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遠猶
謀之不遠,是用大簡;人我迭居,吉凶環轉;老成借籌,寧深毋淺。集「遠猶」。
商高宗
商高宗為太子時,其父小乙嘗使久居民間,與小民出入同事,以知其情。
〔馮述評〕
太祖教諭太子,必命備歷農家,觀其居處、服食、器用,使知農之勞苦。洪武末選秀才,隨春坊官分班入直,近前說民間利害等事。成祖巡行北京,使二皇長孫周行村落,歷觀農桑之事。諭教者宜以為法。
張昭先逮事唐明宗。明宗諸皇子競侈汰。昭疏訓儲之法,略云:「陛下諸子,宜各置師傅,令折節師事之。一日中但令止記一事,一歲之內,所記漸多,則每月終,令師傅共錄奏聞。俟皇子上謁,陛下輒面問,倘十中得五,便可博識安危之故,深究成敗之理。」明宗不能用。
〔馮述評〕
此可為萬世訓儲之法,勝如講經說書,作秀才學問也。
李泌
肅宗子建寧王倓性英果,有才略。從上自馬嵬北行,兵眾寡弱,屢逢寇盜,倓自選驍勇,居上前後,血戰以衛上。上或過時未食,倓悲泣不自勝,軍中皆屬目向之,上欲以倓為天下兵馬元帥,使統諸將東征,李泌曰:「建寧誠元帥才;然廣平,兄也,若建寧功成,豈使廣平為吳太伯乎?」上曰:「廣平,塚嗣也,何必以元帥為重?」泌曰:「廣平未正位東宮,今天下艱難,眾心所屬,在於元帥,若建寧大功既成,陛下雖欲不以為儲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太上皇即其事也。」上乃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皆以屬焉。倓聞之,謝泌曰:「此固倓之心也。」
王叔文
王叔文以棋侍太子。嘗論政至宮市之失,太子曰:「寡人方欲諫之。」眾皆稱贊,叔文獨無言。既退,獨留叔文,問其故。對曰:「太子職當侍膳問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驚,因泣曰:「非先生,寡人何以知此?」遂大愛幸。
〔馮述評〕
叔文固憸險小人,此論自正。
李泌
貞元中,咸陽人上言見白起,令奏云:「請為國家捍御西陲,正月吐蕃必大下。」既而吐蕃果入寇,敗去。德宗以為信然,欲於京城立廟,贈起為司徒。李泌曰:「臣聞『國將興,聽於人』。今將帥立功,而陛下褒賞白起,臣恐邊將解體矣。且立廟京師,盛為禱祝,流傳四方,將召巫風。臣聞杜郵有舊祠,請敕府縣修葺,則不至驚人耳目。」〔邊批:妥帖。〕上從之。
蘇頌
蘇頌執政時,見哲宗年幼,每大臣奏事,但取決於宣仁。哲宗有言,或無對者;唯頌奏宣仁後,必再稟哲宗;有宣諭,必告諸臣俯伏而聽。及貶元祐故官,御史周秩並劾頌,哲宗曰:「頌知君臣之義,無輕議此老。」
宋太祖
宋太祖推戴之初,陳橋守門者拒而不納,遂如封丘門,抱關吏望風啟鑰。及即位,斬封丘吏而官陳橋者,以旌其忠。
至正間,廣東王成、陳仲玉作亂。東莞人何真請於行省,舉義兵,擒仲玉以獻。成築砦自守,圍之,久不下。真募人能縛成者,予錢十千,於是成奴縛之以出,真笑謂成曰:「公奈何養虎為害?」成慚謝。奴求賞,真如數與之。使人具湯鑊,駕諸轉輪車上。成懼,謂將烹己。真乃縛奴於上,促烹之。使數人鳴鼓推車,號於眾曰:「四境有奴縛主者,視此!」人服其賞罰有章,嶺表悉歸心焉。
〔馮述評〕
高祖戮丁公而封項伯,賞罰為不均矣;光武封蒼頭子密為不義侯,尤不可訓。當以何真為正。
宋太祖
初,太祖謂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節鎮太重,君弱臣強,今唯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語未畢,上曰:「卿勿言,我已諭矣。」「邊批:聰明。」頃之,上與故人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無有窮已,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安枕而臥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皆惶恐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雖無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何?一旦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頓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憐,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欲富貴者,不過多得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邊批:王翦、蕭何所以免禍。〕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疾,請解兵權。
〔馮述評〕
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幹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若非君臣偷安,力主和議,則寇準、李綱、趙鼎諸人用之有餘,安在為弱乎?
熙寧中,作坊以門巷委狹,請直而寬廣之。神宗以太祖創始,當有遠慮,不許。既而眾工作苦,持兵奪門,欲出為亂,一老卒閉而拒之,遂不得出,捕之皆獲。〔邊批:設險守國道只如此。〕
神宗一日行後苑,見牧猳豬者,問:「何所用?」牧者曰:「自太祖來,嘗令畜,自稚養至大,則殺之,更養稚者。累朝不改,亦不知何用。」神宗命革之,月餘,忽獲妖人於禁中,索豬血澆之,倉卒不得,方悟祖宗遠慮。
郭欽
漢魏以來,羌、胡、鮮卑降者,多處之塞內諸郡。其後數因忿恨,殺害長吏,漸為民患。侍御史郭欽請及平吳之威、謀臣猛將之略,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此萬世長策也。不聽。卒有五胡之亂。
〔馮述評〕
只有開國餘威可乘,失此則無能為矣。宋初不能立威契丹,卒使金、元之禍相尋終始;我太祖北逐金、元,威行沙漠,文皇定鼎燕都,三黎來庭,豈非萬世久安之計乎!
