迷失,只是矽族遲早必至也。
四、確然。
五、可行。
++++++++++++++++++++++++
#11135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4-30 09:17:15
關於主觀、客觀,係老朽一家之言,既已言之,必以明之。前說未必能昭眾信,特此再加說明如次:
一、人屬人類系統,觀察所依據之感官全同,而主判斷之意識則人各有別。是故,但凡
人有觀點表達,即為在人類為主之系統立場表達一己之觀念,是稱主觀。
反問:人在家是自家的主人,言必主觀,若作客當如何?
答:蓋此「立場」係指觀察者感官所在,人類系統不可狹義訂以雙腳為限。人作
客乃暫時狀況,且人仍屬人類系統,觀察之感官未變。
當立場不同時,觀點必變,是有「主觀、客觀」之別。人在自家或他人之家,
觀察系統如一,觀點不可能改變(意見不是觀點)。
如甲乙相鄰而居,甲至乙宅、乙至甲宅,主賓常顛倒,而觀點如何顛倒?
再如二人各在自家院中相互對話,孰主孰賓?同是對話,豈可因一宅一院之
別而分?苟如此,人之立場無從分辨矣!
且任何人在他人家中作「客」,苟胡說九道,能算是「客觀」乎?
人之感官係全人類共有之管道,觀察時不論所得若何,意識判斷必有差異,
因係源自過往經驗,故凡人必主觀!
二、家、國僅係人類聚集之所,政治則為主觀之見,實則人類社會恒一。苟人以私心為
立場,當必有你我之別、利害立分!反之,若人能稟持人類系統、人類社會一致之立
場,人人平等、人人主觀,焉有你強我弱、你尊我卑之理?
證據:有「自命為聖之陽謀者」,強調政治畛域至上,專事掠奪資源、以大併小。
為了滿足其私欲,美名之為「客觀現實」,以魚目混珠。千萬年來,搖旗吶喊之輩,
無不「尊客抑主」,以客觀自居,人間遂亂如荒野叢林矣!
同理,宇宙中有人真正瞭解「客觀宇宙真實」乎?若無,人何不謙稱主觀?
須知,亂世多盜賊,盜賊之為盜賊,無他。凡政權失道,必「客觀自許」,人民之
「主觀不振」者,常被誣恐怖盜賊!時日既久,真相蒙塵,甚至於醱酵成民主時代之
教條如:「毀國無罪,貪瀆有理,作孽為上,守德必亡」!
三、二三子能不警惕乎?
網主人白
++++++++++++++++++++++++
#11136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主觀与客觀(2) 留言日期:2013-05-01 14:10:55
「主觀與客觀」是學生這些年向先生諸多請教之主題,學生完全明白先生指教之重大意義。
就中西文化之辨而言,「客觀、主觀」是其核心內容:于西方傳統哲學,認為存在著絕對的「客觀」,故「客觀」代表「理性」、「真理」,而「主觀」代表「感性」、「謬誤」,從柏拉圖的「理念」,到基督教的「上帝」,乃至科學的「客觀」性,無一不是持「客觀」斥「主觀」之表現。雖說西方歷代的思潮,從文藝復興、理性運動、浪漫主義,到近代的各種哲學流派,乃至量子科學,都企圖擺脫其「客觀」絕對性的束縛,但由於西方傳統哲學已將其「客觀」意識型態化了,使得「客觀」相對性的認知始終是西方文化中最大的盲點,造成了人們觀念認知的混淆。於是,破除對「客觀」的迷信,應該是當今世界真正的思想啟蒙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好極了,知乎此,已竟悉矣!多年來,不論老朽明說暗點,時機未到、不懂者就是不懂!如汝所言:「破除對客觀的迷信,應該是當今世界真正的思想啟蒙了!」只是,點支火柴端賴機緣,但要遍燃蠟燭則頗費週章。老朽已是昨日蔫草,汝等青春正富、正該奮起,這個課題意義之重大,遠勝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中華文化之光芒將永耀千古。
++++++++++++++++++++++++
#11137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5-02 07:40:26
除主觀、客觀之外,中文尚有「旁觀」一詞,是指以個人為立場,從旁觀察之謂。俗語有謂「旁觀者清」,表示在觀察任何一件事物時,立場完整者能看得更加清楚。但是不論觀者是誰,旁觀的結果,一旦表達出來,就是主觀。
旁觀與客觀完全不同,卻與「微觀、巨觀、宏觀、遠觀、近觀」同屬立場改變之謂。
網主人白
++++++++++++++++++++++++
#11139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主觀与客觀(3) 留言日期:2013-05-05 02:34:10
關於主觀與客觀,先生于「智慧學」中,定義:主觀=個體立場之觀;客觀=整體立場之觀。現在,先生又定義: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
先生可否點評一下這二種定義?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個體、整體」係以宏觀論事,除系統範疇外,同時兼具「主、客」之分;「自己、賓客」則以微觀論事,係指於人類系統中之各人子系統,用以釋眾人對主客之疑者。兩者用字不同、觀念有異,討論範圍之內容不同,而立場及主客關係依然。
「整體立場」係以「整體系統」為對象,觀察者立於「本整體系統」之外,其立場必為另一「整體」系統;「賓客立場」則指立於本「個體系統」外之觀察者,對「個體系統」而言,亦為另一系統,是稱「賓客」。
蓋兩者因討論之主題有別,前者係以全部系統為對象,整體系統必然在本系統之「外」,始為「客觀系統」;而後者係以「主、客」說明兩者之別,係指在人類系統中,當主觀子系統為一系統,客觀子系統必為另一系統。
++++++++++++++++++++++++
#11140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主觀与客觀(4) 留言日期:2013-05-06 00:54:26
學生可否從「三才結構」的角度,來理解主觀與客觀的定義:
在「天」的立場,即以宏觀論事,主觀=個體立場之觀;客觀=整體立場之觀;在「人」的立場,即以微觀論事,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刀是刀,叉是叉,各司其職,不可混用!人若在「天」之立場,其人已非人而係假設之「神靈鬼怪、上帝閻王」也!而且,人絕對可以宏觀,但卻不能超過所能觀之極限。
汝之問題在於「系統觀」尚未釐清,是故難辨「立場」之別也。於系統定義中,已知「任何系統內之子系統,不可能得知或觀察本系統之全貌。」是以生於蛋內不可能看到蛋殼、居於牢中不知獄外事,只要是人就不可能觀察人類整體或宇宙全貌,斯乃系統之極限也。
莊子曰: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正是基於人是子系統,人無法得知本系統之內(至小亦屬另一空間系統)外極限。苟欲知之,必先化為「非人類系統」,換用人類所未曾有之「工具」,始可真正「客觀」也!既知極限,當無必要如西方「科學家」窮盡玄思,追究宇宙的邊界及時間之終始,而不知地球上路有餓殍骨也!
