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部新書乙
貞元十二年,盧邁喪弟,請出城臨。近年宰相多拘守,而邁有此行,時人美之。
裴延齡綴緝裴癙所注《史記》之闕,自號小裴。
楊氏於靜恭一房猶盛,汝士、虞卿、漢公、魯士是也。虞卿生知退,知退生堪,堪生承休,承休生岩,岩生鬱,鬱生覃。覃,太平興國八年成名,近為諫議大夫,知廣州卒。堪,為翰林承旨學士,隨僖皇幸蜀,真在中和院。承休自刑部員外郎使浙右,值多難,水陸相阻,遂不歸。岩侍行,十六矣我曾門武肅辟之幕下。先人承襲,岩已為丞相。及叔父西上,岩以圖籍入覲,卒於秀州,年八十餘。今刑部郎中直集賢院侃,亦岩之第三子郾孫也,蠙之子。司封員外郎蛻,即岩第三子郾之子。郾入京為員外郎分司,判西台卒。侃,端拱二年成名。蛻,淳化三年登科。修行即四李也。發嘏、收岩、履道,即憑、冰、凝也。新昌即於陵也。後涉入相,即修行房也。制下之日,母氏垂泣不悅,以收故也。
蕭氏登三事者多於他族,首於瑀,嵩、華、俛、仿、寘、遘、頎次之。
貞元十二年,天子降誕日,詔儒官與緇黃講論。初若矛盾相向,後類江海同歸。三殿談經,自此始也。
韓臯自京尹貶撫州司馬,召左執金吾湊於延英,面受京尹,便令視事,時尚未有制。
金鑾殿始立於金鑾坡,至朱梁始改為金鑾殿焉。
開元中,筆匠者名鐵頭,能瑩竹如玉,人莫傳其法也。
婦人之貴,無出於苗夫人,晉卿之女,張嘉貞之新婦,延賞之妻,弘靖之母,韋臯外姑。
王徽為相只一日。中和五年二月,除昭義節制,徽上表乞免,詞曰:「六年內署,雖叨捧日之榮;一日台司,未展致君之懇。」後蕭寘拜相,度降麻日薨。陸希聲登庸,未上棄世。今徽之曾孫平叔,見任禮博。希聲之子賓於,終於殿省。
凡中書有軍國政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其舍人中選一人明練政事者,專典機密,謂之「解事舍人」。
開元中,將軍宋清有神劍,後為瓜州牧李廣琛所得。哥舒翰知而求之,廣琛不與,因贈詩曰:「刻舟尋已化,彈鋏未酬恩。」
永徽元年五月,吐火羅國遣使獻大鳥。高七尺,其足如駝,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銅鐵,夷俗呼為駝鳥。
貞觀二十三年,始改治書御史為御史中丞。其年亦改諸州治中為司馬,禮部郎為奉禮郎。
儀鳳二年,長安光宅坊掘得石函,函之內有佛舍利萬餘粒。
貞元十二年,上宴宰相於麟德殿之東亭。令施屏風於坐位之後,畫漢魏以下名臣,並列善言美事。
永徽五年,吐蕃獻大拂廬,高五丈,廣二十步。
祖詠試《雪霽望終南詩》,限六十字。成至四句納主司,詰之,對曰:「意盡。」
咸通九年正月,始以李贊皇孫延古起家為集賢校理。
諸名族重京官而輕外任,故楊汝士建節後詩云:「拋卻弓刀上砌台,上方樓殿窣雲開。山僧見我衣裳窄,知道新從戰地來。」又云:「如今老大騎官馬,羞向關西道姓楊。」
貞元十四年,初令金吾不要奏朝官相過,從張建封奏也。
舊皆傳呼,貞觀十年,馬周奏置街鼓以代。傳呼自此而罷。
永徽五年八月,蔣孝璋除尚藥奉御員外。置同正員員外官,始自此。
貞元後,每歲二月八日,總章寺佛牙開,至十五日畢。四月八日,崇聖寺佛牙開,至十五日畢。此牙即□吒太子上宣律師者。
進士春關,宴曲江亭,在五六月間。一春宴會,有何士參者,都主其事,多有欠其宴罰錢者,須待納足,始肯置宴。蓋未過此宴,不得出京,人戲謂何士參索債宴。士參卒,其子漢儒繼其父業。南院驅使官鄭熔者,知名天下,後亦官至宣州判司。故宛陵王公凝判鹺,充職,得朝散階。如鄭熔與何士參及堂門官張良佐,皆應三數百年在在於人口。
李林甫開元初為中允,時源乾曜為侍中,是中表之戚,托其子求司門郎中。乾曜曰:「郎官須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豈是郎官耶。」數日除諭德。歌奴,林甫小字。
明皇末年在華清宮,值正月望,欲夜遊,陳玄禮奏曰:「宮外即是曠野,須有預備。若欲夜遊,願歸城闕。」