呂端
李繼遷擾西鄙。保安軍奏獲其母,太宗欲誅之,以寇準居樞密,獨召與謀。准退,過相幕,呂端謂准曰:「上戒君勿言於端乎?」准曰:「否。」告之故。端曰:「何以處之?」准曰:「欲斬於保安軍北門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計之得也。」即入奏曰:「昔項羽欲烹太公,高祖願分一杯羹。夫舉大事不顧其親,況繼遷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殺之,明日繼遷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結怨,益堅其叛耳。」太宗曰:「然則如何?」端曰:「以臣之愚,宜置於延州,使善視之,以招來繼遷。即不即降,終可以係其心,而母生死之命在我矣。」太宗拊髀稱善,曰:「微卿,幾誤我事!」其後母終於延州。繼遷死,子竟納款。
〔馮述評〕
具是依,則為俺答之款;具是違,則為奴囚之叛。
徐達
大將軍達之蹙元帝於開平也,缺其圍一角,使逸去。常開平怒亡大功。大將軍言:「是雖一狄,然嘗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將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則縱之固便。」開平且未然。及歸報,上亦不罪。
〔馮述評〕
省卻了太祖許多計較。然大將軍所以敢於縱之者,逆知聖德之弘故也。何以知之?於遙封順帝、赦陳理為歸命侯而不誅知之。
富弼
元旦日食,富弼請罷宴撤樂,呂夷簡不從。弼曰:「萬一契丹行之,恐為中國羞。」後有自契丹還者,言虜是日罷宴。仁宗深悔之。
〔馮述評〕
值華、虜爭勝之日,故以契丹為言。其實理合罷宴,不係虜之行不行也。
司馬光
交趾貢異獸,謂之麟。司馬公言:「真偽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為瑞;若偽,為遠夷笑。願厚賜而還之。」
〔馮述評〕
方知秦皇、漢武之愚。
蘇頌
邊帥遣種樸入奏:「得諜言,阿裡骨已死,國人未知所立。契丹官趙純忠者,謹信可任。願乘其未定,以勁兵數千,擁純忠入其國,立之。」眾議如其請,蘇頌曰:「事未可知,今越境立君,儻彼拒而不納,得無損威重乎?徐觀其變,俟其定而撫戢之,未晚也。」已而阿裡骨果無恙。
陳秀 劉大夏
熙寧中,高麗入貢,所經郡縣悉要地圖,所至皆造送。至揚州,牒取地圖。是時陳秀公守揚,紿使者欲盡見兩浙所供圖,仿其規制供之。及圖至,都聚而焚之,具以事聞。
〔馮述評〕
宋初,遣盧多遜使李國主。還,艤舟宣化口,使人白國主曰:「朝廷重修天下圖經,史館獨缺江東諸州。願各求一本以歸。」國主急令繕寫送之。於是盡得其十九州之形勢、屯戌遠近、戶口多寡以歸,朝廷始有用兵之意。秀公此舉,蓋懲前事雲。
成化十六年,朝鮮請改貢道因建州女直邀劫故。中官有朝鮮人為之地,眾將從之。職方郎中劉大夏獨執不可,曰:「朝鮮貢道,自鴉鶻關出遼陽,經廣寧,過前屯,而後入山海,迂迴三四大鎮,此祖宗微意。若自鴨綠江抵前屯、山海,路大徑,恐貽他日憂。」卒不許。
陳恕
陳晉公為三司使,真宗命具中外錢穀大數以聞,怒諾而不進。久之,上屢趣之,恕終不進。上命執政詰之,恕曰:「天子富於春秋,若知府庫之充羨,恐生侈心。」
〔馮述評〕
李吉甫為相,撰《元和國計簿》上之,總計天下方鎮、州、府、縣戶稅實數,比天寶戶稅四分減三,天下仰給縣官者八十二萬餘人,比天寶三分增一,其水旱所傷、非時調發者,不在此數,欲以感悟朝廷。大臣憂國深心類如此。
李沆
李沆為相,王旦參知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歎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游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為警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語曰:『外寧必有內憂。』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則知憂而治之。沆死,子必為相,遽與虜和親,一朝疆埸無事,恐人主漸生侈心耳!」旦未以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及不孝惡逆之事奏聞,上為之變色,慘然不悅。旦以為:「細事不足煩上聽,且丞相每奏不美之事,拂上意。」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常懷憂懼。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狗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此參政他日之憂也。」
沆沒後,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營宮殿,搜講墜典,靡有暇日。旦親見王欽若、丁謂等所為,欲諫,則業已同之。欲去,則上遇之厚,乃知沆先識之遠,歎曰:「李文靖真聖人也!」
〔馮述評〕
《左傳》,晉、楚遇於鄢陵,范文子不欲戰,曰:「唯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盍釋楚以為外懼乎?」厲公不聽,戰楚勝之。歸益驕,任嬖臣胥童,誅戮三卻,遂見弒於匠麗。文靖語本此。
韓琦
太宗、仁宗嘗獵於大名之郊,題詩數十篇,賈昌朝時刻於石。韓琦留守日,以其詩藏於班瑞殿之壁。客有勸琦摹本以進者。琦曰:「修之得已,安用進為?」客亦莫諭琦意。韓絳來,遂進之。琦聞之,歎曰:「昔豈不知進耶?顧上方銳意四夷事,不當更導之耳。」
石守道編《三朝聖政錄》,將上。一日求質於琦,琦指數事:其一,太祖惑一宮鬟,視朝晏。群臣有言,太祖悟,伺其酣寢,刺殺之。琦曰:「此豈可為萬世法?已溺之,乃惡其溺而殺。彼何罪?使其復有嬖,將不勝其殺矣。」遂去此等數事。守道服其精識。
劉大夏
