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李傅相定約馬關 日政府監督韓國

  話說福世德三人,到了日本政府。門軍通報進去,伊藤博文接出門來,一見李鴻章,就知是求和。遂讓至客廳,分賓主坐下,即有人獻上茶來。茶罷擱盞,伊藤欠身說道:「貴大臣門前來到此,有何大事相議?」福世德從旁答道:「無事不敢到此。只因中日兩國開戰,已經一年有餘,日兵屢勝,清兵屢敗,黃海以內,骨積如山,遼東半島,屍骸遍野,損世界和平之性,傷天地好生之德。某憫生靈之塗炭,哀黎庶之逃亡,是以私自連(聯)和(合)德國大臣,不揣冒昧來與你兩國說和,以睦友邦之情,而保東亞之和平。不知貴大臣肯納否?如果見允,現有中國派來全權大臣李公在此,望貴大臣三留意焉。」伊藤答道:「日本區區三島,地少人稀,內而臣工,無有知(如)吳大澂與李公之才;外而將帥,無有如葉志超、丁汝昌之勇。政令之不善,法度之不修,莫我國若。今忽戰勝大邦,實為僥倖。既承二國之美意,來作說和,敝國焉有不願罷兵修好之理?但是想要和約,必得應許我們幾件事情。若不然,我們還是開戰。」李鴻章說道:「我們既然上趕著前來求和,大凡不大離的,靡有不應許之理。但不知貴大臣所說的,是哪幾件事?」伊藤說:「要問我哪幾樣事,且聽我慢慢的道來。」
  這伊藤未從開口帶春風,尊了聲:「三國大臣仔細聽。只因為中日不和開了戰,發兵馬苦了各處眾百姓。你二國說和本來是好意,敝國家焉能不應成。但是我有幾件事,敢在面前明一明。中國日本向來很和睦,只因為高麗起戰爭。從今後認高麗為獨立國,不許中國干涉他的事情。從今後不許高麗國王朝中國,從今後不許他們進貢北京。此是敝國講和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來聽我明,自從與你們中國開了仗,至而今一年有餘零。我們費了兵餉好幾萬兩,又傷了無數眾兵丁。要和約你得包賠我們款,好養活陣亡兵丁他的父與兄。將兵餉賠上三萬萬兩,這是敝人第二宗;第三件還得割與我們幾塊土地,就要那遼東半島澎湖台灣幾座城。黃海北岸那些群島,全得割入我們日本封;第四件還要開上幾個商埠,就是那重慶、沙市、蘇州、杭州、北京城。湘潭、梧州也得開為商埠,這是我的第四宗。若是應許這四件事,咱兩國就可以罷戰爭。若不應許這四件事,想要休兵萬不能。再添上我的兵丁幾十萬,一定攻破你那北京城。李輔(傅)相你既是全權大宰相,這個事可要調停一調停,開戰好來是和約好,想一想那樣重來那樣輕?」李輔(傅)相聞言嚇了一跳:「呀!這個要求可了不成。」說是:「等我到下處想一想,明日你再把信聽。」
  說罷出了日政府,德美的大臣回上自己領事衙門中,也該著李鴻章的時運不好,大街上逢了災星。李鴻章順著大街往前走,忽然間那邊來了人一名,相離不過十幾步,拿出手槍就行兇。只聽得哎呀一聲響,李輔(傅)相打倒地流平。左頰以上著了彈子,不住直是冒鮮紅。巡警一見著了忙,將刺客抓住不放鬆。
  話說打李鴻章這刺客,是日本人,名叫小山。只因為他哥哥在天津,作出不法之事,讓李鴻章治死。小山每想與他哥哥報仇,但靡有機會。偏趕上這一年,李鴻章到在他國和約,他就在街上候著,見李鴻章一過來,他就是一槍,打倒在地。巡警慌忙上去捉住刺客,送到他國的審判廳一詢,才知道因為甚麼。那伊藤聽說:「告訴不要把他殺了,他是一個愛國的赤子,監禁幾年也就是了。」這且不表。
  單說李輔相當日受了一槍,正打到顎角上,跌倒在地,跟人叫了一會,才醒過來。於是用轎子抬到驛館。這個時候,伊藤聽說,親自前來謝罪。一看李公之傷甚是沉重,說道:「這是我國保護的不週,致使貴大臣受這樣的重傷,我們有罪了。」李鴻章說道:「你所說那四件,我可實不能全允,望貴國剪裁剪裁。」伊藤見李公處九死一生之時,尚不忘國家大事,暗暗的想道:「不意中國尚有這樣的忠臣,真是愧殺我們。」遂命御醫前來調治。醫生來到一看,說道:「必須將彈子箝出,方可能好。」李公說道:「任死不箝出此彈,不敢以己身之創劇,誤國家之大局。」日皇重其忠忱,特下了二十一日停戰之令。李公見他下了停戰之令,遂又與伊藤說道:「我國派我來辦全國大事,誤為你們刺客所傷,你准得把你所擬那四條,減少一點,我才能應允。若不然,我就死於你國,讓我政府向你們問罪。」伊藤說道:「貴大臣不要如此,你讓把彈子箝出,我必能對得著你,也就是了。」李公一聽此言,遂命將彈子治出,用藥調治著,一天比一天見好,那和約之事,也漸漸的有成了。但是這二十一日的停戰日期,可是轉眼就要到,李公恐怕再一開仗,就不好辦啦。遂與伊藤將和約之事就說定了。在日本馬關的地方,立了條約。德美兩國的大臣,也都到了。就鋪上紙,可就寫起條約來了。