大歷中,禁屠殺,而郭子儀隸人殺羊,裴□尹京具奏之。或言郭公有社稷功,豈不為蓋之。裴笑曰:「非爾所解,郭公權太盛,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眾。吾今發其細過,以明其不弄權,用安大臣耳。」人皆是之。□五世為河南尹,坐未嘗當正位。
貞元十二年,始置掖庭局令。
吏部有四拗,冬納文書之始,卻謂之選門閉。四月秋省事畢,反謂之選門開。選人各在令史門前,謂之某家百姓。南場判後,狀卻黏在判前。
韋臯見辱於張延賞,崔圓受薄於李彥允,皆丈人子□。後韋為張西川交代,崔殺李殊死。
趙光逢有時稱,謂之「玉界尺」。
鄭滑盧宏正尚書題柳泉驛云:「餘自歙州刺史除度支郎中,八月十七日午時過永濟渡卻。自度支郎中除鄭州刺史,亦以八月十七日午時過永濟渡。從吏部郎中除楚州刺史,以六月十四日宿湖城縣。今年從楚州刺史除給事中,計程亦合是六月十四日湖城縣宿。事雖偶然,亦冥數也。」
韓偓,即瞻之子也,兄儀。瞻與李義山同年,集中謂之韓冬郎是也。故題偓云:「七歲裁詩走馬成。」冬郎,偓小名。偓,字致光。
王右丞善琵琶,賈魏公善琴,皆妙絕一時。李郃除賀州,人言不熟台閣,故著骰子選格。
貞元二年,以右常侍於□為左千牛衛上將軍,少府監李忠誠為千牛衛上將軍,司農卿姚明揚為右領軍大將軍,右庶子裴□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參用文武也。
韓滉,浙西統制一方,頗著勤績,晚途政甚苛慘,亦可惜也。
咸通九年,劉允章放榜後,奏新進士春關前,擇日謁謝先師,皆服青襟介幘,有洙泗之風焉。
長安四月以後,自堂廚至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公□之盛,常日不同。
每歲寒食,薦餳粥雞球等,又薦雷子車。至清明尚食,內園官小兒於殿前鑽火,先得火者進上,賜絹三疋,碗一口。都人並在延興門看人出城灑掃,車馬喧闐。新進士則於月燈閣置打球之宴,或賜宰臣以下酴醾酒。即重釀酒也。
貞元中,蔡帥陳仙奇於李希烈庭中得錢一文,大小如開通之狀,文曰「天下太平」。
自唐初來歷五院惟三人,李商隱、張延賞、溫造。五院謂監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
貞元十八年五月,以祠部員外郎裴秦檢校兵部郎中兼中丞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殊拜也。
顧況志尚疏逸,近於方外,時宰招以好官,況以詩答之云:「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喚狂生。此身還似籠中鶴,東望瀛洲叫一聲。」
貞元初,山人鄧思齊獻威靈仙草,出商州,能愈眾疾。禁中試有效,特令編付史館。
貞元十七年,翰林待詔戴少平死,十六日復生。
宋邧為補闕,與同省候李崖州,而笑語稍聞,浹旬除河清令。
長安舉子,自六月已後,落第者不出京,謂之「過夏」。多借靜坊廟院及閒宅居住,作新文章,謂之「夏課」。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饌,請題目於知己朝達,謂之「私試」。七月後,投獻新課,並於諸州府拔解。人為語曰:「槐花黃,舉子忙。」
郭幼明,子儀之母弟,無學術武藝,但善飲酒,好會賓客而已。卒亦贈太子太傅。
孔巢父使田悅,謂之曰:「不早歸國,為一好賊爾。」悅曰:「為賊既曰好賊,為臣當作功臣。」
開元天寶間,有內三司,置於禁中,內職有權要者掌之。天下財穀著之簿間,毫髮無隱。
韋貫之及第年,建議曰:「今歲有司放榜,春關以前,請以新及第為名。」至今不改。
韋肇初及第,偶於慈恩寺塔下題名。後進慕效之,遂成故事。
令狐楚久為太常博士,有詩云:「何日肩三署,終年尾百僚。」
梁祖欲以牙將張延范為太常卿,諸相議之。裴樞曰:「延范勳臣,幸有方鎮節眥之命,何籍樂卿?恐非梁王之旨。」乃持之不與,裴終以此受禍。