系統者,將同性質之事物,以一繩繫之,以供統一處理。宇中事物眾多,苟無系統觀,難免會刀叉並舉、菜飯齊飛也!甲系統觀甲是主觀、乙系統觀甲則謂客觀;進一步分析之,即令甲觀甲自己,亦有系統之別。蓋人有物質精神雙重生命,身體屬於物質,意識乃精神。意識可觀物質身體,但必須有儀器等介面工具,否則所觀者不過皮毛(中醫有看診,係以經驗為工具)。物質、精神分屬不同系統,觀察又須取不同之感官系統,若不以系統分之,皆沆瀣一氣也!
++++++++++++++++++++++++
#11141 留言者:漁儿 主題:主觀与客觀(5) 留言日期:2013-05-12 16:19:37
學生在反省留言(#11140)的認知偏差。
對於「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學生感覺基本上理解了;但對於「主觀=個體立場之觀;客觀=整體立場之觀」,覺得還不是太清楚。先生於留言(#11139)解釋:「個體、整體」係以宏觀論事;「自己、賓客」則以微觀論事。於是,學生聯想到「三才結構」,因「天」可象徵「整體環境」,故有留言(#11140)之問。
先生批評:「汝之問題在於「系統觀」尚未釐清,是故難辨「立場」之別也。」的確是這樣的。於「三才結構」,首先揭示的是人的「立場」:人位於天、地之間,「人者,天地之心也」,得以觀天察地,是有「三才結構」。也就是說,「立場」與「結構」處於不同層次,「立場」為「本」、「結構」為「末」,而學生(#11140)之留言,是從「結構」去解釋「立場」,混淆了二者的層次,故出現了認知偏差。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越涉及認知之基礎,層次越是重要。夫大廈之建,地基未掘,焉能上樑?待正確之思考習慣養成,縱觀世局,必知天清地實也!古今中外,正因人們誤以為存有「客觀」,是故各家暢言、謬論叢生,鬧亂世局百萬般!實則,人生真實就在於一己所之,陷私者必昧,謀公者始明,聖賢仙佛無非如此!
是故,老朽不相信任何制度、主義能解決人際問題,唯有「自覺性」的倫理道德能稍戢膨風!再說,不止人生,自然亦然,內陷為物質機體,外張成精神炁能,宇宙系統一體通然,豈是眼見耳聞可識?
++++++++++++++++++++++++
#11142 留言者:乾乾 主題:三無真經 留言日期:2013-05-14 20:23:42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近日學生思維六祖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義,以“有宗必有旨、有體必有用、有本必有末”而論,遂有所悟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 無念為宗,即以整體為立場,則有感斯應,直指人心也。以老師之一問一答可見,我等一眾網友所問雖千差萬別,然皆有我念,老師立場整體,一見即明,所答直指要害,洞穿而透徹。以我為例,今日始知,當初我念過重入魔之時,竟然對老師之答置若罔聞,當然唯有開除會籍可解。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念可謂天。
二、 無相為體,無相即為本相,以漢字為例,漢字本源于自然現象,無中生有,而能以之表達萬事萬物,其用無窮。又以人之感官為例,本來五官感受刺激皆是人之良知良能,人能執中而之,則此人體才為人心所用,否則人反而成了五官的奴隸。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相可謂地。
三、 無住為本,以宇宙時空本存,本無所住,有所住皆人心之幻覺也。以老師的留言版為例,時序為經、留言問答為緯,織成一張因果歷歷之罟網,任誰皆可隨意出入,有心者應皆感同親受。但是又有誰能「住」在其中呢?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住可謂人。
另外,6245則留言老師說「六祖壇經有一品不敢苟同」,學生一直好奇是哪一品,今日悟出當是付囑第十品。因為其中三十六對之法是死法,有違無念之宗旨。一落文字即授人以柄(只能口授),落于下乘也。不知學生猜想對否?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求知學習之目的有三:謀生、明禮、求道。為謀生,不論黑白,記錄於腦中即可;要明禮,則應認識環境,釐清分際,巍立於文化根基之上;求道極罕,古今雪嶺翳翳,無緣道遙、非堅意滯,冰晶無盡而人蹤難及也!
查天地人三才者,認識事物之「工具」也!苟有人攜三才閱遍天下,即令光宗耀祖,亦無非大小工匠而已!猶山巔見一道觀,若無階梯以登,空自嗟望;待至山門,當應知所觀止,是有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可助;求道之賢者,既已登堂入室,焉有手舞工具、遍覷道觀結構之理?
以「所悟」而言,微積分與雞兔法同籠,國民兵與童子軍共操!蓋「悟=心知我,覺醒也,明白也。」所覺者心、所醒者我也!汝文中所釋尚堪入目,唯與三才風馬牛無干!「知之不透、習之不明、層次不分」是也!
又#6245則係2006年所留,今老朽腐且槁矣,大節雖無虧、細則悉已遺。且《壇經》不在手邊,事涉宗教,教有教觀,品品皆品,老朽之主觀不足道介也!