  好一個足智多謀李文忠,敢與那伊藤把條約爭。大街上一槍幾乎廢了命,那伊藤一見發了蒙。下了那二十一日停戰令,這和約之事才有聲。只因為小山一槍打的好,那日本的約求才減輕。在馬關之地把合同寫,德美兩國的大臣在其中。第一條應許高麗為獨立國,不許受咱中國封。高麗王也不許朝中國,也不許進貢到北京。第二條賠他們兵費二萬萬兩,照先前減去一萬萬兩有餘零。第三條澎湖、遼東歸日本,還搭上台灣一省城,照原先減去黃海以北眾嶼島,這也是鴻章他的功。第四條將重慶、沙市、蘇州、杭州開為通商埠,許他們貿易在其中,照先前減去北京、湘潭、梧州三處地,全仗著文忠死力爭。合同寫完畫了押,兩國這才罷了兵。
  眾明公你們思一思來想上一想,看此事傷情不傷情?高麗國本是咱的屬國,應該在咱們的權限中。只因為我們人心不齊勢力軟弱,硬讓日本奪在手中。打敗仗傷了兵丁無其數,還包他兵餉二萬萬兩有餘零。台灣一省既然歸日本,還搭上遼東、澎湖無數城。由是高麗歸日本管,把咱中國一旁扔。得高麗就要奪我東三省,眾明公聽著心驚不心驚?這土地不是皇上的土地,咱百姓是這土地主人翁。當主人不能把自己的土地保,終久必得受人家的欺凌!我同胞快快醒來罷,不要稀裡糊塗度時冬。我說此話不是胡講究,日本人的手段實在凶。現時裡大家想保護還不晚,再等幾年可就怕不行。閒言少敘歸正傳,再把那中日兩國明一明。
  話說李鴻章在馬關地方,與日本伊藤定下條約,各人畫上押,德美二國的大臣也畫上了押,事情就算成啦。德美二國的大臣各歸本國去了,日本也把兵全都撤回國中。此時李鴻章的傷痕已經全好,遂坐上輪船,歸國交旨。中日的戰爭,至此算完了。中國在高麗的勢力,到這也算全靡啦。列位聽聽,可惜不可惜?閒話少說。
  單說日本把中國勝了,得了好幾塊土地,君臣們甚是快樂。這日君臣們大排宴筵,慶賀功勞。酒席筵前,伊藤對著日皇說道:「我主常想奪取高麗,瓜分中國,這回可有望了。」
  這伊藤未從開言笑吟吟,尊了聲:「我主萬歲聽臣云:想當初愁著咱國土地少,遂欲要外邊去把勢力伸。一下手先定了二條道,猶是併吞高麗瓜分中國的心。現如今中日兩國一仗,那中國敗的不堪雲。認承高麗為獨立國,咱們可就有法把他尋。中國在高麗的勢力已靡有,那高麗就算在咱的手心。原先微臣我也很把愁犯,恐怕難與中國爭生存。只因為他們是大國,地廣人多重古今。想咱們區區三島一小國,恐怕是一敗就難翻了身。那知道他們更軟弱,一個一個賽死人。早知中國這個樣,何必在他身上多分神。現今咱們既然有勢力,還得想個方法把高麗吞。微臣我有一條道,我主在上聽原因。挑一位元勳大老高麗去,帶上幾千大陸軍。將兵屯在他國內,就說是替他改政來維新。那政治全都落在咱的手,管保他不能來動身。明著為保護他為文明國,暗地裡實行把他國分。這是微臣一拙見,望我主思尋一思尋。」日皇那裡開言道:「愛卿的見識實在深,從今咱們就這樣辦。任憑愛卿你配分。」由是日本就要監督韓國,可苦了那些朝鮮民。押下此事且不表,再把那元首侯氏雲一云。
  話說侯元首與金有聲等五人,從全羅逃到平壤,就想著要讓他那些學生們,跟金有聲等五人,前去遊學美國,偏趕上中日開戰,他就等著看他兩國的勝敗。尋思著,若是中國勝了,高麗或者不能亡;若是日本勝了,我國可是有早晨,無下晚了。到後來果然是日本勝了,元首一聽日本勝了,心中十分的恐懼,遂將他那些學生,喚至屋中。正是:
  家貧方能識孝子,國弱才顯有心人。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