歲除日,太常卿領官屬樂吏並護僮侲子千人,晚入內。至夜,於寢殿前進儺。然蠟炬,燎沉檀,熒煌如晝,上與親王妃主已下觀之,其夕賞賜甚多。是日,衣冠家子弟多覓侲子之衣,著而竊看宮中。頃有進士臧童者,老矣,偶為人牽率,同入其間,為樂吏所驅,時有一跌,不敢抬頭視。執犁牛尾拂子,鞠躬宛轉,隨隊唱夜好千匝於廣庭之中。及將旦得出,不勝困劣,扶舁而歸。一病六十日,而就試不得。
政事堂有後門,蓋宰相時過舍人院,咨訪政事,以自廣也。常袞塞之,以示尊大。凡有公事商量,即降宣付閣門,開延英。閣門翻宣申中書,並榜正衙門。如中書有公事敷奏,即宰臣入榜子,奏請開延英。又一說:延英殿即靈芝殿也,謂之小延英。苗晉卿居相,以足疾,上每於此待之。宰相對小延英,自此始也。
李揆秉政,苗侍中薦元載,揆不納。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可見獐頭鼠目之人。」及載入相,除揆秘書監,江淮養疾,凡十餘年。
五方師子本領出在太常,靖恭崔尚書為樂卿,左軍並教坊曾移牒索此戲,稱雲備行從。崔公判回牒不與閱。儺日如方鎮大享,屈諸司侍郎兩省官同看。崔公時在色養之下,自靖恭坊露冕從板輿入太常寺棚中,百官皆取路迴避,不敢直衝,時論榮之。
盧杞貌醜而藍色,人皆鬼視之。
陳少游除桂察,許中人董秀,歲供五萬米,行販越察。
故事,諸官兼大夫、中丞,但升在本官之上。貞元中,元涵為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便判台事。
父子知舉三家:高鍇子湘、□,於邵子允躬,崔郾子瑤。惟崔氏相去只二十年。
吏部故事,放長名榜,舊語曰:「長名以前,選人屬侍郎;長名已後,侍郎屬選人。」
吏部常式,舉選人家狀,須云:「中形,黃白色,少有髭。」或武選人家狀,云:「長形,紫黑,多有髭。」
西蕃諸國通唐使處,置銅魚雄雌相各十二隻,皆銘其國名第一至十二,雄者留內,雌者付本國。如國使正月來齎第一魚,餘同準此。閨月即賈本月而已。校其雌雄合,依常禮待之,差謬即按。至開元末,鴻臚奏蕃國背叛,銅魚多散失,始令所司改鑄。
大和中,上謂宰臣曰:「明經會義否?」宰臣曰:「明經只唸經疏,不會經義。」帝曰:「只唸經疏,何異鸚鵡能言。」
貞元中,裴肅為常州刺史,以進奉為越察。劉贊死於宣州,判官嚴綬領軍進奏,為刑部員外。天下刺史進奉,自裴肅始。判官進奏,自嚴綬始。
鄭雲逵由朱滔軍逃歸長安,自盧龍掌記檢校祠部員外郎除諫議大夫。
徐浩,越州人,嶠之子。三遷右拾遺,並充麗正殿校理。
絳州碧落觀碑文,乃高祖子韓王元嘉四男為元妃所制,陳惟玉書。今不知者妄有怪說,但背有「碧落」二字,故傳為《碧落碑》。
白傅與贊皇不協,白每有所寄文章,李緘之一篋,未嘗開。劉三復或請之,曰:「見詞翰,則回吾心矣。」
蕃中飛鳥使,中國之驛騎也。
舊制,起居院在中書省內。
貞元中,太常奏每年小大中祠,共七十七祭。
天寶中,語云:「殷、顏、柳、陸、蕭、李、邵、趙。」以其行義敦交也。殷寅、顏真卿、柳芳、陸據、蕭穎士、李華、邵軫、趙□。
天後時,太常丞李嗣真聞東夷三曲一遍,援胡琴彈之,無一聲遺忘。
五原有冤獄,顏真卿為御史辨之,天方旱,獄決乃雨。復有鄭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殯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皆不齒,天下聳動。
舊制,中書舍人分押六曹,以平奏報。貞元中,盧杞為相,請分之,楊炎固以為不可。
貞元元年十一月,京兆奏有人於長興坊得玉璽,文曰「天子信璽」。
奘三藏至西域,入維摩詰方丈,及還,將紀年月於壁,染翰欲書,約行數千百步,終不及牆。
元和中,李絳、崔群同掌密命,韋貫之、裴度知制誥,李簡中丞並裴□在翰林日所舉,皆相次入輔。
太和中,樂工尉遲璋左能囀喉為新聲,京師屠沽效,呼為「拍彈」。
朱敬則,亳州永城人也,孝行忠鯁,舉世莫比,門表闕台者六所,今古無之。元孫禹錫,咸平二年學究登科,見任虞部員外郎。
貞觀中,紀國僧慧靜,撰《續英華詩苑》行於代。慧靜常言曰:「作之非難,鑒之為貴。吾所搜揀,亦詩三百篇之次。」慧靜俗姓房,有操識。今復有詩篇十卷,與《英華》相似,起自梁代,迄於今朝,以類相從,多於慧靜所集,而不題撰集人名氏。