天順中,朝廷好寶玩。中貴言,宣德中嘗遣太監王三保使西洋,獲奇珍無算。帝乃命中貴至兵部,查王三保至西洋水程。時劉大夏為郎,項尚書公忠令都吏檢故牒,劉先檢得,匿之。都吏檢不得,復令他吏檢。項詰都吏曰:「署中牘焉得失?」劉微笑曰:「昔下西洋,費錢穀數十萬,軍民死者亦萬計。此一時弊政,牘即存,尚宜毀之,以拔其根,猶追究其有無耶?」項聳然,再揖而謝,指其位曰:「公達國體,此不久屬公矣。」
又,安南黎灝侵佔城池,西略諸土夷,敗於老撾。中貴人汪直欲乘間討之,使索英公下安南牘。大夏匿弗予。尚書為榜吏至再,大夏密告曰:「釁一開,西南立糜爛矣。」尚書悟,乃已。
〔馮述評〕
此二事,天下陰受忠宣公之賜而不知。
崔群 劉大夏
憲宗嘉崔群讜直,命學士自今奏事,必取群連署,然後進之。群曰:「翰林舉動,皆為故事。必如是,後來萬一有阿媚之人為之長,則下位直言無自而進矣。」遂不奉詔。
上御文華殿,召劉大夏諭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商榷,又以非卿部內事而止。今後有當行當罷者,卿可以揭帖密進。」大夏對曰:「不敢。」上曰:「何也?」大夏曰:「先朝李孜省可為鑒戒。」上曰:「卿論國事,豈孜省營私害物者比乎?」大夏曰:「臣下以揭帖進,朝廷以揭帖行,是亦前代斜封、墨敕之類也。陛下所行,當遠法帝王,近法祖宗,公是公非,與眾共之,外付之府部,內咨之閣臣可也。如用揭帖,因循日久,視為常規。萬一匪人冒居要職,亦以此行之,害可勝言?此甚非所以為後世法,臣不敢效順。」上稱善久之。
〔馮述評〕
老成遠慮,大率如此,由中無寸私、不貪權勢故也。
富弼
富鄭公為樞密使,值英宗即位,頒賜大臣。已拜受,又例外特賜。鄭公力辭,東朝遣小黃門諭公曰:「此出上例外之賜。」公曰:「大臣例外受賜,萬一人主例外作事,何以止之?」辭不受。
范仲淹
劫盜張海將過高郵,知軍晁仲約度不能御,諭軍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勞之。事聞,朝廷大怒,富弼議欲誅仲約。仲淹曰:「郡縣兵械足以戰守,遇賊不御,而反賂之,法在必誅;今高郵無兵與械,且小民之情,醵出財物而免於殺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釋之。弼慍曰:「方欲舉法,而多方阻撓,何以整眾?」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他日手滑,恐吾輩亦未可保。」弼不謂然。及二人出按邊,弼自河北還,及國門,不得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彷徨繞牀,歎曰:「范六丈聖人也。」
趙鼎
劉豫揭榜山東,妄言御醫馮益遣人收買飛鴿,因有不遜語。知泗州劉綱奏之,張濬請斬益以釋謗,趙鼎繼奏曰:「益事誠曖昧,然疑似間,有關國體,然朝廷略不加罰,外議必謂陛下實嘗遣之,有累聖德,不若暫解其職,姑與外祠,以釋眾惑。」上欣然,出之浙東。濬怒鼎異己,鼎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則黨合而禍大;緩之,則彼自相擠,今益罪雖誅,不足以快天下,然群閹恐人君手滑,必力爭以薄其罪,不若謫而遠之,既不傷上意,彼見謫輕,必不致力營求;又幸其位,必以次窺進,安肯容其人耶?若力排之,此輩側目吾人,其黨愈固而不破矣。」濬始歎服。
文彥博
富弼用朝士李仲昌策,自澶州商胡河穿六塔渠,入橫隴故道。北京留守賈昌朝素惡弼,陰約內侍武繼隆,令司天官二人,俟執政聚時,於殿廷抗言:「國家不當穿河北方,以致上體不安。」後數日,二人又聽繼隆,上言:請皇后同聽政。史志聰以狀白彥博,彥博視而懷之,徐召二人詰之曰:「天文變異,汝職所當言也;何得輒預國家大事耶?汝罪當族。」二人大懼。彥博曰:「觀汝直狂愚,今未忍治汝罪。」二人退,乃出狀以視同列,同列皆憤怒,曰:「奴輩敢爾,何不斬之?」彥博曰:「斬之則事彰灼,中宮不安矣。」既而議遣司天官定六塔方位,復使二人往。〔邊批:大作用。〕二人恐治前罪,更言六塔在東北,非正北也。
王旦
王旦為兗州景靈宮朝修使,內臣周懷政偕行。或乘間請見,旦必俟從者盡至,冠帶出見於堂皇,白事而退。後懷政以事敗,方知旦遠慮。內臣劉承規以忠謹得倖,病且死,求為節度使。帝語旦曰:「承規待此以瞑目。」旦執不可,曰:「他日將有求為樞密使者,奈何?」遂止。自是內臣官不過留後。
王守仁
陽明公既擒逆濠,江彬等始至。遂流言誣公,公絕不為意。初謁見,彬輩皆設席於旁,令公坐。公佯為不知,竟坐上席,而轉旁席於下。彬輩遽出惡語,公以常行交際事體平氣諭之,復有為公解者,乃止。公非爭一坐也,恐一受節制,則事機皆將聽彼而不可為矣。〔邊批:高見。〕
王安
鄭貴妃有寵於神廟。熹宗大婚禮,妃當主婚。廷臣謀於中貴王安曰:「主婚者,乃與政之漸,不可長也,奈何?」或獻計曰:「以位則貴妃尊,以分則穆廟隆慶恭妃長,盍以恭妃主之?」曰:「奈無璽何?」曰:「以恭妃出令,而以御璽封之,誰曰不然?」安從之,自是鄭氏不復振。
陳仲微
仲微初為莆田尉,署縣事。縣有誦仲微於當路,而密授以薦牘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負縣租,竟逮其奴,是人有怨言。仲微還其牘,緘封如故。是人慚謝。
陳寔
寔,字仲弓,以名德為世所宗。桓帝時,黨事起,逮捕者眾,人多避逃,寔曰:「吾不就獄,眾無所恃。」竟詣獄請囚,會赦得釋。靈帝初,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讓父死,歸葬穎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寔獨弔焉。後復誅黨人,讓以寔故,頗多全活。
〔馮述評〕
即菩薩捨身利物,何以加此?狄梁公之事偽周,鳩摩羅什之事苻秦,皆是心也。
姚崇
姚崇為靈武道大總管。張柬之等謀誅二張,崇適自屯所還,遂參密議,以功封梁縣侯。武後遷上陽宮,中宗率百官問起居。五公相慶,崇獨流涕。柬之等曰:「今豈流涕時耶?恐公禍由此始。」崇曰:「比與討逆,不足為功。然事天後久,違舊主而泣,人臣終節也。由此獲罪,甘心焉。」後五王被害,而崇獨免。
〔馮述評〕
武後遷,五公相慶,崇獨流涕。董卓誅,百姓歌舞,邕獨驚歎。事同而禍福相反者,武君而卓臣,崇公而邕私也。然驚歎者,平日感恩之真心;流涕者,一時免禍之權術。崇逆知三思猶在,後將噬臍,而無如五王之不聽何也。吁,崇真智矣哉!