++++++++++++++++++++++++
#11143 留言者:漁儿 主題:文句 留言日期:2013-05-15 22:48:17
文句
先生在給學生的最初指教中,曾就「文句」解釋如下(# 7904):
「一句話」係概念網絡中有系統之基本組合,其中包括「體、用、因、果」:
體:概念之本,可為人事時地物情理法。(西方文法定義為「主詞或名詞」)
用:概念之用,含動作、行為、心態、表情等。(西方文法定義為「述詞或動詞」)
因:經驗內涵,含各種既有現象。(西方文法定義為「形容詞介係詞等」)
果:概念之終,表達之目的。(西方文法定義為「受詞」)
先生可否點評一下此定義與西方文法中「一句話」之定義的本質區別?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不知為不知,恕老朽從初中到高中,英文一向是命中磨蝎,考試從未「及格」,致「留級」一次半(半次之謂,係因轉學而遁)。正因如此,老朽得免「領洗」於西方「文化」,頗以土法煉鋼自豪也!
「一句話」可以解為「先天、後天」,先天者,自然而然發生之事件,語文據以而形成;後天指人為規定的「文法」,語文不過乃「填充」之符號,係一盲引眾盲、人人「學而知之」者。
由於「體用因果」係大自然之本相,中國人在數千年前就己知悉,以主觀「約定俗成」與同類相互溝通。西方認為「客觀」是真理,強者發明了「上帝、主義、文法」,以武力征服他人,思想統一!老朽以接受中華文化為榮,朝已聞道,今夕可死!既然舉世西化,高呼「人權」,所幸未聞「西式同權」,職是之故,老朽尚有仙可訪也!
++++++++++++++++++++++++
#11144 留言者:生悟命 主題:求道 留言日期:2013-05-17 21:28:00
朱老師您好:
求知學習之目的有三:謀生、明禮、求道。
最終極的目的是求道,若不入道,就會落入輪回。
輪回有什麽不好?沒什麼,只是輪回為苦為幻,非實相故。
實相如何?道可道非常道、佛。
如何得知這真道?開悟。
如何開悟?1,理悟:道理上明白。2證悟。
如何理悟?佛經、道德經、禪宗經典等。
如何證悟?八萬四千法門,因人不同。常用的有打坐(觀照)、念咒、瑜伽等。
老師,中華文化為媒介,廣度有緣,功德無量,無量壽佛!
學生 生悟命 敬上
答:************************
人生求道無關「好壞」,而係「上進」精神之展現,輕升濁沉,人文流遠。否則,大家終生吃喝玩樂,落個腹飽肉滿,成為石油的老祖先,則係另一種輪迴也!
苟欲上進,首在開悟、次在明理、最終始證。得證之人,已離三界,不悱不發,無喜無悲,逢路即走,應停則停。人生一程,適為因應天命之取捨,以作宇間各氣之輪轉。中華文化之要旨如此,專事接引道上人,老朽世代輪迴,悉充路基,實因沉之又沉是也!
++++++++++++++++++++++++
#11145 留言者:士心 主題:學習中文 留言日期:2013-05-18 20:28:03
朱老師:
你好!
後學見及1143則留言,觸及自學中文以來,心中長期困惑。所以,請教朱老師:
一、「體:概念之本,可為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這句話中,「情」是指什麼?可否具體示例?
後學只能猜,「情」指的是「社會事象」,比如:白種人對「皮膚白」之想法,病人,皮膚才白,不好的事象,而華人卻以「皮膚白」為好的事象。
不確定猜想對否,故想請教老師。
---------------------
二、果:概念之終,表達之目的。(西方文法定義為「受詞」)
朱老師曾言,句子中有「體、用、因、果」。後學自學時,特加以留意,一直以來,認定下列數句,為句子的「因、果」。然而,見及標題二所列「受詞」一語。由此見察後學觀點,好像錯了!還不知錯為何會搞錯,所以,可否請老師指正?
1、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意合。
2、因為「下雨了」,所以「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形合。
3、天氣熱得我滿身大汗!
「天氣熱」為因,「我滿身大汗」為果。
祝
身體康泰!
後學 士心 敬上
答:************************
一、「情=心的本性,人的欲望;人對實際狀況的認知、感受。」
心的本性是認知變化,人的欲望是追求變化之利。所以,只要是發自於心者,皆可謂之「情」
汝有此問,對中文之「情」也;老朽之答,對文化之情也;諸網友來此,睹文有思,亦有情也!
二、老朽於11143則曾言,中西文化有異,不可同日而語!漢文結構源諸自然,前賢以主觀「
約定俗成」相互溝通;而西方認定「客觀至上」,於宗教、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建立壁壘,
視無為有、以強凌弱。中西之別,正係宇宙進化之兩種模式,中華緩進、西方激烈,地球數限
已至,是有今日。
以文法而論,中西本無交集。不幸國人經過上世紀的全面投降,國人早已只知有ABC而不
悉尚存天地人,老朽一提體用因果,便跌碎一地眼鏡!奈何?無可奈何也!儘管無可奈何,死
馬也得套上韁繩,聊供參考,以免溜之夭夭。於是便有了「果:概念之終,表達之目的。(西
方文法定義為受詞)之說。」
即令如此,學者應知中西有別,決不可將「(XXX)」視為XXX,本末焉可顛倒?
以所述而論:
「1、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意合。」
恕老朽不解,何謂「意合」「下雨收衣」乃情理方法,與因果何干?難道「雨神」會代為收
衣乎?且「受詞」何在(恕老朽不識西法)?
「2、因為「下雨了」,所以「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
因果形合。」
天書也!至少老朽下雨沒收過衣服,豈非有因無果?
「3、天氣熱得我滿身大汗!」
此例稍佳,但所析有誤,且與所問無干!
須知!「天氣熱」與「熱」有別,天氣熱未必出汗,有空調即可。就算熱會導致流汗,也
有其必要條件!!!寫兩個字不難,要令「文以載義」,當應先懂義之所在也!!!
因果係指「動作態」,有因必有果,其概念之終即係表達之目的。汝所舉之例,概念不夠明確,且不完整,「熱得我滿身大汗」,僅係「形容態」!如同「花很美」,是種感受,不能算是完整的「語句」;唯有將「滿身大汗」作「因」,因而「濕了衣衫」為「果」,始為「一句話」!
