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元運興諸將扶社稷 帝詔降眾仙受敕封
詩曰:
邀游大地幾春秋,勸化時人不肯修。
性命機關堪守護,利名圈裡莫綢繆。
百年有限光陰促,一旦無常萬事休。
急早回頭勤苦煉,與君同上鳳麟洲。
卻說西河薩守堅,生於元符庚辰歲九月二十三日。生時紅霞罩室。幼而貞敏。初學醫生,誤用藥殺人。後棄家學道,遍訪名山,遇鐵師真人傳授妙旨,修成道果,自號全陽子。嘗受九州提刑錄,主天下鬼神功過事,大顯神通。道經湘陰浮梁,見人用童男女生祀廟神,守堅曰:「此等淫神,好焚其廟。」言訖,雷火飛空,其廟立毀。薩翁後遍行救濟,一十二年,積累百千萬億功勳。至龍興江邊盥手,以口含水,唾而盥濯,忽見水中神影在頭上。薩翁問是何神,神答曰:「吾先天主將火車靈官王是也。久值靈霄殿,奉玉敕廟食湘陰,以懲此方惡業。自真人焚吾廟後,相隨一十二載,但候有過,便復前仇。今真人功行已高,職隸天樞,願為部將,以備驅策。」薩守堅與為盟誓,表達其情。
後至漳州,一朝諸將現形環侍,天詔召人天樞。薩翁受詔,掌都天宗主、一元無上真君之職,旌幢幡蓋,仙童導引昇天。後命王靈官護法道門,世間凡有真志修道行功,必當隨身擁護,倘有飢饉虎狼鬼妖惡人、一切刀兵水火,不能傷害其身。部領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兵百萬,護持玄宗。不表。
丙申,蒙古闊端破成都,文州守臣劉銳、趙汝向固守,援兵不至。劉銳集家人,盡飲藥死。及破城,劉銳及二子屍皆攝去。趙汝向被執而殺之。蒙古復侵江陵。孟珙連破二十四寨。復侵真州,丘岳敗之。
丁酉,宋改元嘉熙。
己亥,水淹艮山門。
辛丑。宋改元淳佑。時蒙古主嗜酒,楚材諫,敕日進三鍾。二月,帝疾篤,脈絕。楚村言天下罪囚多枉,宜赦之以祈佑。帝命赦發,脈復。子月,楚材推太乙數,言帝不宜出獵。帝不聽,徑出五日,還崩於道。時蒙古乃馬真氏稱權專政。楚材因諫不聽,憂憤而卒。為相二十年.惟留琴書而已。
甲午,蒙古入兩淮。呂文德大敗之。復侵蜀,余階敗之。蒙古自太宗崩。後六皇后掌國五年。楚材卒,法度不一,內外離心。是秋,貴由立,為定宗,乃太宗長子也。是冬,聞宋孟珙卒,蒙古分道攻江淮。
丁未,宋以趙葵督江淮兵馬拒之。
己酉。宋孫貴妃生一子,不哭而憨,因名敏。
庚戌,以賈似道制置兩淮,罷趙葵。蒙古主定宗崩。
辛亥,立拖雷長子蒙哥為憲宗,命太弟忽必烈總治蒙古漢地事。聞姚樞有道,召之,虛己受言,遂分道取淮、蜀。宋以史天澤經略河南,軍民大治。
壬子,行會天歷,封王子敏為逸王。
癸丑,宋改元寶佑。帝以四川為憂,有言余階失戎伍心,帝以余晦代之。階聞之,不自安。一夕暴卒。後人有見於青城山,同一紫髯道者對坐石上,曰:「余方憂憤悶絕,忽遇姚翁奉鍾離翁命喚醒至此。」故人再拜,回視忽不見。回往余府通報,命不復揚言。
甲寅,詔籍階家財以犒師。階子如孫家貧,償債不足,遇唐真人贈姜,皆變黃金。如孫貨於市,有賈胡買之數十萬,道:「此金是唐真人丹金也,能辟水火,順年穀,外邦稱為至寶。」如孫得以償債、置家產。不表。
且說余晦在蜀屢敗,召還。忽必烈乃薦許衡為京兆提學,不至。聞邢台劉秉忠有道,隱居武安山,忽必烈召僧海雲與秉忠俱至。烈見其材。薦秉忠相宅,遂營開平府。蒙古主欲親伐宋,命卜其行。秉忠曰;「宋之國勢將亡,但主上南行不吉。」
丁已,宋以趙葵為少保。賈似道誣其侵蝕軍資,葵罷職,病卒。