孔子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馮述評〕
袁了凡曰:「自俗眼觀之,子貢之不受金似優於子路之受牛,孔子則取由而黜賜,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論流弊,不論一時論永久,不論一身論天下。
宓子
齊人攻魯,由單父。單父之老請曰:「麥已熟矣,請任民出獲,可以益糧,且不資寇。」三請,而宓子不許。俄而齊寇逮於麥。季孫怒,使人讓之。宓子蹙然曰:「今茲無麥,明年可樹。若使不耕者獲,是使民樂有寇。夫單父一歲之麥,其得失於魯不加強弱;若使民有幸取之心,其創必數世不息。」季孫聞而愧曰:「地若可入,吾豈忍見宓子哉!」
〔馮述評〕
於救世似迂,於持世甚遠。
程琳
程琳,字天球,為三司使日,議者患民稅多名目〔馮注:大麥纊絹綢鞋錢食鹽錢〕,恐吏為奸,欲除其名而合為一。琳曰:「合為一而沒其名,一時之便,後有興利之臣,必復增之,是重困民也。」議者雖唯唯,然當時猶未知其言之為利。至蔡京行方田之法,盡並之,乃始思其言而咨嗟焉。
高明
黃河南徙,民耕汙地,有收。議者欲履畝坐稅。高御史明不可,曰:「河徙無常,稅額不改,平陸忽復巨浸,常稅猶按舊籍,民何以堪?」遂報罷。
〔馮述評〕
每見沿江之邑,以攤江田賠糧致困,蓋沙漲成田,有司喜以升科見功,而不知異日減科之難也。
川中之鹽井亦然,陳於陛《意見》云:「有井方有課,因舊井塌壞,而上司不肯除其課,百姓受累之極,即新井亦不敢開。宜立為法:凡廢井,課悉與除之;新井許其開鑿,開成日免課,三年後方徵收,則民困可蘇而利亦興矣。若山課多,一時不能盡蠲,宜查出另為一籍,有恩典先及之,或緩徵,或對支,徐查新漲田,即漸補扣。數年之後,其庶幾乎?」
查洪武二十八年,戶部節奉太祖聖旨:「山東、河南民人,除已入額田地照舊徵外,新開荒的田地,不問多少,永遠不要起科,有氣力的盡他種。」按:此可為各邊屯田之法。
王鐸
王鐸為京兆丞時,李蠙判度支,每年以江淮運米至京,水陸腳錢鬥計七百;京國米價鬥四十,議欲令江淮不運米,但每斗納錢七百。鐸曰:「非計也。若於京國糴米,且耗京國之食;若運米自淮至京國,兼濟無限貧民也。」
糴米之制,業已行矣,竟無敢阻其議者。都下米果大貴,未經旬而度支請罷,以民無至者也。識者皆服鐸之察事,以此大用。
〔馮述評〕
國初中鹽之法,輸粟實邊,支鹽內地。商人運粟艱苦,於是募民就邊墾荒,以便輸納,而邊地俱成熟矣。此鹽、屯相須之最善法也。自葉侍郎淇徇鄉人之請,改銀輸部,而邊地日漸拋荒,粟遂騰貴,并鹽法亦大敝壞矣。「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聖言真可畏哉!