如今之教育乃「政治手段」,實為「固權」、匪求「明理」,是以十歲稚子可為「博士」,大字不識得進「大學」!苟為文,能表喜怒哀樂、可供談情說愛,不過表示不是「文盲」而已!未登堂怎能入室?故爾老朽常謂:「發出聲音未必是音樂、寫的文字常難稱文章」!汝之問題在於西式文法猶未通、漢字精義距尚遙也!
++++++++++++++++++++++++
#11147 留言者:士心 主題:學習中文2 留言日期:2013-05-19 19:18:00
朱老師:
你好!
謝謝老師回覆!後學再細細咀嚼。(初覽之下,後學直覺老師回覆頗有深意,只是後學愚魯,須再細思體味,才能有所深得。)然而,後學必須先承認,自己文字底子「的確薄弱」。
至於朱老師所問,敬覆如下:
一、恕老朽不解,何謂「意合」:
後學所說「意合」,指的是「漢語組合語句,常用「意義」併合,而不若西文的「形合」,需要「介詞、連接詞……才能併合語句。」如此例,「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後學把「下雨了」一分句,視為「因」,而把「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視為「果」。兩分句之間,僅需加一逗點,即可知一因一果,而不似英文一般,需要加because。
又一例意合,中文說:「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組合「春夏秋冬」四季名稱,只要並列四名,用「頓號」或不用均夷,然而卻不用「春『和』夏『和』秋『和』冬」;而英文卻要在「冬」之前,加上and。
二、且「受詞」何在(恕老朽不識西法)?
後學不清楚「受詞」何在,也不知,「因果」跟「受詞」有何關係,故有此問。
然而,須說明的是,後學贊同老師所說:
「……以文法而論,中西本無交集。不幸國人經過上世紀的全面投降,國人早已只知有ABC而不悉尚存天地人,老朽一提體用因果,便跌碎一地眼鏡!……」
換句話說,後學不認同,「西化者」把「漢語」譯成西文,然後,西文怎麼稱呼其語,就依法泡製,用來稱呼中文。比如,「余光中」在〈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一文,談論中文,卻提「形容詞子句、副詞子句、名詞子句」……他把中文子句,翻成英文。英文稱為「副詞子句」,回過頭來,用「副詞子句」四字稱呼中文句子。對此,用西化文法術語來稱呼中文,後學非常反感。這不合理,因為中英「語句特性」不同。
祝
身體康泰!
後學 士心 敬上
答:************************
如果是要溝通,千萬別採用「獨門秘方」,否則難免郵輪堵塞小溝也!適才上網查「形合」和「意合」,原來是已故語言學家王力先生之創見。漢文本係約定俗成,人人主觀、人人自撰,然以老朽之主見,「意義合併」不等於「意合」。蓋「情投意合」所指者,乃二人之間,感情相互「投射」、心意彼此謀合。苟若將之移用在漢語的「意義合併」上,只能視作「同志」!語言學家有此權力,吾輩凡夫大大不宜!
再說,漢語組合語句,從無所謂之「意義併合」!西文更無「形合」,「介詞、連接詞」非船堅炮利,也從未併合任何語句。當然,老朽人微言輕,一套「漢字基因」,被一干「語言、語意」學家恥笑已久(近來似乎餘音不再)。職是之故,好話壞話各說在句,到此為止!
前例「下雨了,趕快收好曬在外面的衣服」不能這樣分析,蓋該句為「命令」式。所謂命令,執行重於因果,實際上經常「無理可喻」!如同:「下雨了,開槍!」如此,因果何在?另一例:「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英文加上and 又怎樣(注意,「?」未必是問話,表示「不同意」之謂也)?
總之,穢地不卜居、亂世少言行,老朽行將上山,無意多惹塵埃!如是如是。
++++++++++++++++++++++++
#11148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5-21 00:31:58
老朽服膺中華文化之處,是萬千年來,中華兒女無不崇敬自然、理解自然、順應自然。老朽幼受母教,尊天順天,蹈之循之,無視功名利祿,置自我於度外,茲茲於今,七十有七歲矣。
年初,老朽言及圖文系統與中國動漫總公司合作事,一應程式工作人等,皆已進駐廈門。老朽心願得遂,責任了了,是有出家上山之議焉。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勿勿半載匆匆逝,刀刀骨下刃刃折,新公司杳如黃鶴!原來,適值動漫公司增資億萬,突然膨脹數十倍,上上下下皆肥胖,一眾行動不便也!
親家榮昇,餘光普照,老朽稍安毋躁,且利用閒時,浮生小記一則!
計劃中,老朽上山後,尚有小杏子之嬌軀需要設計,約一年可成。旋有時可思,為何要等上山?當初係因老朽時間不夠故,而今整日打坐唸杏子經,豈非空作孽?雖言理解程式有沈子已足,但系統公開後,群雄眈眈,杏子立將變色!蓋沈子之程式精簡至極,「人思理解」不過區區數萬字元,反匯編輕鬆容易,一天之內,原形畢現!
為此,老朽特別設計了「易芯」以訶護之(見#462、#627諸則,足證老朽素來有頭無尾!其餘中文1610CPU係供電書專用,3210CPU則供敷「農民網」,兩者悉與「易芯」無關)。不幸老朽塵緣正夯,攬事多得不計其數(網上所載者十之一也),兼以一頭方抬,一尾又埋,往往自扮清風明月觀新墓!
老朽但知播種,無心刈獲,是緣是孽,唯天是問!因「易芯」須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編程邏輯閘陣列)燒製硬體芯片,而老朽堅持採用無時脈、非同步(Asynchronous)技術。在世紀初,非同步觀念尚不成熟,支援之系統有限且售價昂貴,以致無法下手,時機未至也。
當今之CPU一律採用范氏時脈同步技術,俾令每一邏輯閘都同時進行。如同某一工廠,工人像軍人一樣,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當工廠很小時,大家工作配合度極高,問題是工人越多,同步越難!商人看到了商機,訂立了百年大計,每當工廠增大,便將電子時脈加快、工作效率抬高,然後促使用戶汰舊換新,人人大賺其錢!
