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劉真人洛陽插牡丹 黃石公紫柏遺松子
詞曰:
得道所為無著,萬般如志如心。插花栽植自森森,枯木萌芽發莖。變化飛騰霄漢,豈拘鬧市山林?千年松子不難尋,豈在塵寰馳騁?(右調《西江月》)
話說丘真人,在燕京白雲觀大闡宗風,使弟子宋道安、鄭志修、於清風、尹志平等各處設教。不表。
且說劉長生真人,自福州解化之後,遍遊洞天福地、三山五嶽,朝謁仙真。或現或隱,隨處積功,待詔上升。時遊玩洛陽,憶昔孫不二養道於破窯之中,道成同丹陽、耿始跨鶴衝舉之後,遂名三井洞,此時香火茂盛,欲去觀玩一回。遂搖身一變,變作一個全真道侶,年紀卻在二十上下,風流迥異於常倫,逍遙不同於俗子。你看怎生打扮?但見:
頭戴綸巾,兩條風帶飄飄;身披鶴氅,一體花開錦繡。面如滿月,臉泛桃花,唇若塗朱,目藏秋水。憑丹青描畫難比,任佳妓撲粉不如。十指如玉筍生輝,一身似凝脂潤澤。正是:風流不讓裴仙子,體態豈輸宋美人?
時正逢二月十五日,青牛現太上老君聖誕之辰,這洛陽城鄉的大家小戶,男男女女,都要到青牛觀來燒香。那劉真人先到三井洞遊覽,次往青牛觀進香。這些年輕的女人,看見劉真人生得十分的容貌,一個個股體酥麻,俱道:「世間那有這樣的美男子?為甚麼要出家修道?」有等說道:「他的前生費了多少的苦志修來,今世投生有這樣的美貌,今世再修,豈不成仙乎?」眾人談論,見者俱有眷戀之心。
那劉真人見一女子,頭上插一朵含蕊的牡丹,上前說道:「小姐頭上這朵牡丹,雖然豔麗,可惜不能嘉於眾人。若將此花送與貧道,頃刻間,管教眾人可分。」那女子聽真人之言,心中歡悅,就將頭上這朵牡丹拔下來,送與真人。那劉真人執過手來,吹了一口仙氣,畫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再運動先天真一之水灌溉花中,將這朵牡丹花插在這莽山地上,念動真言,加符灑水。頃刻之間,但見發芽長枝,結蕊開花。此花更覺豔麗,清香異常。劉真人向眾人道:「此花不比家園之花,折去一日就謝。我這牡丹摘去帶在頭上,可使七日不凋,愈帶愈香。有人愛者,皆可摘取。」時這些人圍籠大堆,不知其數,男男女女,挨挨擠擠,俱來採摘,摘完頃刻復發。這一句話名揚出去,遠近的人俱來觀看。正是:聞至洛陽添景色,出門俱是看花人。
那劉真人見眾人鬧熱之際,遂化道清風,無影無蹤。眾人見那道士忽然不見,正在驚訝,只見牡丹葉上有「長生子劉書」五字,眾人方知劉仙顯化,人人俱稱「插花劉真人」。後人創建廟宇,塑造神像,遂名劉仙廟,世代香煙繚繞不絕。此是後話,不表。
且說劉真人自洛陽插花顯跡已後,欲上終南一遊。路過長安,至孟至縣地界,忽然想道:此處有古樓觀,乃太上流傳道德之地,堪算古聖遺蹟,至此不可不游。遂上山遊覽,但見:
層巒磊疊,壁峭參差。霞光通碧漢,儼若瓊瑤,紫霧繞玄關,勝如仙府。虎嘯龍吟鬥勝,柳紅桃綠爭春。說經台如兜率天宮,傳法所似蓬瀛貝闕。留聖跡於古樓石上,顯仙蹤於化女泉邊。呂仙岩下,思唐宋之仙翁;五老洞中,憶商周之老子。乘青牛,東來紫氣度關尹;過函谷,西渡流沙化諸胡。鑒古明今,可稱終南福地;追蹤覓跡,堪誇樓觀仙宮。正是:五千妙諦流傳後,萬古遺風永不磨。