孫伯純
孫伯純史館知海州日,發運司議置洛要、板浦、惠澤三鹽場,孫以為非便。發運使親行郡,決欲為之,孫抗論排沮甚堅。百姓遮縣,自言置鹽場為便。孫曉之曰:「汝愚民,不知遠計。官賣鹽雖有近利,官鹽患在不售,不患在不足。鹽多而不售,遺患在三十年後。」至孫罷郡,卒置三場。其後連海間刑獄盜賊差役,比舊浸繁,緣三鹽場所置。積鹽山積,運賣不行,虧失欠負,動輒破人產業,民始患之。又朝廷調軍器,有弩樁箭幹之類,海州素無此物,民甚苦之,請以鰾胶充折。孫謂之曰:「弩樁箭幹,共知非海州所產,蓋一時所須耳。若以土產物代之,恐汝歲歲被科無已時也。」
張詠
張忠定知崇陽縣。民以茶為業,公曰:「茶利厚,官將榷之,不若早自異也。」命拔茶而植桑,民以為苦。其後榷茶,他縣皆失業,而崇陽之桑皆已成,為絹歲百萬匹。民思公之惠,立廟報之。
〔馮述評〕
文溫州林官永嘉時,其地產美梨。有持獻中官者,中官令民納以充貢。公曰:「梨利民幾何?使歲為例,其害大矣!」俾悉伐其樹。中官怒而譖之,會薦卓異得免。
近年虎丘茶亦為僧所害,僧亦伐樹以絕之。
嗚呼!中官不足道,為人牧而至使民伐樹以避害,此情可不念歟?〔馮注:林、衡山先生之父。〕
《泉南雜誌》云:泉地出甘蔗,為糖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種蔗者。故稻米益乏,皆仰給於浙直海販。蒞茲土者,當設法禁之,驟似不情,惠後甚溥。
李允則
李允則再守長沙。湖湘之地,下田藝稻穀,高田水力不及,一委之蓁莽。允則一日出令曰:「將來並納粟米稈草。」湖民購之襄州,每一斗一束,至湘中為錢一千。自爾競以田藝粟,至今湖南無荒田,粟米妙天下焉。
程顥 畢仲游
神宗升遐,會程顥以檄至府。舉哀既罷,留守韓康公之子宗師,問:「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馬君實、呂晦叔作相矣!」又問:「果作相,當如何?」曰:「當與元豐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韓曰:「何憂?」曰:「元豐大臣皆嗜利者,使自變其已甚害民之法,〔邊批:必使自變,乃不可復變。〕則善矣。不然,衣冠之禍未艾也。君實忠直,難與議,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已而皆驗。
〔馮述評〕
建中初〔馮注:徽宗年號〕,江公望為左司諫,上言:「神考與元祐〔馮注:哲宗初號〕諸臣,非有斬祛、射鉤之隙也,先帝信仇人黜之。陛下若立元祐為名,必有元豐〔馮注:神宗改元〕、紹聖〔馮注:哲宗改元〕為之對,有對則爭興,爭興則黨復立矣。」
司馬光為政,反王安石所為。畢仲游予之書曰:「昔安石以興作之說動先帝,而患財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蓋散青苗、置市易、斂役錢、變鹽法者,事也;而欲興作患不足者,情出。〔邊批:此弊必窮其源而後可救。〕未能杜其興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斂變置之事,是以百說而百不行。今遂廢青苗、罷市易、蠲役錢、去鹽法,凡號為利而傷民者,一掃而更之。則向來用事於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廢,市易不可罷,役錢不可蠲,鹽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動上意。雖致石人而使聽之,猶將動也。如是,則廢者可復散,罷者可復置,蠲者可復斂,去者可復存矣。為今之策,當大舉天下之計,深明出入之數,以諸路所積之錢粟,一歸地官,使經費可支二十年之用。數年之間,又將十倍於今日。使天子曉然知天下之餘於財也。則不足之論不得陳於前,而後新法始可永罷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職司使者,約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雖起二三舊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數,烏在其勢之可為也?勢未可為而欲為之,則青苗雖廢將復散,況未廢乎?市易、役錢、鹽法亦莫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間,其父子兄弟喜見顏色而未敢賀者,以其病之猶在也。」光得書聳然,竟如其慮。
陳瓘
陳瓘方赴召命,至闕,聞有中旨,令三省繳進前後臣僚章疏之降出者。瓘謂宰屬謝聖藻曰:「此必有奸人圖蓋己愆而為此謀者。若盡進入,則異時是非變亂,省官何以自明?」因舉蔡京上疏請滅劉摯等家族,乃妄言攜劍入內欲斬王圭等數事。謝驚悚,即白時宰,錄副本於省中。其後京黨欺誣蓋抹之說不能盡行,由有此跡,不可泯也。
鄒浩還朝,帝首言及諫立後事,獎歎再三,詢:「諫草安在?」對曰:「焚之矣。」退告陳瓘,瓘曰:「禍其始此乎?異時奸人妄出一緘,則不可辨矣。」
初,哲宗一子獻愍太子茂,昭懷劉氏為妃時所生,帝未有子,而中宮虛位,後因是得立,然才三月而夭。浩凡三諫立劉后,隨削其稿。蔡京用事,素忌浩,乃使其黨為偽疏,言「劉后殺卓氏而奪其子,欺人可也,詎可以欺天乎?」徽宗詔暴其事,遂再謫衡州別駕,尋竄昭州,果如言。
〔馮述評〕
二事一局也。謝從之而免讒,鄒違之而構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尤信!