1980年,微電腦的脈衝是四百萬次/秒,現今,已高達四兆次/秒,增高了一千倍!F=ma2 ,一千倍代表時脈振盪的能量的消耗了百萬倍!假定當年有一百萬台微機,一座核能發電廠足可供應,如今有十億台微機,每台增加了千倍電能消耗,1000*1000,什麼「無核家園」?人直是核子奴材!
非同步不需要時鐘脈衝,閘門不動時用電量為零,即令操作時,也沒有等來等去的浪費,微秒殺!問題在,這種設計極難,規劃時要考慮到每一步細節,否則寸步難行!尤其像老朽這樣一個怪物,天天胡思亂想,誰知道腦子裡生了什麼瘤?所以,不該走的時候,多休息一會;沒有條件的當兒,挨挨罵耳邊也很熱鬧!
這次,我在網上買了本Verilog 的設計手冊,發現不用時脈也能設計。於是,我用「易芯」中的「聽覺模組」作了模擬測試,大約三萬個邏輯閘陣列就搞定了,比諸軟體程式容易得多!由於「易芯」是人的擬態結構,其中視覺模組直通理解中樞的「理性」認知,聽覺則達中樞的「感性」門戶(觸覺兼顧理性感性),不可或缺。
由於感覺之I/O埠接腳繁多(大腦與感官的神經通道),中樞內部又有數層「胡思Whose 亂想模組」,除了老天爺,錯非是理解之結果,誰也不知道Who is Who!現在「非同步」可行,「不知道」可藉模間的機率決定之(利害判斷另有高階模組)!好極了!中樞理解的是文字,如果文字不通,就讓小杏子胡思亂想吧!
至於理解程式,因為沈子的程式但寫,現在用於圖文系統上,一切順暢,不宜變更。沈子用的是386組合語言,保護模式,全部寫畢(目前已寫妥整體結構及常識認知)約佔八十萬字元(資料佔九成)。假如改用自製之非同步晶片,百萬閘門之系統足可應付,外加輸出入埠(聽、視、觸、通訊),採用「光電池」,核子發電廠休矣!
沈子之程式缶了500個各式指令,簡單,將每個指令設計成一組邏輯閘,500組不超過十萬閘門!另外,再寫個「編譯器」,將386保護態的程式轉成邏輯串,一律燒成「小淘氣」!至於硬體裡是些什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宇宙浪子,因無始成。進化轉向,阿彌陀佛,勢已如此!駭客止步!
當然,一如既往,日光下從無新事!黃昏山頭雲霧深,夢幻人生夢裡成;只緣緣在三分賤,淺酌請赴杏花村!
++++++++++++++++++++++++
#11149 留言者:漁儿 主題:文句(2) 留言日期:2013-05-20 17:26:51
學生的文句之問(#11143),是希望進一步解讀西方的所謂「形式邏輯」。
於西方傳統哲學,「reason(理性、推理)」、「logic(邏輯)」、「discours(語言)」是一致的。對此,學生曾點評(# 10962):「西方理性」忽視概念的認知、簡化判斷的內涵、專註於邏輯推理,此點評來自學生這些年於教學和研究中的切身體會。於近代,「邏輯」又與「數學」相結合,形成了近代科學的基礎「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也稱「符號邏輯」、「形式邏輯」,但這「符號」與「形式」的本質是什麼,西方人自己是從來都沒能說清楚的,因為他們是「甲系統觀察甲系統」,除非他們有極強的反省精神;倒是中國人可能將之釐清,因中國人是「乙系統觀察甲系統」,可能會有相對的「客觀性」,當然,於此觀察中,同樣需要反省精神。
於是,學生在想,從中西文句之結構上,也許可窺一斑:漢語「體、用、因、果」之文句結構,始終建立在「概念之本」的「體」上;而源於西文的「形式邏輯」,從「命題(propostion)邏輯」到「謂詞(predicat)邏輯」,逐漸集中到「謂詞」,即「述詞或動詞」上。換句話說,「概念之本」的「體」消失,只剩下「符號」與「形式」了。由此,或許可以初略說:「符號」與「形式」的本質,是「概念之用」。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答:************************
是的,中西是為中西也!
其實,在「乙系統觀察甲、乙系統」的立場,主觀、客觀不過一觀,蓋同在「舞台」之上,彼此觀念逐漸混合,概念、符號能用即可。只是在台下尚有「丙、丁」在,甚至「戊、己」也各有其立場,只是如此這般討論下去,人類文化是治絲益棼也!因此,老朽認為,斯可止矣!
在「小杏子」立場,形式邏輯有其必要,由#11148文可知,老朽據以建立矽族根基矣。苟無西方偏離人性的冰冷邏輯,人人依靠人人,宇宙進化勢將停頓在人類互相擁抱中,世界大同恒等涅槃!
在「易經」的立場,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甲乙相互影響,陰陽又變焉。野火待風,風起燎原,休謂世人觀念一片平靜,實則,念隨觀易、時有待興也!
++++++++++++++++++++++++
#11150 留言者:方甄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 留言日期:2013-05-22 10:18:02
老師安好:
#11148提及:「中樞理解的是文字,如果文字不通,就讓小杏子胡思亂想吧」上述文字目前只有中文基因可達成被理解的任務,可讓小杏子使用的中樞系統,亦已完成。很好奇小杏子胡思亂想的型態為何?