己未,宋改元開慶。蒙古主聞趙葵卒,自將兵代蜀,崩於軍。忽必烈渡江,江、淮州縣俱降。宋國大驚,以吳潛為左丞相,似道右丞相。似道密遣使乞和.忽必烈班師。
庚申,宋改元景定。蒙古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統,為元世祖,定國為大元。聞宋披雲有道,封為通玄弘教披雲真人,主天下道教事。以僧人思馬為國師,主統天下釋門,與宋披雲並禮。使諭安南、高麗,皆請降。時宋罷吳潛於循州,賈似道復使以毒藥殺之。吳潛曾得道於彭鶴林,至是中毒,謂家人曰:「吾其死矣。夜有風雷勿驚。」是夜果風雷大作,其屍不見。
甲子秋,慧星出於柳。劉秉忠謂帝曰:「宋主將殂矣。」元改至元。拜秉忠為太保。冬十月,宋帝崩,太子基即位,為度宗。乙丑,改元咸寧。丁卯,立全妃為後。己巳,呂文德疽發背死。庚午春,參知政事江萬里以襄陽、樊城交急,請兵往救。似道不回答,江萬里請去。時蒙古平章政事廉希憲調理有度,賈似道不以朝廷為憂,日坐葛嶺,起樓台,延羽流,塑己像其中。建多寶閣,藏寶貨古玩。大設雲水齋,有二道人人座,啖飲太過,家人拽出,則劍琴二囊也。俄有二道進謁曰:「吾聞相度休休,有容為貴,何以拒乎?我二人因游舊境,是以進謁。敢以一詩呈獻:
平章威福極頑殘,社稷傾危爾自安。
促織半閒方鬥罷,朔風吹徹木棉寒。」
白衣道者曰:「怙寵戕善,將使半壁河山盡遭腥穢,難逃陰譴,尚敢傲慢如此!我是吳都督周,此是關內侯葛也。」黃衣道者曰:「福盡時當罹虎口,惟惜污我靈山耳。」攜手昂然而去。似道問博士,曰:「此是俠士也。」
癸酉,元陷樊、襄。
甲戌,江萬里罷相居饒。是秋,宋帝崩。似道立嘉國公量為恭帝,年四歲,謝太后臨朝稱制。封兄罡為吉王,弟昂為信王。時劉秉忠居南屏精舍,無病而逝。元主驚悼,命伯顏南侵,攻鄂州,都統制張世杰力戰莫近。伯顏去,圍鄂州,取荊湖。宋帝幼,驚而成疾。召醫李立之進藥而愈。
乙亥,宋改元德佑,似道師至蕪湖,請和,伯顏不許。池州通判趙昂發夫妻同死,伯顏命葬之。一夕,風雨大作,墓破不見其屍。江萬里赴水死。江南諸郡,或降或遁。江西都統密佑戰死。張世杰師復饒州。江東諸郡,皆降於元。都統孟記克沙市,司馬夢求死之。六月,詔賈似道安置會稽,鄭虎臣為監押,至漳州木棉庵殺之,以應前詩之兆。
丙子,克潭州,提刑李芾一門盡節。知衡州尹彀舉家自焚。湖南軍陷。文天祥乞命吉王、信王鎮閩廣,太后從之,拜天祥為右丞相,保二王南行。伯顏兵人臨安,收圖籍,封府庫,拘太后、宋帝北行。
丙子,天祥至溫州,奉罡開府福州。是夏,奉罡即位為端宗,改元景炎。封景為衛王。元主廢帝量為瀛國公,尋為僧,全後為尼,同棲正智寺。
元分道取閩、廣,張世杰奉帝航海,走潮州。元主以張弘范為元帥。戊寅,帥師人閩、廣。
夏四月,端宗崩於綱州。群臣欲散。陸秀夫請立衛王,改元祥興,為帝景。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杰共秉政事,遷帝居崖山。有大星南流隕海、小星千餘隨之之兆,其聲如雷。加天祥少保、信國公。時中軍大疫,天祥之子道生卒,佛生被執。六月,張弘范執天祥,固請死。世杰力戰,兵潰。陸秀夫負帝量赴海死。帝養白鷴,奮擊哀鳴,墮海以殉。弘范兵退,世杰得帝屍,與端宗葬之,散潰稍集。聞逸王之子在廣,謀立之,忽颶風大作,世杰登柁樓,爐香祝曰:「天意欲滅趙氏耶?」風濤愈甚,覆舟而死。諸將棄其屍於香山,眾皆散去。宋亡,元歸一統。