徽宗初,欲革紹聖之弊以靖國,於是大開言路。眾議以瑤華復位、司馬光等敘官為所當先。陳瓘時在諫省,獨以為「幽廢母后、追貶故相,彼皆立名以行,非細故也,今欲正復,當先辨明誣罔,昭雪非辜,誅責造意之人,然後發詔,以禮行之,庶無後患,不宜欲速貽悔。」朝議以公論久鬱,速欲取快人情,遽施行之。〔邊批:無識者每坐此弊。〕
至崇寧間,蔡京用事,悉改建中之政,人皆服公遠識。
陳公在通州。張無垢〔馮注:商英〕入相,欲引公自助,時置政典局,乃自局中奉旨,取公所著《尊堯集》,蓋將施行所論,而由局中用公也。公料其無成,書已繕寫未發,州郡復奉政典局牒催促。公乃用奏狀進表,以黃帕封緘,徼申政典局,乞於御前開拆。或謂公當徑申局中,何必通書廟堂,公曰:「恨不得直達御覽,豈可復與書耶?彼為宰相,有所施為,不於三省公行,乃置局建官若自私者,人將懷疑生忌,恐《尊堯》至而彼已動搖也,遠其跡猶恐不免,況以書耶?」已而悉如公言,張既罷黜,公亦有台州之命,責詞猶謂公「私送與張商英,意要行用」,於是眾人服公遠識。
林立山
《武廟實錄》將成時,首輔楊廷和以忤旨罷歸,中貴張永坐罪廢。翰林林立山奏記副總裁董中峰曰:「史者,萬世是非之權衡。昨聞迎立一事,或曰由中,或曰內閣;誅賊彬,或云由廷和,或云由永。〔邊批,各從其黨。〕疑信之間,茫無定據。今上方總核名實,書進二事,必首登一覽,恐將以永真有功,廷和真有罪。君子小人,進退之機決矣。」董公以白總裁費鵝湖,乃據實書:「慈壽太后遣內侍取決內閣。」天子由是傾心宰輔,宦寺之權始輕。
周宗 韓雍
烈祖鎮建業日,義祖薨於廣陵,致意將有奔喪之計,康王以下諸公子謂周宗曰:「幸聞兄長家國多事,宜抑情損禮,無勞西渡也。」宗度王似非本意,堅請報簡,示信於烈祖,康王以匆遽為詞,宗袖中出筆,復為左右取紙,得故茗紙貼,乞手札。康王不獲已而札曰:「幸就東府舉哀,多壘之秋,二兄無以奔喪為念也。」明年烈祖朝覲廣陵,康王及諸公子果執上手大慟,誣上不以臨喪為意,詛讓百端,冀動物聽。上因出王所書以示之,王面見顏而已。
韓公雍旬宣江右時,忽報寧府之弟某王至。公托疾,乞少需,〔邊批:已猜著幾分。〕密遣人馳召三司,且索白木幾。公匍匐拜迎。王入,具言兄叛狀,公辭病聵莫聽,請書。王索紙,左右舁幾進,王詳書其事而去。公上其事,朝廷遣使按,無跡。時王兄弟相歡,諱無言。使還,朝廷坐韓離間親王罪,械以往。韓上木幾親書,方釋。
喻樗
張濬與趙鼎同志輔治,務在塞幸門、抑近習,相得甚歡。人知其將並相,史館校勘喻樗獨曰:「二人宜且同在樞府,他日趙退則張繼之,立事任人,未甚相遠,則氣脈長。若同在相位,萬一不合而去,則必更張,是賢者自相悖戾矣。」
〔馮述評〕
曹可以繼蕭,費、董可以繼諸葛,此君子所以自衍其氣脈也。若乃不貴李責力,以遺孝和;不貴張齊賢,以遺真廟。是人主自以私恩為市,非帝王之公矣。
楊榮
王振謂楊士奇等曰:「朝廷事虧三楊先生,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其後當如何?」士奇曰:「老臣當盡瘁報國,死而後已。」榮曰:「先生休如此說,吾輩衰殘,無以效力,行當擇後生可任者以報聖恩耳。」振喜,翌日即薦曹鼐、苗衷、陳循、高谷等,遂次第擢用。士奇以榮當日發言之易。榮曰:「彼厭吾輩矣,吾輩縱自立,彼其自已乎?一旦內中出片紙,命某人入閣,則吾輩束手而已。今四人竟是吾輩人,當一心協力也。」士奇服其言。
〔馮述評〕
李彥和〈見聞雜記〉云:「言官論劾大臣,必須下功夫,看見眼前何人可代得。代者,必賢於去者,必有益於國家,方是忠於進言。若只做得這篇文字,打出自己名頭,毫於國家無補,不如緘口不言,反於言責無損。」此亦可與楊公之論合看。
趙鳳楊 王司帑
初,晉陽相者周玄豹,嘗言唐主貴不可言。至是唐主欲召詣闕。趙鳳曰:「玄豹言已驗,若置之京師,則輕躁狂險之人必輻湊其門。自古術士妄言致人族滅者多矣!」乃就除光祿卿致仕。
楊王沂中閒居,郊行,遇一相押字者,楊以所執杖書地上作一畫。相者再拜曰:「閣下何為微行至此?宜自愛重。」王諤然,詰其所以。相者曰:「土上一畫,乃『王』字也。」王笑,批緡錢五百萬,仍用常所押字,命相者翌日詣司帑。司帑持券熟視曰:「汝何人,乃敢作我王偽押來賺物。吾當執汝詣有司問罪。」相者具言本末,至聲屈,冀動王聽。王之司謁與司帑打合五千緡與之,相者大慟,痛罵司帑而去。異日乘間白楊,楊怪問其故,對曰:「他今日說是王者,來日又胡說增添,則王之謗厚矣!且恩王已開王社,何所復用相。」王起,撫其背曰:「爾說得是。」即以予相者幾百萬旌之。〔邊批:賞得是。〕
程顥
程顥為越州僉判,蔡卞為帥,待公甚厚。初,卞嘗為公語:「張懷素道術通神,雖飛禽走獸能呼遣之。至言孔子誅少正卯,彼嘗諫以為太早;漢祖成臯相持,彼屢登高觀戰。不知其歲數,殆非世間人也!」公每竊笑之。及將往四明,而懷素且來會稽。卞留少俟,公不為止,曰:「『子不語怪、力、亂、神』,以不可訓也,斯近怪矣。州牧既甚信重,士大夫又相諂合,下民從風而靡,使真有道者,固不願此。不然,不識之未為不幸也!」後二十年,懷素敗,多引名士。〔邊批:欲以自脫。〕或欲因是染公,竟以尋求無跡而止。非公素論守正,則不免於羅織矣。
〔馮述評〕
張讓,眾所棄也,而太丘獨不難一弔。張懷素,眾所奉也,而伯淳獨不輕一見。明哲保身,豈有定局哉!具二公之識,並行不悖可矣!蔡邕亡命江海積十二年矣,不能自晦以預免董卓之辟;逮既辟,稱疾不就猶可也,乃因卓之一怒,懼禍而從;受其寵異,死猶歎息。初心謂何?介而不果,涅而遂淄,公論自違,猶望以續史倖免,豈不愚乎?視太丘愧死矣!