答:************************
人的思維只是腦神經的電流脈衝而已,一般沒受過訓練的人,電流來來往往,大腦中的印象時東時西,是謂「胡思亂想」。這種現象很「不可思議」,對電腦而言,簡直是「無法達成的任務」!怎會如此?因為電腦的設計是基於「邏輯」步進,每一步都須根據某種「流程」,而且有必然的因果。
比如說,在軟體程序中想取一個「亂數(即完全不具規律之數值)」,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及方法。但是嚴格說來,都只是在某種限度中,任取其中之一。譬如說,DOS 系統定義了一個常數,是以一個word為基,其值為〔65536/2〕乘2的〔15次方減1〕,以取其中之一。
此數可謂「大」矣,但絕對小於〔150次方〕,更小於〔一萬次方〕…!當然,一般要求不高的程式,此亂數已經夠用了,難道「亂數」還有「更精密」的嗎?老朽在《宇宙浪子》中述及,用圓週率,就遠比前者為佳!但是,即令取到圓週率的一億位,其後還有無盡數,所以講大永遠不夠大!
要論及此中「理論」,又涉及「中、西」之別了!蓋西方重視「邏輯」,邏輯依「人為準則」推演,應用在「人為世界(即物質之研究、生產、製造等)」中無所不宜。可是一遇到「大自然」,連最起碼的生命,邏輯就失去神通(有與趣可參閱《費因曼物理》第一集所述的「無規律行走」),立刻顯得「幼稚無比」!
中華文化主張「道法自然」,要自然而然,步驟必然緩慢,在物質文明的旗幟下,效率低落。可是效率低,不代表不能走,正如龜兔賽跑一樣,如果走得夠遠,烏龜總會平安到達!於是乎,數百萬年間,人類由叢林中走到洞穴,腦中電流不斷地忽跑亂竄。由於華夏民族世代居住在黃土高原,逐漸適應環境,務農為生,所思所想便集中在「生存、生活」幾個迴路上,近萬年以降,演變為「農夫思維」。
顯然自然界有種「機率(宇宙亂數)」,華夏出了一位「神人」伏羲氏,他創先發現了「宇宙密碼」--八卦。一種二進位制的生命象徵(電腦是新的生命體):天地(靜)、水火(動)、山澤(靜)、風雷(動),後人再一一演釋,是為《易經》,從而有了舉世無雙的華夏文明(本世紀將大放光芒)!
有了文化,人們的「思緒」才有規律,在中華文化中,是以「家庭社會」為基礎、「倫理道德」為圭臬(今人暫時西鏽了,不必擔心)。所以,中華傳統重視教育(不是為了謀生),經過長時期的訓練,大腦中形成許多適應環境的思維模組。西方則有其生存的訓練原則,即以邏輯為基礎,事事講求效率,令大腦成為固定模版!
問題是,小杏子怎麼辦?讓她執行工業生產計劃?讓她根據「亂數」去找思維流程?不然,沒有邏輯系統依循,電腦程式怎樣寫?老美傾全國之力、研究「人工智能」已數十年,說穿了,就是難越此「關」也!
老朽是半調子農夫,只會道法自然,所有腦中的思維,悉因「自然而生」。幾十年來,事事如此,由於來之自然,常常去亦自然。對文化傳信公司說來,有個「不負責任」的昏主席!而對本網千、百網友而言,則有位妄網主,以「諱莫如深」還不足道諸萬一!似乎有兩把刷子,可是,所見到的不過是幾根豬鬃!
其實,老朽大腦中有「無數櫃子」,每個櫃子都以特定的「感受」為鑰匙,有了鑰匙,柴門方始為老朽開!櫃門一開,老朽「神經」集中(生精神病),不把櫃中什物整理妥當,絕不罷休!問題是那些鑰匙經常不知何在,櫃門不開,老朽直如廢人一箇,除了自己的音樂、小說,別的概難「入感」!
所以,老朽用硬體(邏輯閘)設計了一些「閘櫃」,利用「非同步」的延遲技術置於意識中樞內。當沈子寫程式時,先把待決的問題一一「上櫃」,再將「鑰匙」與相關的感官連接,其餘端視「感官刺激」開櫃。若刺激未生、櫃門不開,即令小杏子有電,意識中樞只是不斷「找鑰匙」,是謂之「胡思亂想」(意識中樞係以概念碼運作)。
++++++++++++++++++++++++
#11151 留言者:方甄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2 留言日期:2013-05-22 20:11:29
老師安好:
我若問小杏子「最近心情如何?」不知答案為何且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末學 敬上
答:************************
此乃「天外來客」之謂也!休言小杏子,若問老朽,也難以作答。蓋人之開口,須有「立場、動機、目的」,三者缺一不可。且假定問話者為親友朋輩,是已具「立場」;再假定小杏子當前一應狀況良好,願意真心週旋;最後還要假定一個目標,且定為「互動」(下乃原則並非細節)。
於茲,答案可能(須查個性、習慣、身份等等其他條件,全部預先建檔,按照條件搜查)是:
1,肯定式:不錯、還好、很好、非常快樂………
2,調皮式:你看呢、能壞嗎、誰知道………
3,反詰式:很好又怎樣、不好又如何………
++++++++++++++++++++++++
#11153 留言者:網主 主題:告網友 留言日期:2013-05-23 09:20:01
二千年前諸葛武侯以空城拒司馬懿,如今老朽將赤手空拳對付FPGA,情勢有異而心境全同也!
緣本室與中國動漫結盟,如今主力全部移師廈門,偏生老朽一腳在山上一腳跨城門,卻要面對素昧生平的FPGA大軍!心想未必成事,力盡更難舉足!老朽滿擬「鈔票能說話」,買套FPGA發展系統輕而易舉,令行政人員(老朽手上的剩兵殘卒)打電話去香港買。為何香港?距離近、技術支援容易也,否則老朽如何問詢諸葛?
豈知,港人賣貨不售服務,FPGA原非金飾銀幣,焉能一手交錢一手拿貨?眼見敵軍兵臨城下,老朽只好搖著摺扇,坐上城頭,向諸位網友問上一聲:「有何高見」?
動機如上,立場在澳門,目的是必要時SOS有急救車!