那劉真人在古樓觀遊覽仙跡,羨慕不已。遠遠見白雲西邁,知有神仙經過。片刻間,只見王玉陽同譚長真到來,遊山覽終南。
卻說王玉陽自在中條山,獨立危巖九載,脫體飛升,積功待詔。一朝游於熊耳山,時譚長真在熊耳山脫化,正遇王玉陽,二仙約同遊玩終南。至終南鎮,見古樓觀有紫氣盤結,知有真仙駐足於此。二仙同上遊覽,只見劉長生在此。三仙相會,喜不自勝,各各見禮,將自成道原由細說一遍。
長真道:「今日我三個不期而遇,真個難得。惟丹陽、不二早已脫化,至今猶在南方積功,不久亦要會於南山。郝太古自在趙州橋成道後,帶滕姑居於華嶽,鑿開石室七十有二,欲利後賢安養,至滕姑丹成,同游寰宇,積功度人。獨有長春名播諸國,德冠群真,今為北國輔相,大闡宗風,真乃大器晚成,我輩皆不及也。」王陽道:「丘長春棄家學道四十餘載,受了千辛萬苦,死而復甦,一志不移,及至道成,諸方瞻仰,各國稱揚。自古迄今,苦志求道者莫過於丘長春及白玉蟾也。若人效此修持,這樣苦志,一心不移,人人皆可成道,個個俱能登真矣。」三仙一同贊羨不已。
長生真人道:「我同你三人既已相會至此,可同去極真洞拜見師祖。」王、譚二真欣然同往,各顯神通。王玉陽真人拘來一虎,劉長生真人招來一鹿,譚長真真人收來一豹,各跨坐騎,不多時間,早到了紫柏山。只見極真洞天,祥雲瑞氣繽紛,鶯歌鶴唳,鳳舞鸞翔。三仙下了坐騎,同進洞中,但見瑤草奇花馥鬱,靈山異果芬芳。內有仙童報入。片刻間,只見內中出來許多的真仙。劉、譚、王三真急忙上前頂禮下拜。
呂祖攜了三真隨至後洞。重陽指和玉蟾道:「此位是你師母和玉蟾也。」三仙上前參拜畢,復坐。譚長真道:「弟於昔在西蜀,瘋婆打我一拳,有『一拳打退多生孽』之語,即師母點化否?」和玉蟾笑道:「昔我知汝性功克證,故留此語,待汝道成後可續此詩也。」長真拜謝道:「昔蒙尊恩指授,方得今有成道之日。弟子更欲塵寰積功幾載,以報師恩。」重陽真人曰:「汝既有此心,凡功不厭多,行不嫌廣,愈積愈高,天福愈大。再可去行些宏功,待長春功圓道備之時,同赴仙都朝參金闕可也。」劉長生、王處一各將自己成道度化終始的原由說了一遍。眾仙稱揚未了,只見洞外祥光遐著,知有上仙到來,眾仙急忙出洞邀迎。
但見一個仙人身跨赤虯而來,後面隨著一個仙童,肩背一個葫蘆,從空而下。正陽知是赤鬆老仙下降,急忙率眾仙拜迎,引人洞中。眾仙俱未會面,見正陽帝君擎拳接禮,眾等不敢待慢,上前參拜。正陽進謁道:「我等未知老仙光降荒山,未曾遠迎,多有失敬。」
赤鬆大仙道:「昨在南極赴會,聞許遜真人之言,始知精衛下降之由。今已蒙正陽、純陽、重陽三真點化成道,得入仙班。是則仗諸真之恩度接,一則他夙因不昧,故我今來引他至崑崙見過王母,然後待詔發落。」和玉蟾聞之,急忙上前跪下,道:「弟子今聞師言,才覺本來。若非恩師點化,幾乎失卻本來矣。」赤鬆於日:「汝本炎帝之女,嘗師於我,時未聞道,急欲往蓬島求真,漂海溺水而亡。一靈真性變成青鳥,名曰精衛,心懷嗔怒,欲銜西山之木石,填滿東海。那時我見之,引人瑤池,蒙王母收留,命往閬苑,看守桃園積功,直待嗔心淨盡,方能轉托人世,修持道果。今已脫離羽毛,永證金仙之位矣。」
言畢,遂取出松子數顆,向眾仙道:「我昨日南極赴會,帶來這松子,乃是離農所產,千載一實。凡人食此,能可長生不老;神仙食之,亦能神通倍增。分於諸子,各食一顆可也。餘了一顆,種在此山,將來後人有志於道者,食此可以益壽延年。久久服此,修之可得長生神仙矣。」即今紫柏山的鬆於,只此種也。此話不表。