《容齋隨筆》云:會稽天寧觀老何道士,居觀之東廊,栽花釀酒,客至必延之。一日有道人貌甚偉,款門求見。善談論,能作大字。何欣然款留,數日方去。未幾,有妖人張懷素謀亂,即前日道人也。何亦坐係獄,良久得釋。自是畏客如虎,杜門謝客。忽有一道人,亦美風儀,多技術。西廊道士張若水介之來謁,何大怒罵,合扉拒之。此道乃永嘉林靈噩,旋得上幸,貴震一時,賜名靈素,平日一飯之恩無不厚報。若水乘驛赴闕,官至蕊珠殿校籍,父母俱榮封。而老何以嘗罵故,朝夕憂懼。若水以書慰之,始少安。此亦知其一不知其二之鑒也!
薛季昶 徐誼
張柬之等既誅二張,遷武後,薛季昶曰:「二凶雖誅,產、祿猶在。去草不除根,終當復生。」桓彥范曰:「三思幾上肉耳,留為天子藉手。」季昶歎曰:「吾無死所矣。」及三思亂政,范甚悔之。
趙汝愚先借韓侂冑力,通宮掖,立寧宗。事成,徐誼曰:「侂冑異時必為國患,宜飽其欲而遠之。」葉適亦謂汝愚曰:「侂冑所望不過節鉞,宜與之。」朱熹曰:「汝愚宜以厚賞酬侂冑,勿令預政。」汝愚謂其易制,皆不聽,止加侂冑防禦使。侂冑大怨望,遂構汝愚之禍。
武三思、韓侂冑,皆小人也。然三思有罪,故宜討而除之;冑有功,故宜賞而遠之。除三思,宜及遷武氏之時;遠侂冑,宜及未得志之日,過此皆不可為矣。五王、汝愚皆自恃其位望才力,可以凌駕而有餘,而不知兇人手段更勝於豪傑。何者?此疏而彼密,此寬而彼狠也!忠謀不從,自貽伊戚。悲夫!
李賢
李賢嘗因軍官有增無減,進言謂:「天地間萬物有長必有消,如人只生不死,無處著矣。自古有軍功者,雖以金書鐵券,誓以永存,然其子孫不一再而犯法,即除其國;或能立功,又與其爵。豈有累犯罪惡而不革其爵者?今若因循久遠,天下官多軍少,民供其俸,必致困窮,而邦本虧矣,不可不深慮也。」
〔馮述評〕
議論關係甚大。
劉晏
劉晏於揚子置場造船,艘給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請損之。晏曰:「不然。論大計者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完矣。若遽與之屑屑較計,安能久行乎?異日必有減之者,減半以下猶可也,過此則不能運矣。」後五十年,有司果減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計費而給之,無復羨餘,船益脆薄易壞,漕運遂廢。〔邊批:惜小妨大。〕
李晟
李晟之屯渭橋也,熒惑守歲,久乃退,府中皆賀曰:「熒惑退,國家之利,速用兵者昌。」晟曰:「天子暴露,人臣當力死勤難,安知天道邪?」至是乃曰:「前士大夫勸晟出兵,非敢拒也。且人可用而不可使之知也。夫唯五緯盈縮不常,晟懼復守歲,則吾軍不戰自屈矣!」皆曰:「非所及也!」
〔馮述評〕
田單欲以神道疑敵(見《兵智部》),李晟不欲以天道疑軍。
呂端
仁宗時,大內災,宮室略盡。比曉,朝者盡至;日晏,宮門不啟,不得聞上起居。兩府請入對,不報。久之,上御拱宸門樓,有司贊謁,百官盡拜樓下。呂文靖〔馮注:端〕獨立不動,上使人問其意,對曰:「宮庭有變,群臣願一望天顏。」上為舉簾俯檻見之,乃拜。
羊馬因 劉慶祖
趙汝愚與韓侂冑既定策,欲立寧宗,尊光宗為太上皇。汝愚諭殿帥郭杲,以軍五百至祥禧殿前祈請御寶。杲入,索於職掌內侍羊馬因、劉慶祖。二人私議曰:「今外議洶洶如此,萬一璽入其手,或以他授,豈不利害?」〔邊批:也慮得是。〕於是封識空函授杲。二璫取璽從間道詣德壽宮,納之憲聖。及汝愚開函奉璽之際,憲聖自內出璽與之。
〔馮述評〕
璽何等物,而欲以力取、以恩獻?此與絳侯請間之意同。功名之士,未聞道也。絕大一題目,而好破題反被二閹做去。惜夫!