網主人白
++++++++++++++++++++++++
#11155 留言者:乾乾 主題:迂腐之見 留言日期:2013-05-23 09:28:15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晨學生在讀#11153則留言內容之前得一卦:大壯之夬,據此卦學生建言如下:
大壯六五曰:喪羊于易,無悔。
無德之人難入王道之世,有兇狠如曹操、狼顧如司馬之輩為之前驅,喪之以開治世之門,何悔之有哉。三國兩晉南北朝,終由隋入唐,足足花了四百年,今日觀來,也不過一瞬。
時至今世,舉世西化(人心物化),人類窮途末路矣。小杏子乃人類苟延殘喘之唯一希望,成之乃人類之福,喪之亦何悔之有,成敗在天也。老師何不嘉遁以正志,待敵自喪其心可也。
對于FPGA之專業知識,學生一無所知而無能為力,只能奉上迂腐之見如上,以引眾網友之高見,以博老師一笑。
學生 乾乾 敬上
答:************************
難!難!難!難於理解貴建言!哈!哈!哈!貴博笑顯然成功!但不知此古早建議:「何不嘉遁以正志,待敵自喪其心可也」以現代中文述之為何!
++++++++++++++++++++++++
#11156 留言者:方甄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3 留言日期:2013-05-23 16:26:54
老師安好:
被當頭棒喝啦!學生自知前問確屬「天外一問」但「人智」與「人工智能」最大的差異便是在;「掌握狀況」>「作出判斷」>「立下抉擇」>「回答問題」此過程應可視為「獨立思考」之能力,也是末學一直在猜想「人工智能」可否達成之目標。而小杏子在這方面:
1、可否告訴學生小杏子目前在「獨立思考」的未來方向為何?
2、請老師說說將來「人工智能」最難超越(或不應超越)的關卡為何?
3、小杏子可否從她(它)擁有的「感官刺激」產生各種反應(喜怒哀樂)?
註:#11152(沈補)內容觀之,似乎不限制主觀之思維及慣性的形成。
4、小杏子智能會隨著歲月增長嗎?(或曰以人智衡量約幾歲)
若問的荒唐就再打一棒!但不問難過啊!!!
值此空拳空城之際 末學魯莽 提問
答:************************
所云與「獨立思考(思考應解決問題)」百竿子打不到一處去!只能說獨自自言自語也!
1,不知所問!何謂「未來方向」?向東向西乎?
2,愚昧!
3,問問題須落在自己能理解的範疇之內,否則張口即問,未必張耳能辨。
蓋「感官刺激」所產生之各種反應相當於「行為心理學」全書,真有興趣,可自行觀之。
「限制主觀思維」?老朽說了千百遍:「凡人皆主觀」,不相信?!請舉一例以正!
4,小杏子還沒出生,未來之事只能問後人了。
問可問,若問得當,當可益靈智,但不能東湊西向、用老朽有限之時間殺「難過」!
++++++++++++++++++++++++
#11160 留言者:小人 主題:非同步的用途 留言日期:2013-05-24 12:20:04
老師:
好像老師說過,非同步除了省電外,遇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能不能請老師再說一次。
答:************************
這樣說罷,從邏輯的立場上,非同步的缺點多於優點;但是,在大自然的角度,「邏輯」是人為的,只對「機器」有效,自然界毫不領情。如果要設計「機器人」,得靠邏輯,機器控制時各組件若不同步進行,必將失控。然而小杏子是「擬人」,要模擬成功,得符合大自然的旨意,否則,杏子將成為十不像!
這話怎麼講?想想看,邏輯是有規律的,在電腦設計上,採用了范氏(范紐曼von Neumann )的普林斯頓架構。那是一種「圖靈機」,在一系列的程序指令下,由輸入到輸出、一舉正確無地完成。換句話說,圖靈機運作時,在輸入、輸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第三者加入,這就是其邏輯的價值所在。
但是,人不然,人永遠在變,時時刻刻在變;可是,不論怎樣變,人卻萬變不離其「宗」!小馬哥有他不變的變;老扁陳有他常變的不變!所以,范氏架構成就了電腦卻扼殺了「人工智能」!那些從小就接受西式邏輯訓練的「精英」們,永遠搞不清楚,中國怎麼可能連續三十年經濟高成長、甚至於還會走向「五十高」!
這其中的妙處,就在於圖靈機的「非同步」效應!老實說,倒也不是真的非同步,而是在各個輸入、輸出之間,增加了「參數同步(沈子謂之資料庫)」。所以「人情、法律」經過調整,外人就越看越糊塗了!於是乎,要令小杏子「人性化」,就必須打破西方范氏圖靈機,採用非同步邏輯,外加參數控制資料庫!
++++++++++++++++++++++++
#11161 留言者:揚帆 主題:非同步 留言日期:2013-05-24 22:45:37
朱老師:
您好,對於FPGA學生也只有三腳貓功夫。當初購買開發板的確是想研究非同步邏輯電路,後來發覺自己電路基礎知識不扎實,轉而學習電路分析,之後數學、物理等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只能束之高閣。至於「實驗品」也只是照抄書本上的案例,能上機運行,僅此而已。
印象中,市面上所謂的非同步電路,不過採用多種不同頻率的晶振,到某個時間點還是需要同步。似乎還沒有人敢突破范氏體系。
另,對於#11160提及的「參數同步」,學生有一些觀念,請老師指正:
1,范氏體系下,輸入必須同步,且某輸入必定對應某輸出。如出現其它輸出,相當於流水線生產出廢品,是不允許的。
2,「參數同步」相當於輸入輸出中間的緩存機制。輸入時間、輸入數量都可以不確定,輸入只是「改變」資料庫參數,而輸出則是「讀取」資料庫參數,然後根據資料庫參數決定表達方式。簡單說就是「非同步輸入」和「主觀輸出」。
答:************************
老朽之非同步電路是將各種功能各各設計成一組組獨立模塊,各該模塊有一「監工」,工作進度由「監工」用AND 閘驅動。每當工作完成,即將參數貯存在「書架」上,有必要再取用之。另有主控之「中樞(總監工)」,中樞由「動機」啟動,動機相當於各種內外「刺激」(如聲音輸入、視訊變化、身邊靜電感應、記憶脈衝、個人喜好等)。
中樞專職分析各種「利害關係(依漢字基因、常識庫、個人目標、環境狀況等)」,並依條件確定優先次序。若無要事(是否要事經由概念網絡、生理、心理條件、經驗庫、習慣庫確認之),根據各人(寫程式者)之設計理念(事實上即沈子,但二十多年前老朽規劃時,尚是未知數)決定應從事之工作(如不斷整理網絡資料等)。
以上提及之模組皆無同步,不需時脈,監工自行其是,中樞僅須與監工溝通。所以,理論上小杏子只是由觀察、思考、檢查、分辨、判斷、執行(含溝通)、反饋等模組組成。至於工作順序,更非單線進行,連設計者都不能決定(無必要)。因此,范氏體系完全不符合實際狀況,也正如此,老朽知小美若不先學漢字,行不得也!