且說眾仙各執松子食之,果然甘香異常,贊羨不已。
赤松子命回祿往西蜀警格人民而去,自帶和玉蟾,跨赤虯,同赴西池。眾仙送出洞外,只見赤虯望西而去。
眾仙回轉洞中,時正陽、純陽同欲下山,積功度化,譚、劉、王三仙亦欲隨之。獨留重陽真人在洞待等諸子功圓,七朵金蓮會集,方可應詔上升。眾仙出洞,譚長真等三仙拜別師父及祖師等,各各分頭度化不表。
卻說鍾、呂二仙離了終南,游於臨安,遇崔與之。那與之自在宋帝駕前辭疾歸廣州後,遇白紫清真人,見是道器,傳其延年永壽之術。至此游於臨安,遇鍾、呂二仙,傳其三五歸一之道。
甲申秋,宋帝寧宗崩。史彌遠矯詔,立沂王貴誠為理宗,更名鈞;尊後為太后,同聽政事。封皇子弘為濟陽郡王。寧宗無子,立弘為太子,乃理宗之兄也,被史彌遠殺之。
乙酉,宋改元寶慶。時有神僧道濟坐化。此僧乃天台人也,幼而穎悟,喜觀釋典。二親去世,即棄家學道。訪至臨安,游靈隱寺,拜老僧遠瞎堂為師。後得悟本來,佯狂混世,飲酒食肉。寺僧見其風顛,無不厭賤於他,皆呼為濟顛。迨遠瞎堂去世,即棄靈隱寺,佯狂城市,或療宮室危災,或救紅樓重病,無語不靈,有邪皆正。後居淨慈寺為書記,嘗夢中顯化,感謝皇太后重修大殿。復向四安山中募木,運至本寺井中冒起。有以葷酒責之,則吐所食之物,悉能飛走而去,或水族魚鱗,亦皆優游而去。至六十歲,忽然不食葷酒。平日朝臣有以葷酒招飲,濟顛皆云:「可放生。」灼焦斷尾之物,放水皆活。此時眾人益加敬信。是秋示寂,眾僧將他赴火焚化,得舍利無數。明日,有僧帶書至淨慈寺,對主僧云:「昨日途中遇濟顛寄書,曾言蒙古暴虐,佛國被殘,今欲返於台州矣。」後人乃云道濟是國清寺紫金羅漢再世也。
時蒙古伐高麗及西域、全、夏,各路分兵征伐。夏主德旺憂悸而殂,其姪睨立。
丁亥,蒙古執夏主睨歸,夏滅。諸將爭取金帛子女,惟楚材獨取書數部、大黃,二駱駝載之。班師未幾,軍士病疫,惟得大黃可癒。賴此大黃,所活萬眾之命,方得全師。回頭復破入三關,金人惟守河南而已。
是年,蒙古主鐵木真崩,四子拖雷監國。攻取西和州,知州陳寅同妻杜氏飲藥死,僵立不倒。拖雷言其盡忠,許其廟祀,方能倒去。以大夫之禮葬之。蒙古復催兵人金,太昌原陳和尚以四百騎大破之。
是秋,蒙古立三子窩闊台為太宗。任用楚材,殷富治平,軍聲大振。太宗傳旨,改北宮仙島為萬安宮,改天長觀為長春觀。敕丘處機管理天下出家僧道,善人皆隸焉。賜以金虎牌,凡有教相事務,悉聽丘神仙處置。山東安撫覆命王志明,自泰州傳旨至燕京白雲觀。
五月二十三日,人報巳、午時分,雷雨大作,太液池之南岸崩裂,水入東湖,聲聞數十里,魚鱉盡去,池水遂涸。北山口亦摧。師聞歎曰:「山摧池涸,吾將與之俱乎?」七月初四日,師謂門人宋道安、尹志平等曰:「昔丹陽師兄嘗授記於余云:吾歿之後,教法大興,四方往往化為道鄉,道院皆敕賜名額,汝等當住持大宮大觀,仍有使者佩符乘傳、乾道門的事。我師重陽之言,-一皆驗矣。」正是:
時來大地皆春色,風正方方樂太平。千古玄宗從此振,丹台紫府錄仙名。
要知丘祖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