裴寬 李祐
裴寬嘗為潤州參軍。時刺史韋詵為女擇婿,未得。會休日登樓,見有所瘞於後圃者。訪其人,曰:「此裴參軍也。義不以苞苴污家。適有人餉鹿脯,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耳。」詵嗟異,遂妻以女。婚日,詵幃其女,使觀之:寬瘠而長,時衣碧,族人皆笑呼為「碧鸛」。詵曰:「愛其女,必以為賢公侯妻。可貌求人乎?」寬後歷禮部尚書,有聲。
李祐爵位既高,公卿多請婚其女。祐皆拒之,一日大會幕僚,言將納婿。眾謂必貴戚名族。及登宴,寂然。酒半,祐引末座一將,謂曰:「知君未婚,敢以小女為托。」即席成禮。他日或請其故,祐曰:「每見衣冠之家,締婚大族。其子弟習於淫奢,多不令終,我以韜鈐致位,自求其偶。何必仰高以博虛望?」聞者以為卓識。
〔馮評譯文〕
溫公云:「娶婦必不及吾家者,嫁女必勝吾家者。娶婦不及吾家,則知儉素;嫁女勝吾家,則知畏謹。」時謂名言。觀韋、李二公擇婿,溫公義猶未盡。
王旦
文正公之婿韓公,例當遠任,公私以語其女曰:「此小事,勿憂。」一日,謂女曰:「韓郎知洋州矣。」女大驚。公曰:「爾歸吾家,且不失所。吾若有所求,使人指韓郎婦翁奏免遠適,累其遠大也。」韓聞之,曰:「公待我厚如此。」後韓終踐二府。古人自愛愛人,不爭目睫,類如此。
公孫儀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爭買魚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邊批:見得透。〕夫既受魚,必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免於相,雖嗜魚其誰給之?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不受魚,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孫叔敖
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丘,若地不利而名甚惡,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長有者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辭而不受,請寢丘。與之,至今不失。
范鎮
范純夫言,曩子弟赴官,有乞書於蜀公者,蜀公不許,曰:「仕宦不可廣求人知,受恩多,難立朝矣。」〔邊批:味之無窮。〕
〔馮述評〕
國朝劉忠宣公有云:「仕途勿廣交,受人知。只如朋友,若三數人得力者,自可了一生。」嗚呼,真老成練事之語!
汪公
王雲鳳出為陝西提學,台長汪公謂之曰:「君出振風紀,但盡分內事,勿毀淫祠、禁僧道。」雲鳳曰:「此正我輩事,公何以云然?」公曰:「君見得真確則可,見之不真,而一時慕名為之,他日妻妾子女有疾,不得不禱祠,一禱祠則傳笑四方矣。」雲鳳歎服。此文衡山說,恨汪公失其名。
〔馮述評〕
見得真確,出自學問,狄梁公是也。慕名者未有不變,仕人舉動,當推類自省。
華歆 王朗
華歆、王朗乘船避難,有一人欲附。歆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耶?」遂攜拯如初。
下岩院住持
巴東下岩院主僧,得一青磁碗,攜歸,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滿其中。更置少米,經宿,米亦滿;錢及金銀皆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過江簡田,懷中取碗擲於中流。弟子驚愕,師曰:「吾死,汝輩寧能謹飭自守乎?棄之,不欲使汝增罪也。」〔出吳淑〈秘閣聞談〉。淑,宋初人。〕
沈萬三家有聚寶盆,類此。高皇取試之,無驗,仍還沈。後築京城,復取此盆鎮南門下,因名聚寶門雲。
東海錢翁
東海錢翁,以小家致富,欲卜居城中。或言:「某房者,眾已償價七百金,將售矣,亟往圖之。」翁閱房,竟以千金成券。子弟曰:「此房業有成議,今驟增三百,得無溢乎?」翁笑曰:「非爾所知也,吾儕小人,彼違眾而售我,不稍溢,何以塞眾口?且夫欲未饜者,爭端未息。吾以千金而獲七百之舍,彼之望既盈,而他人亦無利於吾屋,歌斯哭斯,從此為錢氏世業無患矣。」已而他居多以價虧求貼,或轉贖,往往成訟,唯錢氏帖然。
劉大夏
劉忠宣〔大夏〕戍肅州,貧甚,諸司憚逆瑾,毋敢館穀者,三學生徒輪食之。有參將某遣使致餽,敕其使不受勿返。公曰:「吾老,唯一僕,日食不過數錢,若受之,僕竊之逃,不將隻身陷此耶?」尋同戍鍾尚書橐貲果為僕竊而逃,人服公先識雲。
〔馮述評〕
本不欲受,慮患乃第二義也。曹公在官渡,召華歆。賓客送者千餘人,贈遺數千,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臨去謂諸君曰:「本無相拒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乃還所贈,眾服其德。忠宣蓋本此。
郭子儀
郭令公每見客,姬侍滿前。乃聞盧杞至,悉屏去。諸子不解。公曰:「杞貌陋,婦女見之,未必不笑。他日杞得志,我屬無噍類矣!」
〔馮述評〕
齊頃以婦人笑客,幾至亡國。令公防微之慮遠矣。
王勉夫云:〈寧成傳〉末載,周陽由為郡守,汲黯、司馬安俱在二千石列,同車未嘗敢均茵伏。司馬安不足言也,汲長孺與大將軍亢禮,長揖丞相,面折九卿,矯矯風力,不肯為人下,至為周陽由所抑,何哉?周蓋無賴小人,其居二千石列,肆為驕暴,凌轢同事,若無人焉。汲蓋遠之,非畏之也。異時河東太守勝屠公不堪其侵權,遂與之角,卒並就戮。玉石俱碎,可勝歎恨!士大夫不幸而與此輩同官,遜而避之,不失為厚,何苦與之較而自取辱哉!
唐肅
唐待制肅與丁晉公為友,宅正相對。丁將有弼諧之命,唐遷居州北。或問之,唐曰:「謂之入則大拜。數與往還,事涉依附;經旬不見,情必猜疑,故避之也。」
〔馮述評〕
是非心不可不明,亦不可太明。立身全交,兩得之矣!
阿豺
吐谷渾阿豺疾,有子二十人,召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單者易折,眾者難摧,戮力同心,然後社稷可固。」
〔馮述評〕
周大封同姓,枝葉扶疏,相依至久。六朝猜忌,庇焉尋斧,覆亡相繼。不謂北狄中,乃有如此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