元世祖追思祖上立業,嘗敬道崇仙,今成大元,一統天下,全仗仙真護庇。遂出旨:
洞賓呂祖敕封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海蟾劉祖敕封海陽嗣派九天扶正帝君。
重陽王祖敕封重陽廣教興玄育德帝君。
紫陽張祖敕封紫陽少府天台啟派真君。
杏林石祖敕封紫虛繼派慕義懷仁翠玄真君。
紫賢薛祖敕封紫賢演派瑜咖開悟真君。
泥丸陳祖敕封紫泥昭異隨光普度真君。
瓊館白祖敕封紫清殿派神霄輔元真君。
長春丘祖敕封長春全德靜化明應主教真君。
長生劉祖敕封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
長真譚祖敕封長真凝神玄靜蘊德真君。
丹陽馬祖敕封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
玉陽王祖敕封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君。
太古郝祖敕封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
不二孫祖敕封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
西河薩祖敕封西河救苦一元無上真君。
以上諸真列祖,各有加封,並有寶浩宣揚。並敕天下:天慶觀改為玄妙觀;各處宮觀,盡賜匾額敕建。天下玄風丕振,道化興行。
且說長春真人,自從了道之後,游於房山,後游王屋山,遇王玉陽,同至終南極真洞中拜見師尊。重陽歡喜道:「汝今功行已高,不必出外行功,居此待詔上升而已。徹待眾道友會集,同赴蓬瀛可也。」
且說馬丹陽在南閩行功,見宋室已滅,一歸混元,知長春早已了道,欲回終南。至湘州,不期而遇不二,邀其同赴終南。路過洞庭君山,見酒肆有白雲籠罩,知有上仙在此。二仙進去一看,見鍾、呂二祖化作二個游訪的道侶,同一位襤樓道友飲酒。二仙識之,上前參拜。三仙佯狂大笑而出,帶領丹陽、不二同赴終南洞中。重陽率諸子參見祖師。翌日,譚、劉仙亦到。到不多時,見郝太古帶了滕姑進洞,參見祖師並及諸仙。
時眾仙會集,正在各談功業。忽見雲鶴飛繞空中,仙樂齊鳴,族幢掩映,雲車之中出來一位仙官,乃是許旌陽天師,奉玉旨下降,宣詔曰:
人天路上,為善最先;仙籍簿中,行功第一。功高德廣,則仙籍標名;道備神全,則玉京註冊。王真人昔奉玉旨,下凡積功,玄功已著,命正陽、純陽率領諸子,早赴凌霄受職。御旨已下,各宜欽此。
眾仙拜畢,頃刻各登雲車,隨旨登天。旌幢儀仗,金童玉女,對對導引而上凌霄。
正陽、純陽二仙率領諸仙,先參見四大大王及兩班天先聖眾、仙官仙吏,次拜四帝君、四天師,後上通明殿,朝拜玉帝至尊。玉帝一見,玉顏大喜,遂傳旨加封正陽為金闕上相,純陽為玉清內相,薩守堅為天樞內相,劉海蟾為天機右相,張伯端為東華侍詔仙官,王知明為飛雨妙化輔極真人,丘處機為天仙狀元,孫不二為女仙領袖上仙。其餘眾仙,各封真人之職,各就名山福地洞天處止,待有功之時,另行賞賜。眾仙受職拜謝,各各作禮而退。各轉雲程,就於洞天福地居止;快樂逍遙,再行積功度人。正是:
功圓道備成真日,奉詔飛升上界仙。
天榜高標千古仰,金蓮史記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