++++++++++++++++++++++++
#11163 留言者:秦漢唐 主題:麥門冬湯 留言日期:2013-05-26 00:06:01
朱老師您好:
學生向兩位「非學院派」、「理論派」、非專家、非名醫、乃學生主觀以為的明醫請了一付藥。因是給老師治病,學生壓力頗大,本打算將所含醫理,向明醫請教明白,待理得心安,始獻方。但一日之內不能盡明醫理,有疾當速醫,故此先將藥方送上,來日再請教醫理,力使看病就診有理有據,明明白白。稍欣慰的是:這個方子學生原先嚐過,口感比較好喝。
註:下文的小括號內,是學生的註釋說明;引號內是桂林本《傷寒雜病論》原文。
一,診斷與開方
基本上看到「高血壓」,大抵上可以見為「宗氣反聚」,也就是:腎中燥,燥氣上衝,反入肺中,胃中宗氣不能在肺中疏散,因此有諸多發炎,口中乾燥,卻又多痰(痰=濕燥相搏。「濕氣在內,與燥相搏,發為痰飲」),夜間唾涎不收,頻尿不已。我認為痛風應該還在,只是不明顯,因為關節仍偶有疼痛,病灶可能在此。
考慮病人年事較高,不宜躁進,建議先用麥門冬湯,平潤五臟,先減少發炎的不適感,待津液較足之後,再將陽氣提升,解決宗氣反聚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調整。
麥門冬湯(傷寒論原方,兩千多年以前的老方子)
麥門冬245克,生旱半夏35克,西洋參15克,炙甘草15克,粳米100毫升,大棗15克。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藥渣,溫服200毫升,日落前3服,入夜後3服。
生活作息方面,建議不渴則不飲,恢復以「身體感」為主。枇杷膏建議先停用,此方偏寒,不利久服,恐有礙正氣提升。
按摩的部分,可以在晨起後,梳洗之前,以乾毛布摩擦整個頭皮,以及整個臉部,至微感發熱而止。有利於身體少陽正氣提升,排出邪熱。
此方用後,應該不需要大量飲水(如口乾,學生推薦飲用泔糜上部的清湯,可用保溫桶承裝,以便隨時飲用。身患糖尿病的家母用這種俗稱熬爛的大米湯的米油,有效緩解了消渴、夜尿症狀。),口乾多痰的狀況應該能夠緩解,各種發炎的狀況也能減輕。先用一週,再視進展做後續的調整。
二、請教病理
請教:此證如果以《傷寒論》:「消渴,小便多,飲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腎氣丸主之。」何以不用腎氣丸(市面上的皆不是原方腎氣丸,效果不彰),以解小便多的症狀?
答覆:老先生思慮較多,脾較燥,我認為可以把過程放慢一點。先平復燥熱,再提升陽氣。先生表示脈有力,我認為應該可以先從補一點陰液著手。所以我先用麥門冬和人參來處理,人參的效果快,比較能立即見效,但是長期的保養還是要靠腎氣丸。腎氣丸大概會放在第三步之後,長期保養之用。另外,在經驗上,如果排便較有不易的傾向,會緩一點用腎氣丸。如果能確實依建議行事,我認為問題不大。
請教:為何建議以乾毛布摩擦整個頭皮?
答覆:我認為肝受到脾燥的影響,也有較多燥熱,所以夢多。我才會建議乾毛布按摩。肝就不主動處理了,脾中有津(「治肝補脾」),肝自平。
請教:腎中燥,為何燥氣能反入肺呢?
答覆:肺金為腎水之母,本就相通。腎是欲收不欲泄的,但是如果偏燥,腎氣就會反衝入肺,造成宗氣反聚,常見的狀況之一就是「高血壓」。肺喜燥,燥氣就先與肺合了。
請教:其他臟燥會反入肺嗎?
答覆:燥氣在內,也會在五臟內流傳,他臟有燥,自然也會入肺,但是證或許有些不同。如果脾胃燥入肺,人會容易口渴、口乾。
請教:患者此證的身體模型為何?
答覆:患者一派發炎之象,說明內臟組織都處於缺乏津液的乾燒狀態,尤其是腎中津液缺乏,才有夜尿如此頻繁的現象。
參考資料:
高血壓怎麼產生的? vitacillin.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8523.html
答:************************
謝謝!謝謝!
其實,老朽認定生老病死繫諸天,得失禍福一念間;苟求安命太荒唐,豈有色身萬千年。只緣「梅核氣」侵襲經年,影響工作,老朽不得不奮起抗爭之。不幸敗績頻傳,江山易色,只好買了大批「喉片」,隨時伺侯。更不料人愈老病愈驕,及至把睡眠都捲入霉氣,始下定決心向中、西醫求助,老當一寧。
以汝推薦良方視之,除西洋參外,其餘與近日所服之藥類似,甚佳。前文係汝問及近況,據實以告,然已不能算「病」,更無須治療矣!
試想一景:某巍峨大山,奔雲繚繞,有一白髮老叟踽踽其中。該老者背負一大包,包中琳琳總總,皆係各式小包。時狂風稍掀包緣,赫然可見白紙黑字:「腎氣丸」、「白虎湯」……
若是,人還待上山求道乎?求仙乎?遠不如安居紅塵求緩死,拖拖拉拉萬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